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信息技術歷史學科教學ppt

信息技術歷史學科教學ppt

發布時間:2021-03-03 22:08:32

Ⅰ 如何應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PPT

興趣是引導小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的良好方法。一個對學科知識無版興趣也無需要的學生是權不能持久努力學習這門學科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進行巧妙恰當地呈現,製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習的知識背景,使課文內容形象化,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題產生深厚的興趣,必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很快地、效果顯著地進入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之中。

Ⅱ 初中信息技術中ppt的內容有哪些

【知識與能力領域】
(1)能綜合運用Word 2000的知識和操作技能創作一份電子報。
(2)學會設計電子報。
(3)學會評價電子報。
(4)能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獲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現交流。
【感情領域】
學會綜合運用信息技術的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
【發展領域】
(1)掌握協作學習的技巧,培養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學會與他人合作溝通。
(2)學會自主發現、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
(3)學會在學習中反思、總結,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在更高水平上獲得發展。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電子報的設計與設計思想的體現(製作);
難點:對電子報的評價
四、教學策略(解決的方法)
1、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從第一學期開始,教學中即要求學生組成了2人的小組進行協作學習,小組內成員較為熟悉,並逐漸適應協作學習,但協作學習的技巧、與他人的溝通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實時監控學生的協作學習情況,並組織成果交流會,讓學生交流學習心得與體會,使小組的協作學習走向成熟。
2、以「任務驅動式」為教學原則,確定協作學習的內容
圍繞「電子報製作」任務把各教學目標和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置身於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進行協作學習。學生通過協作,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就完成了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的學習。
3、學生上機操作的任務和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情況
(1)學生上機操作的任務和目標是完成電腦報的設計和製作;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框架設計、操作上的製作困難進行巡視指導;
(2)教師計劃使用的設備和資源:計劃使用多媒體教學軟體進行廣播教學指導,結合實例介紹電腦報的基本構成要素、素材的獲取方法以及設計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難。
五、教學准備
1、本地(區域網)資源:教師事先從網際網路、VCD光碟中收集有關「電子報」主題的文字、圖片、影像資料等,分類別存放在伺服器上供學生使用;
2、遠程資源:本地的區域網連接Internet,學生通過上網檢索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資料。
六、教學過程和設計思路
教學階段及所用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情況反饋
信息技術的應用
引導階段(3分鍾)
提出問題:宣傳和傳達信息有哪些比較好的方法?
(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思考並提出可行性方案。
多媒體教學軟體廣播教學。
介紹小組協作學習任務(13分鍾)
提供3個主題讓學生任選一個,並利用已學word 2000知識和操作技能,設計、製作一份電腦報。(3分鍾)
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製作主題。
幻燈展示3個主題及相關製作內容。
通過展示優秀電腦報,解釋電腦報的設計要點:(5分鍾)
1、主題鮮明突出、內容健康;
2、表現形式多樣,富於創意;
3、形式和內容和諧統一。
記錄要點,思考如何圍繞主題進行設計。
讓個別學生簡單自己的構思,了解學生掌握情況。
幻燈展示作品及製作要點。
指導搜集資料的方法與途徑:(5分鍾)
1、本地共享中的資料使用;
2、遠程資源:如何在網際網路上搜尋自己需要的資料。
觀察教師演示的兩種方法,動手實踐。
觀察學生是否能夠正確地找到想要的資料,對有困難學生進行適當指導。
教學軟體演示獲取信息的方法。
分組協作,完成作品設計(20分鍾)
布置任務:分組協作,討論完成任務。以同桌兩人為一小組,確定製作的主題並初步制定小組活動計劃、製作方案及小組成員分工情況。
分組合作交流,完成作品設計。
巡視學生製作情況,觀察是否按要點進行設計。
成果交流,評價階段(8分鍾)
展示2-3份學生作品,先讓學生自我評價,然後進行學生評價和教師點評。
交流展示作品的優點及不足,提高方法等。
多媒體展示作品。
小結、推廣(1分鍾)
簡單小結電腦報製作過程及注意點,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實際困難。
附:3個可供選擇的主題包括:
(1)步入信息時代
可介紹信息技術的分類、發展;介紹信息技術的應用及影響;介紹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現狀、介紹獲取信息的方法與途徑、網路信息檢索的主要策略與技巧、信息資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等。
(2)網路與我
通過使用網路的親身體驗,可介紹網路虛假信息及防護、網路安全與措施、網路道德與法律等知識或感受。
(3)我的多媒體作品
可介紹媒體及其分類、多媒體技術的特徵、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多媒體作品的一般製作步驟、多媒體素材的收集與整理、賞析多媒體作品等。
【本節課的設計思路】
1、關於小組協作學習任務的設計思路是基於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的參差不齊與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不同,故採用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能夠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2、展示優秀電子報及說明電子報的設計要點旨在向學生提供學習的樣版,同時希望學生一開始的製作即能做到規范、嚴謹。
3、學生製作電子報規定了三個要表達的主題,原因在於,電子報的主題表達是非常廣泛的,由學生自擬不容易控制和把握;同時,三個主題的確定又是基於教材內容的,這樣做可以促進學生閱讀教材內容,並依據教材內容來組織表達。
4、資料搜集的方法與途徑的指導在本次活動中是必要的,我們所告訴學生的只是方法,而實際的操作則由學生完成。
5、小組協作完成學習任務,對學生來講,存在很多問題。故強調明確各自的責任,對促進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有積極的意義。
七、教學過程流程圖
本次教學的流程可歸納為6個步驟:資源整合(課前)—任務導引—小組學習—成果交流—教師、學生評價、自我評價——總結推廣
八、教學反思和回顧
本節課是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利用網路環境下的多媒體教學系統呈現教學內容和控制教學過程,並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進行組織教學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轉變了過去以教師為教主的教學觀念,而以學生學為主,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主要是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這更有利於培養學習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把握課的重點,找到突破難點的方法,而在細節的設計上,不要太局限,上課時可靈活處理。其次在每步教學子任務完成後,教師都要及時評價學生的勞動成果,通過展示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評析,促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各知識點,進一步完善作品,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動力。

Ⅲ 如何在信息技術與中學歷史課程整

摘要:高效課堂教學應該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使學生「愛學習」、「會學習」,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時代性的課程,本文提出從軟體和硬體兩方面來打造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做到讓信息技術服務於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關鍵詞:高效課堂 信息技術教學 初中 「軟」環境 「硬」環境
高效課堂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一種潮流,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給予革新、提升和深化。為了進一步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德興市教育局把2010年確定為「高效課堂建設年」,在全市中小學深入開展「高效課堂」創建活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隨著這股高效課堂改革之風襲卷開來,我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從事教學十一年,也積極投入到「高效課堂」創建活動中去。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時代性的課程,隨著信息技術學科的開設,大家都深知可以把信息技術作為每個人學習和認知的工具,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解決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由此可見,打造信息技術教學的高效課堂是當務之急。如何在有限的40分鍾內提高課堂效率,在和諧的環境與氛圍中構建信息技術教學的高效課堂是廣大信息技術教師共同探討的課題。下面我將從「軟」環境和「硬」環境兩個方面來談談如何打造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高效課堂。 一、打造「軟」環境,提高課堂效率 (一)、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觀
由於信息技術課程不是主要考試科目,是副課,許多學生和家長不是很重視,在學生眼裡,信息技術課就是他們玩游戲、上網沖浪的時刻,在他們的心 中,或許想當然地就有這樣的一個等式,那就是「信息技術課=上網+玩游戲」。這個等式顯然是不成立的,上網和玩游戲只是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一些形式而已。初中信息技術課的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知識來創新學習、輔助學習的能力。要想實現這個教學目標,首先必須解決一個問題,就是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他們能夠在快樂中學習,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要讓學生明確,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信息素養已成為科學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迅速地篩選和獲取信息、准確地鑒別信息、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將是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如同「讀、寫、算」一樣重要,終生有用的基本能力之一。 (二)、轉變教師教育教學觀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新課改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為落實新課改的培育目標,信息技術教學必須轉變觀念,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應該認識到,信息技術課是必修課,管理上要正規起來,一旦教學管理層面不重視,學生就很容易把它當作休閑課、玩耍課,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也變得很難了。信息技術教育是素質教學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素質的培養是各門學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結果,各科學科的教學內容可以不一樣,但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這一點上不存在差別。在日常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多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三)、創新授課模式,活用教學方法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興趣的信息資源,再現真實的情景,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良好氛圍中自主、積極地學習,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眼界,增強了學生探索知識的強烈慾望。比如:在教學《Excel2003的函數計算》一節時,以「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求一組考試成績數據的總分、平均分為開始來導入新課,師生之間開展計算競賽,使學生親身體驗電腦計算的奇特,從而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使學生帶著熾熱的追求和老師競賽時的演示去自主探索利用電子表格進行公式計算的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教無定法,但教定要有法」。這是各科教學必須遵守的一個通用原則。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能力,靈活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Excel2003的公式》一課,課程的要求是讓學生懂得利用Excel2003的公式計算日常工作的各種報表,教育學生要公正、准確地做好各種報表;不要弄虛作假,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使學生逐漸體會到「學有所用」的快樂。根據該課程的特點,我主要採用演示和講授相結合的方法,中間穿插任務驅動、賞識教育等方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享受發現的樂趣。 (四)、運用評價激勵,培養創新意識
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用激勵式評價,通過語言、情感和恰當的教學方式,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和學習目標的實現,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因此,我在計算機學習過程中以激勵為主,多鼓勵,少批評,通過各種活動來增加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與決心。由於孩子喜歡聽表揚,那老師就不要吝惜你的語言,多給他們一些鼓勵的話語,如:「今天你做的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樣的」等。 還要注意多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因材施教,適當降低操作任務的難度,讓每個學生都有一種成功感,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總之,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讓學生想學、樂學、愛學,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打造高效課堂。

Ⅳ 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的融合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加之每年中考題型的不斷創新,對每一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授課的拓展面也越來越廣泛,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被教師們拋棄,大部分的教師都在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更新著自己的教學理念。通過平時的教學探究,在不斷的摸索和交流之中,大家發現了一個共同的教學理念,就是在我們的教學課堂中不斷地把信息技術融入進去,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同時也幫助學生提高了能力,讓課堂變得活躍起來。
一、讓信息技術展現一個不同時代的歷史,讓歷史畫面走進我們的歷史課堂
因為所任學科的特殊性,需要把學生帶入不同歷史時代去看歷史現象,歷史學科的獨特性就體現在這里,如果教師一味地去用語言介紹歷史及其時代的特點,那樣課堂就顯得索然無味,平鋪直敘,學生會覺得課堂缺乏一定的活力,進而產生厭倦的情緒,對於歷史學科的學習也就失去了興趣,這樣課堂也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但當我把信息技術引進了課堂,當通過多媒體的展示,把歷史過程中一個個鮮活的事件通過多媒體的作用展示出來後,學生會主動地融入歷史事件,他們會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事件的背景和那個時代給歷史進程所帶來的巨大作用。不久前,我講甲午中日戰爭一課的時候,由於教材所展示的內容比較少,所以我就特意製作了一個本課的教學課件,把電影《甲午風雲》的片段融入課件,當把影片打開後,學生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影片之中了,他們聚精會神地觀看著影片,當影片把歷史重現的時候,把課本中簡單的歷史過程充實了,豐富了。當影片播放完後,我和學生一起結合課本中的內容,一起來學習本課,學生們比從前的課堂中活躍了很多,而且積極地回答老師的問題,積極地配合老師,並且甲午中日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學生們也能分析得十分透徹,省去了教師費力的講解。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歷史教學課例,教師藉助多媒體信息技術,課堂上可以游刃有餘地發揮自己的教學特點,當然,鮮活地教學模式,也一定會激發學生的興趣,他們會積極的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真正的讓教與學融為一體,而且,在不斷的互助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在不斷地積累,他們的眼界不斷拓寬,內心得到很好的充實,讓歷史課堂在一種和諧快樂中不斷得到升華。
二、正確對待網路信息技術,讓優勢充分涌流
網路新新技術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廣闊的天地,它博大與精深,它把知識無限的拓展。但這樣廣闊的領域需要我們仔細去甄別,不是所有的網路資源都可以幫助我們,雖然網路資源在我們的教學中源源不斷的注入了很多新鮮的血液,但作為優秀教育工作者來說,就應該懂得如何去識別它,多媒體教學給了我們展示自己的平台,給了我們盡情發揮的舞台。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不是我們的課堂從頭到尾都必須使用多媒體教學,有些東西是過猶不及的,如果一味使用多媒體教學,反而使我們變得十分懶散,而且造成許多知識不能傳授給學生,造成課堂活躍了,知識少了,學到的東西變少了,所以,關於網路信息技術還需要我們正確對待,我們應該利用它們的優勢,把更多的東西展示出來,而不是只單純地依賴它們,課堂效果反而會不好。
網路給我們帶來五花八門的東西,給我們展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的教學需要豐富多彩,需要生動而吸引人,網路信息技術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東西,但更需要我們作為教師去幫助學生分清什麼是有用的,什麼是沒有用的,學生的思想中充滿了新鮮與奇特,清晰地認識網路信息技術的利大於弊,真正切合學生的實際去幫助他們從網路技術中融入更多新鮮的因素,讓課堂變得多彩。
教育是成才之路,是我們祖國發展的未來,提高教育水平才能培養更多的人才,21世紀作重要的就是人才,而人才的培養,就在教育的創新,當然教育的創新有很多種方式,有很多的路要走,但把信息技術融入我們的課堂,融入我們的教學,其實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模式的探索。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在創新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我們的教育事業也會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呂曉華.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歷史教學的思考與實踐.教育信息化,2004(08).
2.何成剛.歷史課程改革的人文取向分析――歷史課程改革解讀之一.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3(Z1).

Ⅳ 求歷史講課PPT的模板,謝謝

教案教學設計模板,適用於教師考試和在職教師參考,可以在原基礎上在進行適當精簡專

本作品是辦屬公資源網的一套中國風歷史知識課堂講解課件通用PPT模板,採用大氣的中國風,附帶詳細的歷史知識講解,可用歷史知識課堂講解,中華文明起源講座,中國歷史學習,歷史課課堂教學等多種場景。

Ⅵ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回想觀念的重要渠道答。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新課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學是一重要途徑。

Ⅶ 如何運用多媒體課件上好初中歷史課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將計算機作為教學媒體,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新型教學形式,它對於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其它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現代化教育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已經走進初中歷史的課堂,並以其特有的優勢改變了歷史課任憑老師一張嘴、一枝筆、一幅掛圖進行課堂教學的傳統形象。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歷史課堂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歷史教學當中的恰當運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新意識,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質量,是歷史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方法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新知的動力。心理學研究也告訴我們,學生如果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他就可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而歷史學科一直被學生認為是一門較為枯燥乏味的學科,在歷史教學中如果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那麼教學效果自然就會提高。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
在教學中把收集到的大量教學資料(包括資料數據、聲音、錄像等)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以在課堂有限的時空內,使學生增加接受知識的信息量,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維的空間,為學生分析問題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學生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增強了學習歷史的興趣,加深了自己對歷史的理解和掌握,也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問題,培養學生的能力。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二)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新意識,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給學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他們能直觀地感知歷史時間的演進、地域空間的變遷、歷史人物的活動、重大事件的發展、社會形態的演變。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同時運轉,感性認識與理性有機結合,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和提高思維能力。如講《甲午中日戰爭》內容,可播放電影《甲午風雲》中的這樣幾個鏡頭,鄧世昌等北洋水師官兵上奮勇抗敵,壯烈烈國;李鴻章下令北洋水師「避戰自保」;慈禧太後籌備六十大壽慶典,大肆鋪張;北洋水師在威海衛全軍覆滅。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在短時間里就毀滅在日本侵略手裡呢?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聯系李鴻章退縮避戰、慈禧太後鋪張浪費的鏡頭,得出結論:清政府的腐朽統治是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戰敗的根本原因。通過不斷的思考,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因此恰當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極大地拓展了教與學的時空界限,有效地揭示了歷史的變化發展過程,並激發了學生創造性思維,通過媒體提出新問題、新思路,推動學生知、情、意、行的和諧發展,推動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歷史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境,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計算機走進歷史課堂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有效的途徑。首先,計算機具有強大的多媒體功能,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圖形、動畫、發聲等功能,能夠增加歷史教學內容及過程的趣味性,使學生身臨其境地走入過去的時光,重溫歷史事件。其次,計算機存儲量大、准確性高、直觀性強、處理速度快等特點,為歷史教師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提供了更先進、更有力的手段。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歷史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運用多媒體教學有許多優勢,但同時,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首先,教師的教育思想落後,也就是說教師對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這種教育改革還沒有徹底理解。
其次,過分講求形式,盲目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傾向。許多青年教師不從教學實際出發,不注重實效,認為運用多媒體手段就是運用了最先進的教學手段,就越能顯示教學水平,一味盲目使用,從而忽視了傳統教學手段。為了上一節歷史教學示範課,常常為一支粉筆,幾張幻燈片就能解決的問題,也牽強地使用多媒體,而要花費幾倍甚至於幾十倍的精力去製作或請人製作多媒體課件,結果反而破壞了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效果無明顯增強。
第三,沒有從本質上突破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只是把板書製成多媒體教學框面,加上一些音像、聲響等多媒體,只是讓書本搬家,把屏幕當成電子黑板,而沒有真正的實質內容。
第四,多媒體課件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多媒體的運用並沒有真正把它應有的優勢發揮出來,沒有體現它的發散式思維的培養和啟發式教學的運用,還是線性的方式進行,這樣不僅沒有利用多媒體起到更大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第五,歷史教師計算機技術不嫻熟。在製作課件交互性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都難以在課件教學中實現,更不用說人機交互了。
三、在歷史課堂中有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建議
利用多媒體技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效地進行歷史教育,而從歷史學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現性的特點和較其他學科更為嚴重存在的「師講生聽」的狀況看,如何實現多媒體技術為歷史學科教學目標服務的功能及如何更好的運用,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一)轉變觀念,正確理解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教學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將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變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整合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教師如何教的問題,而是要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整合到歷史學科中,推動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一是轉變不重視多媒體技術在人文學科中運用的思想或認為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太麻煩、太難的畏難情緒。二是要轉變已經把多媒體技術僅僅看作是一種教學手段或教學方法的看法,要看到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是社會變革的動因,而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全面運用,將「導致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模式的深刻變革,並最終導致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與學的理論乃至整個教育體制的根本變革」也就是說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是與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目標相聯系的。
(二)學習先進教育理念
目前歷史計算機教學存在諸多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教師缺乏科學理論和先進理念作為理論基礎。對中學歷史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改進具有指導意義的有:
(1)
三大傳播理論。 ①「 四大要素決定論 」——
貝羅認為,傳播過程有四個大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受者。傳播的效果是由四個要素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共同決定的。②「傳授雙向互動論」——施拉姆認為,傳播過程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過程,傳者和受者都是傳播的主體。受者不僅接受信息而且對信息做出積極的反應。③「傳播五
W 論」——拉斯威爾認為:要描述什麼叫做傳播,可以概括成五 W : wh0 ,傳播者是誰; What ,傳播內容說什麼; Which
Channel ,傳播的通道是么途徑; TO whom ,接受者是誰,即對誰說; With What Effect ,傳播達到什麼效果。
(2)兩種學習理論。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與「建構主義」,代表人物有皮亞傑、紐厄爾等,基本觀點:①學習是認知結構的形成,要通過學習者的主觀作用來實現。新學習的知識必須附著在原有知識結構的「附著點」上。只有學習者將外來的刺激同化於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才能發生有效的學習。②學習憑智力與理解,絕非盲目的嘗試。③學習過程是信息加工過程,人腦好似電腦,應建立學習過程的計算機模型。認知理論認為新知識一定要以舊知識為附著或拋錯點,認知的發展過程是同化、順應、平衡。
這兩種新教學理論要求歷史教師開發教學課件時做到:①利用多媒體優勢,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歷史教學軟體必須引導學生把已學的歷史知識與將要學習的歷史新知識建立起緊密地聯系。對舊歷史知識的整理科學越明晰,越有利於新知識附著,使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優勢充分發揮。

②要充分發揮計算機的特長,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既要符合青年學生求知慾強,求新求變的心理特點,又要創設比較好的情境和情緒體驗,引出並保持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從而能夠激發學生的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實現寓教於樂。同時,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的存儲和調用功能,在課堂上展示與本節課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文字、畫面、聲音,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課本以外的內容或本學生的前沿知識。這就對教師的素質進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在專業知識,更要在信息技術運用上「采眾家之長,成一家之言」,真正將多媒體教學的優點發揮到及至,達到「授人以漁」、「點石成金」的效果。③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發揮教學的主導作用,參與學生的知識建構過程。因為計算機輔助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這時有些教師往往增大教學容量,一味追求高、深、難,把學生視為單純接受知識的容器,這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計算機輔助歷史教學的本來意義,甚至加重學生的負擔。課堂教學採用計算機輔助手段,除了讓學生廣泛地獲取歷史知識,開闊視野外,更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其實,教師要把節約下來的時間還給學生,大膽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博採眾議。開展研究性學習,就是不僅要研究歷史之「然」,而且要研究歷史之「所以然」。如果課堂教學能讓課本知識延伸,就能達到高層次歷史思維能力培養的目標,真正發揮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
(三)正確處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的關系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要想取得應有的最佳效果,必須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來使用。針對教學中的具體內容,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一般而言,像圖表、地圖、短小歷史影片、歷史圖片等資料、內容,可以藉助於多媒體工具來展現,這樣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對於一些板書,一些啟發式的提問,一些討論,則不必樣樣都採用多媒體工具來設計。有些通過老師的口頭表達,更容易與學生溝通,和學生產生共鳴。甚至有助於老師的課堂即興發揮,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所以,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根據內容的需要,選擇多媒體手段,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我們在運用多媒體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時,應從歷史課的授課類型和歷史教材內容的實際出發,靈活運用。同時還要從初中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心理生理特點出發(初中生能保持精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而心理學又告訴我們如果長時間單一做某種活動,會使人感到疲勞。),科學地運用多媒體使多種教學方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另外注意適當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設計一些人機對話類型的討論題、思考題,通過師生對話,學生討論,多媒體展示,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也會感到有有張有弛精神也會非常飽滿,也就不會出現冷場的現象了。總之,「教就是為了不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用什麼先進的教學手段都必須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四)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的講授仍是教學的主要形式。教師的語言、教態、情感對初中生起著巨大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無論多媒體技術怎樣發展都不應該也不可能替代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師生之間的語言交流,教師表情以及身體、語言的提示,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因此,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初中歷史教學不是老師撒手不管任憑計算機牽著學生走。我認為教師要時刻對課堂進行宏觀調控,同時應該根據教材的實際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強大的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創設一些情景引導自學、思考和分析,使教師能按自己的需要組織教學,展示自己的教學風格,而不是受課件的限制和左右,失去了教師在課堂的主導地位。因此,如何用好多媒體關鍵在教師。任何時候都是為了教學而使用工具,而不是為了使用工具而教學。可見,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教師仍起主導作用,學生仍起主體作用,媒體仍起中介作用。
(五)中學歷史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加大教育投資
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變革,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也給每一位教師帶來挑戰,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對教學形式的需求也越來越新穎多樣,這就需要每個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書本知識,還要有先進的教學技能。多媒體教學是當今每個合格的教師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作為一個歷史教師,應自覺地加強信息技術知識方面的學習與提高,隨時關注它的發展動態而不至於落後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會作、會用,更要用好。另一方面的事實是,目前還有許多學校沒有這方面的條件,利用多媒體從事教學還無法實現。即便是有條件的,也只是部分教師,偶而利用而已。要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充分利用它來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惟有國家或當地政府加大對這方面地教育投入。
總之,我們只有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正視傳統歷史教學手段中的實用價值,二者相互結合,使它們互為所用、相輔相成,並在教學中自覺克服多媒體教學的消極方面,才能正確合理的使用它,最大限度的為提高歷史教學效果服務,從而真正進入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教學時代。

Ⅷ 求信息技術課件ppt

http://www..com/?wd=%D0%C5%CF%A2%BC%BC%CA%F5%BF%CE%BC%FE+filetype:ppt&tn=cnopera

閱讀全文

與信息技術歷史學科教學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