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高中歷史嶽麓版必修三知識結構圖

高中歷史嶽麓版必修三知識結構圖

發布時間:2021-03-04 03:25:57

1. 高中歷史必修三嶽麓版第三單元知識要點歸納.要詳細

要點是要看出題人員啊

2. 「高中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網路結構圖

3. 最新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嶽麓版

一、「百家爭鳴」
1背景:春秋戰國時期,①經濟——井田制崩潰,封建經濟的迅速發展,為學術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的統治階級還未有絕對的權威,思想氛圍寬松。③階級關系——「士」階層因各諸侯國都想富國強兵、禮賢下士而思想活躍和受重用。④思想文化——從「學在官府」到「學在民間」,造就了一大批知識淵博和閱歷豐富的文士,同時也為學術繁榮提供了輿論陣地。
2.含義:「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百家」是指思想流派之多,主要有儒家、道家(老子和莊子)、墨家(墨子)、法家(韓非子)、兵家(孫子和孫臏)、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小說家等十家;「爭鳴」是指當時社會上和學術上的各種不同見解。
3.意義:①「百家爭鳴」奠定了中國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則,道家學說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基礎,法家思想中的變革精神,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②在「百家爭鳴」的過程中,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也形成了中國思想文化兼容並包和寬容開放的特點。③「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對當時和後來社會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推崇為「聖人」。
(1)政治思想:思想體系的核心——「仁」和「禮」。
①「仁」即「仁者愛人」,反對統治者實行苛政和任意刑殺;提倡廣泛理解和體貼他人,調整好人際關系,維護社會穩定;「愛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②「禮」就是要「克己復禮」,符合西周名分等級制度。實現「禮」,就要「正名」,做到貴賤有序、名正言順。③「為政以德」,在以「德」、「禮」治國的同時,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學思想:「敬鬼神而遠之」,優先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
(3)教育思想:辦私學。教學對象——「有教無類」;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當仁不讓於師」:學習方法——「溫故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4)文化典籍:整理《詩》、《書》、《禮》、《易》、《樂》、《春秋》等。
(5)評價:①「仁者愛人」具有積極性,「克己復禮」具有保守性。②為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礎,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響。
2.孟子——戰國著名的思想家,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學說,被尊為「亞聖」。
主張:①政治思想——「仁政」學說和民本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②倫理觀——「人性本善」。③價值觀——倡導「養浩然之氣」,強調先義後利,捨生取義。
評價:①「仁政」、「民本」思想對約束暴政、緩和階級矛盾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並不是以維護人民利益為出發點的,是封建統治的一種策略。②「重義」對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③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深遠影響。
3.荀子——戰國時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主張:①治國以禮教為主,禮法並施。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亦覆舟」的觀點。③「性惡論」,認為環境和教育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④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題。
思想特點:雜取百家,但思想主體繼承了儒家學說。
影響:①荀子綜合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積極合理成分,改造原來的儒家思想,使儒家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但在很長的時期里,他的學說被視為儒家的異端。②作為戰國時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學說對中國哲學具有深遠的影響。
三、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1.背景:①儒學在秦朝遭到嚴重打擊,漢初逐漸復甦。②漢武帝時國力強盛,漢初奉行的黃老之學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③社會形勢的發展需要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於是漢武帝「舉賢良對策」。
2.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體系
來源:以《公羊春秋》為基礎,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和法家思想
主張:①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加強中央集權。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宣揚「君權神授」,發揮了儒家的仁政思想。④提出為人處世的道德標准,後人歸納為「三綱五常」。
影響:董仲舒對儒學思想的發展,有利於漢代的統治者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的統一,受到漢武帝的全面肯定。
3.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漢武帝的尊儒措施: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②起用文學儒者參政。③興辦太學,建立地方教育系統。
影響:①新儒學適應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鞏固了國家統一,同時也限制君權的過度膨脹。②教育逐漸為儒學所壟斷,儒家經典成為國家規定的教科書;③太學興盛,打破了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規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④儒學在各郡縣得到推廣,在民間開始處於獨尊地位。⑤從此儒學之士在中國文化舞台上逐漸成為主角,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續兩千年之久。
四.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宋明理學)
1.背景——魏晉隋唐時期儒學的發展
①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儒學受到嚴峻挑戰。但儒學以它頑強的生命力,兼收並蓄,開創了新局面。②隋唐時期,儒學發展更輝煌。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儒學在融會的趨勢中向理學發展。儒家經典的標准讀本是《五經正義》。③到宋代出現新儒學體系,即理學。
2.宋明理學的代表和思想主張
(1)理學概念:理學是儒、道、佛三家學說思想融合的產物,以「理」和「天理」為核心,更具理論化、思辨化。
(2)程朱理學
代表——北宋的程顥、程頤兄弟(著作《二程遺書》)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書章句集注》)。朱熹是繼孔孟之後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儒學思想家,宋朝理學的集大成者。
二程的主張:①「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天理是世界的本源,先有理後有物。(理學的核心思想)②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系起來。③發揮孔子「仁」的學說,認為仁是與萬物俱生的。
朱熹的主張:①「理氣論」。認為理和氣是渾然一體、不可分離的,這是一種唯心的觀點。②「心性論」。認為性無不善,情也應當從善,人們應克制感情,讓道德理性來支配和指導行為。③「格物致知」是求「理」的方法。
影響:程朱理學,特別是朱熹的學術思想對我國封建社會後期影響很大,還遠及日本、朝鮮和歐洲,形成「朱子學」學派。
(3)陸九淵、王陽明的心學——吸取佛教禪宗思想,把理學發展到新階段
陸九淵——南宋理學家,認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萬物的淵源。提出「發明本心」(發:產生於;明:懂得;本心,自己的內心)是求理的方法,反對「格物致知」
王陽明(王守仁)——明朝中期儒學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學發展到「心學」階段。他①認為人心是世界萬物的本原,宣揚「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觀唯心論的宇宙觀。②提出「致良知」的學說,認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為聖賢,進一步發揮儒家的「仁」的思想。

4. 嶽麓版高一歷史必修一的1至3單元的知識體系

必修一第一單元
一、夏代
1、時間:約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制度:①傳子的繼承製度
②開始出現了凌駕於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

(公共權力——國家機器,一般指歷法、行政、司法等國家和社會公共機構行使的權力,具備了國家的基本特徵)
二、商代
1、時間:約公元前1600年建立
2、制度:內外服制度 (內服指商王直接統治的地區;外服是附屬國管轄的地區)
3、特點(政權特點):
①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對內服和外服有控制。
②彌漫著神權色彩,商王通過壟斷神權強化王權
③商王對附屬國的控制力有限
 各附屬國基本保持原有的社會結構
 除對商承擔應盡的義務外,有很大的自主權,有的附屬國經常與商處於戰爭狀態。
三、西周
1、時間:公元前1046年
2、制度:
(1)分封制(周公旦)
含義: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是在保證周王室強大的條件下,將親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廣建封國,以拱衛皇室。
內容:①周王的直接駐地---王畿
②同姓親族是分封主體
③還有異性親族
作用:①周人勢力范圍不斷擴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級序列,確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核心:嫡長子繼承製
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內容:大宗:嫡長子傳宗繼統
小宗:嫡長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關系是相對的。
作用:①保證了貴族「世卿世祿」
②有利於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
(3)禮樂制度(周禮)
含義:是各級貴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則。
作用:維護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4) 三者關系:互為表裡,緊密相聯

四。東周(春秋和戰國)
1,時間:公元前770年-春秋
公元前475年左右-戰國
2,背景:春秋: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壞,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戰國:各大國國君不在滿足原來的封號,戰國中期以後先後改稱「王」。由於競爭激烈,各國不得不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進行改革。
3,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4,表現: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現象發生
②諸侯不斷擅自進行分封
③強大諸侯國發動兼並戰爭
五、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在秦朝確立,以後中國的封建社會就是中央集權制度的強化過程)
1,背景:經商鞅變法後,秦國逐漸強大起來
2,時間:公元前221年 親王嬴政實現了統一
3,制度① 確立:
a。中央:皇帝等稱號的確立---皇權至上
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職)
三公:丞相: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
太尉:協助皇帝管理軍務
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掌管律令,圖籍

九卿:很多重要官職的合稱(分管國家和皇家的各種事務)
b。地方:郡縣制:郡---縣---鄉---里
①郡縣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襲(與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區別)
②縣以下設鄉、里、什伍

②維護:
a。選官制:軍工爵制
b。官吏考核制:① 由中央委派專職官員進行監督,視察
② 年終有官員自行匯報當年政績
4,根本特徵:權力高度集中
5。作用: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制度的基礎, 對此後2000多年的中國政治和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
六、西漢
1,背景:劉邦滅秦---建郡縣制+分封制的組織形式
埋下禍根---中央與封國間的矛盾
七國之亂---公元前154年 漢景帝,晁錯,吳王等七國
2,制度:
①確立:A.三公九卿與中朝(漢武帝時期)相互制衡

B.推恩令---解決了中央與封國間的矛盾
②維護:
選官制度:察舉制和徵辟制
(評價: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官僚隊伍的需要,
壞---容易任人唯親,薦舉人和被薦舉人之間也容易形成小集團)
考核官吏制:專設御史府長官為御史大夫,漢武帝時設立十三州刺史為地方專職監察官員,
它屬於御史府

七、隋唐唐代
1,背景:經過東漢末年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大動盪之後,隋唐實現了統一。
2,制度:①確立:
A,三省六部制:三省:中書省---》 門下省---》 尚書省
(起草詔書) (封駁審議) (執行)
B,特點: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分工明確
C,作用:提高了辦事效率,完整相權被分割,避免了權臣獨攬大權,有利於加強皇權

②維護:
A,選官制:科舉制
隋---確立
唐---完善
B,考察官吏:門下省(負責諫議和封駁,不僅對在想作出的決策提出異議,也可對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見)

八、五代十國
1、實質:唐末藩鎮割據的繼續和擴大
2、特點:政權更迭頻繁,南方相對穩定
3、後周世宗改革為北宋統一奠定了基礎。
九、宋
1,時間:公元前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
2,制度:①確立
A,中央:「二府三司」分割相權
兵權——樞密院
財權——三司使
行政權——中樞門下

b、地方:目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措施:
(1)收精兵
統兵權 歸「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衛步軍司和侍衛馬軍司三部分組成)
調兵權 歸樞密院掌管
使統兵權和調兵權分離,兵權最終由皇帝掌握。
(2)消實權:
規定所有州郡直屬中央,
派文臣出任州郡長官
州郡長官下設通判,負責監察。
(3)制錢谷
從而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的物質基礎。
作用:
積極: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分裂局面。
消極: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費」的國家財政危機。
(到北宋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爭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勝利而結束。)

②維護
A,選官制:科舉制
B,考察官吏制:諫院
十、元
1、制度:元朝廢除三省、實行一省制,只設中書省,六部也歸入中書省。
2,提高了行政效率,但使得相權又集中在一起了

十一、明
1,時間:1368年 明太祖朱元璋
2,制度:①確立:
A,廢除丞相制:
原因:吸取元朝權貴專權,內亂頻繁的教訓
廢除:1380年借胡惟庸案,徹底廢除,並規定此後各代不得再立丞相,由皇帝執掌六部,直接管理國家
B,設立內閣:
原因:廢丞相後為了提高皇帝處理政務的效率
形成:明太祖時設立殿閣大學士
明成祖時設立內閣(權力地位提高---票擬,皇帝批紅)

②維護:
A,選官制:科舉制
B,考察官吏制:中央---科道
地方---按察使司

十二、清
1、時間:1644年
2,制度:①確立:
A,清朝初年:承襲明制,設立內閣---日常事務
B,議政王大臣會議---重要的軍國大事
C,軍機處
(1)時間:清雍正年間
(2)原因:處理西北軍務
(3)職責:可參與處理內政外交、制定軍政大計、審理重大案件等政務,但由於軍機處官員品級不高, 只能跪奏筆錄。
(4)影響:
①簡化了處理政務的手續,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軍機處完全聽命於皇帝,軍國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決,軍機處的設立,是專制皇權高度發展的重要標志。
第二單元:

一,古希臘------民主制
(一)、愛琴文明
愛琴文明是古希臘文明的開端,古希臘文明史西方文明的源頭。
1、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000——公元前1400年)
①特點:出現王宮建築群,象形文字。
②標志性建築:米諾斯王宮
2、邁錫尼文明(公元前1400——公元前12世紀)
①特點:出現王宮、衛城、宏大的王室陵墓,新君主國興起,出現線性文字B。
②特洛伊戰爭出現在這個時代。
(二),黑暗時代(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9世紀)
1,時間:公元前12世紀開始,之後的300年
2,產生原因:另一隻古希臘人對邁錫尼文明的毀滅
3,特點:沉寂,封閉,貧窮

(三)、古希臘城邦
1、興起的時間: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6世紀
黑暗時代結束,古希臘進入復興時代。復興時代的標志:就是一系列城邦的出現
2、概念:古希臘的一種國家形態,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包括周邊村落。
3、地理環境:
①多山少耕地——農耕經濟不發達
②三面環水、港灣眾多——有利於航海與文化交流,商業貿易發達,海外殖民活動活躍。
4、城邦的特徵: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
代表城邦:斯巴達和雅典
5、五種政體:貴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僭主制、寡頭制
其中最為流行的是:貴族制和民主制
6、城邦政治的實質:公民政治
7、政體劃分的標准:根據各邦公民在公民大會中參政權利的大小劃分。
8、原因:
①人多地少,多山地少耕地,農業不發達
②三面環海,多島嶼港灣,航海業發達。
9、影響:
①促進古希臘商品的生產和海外貿易
②利於古希臘吸收外來文化,形成自己的獨特文明。

(四)、雅典民主制的形成
1、形成的條件:貴族製取代君主制
【解析】雅典進入文明社會之初實行的是君主制。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7世紀,貴族推翻王權,建立了貴族制。
【重點問題突破】君主制與貴族制的不同:
君主制:世襲、終身、專制
貴族制:選舉、任期、集體領導、平等協商、少數服從多數。
在一定程度上說貴族製取代民主制是一種進步,為後來雅典向民主制過渡創造了條件。
2、雅典民主制形成過程
①梭倫改革:將雅典引上了民主道路。
②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確立了民主制
③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制發展到頂峰。

(五)、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點:
(1)基本特點:人民主權和輪番而治
(2)基本特點的體現:
①公民大會: 雅典的最高權力機關,審議並決定一切國家大事。——體現了人民主權。
②五百人議事會:公民大會附屬機構,在公民大會休會期間行使最高權力。——代表由抽簽選舉產生,每個公
民當選2此後就不能再次當選,體現了輪番而至。
③民眾法庭:日常司法機關,並且審議高級公職人員的任職資格。

、實質
雅典的民主制以奴隸制為基礎,是奴隸主的民主,而不是真正的民主。

、評價
1、積極
①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
②民主政治使決策更全面。
③公職人員由選舉產生,非君主任命,受人民監督,減少了以權謀私的可能性。
2、消極:
①是公民主體的民主。
②外邦移民、婦女、奴隸沒有民主權利。
③是社會不公的一種暴力機器。

二,古羅馬------法制
(一)、羅馬政體演變
君主制——貴族共和制——元首制——帝制
1、貴族共和制
①執政官:共和國的最高官職,有任期,只由貴族擔任。
②元老院:最高權力機關,是古羅馬的決策機構,成員由貴族組成,實行政事共商,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③公民大會:負責選舉公職人員,通過元老院擬定的提案。
④保民官:監督政府,維護平民利益。
2、帝制
(1)元首制
①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
②實質:披著共和外衣的君主專制。
③作用:確立了較完整的統治秩序,羅馬進入相對穩定的「羅馬和平」時期。
(2)帝制:三世紀初,戴克里先公開實行君主統治。

(二)、羅馬法
1、《十二銅表法》——羅馬法的源頭
(1)內容:①基本上是過去未成文習慣法的匯編。
②規定了極為嚴酷的債務奴隸制,維護了私有財產和貴族利益。
(2)評價 ①是古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
②雖沒有給平民多少好處,但仍是平民的勝利,貴族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任意解釋習慣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組成:
①《查士丁尼法典》②《查士丁尼法學總論》③《查士丁尼學說匯纂》④《查士丁尼新敕》
3、羅馬法
(1)羅馬法以《十二銅表法》為開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為總結。
(2)對羅馬法的評價: 羅馬法是世界史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後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
①《查士丁尼法典》的頒布標志著羅馬法發展到完備階段,
②它保留了羅馬法學方面的創造成果,以法律手段規范人的行為,調節社會矛盾,成為維系東羅馬帝國統治的工具。
③羅馬法具有資本主義發展初期所需要的現成的法律形式,是現代資本主義法制的先聲。

第三單元
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背景
①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奉行「君權神授」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控制了議會,迫切要求得到相應的政治地位。
(新貴族:指的是資產階級化的貴族,也就是說採用資本主義方式的舊貴族)
2、過程
①13世紀,《大憲章》目的是為了限制王權
②1640 年——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③1688年光榮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詹姆斯二世下台,最終解決了國王和議會的權力之爭。
④1689年,威廉和瑪麗接受《權利法案》登基。《權利法案》確立議會主權,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3、《權力法案》頒布的歷史意義
①《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的建立。
②英國由人治走向法制。
③促進英國政治經濟的發展,英國進入長期穩定發展時期。
4、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①君主成為「統而不治」的虛君,成為象徵性的國家元首。
②議會主權至上
③君主受議會制定的憲法的限制
【注意】(1)《權利法案》在英國起憲法作用,屬於憲法性質的文件,但它並不是成為憲法。
(2)英國議會組成:上議院、下議院、國王

(二)、責任內閣制的形成與發展
1、形成:
① 「光榮革命」後,英國國王成為統而不治的虛君。
②內閣承擔實際行政責任,成為由議會產生並對議會負責的最高行政機關。
2、發展:19世紀中期,議會變成兩黨間的權力角逐,大選中獲勝黨上台組閣,該黨的領袖成為首相,
有行政權和立法創議權。
3、特點:
①內閣全體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與首相共進退
②責任內閣制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核心,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對議會負責。
【選擇點】英國歷史上第一位首相:1721年,羅伯特•沃波爾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任首相。
4、隨著內閣制形成,英國的兩黨制也形成
形成過程
①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期間產生輝格黨和托利黨
②19世紀,輝格黨發展成自由黨 托利黨發展成保守黨
③20世紀初,自由黨被工黨取代,今天英國政壇上活躍的兩黨是自由黨和工黨
(三)、1832年議會改革
1、根本原因:工業革命的推動
2、內容:使新興工業資產階級首次獲得了進入議會的資格。
3、意義:確保了資產階級民主政體穩定和資本主義的發展。

二,美國聯邦制的總統共和制的建立
(一)、聯邦憲法的制定
(一)1787年憲法的制定
1776年,北美13個殖民地發表《獨立宣言》宣告獨立,
1781年,《邦聯條例》宣告美利堅合眾國的成立,這個時候的美國是一個鬆散的邦聯制國家。
1、1787年憲法制定的背景:
①邦聯無權實行統一的保護關稅政策
②邦聯鬆散的狀態無法穩定統治秩序、保護國家利益和主權
③美國面臨加強中央集權和確保共和制的新問題。
2、制定:1787年,制憲會議在費城召開,經過幾個月的討論,制定了1787年憲法。(美國憲法之父:麥迪遜)
3、1787年憲法的三原則:
①聯邦制原則:憲法規定了一個強有力的聯邦政府,包括一個統管所有地區、指揮全部軍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長官
——總統;一個全國性的議會;一個權力在各州司法體系之上的聯邦司法體系。
②分權制衡原則: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互相制約。
③民主原則:總統和議會議員都有民選產生。
【要求】結合課本記住三權分立示意圖。
(二)1787年憲法的發展與完善
①1789年,美國國會提出憲法前10條修正案,規定了公民的若干自由權
②美國內戰結束後,美國國會通過了憲法第13條和14條修正案,廢除了奴隸制,
肯定了聯邦法律的至上性,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三)1787年憲法制定與完善的歷史作用
①根據憲法,美國建立了聯邦制國家。
②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較完善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
③保證了美國的統一與穩定,成為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政治前提。
(二)、美國兩黨制(驢象之爭:驢:民主黨;象:共和黨)
(1)形成:華盛頓之後形成。(1789年,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之後,美國兩黨制形成,
並成為美國分權制衡體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2)19世紀中期,南北戰爭之前
①民主黨主要代表南方種植園主(奴隸主利益)
②共和黨主要代表北方工業集團和西部農場主的利益
【了解】美國南部奴隸制和古希臘奴隸制的區別
古希臘:純粹的奴隸制
美國南部:利用努力進行生產,將產品賣給北方,是資本主義性質的奴隸制。
(3)南北戰爭之後,民主黨和共和黨都代表資產階級利益,但是政治主張有所不同。
【重點問題突破】英國君主立憲制和美國總統共和制比較
項目 英國 美國
國家元首 國王 總統
行政首腦 首相內閣 總統
立法機構 議會 議會
行政首腦與立法機構的關系 首相對議會負責 相互獨立,相互制約
執政的關鍵 在議會選舉中獲勝 在總統競選中獲勝

三,法國的民主共和制的建立
(一)、法國政體的演變
1791年前,波旁王朝實行封建專制統治
1791年,《1791年憲法》規定法國實行君主立憲制
1792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
1815年,波旁王朝復辟
1830年,七月王朝,實行君主立憲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52年,法蘭西第二帝國建立
187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

(二)、法國大革命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阻礙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直接原因:三級會議的召開
③思想原因:受啟蒙思想的影響。
【重點問題突破】法國大革命前,波旁王朝統治下的三個等級
①第一等級:教士
②第二等級:貴族(一、二等級是統治階級)
③第三等級:資產階級、城市平民和農民(被統治階級)
2、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時間和標志: 1789年7月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3、成果:
①1789年,制憲議會通過了《人權宣言》
②1791年,制憲議會頒布了法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1791年憲法。
規定:法國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原則。
③1792年,巴黎人民推翻王權,國民大會宣布法國為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三)、法蘭西第一帝國
1、建立的根本原因:為了維護法國大革命成果,穩定資本主義統治。
2、建立過程:
①1799年,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建立獨裁統治。
②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注意: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君主專制與封建君主專制並不完
全相同,帶有維護資本主義性質)
3、統治政策 ①對內:維護法國大革命確立的資本主義財產制度,頒布了一系列資本主義性質的法典,恢復舊制度,
尤其是等級制度。
②對外: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摧毀了歐洲封建統治秩序。
4、1815年,滅亡。

(四)、法國共和政體的最終確立
1、1875年,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法國為總統制共和國,標志法國共和政體的最終確立。
2、法國「1875年憲法」
①內容:
確立法國為總統制共和國,實行三權分立
行政權:總統內閣
立法權:議會
總統內閣由議會產生並對議會負責
②、意義
 經過長期斗爭,法國最終確立共和政體,是歷史的進步。
 為工業資產階級提供了分享政權的機會,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重點問題突破】
1、法國1875年確立的政體與美國和英國的不同。
(1)與英國不同:英國是君主立憲制,有國王;法國為總統共和國,沒有國王。
(2)與美國不同:法國總統由議會選舉產生,並對議會負責。美國總統和議會獨立、制約。
2、法國革命過程中權力機關演變
三級會議——制憲議會——國民大會

四,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一)、德意志國家的統一
1、統一的背景
①維也納會議確立的「正統」原則維持了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割據狀態
②根本原因:封建割據阻礙了德國的發展
③18世紀末,德國進步人士提出統一的主張
2、統一的過程:普魯士王國在首相俾斯麥的領導下,先後發動了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實現了德國的統一。
3、統一的歷史意義
積極:不僅解決了德意志的民族統一問題,也是一場結束封建割據的革命。
局限:保留了普魯士的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傳統。

(二)、德意志帝國
1、建立:1871年,德意志帝國在法國凡爾賽宮成立。
2、《德意志帝國憲法》1871年頒布
(1)內容:規定德意志帝國實行君主立憲制,皇帝和首相掌握國家的最高權力。
①帝國元首:皇帝。
②行政權:皇帝首相。首相由皇帝產生並對皇帝負責。
③立法權:聯邦議會和帝國國會。
聯邦議會:權利大,議長由首相擔任,議員由皇帝任命。
帝國國會:權利小,議員由普選產生,有立法權,但不能通過任何對政府不利的法律。
(2)頒布的歷史意義:
①積極:德國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有利於德國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德國躋身於世界強國。
②消極:保留了濃厚的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傳統,阻礙了德國資產階級民主改造的徹底完成。
【重點問題突破】
1、英法君主立憲制的比較
項目 英國 德國
國家元首 國王 皇帝
行政權 首相內閣 皇帝首相
立法機構 議會 議會
議會獨立立法權 有 無
行政與立法機構的關系 首相由議會產生,對議會負責 皇帝首相控制議會
總評 典型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 有封建殘余的君主立憲

2、法國和德國政體比較
項目 法國 德國
國家元首 總統 皇帝
行政權 總統內閣 皇帝首相
立法權 議會 議會
行政權與立法權的關系 對議會負責 皇帝首相控制議會

(三)、魏瑪共和國
1、建立:一戰後,德意志帝國滅亡。1918年,德國頒布了新憲法,建立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史稱「魏瑪共和國」。
2、特徵:
①人民享受到一些資產階級民主自由權利。
②依然沒有摧毀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
被譽為「沒有共和主義者的共和國。」
3、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①原因:
 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沖擊下,德國民族復仇情緒抬頭。
 希特勒法西斯實力進行欺騙性宣傳
②德國建立了法西斯專政。
③教訓:在德國這樣的國家,要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政體,必須進行徹底的社會變革。

5. 高中歷史必修一的知識結構圖或思維導圖

書後面那個抄綠綠的只是年代襲表吧。

因為新課標,各地使用的教材不同,所以必修1歷史又分了人教版、人民版等,不知道你要哪一本的。你可以找本同步類的教輔,像什麼《教材完全解讀》之類的,最前面一個版塊就是知識結構圖(點擊可以看大圖的)

6. 高中歷史必修三總復習提綱(全套)[嶽麓版]

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一)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認識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對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貢獻。
1、春秋戰國出現「百家爭鳴」根本原因:社會大變革
2、列舉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並作扼要評價。
儒家:孔子 哲學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禮」;(仁者愛人,克己復禮)
政治思想——① 主張「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 提出「正名」主張
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習要實事求是、
「學而時習之」、「學思結合」、「當仁不讓於師」
評價:① 當時未受重視,後經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②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響。被推崇為「聖人」
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貴君輕」 ——(P課文第5-6頁)
哲學思想——「性善說」
道德思想——先義後利,捨生取義
人格精神——要求人們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評價:① 《孟子》一書被當作經典,後列為「四書」之一 ② 建立一套系統的政治學說「仁政」,成為儒家學派的重要奠基人。③ 繼承並發展了孔子學說,被尊為「亞聖」,對傳統文化產生很大影響。
荀子:哲學思想—— 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義② 「性惡論」(但教育可使人由惡變善) 政治主張——以禮教為主,禮法並施
評價:① 基本繼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長時間不為正統儒家重視。
② 作為戰國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對中國哲學影響深遠。
道家:老子 哲學思想——①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論② 辯證法思想(矛盾對立面及轉化)政治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評價:① 中國第一個探討宇宙本源的哲學家
② 思想體系博大精深,對中國文化,包括哲學、倫理學以及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道德人格產生了深遠影響。
莊子 哲學思想——「齊物」(任何事物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逍遙」(對事物變化要採取旁觀、超然的態度)。天與人「不相勝」,人必須順從自然
文學成就——寓言、散文蘊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義風格,對後世影響深遠。
法家:韓非:思想主張——① 主張法、術、勢結合,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② 認為歷史是發展的,主張變法革新。評價:① 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 其思想適應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需要。在西漢以後1000多年中,法儒結合,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墨家:墨子 思想主張——「兼愛」、「非攻」、「尚力」、「節儉 評價:① 代表了下層勞動群眾,特別是手工業者的利益,一度成為戰國時期的顯學
② 曾被廣泛吸收,戰國以後不再受重視。
3、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有什麼重要意義(1)對後世文化學術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2)儒家思想孕育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則,是傳統文化的核心。(3)道家思想是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基礎。 (4)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變革精神,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論武器。(5)它們共同構造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① 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基礎; ② 促進了文化思想的繁榮;③ 推動了社會變革的進程。)
4. 簡述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① 春秋末產生,其創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禮」的學說,但未被統治階級所重用。
② 戰國時初步發展,孟子主張「仁政」,並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使儒家思想開始與政治相結合
(二)知道罷黜百家和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1、漢代儒學(1)思想來源:以《公羊春秋》為骨幹,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及法家思想;2)理論基礎:「天人感應」學說:君權神授;(3)新儒學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內容:① 天人感應 ② 君權神授 ③ 三綱五常 ④ 大一統 (4)思想核心:大一統(「新」所在)
2、評價(歷史意義):有利於鞏固國家統一,維護封建統治,神化皇權;
有利於鞏固中央集權和打擊地方割據勢力;
確立了儒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文化;限制君主的權利,使君主實行「仁政」;
3、成為正統思想的原因:成為正統思想的原因:
①新儒學對於鞏固國家統一,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神化皇權有積極作用(根本原因)
②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③漢武帝通過起用儒士參政、興辦太學和地方郡學、將儒家經典確定為教科書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
(三)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理學時期儒學的發展。
1、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儒學面臨危機隋唐時期,儒學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張,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發展;
宋代,逐漸確立了一個以「理」或「天理」為核心的新儒學系統,即理學。
2、代表人物:北宋—程顥、程頤;南宋—朱熹、陸九淵;明朝—王守仁(王陽明)
3、主要內容:
程朱理學:「理」是世界萬物的本源;「理」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觸萬事萬物才能明「理」)
陸王心學:陸九淵認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學說認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慾、回復良知就能成為聖賢。
④宋明理學的影響 :
歷史作用:① 消極——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影響。
② 積極——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庄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
(四) 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結合他們的基本觀點簡要說明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P課文第20-22頁)
4、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
1、背景:政治上,專制政治的腐敗,農民起義打擊。
經濟上,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根本原因)。
思想文化上,以程朱理學為標準的科舉考試使思想界呈現出因循守舊的習氣;西學東漸中近代科技開始傳入,開闊了人們的眼界。
2、代表人物及主張:
(1)「異端」李贄,著作有《焚書》、《藏書》——(P課文第20頁)
否定孔孟學說;批判程朱理學;倡導個性自由,反對盲從統治者的意志;追求物質享受;主張男女平等。
哲學思想:指出萬物皆源於矛盾的陰陽二氣,並非生於「天理」,從而否定了「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基礎。
(2)顧、王、黃(各自著作見課本)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倡導言論自由,建立監督機構;學術上,主張提倡務實學風和行為,「經世致用」;經濟上,重視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提出「工商皆本
3、影響(評價):對君主專制統治造成了強烈沖擊;給後世民眾以深刻啟迪;構成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
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一)概述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認識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1、四大發明的概況:(1)造紙術
概況: ① 紙出現以前的書寫材料——甲骨、青銅、竹木簡、帛② 西漢發明植物纖維紙,不適於書寫。③ 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製成能書寫的纖維紙,人稱「蔡侯紙」
評價:紙的發明不僅為中華文化的發展與人傳承提供了有效的載體,也為當時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傳播與平民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印刷術概況:① 雕版印刷術——發明於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確時間記載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剛經》。② 活字印刷術——北宋畢升發明,節省印刷費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對人類的文明進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當時是泥活字,後來出現了木活字、金屬活字。③ 外傳——13世紀中期活字印刷術傳到朝鮮,後又從西域傳到歐洲。
評價: 大大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對人類的文明歷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3)火葯概況:① 唐代煉丹制葯時偶然發明,最早記載見於孫思邈著的《丹經》,稱作硫磺伏火法。② 唐末用於戰爭,五代和宋朝廣泛用於狩獵、開山、採石和火器。③ 14世紀初,火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評價:火葯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火葯武器的發明,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解體。
(4)指南針
概況:① 戰國——司南 ② 北宋——指南針發明,並用於航海。③ 13世紀傳入西歐,在地理大發現中起了重要作用。
評價:促進了遠洋航行,迎來了地理大發明的時代。
2、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進程的貢獻:中國古代科技方面的成就,長期領先於世界,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推動了世界科技文化的發展,在歐洲資產階級戰勝封建主義,由封建主義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總結:儒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春秋時期創立(孔子及其主要學說)——戰國時期發展(孟子與荀子及其學說)——西漢確立獨尊地位(董仲舒及其大一統思想)——南北朝時期出現危機——宋明儒學的創新(理學的代表人物及主張)——明清時期遭到批判(代表人物及主張)
(二)概述漢字和繪畫的起源,知道東晉、唐、宋時期的著名書法名家,了解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徵。
1、漢字與書法(1)文字的發展歷程:刻畫符號(新石器時代)——商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金文(標准字體:籀文)——春秋戰國:混亂——秦:書同文(小篆、隸書)(2)書法:秦篆漢隸——魏晉:發展成為自覺的書法藝術(原因:主觀:士人表達情意;客觀:文具的改進)(王羲之「書聖」《蘭亭序》)——隋唐(風格多樣):草書――張旭、懷素;楷書――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宋四家(追求個性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個性化)
朝代 時代風貌 書法名家 藝術特色
魏晉南
北朝 社會危機、士人群體形成、文具改進 王羲之 虛玄靈動
隋 唐 盛世氣象 張旭、懷素 狂放不羈
顏真卿、柳公權 注重規范法度
宋 代 社會生活豐富多樣 宋四家、趙佶 追求個性、有意無法
明 代 社會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文徵明 強調個性化
清 代 世運轉衰
士人趨時應度 劉墉、翁方剛 館閣體精潤美媚,了無生氣
包世臣、康有為 力挽頹風、矯枉過正
2、繪畫①起源:新石器時代——戰國兩漢:帛畫——魏晉:文人畫出現(代表人物及繪畫特點)——唐:雍容華貴(代表人物及繪畫特點)——宋元:文人山水畫,獨立畫種,注重意境(原因:文人階層壯大,理學的興起)——明清:風格奇特(原因:時代的變化,社會動盪)
②民間繪畫:a興起原因:商業興盛、城市發展、文化普及b代表:張擇端(北宋)《清明上河圖》;明清――木刻版畫、年畫、剪紙、布貼畫③中國古代繪畫的基本特點:一方面盛行注重寫實的宮廷和民間繪畫;另一方面出現了非功利、主寫意的文人畫;不求形似,注重個人主觀性情的抒發,表現手法靈活、自由。
(三)知道詩經、楚辭和漢賦的文學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等人的文學藝術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長篇小說;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1、詩經: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反映貴族平民的生活。
2、楚辭:戰國時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華,採用楚國方言,創造出的一種新體詩歌,其特點為句式自由靈活;代表:屈原——《離騷》
3、漢賦:特點是鋪陳詞藻、文采華麗,是一種帶韻散文。如西漢司馬相如《子虛賦》
4、唐詩:(1)繁榮原因:①統一、強盛 ②中外、民族間交流頻繁 ③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④科舉制度的確立(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風格、代表作:李、杜、白見課本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風格、代表作:
代表人物 時代特點 作品風格 代表作 流派
李白 (詩仙) 盛唐 豪邁奔放、想像豐富、手法誇張 《早發白帝城》《蜀道難》 浪漫主義
杜甫(詩聖)
其詩稱為「詩史」 唐由盛轉衰時 詩風渾厚深沉,語言凝重精練 「三吏」「三別」 現實主義
白居易
晚唐 諷喻詩:平實淺近、針砭時弊
敘事詩:韻味綿長 《秦中吟》、《新樂府》
《長恨歌》、《琵琶行》
5、宋詞(1)繁榮原因:①商業的繁榮、城市生活更加豐富,適應市井生活需要 ② 山河的破碎、民眾的苦難使人們的感情更加豐富 ③「長短句」能靈活地表達情感
(2)特點:句子長短參差,便於抒發感情,可配樂演奏
(3)代表:(豪放派和婉約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見課本42頁)
婉約派——柳永 《雨霖霖》;李清照
豪放派——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陸游
6、元散曲:——(P課文第43頁)
(1)背景:漢族文人進取無望,用以抒發愁悶情懷。社會下層文人對社會黑暗、人民悲慘遭遇的不滿。 (2)代表人物: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秋思》。
7、明清小說; (1)社會背景:① 商品經濟的發達,工商業城鎮興起,市民階層崛起,對文學的需求增多
② 社會識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層文人從事小說創作 ③ 印刷術不斷完善,書坊書肆迅速發展 ④ 社會上彌漫著拜金逐利的風氣,商人第一次作為被歌頌的對象 ⑤ 各種社會危機、社會矛盾逐漸加深,使一些文人對現實進行批判。(2)成就:① 「四大奇書」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② 「三言」「二拍」《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初刻拍案驚奇》《續刻拍案驚奇》③ 批判現實的作品《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四大長篇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三、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概述林則徐、魏源、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理解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
1、「開眼看世界」(19世紀四五十年代①背景: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沖擊加劇,中西方聯系擴大
②林則徐,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設譯館,翻譯外國報刊書籍如《各國律例》,編譯《四洲志》,開了中國近代由愛國而研究學習西方的先河
③魏源,編寫《海國圖志》,明確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
④意義:以林則徐、魏源為先導,「開眼看世界」的思想發展成一股社會思潮,從此,為抵禦外侮,謀求民族與國家獨立自強而探究學習西方,逐漸成為中國近代的思想主流。
2、「中體西用」(19世紀60-90年代)——(P課文第88-89頁)
背景:① 西學的傳播猛烈沖擊著以儒學為核心的傳統文化②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面對內憂外患的形勢③ 以曾國藩、李鴻章和張之洞為首的洋務派看到西方船堅炮利,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長技以自強」。
含義:「中學為體」是強調以中國的綱常名教作為決定國家社會命運的根本;
「西學為用」是主張採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近代科學技術,效仿西方國家在教育、賦稅武備等方面的一些具體措施,舉辦洋務新政,來挽救清王朝。
實質:在維護固有的制度和綱常禮教的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達到鞏固清王朝統治的作用。
作用:隨著洋務運動的實踐,促進了西學在中國的傳播;也對中國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進作用。中法戰爭和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3、維新變法思想及作用:——(P課文第89-90頁)
1)早期維新思想:最初支持洋務派和洋務運動,王韜、鄭觀應為代表人物,隨著中法戰爭的失敗,早期維新派開始提出改良政治、實行君主立憲制度的要求,還主張發展工商業。這些主張對當時知識分子的思想注意力從工商科技轉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啟蒙作用,但未能形成系統和付諸實踐。
2)維新思想的發展:(19世紀90年代以來)
①背景:民族工業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的形成;先進人士西學知識的增長促使資產階級維新思想有進一步的發展。
②代表人物及思想:A、康有為,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借用經學外衣、利用孔子權威來否定專制統治的思想基礎,為維新變法提供合乎傳統文化價值的理論依據;其思想產生了「大颶風」和「火山大噴火」般的巨大影響。
B、梁啟超,突破康有為理論的束縛,積極宣傳民權思想,用進化論闡述君主立憲取代君主專制的必然性。
C、譚嗣同。極力批判專制君權、宗法等級制度及綱常禮教,倡導男女平等,堪稱維新運動的勇士。
D、嚴復,系統傳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人,提出「自由為體,民主為用」主張,借用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原理闡述維新變法的重要性。
③維新派與頑固派進行論戰;內容包括要不要維新變法,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制度、要不要廢「八股」、提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等;這場論戰使維新思想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形成了一次影響深遠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中國文化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3)維新思想的影響:①維新思想是在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發展的過程中,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而產生發展的,它將變法圖存與發展資本主義相結合,反映了這一時期的社會主題和政治要求②是先進中國人西方學習進一步深入的表現,突破了「開眼看世界」「中體西用」的物質層面,深入到制度層面
③維新思想極大的沖擊了封建思想,動搖了封建社會的理論基礎,有力地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成為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④但由於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決定它並沒有徹底批判封建傳統文化。
(二)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了解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1、背景:——(P課文第92頁)
①經濟基礎——「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②階級基礎——資產階級隊伍壯大,強烈要求實現民主政治;
③思想基礎——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入;
④政治狀況——辛亥革命後,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袁世凱復辟帝制,人民強烈反對
⑤直接原因——袁世凱為復辟造輿論,掀起復古尊孔逆流,遭到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的強烈反對。認識到在中國要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進行政治革命,還必須進行思想革命。
2、標志:——(P課文第92頁)
進作用。中法戰爭和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3、維新變法思想及作用:——(P課文第89-90頁)
1)早期維新思想:最初支持洋務派和洋務運動,王韜、鄭觀應為代表人物,隨著中法戰爭的失敗,早期維新派開始提出改良政治、實行君主立憲制度的要求,還主張發展工商業。這些主張對當時知識分子的思想注意力從工商科技轉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啟蒙作用,但未能形成系統和付諸實踐。
2)維新思想的發展:(19世紀90年代以來)
①背景:民族工業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的形成;先進人士西學知識的增長促使資產階級維新思想有進一步的發展。
②代表人物及思想:A、康有為,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借用經學外衣、利用孔子權威來否定專制統治的思想基礎,為維新變法提供合乎傳統文化價值的理論依據;其思想產生了「大颶風」和「火山大噴火」般的巨大影響。
B、梁啟超,突破康有為理論的束縛,積極宣傳民權思想,用進化論闡述君主立憲取代君主專制的必然性。
C、譚嗣同。極力批判專制君權、宗法等級制度及綱常禮教,倡導男女平等,堪稱維新運動的勇士。
D、嚴復,系統傳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人,提出「自由為體,民主為用」主張,借用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原理闡述維新變法的重要性。
③維新派與頑固派進行論戰;內容包括要不要維新變法,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制度、要不要廢「八股」、提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等;這場論戰使維新思想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形成了一次影響深遠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中國文化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3)維新思想的影響:①維新思想是在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發展的過程中,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而產生發展的,它將變法圖存與發展資本主義相結合,反映了這一時期的社會主題和政治要求②是先進中國人西方學習進一步深入的表現,突破了「開眼看世界」「中體西用」的物質層面,深入到制度層面
③維新思想極大的沖擊了封建思想,動搖了封建社會的理論基礎,有力地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成為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④但由於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決定它並沒有徹底批判封建傳統文化。
(二)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了解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1、背景:——(P課文第92頁)
①經濟基礎——「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②階級基礎——資產階級隊伍壯大,強烈要求實現民主政治;
③思想基礎——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入;
④政治狀況——辛亥革命後,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袁世凱復辟帝制,人民強烈反對
⑤直接原因——袁世凱為復辟造輿論,掀起復古尊孔逆流,遭到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的強烈反對。認識到在中國要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進行政治革命,還必須進行思想革命。
2、標志:——(P課文第92頁)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後改名為《新青年》)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等
活動基地:北京大學 主要陣地:《新青年》(發表的意義見課本93頁)
3、主要內容:——(P課文第93頁)
①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
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攻擊以孔子和儒學為代表的舊禮教,舊道德,豎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P課文第94頁)
③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a.胡適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b.陳獨秀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迂晦的舊文學,建設平易、新鮮、通俗的新文學;c.魯迅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之作,是新文學的典範——(P課文第96頁)
④ 十月革命後,竭力宣傳馬克思主義。
4、思想影響:——(P課文第97頁)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給專制主義以沉重打擊,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
②對促進中國人民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覺醒起了巨大的作用
③是一場偉大的民主主義的思想啟蒙和文化革新運動

五、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一)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簡要說明科技進步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作用。
1、重大成就如下:——(P課文第120-122頁)
時間 重大成就 作用與意義
1964年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我國由此跨入和國家行列
1966年 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我國有了用於施展的戰略核導彈
1967年 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70、4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 1 號」發射成功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73年 袁
(二)簡述達爾文及其進化論的主要觀點,概述科學與宗教在人類起源問題上的分歧。
1、進化論出現的背景:——(P課文第67頁)
改革的年代,但相繼成功的歐洲各國並沒有出現啟蒙學者所描繪的美好景象,人們將對現實的不滿反映到文學藝術領域,產生了浪漫主義與批判現實主義。
① 巴爾扎克:——(P課文第76頁)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人間喜劇》,由91部小說組成,刻畫了2400多個人物形象,展示了19世紀前期整個法國的社會生活,尤其在揭露資本主義社會金錢罪惡方面入木三分,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網路全書。」
② 列夫•托爾斯泰:——(P課文第76-77頁)
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戰爭與和平》,羅曼羅蘭贊譽此書為「近代的《伊利亞特》」。
③特點:強調真實具體的描寫現實生活,揭露批判社會黑暗,著力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二)知道梵谷和畢加索,簡要說明其主要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其藝術價值。
1、現代美術時代背景: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現代社會生活各方面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現代藝術即為這種變化的反映。
2、現代美術:——(P課文第81頁)
①梵谷:後印象派代表,作品為《向日葵》;他的作品色彩極其強烈,富有個性,充滿了火一樣的熱情,他被稱為「撲向太陽的畫家」。
②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現代派代表,採用誇張、變形與抽象的表現手法,大膽運用各種材料,代表作為《坐在椅子上的女人》《格爾尼卡》等。
②發展:到1927年之前為默片時代,此間,美國人格里菲斯被譽為「現代電影之父」。卓別林為傑出演員,代表作品有《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等
③隨著影像與聲音結合技術的成熟,有聲電影崛起,世界電影進入全面繁榮階段,如奧斯卡獎的設置。
2、電視:①1929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了電視
②優勢:兼具多種媒體優勢,具有覆蓋面廣、時效強和現場感強的特點
③主要功能:傳播咨訊;開展遠程教育;娛樂;展示世界各地優秀藝術品。
④意義:豐富精神生活,擴大視野,提高素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對現代社會產生深遠影響。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影視藝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影視藝術的產生是社會進步的產物,反映了人類科學技術方面的進步,引領文明的發展趨勢和社會風尚,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對人類生活產生深遠影響。

7. 岳麋版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思維導圖

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一個單元的歷史知識,內容並不多,自己畫吧,可以參考思維可視化研究院,劉濯源教授團隊的歷史學科思維導圖,或網路「學科思維導圖」:

高中歷史學科思維導圖

閱讀全文

與高中歷史嶽麓版必修三知識結構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