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一歷史知識網路圖(結構圖)
還是自己整理印象深刻 而且上學的人沒有這個閑工夫給你打這個
2. 求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網路結構圖
在網路上搜電子教材
有個人教網的 電子課本 裡面有
具體內容如下:
1.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走私鴉片:首先由導入框的英國為什麼要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疑問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回答。在學生充分議論的情況下,教師加以歸納指出: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為推銷工業品和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而四處擴張,廣闊的中國市場就成為它首選的對象。英國曾經採用外交、貿易等手段想打開中國的大門都未能遂心如意,後來發現從事毒品貿易可以牟取暴利。(當時擁有鴉片專賣權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其鴉片每箱成本200多盧比,1817年在市場上的拍賣價為1785盧比,在中國的賣價為2 618盧比,差額833盧比,摺合銀元400元或白銀280多兩。)於是英國積極向中國走私鴉片。指導學生看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激增表。
2.鴉片走私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指導學生看自由閱讀卡,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吸毒現象和我國政府的禁毒決心,讓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再概括歸納:鴉片是一種用罌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一旦吸食鴉片就不易戒除,一染上毒癮,則使人傾家盪產,家破人亡。請同學朗讀炮子謠,老師再解釋含義。引用英國第一任印度總督哈斯丁斯在1773年的宣稱:「鴉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種有害的奢侈品,除僅僅為對外貿易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容許的,明智的政府應該嚴格地限制鴉片的國內消耗。」在這里,英國資產階級認為鴉片有害,應嚴格限制國內消耗;而一方面為了獲取巨額利潤而鼓勵外銷。這一目的徹底暴露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無恥和偽善,認識了資本主義發家史的骯臟和血腥。馬克思曾引用英國史學家蒙哥馬利馬丁的話來痛斥鴉片貿易的罪惡:「鴉片貿易比奴隸貿易更殘酷,因為鴉片販子在腐蝕、敗壞和毀滅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還折磨他們的肉體。」 馬克思一針見血地指出:非法的鴉片貿易年年靠摧殘人命和敗壞道德來充實英國國庫。
3.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了中華民族利益:教師提出你將如何面對這因鴉片走私所帶來的嚴重局勢的問題。在學生充分討論、各抒己見後,教師再歸納鴉片走私已嚴重危及清王朝的統治,所以道光帝派林則徐到廣東禁煙。(講清楚鴉片的危害,林則徐為何禁煙即不言而喻)
4.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教師指出,林則徐虎門銷煙打擊了鴉片販子的囂張氣焰,挫敗了英國用鴉片打開中國大門的美夢。他們決心發動侵略戰爭,用大炮轟開中國的大門。教師提問:這場戰爭是否因林則徐的禁煙引起的?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引用德國近代著名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 的名言,指出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資產階級的既定政策,這場戰爭是英國資產階級保護鴉片貿易、推行殖民擴張政策的必然和繼續,沒有林則徐的禁煙,他們也是要這樣做的,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由於這場戰爭是因鴉片走私引起的,所以馬克思說:「英國用大炮強迫中國接受一種名叫鴉片的麻醉劑」,因此,這場戰爭就被稱為鴉片戰爭。
5.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讓學生閱讀課本回答,這場戰爭的結局如何?以清政府戰敗的原因作為小討論的主題,讓學生有自主學習、自由發揮、自我表現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看鴉片戰爭示意圖,講述鴉片戰爭的兩個階段:一是攻廣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將林則徐撤職查辦;二是佔香港、進吳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簽訂城下之盟。再歸納提示:由於清王朝入主中原後,採取閉關鎖國政策,失去了通過對外經濟文化交往來發展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的機遇,卻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後、夜郎自大的心理,結果「落後就要挨打」,在戰爭中吃了敗仗。盡管中國所進行的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盡管有關天培這樣的愛國將士的英勇抵抗,但仍然挽回不了失敗的結局,腐敗的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6.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教師提示,什麼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讓學生閱讀《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指導學生看割讓香港島示意圖。引導學生將條約的主要內容歸納為割地、賠款、通商六個字。再與學生交流討論、分析,得出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論。中國人民開始了反對外來侵略、反對本國封建主義的斗爭,鴉片戰爭就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 九年級政治、歷史(上、下冊)知識結構圖!
九年級上冊政治歷史資料
復習課題:第一課 :古代社會的發展歷程復習
復習目的:
1、鞏固舊知識,為中考做准備。
2、進一步使學生認識:要樹立崇高的理想,必須了解社會發展史
復習重點與難點
1、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理解、分析、歸納能力。
2、材料分析題的訓練
復習准備:預習復習題、材料
復習方法:問題式教學法、提問式、啟發式、講解式
復習內容
一、知識結構圖
二.基礎題復習及歸納:
1.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什麼? 生產勞動
2.在生產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是什麼? 勞動者
3.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什麼? 生產工具
4.什麼是生產關系? 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5.原始社會的生產關系是由什麼決定的? 由當時極端低下的生產力決定
6.私有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生產力的發展
7.國家的本質是什麼? 在階級社會里,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8.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是什麼? 文字的出現
9. 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是什麼? 封建土地所有制
10.封建剝削的主要形式? 榨取地租
11.封建等級制度以什麼為基礎? 封建土地所有制
12.工業革命的標志是什麼? 蒸氣機的發明和應用
13.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標志是什麼? 電的廣泛應用
1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標志是什麼? 以電子計算機、原子能和空間科學技術的發明及應用為標志
15.新的科技革命的興起及其影響表明什麼?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6.資本主義制度的基礎是什麼? 資本主義私有制
17.工人無法擺脫被資本家僱傭的命運,根子就在於什麼?資本家佔有一切生產資料,工人沒有任何生產資料
18.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在方式上有什麼特點? 帶有隱蔽性
19.什麼是剩餘價值?
20.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是什麼? 靠無償佔有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而發財致富的
21.決定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的是什麼? 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因為它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集中反映
22.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什麼?生產社會化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
23.資本家付給工人高工資的目的是什麼?
24.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25. 當今國際社會的基本事實是什麼? 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長期共存和斗爭
三.重點問題
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剝削農民的基礎。P13
2.奴隸制度是最野蠻的剝削制度和最殘暴的壓迫制度。
3.中國封建社會的科技文化成就,代表了全人類在封建時代所達到的水平,在當時獨領風騷。P17
4.在資本主義國家,勞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這是以資本家榨取更多剩餘價值為前提的,所以工人被僱傭、受剝削的地位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國家的性質也沒有改變。P29、P30--P31
5.社會主義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結果,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P31
6.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一個復雜、曲折、長期的過程。P33
7.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將長期共存和斗爭,這是當今國際社會的基本事實。P34(面對這一事實要怎樣做呢?兩方面)
四、鞏固練習:
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風景名勝奇特,尤其唐宋似來的文物古跡眾多,如開元寺、洛陽橋、祁風石刻等。目前該市正舉全市之力,依託文物古跡,以"海上絲綢之路東端--泉州"為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問:(1)泉州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所依託的文物古跡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我國封建時代的什麼史實?清簡要說明這一史實。
(2)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泉州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看法。
答案:(1)①在封建社會的發展階段,中國科技文化的發展曾在世界上長期獨領風騷。②中國封建時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代表著全人類經歷封建社會發展階段時取得的成就,是世界科技文化發展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頁。封建時代的中國為推進世界文明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2)①申報"世遺"有利於保護文物古跡。文物古跡是歷史的見證,是國家寶貴的遺產,是重要的旅遊資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點。②申報"世遺"有利於泉州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的發展。③我們要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努力學習,為泉州(世界)科技文化發展做出貢獻;同時,積極同破壞文物的行為作斗爭,為泉州申報"世遺'盡一份力。
小結:復習時應牢牢抓住生產力三要素的內涵及三者之間的關系。應把握人類歷史演變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者之間存在著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生產力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的最終動力。
4. 中考歷史的知識網路圖或者記憶方法。
框架很重要,買本小冊子就可以了,我們高中用的叫《名校直通車》好像哈,專但那隻是看哈結構,最屬重要的是看書,一遍一遍的看,仔細看。答題的時候要注意知識的串聯,還有,平時注意比較記憶,相關的全部拿到一塊兒記。。。其實屬於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祝你金榜題名哈。。。
5. 「高中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網路結構圖
6. 高一必修一歷史知識網路圖。框架
高一必修一歷史知識網路圖
7. 初三歷史上冊知識網路結構圖
是世界史,有一戰,一二次科技革命,還有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和俄國農奴改革與日本的明治維新是重點,其他應該是非重點,如日本的大化改新
從第10課起:
第10課 「冷戰」與「熱戰」
1.「鐵幕」降臨
(1)美蘇矛盾的初步體現。p57
(2)戰後美國的形勢。二戰後,美國經濟和軍事實力急劇膨脹,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大國。p57
(3)鐵幕演說。――揭開「冷戰」的序幕。1946年。p57
(4)杜魯門主義。――美蘇冷戰正式展開的重要標志。1947年。美國進入全球擴張階段。p58
(5)馬歇爾計劃。p58--59
2.「兩極」對峙
(1) 北約的建立。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12個西方國家。p59--60
(2) 華約的建立。1955年,以蘇聯為首的東歐8個國家。p60--61
(3) 兩極格局。北約和華約對峙。p61
(4) 兩極格局的發展和結束。1991年,華約正式解體,兩極對峙局面瓦解,「冷戰」結束。p61
3.局部「熱戰」p62 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
第11課 夢幻超級大國
1.經濟「巨無霸」
(1) 戰後美國經濟迅猛發展的原因。p65 (a)二戰時期的資本積累;(b)政府採取有效的經濟發展政策;(c)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
(2) 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p65 戰後美國經濟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對外直接投資大大增加,跨國公司飛速發展,資本輸出不斷擴大。
2.「世界警察」
(1) 美國充當「世界警察」的原因。p66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強大。
(2) 目的。p66力圖按自己的意志建立和維護國際秩序。
3.從爵士到搖滾。p67
4.好萊塢。p68
第12課 蘇東的艱難探索
1.赫魯曉夫的小修小補 1953年。
(1) 經濟改革 (a)農業改革:背景; p71 措施:削減農業稅,提高農產品價格;增加農業投資,大規模開墾荒地。P71--72
(b)工業改革p72
(2) 政治改革 :背景: 斯大林統治時期,個人崇拜現象嚴重,社會民主遭到嚴重破壞。P72 措施:赫魯曉夫提出要反對個人崇拜,並昭雪了一批冤假錯案。P72 評價。取得一定成效。但未能找到問題的真正根源,最終重蹈覆轍。P72
2.「東歐消費者天堂」p73—74 匈牙利的社會主義改革,1968年,卡達爾領導的。
第13課 挑戰「兩極」
1.歐洲的聯合
(1) 背景。p77(小字)
(2) 歐洲走向聯合的過程。p77—78 (a)1951年,「歐洲媒鋼共同體」成立。(b)1957年,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c)1967年,成立「歐洲共同體」。(d)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
(3) 歐盟的建立。p78—79 1991年,12個歐共體成員國簽訂《歐洲聯盟條約》,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
2.走向經濟大國之路
(1) 日本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p79美國利用單獨佔領日本的有利地位,政治上迫使日本進行民主改革,經濟上採取扶持政策。
(2) 內部條件。p79(小字)
第14課 殖民廢墟上的重建
1.翱翔的「藍孔雀」
(1) 背景。p82 二戰後,印度國內此起彼伏的士兵起義、農民暴動和工人罷工。
(2) 經過。p82
(3) 發展。p82—83 印度經濟有了長足進展,糧食基本上實現自給,建立起比較齊全的工 業體系。
2.「黑暗大陸」現曙光
a) 開始。p84 1952年12月21日,賴比瑞亞宣布獨立,成為北非第一個獨立的國家。
b) 過程和完成。p85 1990年,納米比亞獲得獨立,標志著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徹底崩潰,世界殖民體系也最終瓦解。
3.艱難發展中的拉丁美洲
(1) 古巴的獨立和發展。p85 1959年,推翻親美政府。頂住美國的重重壓力。
(2) 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p86 1999年。
(3) 拉美各國經濟上的聯合。p87
第四單元 和平與發展
第16課 告別「雅爾塔」
1.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
(1)勃列日涅夫當政。(1985年)p97 其改革,注重解決農業問題,擴大企業自主權。
(2)戈爾巴喬夫的經濟改革。p97 提出社會經濟發展的「加速發展戰略」。
(3)政治改革。p98 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思想。
(4)改革的發展與影響。p98
2.蘇東劇變
a) 改革造成的混亂局面。p99 (小字)
b) 「八一九事件」。p99 時間:1991年8月19日。
c) 蘇共分裂。p99 1991年8月29日。
d) 蘇聯解體。p99
e) 獨聯體的成立。p99—p100 1991年12月,《阿拉木圖宣言》,正式宣告結成獨立國家聯合體(即「獨聯體」)。
f) 蘇聯解體的原因。p100 直接原因:戈爾巴喬夫的錯誤路線、方針和政策。外部原因:西方國家對蘇聯長期實行的「和平演變」戰略。
g) 蘇聯解體的影響p100
第17課 干戈不息
1.和平路漫漫
(1) 中東戰爭爆發的原因。p103 原因:巴勒斯坦問題;宗教問題;領土問題;西方大國的干預。
(2) 五次中東戰爭簡介。p103—104(可參考書p128—129)
(3) 巴以和談。p104—105 和談的原則:「以土地換和平」。
2.海灣危機p105
(1) 海灣危機。P105 原因:關於石油政策;領土糾紛;債務問題。
(2) 海灣戰爭及其影響。P105
3.非接觸性戰爭
(1) 科索沃問題。p106
(2) 北約轟炸南聯盟。p106
4.伊拉克戰爭p107
第18課 夢想成真的時代
1.日益發達的電腦
(1) 計算機的誕生。p110 時間:1945年。
(2) 網路時代的到來。p112
2.「生命工業」的興起
(1) 現代生物技術。p112 含義。
(2) 克隆技術。p112
(3) 對克隆人問題的看法。p113
3.天機無限p113 載人飛船;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太空梭。
第19課 機遇與挑戰
1.走向全球化
(1) 經濟全球化的原因。p118
(2) 經濟全球化現階段的特點。p119
(3) 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p119
(4) 發達國家面臨的挑戰。p119
2.應對全球性挑戰
(1) 人類社會面臨的普遍性問題。p119 有:戰爭問題;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毒品問題;艾滋病問題和恐怖主義問題。
(2) 各國應對挑戰採取的措施。p121 措施:(a)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b)加強環保投資、保護有限資源;(c)加大禁毒和反恐怖的力度;(d)加強國際合作、重視有關的輿論宣傳和落後地區的科教工作等。
3.日不落的聯合國。p121
8.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一課 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 希望有詳細的知識網路結構圖.
第一課 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
一分封制
1.目的:鞏固西周的統治
2.作用:加強統內治,穩定秩序的作容用
3.在春秋末期分封制分解
二宗法制
1.含義:是按照血緣關系來分大宗小宗。
2.目的:鞏固王權
3.實質:按血緣關系,分配政治權利
4.作用:(1)宗法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2)保證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
(3)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團結
(4)對封建政治的影響(皇位繼承)
(5)對社會生活影響(等級觀念、重視人情)
三禮樂制
1.含義:禮樂制是維護封建制度的文化制度。
四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得體現;分封制是分配權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權力的原則
2.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裡
3.以血緣關系形成國家政治結構
3.最高執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高度集中
9. 初中歷史知識網路結構圖
就歷史知識而言,歷史知識可以分為歷史背景、歷史經過、歷史影響等。 歷史背景又可分為動機、條件和原因。原因又分為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內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歷史經過一般包括時間、地點、人物、政黨、團體、階層、階級、事件、現象、著作、制度等。
歷史影響包括結果、性質、功績、經驗、教訓、意義等等。
歷史知識還可分為歷史概念、歷史結論、歷史特徵、歷史線索等。其中最為基本的也是最為重要的是歷史概念。
歷史概念是以歷史理論為指導,對歷史現象進行抽象概括而成,是基本史實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著歷史事物、歷史現象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規律。由於歷史知識是由眾多有聯系的歷史概念所組成,因此,形成並掌握歷史概念,也就成了掌握歷史知識的關鍵。
另外,大家還要學會自學歷史課本。 一般來說,自學歷史課本應包括以下幾個程序:
一、逐段寫出小標題。知道各個自然段主要說的是什麼問題,能用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寫出教材要點提綱。逐段找出知識點和層次結構,進行適當加工,形成提綱。
三、找出教材的內在聯系。就是要搞清歷史的發展是怎樣一環套著一環,搞清它的發展線索,形成一個">。
四、總結基本觀點。通過以上步驟,總結出一些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五、找出必須記住的內容並設法記牢。什麼是重要的歷史內容,就是歷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對教材做出評價。這是對讀書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於讀書的標志。盡信書不如無書。課本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應該大膽質疑。
第二部分:掌握方法,增強信心。
許多同學頭疼歷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歷史需要大量的記憶。的確如此,學好歷史的基礎就是記憶。人的智力系統包括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記憶力等等。其中,記憶力是基礎,思維力是核心。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說過:「人如果沒有記憶力,就無法聯想和發明創造。」日本記憶學家高木重郎認為:「記憶力是效率的別名……是發展創造性的基礎。」記憶的東西越多,觀察就越敏捷,思維推理就越縝密,判斷就越准確,就越富有創造力。因此,發展記憶力是和發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輔相成的,是發展智力的基礎和紐帶。
對於歷史學科的記憶來說,有以下一些具體的方法:
(1)順序記憶法:按照事件本身的發展的順序依次記憶。
(2) 特徵記憶法:對於內容相似的知識,通過細致地觀察和全面地比較後,找出所要記憶內容中特別容易記住的特徵。
(3)規律記憶法:在學習過程中,尋找具有規律性的東西加以記憶。
(4)隔年記憶法:將發生時間具有某種特定規律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記憶。
(5)重復記憶法:通過反復閱讀來鞏固記憶。
(6)回憶記憶法:將學過的內容,經常地、及時地嘗試回憶,在回憶過程中加強記憶。
(7)諧音記憶法:將要記的東西,變成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詞、片語、短語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於記憶。
(8)形象記憶法:對於較抽象的內容,可用圖、表等形象地描繪出來。
(9)討論記憶法:在學習過程中有不夠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見與同學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正確的東西就比較容易記住。
(10) 口訣記憶法:將記憶內容編寫成口訣或歌謠,是一種變枯燥為趣味的記憶方法。
(11)詞頭記憶法:將要記憶材料的詞頭連成句子。
(12)練習記憶法:一些可以通過動手來記憶的內容可以自己親自練習、檢測、實驗,增強記憶效果。
(13)聯想記憶法:利用聯想是促進記憶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種感官參與記憶法: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記憶活動,可大大提高記憶的水平。
(15)信息壓縮記憶法:先記住大體輪廓,然後逐漸記住每一細節,由粗到細進行記憶。
(16)對比記憶法:在記憶相類似的事物時,可將兩種事物進行對比,找出異同。
(17)歸類記憶法:把要記憶的內容列出提綱,分門別類整理歸納,然後進行記憶。
(18)重點記憶法:記住整個內容中的公式、定理、結論、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點,作為記憶的「鏈條」來聯系全部內容。
(19)理解記憶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識才能牢固地記住它。
(20)推理記憶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關系的事物來記憶。
(21)網路記憶法:如能把所學的各知識點連成線,組成面,編成網的話,那麼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也就清晰可見了。
最後,需要提醒同學們的是:重復是記憶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學者顧炎武,可以背誦14.7萬字的十三經。據《先正讀書訣》記載:「林亭(即顧炎武)十三經盡皆背誦。每年用3個月溫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國當代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80多歲高齡還能熟練地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一百位以內的數。有人向他請教記憶訣竅,他的回答是:「重復!重復!再重復!」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記憶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