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香港歷史博物館詳細介紹

香港歷史博物館詳細介紹

發布時間:2021-03-03 13:39:43

『壹』 香港歷史博物館有什麼樣的歷史

香港歷史博物館於年創立,但館中部分藏品來自1962年成立的大會堂博物美術館。博物館於1998年遷往位於尖沙咀漆咸道南的現址。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外形、色調與毗鄰的科學館互相協調,形成一個博物館組合。

香港歷史博物館位於九龍公園內,展出香港的出土文物、歷史圖片、圖畫和地圖等,並定時舉辦文化活動和展出一些有關香港歷史或各國珍貴的歷史文物。館內的「香港故事」展覽,佔地7000平方米,介紹香港歷史發展

該館以香港自然歷史和人文歷史為基本陳列,重點展示了香港6000年的發展歷程。陳列分三部分:(1)介紹香港的自然環境;(2)以出土文物、古代石刻及古窯址等實物反映了香港地區的人類活動;(3)展示了香港從一個小漁村發展為大都市的過程。該館藏品分為考古、本地史、民俗史及自然歷史四大類。考古類藏品中,有著名的麥兆漢神父藏品及芬戴禮神父藏品;本地史藏品中以歷史圖片為主,最早的圖片為19世紀60年代所攝;民俗史藏品中,有中國傳統的漁船模型、捕魚裝備、傳統農具及日用器具;自然歷史藏品主要是世界各地的岩石和礦物,以及香港常見的蝴蝶及軟體動物貝殼。

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功能是通過購藏、修復和研究館藏文物,以保存香港的文化遺產。此外,博物館亦通過館藏、展覽和教育及推廣活動,提高市民對香港歷史的發展及其獨特文化遺產的認識和興趣。

香港九龍公園是九龍區最大的公園之一。香港歷史博物館就位於公園內。

『貳』 歷史博物館的介紹

歷史博物館抄,指提供歷史、動態、文物藏品、文物照片和專業書籍介紹的博物館。以歷史文物保存、展示與介紹,盡量發揮現代的藝術文物,吸收世界各國古今的文化藝術並加以介紹為宗旨。在中國大陸,歷史博物館有時也被認為是原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簡稱,在台灣省台北市另有博物館名為「歷史博物館」。

『叄』 香港的歷史文化詳細介紹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並可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香港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三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3)香港歷史博物館詳細介紹擴展閱讀:

據香港《中報》1984年12月19日報道:「今天下午五時半,中英聯合聲明正式舉行簽署的儀式。這是香港前途歷史性的一刻。應邀前往觀禮的101名香港各界人士,將親眼目睹這一庄嚴的時刻。

世界各地、十億中國人民,其中包括550萬香港市民,此時同樣可以從電視熒光屏上觀看到中英關系史上閃光的一頁,可以看到如何洗滌140多年玷污在『東方明珠』上的塵垢,使她更加燦爛輝煌。」

報道稱,中英正式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是「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思的第一個碩果。這件令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事情自然也驚動了外國媒體。

日本《讀賣新聞》1984年12月20日評述稱,確定把香港——因鴉片戰爭而割讓以及被租借的地方歸還中國,可以說這是洗刷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污點」。

據不完全統計,曾駐足倒計時牌前的各界人士達數千萬人次。香港回歸之夜,有10萬群眾在這里齊聲讀秒。當時鍾歸零,米字旗降下,中國國歌聲響起,鮮艷的五星紅旗徐徐升起。驀然回首,這一切的開始都從1984年12月19日那天起。

『肆』 香港博物館的介紹

香港博物館位於九龍尖沙咀海防道九龍公園內S61~S62座。香港博物館總面積達28,500平方版米。香港博物館前權身為「香港博物美術館」,後分為「香港藝術館」和「香港博物館」,博物館於1975年對外開放。香港博物館經常舉辦專題講座,介紹本地的考古、民俗和自然歷史,以提高觀眾在這方面的知識和欣賞品位。

『伍』 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簡介

香港文化博物館 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一所綜合性博物館,內容涵蓋歷史、藝術和文化等不同范疇。
博物館以服務觀眾為本,務求透過多元化和生動活潑的展覽及節目,讓參觀者在欣賞文物之餘,還可以參與其中活動,寓學習於消閑。
在展覽設施方面,博物館設有12個展覽館,陳列面積達7,500平方米。6個常設展覽館包括視聽導賞廳、新界文物館、粵劇文物館、徐展堂中國藝術館、趙少昂藝術館及兒童探知館。專題展覽館在不同時間推出多元化的展覽主題,以提高參觀者對文化藝術的興趣。
在推廣和教育方面,本館出版季度博物館通訊、製作教學資源冊及工作紙,同時也舉辦有關文化、歷史及藝術的講座、學校節目、親子/兒童活動、劇院節目和導賞服務等,鼓勵不同社群參與博物館活動。
香港文化博物館位於沙田文林路一號,是香港一所綜合博物館,內容涵蓋歷史、藝術及文化各范疇。博物館的設計是採用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布局,並揉合現代建築技巧,極具特色。建築物以中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平衡,蓋以中國式瓦頂,各展覽廳由游廊連接。全館樓高5層,總面積達28,500平方米,其中設有12個展覽廳。除了六個定期更新的專題展覽外,博物館內有六個常設展覽廳,為介紹及保存粵劇、新界文化歷史及中國文化等作出貢獻。
香港文化博物館內的「兒童探知館」以愛護香港大自然及認識香港歷史為主題,引領小朋友發掘考古學的奧秘,並設「香江童玩」展覽,以游戲及互動的形式,吸引參觀的遊客積極參與。「趙少昂藝術館」以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教授命名,主要展出趙教授的代表作、手稿和寫生作品等。「新界文物館」是一所專題介紹新界歷史的長期展覽館,參觀的遊客可穿梭於八條時光隧道,分別名為自然環境、史前生活、貿易與海防、漁家掠影、鄉村情貌、英國管治、新市鎮發展及未來建設,認識新界區歷年來的歷史及社會變遷。「粵劇文物館」讓遊客親身體驗置身戲棚和後台的感覺。展櫃內陳列別具特色的粵劇服飾、化妝用具及文獻,館內的檔案更讓參觀者有機會重溫昔日的表演,感受廣東省獨有的戲曲藝術。香港文化博物館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一所綜合性博物館,內容涵蓋歷史、藝術和文化。
中國擁有眾多民族,民族服飾樣式豐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服飾更是絢爛繽紛,瑰麗多姿。為讓市民了解及欣賞多姿多彩的中國少數民族服飾,香港文化博物館明日起舉辦「銀裝盛彩-中國少數民族服飾」展覽。
自唐朝建立起中國服裝史上最豐富、最開放、最具影響力的服裝體系後,中國便有了「衣冠王國」的美譽。至今,中國民族服飾依然光彩奪目,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中國少數民族的衣冠服飾多姿多彩,其設計與生存環境、生產方式、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審美情趣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從欣賞這些民族的傳統服飾,可認識到當地獨特的文化風俗、藝術傳統,甚至宗教禮儀等等。「銀裝盛彩——中國少數民族服飾」展覽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北京市文物局與北京服裝學院合辦,香港理工大學紡織染制衣同學會協辦,香港文化博物館及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籌劃。據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長楊原今日介紹,展覽共展出該博物館的珍藏五百零六件,當中以服裝和銀飾為主,包括南方民族如苗族、壯族等的衣飾,及北方民族如蒙古、赫哲族等的多類服裝,極具歷史和觀賞價值。

『陸』 香港歷史博物館有什麼收藏

博物館收藏數量逾9萬件。博物館的藏品,除直接添購外,亦通過捐贈或實地考察採集得來,其中捐贈物品的數量正不斷增加。

1.自然歷史藏品

自然歷史藏品記錄了香港的地質及自然生態的發展歷史和演變。博物館的自然歷史藏品主要包括岩石和礦物標本、貝殼及動物標本三大類。博物館已收藏約2800件香港岩石和礦物標本,以及超過750件在香港水域內找到的貝殼。館藏的動物標本超過1600件,包括哺乳類動物、鳥類及蝴蝶。

2.考古文物藏品

館藏的考古文物主要由四批藏品組成,分別是麥兆良神父在廣東海豐地區發現的文物、芬戴禮神父在南丫島發掘的文物、李鄭屋漢墓出土的58件東漢時期陪葬品,以及1976年以前香港考古學會在本港境內發掘出土的文物。這些考古藏品記錄過去6000年來香港地區的人類活動,是研究香港古代史的重要材料。

3.民俗藏品

博物館建立了一個能反映香港不同族群傳統生活習尚的藏品,包括農具、傢具、農村及漁民日用器具、捕魚裝備、漁船模型等,有助於闡明及了解農民及漁民的生活方式,以及傳統農業耕作方法與漁業狀況。同時,館藏的服飾已達5500多件,年代從晚清至1970年,屬於不同族群、年齡,以及社會階層人士穿著的服裝及飾物。從這些文物可探知各族群的地理環境、歷史發展、價值觀念、神話傳說、宗教信仰及風俗習慣等,有助研究本港族群的歷史文化。

在搜集有關傳統行業及生活用品上,博物館已收藏850多件木偶戲用品及樂器、1500多件婚嫁及祭祀用品、各類傳統行業用具及文獻。這些豐富的民俗藏品皆有助於研究香港傳統節慶、信仰習俗及民間工藝的發展。

4.本地史藏品

博物館的本地史藏品總數超過70000件,其中的歷史圖片和舊明信片是研究香港歷史的珍貴資料,因為它們能夠如實反映早期香港的生活面貌。館藏的14000餘幀歷史圖片,主要為二次大戰以前香港街景及民生景象,而最早的圖片可追溯至1860年。另外,博物館亦收藏約19000件歷史文獻,包括賬簿、證件、商業及政府信札和教科書等,有助於研究香港社會、經濟及教育等方面的發展。

博物館亦致力搜集本港郵品,館藏約4000件郵品,有助於研究香港郵務發展史。同時,館藏約5500件的錢幣及鈔票大多為香港歷年來使用的貨幣,但亦涵蓋廣東及澳門等地的貨幣,藉以勾尋香港與鄰近地區經濟發展的脈絡。此外,博物館還搜藏不少工業產品、商業用品、傢具、孫中山先生本人及其家族的文物,而前港英政府各部門器物更是博物館在1997年回歸時積極搜集回來的藏品。

位於九龍公園內的香港歷史博物館,使人們在公園遊玩放鬆的同時,還可從中感知香港的過去,學習香港的歷史知識

『柒』 香港歷史博物館的歷史沿革

香港的博物館服務原來有百多年的歷史。第一所「博物院」可追溯至1870年代,設於昔日的大會堂內,主要收藏書籍圖冊及動植物標本。隨著舊大會堂於1947年拆掉,這所博物院亦中止服務。1962年,香港大會堂落成啟用,並於高座設立「大會堂美術博物館」,標志著現代博物館服務在香港正式開展;1969年改名為「香港美術博物館」,由前市政局管理。
為進一步擴展博物館的服務,香港美術博物館於1975年7月一分為二,成立了「香港藝術館」及「香港博物館」。香港藝術館沿用大會堂舊址,主要宏揚藝術風氣;香港博物館則租用九龍尖沙咀星光行約700平方米的辦公室為館址,舉辦展覽,推廣香港的歷史文化。1983年,香港博物館遷往九龍公園,以兩座原屬於威菲路兵房的舊建築物改建為臨時辦公室及展覽廳,並設有演講室。1989年,新展覽大樓落成啟用,展廳面積增加至1,520平方米。
隨著博物館不斷發展,舊有館址不敷應用,於是有興建新館的需求。1995年,政府落實於尖沙咀漆咸道南香港科學館旁興建永久館址,隨即展開工程。1998年,香港博物館正式易名「香港歷史博物館」,而一座現代化的新館亦同時落成啟用,總面積約17,5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達8,000平方米,分為長期展覽廳及專題展覽廳,並設有演講廳、活動室、參考資料室、餐廳及禮品店等,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的博物館服務。2000年開始,博物館改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捌』 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展覽研究

香港歷史博物館致力搜集、研究及記錄與香港歷史和文化遺產有關的資料回。自1983年至今,博物館答共進行了22個專題研究計劃。不少研究計劃的成果,曾用於展覽和博物館刊物中。
博物館的樓面面積達17,500平方米,其中展覽廳佔8,000平方米。展覽廳包括一個1,000 平方米可定期更換主題的專題展覽廳;以及八個總面積達7,000平方米的長期展覽廳,展出「香港故事」常設展,介紹香港四億年的自然生態環境及六千年的歷史發展及文化傳承。
博物館會舉行多元化的專題展覽,以輔助常設展。這些專題涵蓋博物館課題范圍內的個別專題,但內容更見全面和廣泛。透過這些展覽,可更詳盡地介紹香港歷史和文化遺產的不同面貌,以補常設展的不足。同時,博物館亦會與外地組織合辦展覽 ,加強香港與鄰近地區的文化交流。
作為文化機構,香港歷史博物館提供既多元化且生動有趣的活動,以提高市民對社會動態和文化遺產的興趣。活動包括免費導賞服務、講座、參觀活動、錄像帶節目、示範、工作坊和巡迴展覽等。

『玖』 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展區介紹

自然生態環境
這個展區可劃分為「地貌與氣候」及「動植物」兩個部分。步入展館迎面是一個地球儀,讓參觀者確認中國及香港的位置。向前行是一條由假石塊鋪砌而成的時光隧道,岩壁是仿照岩石倒模而成,幾可亂真;此區藉著岩石及化石標本,闡釋香港四億年來所經歷的地質年代及在各時期的地貌。展區內的影院播映一套總結香港地質演變的影片,還加插特別的熔岩效果,令人有如置身於洪荒宇宙中的感覺。
從狹窄的時光隧道出來,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高逾18米的樹林,裡面放置了多種鳥類、爬行類及哺乳類動物標本,配以雀鳥的啼聲和動物的吼叫聲,使人彷佛置身於大自然中,這個生態系統的縮影介紹香港六千年前的動植物及各種動物與周邊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
劇場影片名稱:香港的自然命脈
片長:8分鍾
每場觀眾座位:36
設有粵語、普通話及英語旁白,輪流播放。
史前時期的香港
考古資料顯示,香港早在距今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在此活動,先民多棲息於海邊的沙丘之上。本展區除展出香港地區出土的史前時期石器、陶器和青銅器等文物,還特別搭建了一個長達42米的沙灘場景,展現出生火煮食、搭蓋房屋及打制石器、飾物等活動,除可讓觀眾透過栩栩如生的場景去體驗數千年前先民的生活,又可形象地說明部分陳列文物的實際用途。沙灘的盡頭還可以看到復制的大浪灣摩崖石刻,香港境內共發現了八組這類石刻,可能是先民社會原始宗教之遺跡,如圖騰崇拜、天神崇拜等。
歷代發展
史前時期,活動在嶺南一帶的是南越族,秦漢以後,中原漢族陸續移入嶺南地區,並帶來較先進的文化和技術。隨著唐代大庾嶺的開鑿及宋代珠江三角洲的逐步開墾,移民大增,嶺南地區逐漸發展起來。香港地區與珠江三角洲的發展是同步的。新界的鄧族在宋代定居香港。明清兩代,陸續有更多姓族遷居本區,香港的社會經濟取得一定的發展。這個展區主要通過香港及借自深圳的文物,縷述香港從秦漢至清代的發展。展出的重點文物包括來自大嶼山的李府食邑稅山界石及佛頭洲稅關遺址的德懷交趾國貢賦遙通石碑。
劇場影片名稱:李鄭屋漢墓
片長:4分鍾
每場觀眾座位:不設座位
設有粵語、普通話及英語旁白,輪流播放。
香港的民俗
這個展區介紹香港及華南地區四個主要族群多彩多姿的生活習俗。遊人可以登上一艘原大的復制漁船參觀,以了解水上人浮家泛宅的生活、信仰和習俗。曬鹽早已在香港絕跡,但透過復制的鹽田,參觀者可以認識到佬人的傳統曬鹽技術。展場的中央矗立著三座傳統建築物,介紹了本地人的傳統婚嫁儀式及元宵點燈習俗。展場的另一角介紹客家人的農耕生活,村屋內簡朴的陳設充分反映客家人艱苦檢朴的生活。民俗展館最矚目的部分是一個仿照長洲太平清醮蓋搭的場景,包括包山、戲棚、飄色、舞獅和道壇等,色彩繽紛,熱鬧紛呈。民俗影院所播放的影片,讓參觀者對香港本土民間習俗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認識。
劇場影片名稱:吾土吾情
片長:6分鍾
每場觀眾座位:45
設有粵語、普通話及英語旁白,輪流播放。
鴉片戰爭及香港的割讓
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中國割讓香港予英國,是香港歷史的分水嶺。這個展區不單介紹了鴉片戰爭的緣起、經過和影響,還倒了新航路發現、葡人經營澳門、廣州十三行貿易、早年中英關系,以及割讓九龍及租借新界的來龍去脈。展出了極具歷史意義的律勞卑紀念石柱及原立於水坑口的噴泉圓拱。為營造戰爭的氣氛,展館內重建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清兵抗英的防衛碉堡 ─虎門炮台。位於炮台內的影院,放影一套闡述中西關系發展及第一次鴉片戰爭始末的影片,讓大家明白到割讓香港的前因後果。
劇場影片名稱:從貿易到戰爭
片長:10分鍾
每場觀眾座位:90
設有粵語、普通話及英語旁白,輪流播放。
香港早年發展
迎面是一幢三層高巍古典的歐式建築物,其旁是一個海港的場景,背景是一幅放大了的九龍舊照片。岸邊還停泊著一艘古老的西式遊艇;建築物後方是一條仿古街道,兩邊分布著茶莊、裁縫店、當押店、雜貨店、茶樓、郵局、銀行、商行.... 還有古色古香的誠濟堂葯店及一輛雙層電車,配合著各種叫賣聲,電車聲和淡黃街燈,彌漫著上世紀初的情調,讓市民可以認識戰前香港的生活面貌。拾級步上閣樓,觀眾可了解戰前香港於政制、法制、民生、工業及教育等各方面的發展;還可重溫國父孫中山先生在香港的革命事跡,了解香港在中國近代史上所扮演的角色。
劇場影片名稱:香港的交通運輸
片長:10分鍾
每場觀眾座位:10
劇場影片名稱:香江點滴
片長:6分鍾
每場觀眾座位:不設座位
日佔時期
展館設計成一個防空洞,以營造戰爭的氣氛。1941年12月25日,經過18天的艱苦抵抗,香港總督楊慕琦向日本人投降,香港陷入了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歲月。參觀者可透過具歷史價值的展品、歷史照片和影片,了解18天戰斗的實況,日佔時期的香港生活,感受這段人人自危,每天活在惶恐之中的悲慘日子,及英勇抗敵的東江縱隊的光輝事跡。大家可以看到一件從未公開展覽過的珍貴文物 ─ 淪陷時期懸掛於中環匯豐銀行門前的香港佔領地總督部木製牌匾。
劇場影片名稱:三年零八個月
片長:6分鍾
每場觀眾座位:20
設有粵語、普通話及英語旁白,輪流播放。
香港發展為現代都市
前半部通過多媒體節目及互動展品,介紹香港在房屋、工業、金融及貿易等各方面的飛躍發展。展館內可以看到仿1960年代的涼茶鋪、士多、理發檔、電影院,以及工展會會場,並藉此了解戰後香港的社會經濟情況及普及文化的發展。後半部通過文物、紀念品及重要文獻等,介紹由中英談判,聯合聲明簽署到回歸大典的整個過程。展覽以一個介紹戰後中港關系的多媒體大型節目作為總結。
劇場影片名稱:1960至1970年代的香港電影及電視
片長:10分鍾
每場觀眾座位:40
設有粵語、普通話及英語旁白,輪流播放。
劇場影片名稱:天然災害
片長:6分鍾
每場觀眾座位:10
設有粵語、普通話及英語旁白,輪流播放。
劇場影片名稱:1841至1997中港關系回顧
片長:10分鍾
每場觀眾座位:40

『拾』 香港歷史文化景點

【香港黃大仙廟】
香港黃大仙廟是香港香火最為旺盛的廟宇之一,除此之外,香港黃大仙廟本身就是一座歷史遺跡,其建築十分值得大家欣賞。香港黃大仙廟原名嗇色園,其建築雖然同一般廟宇外觀類似,但是只要仔細發現,就能看到香港黃大仙廟在建築細節上十分講究。香港黃大仙廟內部的九龍壁是仿照北京九龍壁而建的,十分宏偉。因此,如果大家喜歡參觀歷史文化旅遊景點的話,香港黃大仙廟一定不能錯過。
【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歷史博物館位於香港九龍公園內,在香港歷史博物館里,展覽的是從香港出土的文物、歷史圖片、圖畫和地圖等等。想了解香港的歷史,到香港歷史博物館參觀准沒錯。如果運氣好,還能碰上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辦的文化活動,在這些文化活動上,大家還能看到出香港歷史文物之外的各國珍貴歷史文物展覽。喜歡歷史,到香港旅遊想深入了解香港歷史、認識香港的朋友,香港歷史博物館是個不錯的景點。
【香港天壇大佛】
香港天壇大佛位於香港大嶼山,是一尊十分巨大的露天銅佛。香港天壇大佛模仿北京天壇設計,因此取名天壇大佛。雖然想干天壇大佛算不上是歷史悠久的文物,但是在佛教文化上確實做出了不少貢獻。到香港旅遊的朋友,不妨前來觀賞,相信一定能給您帶來不少震撼感的。
【香港舊大埔墟火車站】
想欣賞老香港的鐵路和火車,到香港舊大埔墟火車站絕對不會讓失望的。在這里,大家可以看到十分古老的火車和火車內部情況。喜歡這種復古列車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香港舊大埔墟火車站的列車,這些列車在這個年代已經十分罕見了,喜歡的話可要快快去香港體驗一次,拍照留念。
【香港都爹利街】
說到香港都爹利街,這是香港十分古老的一條街道,在街道兩邊,還保留著當年的煤油燈。置身在香港都爹利街,會讓人感覺到像是回到了煤油燈時代,十分具有復古氣息。香港都爹利街絕對是見證香港變遷的最有力景點,如果想體驗老香港氣息,到香港都爹利街絕對沒錯。
【香港石板街(砵甸乍街)】
香港石板街跟香港都爹利街差不多,都是香港十分具有歷史的街道。香港石板街和周圍一帶的老香港特色建築都被保留了下來,人們走在這條街上,彷彿穿越到了幾十年前的香港,十分有趣。在香港石板街里,還能看到街上大件的綠色小屋,這些小屋都是一些售賣二手書、精品和雜貨的店鋪,物美價廉。

閱讀全文

與香港歷史博物館詳細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