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皮影戲比較重要的歷史事件

皮影戲比較重要的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04 01:47:14

❶ 有關皮影的故事

皮影,也叫皮影戲,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在河南、山西農村,這種拙樸的民間藝術形式很受人們的歡迎。 要說皮影產生的故事,那得追溯到西漢時期,兩千多年前,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桿。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 皮影戲,發源於我國西漢時期的陝西華縣(古華州),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有人認為皮影戲是現代「電影始祖」。皮影戲又稱「影子戲」,「燈影戲」、「土影戲」,有的地區叫「皮猴戲」、「紙影戲」等,它發祥於中國陝西,極盛於清代的河北。元代時,皮影戲曾傳到各個國家,這種源於中國的藝術形式,迷戀了多少國外戲迷,人們親切地稱它為「中國影燈」。上色時主要使用紅、黃、青、綠、黑等五種純色。在中國,不少的地方戲曲劇種都是從皮影戲中派生出來的,而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藝術手段,對電影的發明和美術片的發展也起到先導作用。如今,中國皮影被世界各國的博物館爭相收藏,同時也是中國政府與其他國家領導人相互往來時的饋贈佳品。據說,中國皮影藝術從十三世紀元代起,隨著軍事遠征和海陸交往,相繼傳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羅(泰國)、緬甸、馬來群島、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亞歐各國。從世界范圍看,18世紀的歌德到後來的卓別林等世界名人,對中國的皮影戲藝術都曾給予高度的評價。可以說皮影戲是我國歷史悠久、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 從清人入關至清末民初,中國皮影戲藝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很多皮影藝人子承父業,數代相傳。無論是從影人造型製作、影戲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講,都達到了歷史的巔峰。當時很多官第王府豪門旺族鄉紳大戶,都以請名師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養影班為榮。在民間鄉村城鎮,大大小小皮影戲班比比皆是,一鄉一市有二三十個影班也不足為奇。無論逢年過節、喜慶豐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壽,都少不了搭台唱影。連本戲(連續劇)要通宵達旦或連演十天半月不止,一個廟會可出現幾個影班搭台對擂唱影,熱鬧非凡,其盛狀可想而知。 然而,中國皮影藝術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它曾歷經風雨劫難起落興衰。清代後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戲的黑夜場所聚眾起事,便禁演影戲,甚至捕辦皮影藝人。皮影藝人還曾受清末白蓮教起義的牽連,被以「玄燈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軍入侵前後,又因社會動盪和連年戰亂,民不聊生,致使盛極一時的皮影行業萬戶凋零,一蹶(jué)不振。 1949年後,全國各地殘存的皮影戲班、藝人又開始重新活躍,從1955年起,先後組織了全國和省、市級的皮影戲匯演,並屢次派團出國訪問演出,進行文化藝術交流,頗有成果。但到「文革」時,皮影藝術再次遭「破四舊」的噩運,從此元氣大傷。 具體可參照 http://ke..com/view/63581.htm

❷ 著名皮影戲的歷史簡介、形式特點、著名曲目

皮影戲,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1]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在河南、山西農村,這種拙樸的民間藝術形式很受人們的歡迎。 元代時,皮影戲曾傳到各個國家,這種源於[2]中國的藝術形式,迷戀了多少國外戲迷,人們親切地稱它為「中國影燈」。 其製作過程是:首先,將皮子泡製、刮薄、磨平,然後,藝人們將各種人物的圖譜描繪在上面,用各種型號的刀具刻鑿後,再塗抹上顏色。雕刻時,一般都用陽刻,有時也用陰刻。繪畫染色講究女性發飾及衣飾多以花、草、雲、鳳等紋樣為圖案,男性則用龍、虎、水、雲等紋樣為圖案。忠良人物為五分面,反面人物為七分面。人物造型與戲劇人物一樣,生、旦、凈、丑角色齊全。製成的皮影高的達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皮影人的四肢和頭部是分別雕成的,用線聯綴而成,以便表演時活動自如。一個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縱,藝人手指靈活,常常玩得觀眾眼花繚亂。不僅手上功夫絕妙高超,嘴上還要說、念、打、唱,腳下還要制動鑼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塊1平方米大小的白紗布做成的。白紗布經過魚油打磨後,變得挺括透亮。演出時,皮影緊貼屏幕活動,人影和五彩繽紛的顏色真切動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場地限制,演員也不需正規訓練,所以深受人民的喜愛。在皮影戲盛行的地區,人們會親切地稱它為「一擔挑」藝術。

皮影戲是我國一種民間藝術形式。甘肅的隴東皮影主要分布於平涼、慶陽各縣,較為集中的為東臨陝西、寧夏的三角地帶。隴東皮影戲大約在明清時就已經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輪廓挺拔概括;攜刻精細流暢,重視圖案的裝飾效果;著色對比強烈,活潑明快;影人肢體部分之間的組合、分解合理,因而表演十分靈活,充分體現了粗中有細、豪放有致的藝術風格。圖中兩件件品左為玉皇大帝、右為太上老君的皮影頭茬,摟刻繁復精細,靈活傳神,著色以紅、黃、黑、綠為主,隨著紋樣的交錯而顯得格外豐富。玉皇大帝為陽刻,平長細眼、小嘴巴、直鼻樑,顯得平和大度;太上老君為陰刻,圓眼睛、疙瘩鼻、額頭突出,冠飾大幅度後移,顯得精幹有神采。 皮影戲
■ 隴東皮影 隴東皮影的創柞擅用誇張變形,人物頭大身子小,身體上窄下寬,手臂過膝。面部形象除有個別丑角、鬼怪之類為四分之三的半側面,一般都是正側。臉譜的設計規律與陝西關中秦腔臉譜基本相同,黑忠、白奸、紅烈、花勇、空(即陽刻)正。其他影件如殿堂帥帳、案幾、牙床及各種動物、花卉等道具,結構被壓縮,而且稍有透視感,都比影人低。隴東皮影製作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適中,質堅而柔韌,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凈、晾至凈亮透明時即可製作。先將樣稿輕畫在牛皮上,然後用各種型號的刀具或刻或鑿。之後用透明水色著色,顏色一般不調和,故而純正絢麗、對比強烈。刻鑿、著色完畢後「出水」即熨平,這是其中最關鍵也是最難的一關。出水後再晾乾,裝訂組合即可上台表演。皮影戲注重的還是表演效果,因為影戲人物各部位可以活動,再加上高亢、抑揚的唱腔,使得它具有濃烈的地方特色及民間鄉土氣息。隴東皮影戲劇目繁多,圖中羅通掃北為隋唐演義故事,人物、道具鐫刻細致工巧,想來表演時的動作、情節定引人入勝。 ■ 陝西皮影 陝西皮影保留著民間說書的種種痕跡,它是近代陝西多種地方戲曲的前身。陝西皮影造型質朴單純,富於裝飾性,同時又具有精緻工巧的藝術特色。陝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輪廓整體概括,線條優美生動有力度,有勢有韻,在輪廓內部以鏤空為主,又適當留實,做到繁簡得宜、虛實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個部位,常常飾有不同的圖案花紋,整體效果繁麗而不拖沓,簡練而不空洞。每一個形象不僅局部耐看,而且整體配合也美,既充實又生動,構成完美的藝術整體。圖中的出行圖,主體人物突出,無論在色彩上還是造型上都較之儀仗人物醒目,線條的細密繁復、疏密層次以及工藝的細致都可見一斑。 ■ 山西皮影 山西皮影嚴謹規范,藝術風格及工藝手段與陝西皮影相似。皮影的用線除了虛線、實線之外,虛實線、繪線及暗線的運用更為別致。虛實線常用於皇宮貴族的建築、擺設、衣飾等,顯得富麗堂皇;繪線以墨線代刀,在難以雕鏤的微小裝飾物上描繪,細致精彩。使用的顏料大多是藝人們自製的大紅、大綠、杏黃等,色彩鮮艷明快、清雅大萬,耐蝕而且長久不變形。《拾玉鐲》為傳統戲曲,劇情描寫的是陝西世襲指揮傅朋游孫家莊偶遇少女玉嬌,兩人互生愛慕,傅朋贈玉嬌一隻玉鐲,玉嬌羞不敢受,傅朋乃遺玉鑄於地,被玉嬌拾去。此景為劉媒婆所見,故意向玉奴戲笑並應允為其撮合。圖中即描寫劇中最精彩的一幕。 在晉南皮影戲里,各種傳統的圖案福祿壽、五子奪魁、魁星點斗、八仙慶壽、麒麟送子、連生貴子常常出現在影人及道具中。人物服飾上世常見各類建築、器具上的傳統紋樣。《含嫣梳妝》表現了少女端坐於鏡前調朱弄粉的情景。皮影藝人巧妙地表現了少女梳妝時,鏡中人與鏡外人的照應,在上演時,二者動作的一致更顯出藝人的匠心獨運。富有晉南風格的皮影雕刻玲隴,彩繪精緻的桌、椅、箱、櫃及古樸的器皿等有也疏密有致,既豐富又概括完整。少女的服裝、桌、凳圖案刻摟的精美細致令人由衷贊嘆。

❸ 皮影戲 來歷

山西皮影戲的主要活動場所在民間,在農村,是山西廣大農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形內式之容一。山西皮影興於清代,分南路和北路二派。南路皮影,以新絳、曲沃、臨汾、運城等地為代表。

北路皮影,以廣靈、靈丘、代縣、渾源等地為代表。

南路皮影,受到陝西省皮影流派中東路流派的影響,皮影作品形體小巧玲瓏,刻工精細,裝飾性強,而且色彩簡練明快;北路皮影,受北京西派皮影的影響,作品的形體略顯肥大,刻工縝密而且精細,色澤明快艷麗。

【拓展資料】

山西皮影起源很早。從1980年10月,在孝義縣西約五十華里許榆樹坪村南,金正隆元年七邊形磚砌單室墓中出土的皮影頭像壁畫可知,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宋金時期,孝義皮腔紙影戲已然有之,是山西目前發現最早的皮影。

山西皮影戲,主要活動在晉中、晉南以及呂梁、晉東南、晉北部分地區。

❹ 皮影的起源與歷史

皮影戲從有文字記載,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

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桿。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

中國皮影藝術從十三世紀元代起,隨著軍事遠征和海陸交往,相繼傳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羅(泰國)、緬甸、馬來群島、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亞歐各國。

(4)皮影戲比較重要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皮影戲通過藝人製作的道具、影人來表現作品內容,這同古代傀儡戲一樣。其他各地的戲曲通過臉譜、唱腔和劇本來展現內容。在中國古代戲劇的發展過程中,皮影戲與各種地方戲曲有著相互影響的關系。影人的臉譜造型除了受宗教壁畫和雕塑的影響之外,和地方戲曲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皮影戲中的角色也分生旦凈丑諸行,不同譜式和紋樣根據不同角色的身份、年齡、性格描繪樣式。由於影人受表演形式的影響,只能顯示一面在屏幕上,但正是由於側面描繪的局限,反而帶給它更具特色的美感,具有自身的特點,使形象更概括,更獨特,憑借獨有的形式美深深吸引了觀眾。

從民間藝人傳承下來的影人我們可以發現,皮影的臉譜中可以找到許多在戲曲里已經失傳的東西。如果從皮影出發來研究傳統戲曲,會從不同方面發現其深刻價值。

❺ 中國皮影戲已有多少年的歷史

皮影戲,發源於我國西漢時期的陝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有人認為皮影戲是現代「電影始祖」。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燈影戲」、「土影戲」,有的地區叫「皮猴戲」、「紙影戲」等,是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一邊操縱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

據說,中國皮影藝術從十三世紀元代起,隨著軍事遠征和海陸交往,相繼傳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羅(泰國)、緬甸、馬來群島、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亞歐各國。從世界范圍看,18世紀的歌德到後來的卓別林等世界名人,對中國的皮影戲藝術都曾給予高度的評價。可以說皮影戲是我國歷史悠久、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

從清人入關至清末民初,中國皮影戲藝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很多皮影藝人子承父業,數代相傳。無論是從影人造型製作、影戲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講,都達到了歷史的巔峰。當時很多官第王府豪門旺族鄉紳大戶,都以請名師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養影班為榮。在民間鄉村城鎮,大大小小皮影戲班比比皆是,一鄉一市有二三十個影班也不足為奇。無論逢年過節、喜慶豐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壽,都少不了搭台唱影。連本戲(連續劇)要通宵達旦或連演十天半月不止,一個廟會可出現幾個影班搭台對擂唱影,熱鬧非凡,其盛狀可想而知。

然而,中國皮影藝術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它曾歷經風雨劫難起落興衰。清代後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戲的黑夜場所聚眾起事,便禁演影戲,甚至捕辦皮影藝人。皮影藝人還曾受清末白蓮教起義的牽連,被以「玄燈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軍入侵前後,又因社會動盪和連年戰亂,民不聊生,致使盛極一時的皮影行業萬戶凋零,一蹶(jué)不振。
1949年後,全國各地殘存的皮影戲班、藝人又開始重新活躍,從1955年起,先後組織了全國和省、市級的皮影戲匯演,並屢次派團出國訪問演出,進行文化藝術交流,頗有成果。但到「文革」時,皮影藝術再次遭「破四舊」的噩運,從此元氣大傷
皮影戲是中國一種民間藝術形式。中國西北部甘肅的隴東皮影主要分布於平涼、慶陽各縣,較為集中的為東臨陝西、寧夏的三角地帶。隴東皮影戲大約在明清(14世紀-19世紀)時就已經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輪廓挺拔概括;鐫刻精細流暢。隴東皮影製作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適中,質堅而柔韌,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凈、晾至凈亮透明時即可製作。先將樣稿輕畫在牛皮上,然後用各種型號的刀具或刻或鑿。之後用透明水色著色,顏色一般不調和,故而純正絢麗、對比強烈。刻鑿、著色完畢後「出水」即熨平,這是其中最關鍵也是最難的一關。出水後再晾乾,裝訂組合即可上台表演。

皮影戲對表演的技藝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個影人的動作,還要密切配合場上的配樂,兼顧旁白,唱腔。要練就過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師傅言傳身教,更加需要勤學苦練,積累大量的實際表演經驗,由此可見,要培養表演人才,甚至最終能組成一個皮影劇團,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也正因為這樣,全中國目前僅存的皮影劇團屈指可數,而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較為貧乏的山區及農村。這樣的表演方式及傳播渠道顯然無法讓皮影戲走入城市,乃至走向世界。

而相比之下,數字化的皮影動畫卻能克服上述種種的局限性。它不僅真實地再現了皮影戲的原理,製作也相當的方便,可以根據觀眾的需要隨意的進行修改。我們可以打破皮影戲作為傳統藝術的沉重,而給它賦予大量現代的流行元素。我們可以在動畫中應用電影中各種長鏡、短鏡以及蒙太奇手法,可以用皮影戲的方法來演繹現代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現代網路的技術,讓皮影戲(而不僅僅是皮影本身)在世界各地流傳,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這一切都不需要製作者有多少雕刻、表演手藝,只需要有足夠的熱情,足夠的創意即可。這正是我們今天要把皮影戲製作成數字動畫的初衷,我們也相信這樣的表現手法能夠賦予傳統皮影戲新的生命及活力。

演皮影戲的設備非常輕便,所以戲班流動演出的優勢很強。不論在劇場里還是在大廳、廣場、庭院以至普通室內,架起影窗布幕和燈箱就能開戲。一個戲班六、七個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齣戲。演出完畢,全部行頭裝箱就走,輾轉十分便捷,所以皮影戲自古就是隨軍的一種娛樂形式,也是廣泛流傳、普及於民間的原因之一。

演皮影戲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戲班水平高低的關鍵。而操耍和演唱都是經師父心傳口授和長期勤學苦練而成的。在演出時,藝人們都有操縱影人、樂器伴湊合道白配唱同時兼顧的本領。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時操耍七、八個影人。武打場面是緊鑼密鼓,影人槍來劍往、上下翻騰,熱鬧非常。而文場的音樂與唱腔卻又是音韻繚繞、優美動聽。或激昂或纏綿,有喜有悲、聲情並茂,動人心弦。

由於皮影戲中的車船馬轎、奇妖怪獸都能上場,飛天入地、隱身變形、噴煙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現,還能配以各種皮影特技操作和聲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話劇的奇幻場面之絕,在百戲中非皮影戲莫屬。

皮影戲的演出,有歷史演義戲、民間傳說戲、武俠公案戲、愛情故事戲、神話寓言戲、時裝現代戲等等,無所不有。摺子戲、單本戲和連本戲的劇目繁多,數不勝數。常見的傳統劇目有白蛇傳、拾玉鐲、西廂記、秦香蓮、牛郎織女、楊家將、岳飛傳、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等等。從革命戰爭年代起到解放後,新發展出的時裝戲、現代戲和童話寓言劇,常見的劇目有兄妹開荒、白毛女、劉胡蘭、小二黑結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紅燈記、龜與鶴、兩朋友、東郭先生等等。

❻ 皮影戲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主要在那些地方盛行。

一.起源

皮影戲在台灣有另外一個名稱「皮猴戲」或「皮戲」,因為它的動作有點兒吊兒郎當,有些滑稽,看似猴子一般,所以稱為「皮猴戲」。回溯台灣的歷史,明末清初時,鄭成功來到台灣趕走荷蘭人時,在廣東福建沿海一帶,軍中有演出這樣的戲,於是皮影戲隨著軍隊被帶到台灣,已有將近數百年的歷史了。其源由比布袋戲還久,布袋戲大約是在清朝時二百多年前傳進台灣。布袋戲是由福建來的,皮影戲是從廣東潮州來的,所以台灣的皮影戲正式的名稱是「潮調」。

皮影戲大約起源於漢朝,漢武帝一位心愛的嬪妃-李夫人,紅顏薄命,武帝十分思念,就詢問文武百官,是否有讓李夫人還陽的方法,文武百官為避免武帝因思念而廢寢忘食,甚至不理朝政,於是請了一位江湖術士魏少翁,魏少翁稟告武帝:「夜晚時分,當您的愛妃回來時,只能遠觀,不能近看。」衛於是剪了一個愛妃的肖像,此即剪紙藝術。透過月光,隔著帷幕,顯現剪紙的影像,武帝朦朧一看,像是愛妃還陽了,幾次後,武帝的病便治好了。

另一個說法是,是民間傳說,是否屬實,並無史證可以考察。漢代名將韓信,十分的聰明,他發明三件事,一是設賭博,聽說韓信死前曾哭說:「賭只能被人摸。」所以賭博的人都會輸。二是設皮戲,韓信在某一戰爭中,四面皆受敵軍包圍,只好在城內就地取糧,牛、羊、馬皆可為食,至於獸皮則拿來擋風遮雪遮雨,但是時間一久,皮上面的毛和脂肪會脫落,冬天時,士兵在城樓上生火取暖時,城牆外的敵軍透過獸皮隱約可看到城內士兵的影子,便不會貿然進攻。因為牛皮會透光,為了給士兵娛樂,於是便將牛皮雕刻成人偶的樣子,用布當作帷幕,打上光源,便成為皮影戲的樣子。

二、發展歷史

皮影戲經過歷代的打壓,尤其在清朝時,清廷怕民眾反清復明,即使有三五個人集會,就會覺得有問題,何況是晚上點燈,戲弄皮影,弄得十分吵鬧。因為朝廷覺得有「顯明」的意思,所以打壓皮影戲,使得皮影戲無法發展。導演張藝謀有一部電影「活著」,內容是主角葛優出院後向人家借錢,對方沒錢,於是拿了一個皮箱給葛優,箱子內全都是皮偶,告訴葛優:「你帶去,說不定你可以用得到。」經過國共內戰,葛優在軍中,三不五時便以被單當作帷幕,拿出皮偶耍耍,演給共產黨看,也演給國民黨看。後來共產黨叫他把皮偶燒掉,有一些小鐵片要做子彈,拿去打蔣介石的屁股。

台灣的皮影戲所有的典故都與軍隊有關。皮影戲的行頭簡單又少,提了一個皮箱就可以演,其他戲最少也要有布景、戲服、頭盔、帽子、綵帶之類,皮影戲只要一個皮箱就可以裝很多的皮偶,再點起油燈便可以表演。以前沒有電燈,用的是油燈,古早以前有一句對聯「雙手托起千秋將,孤燈照射萬古人」。皮影戲早期是不用布幕的,台灣早期的皮影戲是用紙做布幕。

日據時代的布袋戲及皮影戲也受到限制,布袋戲演出的內容限於與日本有關的劇情,皮影戲因為需要光源,自然受到打壓。直到台灣光復後,皮猴戲約有一百多團,當時的娛樂有布袋戲、歌仔戲及皮影戲。但是皮影戲的發展逐漸沒落,以致於表演的藝人減少,想學的人也不知道要到何處去學。

以前的皮影戲講求的是「祖傳制度」,例如師傅會傳授技藝給媳婦,卻不會傳給女兒,因為怕手藝會外傳,與自己競爭。尤其早期的老師傅在表演皮影戲時,會在身後搭起一塊板子,負責打鼓等演出樂器的師傅則在板子後,所以實際上是看不到師傅是如何操作表演的。老祖宗所留傳下來的智慧與產業,若後人不加以學習、保存與推廣,則許多傳統技藝便會很快就失傳了。等到要再次學習時,反而要向外國學習。其實皮影戲在外國很風行,我曾經到過荷蘭與日本,日本稱之為「流行皮影」,我到荷蘭的萊登大學,看到對方有關皮影戲的技術與製作水準相當高,而且有固定的劇場,每年都安排例行公演,政府也有補助。台灣的民間藝術如皮影戲,過去一向不太受到重視,但是皮影戲的優點有:1.能夠演出許多中國傳統的戲劇,例如封神榜、三國演義、水滸傳、武松打虎等傳統文學故事;2.可以演出小朋友喜歡的「動物戲」,例如烏鴉、狐狸等動物,像沙漠風暴之類的自然現象亦可以演出,這是人戲無法演出的;3.演出動作簡潔俐落,例如射飛鏢、跨馬等動作,藉由人們的已知經驗的印象,就能表演出許多高難度的動作。
三.流行地及種類
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孝義皮影戲、復州皮影戲、海寧皮影戲、江漢平原皮影戲、陸豐皮影戲、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阿宮腔、弦板腔、環縣道情皮影戲、凌源皮影戲

❼ 我國皮影戲的歷史是怎樣的

據說布袋戲源自古代皮影戲,中國古代皮影戲可追溯到先秦時期。

宋代皮影戲最為發達,藝人將獸皮剪成人形,投在光源里,屏幕就映出生動的影像。宋代皮影戲成為專門藝術,有專職的「弄影戲者」。

❽ 皮影的起源與歷史

起源: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桿。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

歷史:

1、中國皮影藝術從十三世紀元代起,隨著軍事遠征和海陸交往,相繼傳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羅(泰國)、緬甸、馬來群島、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亞歐各國。

2、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舉辦百戲大會,皮影戲參加了演出。另傳皮影自明中葉從蘭州和華亭先傳入河北涿州、後再傳到京西、北郊農村,然後入城並形成東、西城兩派。

3、從清人入關至清末民初,中國皮影戲藝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當時很多官第王府豪門旺族鄉紳大戶,都以請名師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養影班為榮。在民間鄉村城鎮,大大小小皮影戲班比比皆是,一鄉一市有二三十個影班也不足為奇。

4、到了清代後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戲的黑夜場所聚眾起事,便禁演影戲,甚至捕辦皮影藝人。皮影藝人還曾受清末白蓮教起義的牽連,被以「玄燈匪」的罪名遭到查抄。

5、日軍入侵前後,又因社會動盪和連年戰亂,民不聊生,致使盛極一時的皮影行業萬戶凋零,一蹶不振。

6、1949年後,全國各地殘存的皮影戲班、藝人又開始重新活躍,從1955年起,先後組織了全國和省、市級的皮影戲匯演,並屢次派團出國訪問演出,進行文化藝術交流,頗有成果。

7、到文革時,皮影藝術再次遭「破四舊」的噩運,從此元氣大傷。

(8)皮影戲比較重要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皮影傳承下去的原因:

皮影戲是中國一種民間藝術形式。中國西北部甘肅的隴東皮影主要分布於平涼、慶陽各縣,較為集中的為東臨陝西、寧夏的三角地帶。

演皮影戲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戲班水平高低的關鍵。而操耍和演唱都是經師父心傳口授和長期勤學苦練而成的。在演出時,藝人們都有操縱影人、樂器伴湊合道白配唱同時兼顧的本領。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時操耍七、八個影人。

武打場面是緊鑼密鼓,影人槍來劍往、上下翻騰,熱鬧非凡。而文場的音樂與唱腔卻又是音韻繚繞、優美動聽。或激昂或纏綿,有喜有悲、聲情並茂,動人心弦。

由於皮影戲中的車船馬轎、奇妖怪獸都能上場,飛天入地、隱身變形、噴煙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現,還能配以各種皮影特技操作和聲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話劇的奇幻場面之絕,在百戲中非皮影戲莫屬。

❾ 皮影戲的重要性是什麼

皮影的意義可以用8個字概括一下: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是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版2006年被國家列為中國首批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皮影發源於西漢時期的陝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較早的由人配音的影畫藝術,被公認是現代「電影始祖」 。
「三尺生綃做戲台,全憑十指逞詼諧,有時明月燈窗下,一笑還從掌中來」。小小的一張皮影,簡單的布幕舞台,操作者靈巧的手指,加上一點光亮,就能表現出生活中的人生百態,歷史中的無數逸事。
皮影戲是我國古老的劇種之一,是世代民間藝人智慧的結晶,它集繪畫、雕刻、文學、音樂、舞台表演於一體,有著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被稱為中國民間藝術的「活化石」。國家大劇院的皮影戲展演吸引了很多國內外觀眾,展演第一周前來參觀的觀眾就達4萬多,古老的皮影戲正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皮影的收藏熱度也逐漸升溫。

閱讀全文

與皮影戲比較重要的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