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六安大別山路歷史事件

六安大別山路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04 01:03:27

❶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發生在六安的什麼打開了皖西斗爭的新局面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在皖西的首次戰斗——葉集之戰
勝 利 序 曲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在皖西的首次戰斗——葉集之戰
●宋國安


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七日,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千里躍進抵達大別山區。即日,劉鄧就向各縱隊發出電報,指出:現在的任務是不斷殲敵和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實現重建大別山根據地的歷史任務。
劉鄧大軍第三縱隊集結在河南省固始縣境。司令員陳錫聯、政委彭濤根據指揮部布置,決定於八月末立即向皖西全面展開。
八月三十一日晚二十時(農歷七月十五),三縱七旅在旅長趙蘭田、政委曾慶梅的指揮下,向皖西邊境重鎮葉集發起猛攻。駐守葉集的國民黨軍四十六師一五四團一個加強營五百餘人及安徽省保安團一營三百餘人,在葉集北街真主廟(江西會館)一帶築起工事、碉堡,妄圖阻止劉鄧大軍東進。戰鬥打響,槍炮聲震天,硝煙彌漫。三縱七旅官兵勇猛沖殺,攻勢凌厲,很快敵碉堡被炸飛,工事也被轟出多處缺口,國民黨軍死傷大片,漸漸支持不住。敵營長慌忙向六安方面呼救求援,話未講完,下屬報告共軍已突破防線。國民黨部隊潰不成軍,有的棄槍逃竄;有的癱倒在地;大部分成驚弓之鳥舉槍投降。
三縱七旅首戰告捷,迅速佔領葉集,取得殲敵一百八十餘人、俘敵四百八十餘人的重大勝利。通過審訊俘虜得知六安方面已派出援軍乘汽車馳援葉集。旅長趙蘭田立即部署在六安方向四方塘、王渡口一帶公路兩旁布下伏兵。晚二十二時,敵軍車進入伏擊圈,一陣激烈的機槍掃射、手榴彈轟炸,前頭兩輛敵軍車被炸翻,車上援兵死傷成片。後面汽車見中了埋伏,急忙倒車掉頭往回逃竄,兩輛敵軍車所載一連兵力,除死傷外,余皆被俘。三縱七旅葉集一戰,攻堅打援殲敵二個營一個連,斃俘敵軍共七百餘人,繳獲軍車兩輛,武器彈葯無計,戰果輝煌。
九月一日清晨,旭日東升,天空晴朗,葉集人成群結隊來到街頭,熱烈歡迎劉鄧大軍,慶祝葉集戰斗勝利,慶賀葉集解放。七旅官兵將設在葉集北關廟的國民黨第八綏靖區第六倉庫打開,分四十萬斤大米給葉集窮苦人民。葉集人民歡呼雀躍,奔走相告,感謝共產黨,感謝劉鄧大軍解放了葉集人民。隨後,很多葉集青年紛紛要求參軍,加入了劉鄧的革命隊伍。
九月二日劉鄧大軍三縱七旅兵分兩路,向六安、霍山方向進軍,葉集戰斗的勝利,為劉鄧大軍在皖西全面挺進奏響了勝利序曲。

❷ 挺進大別山事件具有怎樣的歷史地位

是解放戰爭的一個偉大轉折,在這一歷史轉折關頭,中共中央軍委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內組成戰略容突擊隊,在各解放區軍民的策應和後面兩路大軍的配合下,採取無後方的千里躍進的進攻樣式,直搗國民黨軍統治的大別山區,創建了大塊革命根據地,威脅其首都南京和武漢兩大重鎮,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

❸ 大別山的歷史

1947年夏天,劉鄧(劉伯承-鄧小平)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全國性大進攻的序幕。大別山區位獨特,位於華東地區,靠近國民政府首都南京與湖北重鎮武漢,具有獨特的戰略地位。

❹ 六安的歷史

遠在新石器時代,六安就有人類活動。堯舜禹時,這里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動和聚居地,「皋陶卒,葬之於六(lù)。禹封其少子於六,以奉其祀」。夏屬皋陶後裔封地——英(今金寨、霍邱境)、六(今六安市北) 故六安城又稱皋城。西周至春秋,封國林立,境內先後屬英、六、舒蓼、舒鳩、舒庸等侯國。戰國時期,諸侯兼並,先後隸屬吳、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都壽春(今壽縣城),稱郢,後亡於秦。秦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今六安東南、霍山、舒城大部地區屬衡山郡,置潛縣,其餘屬九江郡,置六縣、壽春、安豐三縣、郡治壽春。楚漢相爭,項羽(前206年)封六地人英布為九江王,都六(今六安市北西古城)。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英布叛楚投漢。西漢行郡國制,初屬衡山國和淮南國。淮南國仍都六。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漢高祖劉邦立少子劉長為淮南王,徒都壽春。今地區轄地,先屬九江國,後屈淮南國。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以原淮南地封劉安、劉勃、劉賜等三人為淮南、衡山、廬江王。今壽縣和六安北屬淮南國,金寨、六安、霍山、霍邱屬衡山國,舒城縣屬廬江國。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淮南王安、衡山王賜謀反案發,二王自殺。元狩二年武帝取衡山國內六縣、安風、安豐等縣首字,別衡山國為六安國,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始。以後郢國交錯,迭經興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六安地區統屬揚州刺史部,今六安市和六安、霍邱、金寨屬六安國,析置六縣、蓼縣、安風、安豐、陽泉等縣,國都六縣(今六安市北);霍山、舒城屬廬江郢,置潛縣、龍舒二縣,郡治舒縣(廬江縣西南);壽縣和六安縣南部部分地區屬九江郡,置壽春、博鄉、成德三縣,郡治壽春。東漢分屬九江郡、廬江郡。九江郡置壽春、成德二縣,廬江郡置六安、潛縣、安風、陽泉、安豐、雲婁、龍舒等縣,統歸揚州刺史部管轄。三國時期,分屬魏淮南郡、廬江郡、安豐郡。淮南郡,置壽春、成德二縣,郡治合肥;廬江郡置六安、博安、陽泉縣,郡治六安;安豐郡置安風、蓼、安豐、雲婁等縣,郡治安風(今霍邱河口附近)。西晉時期,今壽縣和六安縣北部部分地區屬淮南郡,置壽春、成德縣,郡治壽春,州治先在壽春(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後遷建鄴(晉武帝太康三年);今六安、霍山、舒城以及壽縣安豐塘西部和霍邱縣城東湖東部的淠河兩岸,屬揚州廬江郡,置六縣、潛縣、陽泉、舒縣、龍舒五縣,郡治舒縣(今舒城);今霍邱、金寨屬豫州安豐郡,置安風、松滋、蓼、安豐、雲婁等縣,郡治安風(今霍邱縣邵崗鄉許集)。東晉十六國時期,今轄地屬東晉,壽縣屬淮南郡,郡治壽春,六安、舒城、霍山以及壽縣安豐塘西部和霍邱縣城東湖以東淠河兩岸,屬廬江郡,郡治舒縣(今舒城),兩郡統屬揚州,州治建康(今南京市);霍邱、金寨屬豫州義陽郡,郡治弋陽(今光州)。南北朝時,今六安地區先屬南朝宋,宋大明八年(464年)屬南豫州,州治當塗。繼屬南朝齊,齊建武四年(497年)壽縣、霍邱、金寨以及六安縣北部地區屬豫州,析置開化、蒙縣、雍丘,安豐、北樵、小黃、松滋七縣,舒城、霍山、六安市和六安縣的南部地區屬南豫州,置潛縣、舒縣、州治當塗。再屬南朝梁,梁武帝天監六年(507年),壽縣屬豫州,州治梁郡(壽縣城),霍山、舒城、六安市和金寨,六安的大部地區屬新置霍州,州治岳安郡(今霍山縣城)。霍邱縣屬安豐州,州治安豐郡(今霍邱縣河口附近)。繼屬北朝魏、齊。隋朝,開皇初年(581年)改岳安縣為霍山縣,十九年置霍邱縣,分束淮南郡、廬江郡,淮南郡析壽春、安豐、霍邱縣,郡治壽春;廬江郡置六安、舒城、霍山、淠水、開化五縣,郡治合肥。唐朝,分屬廬州和壽州。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析合肥、廬江縣地置舒城縣。二十七年新置盛唐縣,治在騶虞城(今六安市)。舒城縣屬廬州。壽州置壽春,霍邱、盛唐、安豐等縣。五代十國,先屬吳國,繼屬南唐,後屬後周。北宋分屬淮南西路壽州和廬州。壽州領壽春、安豐、六安、霍邱等縣,州治下蔡(今風台縣城)。廬州領舒城縣,州治合肥。重和元年(1118年)升六安縣為六安軍,直屬淮西路。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降六安軍為縣,升安豐縣為安豐軍,領原壽州境地,治所壽春。舒城縣屬廬州。端平元年(1234年)廢六安縣;景定五年(1264年)恢復六安縣、升設六安軍,直屬淮西路。元朝,分屬河南行省安豐路和廬州路。安豐路,領壽春、安豐、霍邱3縣,治所壽春。廬州路領六安州、六安、霍山和舒城縣,治所合肥。明朝,分屬南直隸下的鳳陽府和廬州府。鳳陽府,領壽州和霍邱縣。廬州府領六安州(六安縣入六安州)和霍山、舒城縣。清朝,滿清入關後,於清順治二年(1645年)在原南直隸的管轄范圍設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設安徽省,分屬廬州府、鳳陽府和穎州府。六安州、霍山縣和舒城縣屬廬州府,壽州屬鳳陽府,霍邱縣屬穎州府。雍正二年(1724年)六安州為直隸州,領霍山縣。中華民國成立,改壽州為壽縣、六安州為六安縣,連同霍邱、舒城、霍山三縣均隸屬於省。民國3年至17年(1914~1928年),舒城、六安、霍山屬安慶道,壽縣、霍邱屬淮三四道。隨後,取消道的設置。民國21年(1932年)壽縣、霍邱屬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區,六安、舒城、霍山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同年10月,安徽省六安、霍山、霍邱,河南省商城,固始5縣邊境的55個保設立煌縣,初屬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區,次年3月劃歸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27年7月,壽縣、霍邱由第四行政督察區劃入第三行政督察區,今全區轄境統屬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29年7月,第三行政督察區改為第二行政督察區,駐地六安,轄區未變。解放戰爭期間,民國36年10月成立皖西行署,創建皖西根據地,今地區轄地分屬第二、第三兩專區。同年9月劃六安縣西南部成立獨山縣,改立煌縣為金寨縣。10月,以戶胡為中心成立霍固縣。11月,以毛坦廠為中心成立舒六縣,下旬將金寨縣劃為金西、金東兩個縣和金北辦事處。12月,成立壽六合霍縣。民國37年1月,劃六安東南鄉成立六合縣,劃霍山、英山、岳西三縣結合部,以太平畈為中心成立太平縣。12月,劃六安雙河以東,合肥巢湖以西地區成立肥西縣,與此同時,撤銷舒六、獨山、太平三個縣。民國38年1月22日,皖西行署第三專署移駐六安城,相應成立六安市。4月,第三專署改稱六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隸屬皖北行政公署,轄壽縣、霍邱、金寨、霍山、舒城、六南、六北、六安市。不久,六南、六北與六安市合並為六安縣。建國前夕,六安專區領六安、霍山、舒城、壽縣、霍邱、金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安專區轄境未變。1952年 2月 4日,增領肥西縣。4月12日,皖北行署與皖南行署合並成立安徽省,六安專署隸屬安徽省。1958年 6月21日,肥西縣劃歸合肥市,7月12日增領廬江縣。1961年 4月13日,肥西縣復由合肥市劃入六安專區管轄。1965年 7月14日,廬江縣劃歸巢湖專區。1971年 3月29日,改專區為地區,轄境未變。1978年 9月23日,成立六安市,隸屬六安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 6月 7日,肥西縣劃入合肥市管轄。六安行署領一市(六安市)六縣(六安縣、壽縣、霍邱、舒城、金寨、霍山),延至1985年底。1992年12月,六安市與六安縣合並,稱六安市(縣級)。1999年 9月,國務院批准六安撤地設市,原縣級六安市分設為金安區、裕安區。2000年 3月,省轄六安市成立。

❺ 請問誰知道大別山的歷史

大別山
長江與淮河水系的分水嶺。位於豫、鄂、皖 3省邊境。 介於北緯30°′~32°30′,東經112°40′~117°10′。西接桐柏山,東延為霍山(也稱皖山)和張八嶺,西段作西北—東南走向,東段作東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

山地地質構造基礎是古生代華力西中期的秦嶺大別山褶皺帶。主要由前震旦紀地層和侵入岩構成,以花崗岩、片麻岩等為主。麻城以東部分受燕山運動影響更為顯著。山地經褶皺後,曾一度準平原化。現今山地輪廓為此後的斷層運動所形成。斷層運動至今仍在進行,1923年霍山大地震即為明顯一例。

大別山中山面積約佔全部山區15%,其餘多為低山丘陵。山間谷地寬廣開闊,並有河漫灘和階地平原,是主要農耕地區。山地多深谷陡坡,地形復雜,坡向多變,坡度多在25°~50°。大別山地勢較高,南北兩側水系較為發育,分別注入長江和淮河。注入長江的主要河流有□水、□水、大悟河、灄水、潛水等;流入淮河的主要河流有□河、竹竿河、潢河、灌河、史河等。

大別山屬北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典型的山地氣候特徵,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溫光同季,雨熱同季,具有優越的山地氣候和森林小氣候特徵,具備森林的氣候優勢。年平均氣溫12.5℃,最高氣溫18.7℃,最低氣溫8.8℃,極端最高氣溫37.1℃,極端最低氣溫-16.7℃,1月份最冷平均溫度0.2℃,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3℃,夏季平均溫度22℃,冬季平均氣溫10℃,≥10℃積溫4500-5500℃,氣溫年較差21.8℃。平均降水量1832.8毫米,年降水日數161天,空氣相對溫度平均79%,年日照時數平均1400-1600小時,年霧日102天,太陽平均輻射量110千卡/cm2,無霜期179-190天,年平均氣溫比附近的市、鎮分別低5.2℃,降水比附近的地區多360毫米。

大別山森林海拔差異大,植被變化明顯,高度從400多米至1700多米,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森林景觀。低海拔杉木、柳杉、馬尾松等人工林成片分布,渾厚遼闊,林相整齊,層次分明。林中杉木、柳杉主幹挺拔,生長茂盛;馬尾松枝幹蒼勁,鬱郁蔥蔥。栓皮櫟、青岡櫟、楓香、黃檀等生機盎然,欣欣向榮。間有小片修笪,掩映其中。海拔漸高,景觀迥異峭壁間陡岩上,黃山孤松飽經風霜,傲首從容。山坡上,黃山松林迎風而立,樹干彎曲,枝成旗形,優美異常。季節不同,景色各異。春天鮮花盛開,草木蔓發,松綠竹黃,百鳥相鳴;仲夏林木蓊翳,綠蔭沉凝,涼風拂肌,幾忘酷暑。秋至松竹沉黛,楓葉如火,碩果綴枝,百草含香。冬臨風盪林海,雪壓勁松,山色凝重,似露崢嶸;山頂積雪經久難消,與繁花綠葉相融,故有「天堂積雪」的美景。

❻ 挺進大別山是那個歷史事件

挺進大別山---1947年(民國36年)8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劉鄧大軍向國民黨統治地區大別山實施進攻的戰略性行動。
經過一年的作戰,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增加到195萬。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軍變戰略防禦為戰略進攻的決策。
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後,國民黨軍統帥蔣介石為堵住其黃河防線的缺口,乘劉鄧所部集結在
挺進大別山的原因
魯西南休整之機,調集8個整編師共18個旅、14萬人的兵力,分別由菏澤、定陶、嘉祥、袁口等地,分進合擊,企圖圍而殲之。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的既定方針和當面敵情,以及國民黨軍企圖利用連日大雨,黃河水位陡漲,破堤放水淹沒解放軍等情況,當機立斷,決心不要後方,直出大別山。7日晚,在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1縱隊於黃河渡口進行佯動,以及華東野戰軍5個縱隊於鄆城以東地區鉗制國民黨軍整編第5、第85師等部西進的配合下,劉、鄧率4個縱隊經巨野、定陶間先期跳出合圍圈南進。11日,越過隴海路,以第1縱隊並指揮中原獨立旅為右路,第3縱隊為左路,第2、第6縱隊掩護中共中原局、野戰軍指揮機關為中路,向大別山疾進。這時,蔣介石錯誤地認為劉伯承、鄧小平所部是「北渡不成而南竄」,即以12個旅為第1梯隊、以8個旅為第2梯隊,先後尾追劉鄧大軍;另以4個旅在許昌、漯河等地側擊,以2個整編師及1個交通警察總隊布防於柘城、鹿邑地區,企圖圍殲劉鄧大軍於黃泛區。寬20多公里的黃泛區,遍地淤泥,積水沒膝,深處及臍,荒無人煙,行軍、食宿均十分困難。17日,劉鄧大軍戰勝困難,勝利通過黃泛區。18日,又渡過沙河。20日,部隊輕裝向汝河急進。至23日,第3、第l、第2縱隊在擊退國民黨軍沿途少數阻擊部隊後,均渡過汝河,逼近淮河。當第6縱隊和中原局、野戰軍直屬隊到達汝河北岸時,經平漢路趕來截擊的國民黨軍整編第85師已佔據了汝南埠等渡口,且後有追兵3個整編師,僅距20餘公里。據此,劉伯承、鄧小平親自察看渡口,指揮部隊強渡汝河。24日夜,第6縱隊一部在炮火掩護下,渡過汝河,奪取子渡口,掩護縱隊主力及領率機關安全渡河。至27日,劉鄧大軍已全部渡過淮河,分別佔領固始、潢川等縣城,完成了挺進大別山的任務,象一把利刃插進國民黨軍的戰略縱深。此戰共殲敵8500人,其中俘敵4400人,斃傷4100人。 但是劉鄧大軍也受到了很嚴重的損失,軍隊傷亡過半,並且失掉了所有的重武器.
點評
劉伯承和鄧小平在大別山合影
點評:此戰,是解放戰爭的一個偉大轉折,在這一歷史轉折關頭,中共中央軍委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組成戰略突擊隊,在各解放區軍民的策應和後面兩路大軍的配合下,採取無後方的千里躍進的進攻樣式,直搗國民黨軍統治的大別山區,創建了大塊革命根據地,威脅其首都南京和武漢兩大重鎮,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這一創造性的戰略決策、獨特的戰略進攻樣式和豐富的作戰經驗,給毛澤東軍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內容。

❼ 在大別山發生過的歷史事件

劉鄧來大軍千里躍進大別源山是黨中央的重要決策。1946年6月,國民黨背信棄義,大舉進攻解放區。在蔣軍進攻面前,黨中央先是採取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在1946年6月—1947年6月這一年內共殲敵一百一十餘萬,基本上遏制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1947年6月,黨中央決定,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為推翻蔣介石的反動統治、奪取全國勝利創造條件。揭開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序幕的,就是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和躍進大別山。

1947年8月7日黃昏,劉鄧大軍從魯(山東)西南出發,開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壯舉。經過20多天急行軍,戰勝敵人的前堵後追,越過隴海路、黃泛區、沙河、渦河、洪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礙,於8月27日勝利進入大別山區。

❽ 革命歷史大別山慘案

這個我沒有聽說過啊 歷史書上寫了么 要沒有寫的話 就不要瞎扯了 莫談

❾ 關於六安大別烈士的事跡

這個問題我已經在網路知道上回答過一次了,在復制下吧我。

許繼慎(-1931年)是中國工農紅軍早期的傑出將領,軍事家。原名紹周,別名旦如,又字謹生。1901年生,安徽六安裕安區青山鄉土門店人,漢族。
許繼慎原名許紹周,字謹生,1901年出生於安徽省六安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許繼慎
。1920年,許繼慎考入安慶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後轉入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在校期間,他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1921年4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安徽早
期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始人之一。曾任安徽省學生聯合會常委兼聯絡部部長,參與領導愛國學生運動。1923年3月由柯慶施(時任上海大學國民黨籌備委員)、張炎介紹加入國民黨。
編輯本段投考黃埔軍校
1924年春由薛子祥、岳相如(均為國民黨上海大學黨部負責人)推薦投考黃埔軍校。 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第二隊,他如飢似渴地學習《步兵操典》 許繼慎
、《戰術學》、《兵器學》、《地形學》等軍事理論,門門功課都取得了優異成績,這位他日後成為我黨歷史上一名傑出的軍事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起任安徽省學生聯合會常委兼聯絡部長,黃埔軍校支部候補幹事,是該校青年軍人聯合會骨幹,是當時在軍校頗有影響的進步組織「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畢業後任排長、第三期入伍生隊六連副連長、連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三師第七團黨代表辦公室少校幹事,學生隊隊長、廣州國民政府高級訓練班第二中隊中隊長,團代理黨代表,參加了第一、第二次東征。
編輯本段加入葉挺獨立團
1926年5月起任葉挺獨立團第2營營長、武漢中央軍校第十四隊隊長,參加北伐戰爭攻打平江、汀泗橋、賀勝橋等戰役,他帶領部隊奮勇作戰,攻無不克,戰功卓著。身負重傷仍堅持指揮戰斗。升任第四軍第二十五師七十三團參謀長、第十一軍二十四師七十二團團長。
編輯本段從事秘密工作
1927年5月,在武漢反擊夏斗寅叛亂的戰斗中,時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25師72團團長的許繼慎在團部被圍,戰斗十分危急的關鍵時刻,他身先士卒,手執團旗,率領3個連隊向叛軍猛烈攻擊。激戰中,他被子彈擊中胸肋,身負重傷,但仍堅守崗位指揮戰斗,直到平息了叛亂。 1927年5月負重傷往上海醫治,並從事秘密工作。汪精衛武漢國民政府叛變後,曾以獨立師師長的職位作誘餌,妄圖策動許繼慎叛黨,被他斷然拒絕。
編輯本段成立了中共鄂豫皖特委
1930年3月被黨中央派往鄂豫皖蘇區,任鄂豫皖特委委員,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兼前委委員。臨行前,他向中央軍委書記周恩來表示:此去必為革命為人民同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決一死戰,堅決完成黨交給的光榮任務。他與鄂豫皖特委書記郭述申、軍政治委員曹大駿、副軍長徐向前等領導,整編了鄂東北、豫東南、皖西三個蘇區的紅軍,成立了中共鄂豫皖特委,實現了鄂豫皖紅軍的統一指揮。此後,指揮紅1軍英勇作戰,相繼取得英山、四姑墩、光山、金家寨、香火嶺等戰斗的勝利,鞏固和擴大了鄂豫皖蘇區。
編輯本段兩次反圍剿
1930年12月,國民黨軍隊對鄂豫皖蘇區發動了第一次大規模的「圍剿」,並佔領了皖西蘇區大部分地區。在鮮花嶺許繼慎採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全殲敵人3個團達3000餘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是紅軍以少勝多,在運動中大量殲滅敵人的一個成功的戰例。1931年1月紅軍第1、第15軍合編為第4軍後,許繼慎先後任第11師師長及紅四軍前委委員,第12師師長,皖西軍委分會主席。率部取得雙橋鎮大捷,獲鄂豫皖紅軍首次全殲國民黨軍1個師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一次「圍剿」。在第二次反「圍剿」中,許繼慎率部夜襲李家寨車站,殲滅敵人一個旅,對鞏固、發展鄂豫皖根據地和壯大紅軍隊伍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二次「圍剿」後,張國燾把持了鄂豫皖蘇區的軍政大權。許繼慎明確反對張國燾提出的遠離蘇區,冒險進攻的錯誤軍事方針,引起了張國燾的不滿,加之國民黨特務實施離間陰謀,致使許繼慎遭到了非法逮捕,在遭非法逮捕後,始終堅持原則,對黨赤膽忠心。
編輯本段大肅反中被迫害致死
1931年11月在「白雀園大肅反」中被誣陷以「改組派」、「第三黨」、「反革命」等罪名殺害於河南光山白雀園,時年30歲。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高於岸,流必湍之。
編輯本段人物評價
才華出眾,是一柄雙刃劍,既能因聰慧卓越脫穎而出,建立一流的業績,同時也可能因鋒芒畢露,招來非議、嫉妒或阻力。如果加上嫉惡如仇、耿介直言的個性,在錯誤主張占據統治地位時就更加容易受到攻擊。許繼慎既具有過人的才華又始終堅持正道直行。由於這樣的品行,他獲得了正直人們的稱贊,周恩來贊許他「政治上很強,很能打仗,把葉挺獨立團的戰斗作風帶到了紅四方面軍」,徐向前稱頌他為鄂豫皖紅軍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同樣是由於這種品行,他得罪了像張國燾這樣的姦邪之徒,備受打擊與誣蔑,最後罹難於「左」傾黑手之下。他是共和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中最早蒙冤遭難的一位。 關於他被害的地點和方式,有兩種說法,一說是被勒死在新集政治保衛局總局機關。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被活活拖死在曹家河灘。
編輯本段老友回憶
肖永正,一位老紅軍,曾有這樣一段回憶: 「我的心嘭嘭地跳。只聽得一聲吼叫:「綁到馬上,拖,拖,拖他!」發出這種殘酷號令的不是別人,就是那光頭禿腦、賊眉賊眼、心狠手辣的張國燾。在張國燾的吼叫中,幾個惟命是從的打手,把許繼慎同志撂倒在河灘上,牽過一匹高大的戰馬,將許繼慎同志拴在那馬的兩只後腿上,此時,我們紅軍前任軍長、現任的師長,已經血肉模糊、奄奄一息,聽憑張國燾一夥擺布。我的心房顫動,淚眼模糊,但聽得一聲鞭響,那戰馬便飛奔在河灘上,許繼慎同志的軀體被拖過去,河灘上留下一片深痕及斑斑血跡。使敵人聞風喪膽的我鄂豫皖紅軍優秀指揮員,就這樣被王明的「欽差大臣」張國燾下毒手,活活拖死在曹家河灘上。」與此同時,許繼慎的夫人王望春也被殺害於英山縣城關上河擺。 對於許繼慎之死,老戰友徐向前一直耿耿於懷。在大「肅反」中,徐向前的夫人程訓宣也同時遇害。抗日戰爭時期,在延安時,徐向前找到政治保衛局的負責人,問:「為什麼把我老婆抓去殺了,她有什麼罪過?」當時,張國燾已經在分裂黨和紅軍失敗後投降了國民黨。政治保衛局負責人沒有顧忌,直言相告:「沒有什麼罪過,抓她就是為了搞你的材料。」 徐向前強忍悲憤,又問:「張國燾為什麼要抓周維炯、許繼慎這些人,他們有什麼口供?」政治保衛局負責人回答:「周維炯的口供是:『老子二十年後還要革命,我不是反革命,你們才是反革命!』許繼慎的口供是:『你們說我是改組派,我就算改組派好啦!』」徐向前向黨中央如實地反映了這些情況,要求為冤死在張國燾屠刀下的死難人員恢復名譽。
編輯本段事實真相
與此同時,陳毅也向中央反映:他在新四軍與國民黨談判時,遇到了復興社特務頭子冷欣,冷欣親口對他說:「我們略施小計,你們就殺了許繼慎!」可見在許繼慎的問題上,我們是上了國民黨的當了。
編輯本段總結教訓
許繼慎之死引起徐向前的深思。他不止一次總結過其中的教訓,把白雀園死難者的悲劇歸結為四個原因:左傾中央的錯誤政策、品質不好的一把手興風作浪、一些領導同志害左傾幼稚病和逼供信。對於張國燾的責任,他尖銳地指出:「張國燾這人不是沒有能力,但品質不好,他是借口肅反,剪除異己,建立個人統治。像張國燾這種品質不好的人,搞家長制統治的人,根本就不該派來鄂豫皖當一把手,這是第一條教訓。」
編輯本段平凡冤案
「紅白忠奸,歷史自有公論。」1945年黨的七大清算了王明的「左」傾機會主義,譴責了叛徒張國燾的罪惡,蒙受不白之冤的許繼慎得到了平反昭雪,並被追認為革命烈士。1981年,中共六安縣委為許繼慎修建烈士陵園,徐向前親自題寫「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軍長許繼慎同志之墓」的碑文。這位英勇善戰、文武雙全的紅軍早期將領的功績,永遠鐫刻在共和國的史冊上。 胡允恭寫有《回憶許繼慎同志》,另有《許繼慎將軍傳》等出版。 198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確定為33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後增至36位),並譽為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家。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編輯本段社會評價
烈士泉下有知,也當笑慰平生。許繼慎用短暫的三十年,寫下了一個天才軍事家璀璨的人生篇章。他高大偉岸的人格形象將永遠閃亮在共和國將星的行列。

洪學智(1913.2.2—2006.11.20),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我軍現代後勤工作的開拓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原副秘書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原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原部長兼政治委員;1955年和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因此被人稱之為「六星上將」。
洪學智同志,1913年2月2日出生於河南省商城縣雙河區黃鵠寺鄉小河口村(原為信陽商城人,後行政區劃調整成立金寨縣,改隸六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928年冬參加中共地下農民武裝聯庄隊1929年3月,參加赤城游擊隊,後參加商南起義。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於12月隨赤城縣游擊隊編入紅一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洪學智同志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紅一軍、紅四軍任班長、排長、連長、政治指導員、支部書記,參加了創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第一、二、三、四次反「圍剿」斗爭,以及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戰役。他作戰勇敢,指揮果斷,多次出色完成作戰任務,所領導的黨支部被評為紅四方面軍3個模範支部之一。1932年參加了紅四方面軍西征,任營政委、團政治處主任,先後參加了棗陽、新集、漫川關、王曲、子午鎮、仿鍠鎮等戰役戰斗。在川陝革命根據地,任師政治部主任、軍政治部主任,參加了粉碎四川軍閥「三路圍攻」、「六路圍攻」的斗爭和儀南、營渠、宣達三次進攻戰役,為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作出了貢獻。他率部參加並參與指揮了空山壩、三江壩、旺蒼壩和萬源保衛戰等重大戰役。他創造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顯著,受到方面軍領導的表揚。1935年3月,隨紅四方面軍長征。他率部參加強渡嘉陵江、土門、包座、綏崇丹懋、天蘆名雅邛大等戰役,並負責方面軍的後方收容和籌措糧草等工作。他正確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對少數民族頭人積極開展統戰工作,獲得了少數民族兄弟的支持,解決了紅軍的糧草供應,擴大了紅軍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影響。1935年7月,奉命接應中央紅軍,組織籌措了大批軍需物資,受到劉少奇同志的贊揚。1936年10月進入紅軍大學學習。(http://ke..com/view/71047.htm)

皖西六安市金寨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早在1924年,境內就建立了黨的組織。1925年,在黨的領導下農民運動興起;1929年,先後爆發了著名的立夏節起義和六霍起義,成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八月桂花遍地開》也從此地唱遍全國。1932年底,笫四次反圍剿後,國民黨從鄂豫皖三省結合部劃出土地,設立立煌縣。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解放全境,更名為金寨縣。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境內組建了11支成建制的紅軍隊伍,是紅四方面軍的主要發源地,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邊區黨委領導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心。解放戰爭時期,是劉鄧大軍建立的重要後方基地,革命戰爭年代,全縣先後有10萬英雄兒女參軍參戰,絕大多數血灑疆場、為國捐軀。解放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的達1萬多人,占安徽省革命烈士總數的五分之一。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的有59人,其中上將1人、中將8人、少將軍50人,是全國著名的笫二大將軍縣。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徐向前曾在境內指揮過革命戰爭,董必武、葉挺、郭述申、方毅、張勁夫曾在此組織過革命活動。據1982年統計,全縣有550多位老紅軍在全國各地黨政軍機關擔任重要職務,其中擔任歷屆中共中央委員的有12人,省、部、軍級領導職務的有200多人。

洪學智、皮定均、李 耀、張賢約、陳先瑞、林維先、徐立清、曾紹山、滕海清、丁世方、於 俠、馬琮璜、王遠芬、方子翼、鄧忠仁、鄔蘭亭、嚴家安、李家益、楊克武、蕭全夫、蕭選進、吳誠忠、佘積德、余 明、余嗣貴、閔鴻友、汪乃貴、汪少川、宋 文、宋承志、宋維栻、張行忠、張貽祥、陳 宏、陳 祥、陳伯祿、林 彬、林乃清、周發田、周時源、胡繼成、胡鵬飛、趙遵康、徐其海、陶國清、康烈功、董洪國、程 明、傅紹甫、曾憲池、詹大南、詹化雨、漆遠渥、熊 挺(http://tieba..com/f?kz=294381277)這些人當中很多都在革命征程中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都是皖西走出來的偉大的革命烈士!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57224.htm

❿ 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歷史故事

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故事:

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後,國民黨軍統帥蔣介石為堵住其黃河防線的缺口,乘劉鄧所部集結在魯西南休整之機,調集8個整編師共18個旅、14萬人的兵力,分別由菏澤、定陶、嘉祥、袁口等地,分進合擊,企圖圍而殲之。

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的既定方針和當面敵情,以及國民黨軍企圖利用連日大雨,黃河水位陡漲,破堤放水淹沒解放軍等情況,當機立斷,決心不要後方,直出大別山。

8月7日晚,在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1縱隊於黃河渡口進行佯動,以及華東野戰軍5個縱隊於鄆城以東地區鉗制國民黨軍整編第5、第85師等部西進的配合下,劉、鄧率4個縱隊經巨野、定陶間先期跳出合圍圈南進。

11日,越過隴海路,以第1縱隊並指揮中原獨立旅為右路,第3縱隊為左路,第2、第6縱隊掩護中共中原局、野戰軍指揮機關為中路,向大別山疾進。這時,蔣介石錯誤地認為劉伯承、鄧小平所部是北渡不成而南竄,即以12個旅為第1梯隊、以8個旅為第2梯隊,先後尾追劉鄧大軍。

另以4個旅在許昌、漯河等地側擊,以2個整編師及1個交通警察總隊布防於柘城、鹿邑地區,企圖圍殲劉鄧大軍於黃泛區。寬20多公里的黃泛區,遍地淤泥,積水沒膝,深處及臍,荒無人煙,行軍、食宿均十分困難。

17日,劉鄧大軍戰勝困難,勝利通過黃泛區。18日,又渡過沙河。20日,部隊輕裝向汝河急進。至23日,第3、第1、第2縱隊在擊退國民黨軍沿途少數阻擊部隊後,均渡過汝河,逼近淮河。當第6縱隊和中原局、野戰軍直屬隊到達汝河北岸時。

經平漢路趕來截擊的國民黨軍整編第85師已佔據了汝南埠等渡口,且後有追兵3個整編師,僅距20餘公里。據此,劉伯承、鄧小平親自察看渡口,指揮部隊強渡汝河。24日夜,第6縱隊一部在炮火掩護下,渡過汝河,奪取子渡口,掩護縱隊主力及領率機關安全渡河。

至27日,劉鄧大軍已全部渡過淮河,分別佔領固始、潢川等縣城,完成了挺進大別山的任務,象一把利刃插進國民黨軍的戰略縱深。此戰共殲敵8500人,其中俘敵4400人,斃傷4100人。 但是劉鄧大軍也受到了很嚴重的損失,軍隊傷亡過半,並且失掉了所有的重武器。

(10)六安大別山路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千里躍進大別山,自斷後路,向敵人的心臟地區千里躍進,是一步險棋。鄧小平說:「我們好似一根扁擔,挑著陝北和山東兩個戰場。

我們要責無旁貸地打出去,把陝北和山東的敵人拖出來。我們打出去挑的擔子愈重,對全局愈有利。」

經過20多天的艱苦跋涉和激烈戰斗,劉鄧大軍以銳不可當之勢,戰勝數十萬敵人的圍追堵截,先後越過隴海路、黃泛區、沙河、渦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礙。

於1947年8月27日勝利到達大別山區。而後,陳毅、粟裕大軍挺進豫皖蘇,陳賡、謝富治大軍挺進豫西,三軍構成品字形,協同作戰,共同創建新的中原解放區。

閱讀全文

與六安大別山路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