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寧波歷史博物館的介紹
由王澍設計的寧波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萬余平方米,建築主體3層,主體建築長144米,版寬65米,高24米,主權體三層、局部五層,採用主體二層以下集中布局、3層分散布局的獨特方式。整個設計以創新的理念,將寧波地域文化特徵、傳統建築元素與現代建築形式和工藝融為一體,使之造型簡約而富有靈動,外觀嚴謹而頗具創意,同時,充分體現其獨特性、藝術性、經濟性、超前性、功能性、安全性。瓦丬牆、天井等構成的「新鄉土主義風格」將是寧波歷史博物館的「審美標簽」,歷經4年建設的寧波博物館是寧波市用以展示人文歷史、藝術類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綜合性博物館。
Ⅱ 求博物館平面圖設計
老師說的沒錯,建築平面採用平行四邊形布局造成使用很難布置,較多空間造成專浪費。且室內屬視覺效果也感到很別扭。當然,少量的不規則平面還可讓人接受。所以建議不要一味地去追求所謂的立面效果,應在建築平面的基礎上結合考慮。畢竟建築最終還是要滿足使用功能需求。
Ⅲ 寧波博物館的介紹
寧波博物館位於寧波市鄞州區首南中路1000號,是寧波城市文化的窗口。它專是以展示人文歷史、藝屬術類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綜合性博物館。整個設計以創新的理念,將寧波地域文化特徵、傳統建築元素與現代建築形式和工藝融為一體,充分體現 「獨特性、藝術性、經濟性、超前性、功能性、安全性」。
Ⅳ 寧波博物館的場館規模
寧波博物來館位於鄞州區首源南中路1000號(鄞州區政府、鄞州公園旁),是寧波市「十一五」重點文化工程之一,投資2.5億元,佔地60畝,總建築面積達3萬平方米。
寧波博物館是以展示人文歷史、藝術類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綜合性博物館。寧波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萬余平方米,工程總投資2.5億元,建築主體3層。主體建築長144米,寬65米,高24米,主體三層、局部五層,採用主體二層以下集中布局、三層分散布局的獨特方式。整個設計以創新的理念,將寧波地域文化特徵、傳統建築元素與現代建築形式和工藝融為一體,使之造型簡約而富有靈動,外觀嚴謹而頗具創意,同時,充分體現 「獨特性、藝術性、經濟性、超前性、功能性、安全性」。
Ⅳ 寧波北侖博物館的建築布局
博物館展廳全封閉,採用聲、光、電等現代手段和傳統陳列相結合的方法,專共展出各類文屬物展品1383餘件。基本陳列可分為古代北侖、近代北侖、現代北侖和北侖民俗文物陳列室四部分。古代北侖部分通過文明的曙光、聚族的繁榮、濱海的開拓等內容,運用出土文物展現北侖區域悠久的歷史文化。近代北侖部分以發生在北侖的抗倭、抗英、抗法等戰爭為線索,用歷史文物直接反映北侖人民光榮的革命傳統。現代北侖部分以「洋洋東方大港、改革開放前哨」為主題,緊扣時代脈搏,展示北侖區域開發開放的偉大成就。北侖民俗文物陳列室利用館藏的民俗文物和其它實物資料,重現北侖人民勤勞勇敢、儉朴淳厚的生產習俗和生活習俗。
Ⅵ 寧波教育博物館的建築布局
寧波教育博物館選址海曙區和義路106號甬江女子中學舊址的一幢三層教學樓,建築面積2385平方米,設定三項基本陳列和五項輔助陳列。
基本陳列為:「文教之邦———寧波古代教育演變」「甬上先風———寧波近代教育之路」「杏壇沐春———寧波現代教育歷程」;
輔助陳列為:寧波古代教育家群雕、「蒙以養正———寧波人與蒙學教育」互動教室、「從童蒙到狀元」幻影成像、「甬江女中的故事」、「物舊意深———教育舊物展」。
Ⅶ 博物館平面圖+效果圖
才畫的有藝術展館的圖紙
陶瓷 的 書畫的 都有
可以幫得上你
Ⅷ 以下所舉的圖幅大小相同的地圖中,比例尺最小的是()A.寧波博物館參觀平面圖B.寧波大學平面圖C.
比例尺的應用規律,在圖抄幅大小相同的情況下,實際范圍越大,所用的比例尺越小,反之,實際范圍越小,所用的比例尺越大.寧波博物館參觀平面圖、寧波大學平面圖、鎮海區行政區地圖、寧波市行政區地圖,四幅圖雖然圖幅相同,但是實際范圍是寧波市行政區地圖最大,那麼所用的比例尺也就最小.
故選:D.
Ⅸ 寧波歷史博物館的建築布局
寧波博物館在外觀設計上大量地運用了寧波舊城改造中積累下來的舊磚瓦、陶片,形成了24米高的「瓦爿牆」,同時還運用具有江南特色的毛竹製成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牆,毛竹隨意開裂後形成的肌理效果清晰地顯現。王澍這樣談到自己的設計初衷:「使用『瓦爿牆』,大量使用回收材料,節約了資源,體現了循環建造這一中國傳統美德,一方面除了能體現寧波地域的傳統建造體系、其質感和色彩完全融入自然外,另一意義在於對時間的保存,回收的舊磚瓦,承載著幾百年的歷史,它見證了消逝了的歷史,這與博物館本身是『收集歷史』這一理念是吻合的。而『竹條模板混凝土』則是一種全新創造,竹本身是江南很有特色的植物,它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發生了藝術質變。」
建築下半段只是一個簡單的長方形,在上半段開裂為類似山體的形狀。人們從中部一個扁平的,跨度30m的穿洞進入博物館。內觀整個結構,包括三道有大階梯的山谷,兩道在室內,一道在室外;四個洞,分布在入口、門廳和室外山谷的峭壁邊側;四個坑狀院落,兩個在中心,兩個在幽深之處。一種山體類型學疊加在上面,公共空間永遠是多路徑的,它從地面開始,向上分叉,形成一種根莖狀的迷宮結構。也用來適應一直不確定的展覽內容。 建築的內外由竹條模板混凝土和用20種以上回收舊磚瓦混合砌築的牆體包裹,如一種在人工和天然之間的有生命的宏大儉淡的物,作為山的物性是它唯一要表達的。它的北段浸在人工開掘的水池中,土岸,植蘆葦,水有走勢,在中段入口處溢過一道石壩,結束在大片鵝卵石灘中。在建築開裂的上部,隱藏著一片開闊的平台,通過四個形狀不同的裂口,遠望著城市和遠方的稻田與山脈。
2012年2月,在「英國生命保險設計大獎」公布的候選作品名單里,寧波歷史博物館列入建築類候選作品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