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簡單介紹一下南開教授陳志強
樓上的資料老了。
陳志強現在是我學校歷史學院的院長,教授,主要方向是世界史、拜占廷歷史與文化、歐洲史、歐盟問題研究、基督教史等
下面是我從學校的網站上摘來的。
陳志強,南開大學歷史學院院長、世界史教授、博士生導師、歐洲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
東歐拜占廷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世界中古史研究會副理事長。1952年8月出生於天津市,
1982年初本科畢業於南開大學歷史系,1994年10月在希臘亞里士多德大學獲得歷史考
古學博士學位。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雅典大學、赫爾辛基大學等高等學府從
事講學和合作研究工作。長期致力於拜占廷歷史與文化研究和歐洲一體化問題研究,並
從事歐洲中世紀史和歐盟歷史教學,出版《拜占廷帝國史》、《拜占廷學研究》等專著
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考古學報》、《世界歷史》等刊物上發
表論文數十篇,承擔並完成國家和省部級項目多項,曾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項目,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著作類:
1、《拜占廷帝國史》,商務印書館2003年(2006年重印版);
2、《歐盟的政治與社會》,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合作);
3、《城堡、騎士、貴族》,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合作);
4、《拜占廷學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
5、《拜占廷文明探秘》,雲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6、《特殊的拜占廷文明》,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7、《外交大詞典》(遠古至1945年的希臘和遠古至16世紀的義大利部分)撰寫審閱,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
8、 《君士坦丁堡陷落記》,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
9、參加《英國宗教改革和清教革命》的撰寫,見《世界古今宗教史話》,商務印書館1989年。
10、參加《簡明外國人物詞典》古代部分的撰寫審閱,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
11、《巴爾干古代史》,中華書局2007年。
譯著:
1、 奧斯特洛格爾斯基:《拜占廷帝國》,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 羅伯特•福西耶:《劍橋插圖中世紀史》,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合作)。
3、 普羅柯比:《秘史》,上海三聯出版社2007年(合作)。
4、 《劍橋近代史》第3卷中1章,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論文:
1. 《論拜占廷文化的特殊性》,提交「2006北京論壇」並載會議文集;
2. 《關於世界史學的繼承與創新》,提交2006年第三屆全國世界史學術論壇並載會議文集;
3. 《『查士丁尼瘟疫』辨析》,《世界歷史》2006年第1期;
4. 《『查士丁尼瘟疫』辨析》,《人大復印資料:世界史》2006年第5期;
5. 《史學研究的視角與史料》,《史學集刊》2006年第1期;
6. 《我國發現的拜占廷金幣及其相關問題研究》,《中國考古》(英文版)2005年第5期;
7. 《歐盟東擴後的民族問題分析》,《南開學報》2005年第4期;
8. 《歐盟東擴後的民族問題分析》,《人大復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05年第12期;
9. 《比較視野中的拜占廷社會》,《歷史比較的新視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 《淺析國際拜占廷史學變化》,《社會轉型問題研究論叢》,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
11. 《中文古籍中關於希臘羅馬世界的史料》,《歷史地理》,(希臘)塞薩洛尼基2004年(英文);
12. 《關於我國發現的拜占廷鑄幣研究中的誤解》,《人大復印資料世界史》2004年第12期;
13. 《中文古籍中關於拜占廷人的敘述》,提交2004年澳大利亞拜占廷學術國際會議並載會議論文集(英文);
14. 《我國發現的拜占廷鑄幣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考古學報》2004年第3期;
15. 《世界史研究的當代背景》,《史學集刊》2004年第3期;
16. 《關於我國發現的拜占廷鑄幣研究中的誤解》,《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4年第6期;
17. 《關於我國發現的拜占廷鑄幣研究中的誤解」,《南開學報》2004年第5期;
18. 《中國的世界史研究》,提交2004年美國召開的世界史國際會議並載會議論文集;
19. 《世界史:未來10年國際會議》,《世界歷史》2004年第3期;
20. 《國際關系視野中的世界史研究》,《史學集刊》2003年第4期;
21. 《歷史研究變革趨勢下的世界史重構》,《歷史研究》2003年第1期;
22. 《歷史研究變革趨勢下的世界史重構》,《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3年第3期;
23. 《南開大學世界史學系建立》,《世界歷史》2003年第2期;
24. 《中國與歐洲宗教交流史中諸問題初探》,《新世紀價值觀》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
25. 《歐洲統一的困境》,《南開學報》2002年增刊;
26. 《論歷史研究的多樣性》,《南開學報》2002年第6期;
27. 《中世紀梵蒂岡經濟制度研究》,《史學集刊》第1期(合作);
28. 《拜占廷封建政治形態研究》,《河南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29. 《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的困境》,《史學集刊》2001年第4期;
30. 《我國發現的拜占廷金幣》,《南開學報》2001年增刊(合作);
31. 《拜占廷科學技術發展研究》,《中世紀研究學報》2001年總第9期。
32. 《拜占廷自然科學和技術研究》, 《中世紀史通訊》2001年第9期;
33. 《歐盟共同安全與外交政策的困境》,《史學集刊》2001年第4期
34. 《拜占廷人的時間概念》,《中世紀通訊》2000年第期;
35. 《馬丁•路德高利貸理論研究》,《人大復印資料》2000年第1期
36. 《拜占廷皇帝繼承製度特點研究》,《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1期。
37. 「拜占廷皇帝繼承製度特點研究新觀點」 《新華文摘》1999年第4期。
38. 《拜占廷「農業法」研究》,《歷史研究》1999年第6期
39. 《君士坦丁基督教政策的政治分析》,《南開學報》1999年第6期(合作)
40. 《發揮重點學科優勢,加強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南開教育論叢》1998年第5期。
41. 《拜占廷歷法特徵研究》《二十世紀世界史論文精粹》《世界歷史》編輯部1999年。
42. 《拜占廷歷法考述》,《南開大學歷史所所慶論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年。
43. 《常談並非老生》(書評)《南開史學》1999年總字第25期。
44. 《帕列奧列格王朝外交政策分析》,《南開學報》1997年第1期。
45. 《希臘文化面面觀》,《超越與升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6. 《也談蒙古人征服的影響》,提交中國世界中古史1997年年會。
47. 《歷史學人才培養模式初探》,《南開教育論叢》1997年第4期。
48. 《發揮重點學科優勢加強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南開教育論叢》1997年第2期。
49. 「拜占廷毀壞聖像原因新觀點」,《新華文摘》1996年第8期。
50. 《拜占廷軍區制和農兵》,《歷史研究》1996年第5期。
51. 《咸陽底張灣隋墓出土拜占廷金幣的兩個問》,《考古》1996年第6期。
52. 《拜占廷毀壞聖像的原因》,《世界歷史》1996年第3期。
53. 《拜占廷毀壞聖像運動影響的研究》,《世界中世紀史新探》,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6年。
54. 英文專著:The Sources on the Roman-Greek World in Ancient and Medieval Chinese Books(《中文史書中關於羅馬希臘世界的資料研究》),希臘拜占廷研究中心1995年。
56. 希臘文論文:(《中國與拜占廷之間交通的考察--陸、海商路研究》),Buzantiaka(《拜占廷研究》)1995年總第15期。
57. 希臘文論文: (《中國與拜占廷之間的路道交通》),Istorikogewgrafika(《歷史地理》)1994年第4期。
58. 英文論文:The Conception of Ta-tsin in Ancient and Medieval Chinese Books(《中文古籍中的「大秦」概念》),Buzantiaka(《拜占廷研究》)1993年總第13期。
59. 英文論文:The Preliminary Report of Chinese Sources about the Byzantine State(《中文史料關於拜占廷記載的初步報告》),Buzantiaka(《拜占廷研究》)1992年總第12期。
60. 中文希臘論文:The Analysis of Geographical Sources on the Roman-Greek World in Ancient and Medieval Chinese Books(《中文史書中關於羅馬希臘世界地理資料的辨析》),Istorikogewgrafika《歷史地理》,1992年總第5期。
61. 翻譯湯普遜《中世紀晚期歐洲經濟社會史》序言、第4、5、22章,商務印書館1992年。
62.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宗教思想》,《歷史教學》,1991年第4期。
63.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宗教觀的歷史作用》,《南開史學》,1991年第2期。
64. 《拜占廷文化對西歐文化的影響》,《歷史教學》1990年第12期。
65. 《拜占廷滅亡原因的經濟分析》,《世界歷史》1990年第4期。
66. 英文論文:Byzantine Studies in China(《中國的拜占廷研究》),Istorikogewgrafika(《歷史地理》),1990年第3期。
67. 《拜占廷北非政策研究》,《南開史學》1989年第2期。
68.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世界史研究動態》1988年第5期。
69. 「拜占廷歷史起始年代新觀點」,《新華文摘》1988年第1期。
70. 《拜占廷文化特徵初探》,《世界史資料》1988年第8期。
71. 《拜占廷文化在中世紀歐洲和東地中海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歷史教學》1988年第8期(合作)。
72. 《馬丁•路德的高利貸理論》,提交中國世界中古史1988年年會。
73. 《關於拜占廷史起始年代問題》,《南開學報》1987年第4期。
74. 《拜占廷軍區制的歷史作用》,《南開學報》1987年第4期。
75. 《關於國外的拜占廷學》,《南開史學》1986年第1期。
76. 《希臘雅典的拜占廷研究中心》,《世界史研究動態》1986年第7期。
77. 《羅馬廣場》,《歷史教學》1986年第4期。
78. 《希臘的拜占廷研究》,《未定稿》1986年第4期。
79. 「拜占廷歷史資料」《歷史教學》1986年第6-12期。
80. 《應該加強對拜占廷歷史的研究》,《世界歷史》1986年第11期(合作)。
81. 《文藝復興運動人文主義特點》,《歷史教學》1984年第5期。
82. 《加爾文宗》,《世界宗教資料》1984年第1期。(合作)
83. 《路德宗》,《世界宗教資料》1983年第1期。(合作)
84. 《評馬丁•路德中晚期活動》,提交中國世界中古史1983年年會
科研項目:
1. 教育部重點基地重大項目「歐洲文化的興起及其世界影響」;
2.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巴爾干古代史研究」;
3. 國家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項目「拜占廷國家史」;
4. 國家社科九•五重點項目「晚期羅馬帝國的危機和拜占廷帝國的形成與發展」;
5. 國家教育部出國人員啟動項目「拜占廷帝國簡史」;
6. 天津市社科基金項目「歐洲統一的歷史與現實」;
7. 國家教育部青年科研項目「拜占廷帝國軍事史」;
8. 國家外交部重點項目「外交大詞典」(希臘和義大利部分);
9. 廣東省重點出版項目「世界大通史」(第七卷和拜占廷通史部分);
10. 國家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項目「教學與科研結合研究」;
11. 天津市教委「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項目「兩大通史教學改革研究」;
2.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網站怎麼打不開
能打開啊 你試試這個鏈專接屬http://202.113.21.185/HistoryWeb/index.aspx
3.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的介紹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成立於2000年10月。下設3系、3所、3中心,即歷史學系、世界史學系、迴文物與博物館學答系、歷史研究所、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古籍與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系、所、中心之下又有若干個教研室、研究室。上述9個單位,皆與歷史系有著淵源關系,脫胎於歷史系。現任院長為江沛教授。2010年,按教育部規定,歷史學一級學科分成中國史、世界史和考古學三個一級學科。本院三個一級學科均獲得教育部認定。在2005年和2008年由教育部主持的學科評估活動中,歷史學科均名列全國第二。
4.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的專業學科
歷史學院下有歷史學、世界歷史、博物館學三個本科專業,中國古典文獻學、史學回理論及史學史、考古學答及博物館學、歷史文獻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九個碩士授權點,史學理論及史學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六個博士學位授權點。
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史三個二級學科入選國家重點學科,歷史學科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5.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的何孝榮老師怎麼樣想考他的博士,請達人相助!
何孝榮,博士,抄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明清史、中國古代佛寺史。自1992年留校工作以來,堅持從事本科、研究生的教學、科研工作,先後出版了《明代南京寺院研究》、《明代北京寺院建築研究》、《明代文化研究》、《康熙皇帝全傳》(合著)、《中國帝王後妃外傳·明代卷》、《二十六史精要辭典》和點校出版《金陵梵剎志》等,發表論文五十餘篇。
6. 有哪位網友可以提供一下南開大學歷史系古籍所王薇老師的信息,謝謝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師信息
時間:2012-04-02 04:53來源:未知 作者:huawenuser 點擊:1114次
姓名 性別 職稱 所屬部門 碩導 博導 1 敖堃 男 副教授 古籍與文化研究所 中國古代史 查看 2 白新良 男 教授 中國古代史 查看 3 常建華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古代史 歷史學院學術委員會 歷史學科評議組 歷史學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歷史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歷史
姓名 性別 職稱 所屬部門 碩導 博導
1 敖堃 男 副教授 古籍與文化研究所 中國古代史 查看
2 白新良 男 教授 中國古代史 查看
3 常建華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古代史 歷史學院學術委員會 歷史學科評議組 歷史學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歷史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歷史學院職稱評定委員會 查看
4 陳暢 女 講師 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查看
5 陳德弟 男 副教授 古籍與文化研究所 中國古代史 查看
6 程平山 男 副教授 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中國古代史 查看
7 陳絜 男 教授 古籍與文化研究所 中國古代史 查看
8 陳志強 男 教授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 黨政領導 歷史學院學術委員會 歷史學科評議組 歷史學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歷史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歷史學院職稱評定委員會 世界史學系 查看
9 崔岩 女 講師 歷史學系 歷史文獻學 查看
10 黨超 男 講師 歷史學系 中國古代史 查看
11 鄧麗蘭 女 副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近現代史 查看
12 丁見民 男 講師 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 世界史學系 查看
13 董國輝 男 副研究員 拉丁美洲研究中心 世界史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學系 查看
14 董瑜 女 講師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 世界史學系 查看
15 杜家驥 男 教授 中國古代史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歷史研究所 查看
16 付成雙 男 副研究員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 世界史學系 查看
17 高飛 女 工程師 行政辦公室 查看
18 高艷林 男 副教授 歷史研究所 中國古代史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黨政領導 查看
19 郭長虹 男 副教授 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查看
20 郭明 男 館員 教學與科研辦公室 教學辦公室 查看
21 郭偉 男 初級 查看
22 顧曉茜 女 工人 網路技術研究中心 查看
23 韓琦 男 教授 拉丁美洲研究中心 世界史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學系 查看
24 韓鐵 男 教授 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 世界史學系 查看
25 哈全安 男 教授 世界史 歷史學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歷史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歷史學院職稱評定委員會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學系 查看
26 何孝榮 男 研究員 歷史研究所 中國古代史 查看
27 洪國起 男 教授 歷史學院學術委員會 查看
28 侯傑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近現代史 歷史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查看
29 侯詠梅 女 館員 文獻資料中心 查看
30 黃春雨 男 副教授 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查看
31 王昊 男 館員 查看
32 胡寶華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專門史 查看
33 賈洪波 男 副教授 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查看
34 江沛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近現代史 黨政領導 歷史學院學術委員會 歷史學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歷史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歷史學院職稱評定委員會 查看
35 姜勝利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查看
36 藍海 男 副研究員 黨政領導 查看
37 李冬君 女 副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近現代史 查看
38 李凡 男 教授 世界史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學系 查看
39 李晶 女 講師 古籍與文化研究所 查看
40 李劍鳴 男 教授 查看
41 李金錚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近現代史 查看
42 李來容 女 講師 歷史學系 中國近現代史 查看
43 李明玉 女 副研究員 教學與科研辦公室 教學辦公室 歷史學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查看
44 林延清 男 教授 歷史研究所 查看
45 李少兵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近現代史 查看
46 李少龍 男 副研究館員 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查看
47 劉敏 女 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古代史 查看
48 劉曉琴 女 副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近現代史 查看
49 劉毅 男 教授 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歷史學院學術委員會 歷史學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歷史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歷史學院職稱評定委員會 查看
50 劉岳兵 男 教授 世界史學系 查看
51 劉尊志 男 副教授 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查看
52 李小林 女 教授 歷史研究所 中國古代史 查看
53 李喜所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近現代史 歷史學院學術委員會 歷史學科評議組 歷史學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歷史學院職稱評定委員會 查看
54 李憲堂 男 副教授 歷史學系 專門史 查看
55 李永勝 男 副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近現代史 查看
56 李卓 女 教授 世界史 歷史學科評議組 歷史學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世界史學系 查看
57 李治安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歷史學院學術委員會 歷史學科評議組 歷史學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歷史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歷史學院職稱評定委員會 查看
58 羅宣 女 副教授 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 世界史學系 查看
59 毛立坤 男 講師 歷史學系 中國近現代史 查看
60 馬世力 男 教授 網路技術研究中心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 歷史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世界史學系 查看
61 門連鳳 女 研究員 黨政領導 歷史學院學術委員會 歷史學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歷史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歷史學院職稱評定委員會 查看
62 米鎮波 男 教授 查看
63 南炳文 男 教授 歷史研究所 中國古代史 歷史學院學術委員會 歷史學科評議組 歷史學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歷史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歷史學院職稱評定委員會 查看
64 潘斌 女 工程師 查看
65 潘芳 女 講師 拉丁美洲研究中心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學系 查看
66 龐乃明 男 副教授 歷史研究所 中國古代史 世界史 查看
67 喬治忠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古代史 歷史文獻學 歷史學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歷史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查看
68 宋志勇 男 教授 世界史學系 查看
69 孫立群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古代史 歷史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查看
70 孫衛國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歷史文獻學 查看
71 譚融 女 教授 世界史學系 查看
72 王昊 男 館員 行政辦公室 查看
73 王軍 男 工程師 網路技術研究中心 查看
74 王金連 女 編輯 教學與科研辦公室 教學辦公室 查看
75 王黎 男 副教授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學系 查看
76 王利華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古代史 黨政領導 歷史學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歷史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查看
77 王力平 女 教授 古籍與文化研究所 查看
78 王立新 男 教授 世界史學系 查看
79 王萍 女 教授 拉丁美洲研究中心 世界史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學系 查看
80 王秋香 女 助理研究員 文獻資料中心 教學辦公室 查看
81 王薇 女 教授 古籍與文化研究所 查看
82 王先明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近現代史 歷史學院學術委員會 歷史學科評議組 歷史學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歷史學院職稱評定委員會 查看
83 王曉欣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古代史 查看
84 王燕 女 助理館員 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查看
85 王以欣 男 教授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 世界史學系 查看
86 溫娟 女 副教授 世界史學系 查看
87 武鵬 男 講師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 世界史學系 查看
88 吳志成 男 教授 世界史學系 查看
89 吳振清 男 副教授 查看
90 肖軍 男 副教授 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 世界史學系 查看
91 肖玉秋 女 副教授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學系 查看
92 夏炎 男 副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古代史 查看
93 謝東 男 助理研究員 教學與科研辦公室 查看
94 薛磊 男 副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古代史 查看
95 徐思偉 男 副教授 世界史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學系 查看
96 許檀 女 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古代史 查看
97 閻國棟 男 教授 世界史學系 查看
98 閆愛民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古代史 查看
99 楊巨平 男 教授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 世界史學系 查看
100 楊棟梁 男 教授 世界史 歷史學院學術委員會 歷史學科評議組 歷史學院職稱評定委員會 世界史學系 查看
101 楊東明 男 講師 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查看
102 楊令俠 女 教授 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 世界史學系 查看
103 楊永明 男 副研究員 古籍與文化研究所 文獻資料中心 查看
104 葉民 男 副教授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 世界史學系 查看
105 元青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近現代史 查看
106 袁勝文 男 副教授 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查看
107 余新忠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古代史 查看
108 藏佩紅 女 副教授 世界史學系 查看
109 張傳勇 男 講師 歷史學系 中國古代史 查看
110 張分田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專門史 查看
111 張國剛 男 教授 查看
112 張聚國 男 副教授 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學系 查看
113 張榮明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專門史 歷史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查看
114 張思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中國近現代史 查看
115 張偉偉 男 副教授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 世界史學系 查看
116 趙伯雄 男 教授 古籍與文化研究所 歷史學院學術委員會 歷史學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歷史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歷史學院職稱評定委員會 查看
117 趙德宇 男 教授 世界史學系 查看
118 趙學功 男 教授 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 世界史學系 查看
119 趙永紀 男 教授 古籍與文化研究所 查看
120 鄭瑋 女 講師 世界史學系 世界史 世界史學系 查看
121 朱鳳瀚 男 教授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查看
122 朱洪斌 男 副教授 歷史文獻學 查看
123 朱會玲 女 館員 文獻資料中心 查看
124 朱彥民 男 教授 歷史學系 專門史 查看
(責任編輯:huawenuser)
7.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具體在什麼地方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衛津路94號
郵編:300071
電話:23508422(院辦內)23501637(傳容真)
郵箱:[email protected]
不好意思,課表我沒有啊!!
8.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怎麼樣
歷史類的頂尖院校了 主攻方向是 中國近現代史 世界史(日本史 美國史 拉美) 古代史(隋唐)一般 導師隊伍不多 當然個別導師也還是很不錯的
9. 南開大學歷史系哪個方向的比較好
1919年南開大學創建伊始,即設置有歷史學門。20世紀20年代初期,著名社會活動家和歷史學家梁啟超來南開大學講學,在歷史班授課,著名的《歷史研究法》一書,就是在其授課講義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1923年,南開大學正式建立歷史系。1994年,歷史系被國家教委確定為首批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1996年,歷史學科更被國家教委確定為「211」工程首批立項建設的單位。 目前,歷史學院擁有8個二級學科,它們是: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考古與博物館學、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下轄20個專業,9個博士點,20個碩士點,基本上涵蓋了史學領域的各個方面。 歷史學院擁有8個二級學科。全院下轄,歷史學系、世界史學系、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歷史研究所、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古籍與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系、所、中心之下又有若干個教研室、研究室。 南開大學世界史專業涉及相當廣泛的研究領域,尤其在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含:拜占庭學)、美國史、日本史、拉丁美洲史四個研究方向在國內享有盛譽,在國際上也有很大的影響。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美國史近兩屆獲得博士學位的年輕學人中,有四人的博士論文在美國用英文出版,在美國史學界產生很大的影響,就目前來說,在國內的世界史研究機構中,這是僅有的,可以說,南開大學世界史學科幾乎涵蓋了從斷代史到地區國別史的各個方向。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涉及古希臘羅馬史、拜占庭史、基督教史和阿拉伯伊斯蘭文明史等研究方向。古希臘羅馬史學科在國內的地位舉足輕重,學術帶頭人王敦書先生是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的理事長,史屆泰斗雷海宗(解放前在清華大學與陳寅恪等大師齊名)的關門弟子,國內羅馬史的權威。遺憾地是王先生已經退休,但仍然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西方史學名著選讀課程,所以我們還能聽到老先生略帶倫敦口音的英語授課。拜占庭學在國內首屈一指,學術帶頭人陳志強先生(希臘亞里士多德大學博士),是國際拜占庭學會中國首席代表,成為中國沖擊這一世界顯學的支柱。另外改方向組建了東歐拜占庭研究中心,匯集了國內相當豐富的有關拜占庭的英文、希臘文等外文研究資料和檢索系統,為有志於從事學術研究的學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哈全安教授主要指導阿拉伯史的研究方向,但近年來逐漸轉向中東地區現代化的比較研究,尤其是伊朗、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現代化的研究,如果對中東變幻莫測的歷史進程頗感興趣的你,可以選擇哈老師。 美國史:中國美國史學科開拓者之一的楊生茂先生(80年代初參與創建中國美國史研究會,並擔任副理事長)在南開大學執掌教席凡40餘年。美國史專業設在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現任主任李劍鳴教授,擔任美國史研究會的理事長,是國內公認的美國史權威,主要從事美國早期史、美國種族關系史、美國史學史等的研究。韓鐵教授2002年由國外來到南開大學,曾在國內另一美國史研究重鎮武漢大學任教,後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並定居在加拿大,主要從事美國經濟史和美國法律史的研究。美國史其他的研究方向:美國外交史、中美關系史、美國憲政史、加拿大史等。另外,2005年,美國中心將招生「美國學」的碩士研究生,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美國學博士、碩士點,開展對當代美國的綜合性研究,成為美國中心學科建設的新的增長點。 日本史:日本史學科設立於1964年,經歷從日本史研究室到日本研究中心,再到日本研究院的巨大變化。現在,日本研究院成為融日本史、日本經濟、日本政治和國際關系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日本學」研究機構。該研究方向的幾位博士生導師,均是中國日本史研究會的副理事長,綜合實力在國內是第一流的。每年均有相當比例的研究生獲得去日本大學完成學位的機會。有一點需要注意:日本史學科有要求相當高的日語要求,以為公共外語只考日語,2005雖然也招收英語考生,但相對日語考生無論在錄取,還是未來的學習中都處劣勢。 拉丁美洲史:拉美史也誕生於1964年,1994年成立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成為在教育部指導下協調全國拉美史研究的唯一研究機構。洪國起教授擔任拉美史研究會的理事長,中心主任王曉德繳獲搜擔任副理事長。不用說,拉美史的研究實力在全國也是無人能及的(當然,如果說到當代拉美研究,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的實力也很強大,它主要招收國際關系和世界經濟學科下的考生)。南開的拉美史招收英語考生,不會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考生不用擔心,從近幾年的情況看,錄取的拉美史考生均是英語考生,而西班牙語的學習則在研究生階段短期密集的強化訓練(大約一年)。拉美史主要的研究領域:拉美政治經濟一體化、美國與拉美關系等方向。
10. 南開大學歷史學類包括哪些專業呢
、歷史類的頂尖院校了主攻方向是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日本史美國史拉美)古代史(隋唐)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