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青島膠州市的革命歷史事件

青島膠州市的革命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03 22:12:22

Ⅰ 革命歷史事件有哪些

有:平型關大捷、南昌起義、百團大戰、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七七事變等。

1、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

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

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迴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2、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起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3、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

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4、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庄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13.4萬人。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

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第二個戰役。

5、平津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將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抑留於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予以各個殲滅的戰略決戰性戰役。是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

平津戰役(中國大陸稱作平津戰役,台灣稱作平津會戰)是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開始。

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共100萬大軍,以北平、天津為中心,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中華民國國軍3個兵團,13個軍50個師共計52.1萬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內的華北大片地區。

平津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個戰役。

Ⅱ 膠州有啥歷史

膠州很神,很神秘也很神奇。四千七百多年前,人類在這個地方已經進化到了高度文明,其中包括銅器的製造和使用,已經比大汶口文化時期出土的銅制器具先進了很多,尤其是黑陶工藝的高超水平,說明了在這一時期生活的工匠已經不再僅僅是使用工具那麼簡單,而是出現了早早期的生活類藝術製品,但是在接下來的兩千多年時間里,膠州突然像蒸發了一樣,在歷史的記載中出現了大幅度脫節。那麼這個時期的膠州究竟發生了什麼?有專家解釋為此時因為處於冰川時期的小冰河時代,因為天氣的寒冷而使曾經製造出著名的「蛋殼陶」這樣高難度陶制器皿的古膠州人集體遷徙到了他處。但是我不這樣認為,這個觀點太過於牽強,史學家也許忘記了一個最簡單的問題,那就是後冰川時代在距離我們今天三萬到六萬年以前,根本不可能影響到距今只有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的晚期。我始終堅持我的觀點,在這一歷史空白當中,膠州肯定是出現了人類最大的災難,但是證據在哪裡呢?我開始了苦苦思索。從春秋到漢末,距離三里河文化兩千多年後,膠州第二次出現了歷史的空檔,沒有任何史書有過關於膠州的任何記載,那麼這個時期的膠州又到了什麼地方?從唐初開始一路昌盛的宋朝末年,富裕的膠州已經成為連接海外的主要通商口岸,然而,這一個時期的膠州為什麼又一次失去了文字的記錄而成為了歷史的真空?
我們今天所見到的膠州,不過是從元朝開始的。元憲宗蒙哥以軍事為主要目的在此修築了初期的膠州城,但是到了元末明初,膠州出現了第四次歷史空白,關於這一次歷史空白,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記錄,那就是因為連綿的戰爭而導致的殺戮使膠州成為荒蕪之地。那麼前三次的空白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面對今天的三里河,不難發現歷史在這里匆匆走過的痕跡,但是歷史上所留下的這些懸疑,到底有沒有可能真正的去破解?
==================
http://club.qingnews.com/showAnnounce.php?topic_id=2877144&board_id=57

Ⅲ 在山東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1、長勺之戰

長勺(sháo)之戰,發生在中國春秋時代齊國與魯國之間的一場戰役,發生於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長勺(今山東省萊蕪)。

此次戰役,是繼干時之戰後齊、魯另一次重要戰役。魯國在此次戰役取得勝利,長勺之戰是齊桓公爭霸斗爭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魯齊長期斗爭中魯國的一次罕見的勝利。它對齊桓公調整完善自己的爭霸戰略方針具有一定的影響。

此次戰役是繼前685年干時之戰後齊、魯另一次重要戰役。魯國在此次戰役取得勝利,間接促成數年後齊魯息兵言和。

2、九合諸侯

九合諸侯,指的是春秋時期齊桓公會盟諸侯,成為霸主的盟會。齊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國、陳國、蔡國、邾國四國諸侯會盟,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

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3、墮三都

墮三都,春秋時期魯國孔子執政,墮毀三桓(魯國公族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的私邑事件。

魯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魯國的大司寇兼攝相事,為了加強君權,派子路墮毀三都。三都即季孫氏的費邑(今山東費縣)、孟孫氏的郕邑(今山東寧陽)、叔孫氏的郈邑(今山東東平)。

起初,季孫斯和叔孫州仇、仲孫何忌想要抑制家臣勢力,也支持墮三都。叔孫氏先墮毀郈邑。

費邑宰公山弗擾起兵反魯,率軍攻入魯國國都曲阜,魯定公和季孫斯(季桓子)、仲孫何忌(孟懿子)和叔孫州仇(叔孫武叔)躲在季氏之宮,武子之台。孔子派申句須、樂頎率軍擊敗弗擾,弗擾逃到齊國。

之後,郕邑宰公斂處父反對墮毀郕邑,使三桓開始反對墮三都。墮三都最終失敗,孔子不久之後,也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

4、田單復國

中國戰國後期,齊將田單憑借孤城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由堅守防禦轉入反攻,一舉擊敗燕軍,收復國土的一次著名作戰。

首先是齊宣王趁著燕國內亂,借口替燕國平亂,派兵攻佔薊丘(北平附近),逼死了燕王噲。噲的兒子燕昭王即位,為了報仇雪恥,於是招賢養士,拜樂毅為上將軍,統率五國聯軍攻伐齊國,由於齊愍王驕傲殘暴,失去人心,樂毅在短短的六個月內,竟然攻佔了齊國七十幾座城池。

齊王不得已退守莒城,不久又被部將所殺,整個齊國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個地方。眼看齊國就要滅亡了,在這最緊要的關頭,出現了一位反攻復國的英雄,他以這兩座城池為根據地,善用各種謀略與戰術,一舉打敗燕兵,光復了故土。

5、宋江起義

宋江起義是北宋末年的一次民變。其事跡被後世不斷演繹,成為《水滸傳》的歷史原型素材。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眾36人在梁山泊(梁山濼)起義,率眾攻打河朔、京東東路(今山東青州),轉戰青州、齊州(今山東濟南)至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間,攻陷十餘州縣城池。

十二月,徽宗納亳州知州侯蒙建議,招安宋江,未成,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征討。宋江從青州南下沂州(今山東臨沂)。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陽軍(今江蘇睢寧),從沭陽乘船到達海州(今江蘇連雲港)。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後,遭海州知州張叔夜伏擊,船隻被焚,宋江戰敗被俘,起義失敗。

南宋之後的一些野史,常記載宋江參與征方臘之事。但《東都事略·徽宗紀》將平宋江列在平方臘之後,《折可存墓誌》也稱折可存在平方臘之後,參與平宋江的戰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九合諸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墮三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田單復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宋江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勺之戰

Ⅳ 有誰知道青島有什麼革命故事

1949年1月,淮海戰役結束,不久北平也獲解放。國民黨軍隊潰散不整,青島國民黨守軍見前途無望,被迫策劃撤退,駐青島美國陸地軍隊也自1月12日起陸續移往艦船上隨時准備撤離。2月,駐青島美國各單位財物由軍方移交美國青島領事館保管。青島市內工廠、商店、銀行紛紛停業,一些國民黨政府官員和工廠公司的廠長、經理紛紛離青島南下,國民黨青島市黨政機關幾近癱瘓。國民黨青島當局著手計劃在撤退前將重要工廠南遷,或在撤退時破壞市政設施和工廠企業、港口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和華東軍區司令部相繼警告青島國民黨主官,如膽敢在逃跑前進行破壞,必將按戰爭罪犯予以嚴懲。青島廣大職工、學校師生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進行了一系列護廠、護港、護路、護校、反南遷的斗爭。在發動群眾的基礎上,各廠成立了護廠組織。中國紡織公司所屬工廠和齊魯實業公司所屬工廠以及電信局、自來水廠、電廠和港務局等重要企業均由工人成立護廠隊等保護起來,護廠力量堅定有效地開展斗爭,使反動派在青島進行破壞的計劃未能實現。當青島解放時,全市重要市政設施和工廠企業學校幾乎完好地保護下來,大部分在解放後不久就恢復了生產運轉。青島的反南遷、反破壞和護廠斗爭,保護了城市的重要部門和重要設施,對恢復生產、建立新秩序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中共中央華東局、中共膠東區委等上級黨委的領導下,青島黨組織得到鞏固和發展,在工運、學運、情報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績。1948年6月25日,中共中央華東局發出《對青島工作的指示》,及時指導中共青島地下組織開展工作。在組織護廠斗爭的同時,中共青島地下組織配合人民解放軍的戰斗,廣泛調查青島國民黨軍隊的軍事設施和布防情況,及時送往解放區。許多黨員都為解放青島貢獻了力量,有的共產黨員打入國民黨海軍或要害部門獲取機密,通過秘密電台為攻城部隊報告重要情報。中共青島地下組織還成功地策動了駐泊青島的國民黨海軍黃安艦和陸軍整團的起義。
1949年4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向江南進軍。為配合江南大進軍,山東軍區成立了青(島)即(墨)戰役指揮部,5月3日分三路開始了解放青島的戰斗。劉安祺指揮國民黨守軍在青島外圍布置了三道防線,且戰且退,計劃在抵抗失敗時將青島重要設施破壞,然後從海上逃跑。5月17日,美國西太平洋艦隊司令白吉爾逃離青島。人民解放軍於5月中旬結束外圍戰,逼近青島地區。5月26日,人民解放軍向第一道防線發起全線攻擊,攻克即墨縣城。31日,人民解放軍攻佔城陽和丹山,突破敵人又一道防線。三路大軍壓向敵人最後一道防線,6月1日佔領李村、沙子口,6月2日經水清溝、四方、浮山進入市中心區,國民黨敗軍由大港碼頭登艦南逃,青島獲得解放。
1949年6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青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青島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向明任軍管會主任委員,馬保三任人民政府市長。中共青島市委員會進入市內辦公,薛尚實任市委書記。青島發電廠下午開始送電。青島市人民廣播電台成立,當晚8時開始播音。城市設施完好,社會秩序井然。青島52萬市民開始了恢復經濟、重建家園、振興青島的事業。
1949年6月2日起,青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財經委員會、政務委員會、治安委員會等部門,按系統開展接管工作。青島市軍管會派軍代表接管膠海關,正式對外辦公。6月15日青島港正式開放,11月26日膠海關改稱青島海關。人民政府3個月內先後接管鐵路、銀行、郵電、發電廠、自來水廠以及中紡公司、齊魯公司等重點部門和大中型企業共493個單位;實行保護私營民族工商業的政策,批准8 000多家私營工商企業,其中新開業的就有近千家,為青島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打下了必要的基礎。
1949年8月,中共青島市第一次代表會議召開,討論通過了《關於改造建設青島的方針任務》等決議,提出了「改造舊青島,建設新青島」的口號,中心任務是圍繞恢復和發展生產,厲行精簡節約,建立和鞏固革命秩序;要求各級黨組織與人民群眾同心協力,艱苦奮斗。市人民政府採取措施對市場物價、失業人員、災民等社會問題予以妥善解決。9月28日至10月5日,青島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召開。短短數月,許多國營工業企業恢復生產,全市社會秩序日趨安定。
在青島解放後最初的3個月時間里,人民政權在駐青島人民解放軍和全市各界支持下,維護社會治安,打擊殘存的反動勢力,共收容處理國民黨散兵游勇7 975名,收繳各種長短槍842支,搜捕特務分子192名、武裝匪特161名、盜匪93名,登記管制特務分子643名。

Ⅳ 膠州100年發生過什麼大事

膠州市1911年以前歷史大事年表

公元前21世紀(夏)
膠州南關三里河村一帶已有先民定居,繁衍生息。

公元前1120年(西周武王十三年)
西周分封少昊後裔茲輿期為莒國開國郡主。建都於計(即計亓城,今南關城子村)

公元前770年(東周平王元年)
莒國南遷(今莒縣一帶)。計成為莒國屬城,改名介根。

公元前631年(東周襄王二十一年)
春,西周分封介國(據《中國歷史地圖集》標注在今南杜村鄉城獻村西1公里處)。
冬,介國國君葛盧赴魯朝見僖公。

公元前549年(東周靈王二十三年)
秋,齊國大夫崔杼領兵攻打莒國,侵犯介根。

公元前517年(東周敬王三年)
孔子從臨淄東游至回車嶺(距今市區西南5.5公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
秦滅齊,實行郡縣制。始設黔陬縣(古介國遺址),屬琅邪郡(治所設在琅邪,今膠南縣)。

公元前119年(西漢元狩四年)
計亓(介根)設鹽官,專買鹽鐵;禁止百姓煮鹽、鑄鐵。

公元39年(東漢建武十三年)
黔陬侯國由徐州刺史部琅邪郡改屬青州刺史部東萊郡。

公元118年(東漢建安三年)
設城陽郡(治所在東武,今諸城),轄黔陬縣。

公元289年(西晉太康十年)
城陽郡治所由莒縣遷移於黔陬縣。

公元319年(十六國後趙石勒元年)
黔陬轄於後趙青州(治所設在廣固城,今青州市西北)。

公元464年(南朝宋大明八年)
撤消高密郡,黔陬改屬北海郡。

公元556年(北朝北齊天寶七年)
冬,設立平昌郡,郡治在黔陬。

公元596年(隋開皇十六年)
設立膠西縣,址在膠河、墨河之間,轄於高密郡。同時,把黔陬北部地區劃歸膠西縣。

公元605年(隋大業元年)
撤消黔陬縣,並入膠西縣。

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
撤消膠西縣,並入高密縣;設立板橋鎮(今膠城勝利橋西北處)。

公元1087年(北宋元佑二年)
復設膠西縣。次年把板橋鎮作為膠西縣,成為對外貿易港口。設立提舉市舶司,為當時全國五處市舶司之一。提舉市舶司蒹臨海軍使。

公元1142年(金熙宗皇統二年)
設立板橋榷場。南宋的茶葉、香料、葯材、絲織品、木棉、象牙等與金的毛皮、馬、北珠、人參等互市。

公元1149年(金皇統九年)
膠西縣城在今勝利橋西北處始建文廟。1937年東移建於內城東南隅(今政協辦公樓處)。

公元1227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
復設膠州(因464年在今諸城立過膠州,故為復設)。轄高密、即墨、膠西3縣,屬於益都路。州治設在膠西城。

公元1280年(元至元十七年)
秋,開鑿膠萊運河。1282年開成,南由膠西縣陳村店海口向系北達於膠河,長30公里。

公元1283年(元至元二十年)
膠西縣造船業興盛。膠萊海道漕運南糧2萬余石。1285年達60萬石,時占江淮年運糧總數的60%,為海運糧的6倍。

公元1350年(元至正十年)
冬,膠州設兵馬指揮使司分司。

公元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
春,農民起義軍——紅巾軍首領劉福通(安徽阜陽人)派將領毛貴攻佔膠州。
是年,膠州治所東遷於新城(即膠州內城)。

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
撤消膠西縣,改為膠州。轄高密、即墨2縣。

公元1371年(明洪武四年)
夏末,倭寇侵擾膠州。1374年夏,再次侵擾。
是年,膠州建州署於內城。

1375年(明洪武八年)
膠州用磚石砌內城。周長2公里,高7米,厚4米。池寬8米深5米。城門3:東為迎陽門,男為鎮海門,西為用成門。

公元1376年(明洪武九年)
膠州屬於萊州府領州,仍轄高密、即墨2縣。

公元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
唐賽兒(女,蒲台人)領山東農民起義軍連克膠州等州縣。

公元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
疏浚膠萊河幹道(新河),建水閘9處,設官署管理。此後,漕運又興盛十四五年。

公元1591年(明萬曆十九年)
膠州始修志書。知州余邦輔修、趙慎修纂《膠州志》。

公元1668年(清康熙七年)
夏末,地震,大雷雨。城牆、廟署、民房倒塌,死90餘人。

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
膠州知州孫蘊韜修、高國 纂《膠州志》六冊八卷。

公元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
設膠州水師營。至1841年有戰船4隻,大炮8門,威遠跑10門,劈山炮4門,字母炮16門和子炮94門。

公元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
秋,水災。膠城一次平地水深3米,城垣傾倒過半。

公元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
清著名左手畫家高鳳翰所輯《硯史》初稿完成。卷首自題「墨香開國」4字,並由李碩夫(果)作序。道光末年由王惜庵付梓傳世。

公元1745年(清乾隆十年)
高鳳翰將38年間所作2366首詩整理成38卷,並作跋。

公元1748年(清乾隆十三年)
夏,塔埠頭(今碼頭村)遭海風襲擊,漂沒待運米1760石。

公元1749年(清乾隆十四年)
秋,膠河改流,東入膠萊河。
是年,知州朱若炳主持立珠山書院。址在水寨街北頭。1882年移建於墨河橋北路東。1835年倒塌,遂並入膠西書院。

公元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
春,增築膠萊河、大沽河河堤25公里。

公元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
知州於智、宋文錦修、劉恬纂《膠州志》8冊8卷。

公元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
知州張玉樹主持建立膠西書院(址在今檔案局院)。1843年失火,翌年重建。1905年停辦。

公元1813年(清嘉慶十八年)
膠州開墾海灘14543畝。

公元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
夏,查獲膠州和歷城藏匿販賣鴉片犯法夢書、張啟育等22人煙土4600餘兩。

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
夏旱、蝗災、秋淫雨,損傷禾苗,糧食減產五成以上。

公元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
5月,重修膠州城,並立碑於北極台。
是年,膠州綠營設副將1員、步兵460名和馬兵111名。

公元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
3月,《重修膠州志》出版,知州張同聲修,李圖纂。共8冊40卷。

公元1853年(清咸豐三年)
膠州秧歌於包煙屯(今馬店鎮小後屯村)形成基調。

公元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
4月,知州張廷揚下令修土圩子防捻軍。土圩子周長13.3公里,壕溝面寬6.7米,深3~5米。
9月13日夜,李成率捻軍萬餘人執火攻城,突破南圩,迫使知州交出銀12000兩、煙土 1200包。10月1日凌晨,捻軍由高密進軍攻克膠州外城,知州殷嘉樹督軍死守內城,並交出1200兩銀子和婦女首飾一宗,捻軍西撤。

公元 1866年(清同治五年)
大沽河左岸周家村西決口,毀田淹禾9.7萬畝。

公元1867年(清同治六年)
捻軍進軍膠萊谷地。山東巡撫丁寶楨來膠州設營阻擊。

公元1884年(清光緒十年)
始設膠州電報局,址在東關大街路南。

公元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
大沽河左岸周家村後決口,周家村房屋被沖倒,毀地淹禾10.8萬畝。

公元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
11月13日上??,德軍少將棣利司奉命乘旗艦「羚羊」號,率3艘軍艦侵入膠州灣。14日德國海軍以演習為名,在膠州灣登陸,侵佔膠州、即墨等地。
12月,德國侵略軍復擾膠州城,占據考院數日。
是年,膠州郵政局建立,址在估衣市街東頭路北。

公元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
3月6日,《膠澳租界條約》簽訂,膠州塔埠頭沿海的45個村被劃入膠澳租界。

公元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
6月28日,侵駐青島的德國侵略軍乘船至塔埠頭登陸,占據膠州,並在郝屯(今阜安街道辦事處境內)設立軍郵站。
9月9日,德國入侵者開始在膠州境地修建膠濟鐵路。

公元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
9月,德國侵略軍以保護鐵路為借口,派兵駐扎膠州,並在老火車站以北修建營房。
是月,塔埠頭鄉民傅二聯絡民眾組成「抗德義勇隊」,抵抗侵膠德軍。
是年,大辛疃義和團率眾抗擊德國侵略軍建大沽河鐵路橋,痛打德軍及其包工頭,焚其耶穌教堂,迫使其加寬了橋洞,避免了水患。

公元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
膠州為籌「庚子賠款」加征銀2961兩。

公元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
6月4日,膠州改為直隸州,增募新兵營4個。

公元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設立師范講習所,為膠州師范教育之始。

公元1910年(清宣統二年)
膠州浸信會在膠城建醫院,設床位。有西醫5名,內有中國人於舜伍、萬子庄。

公元1911年(清宣統三年)
秋,連月降雨,河水漲溢,大沽河東岸孫家村西南決口,沖斷膠濟鐵路400米,毀田傷禾。

Ⅵ 青島歷史背景

青島歷史

青島市的轄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膠州市和平度市都發現了早期人類活動的遺址,之後進入奴隸社會時期,青島屬於東夷族生活的地區,而這些地區已經進入有文字可考的時期,後到周代開始,青島轄區開始分屬不同的小國,直到齊靈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青島地區才一並納入齊國領地,這一時期,齊國非常強大,修築了齊長城,開創了海運港口,建立水師。
公元前221年,秦一統中原,青島歸琅琊郡轄,秦始皇遷3萬戶人家至琅琊山下,秦末,田橫五百壯士因不願臣服於漢王朝,自刎於今田橫島。直至隋朝,現青島的城陽區內設不其縣城,政局較為平穩,只有三國時期,戰爭不斷,社會動盪,嚴重影響了青島的發展。隋唐時期,海運的發展,青島地域的對外貿易地位逐漸重要,出現了重要的海港---板橋鎮,此時嶗山道教也逐漸全盛起來,之後宋金在此對峙,又一次嚴重影響了青島的發展。元明清時期,統治者們逐漸意識到這里的重要位置,貿易、軍事、經濟得到發展,但相對來說還是較為緩慢。
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議決在膠澳設防

我馬上要去青島了,我想了解一下青島的一些歷史背景.

青島歷史

青島市的轄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膠州市和平度市都發現了早期人類活動的遺址,之後進入奴隸社會時期,青島屬於東夷族生活的地區,而這些地區已經進入有文字可考的時期,後到周代開始,青島轄區開始分屬不同的小國,直到齊靈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青島地區才一並納入齊國領地,這一時期,齊國非常強大,修築了齊長城,開創了海運港口,建立水師。
公元前221年,秦一統中原,青島歸琅琊郡轄,秦始皇遷3萬戶人家至琅琊山下,秦末,田橫五百壯士因不願臣服於漢王朝,自刎於今田橫島。直至隋朝,現青島的城陽區內設不其縣城,政局較為平穩,只有三國時期,戰爭不斷,社會動盪,嚴重影響了青島的發展。隋唐時期,海運的發展,青島地域的對外貿易地位逐漸重要,出現了重要的海港---板橋鎮,此時嶗山道教也逐漸全盛起來,之後宋金在此對峙,又一次嚴重影響了青島的發展。元明清時期,統治者們逐漸意識到這里的重要位置,貿易、軍事、經濟得到發展,但相對來說還是較為緩慢。
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議決在膠澳設防

Ⅶ 膠州的歷史事件

膠州有著4500多年歷史,唐朝設立板橋鎮,北宋時期發展成為全國五大商埠之一、長江以北唯一版的通商口岸。文化底蘊權深厚,至今仍保留有新石器時代集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於一體的三里河文化遺址;文化名人眾多,以"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為代表的歷史名人就有100多位;民間藝術源遠流長,2006年膠州秧歌和膠州茂腔同時入選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屆中國秧歌節於2008年在我市成功舉辦,並確定每兩年在我市舉行一次,被中國舞蹈家協會授予"中國秧歌之鄉"稱號。

Ⅷ 膠州市革命歷史事件

膠州事件,書名。又名《拳匪之禍首》。民國初年若虛撰。一冊。作者回早年曾旅居膠州答一帶,此書即其據所見所聞寫成。較詳細地敘述了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曹州教案」(又稱「巨野教案」)的發生、德帝國主義強行出兵霸佔膠州灣的具體經過及其後德軍暴行等情況,並指出:「……膠州之劫奪,乃我國開國五千年來未有之慘禍,為我國滅亡危險之起點」;而各國紛紛效尤,「我國父老子弟推源禍首,無不恨德人之取膠州」,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情緒。另外,書中還對義和團的活動略有涉及。對研究「曹州教案」、德佔膠澳及義和團運動在山東興起的原因等情況,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專刊·義和團史料》(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上冊。

Ⅸ 膠州近代史

1895年9月(光緒二十一年八月),德國即在中國的廈門駐泊海軍艦只,並揚言欲索取金門島作為海軍儲煤之基地。但向中國政府探詢未果。各地報紙紛紛盛傳:德國非要在中國海岸某地得到一船埠不可,方能保住其商務利益。而借金門一事只是蒙騙眾人的借口而已。據當時駐德公使徐景澄在光緒二十二年正月十二日復電清政府「吾與德國外交大臣馬沙爾在去年臘月十八日會晤時談及德國借地之事。吾稱此事中國總覺不妥,馬曰德國為此事急與中國情商,即考慮到他國的口實,但暫借數年;如中國為難,德國也可想辦法解決。馬又雲中國的仇人在門內,朋友卻關在門外,此恐無益等。馬氏的語氣尚平和,但卻無松意。」從上述談話中,可以看出當年德國早已對中國領土覬覦多時。另據徐景澄在不久又拜會德國駐俄公使拉度林。拉稱:「現在的東方情勢是英日為一方;俄法為另一方;相爭不能相合,俄法之力僅能與英日同爭,但無法在其上,須視德國所向,為兩局之強弱。故俄自爭遼後,仍約德國合力,德國亦願與俄合,然非開塢屯船不足聯絡。大約俄法兩國決不因中國允德而別生為難之端。德國亦須預聞東事,借地一節早晚訣要辦成,此非吾職,聊為私告…。」此時德國之野心暴露至極。當時中國之局勢因甲午戰爭的慘敗,割地賠款,早已呈四分五裂之勢。各國列強見狀爭相前來瓜分,惟恐落後半步。這才有了英居香港;葡有澳門;俄佔海參崴;日霸旅順;法領西貢的結局。後來居上的德國也極想占據中國的一個沿海地區以確保其海上通商之利益!

1896年2月(光緒二十三年),德國政府還委派德國駐遠東的艦隊司令馮·提爾匹茨上將(Almiral.V.Tirpitz1849-1930)來到遠東,為德國海軍在遠東尋找一處最佳駐泊基地。同年8月,他對山東沿海地區開始有針對性的調查,其中著重對膠州灣地區進行經濟和軍事方面的調查。9月在他給德國政府的調查報告中力主膠州灣為德國遠東海軍的優良基地,並稱贊膠州灣是中國北方從上海到牛庄唯一的天然良港。

1896年12月(光緒二十二年),德國駐華公使海靖開始奉旨向中國政府指明索借膠澳,被清廷拒之。但德人借地之謀始終未已,難得以後不再來嘗試。清廷內諸位大臣遂奏請政府在膠澳加強駐守兵勇,並建塢設炮,以絕強國覬覦。

Ⅹ 誰能提供一些關於青島的黨史事件急用!謝謝大家了!

認真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 努力開創黨史工作新局面

中共青島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牛俊憲

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學習、宣傳和貫徹好十七大精神,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統一到十七大精神上來,同心同德地為實現大會確定的奮斗目標和工作任務扎實努力,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的首要政治任務。毫無疑問,這也是黨史部門第一位的政治任務。黨的十七大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變化,鮮明回答了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的重大問題。《報告》是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其中許多重要思想、觀點和論斷對開創黨史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報告》指出,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在黨的這一偉大工程中,黨史工作賦有特殊的歷史使命。胡錦濤同志在全國黨史研究室主任會議和中共黨史學會第四屆理事會議上的講話中就明確提出:「黨史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黨的建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中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新的形勢下,我們應進一步提高對黨史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作用的認識,更加增強黨史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意識,更加註意發揮黨史部門在全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中的作用,繼續開創黨史工作新局面。一是要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保持改革創新、奮發有為的狀態,努力使黨史工作體現現代化,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要以戰略性思維和前瞻性眼光,進一步探索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深入研究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所不斷需要回答和解決的涉及黨史的問題,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二是要實事求是地認識、闡述和反映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加強對黨史上重大問題、重大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基礎性研究,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使黨史研究的成果經得起歷史的檢驗。三是要拓展黨史工作的領域,創新黨史工作的方式方法,運用豐富的黨史資源,擴大黨史工作的影響力。要站在新的時代高度,努力揭示歷史與現實的內在聯系,總結體現時代特點的歷史經驗,為黨的理論創新和解決重大現實問題提供歷史借鑒,以黨史研究的新成果及時有效地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要提高黨史工作資政育人的能力,不斷開拓新思路、總結新經驗、創造新成果。四是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決影響和制約黨史工作科學發展的體制和機制等問題,切實把握工作規律、創新工作理念、破解工作難題,推動黨史工作全面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加強隊伍建設,教育廣大黨史工作者進一步改造主觀世界,提高素質和水平,更加自覺地獻身黨史事業。
《青島黨史》期刊作為青島黨史部門宣傳教育的「窗口」和「陣地」,一定要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努力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增強期刊宣傳教育效果。要繼續堅持正面教育和「三貼近」的原則,弘揚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人進行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精神,謳歌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增強期刊宣傳教育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要結合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黨史人物的紀念活動,更好地宣傳、普及黨史知識,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值《青島黨史》創刊100期到來之際,祝願《青島黨史》越辦越好!

閱讀全文

與青島膠州市的革命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