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朔州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朔州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3-04 01:40:44

Ⅰ 山西朔州從古到今歷史有多久

春秋戰國 春秋以前,這里為少數民族北狄所居。戰國時,歸入趙國的版圖。 北齊天保八年(557)改馬邑縣為招遠縣,為朔州治,此為 朔州 名之始。接近1500年歷史!

Ⅱ 有關朔州市歷史的小論文

從朔州市峙峪、邊耀、鵝毛口古遺址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28000年),就有人類在此生息。
春秋(前770-前476)以前,這里為少數民族北狄所居。戰國時,歸入趙國的版圖。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邊帥蒙恬在此築城名馬邑,置馬邑縣,歸雁門郡管轄。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時,置馬邑縣(今朔城區)、中陵縣(今平魯區)、劇陽(今應縣)、陰館(今朔城區東南)、汪陶(今山陰縣)、埒縣(朔城區南)、樓煩(今朔城區西南)、善無(今右玉縣),仍歸雁門郡管轄。東漢(公元25年-220年)時,雁門郡移治陰館縣。東漢末大亂,人民逃亡,大部分縣撤廢。
西晉(公元266年—316年)時,將峪嶺(今雁門關)以北各縣民撤往嶺南,地歸代王拓跋猗盧。北魏(386~557)時屬畿內地,置桑乾郡(今山陰東)、繁峙郡(今應縣東)、馬邑郡。北齊天保六年(555),將朔州治從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遷到馬邑西南。北齊天保八年(557)改馬邑縣為招遠縣,為朔州治,此為朔州名之始。
北周(557年—581年)升朔州為總管府。
隋朝(581年-618年)廢總管府,改為馬邑郡,轄鄯陽(原朔縣)、開陽(朔城區南部)、神武(山陰、應縣境)。
唐武德四年(621),改馬邑為朔州。唐天寶元年(742),又改朔州為馬邑郡。唐初,在馬邑郡置大同軍節度。會昌三年(843),改為大同都團練使,領雲(今大同)、蔚(今河北蔚縣)、朔(今馬邑)三州。咸通九年(868),重置大同節度使,移治雲州(今大同市)。五代時,在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應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區西影市寺林東)。後晉天福元年(936),朔州、寰州、應州割讓給契丹。
遼(916~1125年)時,朔州為順義軍節度,應州為彰國軍節度,統屬西京道。金仍之。元隸山西道大同路。
明(1368年~1644年)時,朔州隸大同府,轄馬邑縣,應州轄山陰縣。清(1644年—1912年)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轄右玉縣、左雲縣、平魯縣、寧遠廳和朔州及馬邑縣。懷仁、應州與山陰同隸大同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為縣,同隸雁門道,後雁門道撤,直隸山西省。抗日戰爭時,以同蒲路為界,路西歸晉綏邊區,路東歸晉察冀邊區。
1946年朔縣解放,歸察哈爾省,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2年,察哈爾省撤消,重歸山西省,屬雁北專區。1958年改屬晉北專區。1961年重新歸雁北專區。1989年1月,國務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1989年1月5日正式設市。
1993年7月原雁北地區撤消,其所轄的應縣、右玉縣和懷仁縣劃歸朔州市。

Ⅲ 中國山西朔州歷史!~!!有那些著名人物

1、張遼,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曹魏「五子良將」之一。2、班婕妤,西漢女辭賦家專,中國文學史上以辭屬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3、蔚遲恭,隋末唐初朔州人,李世民建業功臣將領。4、李嗣源,五代十國著名皇帝,較開明。5、安重榮,後晉朔州人。6、李光,抗日民族英雄,優秀共產黨員。7、李林,女,抗日民族英雄。

Ⅳ 朔州古城的古城歷史

古城城垣的確來切建築年自代,據《朔州志》記載,創建於北齊天保八年( 557)。 其周長九里十三米,為土城夯築城垣。隋、唐、遼、金各代沿用,距今已有1439年的歷史。它是在秦漢馬邑城舊址上擴建而成的。元末明初,省去西北城垣之半,並利用東南隅北齊城牆重建朔州城,明洪武三年(1370)包磚。

Ⅳ 朔州的歷史人物

班婕妤西漢女詩人周德威後唐名將張遼三國名將劉武周隋末將領尉遲恭唐初大回將李存勖五代時後唐皇答帝斛律金北朝名將李檀後唐庄宗斛律光北齊大臣安重誨後唐大臣鮑承先清初大將師翱明朝銃器專家蕭綽女中豪傑蕭太後王家屏明朝大臣麻貴明朝抗倭將領李林抗日民族女英雄王庚榮光緒二年榜眼

Ⅵ 山西省朔洲市歷史

朔州市歷史
石器時代

從朔州市峙峪、邊耀、鵝毛口古遺址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28000年),就有人類在此生息。

春秋戰國

春秋以前,這里為少數民族北狄所居。戰國時,歸入趙國的版圖。

秦漢時期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邊帥蒙恬在此築城名馬邑,置馬邑縣,歸雁門郡管轄。西漢時,置馬邑縣(今朔城區)、中陵縣(今平魯區)、劇陽(今應縣)、陰館(今朔城區東南)、汪陶(今山陰縣)、埒縣(朔城區南)、樓煩(今朔城區西南)、善無(今右玉縣),仍歸雁門郡管轄。東漢時,雁門郡移治陰館縣。東漢末大亂,人民逃亡,大部分縣撤廢。

魏晉南北朝

西晉時,將峪嶺(今雁門關)以北各縣民撤往嶺南,地歸代王拓拔猗盧。北魏時屬畿內地,置桑乾郡(今山陰東)、繁峙郡(今應縣東)、馬邑郡。北齊天保六年(555),將朔州治從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遷到馬邑西南。北齊天保八年(557)改馬邑縣為招遠縣,為朔州治,此為朔州名之始。北周升朔州為總管府。

隋唐五代

隋廢總管府,改為馬邑郡,轄鄯陽(原朔縣)、開陽(朔城區南部)、神武(山陰、應縣境)。唐武德四年(621),改馬邑為朔州。唐天寶元年(742),又改朔州為馬邑郡。唐初,在馬邑郡置大同軍節度。會昌三年(843),改為大同都團練使,領雲(今大同)、蔚(今河北蔚縣)、朔(今馬邑)三州。咸通九年(868),重置大同節度使,移治雲州(今大同市)。五代時,在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應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區西影市寺林東)。後晉天福元年(936),朔州、寰州、應州割讓給契丹。

宋遼金元

遼時,朔州為順義軍節度,應州為彰國軍節度,統屬西京道。金仍之。元隸山西道大同路。

明清時期

明時,朔州隸大同府,轄馬邑縣,應州轄山陰縣。清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轄右玉縣、左雲縣、平魯縣、寧遠廳和朔州及馬邑縣。懷仁、應州與山陰同隸大同府。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為縣,同隸雁門道,後雁門道撤,直隸山西省。抗日戰爭時,以同蒲路為界,路西歸晉綏邊區,路東歸晉察冀邊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6年朔縣解放,歸察哈爾省,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2年,察哈爾省撤消,重歸山西省,屬雁北專區。1958年改屬晉北專區。1961年重新歸雁北專區。1989年1月,國務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1989年1月5日正式設市。1993年7月原雁北地區撤消,其所轄的應縣、右玉縣和懷仁縣劃歸朔州市。現轄兩區四縣,共73個鄉鎮(含街道辦),1684個行政村。

Ⅶ 朔州的歷史沿革

從朔州市峙峪、邊耀、鵝毛口古遺址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28000年),就有人類在此生息。
春秋(前770-前476)以前,這里為少數民族北狄所居。戰國時,歸入趙國的版圖。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邊帥蒙恬在此築城名馬邑,置馬邑縣,歸雁門郡管轄。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時,置馬邑縣(今朔城區)、中陵縣(今平魯區)、劇陽(今應縣)、陰館(今朔城區東南)、汪陶(今山陰縣)、埒縣(朔城區南)、樓煩(今朔城區西南)、善無(今右玉縣),仍歸雁門郡管轄。東漢(公元25年-220年)時,雁門郡移治陰館縣。東漢末大亂,人民逃亡,大部分縣撤廢。
西晉(公元266年—316年)時,將峪嶺(今雁門關)以北各縣民撤往嶺南,地歸代王拓跋猗盧。北魏(386~557)時屬畿內地,置桑乾郡(今山陰東)、繁峙郡(今應縣東)、馬邑郡。北齊天保六年(555),將朔州治從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遷到馬邑西南。北齊天保八年(557)改馬邑縣為招遠縣,為朔州治,此為朔州名之始。
北周(557年—581年)升朔州為總管府。
隋朝(581年-618年)廢總管府,改為馬邑郡,轄鄯陽(原朔縣)、開陽(朔城區南部)、神武(山陰、應縣境)。
唐武德四年(621),改馬邑為朔州。唐天寶元年(742),又改朔州為馬邑郡。唐初,在馬邑郡置大同軍節度。會昌三年(843),改為大同都團練使,領雲(今大同)、蔚(今河北蔚縣)、朔(今馬邑)三州。咸通九年(868),重置大同節度使,移治雲州(今大同市)。五代時,在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應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區西影市寺林東)。後晉天福元年(936),朔州、寰州、應州割讓給契丹。
遼(916~1125年)時,朔州為順義軍節度,應州為彰國軍節度,統屬西京道。金仍之。元隸山西道大同路。
明(1368年~1644年)時,朔州隸大同府,轄馬邑縣,應州轄山陰縣。清(1644年—1912年)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轄右玉縣、左雲縣、平魯縣、寧遠廳和朔州及馬邑縣。懷仁、應州與山陰同隸大同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為縣,同隸雁門道,後雁門道撤,直隸山西省。抗日戰爭時,以同蒲路為界,路西歸晉綏邊區,路東歸晉察冀邊區。
1946年朔縣解放,歸察哈爾省,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2年,察哈爾省撤消,重歸山西省,屬雁北專區。1958年改屬晉北專區。1961年重新歸雁北專區。1989年1月,國務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1989年1月5日正式設市。
1993年7月原雁北地區撤消,其所轄的應縣、右玉縣和懷仁縣劃歸朔州市。

Ⅷ 山西的歷史大事有什麼

原始社會時期 約萬年前 西侯渡人生活在芮城一帶 約60-70萬年前 he河人生活在芮城一帶 約20萬年前 丁村人生活在襄汾一帶 約10萬年前 許家窯人生活在陽高縣一帶 約2萬8千年前 峙峪人生活在朔州一帶 約4千年前 傳說中的黃帝和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堯都平漾,舜都 蒲坂,禹活動在晉南一帶。 奴隸社會時期 約公元前21世紀 禹傳子啟,一度遷都安邑 約公元前11世紀 商先世一度活動於山西 公元前1046年 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 公元前 636年 重耳歸國繼晉國君位,是為晉文公 公元前 453年 韓、趙、魏三家聯合滅智,三分晉國公室 公元前403年 周王室承認韓、趙、魏三家為諸侯 封建社會時期 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 魏文侯在位,任用李悝等人進行變法 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19年 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解除了匈奴對西漢的侵擾 308年 匈奴貴族劉淵建漢,遷都平陽 398年 北魏遷都平城 399年 法顯赴天竺研究佛教 617年 太原留守李淵與子世明等起兵,渡河入長安 690年 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 951年 劉崇在太原稱帝,建北漢 986年 楊業率軍收復雲、朔、寰應等州。後因潘美指揮失當,敗兵朔州狼牙村 1126年 金兵攻陷太原,而後南下,攻佔開封,北宋滅亡 1357年 北方紅巾軍進軍山西 1630年-1644年 明末農民起義軍三次大規模的進入山西 1660年 潞安機戶「焚機罷市」,反抗封建剝削 1853年4月 趙城曹順領導農民起義

Ⅸ 山西朔州三條的傳說

《鹿鼎記》中,反清復明的天地會為了破壞清朝的統治,在中國大地上尋找清朝的龍脈,想版要憑權借破壞龍脈毀掉清朝統治的根基,最後被不忍心的韋小寶阻止,清朝的龍脈得以保全。武俠小說中說的龍脈在歷史中有很多說法,有些人認為這只是中國山川的走向,有些人則認為這是中國王朝興衰的預兆,如果按照後者的說法,在中國有多少個王朝就應該有多少條龍脈,但在我們流傳的觀念中,一隻只有三條龍脈的典故,所以龍脈和王朝興衰並沒有關系,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龍脈究竟是什麼。
現在我們看到的地圖中標注出來的龍脈有三條,北龍沿著青藏高原進入中原,經過黃土高原,穿過京津冀地區一直延續到東三省;中龍起源昆侖,一路沿著東北方向前進,經過咸陽和黃河流域下端合並,東流入海;南龍同樣起源昆侖,跟隨金沙江覆蓋長江流域,東流入海。這三條龍在地圖上有額外的標識,他們的走向大致與歷代王朝的皇陵相同,畢竟龍脈就是封建王朝皇帝的追求,皇陵自然是風水寶地。

Ⅹ 請列舉朔州的歷史明人

朔州抄名人
財政部部長戎子和 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功勛 朔州考古名人雷雲貴
山西電力專家王夢齡 副省長楊志明 朔州篆刻名人丁 福
朔州藝術名人蘭花紅 高級記者池茂花 朔州攝影名人高恆如
朔州藝術名人白俊英
美學專家唐憲國 朔州篆刻名人李 柱
朔州藝術名人王桂蘭 朔州歷史學家武喜榮 朔州書畫名人郭鳳閣
朔州書法名人杜玉璽
朔州書法家水既生 絹塑刻漆畫名人李俊英
朔州書法家熊一燃
朔州書法名人郭鳳堂 朔州書法名人朱永貴
朔州藝術名人蘇 璧
朔州書畫名人郭鳳琴 等

閱讀全文

與朔州的歷史事件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