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唐明對外交往的歷史事件

唐明對外交往的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04 10:31:59

『壹』 高一歷史 如何評價唐明兩朝相權存廢與君權的關系

你好樓主,各個超代一直存在兩個矛盾,即中央與地方,皇權與相權,唐沒版有廢丞相權,但是設立三省六部制逐步削弱,達到鞏固皇權,明朝直接廢除,設立內閣,天下大事皇帝一人管理,說明兩者都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君主專制不斷強化的演變

『貳』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對外貿易或對外交往事件

太多了,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瓷器之路),鑒真東渡,像唐對阿拉伯的爭斗這專類就不說了光說和平屬事件就N多,還有玄奘取西經,張騫通西域,班固經營西域,明朝抗日援朝,唐朝參與朝鮮三過紛爭,曹魏封邪馬台女王卑彌呼派為「親魏倭王」,中國絲綢流入歐洲,其價值超過黃金,王室中的貴族才能消費,瓷器更絕:泥巴+技術=黃金,所以兄弟們啊,看來小平哥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真是沒錯啊(扯遠了),還有傳造紙、印刷、火葯、指南針到西方。
順便去倭國封個王,去朝鮮把個政,還有悲愴的去蒙古高原嫁女人。。。可以說中國最主要的對外交往就是唐、漢、元、宋、明(按交往熱度排),路線主要是西域,南海,東海。。。
唐朝是為了交流和貿易,漢朝是為了尋找打擊匈奴的盟友,元朝是由廣大的疆域和發達的海漕運輸促使的,宋是因為經濟和科技發達,明是為了揚威收小弟。

『叄』 鑒真東渡與玄奘西行是唐代對外交往史上的兩大事件,請比較這兩大事有什麼異同

相同:歷經磨難、矢志不渝
不同:原因:鑒真東渡的是弘化佛法,傳律授戒。
玄奘西行是因為他發現各種佛學流派中所存在的對佛典精神的不同理解後,遂產生了前往佛教的誕生地印度「求取真經」、以探求佛學本來面目的想法。
影響:玄奘西行走通了張騫當年沒有走通的路,帶回了前人不曾帶回的印度佛典,擴大了中國和絲綢之路的影響,延伸了絲綢之路在文化交流功能方面所覆蓋的范圍。創立學說進一步發揮了印度戒賢一系五種姓說。翻譯佛經,傳播學說綱舉目張充分反映了公元五世紀以後印度佛學的全貌

鑒真
鑒真東渡的主要目的是弘化佛法,傳律授戒。鑒真僧眾在日十餘年的活動達到了這個目的。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軌,便利了政府對佛教的控制,杜絕了由於疏於管理而造成的種種弊端,促使佛教被確定成為日本的國家宗教。鑒真和其弟子所開創的日本律宗也成為南都六宗之一,流傳今日,尚有餘輝。
醫學方面
鑒真熟識醫方,大力傳播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的知識,留有《鑒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譽為「日本漢方醫葯之祖」
書法方面
鑒真及其弟子在書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他在第六次東渡之時,攜帶了王羲之的行書真跡一幅(喪亂帖)、王獻之的行書真跡三幅,以及其他各種書法50卷。這對日本書道的形成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鑒真本人也是書法名家,其「請經書貼」被譽為日本國寶

『肆』 明朝對外交往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哪個歷史事件

明代最據代表性的事件莫過於「鄭和七下西洋」了!明成祖即位,為耀兵揚威內,在明代永樂容三年(1405)七月,明成祖朱棣命鄭和攜副使王景弘,率將士水手27800餘人,分乘150多艘大船,從今江蘇省太倉瀏河出海,一路宣揚明朝德政,最遠行至非洲以南及阿拉伯半島等。最後一次遠航已是宣宗時期,歸來時已是宣德八年(1433)七月初七。前後歷時長達30年,鄭和下西洋其規模之大、人數之眾、時間之長、足跡之廣、在中國和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壯舉,這是中國人民對世界航海事業的偉大貢獻!

『伍』 秦漢時,開啟對外交往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張騫出使復西域又稱張騫通西制域,指的是漢武帝時期希望聯合月氏夾擊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的歷史事件。
建元元年(前140年),漢武帝劉徹即位,張騫任皇宮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前138年),漢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長安出發,經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陸』 漢朝、明朝對外開放交流的歷史事件 漢朝、明朝對外開放交流的歷史事件

秦漢:對外交往的初始階段。張騫通西域之後,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系內開始發展起來容,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相繼開通。東漢時,班超經營西域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訪問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直接交往。

明朝:對外交往由開放走向閉關。前期國力強盛,明成祖開始派遣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地區。明朝後期至清朝前期,由於我國封建制度日趨沒落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柒』 清朝以前對外交往的重要大事件有哪些 清朝發生過什麼

西漢張騫、東漢班超出西域,唐玄奘出印度、鑒真下日本,明鄭和下西洋

============

清朝以前對外交往的重要大事件有哪些: 西漢張騫、東漢班超出西域,唐玄奘出印度、鑒真下日本,明鄭和下西洋

清朝大事件: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1636年 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

清朝發生過什麼大事件: 嘉定三屠 揚州十日 三藩 改土歸流 十全武功 奏銷案 科場案 朱三太子案 閉關政策 虎門銷煙 垂簾聽...

清朝所有君主及大事件: 清朝歷代皇帝 1、順治 順治帝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生於崇德三年(16...

中國的發展史 清朝末期到現在 都有什麼大事件求大神幫助: 希望對你有幫助:1839年6月 虎門硝煙 1840年 鴉片戰爭開始 1841年5月 廣州三元里人民痛...

誰能把明朝清朝的歷史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歸納一下: 明朝:胡蘭案,空印案,廢宰相,設內閣,設東廠,鄭和下西洋,靖難之役,土木之變,奪門之變,北京保衛戰,...

清朝發生過什麼大事件: 瘦弱的她一個6人體藝術體育各環節桂花價格和價格和結個婚股份太古與威爾音樂we6太一的兩條魚的股份

古御道見證了清朝歷史上一個什麼大事件: 為了北京與承德間來回的方便,清朝修建了600多華里的京熱御道,並在御道中築行宮多處。從康熙四十二年(...

一本現代書,主要描寫從秦始皇開始到清朝最後一代皇帝結束,簡單介紹歷代皇帝幾時即位及即位後的大事件,: 一本現代書,主要描寫從秦始皇開始到清朝最後一代皇帝結束,簡單介紹歷代皇帝幾時即位及即位後的大事件

『捌』 試問唐對外又採取何種政策與他國交往請舉三列唐對外交往中對他國有重大影響

唐對外交往頻繁,其客觀原因是唐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對外交通發達便利,科技文化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國際上有很高的聲望,具有強大的輻射力和吸引力。主觀原因是唐政府實行較為開放的對外政策,鼓勵對外交往。

b、唐朝與亞歐各國之間的往來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歷史上由於受客觀條件的限制,與我國交往頻密的主要是周邊國家,次之就是中亞、西亞地區,與非洲和歐洲距離遠,交往就相對少些,直接交往就更少了,阿拉伯人在中間起了橋梁作用。唐朝對外交往的對象主要有五個:東邊的朝鮮(新羅)、日本,西邊的古印度(天竺)、波斯和阿拉伯(大食)。交往的內容可分為政治、經濟和文化三個方面。注意交往的雙向性,一方面,周邊國家向唐明學習,深受其惠,尤以日本為甚;另一方面,唐朝也在對外開放中,吸取了外國優秀的經濟、文化成果,促進了自身的發展。

中國同天竺交往頻繁

中國人民同印度人民的往來,史書上有記載的是在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在大夏國(今阿富汗)看到蜀地出產的竹杖、布匹。大夏人說這是商人從身毒(yuán dú,其時中國對印度的稱呼)買來的。這說明我國的產品當時已輸入印度。唐朝時候,統稱印度半島為天竺。唐與天竺交往頻繁,表現為:1?雙方不斷遣使通好。641年,天竺國王屍羅逸多(戒日王)「遣使入朝」。唐太宗也一再派梁懷開璥(jìng)、王玄策等出使天竺。高宗、武則天、玄宗時使臣往來不絕,經常互贈禮物。2?雙方經濟文化交流頻繁。647年,天竺摩揭陀國遣使來中國「獻波羅樹,樹類白楊」。隨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學習熬糖法。7世紀末,我國的紙和造紙術通過尼泊爾傳到印度。印度的醫學、天文歷法、語言學、音樂、舞蹈、繪畫和建築藝術等,在唐朝時傳入中國。孫思邈的《千金方》引用了天竺醫學家的理論和天竺葯物。天竺天文學家瞿曇羅曾擔任唐朝太史,並編寫《九執歷》。僧一行改訂歷法,參考過《九執歷》。唐朝十部樂中有天竺樂,唐《秦王破陣樂》在天竺也很受歡迎。敦煌、雲岡及龍門石窟的壁畫和雕塑,都受到天竺北部藝術風格的影響。再有就是玄奘西遊了。

唐朝對外交往活躍

唐朝國勢強盛,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因而受到各國的尊重,享有很高的聲望。從這個時期起,唐朝成為中國的象徵,各國人民開始把中國人稱作唐人,這種稱呼至今仍在一些國家沿用。

唐朝高度發達的經濟和文化,對很多國家很有吸引力。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曾對他的弟子說:「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安史之亂以前的唐朝,處在強固穩定時期,政治上很自信,奉行「中國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針;在文化上也敢於並蓄兼收,群花同放。因此,唐王朝在對外交往中,採取了比較開明的政策,鼓勵外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再加對外交通發達,周邊各國的使臣和商人,紛紛前來中國,與中國通商往來的國家發展到七十多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唐文化遠播到東西方各國,對許多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遣唐使和留學生

日本古稱倭國,唐代始改稱日本。日本自漢朝開始和我國發生正式交往。《後漢書》記載,東漢光武帝時,日本派使者來中國,光武帝贈以印綬。這枚金印上刻有「漢委奴國王」字樣,近代已在日本九州發現。唐朝時候,日本發生「大化改新」,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唐朝封建經濟的高度發展與日本的社會變革結合起來,出現了中日經濟文化交流的高潮。唐朝建立後的630~838年,二百年間,日本正式的遣唐使來中國的共12次。另有任命後未成行、未到達唐朝、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6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如717年一次共557人。733年的一次共594人。838年的一次651人,中途因遭遇風暴,有一船遇難,實際到唐的只500人左右。因此到達唐朝人數最多的一次是594人。遣唐使組織完備,設有大使、副使、判官、錄事,成員有翻譯、醫師、陰陽師、畫師、史生、射手、音樂長、玉生、鍛生、鑄生、船匠、舵師、水手長、水手等,還有留學生、學問僧多人。遣唐使給唐朝帶來珍珠、絹、琥珀、瑪瑙、水織等貴重禮品。1970年西安發現的日本「和同開」銀幣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帶來的。唐王朝也回送一些高級絲織品、瓷器、樂器、文化典籍等。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所存放的唐代樂器、屏風、銅鏡、寶刀等珍貴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帶回去的。

為了吸收中國的文化成果,日本選派了不少留學生入唐學習,他們被分配到長安國子監學習各種專門知識。他們在中國長期學習,與中國詩人學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其中最著名的是晁衡。留學生和學問僧在傳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鑒真

鑒真(688—763),俗姓淳於,揚州人,14歲出家為僧,法號鑒真。他對佛經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天寶元年(742年),日本學問僧榮睿和普照拜訪鑒真,代表日本聖武天皇邀請他去日本傳播佛教。鑒真欣然應允,立即造船備糧,准備第二年春動身。由於受到干擾,這次未能成行。鑒真並不灰心。天寶二年(743年)十二月,率弟子、畫師、工匠等一百多人,啟程東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壞,東渡失敗。接著第三次、第四次東渡仍未成功。天寶七年(748年)第五次東渡,又遇狂風巨浪,風急波峻,水黑如墨,境況險惡。船隨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飲海水又腹脹。漂流14天抵海南島南部。這次東渡,榮睿、普照一直同行。榮睿病逝,鑒真雙目失明,先後有36名中日人員在第五次東渡中犧牲。天寶十二年(753年),鑒真以66歲高齡,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國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6次東渡,終於到達九州,受到熱烈歡迎。鑒真留居都城奈良最著名的東大寺。由他設計和指導,在奈良建築了唐招提寺,反映了當時唐朝建築技術的最新成就。他還傳播了雕塑藝術乾漆法(即夾法,在泥塑上敷麻布,反復塗漆,漆干後去掉泥土,成像,這叫脫活乾漆。在木型上塗漆造像,叫木心乾漆)。他用鼻子嗅辨葯物,為日本鑒定了許多草葯。他在日本居留10年,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貢獻。廣德元年(763年)逝世後安葬於奈良唐招提寺,相傳他的弟子塑造的鑒真乾漆坐像一直安放該寺,定為日本國寶,是日本美術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鑒真像的塑造和長期保存,反映了日本人民對中日友好傳統的珍視。鑒真被視為日本文化大恩人。1980年,鑒真乾漆塑像被日本友人送回他的故鄉揚州探親,又到北京巡展,表現了中日兩國人民友誼的不斷發展。

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通過中日兩國的不斷交往,日本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產技術以至生活風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國的深刻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這次改革,在中國長期留學的高向玄理和僧起了很大作用。他們仿照隋唐制度,改革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制,還仿隋唐科舉制,採取通過考試的辦法選官;參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寶律令》。

公元709年,日本遷都平城京(今奈良),都城的建設規模完全模仿長安,甚至街道的寬度與排列方法也幾乎一樣,也有「朱雀街」「東市」「西市」等名稱。8世紀後期,日本又遷都平安京(今京都),仍仿長安建都城。

8世紀以前,日本使用漢字作為表達記述的工具。留學生吉備真備和學問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國漢字的標音表意基礎上,創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動了日本文化的發展。同時,日文的詞彙和文法也受到漢語的影響。

日本人的生活習尚、節日風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響。

新羅使節和留學生

唐初朝鮮半島上的高麗、百濟和新羅與中國都有往來。675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大部分後,直到唐末,始終和唐朝保持著友好關系。兩國互遣使節,不斷從陸海兩路往來。「受命辭雲陛,傾城送使臣」的送出使新羅使節的詩句,表明中國人民對出使新羅的重視。新羅王不斷派遣使臣帶著珍貴禮物來到長安,唐朝也經常給新羅以名貴答贈。開元年間,一次就曾贈給新羅精美絲織品300段(唐制,凡賜雜彩十段,通常包括絲布二匹,綢二匹,綾二匹,縵四匹)。新羅派了大批留學生來長安學習,在唐朝的外國留學生中,以新羅人最多。837年旅唐的新羅學生多至216人。840年學成歸國的新羅學生一次就有105人。從821年至唐末,新羅留學生參加唐朝科舉考試考取「賓貢」(意為外籍進士)的共58人。崔致遠12歲來到唐朝,18歲中進士,29歲返新羅。他用漢文寫的《桂苑筆耕》20卷,保存了不少當時中國的史料,至今還是我們研究唐朝歷史的寶貴資料。它被著錄於《新唐書·藝文志》,說明在當時它已受到重視。新羅留學生回國時帶回許多我國的文化典籍,在吸收傳播唐文化上起了很大作用。

崔致遠

崔致遠(857—?),字孤雲、海雲。新羅學者和詩人。少年時曾到唐朝留學,並考中進士。回國後,崔致遠曾任侍讀兼翰林學士,晚年因對朝政不滿而隱居。他致力於傳播儒家文化,促進了新羅的學術和文學的發展。著有詩文集《桂苑筆耕》20卷,受到中國文學界的重視。

新羅商人來中國經商

唐朝同朝鮮半島的貿易往來很繁盛,新羅商人來唐貿易的很多,北起登州(今山東蓬萊)、萊州(今山東萊州),南到楚州(今江蘇淮安)、揚州,都有他們的足跡。楚州有新羅館,萊州等地有新羅坊,是新羅人集中僑居的地方。新羅商人給唐朝帶來牛、馬、薴麻布、紙、摺扇、人參等,從唐朝販回絲綢、茶葉、瓷器、葯材、書籍等。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的首位。

唐文化對朝鮮的影響

新羅人廣泛研究中國的政治、歷史、哲學和天文、歷法、醫學等。中國的政治、經濟制度對新羅的影響很大。8世紀中期,新羅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改建自己的行政組織,中央設執事省,相當於唐的尚書省,執事省下設三府三部,相當於唐的六部。8世紀晚期,新羅也採用科舉制度來選拔官吏,以儒家經典作為考試內容。新羅都城平壤是仿長安、洛陽建成的,也分宮城、皇城和外郭城。675年,新羅開始採用唐朝的歷法。新羅醫學博士用《本草經》等中國醫書教授學生。朝鮮文化對唐朝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們的音樂很受我國人民的歡迎,唐太宗設置的十部樂,其中一部就是高麗樂。

玄奘西遊

玄奘(600—664),俗姓陳,名禕(huī),洛州緱(gōu)氏人(今河南偃師緱氏鎮),13歲出家,法名玄奘。後人稱他三藏法師(三藏是對佛教經典的三個部分——佛經、戒律、論述與註解的總稱,通曉三藏的僧人被稱為三藏法師)。唐初,他在四川、長安研究佛教理論,感到佛教宗派眾多,佛經譯文多誤,令人無所適從,決心到天竺學習佛經,研究解決佛教教義的一些疑難問題。貞觀元年(627年),他從長安出發,雜於返西域的客商中,出玉門關獨自西行。經過八百里流沙(即玉門關外的莫賀延磧),由天山南路橫穿新疆,越過蔥嶺,通過中亞,於貞觀二年(628年)夏末到達天竺西北部。然後沿一條由西向東的路線,參謁訪問了恆河流域著名的佛教聖地和許多高僧。貞觀五年(631年)末,到達摩揭陀國,來到那爛陀寺。

那爛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學府。該寺住持戒賢是印度的佛學權威,他已90高齡,本已不再講學,為表示對中國的友好情誼,特收玄奘為弟子,向他講授最難懂的佛經——《瑜珈論》。玄奘用5年時間精研佛學理論,取得優異成績,成為那爛陀寺十大法師之一。接著他外出遊學,環游印度半島,一路多次參加佛學辯論會,譽滿天竺。貞觀十五年(641年),他返回那爛陀寺,主持寺內講座。一個反對那爛陀派的人寫了一篇論文呈給戒日王,聲稱無人能駁倒其中一字。戒日王把論文轉給戒賢,並決定在國都曲女城舉行學術大會。玄奘和一千多僧人代表那爛陀寺參加大會。戒日王會見玄奘,問起唐太宗和中國音樂。玄奘介紹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和唐太宗的功業,戒日王極感興趣,隨即遣使至長安通好。貞觀十六年(642年)十二月,曲女城的辯論大會開始,天竺18國國王和佛教徒三千多人、婆羅門等教徒兩千多人參加大會。玄奘擔任大會論主(主講人),他用梵文寫了一篇反駁那個人的論文,作為辯論的主題在會上宣讀。同時謄寫一份懸掛在會場門口,並依照慣例聲明:如有人能據理駁倒一個字,就斬下論主的頭以謝罪。可是五天過去了,仍無人前來辯論。大會連續舉行18天,大家都為玄奘的精闢議論所折服。大會結束那天,戒日王和18國國王各以厚禮相贈,均被玄奘謝絕。最後,戒日王懇請玄奘騎上一頭用精美的華幢(chuáng)裝飾的大象,繞場一周,同與會的眾教徒見面。

貞觀十七年(643年),玄奘謝絕戒日王的一再挽留,決心回國。戒日王及當地人民將他送出幾十里路,才灑淚而別。貞觀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帶著657部佛經回到長安。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齡等出城迎接,長安城成千上萬老百姓走出坊門歡迎他。唐太宗在洛陽行宮召見了他,他向太宗介紹了西域及天竺見聞。他隨即回長安開始翻譯佛經。19年間共譯出佛經75部1 335卷。他由於有較高的漢文化素養又精通梵文,所以譯文流暢優美,有些專用名詞如「印度」、表示時間的詞「剎那」就是他確定下來的。這些佛經後來在印度大部分失傳,中譯本就成了研究古代印度宗教、哲學、文學、科學的重要文獻。

玄奘還根據旅途見聞,寫了一本《大唐西域記》,記載親歷的110國、傳聞的28國的情況,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家和地區的方位、道里、疆域、城市、人口、風俗人情、名勝古跡、歷史人物、傳說故事,是研究這些地區歷史的重要材料。現在《大唐西域記》已譯成數國文字,成為一部世界名著。

學術動態

隋唐時期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隋唐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輝煌時期,在世界史上也有重要影響,形成世界歷史的光輝一頁。隋唐時期的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和隋唐在世界史上的地位,目前正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已有不少論著問世。眾多的學者認為:(一)隋唐時代中國的制度,處於世界歷史的先導地位。在當時所有先進國家的歷史中,沒有一個國家比中國更早進入封建社會。當隋朝建立的時候,西歐封建制度才有一個世紀。作為歐洲封建制中心的法國,就封建制度開端這一點說,要晚於中國700年之久。(二)就社會經濟繁榮的程度說,隋唐在當時世界上是第一流的。當時世界的大城市有長安、君士坦丁堡和巴格達,長安有百萬人口,君士坦丁堡80萬,巴格達更少。長安人口最多,這既反映了其工商業的發達,同時也說明它的農業生產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三)高水平的隋唐文化使中國成為東方文化的淵源,對日本、朝鮮等亞洲國家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四)隋唐是當時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中國絲織品、造紙術在隋唐時傳入東西方各國以及漢式佛教、詩文、科技大量傳到東方各國的史實,證明隋唐時期的中國起到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作用。因此,隋唐不僅在中國歷史上,而且在當時的世界史上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圖畫說明

《職貢圖》

唐朝時期,許多外國使節遠道來到中國,向中國皇帝進獻他們的珍稀寶物,這是中外交往的重要途徑。《職貢圖》就反映了邊遠各族和外國使節攜貢品,來唐朝貢的生動情景。圖中貢使騎著高頭大馬,前後衛士們為其張蓋護擁。貢使後面的許多人,有的提著鳥籠,有的背著象牙,有的拿著孔雀掌扇,還有人用頭頂著寶物,興高采烈地邊走邊談。此畫的作者是唐朝的畫家閻立德,畫高61.3厘米,寬191.5厘米。

唐朝的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也叫開元錢,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開始鑄造的,流通了三百多年。這種錢幣直徑2.46厘米,重3.6克。錢幣中的隸書「開元」二字,是開辟一個新紀元的意思;「通寶」二字的意思是流通的寶貨。「開元通寶」四字字體莊重挺拔,相傳是當時著名書法家歐陽修的書法。

日本的和同開

1970年西安南郊出土了兩瓮唐代文物,其中有5枚日本銀幣。郭沫若考證,此幣鑄於708年(日本元明天皇和同元年),然後由遣唐使團作為禮物帶到中國。

玄奘

這幅玄奘畫像現保存在陝西省長安縣東興教寺內的殿堂里,是根據宋人所繪的《玄奘西遊像》而刻在一塊石碑上的。因為戰亂,寺院與石碑曾遭破壞。現在我們所見到的玄奘像,是根據原石碑的拓片重新鑿刻的。以後又根據石刻像作成畫像,著色後供奉在興教寺內。

這幅圖描繪的是玄奘從印度學成後歸國的情景。玄奘身穿和尚服,胸前掛著念珠,腳穿草鞋,腰前系小包袱。他左手拿經書,右手執拂塵(用來驅趕蚊蠅),背上背著用竹子做的書箱。書箱頂上是遮陽避雨的傘,傘前垂下的線掛著一盞小油燈。

『玖』 地圖描述了唐朝西遊東渡河明朝航海三個對外交往的歷史事件

1、玄奘像印度求經;
2、鑒真東渡;
3、鄭和下西洋。

『拾』 唐朝陸上絲綢之路對外交往的歷史事件

唐朝,西北陸來上「絲綢之路」和海自上「絲綢之路」都相當繁榮。唐朝前期西北陸上「絲綢之路」達到鼎盛時期,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有效地保護了絲綢之路的暢通,路線也拓展至蔥嶺以西。唐朝時海上「絲綢之路」一直保持暢通,廣州是中國的第一大港,由廣州經南海、印度洋,到達波斯灣各國的航線,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而且唐朝還在廣州設立市舶使管理對外貿易。
唐朝初年著名高僧玄奘就是從長安出發沿西北陸上「絲綢之路」到天竺取經的。玄奘為求得佛學的真諦,克服重重困難到天竺學習,十七年後返回唐朝專心翻譯經卷,保存了古代印度大量的珍貴典籍。他還將中國的音樂《秦王破陣樂》和《道德經》介紹給印度人民。他的西遊見聞《大唐西域記》,也成為研究古代中亞、印度半島等國的歷史、地理和中西交通的寶貴資料。而另一位唐朝著名高僧鑒真則是應日本僧人的邀請,從海上絲綢之路的東線六次東渡到達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文化,其精心設計的唐招提寺,式樣優美,保存至今,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
由於安史之亂,唐朝走向衰落。西北陸上「絲綢之路」也從唐朝後期開始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逐漸為海上「絲綢之路」所取代。

閱讀全文

與唐明對外交往的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