㈠ 為啥標志著雄獅醒來的歷史事件是新中國成立
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1、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版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權義的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的主人。中國的歷史進入一個新紀元。
2、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3、佔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常識政治篇。
㈡ 歷史自新中國成立以後的重大事件 越詳細越好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舉行,新中國成立。
1950年,中蘇兩國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1950年夏,《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保家衛國。
1951年-在國家機關和企業中開展「三反」「五反」運動;西藏實現和平解放,百萬貧苦農奴獲得自由。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要求。
1952年底,國家財政經濟取得基本好轉。
1953年,中共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開始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953年夏,《朝鮮停戰協定》簽訂,中朝軍民取得勝利。
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國家開始實施「一五」計劃。
1954年4月,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並發揮積極作用。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實行,規定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1955年,萬龍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亞非國家的團結與合作。
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956年4月,毛澤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開,指出了國內的主要矛盾。
1957年春,毛澤東就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發表講話;全黨開展整風運動;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1958年,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興起,「左」傾錯誤嚴重泛濫。
1959-1961,三年自然災害。
1960年冬,開始糾正「左」傾錯誤,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未完)
更多追問追答
追答
(接1960年冬)
1962年,國民經濟形式開始好轉,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
1965年,姚文元《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發表,成為「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線。
1966年,中共中央發出「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發動。
1967年,以王洪文為首的造反派組織奪取上海市黨、政各級領導權,即所謂的「一月革命」。
1967年2月,老一輩革命家力圖抵制「文革」的「左」傾錯誤,被江青一夥誣之為「二月逆流」;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未完)
㈢ 近代中國發現以來,歷史和人民為何選擇中國共產黨
任何政黨的興抄衰存亡,歸根襲結底取決於它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作用,取決於人民群眾對這種作用的認可程度。人民總是從歷史活動的實踐和比較中,不斷尋找能夠帶領自己前進的領路人。近代以來,為了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悲慘命運,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無數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但直到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才真正找到了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光明道路。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肩負起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偉大歷史使命。在長期的艱苦探索中,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開創了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輝煌事業。中國人民正是從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歷史進程中,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造的驚天動地偉業中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主張代表了歷史發展的正確方向,符合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堅強核心。
㈣ 為什麼新中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因為這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說的,為什麼呢?因為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其所發動的革命是最徹底的革命,最能維護廣大人民的權益。
㈤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事件
1950年 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國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運動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9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2001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2002 獲得2008奧運會舉辦權
2003 中共16大召開
2003 非典爆發
2008 中共17大召開
2008 北京奧運會舉辦 中國軍團獲得50枚金牌 共100枚獎牌
㈥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建立新中國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中國共產黨是近代中國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這是因為:
第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代中國社會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1、中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曾經對人類發展作過重大的貢獻。在17和18世紀里,隨著中歐之間交往的增多,歐洲一些主要國家還掀起了一股「中國熱」,當時不少著名學者對中國的古老文明給予了高度贊頌。就是這樣一個令人稱羨的國度,到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後期,卻遠遠落在了歐美一些經歷工業革命的國家後面。這時的中國,政治腐敗,國勢衰落,軍備廢弛,社會動盪,虛弱而不堪一擊。
2、中國近代史是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的。老牌殖民主義的英國不僅用鴉片直接毒害中國人民的健康,還依仗著洋槍洋炮逼迫清王朝簽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從此,法、德、美、俄、日等後起的列強潮水般涌來,急不可耐地要瓜分中國。
3、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客觀上促使了已在封建社會母體內產生的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生長並得到初步發展。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一步一步地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淪落到苦難深重和極度屈辱的悲慘境地。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成了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富裕,便成為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
4、為了擺脫凌辱和壓迫,為了擺脫貧窮和落後,中華民族的無數仁人志士奮勇踏上救亡圖存的漫漫征程,苦苦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從鴉片戰爭中反抗英國侵略者的斗爭開始,經過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孫中山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斗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率先奮起的是中國的農民階級。1851年開始的太平天國運動、地主階級中的「洋務派」掀起的洋務運動、隨著中國傳統社會結構的日趨解體,一支新的社會力量——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成長起來、19世紀末,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了維新運動、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把中國民主革命的反帝和反封建這兩大任務結合起來,廢除了帝制,建立了民國,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使中國社會一時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但是,由於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辛亥革命以同舊的反動勢力的妥協而告終,革命的果實落在了北洋軍閥的手裡,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沒有受到削弱,封建勢力依然在中國的每一個角落盤根錯節。中國人民依舊生活在貧窮、落後、分裂、動盪、混亂的苦難深淵中。
5、辛亥革命後,以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掠奪為背景,國內軍閥割據和混戰愈演愈烈。從西方學來的多黨制、議會制,成了各派軍閥、官僚、政客用來爭權奪利的工具。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條」,欲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個方面滅亡中國。這時的中國,用孫中山的話來形容,就是「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10、近代中國社會矛盾不斷發展和人民斗爭不斷深入昭示: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中國期待著新的社會力量尋找先進理論,以開創救國救民的新道路。
6、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進一步加深和封建軍閥統治日益殘暴和腐敗的情況下,中國人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中國先進分子又一次向西方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介紹和傳播國外的各種新思潮,從中探求改造中國社會的各種新方案。他們經過反復分析、實驗、比較和推求後,最終接受了科學社會主義,認識到只有用「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的辦法,才是「改造現世界的對症之方」。這樣,中國先進分子終於選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作為改造中國社會的武器,選擇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並根據列寧的建黨學說組建起中國無產階級的政黨。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適應了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近代中國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
二、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1、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的先進分子為什麼在救亡圖存的探索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又是如何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的?
2、中國的先進分子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富裕的道路上,經歷了血雨腥風,進行了苦苦求索,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面對辛亥革命之後社會的黑暗狀況,他們陷入了苦悶和彷徨。路在何方?他們發出痛苦的吶喊。正在這時,俄國和中國發生了兩件大事,這就是1917年的俄國十月革命和1919年的中國五四運動。十月革命的隆隆炮聲,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從五四運動起,馬克思主義開始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中國民族民主革命出現了一片新的天地。
3、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從書本上的學說變成活生生的現實,對中國革命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由於俄國的情況和中國相同(封建壓迫嚴重)或相似(經濟文化落後),十月革命就對中國人民有著特殊的吸引力。它給正在苦悶中摸索、在黑暗裡苦鬥的中國人民指明了一條新的出路,使中國產生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十月革命不僅給中國先進分子正在苦思焦慮地探索著的種種問題提供了合理的解答,更給予了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苦鬥的仁人志士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啟示。一位老同盟會員曾說:我們過去和孫中山一起搞革命,孫的路子不對頭,總是靠軍閥。革命發展了,孫中山掌握不住,結果叫別人搞去了。於是我們就開始研究俄國的方式,我們從俄國革命中看到了要搞群眾運動。
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通過對各種學說、各種救國方案的反復比較和縝密思考之後,終於選擇了科學社會主義,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如果說,在此之前,當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牢籠之後曾經在資本主義的死胡同里徘徊過,那麼,如今這個死胡同的牆壁被推倒了,人們由此進人了一個廣闊的天地。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後,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
4、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中國近代產業工人的隊伍也開始壯大起來。這個階級的人數雖少,但他們代表著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具有特別強烈的革命要求,斗爭特別堅決、勇敢,在地區和產業部門的分布上特別集中,同農民有著天然的聯系等特殊優點。工人階級的逐步壯大,知識分子隊伍的不斷擴大,勞資矛盾的日漸激烈,都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提供了客觀的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在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加劇的情況下,中國資產階級的民族民主革命出現了新的更為壯大的陣營。一場新的人民大革命的興起已經勢不可擋。這場大革命以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為起點。五四運動五四運動帶著為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態,即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成為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開啟了波瀾壯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5、五四運動有力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經過五四運動,更多的知識分子丟掉了對帝國主義的幻想,拋棄了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開始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指引的道路,成了中國先進分子共同作出的歷史選擇。五四運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運動的先頭是學生群眾,他們起了先鋒的作用;然後工人舉行聲援學生的罷工,成為運動後期的主力軍。一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看到中國工人階級在運動中表現出來的偉大力量,開始到工人中去開辦學校、組織工會。所以,中國的先進分子一開始就是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革命行動的思想武器接受的。盡管他們的理論准備不夠,但是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他們就用於研究中國社會的實際問題,投身到群眾斗爭中去。這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一開始就具有的一個特點,也是一個優點。在宣傳和組織工人的過程中,初步確立了共產主義信念的知識分子,逐漸地了解了工人群眾的疾苦,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從而使自己的立足點真正轉到了工人階級一邊;一部分工人在與這些知識分子接觸的過程中,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從而使自己具有了階級的覺悟。這樣,中國就出現了一批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從而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准備。
9、1921年7月,來自全國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匯聚上海這個中國工人階級的搖籃,醞釀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在古老的中國,從此出現了一個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
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
1、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因辛亥革命失敗而迷茫的人民群眾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為他們的斗爭開拓了通向勝利的新航道。從此,領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歷史地落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身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為之一新。
2、中國共產黨一開始便旗幟鮮明地以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觀點來觀察和分析中國的問題,並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眾工作,所以盡管最初人數很少,卻立刻使舊社會一切腐朽勢力深感恐慌。
3、中國共產黨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指出了明確的斗爭目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中國人民就曾對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統治者進行過長期的、英勇的斗爭。這些斗爭之所以收效甚少,主要原因就在於沒有弄清革命的對象,「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從歷史上看,無論是農民領袖,還是資產階級民主派,都沒有能力為中國人民指明斗爭的目標。對於這個長時間里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一年,就給予了一個基本的解決。黨的二大明確地揭示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指出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民主主義的革命運動是極有意義的」。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但在現階段的革命綱領應當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的條件下走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不可逾越的一個階段。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提出這樣一個史無前例的民主革命綱領,是因為它作為最先進的階級——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僅代表著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中國廣大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根本對立的;是因為它掌握著馬克思主義這個銳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理論,為中國人民對於中國社會問題的解決指出了一條基本線索,指明了走向勝利的道路。
4、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採取群眾路線的革命方法,這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政黨和政治派別沒有也不可能採取的。資產階級是一個剝削階級,它天生具有害怕群眾的性格,這一點在中國資產階級身上表現得尤其突出。戊戌變法時期,資產階級維新派依靠的是一個皇帝,盡管一些維新志士本人在斗爭中表現得很英勇,由於沒有取得群眾的支持,他們還是不得不發出「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感慨。辛亥革命前後,同盟會及國民黨的活動也只是「僅僅浮在上面」。他們只是依靠少數革命分子或聯絡一些會黨,一般的工人和知識分子對他們並「沒有深刻的印象」。這種狀況,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不久,就有了一個根本的改變。因為,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它的全部活動都是為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謀利益的,是為他們的解放事業服務的,它就敢於相信、發動和依靠群眾。黨的二大指出,「我們共產黨,不是『知識者所組織的馬克思學會』,也不是『少數共產主義者離開群眾之空想的革命團體』」,而是一個「為無產階級之利益而奮斗的政黨」,「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人到廣大的群眾裡面去」,都「必須是不離開群眾的」。正是在黨的領導、影響和推動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為起點,中國工人不斷掀起罷工的浪潮。這些斗爭,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堅定的革命性和堅強的戰鬥力,擴大了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政治影響,為黨建立同其他革命力量的合作、掀起全國人民的大革命准備了一定的條件。
5、初創的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准備還很不充分,對中國革命問題的許多看法還很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還顯得有些幼稚。但是它剛剛成立就解決了其他黨派、團體所解決不了的中國革命的對象和動力問題,採取了其他黨派、團體所沒有採取過的依靠群眾的革命辦法。這個情況表明,它能夠勝利地擔當起領導中國革命的歷史責任。由於中國共產黨是代表著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國社會的前進方向的新生力量,由於它掌握著馬克思主義這個革命的思想武器,經過革命風暴的洗禮,它能夠逐步地而又牢固地在中國的大地上紮下根來,使自己發展成為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6、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結束了國家積貧積弱、四分五裂、任人宰割、受盡欺凌的悲慘歷史,把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變成了社會主義新中國,使中華大地展現出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嶄新面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創了在改革開放中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使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沉著應對國際國內復雜局勢,戰勝風險,頂住壓力,使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展現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一切愛國力量深深認識到,中國能從最悲慘的境遇向著光明的前途實現偉大的歷史轉變,就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這是中國人民從長期奮斗歷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
㈦ 結合20世紀初發生在世界和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理解中國歷史和人民為什麼和怎樣選擇馬克思主義
俄國十月革命—抄—勝利,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
中國辛亥革命——勝利,推翻清王朝;失敗,勝利成果被袁世凱竊取
中國共產黨一大——成立中國共產黨
中國國民革命——勝利進行,殲滅吳佩孚與孫傳芳;失敗,國民黨反動分子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
南昌起義——中共建立軍隊,進攻中心城市受挫
八七會議——決定發動秋收起義,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事實證明,資本主義在當時中國行不通,依照俄國城市包圍農村行不通
㈧ 新中國成立以來重大歷史事件回顧與思考的介紹
《新中來國成立以來重大歷史事自件回顧與思考》是章猷才編著的一本圖書。該書採用最新史實材料,吸納前沿科研成果,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依照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原則,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如抗美援朝戰爭、七千人大會、「文化大革命」的發動、十一屆三中全會等,旨在評價歷史史實,總結經驗教訓,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該書力求反映歷史全貌、發揮黨史資政育人作用,是提高幹部執政能力、加強黨性修養、保持和發揚黨的先進性的幹部教育教材。
㈨ 作者為什麼要選擇這八個歷史事件
這八件歷史事件,集中反映了中國人民抵抗侵略、爭取民族解放和民族自由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專
這八件事按時間順屬序由遠及近寫來,跨越了從鴉片戰爭前夕到新中國成立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而這一百多年的歷史,也正是中國人民深陷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壓迫血淚史;也正是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這三座大山的革命史;也正是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的民族英雄的戰斗史。
作者選擇這八個事件,逐步寫來,既能讓讀者不忘過去,也堅定了人民必勝的信念,更讓讀者牢牢記住了民族英雄的偉大,對民族英雄充滿了敬仰與懷念!
㈩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者為什麼要選擇這八個歷史事件
作者選擇這八個事件,既能讓讀者不忘過去,也堅定了人民必勝的信念,更讓讀者牢牢記住了民族英雄的偉大,對民族英雄充滿了敬仰與懷念。
這八件事按時間順序由遠及近寫來,跨越了從鴉片戰爭前夕到新中國成立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而這一百多年的歷史,也正是中國人民深陷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壓迫血淚史;也正是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這三座大山的革命史;也正是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的民族英雄的戰斗史。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在天安門南約463米,正陽門北約440米的南北中軸線上.它庄嚴宏偉的雄姿,具有我國獨特的民族風格.在廣場中與天安門、正陽門形成一個和諧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築群.紀念碑總高37.94米,碑座分兩層,四周環繞漢白玉欄桿,四面均有台階,下層座為海棠形,東西寬50.44米,南北長61.54米,上層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兩層須彌座,下層須彌座束腰部四面鑲嵌著八塊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分別以「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爭」、「勝利渡長江」為主題,在「勝利渡長江」的浮雕兩側,另有兩幅以「支援前線」、「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為題的裝飾浮雕.浮雕高2米,總長4..68米,雕刻著170多個人物,生動而概括地表現出我國近百年來人民革命的偉大史實.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當天下午6時,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全體代表,在天安門前廣場上舉行了建立紀念碑的奠基典禮.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政協各單位首席代表一一執杴土,奠下紀念碑的基石.後經全國廣泛討論,確定碑型.到1952年,全國優秀的建築師和專家們共設計了一百多種圖案,經有關方面通過各種方式徵求各界人民的意見,歸納、修正成最後的圖樣.
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由北京市長彭真任主任委員,鄭振鐸、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員.委員會下設工程處,分設計、施工、採石、美術工作等7個組,進行工作.此外,專設一個委員會,在中國科學院現代史研究所所長範文瀾領導下,研究浮雕畫片所需的史料題材.紀念碑於1952年8月1日正式動工修建,1958年4月22日落成,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
人民英雄紀念碑呈方形,建築面積為3000平方米.紀念碑分碑身、須彌座和台座三部分,共高37.94米.台座分兩層,四周環繞漢白玉欄桿,均有台階.
下層座為海棠形,東西寬50.44米,南北長61.5米.上層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兩層須彌座.下層大須彌座束腰部四面鑲嵌著八幅漢白玉大型浮雕,分別以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戰爭游擊戰、渡江戰役為主題.在渡江戰役的浮雕兩側,另有兩幅裝飾性浮雕,主題分別為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
浮雕高2米,總長40.68米,共有約170個人物形象,概括而生動地表現出我國近百年來驚天動地的革命史實.上層小須彌座四周鐫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組成的八個花環.
兩層須彌座承托著高大的碑身.碑身是一塊長14.7米、寬2.9米、厚1米、重達60多噸的大石.碑身正面(北面)鐫刻毛澤東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背面是毛澤東起草、周恩來題寫的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碑身兩側裝飾著用五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浮雕花環,象徵人民英雄的偉大精神萬古長存.整座紀念碑用17000多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肅穆庄嚴,雄偉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