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本世紀以來影響黃金價格的重大事件
樓主來所提問的本世紀才自過了9個年頭,這樣的事件可以說是少之有少,上個世界就多得多了。
上世紀對黃金價格發生重大影響的事件:
1.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令到金本位制度發生重大改變,從而使短時間內黃金價格飆升
2.海灣戰爭的爆發令到國際石油供應出現緊張,從而使金價狂漲。
3.歐盟於1999年簽定央行黃金拋售協議,從而使黃金價格在一段時期內處於穩定。
其實還有很多,建議你讀讀《貨幣戰爭》,裡面都是作者對金本位的認同論,當然少不了就是黃金在經濟領域的發展史。
本世紀對黃金價格發生重大影響的事件(這很少):
1.本世紀初的能源危機以及糧食危機令到黃金價格每盎司突破千元大關
2.由次貸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令金價由千元大關跌至600~700美元/盎司水平
② 歷史上黃金價格最大跌幅是多少
黃金的價格來會受眾多因素自的影響,主要有美元、歐元、原油、等。
目前我們公司是做現貨黃金的,近幾個月最大一波漲幅有將進100個點。
雖來黃金的價格每天都會有波動,但是總體趨勢來看金價一直都在上揚。
③ 上一次金價大幅下跌是什麼時候 接著發生了什麼重大歷史事件么求專家!
2011年8月,美元金沖擊1900$/盎司失敗,一路跌回1600.正開始鬧希臘債務危機,搞得到現在黃金一直疲軟。
④ 黃金的大事記
1950年月,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下發《金銀管理辦法》(草案),凍結民間金銀買賣,明確規定國內的金銀買賣統一由中國人民銀行經營管理。
1982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發行熊貓金幣。
1982年9月,在國內恢復出售黃金飾品,邁出中國開放金銀市場的第一步。
1983年6月15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規定「國家對金銀實行統一管理、統購統配的政策」;「中國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機關、部隊、團體、學校,國營企業、事業單位,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一切金銀的收入和支出,都納入國家金銀收支計劃」;「境內機構所持的金銀,除經人民銀行許可留用的原材料、設備、器皿、紀念品外,必須全部交售給中國人民銀行,不得自行處理、佔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一切單位和個人不得計價使用金銀,禁止私自買賣和借貸抵押金銀」。
1999年11月25日,中國放開白銀市場,封閉了半個世紀的白銀自由交易開禁,為放開黃金交易市場奠定了基礎。12月28日,上海華通有色金屬現貨中心批發市場成為中國唯一的白銀現貨交易市場。白銀的放開視為黃金市場開放的「預演」。
2000年8月,上海老鳳祥型材禮品公司獲得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批准,開始經營舊金飾品收兌業務,成為國內首家試點黃金自由兌換業務的商業企業。
2000年10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發表有關黃金市場開放的研究報告。同年,中國政府將建立黃金交易市場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綱要。
2001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宣布取消黃金「統購統配」的計劃管理體制,在上海組建黃金交易所。
2001年6月11日,中央銀行啟動黃金價格周報價制度,根據國際市場價格變動兌國內金價進行調整。
2001年8月1日,足金飾品、金精礦、金塊礦和金銀產品價格放開。
2001年9月29日,中國國家黃金集團公司成立。
2001年11月28日,黃金交易所模擬試運行,黃金走過了一條從管制到開放的漫長歷程。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中國黃金市場走向全面開放。
2003年11月18日,中國銀行上海分行推出「黃金寶」業務,個人炒金大門被撞開。
2004年6月,高賽爾金條推出,國內首次出現按國際市場價格出售與回購的投資型金條;7月中金黃金與其他公司合作分別成立鄭州黃金交易中心、大連黃金交易中心。
2004年8月16日,上海黃金交易所推出AU T+D現貨延遲交收業務。
2004年9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上海年會上表示,中國黃金市場應該實現從商品交易為主向金融交易為主轉變,由現貨交易為主向期貨交易為主轉變,由國內市場向融入國際市場轉變。
2004年11月2日,鑫力黃金交易中心正式成立。
2005年1月8日,山東黃金交易中心正式成立。
2005年1月16日,中國農業銀行與山東招金集團聯手推出「招金」個人黃金業務;隨後中國銀行開立計帳式紙黃金業務;中國建設銀行於2月28日推出個人帳戶金交易業務。
2005年7月18日,上海黃金交易所與工行上海分行聯合推出「金行家」業務,這是上海黃金交易所首次推出的面向個人的黃金投資產品。
2005年8月,山東招金黃金交易中心正式開業。
2008年12月30日,天津貴金屬交易所在天津濱海新區空港經濟區注冊,注冊資本金為一億元人民幣,公司營業范圍為「貴金屬(含黃金、白銀)、有色金屬現貨批發、零售、延期交收,並為其提供電子平台;前述相關咨詢服務及許可的其它業務」。
交易所於2010年2月開始試運行,2012年2月正式運行。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品種有鉑、鈀、白銀、黃金四種貴金屬。2010年度總成交金額為1,432億元,創稅1,500餘萬元;2011年總成交額為16,309億元,創稅約1.6億元;截至2012年1月,交易所共有簽約會員85家,保有客戶逾13萬戶。
2014年11月,國務院取消個人攜帶黃金及其製品進出境審批。 擁有黃金很早就被人們看作擁有財富的象徵,由於黃金所特有的自然金屬特性:數量較少總量持續穩定,不容易出現人為的數量膨脹(紙幣可以輕易印刷導致人為性數量隨意增加),生產黃金需花費較多勞動,所以黃金單位價值昂貴。
黃金又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物理穩定性極佳,不易腐蝕,便於分割和攜帶等,這一切都決定了黃金成為人類商品社會中最適宜充當貨幣的商品——即一般等價物,黃金是用來給其他物品衡量價值的標准。
黃金用來給其他物品衡量價值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羅馬時代,近現代被作為通行貨幣來衡量其他商品價值的標准,在16—19世紀初期被各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所廣泛採用的金銀本位制或復本位制是比較成熟完善的體制。
復本位制分兩種形式,一種是金銀兩幣按其各自實際價格流通的「平行本位制」,如英國的金幣「基尼」與銀幣「先令」,就同時按市場比價流通;另一種是兩幣按國家法定比價流通的「雙本位制」或「兩幣位制」也即通常所稱的「復本位制」。美國和歐洲大陸國家曾採用這種制度。
1、黃金與美元價格穩定期後的第一次小牛市1792年,美國政府規定了紙幣和黃金的固定兌換率,在本國貨幣體制內引入了金復本位制。當時的黃金兌換官價約為20美元/盎司,在隨後的100多年裡這個比例關系總體變化不大。
同期英國也開始實行金本位制,標准規格和成色的金幣和金條可以同英格蘭銀行發行的紙幣自由兌換。美英兩國的帶頭作用,使得世界上許多國家也相繼採用金本位制,於是黃金逐漸發展為公認的國際貿易結算工具。當時黃金與美元的兌換價格在每盎司黃金兌換18--20美元之間窄幅波動,這一價格區間維系了約100多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國家之間產生了大量戰爭賠款以及歐洲各國幾乎都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從1918年至30年代初,絕大多數國家被迫放棄了政府發行的紙幣可兌換黃金的貨幣體制,在這些國家內都出現了紙幣狂貶和金價暴漲的局面。到了30年代又爆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使得世界「金本位制」徹底崩潰,於是各國紛紛加強了貿易管制,禁止黃金自由買賣和進出口。
這些重大變故導致公開的黃金市場失去了存在的基礎,世界各地的黃金市場相繼倒閉和被關閉。到1939年當時世界僅剩的唯一黃金市場---倫敦黃金市場被迫關閉,倫敦黃金市場這一關閉就是持續了15年,直至1954年才重新開張。
在這個期間一些國家實行「金塊本位」或「金匯兌本位制」,大大壓縮了黃金的流通貨幣功能,使之退出了國內流通支付領域。但在國際儲備資產中,黃金仍是最後的支付手段,充當世界貨幣的職能,黃金仍受到各國政府的嚴格管制。 英國
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在出任首相前還曾擔任英國財政大臣,據相關報載顯示,布朗曾與1999年-2002年間以超低的價格拋售黃金,當時的價格僅為275美元/盎司,所售黃金價值僅為39億美元。布朗在黃金價格觸底時選擇拋售,讓納稅人付出了巨大代價,對英國經濟也造成了負面影響。
各大央行
2013年12月11日由於擔心重蹈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的低價拋售黃金的覆轍,全球各大央行並未擇機拋售黃金儲備,據二元期權交易商Banc De Binary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央行所儲備的黃金價值從1.7萬億美元下跌至1.28萬億美元,下跌了多達4000億美元。作為黃金現貨儲備的大戶,美聯儲的損失最高,8134噸儲備黃金的價值從2013前的4330億美元下降至3270億美元,賬面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
Banc De Binary認為當前全球央行或許極為擔心金價將來出現反彈,所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尷尬並未著急出售黃金儲備。進入2013年以來,金價已累計下跌25%至每盎司1253美元。
Banc De Binary首席執行官Oren Laurent表示:」金價自2011年8月經歷了10年增長創下歷史新高後便一直處於下降趨勢。但是央行仍囤有大量黃金儲備,何時減倉是一個很難預測的難題。然而由於未來美聯儲可能會削減量化寬松規模(Taper),金價可能面臨進一步下跌。「
⑤ 黃金遭受了有史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是誰造就了金價的暴跌
黃金為什麼會出現暴跌?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在減輕,這便降低了黃金的規避通貨膨脹功能的吸引力。那些賭將會因各國央行爭相印錢而導致通貨膨脹爆發的黃金多頭不得不認輸並不計成本退出黃金頭寸,並進行反向操作。
而恐慌下的暴跌令黃金投資者受到的刺激太大了。那麼究竟哪些原因令金價出現如此歷史性的暴跌呢?
罪魁禍首: 塞普勒斯拋售傳言
4月11日,路透社報道稱,歐盟執委會文件顯示,塞普勒斯政府同意出售多餘黃金儲備籌資約4億歐元,這將成為歐元區四年來最大規模的黃金出售,消息公布後,黃金市場出現恐慌性拋售。盡管塞普勒斯涉及的黃金量不大(大約10噸),但黃金交易商仍然擔憂歐元區其他國家以此為先例,以後效仿一二。尤其是像葡萄牙和義大利這樣的國家,它們深陷債務危機,黃金儲備量卻遠勝塞普勒斯。
幕後黑手: 高盛、美林等金融機構唱空黃金
4月10日,高盛將2013年金價預期從每盎司1610美元下調至1545美元,將2014年金價預期從每盎司1490美元下調至1350美元。此外,近日,瑞銀、德意志銀行、法興銀行等國際投行紛紛大幅下調今年、明年對於黃金、白銀價格的預期。高盛等眾多國際知名投行集體高調唱空黃金,導致投資者恐慌性拋空,推動黃金及相關貴金屬加速下跌。
宏觀因素:中國經濟數據不振
周一,中國令人失望的經濟數據發布之後,低於市場預期8%的增幅,打壓投資者情緒。有分析認為,美國經濟持續穩步復甦,美元走強,市場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量化寬松的預期減弱,弱化黃金作為貴金屬的避險屬性,打壓金價在連續12年牛市之後開始滑入熊市。
市場因素:黃金投資者轉行炒股
今年以來金價持續疲弱,令貴金屬投資者對黃金的投資興趣銳減,不少黃金投資者轉行炒股。
陰謀論:美聯儲可能操縱黃金價格
歐美分析人士紛紛通過社交媒體,吐槽伯南克和其擔綱的美聯儲,認為這是他們在下一盤大棋。美國財政部前部長助理更是直言:「從4月開始至今,這場陰謀就在進行中。交易所告訴個人客戶,對沖基金和機構投資者都在放出拋售黃金的信息,警告個人客戶也要提早退市。緊接著,幾天之前,高盛便宣布黃金市場將進一步遭到拋售。他們想要做的就是恐嚇個人投資者遠離黃金。顯然有些令人絕望的事情正在上演」。
信任危機:黃金被質疑是否為有效的避險工具
貴金屬分析師Credit Suisse說:「很明顯黃金市場上懷疑因素比一周之前更大了——懷疑范圍包括央行的獨立性、央行對黃金儲備的控制以及歐盟條約的神聖性。黃金投資者再次意識到投資黃金並非非常有效的避險措施。」
交易成本增加: 保證金上調將令多頭投資者被迫平倉
紐約商品交易所上調了黃金及白銀期貨最低保證金,保證金的提高將增加交易成本,有可能導致投資者因為資金不足而被迫平倉,這會放大黃金賣空的成交量。
逼倉因素:鮑爾森兩日虧損10億美元 不清倉也恐將被逼倉
對沖基金巨頭鮑爾森的個人財富在過去兩日幾乎損失了10億美元。從近兩日黃金的走勢來看,鮑爾森如果不清倉,恐將被空頭們聯合逼倉,而如果清倉,也勢必加劇金價跌勢。
日本黑田效應
日本新任行長黑田東彥推出超預期的寬松措施後,日本國債波動率大幅上升,堪比希臘國債。為了滿足激增的保證金要求,日本金融機構選擇的是出售其他資產加強資本金和流動性而非出售債券。自QE2以來,黃金價格走勢與日本國債的內涵波動率逆相關程度很高。
全文資料來源於:常州晚報 《揭秘黃金暴跌的9大原因》一文
⑥ 黃金的歷史
在19世紀之前,人類社會的黃金生產力水平非常低,有人研究認為:在19世紀之前數千回年的歷答史中,人類總共生產的黃金不到1萬噸,如18世紀的100年僅生產200噸黃金。
由於19世紀一系列黃金資源的發現,使得從那時起黃金產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19世紀後半年的50年裡,黃金產量超過了這之前5000年的總量。如今,世界每年礦產黃金2600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