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歷史和政治知識點很多,背了總記不住怎麼辦
初中歷史和政治知識點很多,背了總記不住怎麼辦?
這個問題我想是很多的考生都是會碰到的問題。歷史和政治是屬於文科的,這個也是很多文科的必備的學習科目。
那麼知識點很多,這個時候就是需要我們有一個系統的方法,把這些知識點給串聯起來,把這些知識點運作起來。
不要用死記硬背,要掌握一些學習技巧和學習方法,這個對於我們的學習能力來說都是差不多,但是對於我們學習的方法來說,改變有很大一部分。
⑵ 人教版初中歷史總復習知識清單
歷史復習提綱(一) 一、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我國最早的人類: 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會製造工具並知道用火 2.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約七十萬年到二十萬年,他們會製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還會保存火種,並過著群 居生活 3.山頂洞人距今約三萬年,他們已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會人工取火,他們生活的集體,是由血緣關 系結合起來的氏族 4.(1)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2)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4)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5)我國是世界上很早種植蔬菜的國家 二、原始的農耕生活 河姆渡人距今約七千年,生活在長江流域 (1)以水稻種植為主的水田農業 (2)使用磨製石器,耒耜翻地耕 (3)建築干欄式房屋,定居生活 (4)挖掘水井,飲水方便,製作陶器 (5)飼養家禽 (6)制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約五六千年,生活在黃河流域 (1)以粟種植為主的半田農業 (2)製作石器,骨箭頭 (3)住半地穴式房子,定居生活 (4)飼養豬狗 (5)紡織、制彩陶 (6)食物種類豐富:粟(主)、魚、肉、蔬菜(副)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約四五千年,生活在山東大汶口 (1)私有財產出現、貧富分化 (2)農耕經濟有很大的發展,農具發達 (3)原始手工業有了很大的進步 (4)陶器有黑、白陶,質量好 三、華夏之祖 1.炎黃戰蚩尤—涿鹿之戰: 炎帝黃帝部落結合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的華夏族 2.黃帝—「人文初祖」: (1)黃帝的貢獻:①黃帝建造宮殿,製作衣裳,還教人們挖井,發明舟車,為後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 基礎 ②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的華夏族 3.堯、舜、禹的「禪讓制」: (1)「禪讓制」:相傳,堯年老時,徵求各部落首領的意見,推舉堯做他的繼承人。舜年老後,採取 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歷史上叫做「禪讓」 (2)禪讓制的實質:禪讓制的實質是原始社會後期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 (3)原始社會解體:生產發展→剩餘產品出現→私有財產出現→貧富分化出現→氏族貴族→早期奴隸 ↓ 主戰俘、犯罪欠債的平民→早期奴隸 四、夏、商、西周的興亡 1.夏朝的興衰: (1)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陽城,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奴隸社會開始了 (2)禹死後,啟即父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3)夏朝的標志,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4)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5)公元前1600年,夏朝滅亡,桀是最後的國王 2.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1)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朝滅亡,商朝建立 (2)經幾次遷都,最後商王盤庚遷都到殷,後人又稱商朝為殷朝 (3)公元前1046年,,紂是最後一個國王,周朝武王與商朝在牧野大戰,商朝結束 (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做西周 3.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制: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目的)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 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繳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 隨從天子作戰。(內容)西周通過分封諸侯,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2)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周滅亡 (3)西周等級示意圖: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隸 五、燦爛的青銅文化 1.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1)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青銅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2)與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 2.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 (1)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農業上已知道選種、施肥和治蟲害 (2)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3.奴隸的悲慘生活: (1)沒有人生自由,被隨意買賣轉讓(2)人牲(3)人殉 六、春秋戰國的紛爭 1.春秋爭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奴隸社會 {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王—封建社會 (2)春秋爭霸的目的: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 著名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 前提:王室衰微 (3)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的原因:{實力:發展生產、訓練軍隊、整頓內政 威望:尊王攘夷、戰爭 (4)公元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軍大敗楚軍。從此,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爭霸影響:①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 ②小國被消滅了,出現了疆域較大的國家 2.戰國七雄 (1)戰國七雄目的:兼並和統一 (2)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 (3)著名戰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 七、大革命的時代 1.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1)農具演變過程:石器→骨頭→青銅→鐵 (2)我國至遲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戰國時期牛耕進一步推廣。牛耕是我國農具發展歷史上的一 次革命 (3)鐵農具的作用: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 2.著名的都江堰: 設計建造者—李冰 地點—岷江 意義—消除水患、灌溉農田、天府之國 3.商鞅變法: 時間—公元前356年 內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開始變法。法令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 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 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義:經過商鞅變法,確立了封建制度,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 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4.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我國封建社會形成了 奴隸主→地主 奴隸→農民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 八、中華文化的勃興 1.文字的演變: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商周:甲骨文→金文(銘文) 西周晚期:大篆 2.天文、歷法和醫學的成就: (1)商朝甲骨文里有許多日食、月食的記載 (2)歷法:起源於夏朝,完善於商朝 24節氣測定於戰國 (3)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扁鵲總結出望、聞、問、切 3.屈原和「鍾鼓之樂」: 戰國末期楚國的屈原—《離騷》 春秋戰國盛行「鍾鼓之樂」 九、中華文化的勃興 1.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春秋戰國晚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著有《論語》): (1)思想;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仁」的學說 (2)教育:①創辦私塾 ②因材施教 ③學習態度要老老實實 ④溫故而知新 2.思想家老子: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道德經》): 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對立兩面,對立的雙方可以互相轉換 3.百家爭鳴: (1)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 (2)儒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3)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子 (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戰國末期的韓非 (5)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傑出的軍事家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軍書)「知己知 彼,百戰百勝」 學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張 墨家 墨子 他主張「兼愛」,「非攻」 儒家 孟子 孟子要求統治者用仁政治國,輕徭薄賦,主張不要過分捕撈 道家 莊子 「無為而治」 法家 韓非 他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家 兵家 孫武 他反對空談仁義 十、「秦王掃六合」 1.秦統一六國和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2.鞏固統治的措施: (1)政治: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2)變化:①統一圓形方孔銅錢 ②統一度量衡 ③統一文字(小篆)(隸書) 文字變化順序:甲骨文→銘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3)思想:焚書坑儒—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王接受李斯的建議,發布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 民間只准留下有關醫葯、占卜和種植的書,其他書都要燒掉;以後再有談論儒家詩書的都要判 處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評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陽活埋。這就是歷史上的「焚書坑儒」 3.北築長城和開發南疆: (1)秦始王派蒙恬修築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獨創性 的象徵 (2)秦始王派兵統一東南、嶺南等地區,興修靈渠,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為中原與嶺南地區 的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 (3)秦朝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人民的封建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十一、「伐無道,誅暴秦」 1.秦的暴政:(1)繁重的徭役 (2)賦稅沉重 (3)刑法殘酷秦二世更殘忍的統治 2.陳勝吳廣起義:(1)時間:公元前209年 (2)意義: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 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領精神,鼓舞了後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3.項羽、劉邦起義: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巨鹿之戰)—(以少勝多) 公元前207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十二、大一統的漢朝 1.文景之治:輕徭薄賦、發展農業 2. 漢武帝的大一統: (1)措施:①政治:削弱諸侯國勢力,封國越分越小 ②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太學(太 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以儒家的五經為主要材料,不學習其他各家的學說) (2)意義: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3.東漢的統治: (1)西漢的滅亡:公元9年 (2)東漢的建立:公元25年 劉秀/光武帝 定都洛陽 (3)光武帝末年,社會安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史稱這個時期的統治為「光武中興」 十三、兩漢經濟的發展 1.治理黃河和農業的進步: (1)水利:漢武帝治理黃河 、漢明帝時王景的治理黃河 (2)農具:耕犁的進步、耬車的出現 (3)農作物:小麥、水稻、桑麻 2.絲織和冶煉技術的提高: (1)絲織業:提花機 (2)冶鐵:東漢的南陽太守杜詩發明了水排 (3)鐵制兵器取代青銅兵器 3.加強集權的經濟措施和商業的繁榮: (1)經濟:漢武帝時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2)商業: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被稱東西二京 城裡有專門的商業區,叫做「市」 十四、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1.冒頓統一蒙古草原:秦漢之際,匈奴的傑出首領冒頓單於第一次統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強大的國家 2.衛青、霍去病破匈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分別率領精騎出擊匈奴 3.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紀中期,漢元帝將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於,呼韓邪單於和昭君為匈奴的友好相 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4.東漢明帝派竇固、竇憲率兵反擊匈奴 十五、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1.張騫通西域: (1)西域:兩漢時期,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 (2)張騫通西域:①公元前138年 ②公元前119年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 2.絲綢之路: (1)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 (2)漢武帝以後,西漢的商人還常出海貿易,開辟了海上交通要道,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 3.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在西域時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公元166年,大秦出使漢朝,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 直接交往 十六、昌盛的秦漢文化 1.紙的發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 (1)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 (2)東漢時候,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2.《九章算術》和地動儀: (1)東漢時期的《九章算術》,是一部數學名著。 (2)東漢前期,科學家張衡製造了一種儀器,能測定地震方向,叫做地動儀。這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早 的地震儀器 3.華佗和張仲景: 漢代最著名的醫學家是華佗和張仲景: (1)華佗製成了使全身麻醉的「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還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 獸編了「五禽戲」 (2)東漢末年,張仲景寫成了《傷寒雜病論》,書中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後世稱他為「 醫聖」 十七、昌盛的秦漢文化 1.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興起: (1)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 (2)東漢時,漢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取經,後在洛陽修建白馬寺,它是我國最早的佛教寺院。 (3)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創始人之一叫張陵。他尊老子為教主,稱他為「太上老君」 2.王充和《論衡》: 秦漢時期,思想家王充寫了《論衡》一書,批判迷信鬼神 3.司馬遷和《史記》: (1)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 (2)《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肯定了陳勝、 吳廣反抗暴秦的首創精神,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惡,大膽地評論了漢武帝的功過,成為後世紀傳 體史書的典範。這部書文筆簡潔,語言生動,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 4.轟動世界的秦兵馬俑: 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水平很高,它的傑出代表是轟動世界的秦始王兵馬俑 十八、三國鼎立 1.官渡大戰:(以少勝多) 200年,袁紹率十萬大軍,進攻曹軍,主力直逼曹軍所在地官渡,它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2.赤壁之戰:(以少勝多) 時間—208年 作戰雙方:曹操、劉孫聯軍 形成了曹、孫、劉三分天下形勢 3.三國鼎立的形成: 國名 建立年代 建立者 定都地點 魏 220年 曹丕(稱帝) 洛陽 蜀(漢) 221年 劉備(稱帝) 成都 吳 222年 孫權(稱王) 建業 十九、江南地區的開發 1.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 (1)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奪了皇位,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316年滅亡) (2)280年,三國滅亡(三國共存61年) (3)第二代皇帝晉惠帝智力低下,無力治理國家,發生「八王之亂」 (4)從東漢末年以來,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少數民族陸續內遷,西晉初年,人數達 幾百萬,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亡了西晉 2.淝水之戰:(以少勝多) (1)西晉滅亡的第二年(317年),皇族司馬睿重建晉朝,定都建康,歷史上稱為「東晉」 (2)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權 (3)383年,王苻堅徵集了八十多萬兵力,打算一舉滅亡東晉,與東晉8萬人隔淝水對峙,晉軍贏了, 統一了北方 (4)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此後,南方經歷了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宋、 齊、梁、陳 3.江南地區的開發: (1)條件:①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 ②南遷的人給江 南地區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③江南地區的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2)意義: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二十、北方民族大融合 1.北方的統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紀後期,我國東北地區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北魏,定都平城,439年統一北方 2.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原因:平城氣候乾旱,出產的糧食不能滿足都城眾多人口的需要,平城位置偏北,不利於北魏對中原廣 大地區的統治,也不利於鮮卑政權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歷史背景:黃河流域出現了民族融合的趨勢 (2)主要措施: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將鮮卑族的姓 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為姓元;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採用漢族地官制、律令; 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 (3)歷史作用:這些措施有利於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民族融合 (4)後北魏分裂:北齊、北周、東魏、西魏,合成北朝 二十一、承上啟下的魏晉 南北朝文化(一) 1.祖沖之和圓周率: (1)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利用「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個把圓 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後的第7位,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 (2)祖沖之寫了一部數學著作《綴術》 2.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1)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農學家,著有《齊民要術》 (2)《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家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3.酈道元和《水經注》: 北魏的酈道元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他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全書以注 錄水道系統為綱,詳細地介紹了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 二十二、承上啟下的魏晉 南北朝文化(二) 1.大放光彩的書畫藝術: (1)東晉的王羲之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後被稱「書聖」 (2)東晉的顧愷之是著名的畫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3)人稱顧愷之有「三絕」,及才絕、畫絕、和痴絕 2.佛教的盛行和《神滅論》: 南朝的思想家范縝,他撰寫的《神滅論》,它記錄了統治階級利用佛教欺騙人民的事實,系統的闡述 了無神論思想 3.輝煌的石窟藝術: 北朝兩大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⑶ 初中知識清單歷史好嗎
沒有歷史,別的課感覺還可以
⑷ 初中政治知識點總結(要人教版的)全集
公平的含義:
公平意味著參與社會會合作的每一個人既應承擔應分擔的責任,又能得到應得的利益。公平要求對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都要實現權利和義務的對等和統一。
社會公平的主要表現:
社會公平主要表現為社會為每一個人的全面發展的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並使每個人都能夠按照自己的勞動和貢獻得到自己應得的利益。
維護社會公平的意義:
維護社會公平能使社會合作取得成功,有利於社會合作的不斷延續;能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發展;能協調社會各方面的人際關系正確處理社會矛盾,減少或避免社會沖突,有利於社會的長治久安。
如何維護社會公平:
維護社會公平,不僅要靠政府和各種社會組織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努力。樹立社會公平意識,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體和國家的利益等,是對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要求。
怎樣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1.遵守社會規則 2.堅持正義的標准 3.不傷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權利是正義的最起碼要求 4.有正義感的人應當鄙視以不正當手段多得利益的行為。對實施非正義行為的人進行積極的勸說和制止,必要時可以自己的機智勇敢與其作斗爭。
責任是如何產生的?
人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必然隨之產生一定的責任。責任是對一個人做活不做某些事的要求,它產生於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為什麼說身份不同,責任不同?
不同的人在社會關系中的身份不同,責任就不同。同一個人與不同的人結成不同的社會關系,就會承擔著多種社會責任。責任始於生而終於死,它涵蓋了人們生命歷程的全部。
承擔責任需付出的代價:
1.承擔責任需耗費時間,影響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2.承擔責任需承受心理壓力,耗費體力和精力影響健康。3.承擔責任會損害自己的利益。4.在危機和危險的時刻,承擔責任會危及自己的生命。
承擔責任的好處:
1.在社會生活中承擔責任,能促進自己的成長和發展。2.有壓力就會有動力,承擔責任能激勵自己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克服種種困難,去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3.承擔責任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幫助與支持。4.承擔責任才能獲得自尊和自信,在履行責任中增長才幹,獲得社會的贊譽和承認。5.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穩定、和諧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和發展。
不承擔責任的後果:
一個對他人、對社會不負責人的人實際上就是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他必然會受到道德的譴責,失去別人的信任,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和支持;對他人的利益和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的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遺憾重生。
如何讓社會給我投贊成票?
1.承擔起自己的責任。①樹立起強烈的責任意識。②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③學會在不同的責任面前進行選擇。分清責任的主次和輕重緩急,學會統籌兼顧。2.自覺遵紀守法,維護社會秩序。3.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的原因:
1.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現在已躋身於世界經濟大國的行列。2.我國的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在高科技領域,我國在世界已佔有了一席之地。3.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已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現代化和正規化建設全面推進,具有較高現代水平和強大戰鬥力的軍隊4.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事務中共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堅定力量。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夠成為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力量?
中國共產黨能夠成為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緣於它的先進性。1.他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基本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把謀求民族的獨立和復興、國家的繁榮和富強、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3.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因而能過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成為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團結奮進的堅強領導核心。
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高舉這一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我們要始終不渝的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嶄新局面,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為什麼要實行這一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我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且發展不平衡。與這一基本國情相適應,我們國家就必然要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根本目的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判斷和衡量各方面工昨是非得失的標准。凡是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意義?
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這有利於發揮收入分配的激勵作用,極大地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還有利於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共同富裕的途徑;
現階段,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允許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然後帶動和幫助後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實行民族自治的原因: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歷史上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適應這一分布特點,我國在少數民族區域聚集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青少年對本民族團結應做些什麼?
我們青少年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應自覺用戶我國的民族政策,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做傷害民族感情的事,各民族同學平等相處,以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
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
我國人民通過什麼途徑來管理國家事務?
在我國,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利屬於人民。但是,13以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國家上事務。人民代表大會就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它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人大代表與人民的關系:
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都有人民民主選舉產生,他們對人民負責,依照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各項權利行使國家權利,討論、決定國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務,同時人大代表又要受人民的監督,人民有權罷免自己不滿意的代表。
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意義:
億萬中國人民通過恩民代表制度充分行使國家權利,參與國家管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表現形式,他有力的保障了人民當家做主。
青少年應怎樣對待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度?
青少年是國家的小主人,熱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們應有的情感;在生活中尊重人大代表,積極向人大代表反映情況、提出建議,進到小主人的責任,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盡一份力量,是我們應有的行動。
實行民族區域組織的重要意義?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妥善的解決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區域自製的關系,既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務的自主權利,是少數民族人民真正當家做主人。實踐證明,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力的促進了各民族的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尾巴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特徵是不發達,主要表現在生產力水平低,教育科學技術比較落後。
為什麼說發展是硬道理?
1.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離不開發展;2.鞏固、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離不開發展3.保持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離不開發展。4.提高國際競爭力、掌握國際斗爭的主動權離不開發展。5.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發展。
為什麼要進行改革?
1.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但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不成熟、不完善,存在體制上的種種弊端,抑制了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是經濟組織失去了應有的活力,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過改革才能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掃清障礙。2.通過改革,完善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制度,給我國社會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作型,是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國家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實踐證明,改革是我國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對外開放的必要性?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要發展必須走向世界。我國雖然市場廣闊,勞動力資源豐富,但資金短缺,技術和管理落後。只有對外開放,才能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才能更好的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中資源,才能跟緊新科技革命的發展潮流,追趕世界先進水平。對外開放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經本國策。
為什麼要實行科教興國戰略?
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他決定著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速度。科學技術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因素。②教育越來越成為提高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基礎,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並最終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成敗。③世界各國都在運籌謀略,積極調整政策,競相發展科技教育。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必須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迅速提高科技教育水平。④從整體上看,我國科技和教育的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後,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⑤我國科技和教育的整體水平不高,制約著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使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為了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就必須實施科技興國戰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創新的意義:
①創新是一個國家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②科學的本質是創新。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為了提高科技的整體水平,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趕超發達國家,關鍵是靠創新。③只有把科技進步的基點放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上,才能實現我國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真正掌握發展的主動權。沒有創新,就要受制於人,沒有創新,就不可能趕超發達國家。
教育創新的意義:
科技創新人才為本。教育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只有不斷進行教育創新,才能造就一大批新型人才,為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我國教育落後的局面,提高全民族得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青少年應怎樣成為創新型人才:
①從轉變學習方式做起。②創新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日常學習生活中。③當今社會是學習型社會,終身學習是人們的普遍觀念。
我國為什麼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①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非常突出,嚴重製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②我國面臨著嚴峻的人口形式。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給資源和環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影響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規模,影響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國資源現狀:
我國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對資源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加,再加上開發不合理,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更加劇了資源形勢的嚴峻性。
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是:總體在惡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遠遠干你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逐漸擴大。環境惡化加劇自然災害的發生,威脅生態平橫,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
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實施可持續發展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我國正確的戰略選擇。
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目的就是要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實行計劃生育計劃利國利民,是每個公民的光榮職責,也是法律規定的公民義務。
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又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中學生怎樣為環境保護做貢獻?
我們青少年應從現在開始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積極向公眾宣傳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基本國策;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培養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習慣,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⑸ 求初中歷史,政治所有的復習知識點,求學霸們幫幫我…我有賞金100…
⑹ 求初中政治歷史知識點總結(全冊)
政治知識點(一)
一、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
1.依法治國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標志
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公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二是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三是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1)公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
一是每個人的一生都與法律有不解之緣,既享有法律賦予的權利,又必須履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二是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對人們的正當權益有保護作用。三是法律與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系。
(2)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
為了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國家要履行很多職責。國家履行各種職責叫治國。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如果沒有法律,國家承擔的各項職責就難以實施,社會就會陷於混亂。
(3)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來治理國家,管理國家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確保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有法可依。近年來,我們黨明確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方針。這一治國基本方略和目標的確立,從根本上解決了人民掌握政權以後要依據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這一極其重要的歷史課題。
2.學習法律常識的重要意義
學好法律知識、養成守法習慣,對青少年而言意義重大。因為,一方面,青少年缺乏生活經驗,辨別是非能力還不強。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國家提倡什麼、保護什麼、反對什麼、禁止什麼,從而做到依法辦事,依法律己,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學好法律知識,是青少年行使公民權利和履行公民義務的需要。只有學法懂法,才能守法、用法,培養和樹立牢固的法制觀念,當好國家小主人。第三,學好法律知識是依法治國、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的需要。
3.對社會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是法律的特徵之一
(1)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國家制定,是指國家的立法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創制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國家認可,是指國家對某些已經存在的風俗習慣、道德規范加以確認,賦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為法律。這里的「國家」,是指國家的立法機關。無論是國家制定的法律,還是國家認可的法律,一般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現。
(2)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不同的行為規則,約束力是不同的,而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其一,人人都享有法律規定的平等權利和義務,誰也不能佔便宜。其二,誰犯了法,都不能逍遙法外;任何人都不能幹擾法律的實施,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外,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權。
4.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的特徵
第一,法律體現的是統治階級的意志,維護的是統治階級的利益,它的實施常常會遇到被統治階級的反抗和破壞。
第二,在統治階級內部,違法犯罪現象時有發生,調整統治階級內部成員之間的關系,制裁其中的違法犯罪分子,需要國家強制力來實施。
第三,有國家強制力作後盾,才能使人們的法定權利和義務得到保障和實施。如果沒有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法律就會變成一紙空文。
5.談談個人對「提高道德水平有助於公民守法、護法」的認識
(1)法律和道德都是人們的行為規范。
道德是人們遵紀守法的基礎,道德又要以法律的支持為保障。法律和道德都是調整人們行為、維系一定社會秩序的社會規范,兩者本質上是一致的,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兩者有三點區別:表現形式不同;實現方式不同;調整對象和范圍不同。
(2)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有著密切聯系。
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是互相配合、互相促進、互相補充的。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在指導思想和目標上都有一致性,具體表現在:第一,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現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第二,我國社會主義法律保障社會主義道德的順利實現。第三,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又是互相補充的。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水平,有助於人們自覺地守法、護法。
(3)要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
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既要堅持依法治國,又要堅持以德治國。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作為現階段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兩個基本方略,它們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法治」的重點是人的外在行為,「德治」的重點是人的內心世界。社會主義法治是建立、維護、實行社會主義道德的法律保障。社會主義德治是以社會主義思想道德來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提高整個民族的道德水平。「德治」搞好了,可以推動依法治國。「德治」是「法治」的思想前提和基礎,「法治」是「德治」的法律保障。二者好比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不可偏廢。為此,必須堅持「法治」與「德治」並舉,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根本目的是為了保證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4)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水平,有助於人們更自覺地遵守法律。
道德構成法的靈魂。對守法者而言,道德教化能提高社會成員的守法意識和法制意識,樹立對法律的信仰,樹立法律的權威。公民的道德水準提高了,就會自覺地遵紀守法,自覺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勇於揭露和打擊犯罪。
二、法律與國家生活
1.用「無規矩不成方圓」的古訓,說明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則
第一,「無規矩不成方圓」,說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規矩。如果人們各行其是,各行其「道」,社會生活就會混亂不堪,各種違法現象就無法制止。
第二,法律是確認和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准則和協調人際關系的規范。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秩序,都要靠法律來確認和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人們在社會公共生活中的行為規則尤其要靠法律來維護。
第三,法律維護社會生活的准則,是以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個人與社會之間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為主要內容的。人際關系要由法律來規范和協調。法律作為協調人際關系的規范,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2.養成守法習慣的重要性
第一,公共秩序是公民安居樂業的保障,遵守公共秩序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我國制定的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是人們參加社會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規則,也是人們同違反公共秩序的行為作斗爭的有力武器。
第二,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破壞了社會的穩定,導致正常的社會活動無法進行,損害他人的利益,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損失,同時敗壞了社會風氣,到頭來也使行為人自己受到懲罰,自食害人的苦果。
3.各種經濟活動的參與者都要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1)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
憲法規定社會主義公有制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基礎,其他重要的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法律規范的制定,使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各項活動能夠有法可依,使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有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2)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都是經濟活動的參與者。
生產者是經濟活動最主要的參與者。它能否生產符合國家和行業質量標準的產品,直接關繫到國家建設和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生產者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應該做到:不得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生產的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等等。
銷售者是經濟活動的重要參與者。銷售者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應該做到:不得銷售失效、變質的產品;不得利用有獎銷售的手段,推銷質次價高的商品;保證其提供的商品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消費者也是經濟活動的參與者。消費者應該做到公平交易、遵守市場和商店的秩序等要求,以維護良好的經濟秩序。
(3)我國法律規范經濟活動的重要原則:
①平等,是法律規范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原則。它主要是指經濟活動中主體地位的平等、企業身份的平等,具體是指買賣雙方的地位平等;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的地位平等。
②公平,也是法律規范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原則。表現為:商品交換中要買賣公平;競爭過程中要公平競爭。法律對市場競爭定出必要規則,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確保公平、合理的競爭。
③誠實信用,是法律規范經濟活動的另一個重要原則。它要求人們在經濟活動中不弄虛作假,要言而守信。
4.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離不開法律
第一,為了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我國法律堅決打擊破壞國家經濟秩序的犯罪行為,保護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順利進行。
第二,為了確保經濟安全,我國法律規定:堅決打擊走私犯罪,打擊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詐騙犯罪,打擊擾亂市場秩序犯罪,打擊危害稅收征管犯罪,以及打擊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犯罪,堅決打擊妨礙公司、企業管理秩序犯罪,堅決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等。
5.社會主義道德風尚與法律
第一,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部分,它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對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第二,在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大力普及道德教育,不僅極其重要,而且十分緊迫。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的形成和鞏固,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因為,社會主義法律的制定和實施過程,既是增強人民法制觀念的過程,又是積極倡導和維護社會主義道德的過程。只有綜合利用教育和法律等手段,多管齊下,形成合力,才能促使人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效地約束和制止不文明行為,實現民族素質的顯著提高。
6.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有法律保障
第一,我國法律不僅具有規范、引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功能,而且具有禁止和制裁損害精神文明建設的功能。目前,社會上還存在利用封建迷信手段,擾亂社會秩序或者騙取財物的行為,制黃、販黃和非法出版活動污染著社會風氣,賭博引發了很多社會不安定因素,由毒品引起的許多社會問題逐年增加。這些都是我國法律禁止和應當受到制裁的行為。
第二,我國法律禁止和制裁損害精神文明建設的各種行為,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有利於形成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的社會風氣,也有利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
7.環境保護法
第一,我國制定頒布的環境保護的主要法律法規,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是我國環境保護領域的基本法律。
第二,各種行為所遵循(或違背)的具體環境保護基本原則,主要是: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原則;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依靠群眾保護環境的原則。
第三,從我國環境問題的嚴峻形勢及其嚴重危害,以及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等方面,說明依法保護和治理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8.未成年人保護法
從青少年自身特點和對於國家、民族的重要性角度,說明青少年健康成長需要國家給予特殊的關注,法律給予特殊的保護,增強青少年監督家庭、學校、社會履行教育保護職責的自主意識,提高青少年遵守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自覺性,培養自我保護能力。
9.犯罪
第一,犯罪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徵:犯罪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犯罪是違犯刑法的行為;犯罪是依照法律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第二,任何一種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其中,民事違法行為要承擔民事責任;行政違法行為要受行政制裁;刑事違法行為要受刑罰處罰。
三、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1.我國憲法關於國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的規定
(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首先在內容上規定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最重要、最根本的問題。包括國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組織和活動原則、國家標志等。
(2)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各方面最重要、最根本的問題有:
①「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
②「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根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④「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
……
2.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相關憲法條款依據: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
3.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
(1)一切國家機關、組織和全體公民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依法辦事,樹立高度的憲法意識;都必須貫徹「依法治國」的方略,而「依法治國」的核心就是「依憲治國」。
(2)相關憲法條款:我國憲法第五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3)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憲法集中體現了廣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國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公民權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黨領導人民依法治國首先應依憲治國,一切國家機關、組織和個人依法辦事首先要依憲辦事。也就是說,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以憲洗為根本活動准則,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公民權利至上的憲法原則,實現人民的權利和自由。
4.憲法是人民權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憲法保障我國公民權利的條款有:
憲法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18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
我國憲法規定,對婦女、未成年人、殘疾人、老年人的人身權利受法律特殊保護。
憲法規定公民應履行的義務有: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的義務。」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祖國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
憲法規定:「國家保護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國家的和集體的財產。」
……
憲法第三十三條第三款規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不知道你什麼意思,將就將就吧
⑺ 初中歷史知識清單好嗎曲一線的,,,
你好。曲一線科學備考挺不錯的,裡面提綱列舉的很詳細,你可以用它復習。祝你學習進步!
⑻ 人教版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一、我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雲南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北京人生活的時間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隸制王朝
1、約公元前21世紀,禹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這表明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通過推舉選出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叫禪讓制)。
2、約公元前16世紀,湯滅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時盤庚遷都至殷並使統治穩定下來。
3、商朝製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青銅器。(記熟書P12的司母戊鼎圖)湖南寧鄉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銅器中的精品。
4、約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發兵滅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實行分封制,春秋時期,分封制開始瓦解。戰國時期,分封制逐漸被郡縣製取代。秦時實行中央集權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治機構。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機構:中央實行一省制: 元朝廢除三省,設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設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構,同時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地方實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三、春秋戰國(東周)
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時期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1、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開始到公元前476年結束。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是齊國的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使國家日益強大。最後一個霸主是越王勾踐。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戰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有齊、楚、秦、燕、趙、魏、韓,史稱「戰國七雄」(各主要諸侯國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東齊、上中下是趙魏韓)。趙、魏、韓是由春秋時期的晉國分裂而來的。
4、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實行商鞅變法,戰國時,地處最西邊的諸侯是秦國。
5、我國最早的音樂教育制度形成於西周。最早出現鐵農具的時期是春秋時期
6、戰國時,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成「水汗從人,不知飢饉」,有「天府之國」美稱。
7、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漢字源於甲骨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鍾鼎文。雕塑藝術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已發展到很高水平。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商朝。
8、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經》里;莊子是戰國時道家學派的繼承人物。
9、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詩經》,編訂了《春秋》,其言行記載在《論語》中;戰國時期的孟子是孔子學說的繼承人物,他們主張實行「仁政」,認為「民為貴,君為輕」,反對連年不斷的兼並戰爭。
10、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子,他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權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現實需要進行改革,以法治國。
12、孫武是春秋晚期齊國傑出的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一書;戰國時傑出的軍事家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13、戰國時期,許多思想家對社會變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四、秦漢時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滅亡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割據局面。(書P44秦始皇像)。
2、秦朝規定全國規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圓形方孔錢。秦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寧。
3、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在大澤鄉爆發,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
4、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建立西漢,定都長安。
5、西漢初年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文帝與景帝兩代,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減輕刑罰,提倡節儉,社會比較安定,經濟發展迅速,出現文景之治的局面。休養生息的政策實行,促進了西漢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6、漢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促成大一統局面的出現。
7、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著名學者是西漢時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建立東漢,定都於洛陽。劉秀在位時,政局漸趨穩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國力日益強盛,史稱為「光武中興」。
9、西漢時的播種工具是耬車;東漢時出現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車;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內冶鐵,比歐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領冒頓單於在蒙古草原建立統一的奴隸制軍事政權,第一次實現了對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統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漢時期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
12、西漢時期漢元帝把王嬙(王昭君)出塞嫁給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從而密切了漢匈關系。
13、西漢武帝時期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標志,成為當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經營了30年,幫助西域各族擺脫了匈奴的奴役,恢復和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系。
14、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往西,經甘肅的河西走廊及當今的新疆地區,遠達中亞,南亞,西亞,以至地中海東岸各國和南歐、北非等地。開辟絲綢之路功勞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張騫。
15、成書於西漢的《周髀算經》和東漢的《九章算術》是著名的數學著作,對世界古代數學的發展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16、東漢時期著名的醫學家有張仲景和華佗,張仲景寫的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被後代奉為醫學經典,張仲景被尊稱為「醫聖」。華佗創制麻醉劑「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術的醫生,被後世尊稱為外科鼻祖,他還編成鍛煉身體的「五禽戲」。
17、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張衡發明了能測量地震的地動儀。
18、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道教是東漢時期興起於我國本土的宗教。
19、西漢傑出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是一部不朽的史學名著,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3000多年歷史,《史記》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20、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是我國古代藝術珍品。秦始皇陵兵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藝術寶庫,是秦漢時期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
五、三國兩晉南北朝
1、曹操以少勝多為其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戰役是官渡之戰。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同孫權、劉備的聯軍在赤壁決戰,大敗而歸,史稱赤壁之戰,而此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2、220年,曹丕建立魏國,定都在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國,史稱蜀漢;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定都建業。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熟記三國鼎立形勢圖中魏、蜀、吳三國的位置和都城)
3、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5、230年,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夷洲和大陸的聯系。
6、265年,司馬炎建立西晉,定都洛陽;280年,西晉統一全國,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領劉淵率兵攻入洛陽,西晉滅亡。
7、公元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堅率大軍南下進攻東晉,在淝水之戰中,東晉軍隊以少勝多,擊敗前秦軍隊。
8、南朝的四個政權依次是宋、齊、梁、陳,都城均在建康。
9、南朝時,揚州、荊州是江南生產絲織品最多的地方,涌現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業城市,番禺(今廣州)成為海外貿易中心,
10、東漢、魏、晉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大量南遷,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吳國境內絕大多數山越人從山區遷到平原,和漢族人民一道開發江南。農業有所發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主要的少數民族有匈奴、鮮卑、羯、氐、羌(5個)
11、北朝的五個政權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12、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王朝均建都於洛陽。
13、南朝時期,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祖沖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後七位數的科學家,比歐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綴術》
14、南北朝時期,我國古代著名的農學家賈思勰,他著有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內容最完整的農書。
15、北魏時期,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的酈道元,他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經注》。
16、漢字書法從東漢起逐漸成為一種專門藝術:曹魏時鍾繇創立了楷書;東晉的王羲之,被尊為「書聖」,他的代表作是《蘭亭序》,此書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
17、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名人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18、石窟藝術是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南北朝時期石窟藝術中成就最高的是雲崗石窟和龍門石窟。
⑼ 初中歷史政治總復習知識點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 嬴姓,名政。出生內於趙國,容所以又叫趙政。13歲即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39歲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歷史大業,稱帝。前246年,秦王贏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後和相國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親理朝政,除掉呂、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創立了「皇帝」的尊號,稱始皇帝。
羅伯特•斯科特
⑽ 初中歷史知識點
望採納!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1、中英鴉片戰爭(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傾銷商品。
(2)導火線:1839年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侵略者。
(3)主要經過:1840年6月,英國挑起戰爭。1842年8月,英艦開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簽訂《南京條約》。
(4)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銀元
③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④協稅——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5)影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2)參戰國家: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兩國為幫凶。
(3)主要經過:1856年10月英、法發動,1860年,英、法軍隊進攻北京,火燒圓明園,俄國趁火打劫,共割佔了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4)影響: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
3、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成立了「洋槍隊」,1862年,太平軍在慈溪戰斗中,擊斃了洋槍隊頭目華爾。
4、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陰謀,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進軍新疆,左宗棠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除沙俄強占的伊犁地區以外的新疆全部領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5、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2)經過:1894年,日本佔領朝鮮,侵略中國,在黃海戰役中,鄧世昌英勇抗敵,以身殉國,1895年初,日軍攻佔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同年4月,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戰爭結束。
(3)《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地——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 ②賠款——2億兩白銀
③開放通商口岸 ④設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廠
(4)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6、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年)
(1)起因:從1898年起,義和團掀起了一場反帝愛國運動,威脅到列強在華利益。
(2)經過:1900年由西摩爾率八國聯軍入侵,攻佔天津,隨後攻陷北京,慈禧太後帶領光緒帝倉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
(3)《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經濟—賠款白銀4.5億兩 ②政治—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③外交—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
④軍事—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列強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4)影響:《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7、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內外交困 (2)目的:維護清朝統治
(3)學習對象:西方先進生產技術 (4)領導階級:地主階級
(5)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6)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 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8)主要內容: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主要有安慶內軍機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簡稱「兩局一所」)
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民用工業,主要有輪船招商局(李鴻章),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張之洞)。後來還籌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興辦了京師同文館等一批新式學堂。
(9)結果:甲午戰爭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標志著洋務運動徹底破產。
(10)性質:封建統治者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
(11)評價:消極: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
積極:通過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近代工業,客觀上為中
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對西方列強、侵
略也起了一定的抵製作用。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8、戊戌變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馬關條約》簽訂,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領導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4)學習對象:西方先進制度(君主立憲制)
(5)主要經過:序幕—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發起「公車上書」。
↓
發展—康有為、梁啟超創辦《萬國公報》(後更名為《中外紀聞》),組織強學
會,宣傳變法,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
高潮—1898年,光緒帝發布變法法令,前後持續103天,
↓ 史稱「百日維新」(又叫戊戌變法)
結束—1898年9月,慈禧太後發政變,囚禁光緒帝,譚
嗣同等六人被殺害,變法失敗。
(6)「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
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軍事上—訓練新式軍隊
政治上—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文化教育上—開辦新式學堂,翻譯西方書籍,創辦報刊。
(7)性質:資產階級領導的一場政治改良運動。
(8)失敗原因:①資產階級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沒有實權的皇帝。
②變法觸犯了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極力反對。
(9)歷史意義:這次變法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使資產階級的斗爭由改良轉向了革命。
9、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領導階級:資產階級革命派 (2)學習對象:西方先進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孫中山
(4)指導思想—三民主義
(5)機關刊物—《民報》
(6)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7)主要經過:①革命准備—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革命團
體興中會;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
立了中國同盟會。(意義:大大推進了全國
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②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
發動起義,佔領楚望台軍械所,到11日,
起義軍完全佔領武昌城,史稱「辛亥革命」。
③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
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
國正式成立,這一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④結 束—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治。
(8)歷史意義: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失敗: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半封
建社會的性質,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
10、新文化運動(1915年—20世紀20年代)
(1)領導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 (2)學習對象:西方先進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4)性質:思想解放運動
(5)旗幟:「民主」和「科學」 (6)宣傳陣地:《新青年》
(7)主要內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對」
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後期—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
爾會維主義的勝利》,頌揚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釗又在北京
創辦了《每周評論》。
(8)意義:①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②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9)局限性:對東西方文化有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
第三單元 新民主義革命的興起
11、五四愛國運動(1919年5月4日—6月初)
(1)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2)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
(3)斗爭口號:「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
(4)經過:1919年5月4日—6月初,斗爭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學生,以罷課為主要斗爭方式
1919年6月初以後,斗爭中心轉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罷工、商人罷市成為主要斗爭方式。
(5)結果:取得初步勝利(表現在①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②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③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6)性質: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7)意義: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時間:1921年7月 (2)地點:上海,後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
(3)代表: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
(4)內容:①通過了黨的綱領—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實現共產主義
②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③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5)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了。
13、北伐戰爭
(1)1924年5月,黃埔軍校在廣州成立,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2)北伐戰爭
①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②主要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③主戰場:湖南、湖北 ④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戰役(葉挺獨立團)
⑤戰果: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1927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⑥結局:蔣介石、汪精衛等突然叛變革命,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3)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
14、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
15、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秋收起義,隨後率領部隊向農村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6、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的起義軍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17、紅軍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嚴重失利,被迫長征。
(2)經過:瑞金出發→挺進湘西→沖破四道封鎖線→改向貴州→渡過烏江→奪取遵義→四渡赤水(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到達陝北吳起鎮→甘肅會寧(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會師)。
(3)遵義會議(1935年1月)
①內容:解決了博古等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的軍事指揮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②意義: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長征勝利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5)長征精神:艱苦奮斗、百折不撓,嚴守紀律,不怕犧牲,堅定信念,以苦為樂等。
第四單元 抗日戰爭(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18、1931年9月18日,日軍有預謀地製造了柳條湖事件,並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爆發了,由於蔣介石下令不抵抗,不到半年,東三省完全淪陷,共產黨員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九•一八事變拉開了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序幕。
19、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1)背景: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國已成為當務之急。
②催化劑—受中共呼籲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感召。
③直接原因—蔣介石拒絕張、楊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建議。
(2)目的:逼蔣抗日
(3)經過:張學良,楊虎城聯合行動,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4)解決: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派周恩來到西安調停,最後蔣介石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5)意義: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0、1937年7月7日,日軍突然進攻盧溝橋,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
21、盧溝橋事變後,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爭。
22、盧溝橋事變以後,日軍又發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國民政府被迫遷都重慶。
23、1937年9月的「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天李宗仁將軍指揮的台兒庄戰役,殲敵一萬多人,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重大勝利。
24、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根據地軍民頑強抗戰,成為抗擊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延安是敵後戰場的戰略總後方。
25、為了粉碎敵人「囚籠」政策,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發動了「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26、中共七大
(1)時間:1945年4月 (2)地址:延安
(3)背景:抗戰即將勝利
(4)中心任務: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
(5)內容: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參見P82)
(6)意義: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准備了條件。
27、抗日戰爭的勝利
(1)原因:①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非正義,失道寡助;中國的抗日是正
義戰爭,得道多助。
②美蘇的配合與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③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敵後抗日武裝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④國共合作,全民族抗戰。
(2)經過:①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
②蘇聯進攻在中國東北的日軍;
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始由局部反攻轉入大反攻。
④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戰取得偉大勝利。
(3)啟示:反對戰爭,珍惜和平;勿忘國恥,發奮圖強;警惕日本軍國主
義復活等。
(4)意義:①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洗雪了百年恥辱。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
牲,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五單元 解放戰爭的勝利(1946年6月—1949年4月)
28、重慶談判(1945年8月—1946年1月)
(1)背景:抗戰勝利後,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蔣介石在美國支撐下,陰謀發動內戰。
(2)目的——蔣介石:為發動內戰贏得時間,欺騙人民
毛澤東: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揭露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
(3)結果:毛澤東在周恩來等人陪同下,赴重慶談判,國共雙方達成「雙十協定」。
29、1940年6月,蔣介石對原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全面內戰爆發;1947年3月國民黨大舉進攻陝甘寧解放區,中共中央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陝北。
30、1947年夏,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開辟大別山根據地,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
31、從1948年9月到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舉世聞名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共殲敵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
32、遼沈戰役(東北解放軍)先後解放了錦州、長春、沈陽和東北全境;淮海戰役(中原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殲敵最多,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平津戰役(東北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先後攻克張家口、天津和平解放北平,使華北全境解放。
33、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4月23日,解放南京,標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台。
34、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原因
(1)共產黨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主要原因) (2)廣大解放軍戰士英勇善戰
(3)黨中央正確的戰略戰術 (4)國民黨統治腐敗,土氣低落
35、啟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