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有關歷史學的著作

有關歷史學的著作

發布時間:2021-03-04 06:51:02

『壹』 有關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十部著作

司馬遷《史記》 徐光啟、利瑪竇《幾何原本》 李時珍《本草綱目》
宋應星《天工開物》 洪仁軒《資政新篇》 胡適《文學改良*議》
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貳』 有那些關於世界歷史的名著

人們一般都把英國歷史學家巴勒克拉夫看成當代「全球史觀」的理論上的先行者,認為他在1955年的論文集《處於變動世界中的史學》中最先提出了全球史觀問題,以後又在1967年的《當代史導論》 、1978年的《當代史學主要趨勢》和同年的《泰晤士歷史地圖集》中,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

施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韋爾斯的《世界史綱》 、湯因比的多卷本《歷史研究》 、麥克尼爾的《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的歷史》和《世界歷史》,以及W·H·麥克尼爾的《世界通史》(1967年)、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等。

最經典的是 斯塔夫理阿諾斯:《全球通史》。

本書是斯塔夫里阿諾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後的世界》兩冊。作者採用全新的史學觀點和方法,將整個世界看做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的統一體,從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國家或某一地區的角度來考察世界各地區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對人類歷史事件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上,努力反映局部與整體的對抗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全書材料新、范圍廣,除了政治、經濟外,還涉及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並吸收了20年來世界歷史學研究諸領域的新成就,讀來頗覺新穎,有強烈的現實感。所以,本書在20世紀中期一問世便立即被譯成多種文字,頗受好評。 美國許多大學已把《全球通史》作為大學基礎課程的教材,甚至連美國的許多軍校也把此書作為教材,規定每個學生在畢業前都要修這門課。這部通史被認為是第一部由歷史學家運用全球觀點囊括全球文明而編寫的世界歷史。

『叄』 歷史學習以及歷史研究應讀之著作

先讀柴德賡先生的《史籍舉要》,然後讀嚴耕望先生的《治史三書》,然後讀錢賓專四先生的《國史大綱》。然後讀屬讀福柯的書,劉北成先生的譯本。或者找這兩年出的那個《史學理論讀本》讀一下,劉老師編的。然後就要看你自己的興趣方面了,最根本的不是理論,如果你不是做經濟史的,理論其實沒有什麼意義,關鍵是元典、史料,以及相關論文。舉例說明,如果你要做魏晉南北朝史,陳寅恪先生的《讀書札記》就必須讀,王仲犖先生的《魏晉南北朝史》,田余慶先生的《東晉門閥政治》,高敏先生的論文集,余嘉錫先生《世說新語箋疏》,這些都是跑不掉的,《廿二史札記》、《義門讀書記》這些也是要看的,但最根本還是《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即便《晉書》這樣的錯誤再多、問題再大,仍然無法越過。當然,如果你做唐以後的歷史,東西兩洋的著作也是必須多讀的。無論是史景遷、劍橋系列還是京都學派、東京學派,其實可以讀的東西都很多,有很多做得比國內好很多,尤其是日本,乾嘉學統猶在,絕不可不讀。能懂日文最好,實在不行看翻譯也行。

『肆』 歷史學經典著述有哪些關於歷史研究方法的有哪些著作

《史記》,《資治通鑒》,〈二十四史〉

『伍』 中國的史學著作有哪些

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最早的國別體史書是《國回語》。
最早的紀傳體史書是答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共130篇。
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是東漢班固的《漢書》,共100卷,分120篇。
其它:
《尚書》
《左傳》
《國語》
《戰國策》
《後漢書》
《三國志》

『陸』 求十篇有關「中國古代或近代歷史」的著作 及其 內容概要

《資治通鑒》
是我國古代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書名的意思是:「鑒於往事,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叫《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資治通鑒》所記歷史斷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1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

《史記》
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學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記》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及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及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詩經》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編集 關於《詩經》的編集,漢代有兩種說法:①行人采詩說。《漢書·藝文志》載:「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詩經》305 篇的韻部系統和用韻規律和詩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時間長、地域廣,在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的情況下,如果不是經過有目的的採集和整理,要產生這樣一部詩歌總集是不可想像的。因而采詩說是可信的。②孔子刪詩說。《史記·孔子世家》載:「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穎達、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對此說均持懷疑態度。《詩經》大約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此時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至魯國觀樂,魯樂工為他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說明那時已有了一部《詩》,此時孔子年僅 8 歲 。 因此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刪詩說不可信 。 但根據《論語》中孔子所說:「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確曾為《詩》正過樂。只不過至春秋後期新聲興起,古樂失傳,《詩三百》便只有歌詩流傳下來 ,成為今之所見的詩歌總集。

《論語》

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練,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論語》一書比較真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

《漢書》

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漢書》的語言庄嚴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詞,遣辭造句典雅遠奧,與《史記》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中國紀史的方式自《漢書》以後,歷代都仿照它的體例,纂修了紀傳體的斷代史。

『柒』 求推薦一些書籍著作,主要是歷史類。拜託拜託 急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為作者的專題演講合集,分別就中國漢、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組織、百官職權、考試監察、財經賦稅、兵役義務等種種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觀...


萬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歐歷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國,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

光榮與夢想: 1932-1972年美國社會實錄

本書是美國的一部斷代史,勾畫了從1932年羅斯福總統上台前後,到1972年尼克松總統任期內水門事件的四十年間美國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的全景式畫卷。...

『捌』 請問(不包括歷史演義性質的文學作品)有關歷史的著作有哪些

歷史既然已經被融入了文學中,那麼自然有虛構成分。

『玖』 有關中國古代歷史的書籍

《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左傳》、《後漢書》等。

1、《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2、《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3、《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國志》也是二十五史中最為特殊的一部,因為其過於簡略,沒有記載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職官、禮樂、律歷等的「志」,不符合《史記》和《漢書》所確立下來的一般正史的規范。

4、《左傳》

《春秋左氏傳》(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5、《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書

『拾』 請問有關歷史的著作(不包括歷史演義性質的文學作品)有哪些

你好復

1 史記 西漢 司馬遷 130
2 漢書 東漢制 班固 100
3 後漢書 南朝 范曄 120
4 三國志 西晉 陳壽 65
5 晉書 唐朝 房玄齡等 130
6 宋書 南朝 梁沈約 100
7 南齊書 南朝 梁蕭子顯 59
8 梁書 唐朝 姚思廉 56
9 陳書 唐朝 姚思廉 36
10 魏書 北齊 魏收 114
11 北齊書 唐朝 李百葯 50
12 周書 唐 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書 唐 魏徵等 85
14 南史 唐 李延壽 80
15 北史 唐 李延壽 100
16 舊唐書 後晉 劉昫等 200
17 新唐書 宋朝 歐陽修、宋祁 225
18 舊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 歐陽修 74
20 宋史 元朝 脫脫等 496
21 遼史 元 脫脫等 116
22 金史 元 脫脫等 135
23 元史 明朝 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朝 張廷玉等 332

閱讀全文

與有關歷史學的著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