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政治歷史事件對歷史的影響
看到樓主的問題來,我感到很源模糊。因為你這個概念太大了,世界上發生的重大政治歷史時間太多了,而且對社會發展也產生了很多不同的影響,我就拿一個很小的方面來闡述一下吧 —— 改革。改革有失敗的,同樣也有成功的。而且對社會發展也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例如19世紀的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中國的維新變法,都對社會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但他們也都有共同點:對起到了推動近代化的過程 ——經濟、政治、文化的近代化。但日本的改革最徹底,因此對社會的推動力也最大,從而使日本走上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而中國和俄國的改革由於不徹底,從而分別導致了後來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7俄國二月革命,將舊的國家機器砸碎,產生一種新的適應社會發展的政治制度。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希望樓主能夠有所啟發。
② 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這兩個事件的結果對中國歷史各產生了什麼影響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從圓明園劫掠我國大量文物,並火燒了圓明園,被拍賣的圓明內園鼠首兔容首就是在那時候掠奪走的。
文物的被劫和收回反映了不同時期的中國所處的地位的不同以及國家綜合國力的不同。國寶
漂泊海外150多年,現在回歸祖國,它們是中國由盛轉衰到再次復興的歷史見證。作為青少年,應該銘記國恥,以史為鑒,擔負起民族復興的重任,把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③ 列舉出隋朝後世對中國影響大的兩件歷史事件
1.隋朝開創了科舉制度,為國家選出了很多優秀的人才,後來很多朝代一直沿用。
2.隋朝開通了京杭大運河,為南北物質流通,物質運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④ 兩個歷史事件的比較
不同點:
領導不來同:前者以自地主階級為領導,後者以無產和資產階級為領導
目的不同:前者帝國主義的擴張,後者是日本為擺脫經濟危機而發動
戰場不同:前者以海洋為主戰場,後者以陸地為主戰場
結果不用:前者中國失敗,後者中國勝利
意義不同:前者是封建自救戰爭,後者是民族自衛戰爭
影響不同:前者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加深,後者為中國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奠定基礎
相同點:
元兇相同:都由日本軍國主義挑起
路線相同:都由朝鮮作跳板進軍中國
實力比相同:都是日強中弱的情況下進行
⑤ 在歷史里一個事件的影響和評價有什麼不同
影響注重對當時產生的後果,而評價是後人的事情。。一般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其實都差不多,一般作題的時候答一種就全都有了。。
⑥ 2-3個對中國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和人物。
1 老子
老子是中國歷史上最了不起的哲人,而且他的以「無為」為核心的哲學思想已傳播到了這個地球上的各個角落,老子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2 孫子
《孫子兵法》的著作者,他是整個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軍事思想家。他的軍事思想,軍事法則幾乎指導了地球上曾經發生過的所有戰爭。
3 屈原
他天才似的詩歌陶醉著一代代的炎黃子孫,他的愛國主義已在他曾經生活的土地上發揚,並成為這個民族最高尚的道德之一。
4 武則天
她對我們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那樣簡單,在男權至上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里,她的經歷本身就是一種震憾。
5 秦始皇
正是從他開始我們有了皇帝這樣的一個概念,也正是由他開始我們有了統一這樣的概念。
6 毛澤東
他是思想,政治,經濟,軍事,文學的全才,他是我們民族不可多得的財富,更重要的是,正是他和他的戰友把中國從死潭中拉出來帶入了正軌。
7 孔子
他為一民族整個的封建的歷程確定了包括:文化,思想,道德等全方位的規范法則。即使身處21世紀的我們至今還能體會,這位先哲對我們華夏文明的原創力。
8 孫中山
他是我們的國父,是中國近代化的開創人,正是他為我們推翻了背負在我們民族身上漫無邊際的封建歷程,從此我們有了共和與民主。
9 林則徐
沒有任何的一位中國人有他的那樣的眼光和勇氣,他的事跡,成了這個民族最動聽的英雄傳說,他是所有炎黃子孫的共同記憶。
10 曹雪芹
正是他用一部小說為世人描繪一個民族最細膩動人的情感。並發展了一門不朽的學問——紅學。
⑦ 在啟蒙運動影響下的兩個重大歷史事件是什麼
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
⑧ 列舉近代史上9個重大歷史事件,並分別寫出它們的影響
1 1840鴉片戰爭,我國復變成了半制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 1858/1860/1864等我國與沙俄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我國1百六十多萬的平方公里領土被佔領.
3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廢除了黑奴制度.
4 20世紀40年代核武器的發明.
5 1917年十月革命,社會主義首次實現.
6 1939年,二戰.
7 1914年,一戰.
8 20世紀,諾貝爾獎開始發.
9 第二次工業革命,內燃機,電力的廣泛應用.
⑨ 近代中國20個重大歷史事件(原因、過程、結果和影響)
鴉片戰爭
清政府被迫同英國侵略者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1856年,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共同發動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到1860年,英法聯軍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俄羅斯趁火打劫,從19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侵吞中國北方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領土。根據不平等條約,中國喪失大量領土、主權和財富,中國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太平天國運動
由於人民的負擔逐年加重,因此引發了一系列的農民起義,其中規模最大的是1851年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一度對清朝統治構成了嚴重威脅。
維新運動、洋務運動
為挽救自身命運並增強國力,清政府內部部分漢族有識之士遂展開了維新運動,試圖革新圖強,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自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洋務運動。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全國各地開始先後引入國外科學技術,開設礦業、工廠,建設鐵路、架設電報網,修建新式學校、培訓技術人才;同時也成立了新的軍事工業,逐步改進清軍的武器裝備和作戰方法。代表人物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
百日維新
洋務運動雖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於時人多數未明當代的國際形勢,少數人的急迫性並無法改變多數官僚的舊思維,清朝的維新運動最終未達日本明治維新般的成效,結果導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並於1895年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隨後,由光緒帝與梁啟超和康有為領導發動的政治改革運動:戊戌變法又因為慈禧太後和保守派的反對,而軟禁了光緒帝,變法因此失敗,因為只有103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維新」。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
新政
慈禧太後為挽清朝衰落危局,有意效仿歐日的改革。開始推行「新政」,進行了包括建立新軍、廢除科舉在內的一系列改革。不久,中國發生了立憲與革命的改革路線之爭,一開始立憲派占上風,清政府也承諾並實行立憲,並於1908年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以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成立了代議會。不過,1911年5月組成的「責任內閣」中的大多數成員為皇族身份,故被稱為「皇族內閣」,結果引發立憲派的不滿和失望。這次改革的根本問題是皇族遲遲不肯讓世俗精英分享權力,拖到辛亥年已經為時過晚,但這畢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君主立憲。
武昌起義
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各省隨後紛紛宣布獨立,清朝的統治開始走向瓦解。清政府任命北洋新軍統帥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成立內閣並統領清軍。但他一方面以武力壓迫革命軍(陽夏戰爭),另一方面卻暗中與革命黨人談判。清帝於1912年2月12日正式退位,並在退位詔書中宣布「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標志著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制的正式結束。
你可以到網路去看看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