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光武帝劉秀很少被提及,現在大部分歷史書都只言片語般略過
劉秀是歷史上唯一一個以道德治國的皇帝,以我們今天的概念而言,他就是個老實人。
歷史不是選秀,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評價一個帝王如何,不能以他的話題性為標准。
名頭響亮的,也許真的是雄才大略、功績彪炳,但也可能是因為暴虐成性、遺臭萬年;而看似默默無聞的也有兩種,一種是碌碌無為、不值一記;另一種則是大象無形、潤物細無聲。
隨後劉縯因功高被害,聲名大振、手握兵權的劉秀並沒有憤而兵變,反而孤身前往宛城向更始帝劉玄致歉。他的大度、坦盪,不僅使自己逃過了危機,還使起義軍避免陷入分崩離析危險。
人前歡聲笑語、夜晚以淚洗面的劉秀,最終找到了前往河北獨立發展的契機。他依靠建立在高尚品德基礎上的人格魅力、領導能力,在河北不斷得到各股力量的擁護、吸引了眾多人才主動歸附,幾乎沒有使用任何權術,他就一步步成長為當時天下最強大的政治力量。
而在滅掉各路對手、一統天下後,劉秀把他的仁德品質用在了治國方面。
對內,善待功臣,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祿換取對方手中的權力,雙方各得其所;整頓吏治、躬行節儉,獎勵廉潔,選拔賢能,官場風氣為之一新;以人為本,革除王莽時期的苛政,大規模將奴婢、刑徒釋放為平民;與民休息、輕徭薄賦,恢復西漢前期的三十稅一制,極大減輕民間壓力;重新丈量田地、理清戶口,抑制豪強、打擊土地兼並......
㈡ 了解一下東漢開國皇帝劉秀
漢世祖光武帝劉秀,東漢開國皇帝,史上著名的中興之主,有允冠百王之稱。新末天下大亂,一介布衣劉秀與兄在舂陵以「復興漢室」為號召起兵,與眾豪傑並爭天下。在昆陽之戰一舉摧垮新莽四十二萬大軍,成為滅亡新朝的關鍵人物。後劉秀受更始帝派遣而「單車空節」巡河北,趁機一舉平定河北,並於更始三年於河北稱帝,國號「漢」,史稱「東漢」,此後平滅綠林、赤眉、隗囂等割據政權,天下得以再次一統。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使後漢成為「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毛主席評價劉秀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西漢自漢元帝以來,朝政日益衰敗。到了成帝之時,以太後王政君為首的王氏外戚集團獨攬朝政大權,加
之漢成帝昏聵不堪,極為寵信趙氏姐妹,從而形成了「趙氏亂於內,外家擅於朝」的局面。到了哀帝之時,面對著天下洶洶、民怨鼎沸的局面,不得不演出了一場「再受命」的鬧劇,不久便草草收場。天下大亂的徵兆已經顯現。哀帝駕崩後,一個千年來難以蓋棺定論的人物—王莽登上了歷史舞台。
王莽歷經「安漢公」、「攝皇帝」,幾乎就是昔日周公攝政的再次重演。西漢初始元年,即公元8年,王莽廢孺子嬰(劉嬰)為定安公,正式登基稱帝,建國號—「新」,建元「始建國」,西漢王朝在歷經二百餘年的統治後,終於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建國伊始,王莽便著手解決前朝所遺留下來的大量社會問題,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王莽改制」。在王莽的諸多改革措施中,「王田令」與「私屬令」是最核心的內容,其出台的本來目的就是為了徹底解決自西漢後期以來的土地兼並問題與奴婢問題。西漢後期,土地兼並愈演愈烈,大批農民失去土地而淪為奴婢,這也大大加劇了社會的動盪。王莽的改制確實是有其進步性的一面,近代的一些史學大家如胡適等皆對此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但是,王莽的改制也有其過激、過快和嚴重違背客觀規律的一面,王莽力圖在一夜之間依靠國家法令就改變沿襲已久的封建土地私有制,這必然會導致社會更大的動盪。最終,王莽的改制以失敗而告終,本來就極為尖銳的社會矛盾更加激化。新莽末年,水、旱等天災不斷,廣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鴻遍野。終於,在新莽天鳳年間,赤眉、綠林、銅馬等數十股大小農民軍紛紛揭竿而起,頓時,海內分崩,天下大亂。
劉秀雖名為皇族後裔,但劉秀這一支屬遠支旁庶的一脈,尤其是到了西漢後期,劉氏皇族的子孫遍布天下。《漢書·平帝紀》載:「宗室子,漢元至今,十有餘萬人」,可見,到了西漢末年,劉氏宗族後裔的數量是何等的龐大。劉秀的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陽,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劉秀這里,更是完全成了布衣平民。故三國時代的曹植曾言:「漢之二祖(即指高祖劉邦、世祖劉秀),俱起於布衣」(《金樓子》卷四《立言篇》)。劉秀為人、與其長兄劉縯不同,劉縯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豪傑,欲圖大事;而劉秀則為人「多權略」(《太平御覽》卷九十引《東觀漢記》),處事極為謹慎。新莽末年,天下的亂象已現,劉縯和南陽的諸多子弟都欲趁亂起兵,而劉秀卻持謹慎的態度以觀時局。據《太平御覽》卷九十引《東觀漢記》載:「上深念良久,天變已成,遂市兵弩」,可見劉秀起兵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和謹慎決斷的,見天下確已大亂,方才決定起兵!性格上的不同也決定了日後劉縯、劉秀兩兄弟截然不同的結局。
㈢ 找找百家講壇劉秀 光武帝劉秀 東漢劉秀簡介 漢光武帝劉秀,在哪呢
東漢劉秀簡介 劉秀(前6—57年),漢族,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西漢皇族後裔劉秀與兄在家鄉舂陵乘勢起兵,與眾英雄並爭天下。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登基稱帝,建立了東漢王朝。經過長達十數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綠林、赤眉、隗囂、公孫述等諸多割據勢力和為數達百萬的大小農民起義軍,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紛爭戰亂20餘年的中華大地再次歸於一統。天下定後,劉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國策,發展生產、大興儒學,從而奠定了日後東漢王朝近兩百年的基業。
中文名: 劉秀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南陽郡蔡陽縣白水鄉(今湖北棗陽)
出生日期: 公元前6年
逝世日期: 公元57年2月
主要成就: 開創東漢帝國近200年的基業
廟號: 世祖
謚號: 光武 (謚法:克定禍亂曰「武」)
年號: 建武,建武中元
在位: 公元25年—公元57年,共三十三年
陵墓: 原陵
目錄
人物生平(新朝時期)沒落皇族,亂世起兵
大戰昆陽,新室崩塌
平定北州,登基稱帝
擊滅赤眉,掃平關東
得隴望蜀,天下一統
治國方略(東漢初年)偃武修文,勵精圖治
集權於尚書台
注意民生 與民休息
簡化機構 裁減冗員
提倡儒學 表彰氣節
歷史評價
軼事典故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安知非仆
大事年表
家族成員祖先
兄弟
姐妹
後妃
子嗣
貼吧相冊 人物生平(新朝時期) 沒落皇族,亂世起兵
大戰昆陽,新室崩塌
平定北州,登基稱帝
擊滅赤眉,掃平關東
得隴望蜀,天下一統
治國方略(東漢初年) 偃武修文,勵精圖治
集權於尚書台
注意民生 與民休息
簡化機構 裁減冗員
提倡儒學 表彰氣節
歷史評價
軼事典故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安知非仆
大事年表
家族成員 祖先
兄弟
姐妹
後妃
子嗣
貼吧相冊
展開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新朝時期)
沒落皇族,亂世起兵
西漢自元帝以來,朝政日益衰敗。到了成帝之世,以太後王政君為首的王氏外戚集團獨攬朝政大權,加 新末綠林、赤眉大起義示意圖1
之漢成帝昏聵不堪,極為寵信趙氏姐妹,從而形成了「趙氏亂於內,外家擅於朝」的局面。到了哀帝之時,面對著天下洶洶、民怨鼎沸的局面,不得不演出了一場「再受命」的鬧劇,不久便草草收場。天下大亂的徵兆已經顯現。哀帝駕崩後,一個千年來難以蓋棺定論的人物—王莽登上了歷史舞台。 王莽歷經「安漢公」、「攝皇帝」,幾乎就是昔日周公攝政的再次重演。西漢初始元年,即公元8年,王莽廢孺子嬰為定安公,正式登基稱帝,建國號—「新」,建元「始建國」,西漢王朝在歷經二百餘年的統治後,終於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建國伊始,王莽便著手解決前朝所遺留下來的大量社會問題,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王莽改制」。在王莽的諸多改革措施中,「王田令」與「私屬令」是為最核心的內容,其出台的本來目的就是為了徹底解決自西漢後期以來的土地兼並問題與奴婢問題。西漢後期,土地兼並愈演愈烈,大批農民失去土地而淪為奴婢,這也大大加劇了社會的動盪。王莽的改制確實是有其進步性的一面,近代的一些史學大家如胡適等皆對此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但是,王莽的改制也有其過激、過快和嚴重違背客觀規律的一面,王莽力圖在一夜之間依靠國家法令就改變沿襲已久的封建土地私有制,這必然會導致社會更大的動盪。最終,王莽的改制以失敗而告終,本已極為尖銳的社會矛盾更加激化。新莽末年,水、旱等天災不斷,中原大地到處是一片赤地千里、哀鴻遍野的景象。終於,在新莽天鳳年間,赤眉、綠林、銅馬等數十股大小農民軍紛紛揭竿而起,頓時,海內分崩,天下大亂。 新末綠林、赤眉大起義示意圖2
劉秀,字文叔,西漢末年南陽郡人,西漢皇族後裔,漢高祖九世孫。雖名為皇族後裔,但劉秀這一支屬遠支旁庶的一脈,尤其是到了西漢後期,劉氏皇族的子孫遍布天下,《漢書·平帝紀》載:「宗室子,漢元至今,十有餘萬人」,可見,到了西漢末年,劉氏宗族後裔的數量是何等的龐大。劉秀的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陽,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劉秀這里,更是完全成了布衣平民。故三國時代的曹植曾言:「漢之二祖(即指高祖劉邦、世祖劉秀),俱起於布衣」(《金樓子》卷四《立言篇》)。劉秀為人、與其長兄劉演不同,劉演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豪傑,欲圖大事;而劉秀則為人「多權略」(《太平御覽》卷九十引《東觀漢記》),處事極為謹慎。新莽末年,天下的亂象已現,劉演和南陽的諸多子弟都欲趁亂起兵,而劉秀卻持謹慎的態度以觀時局。據《太平御覽》卷九十引《東觀漢記》載:「上深念良久,天變已成,遂市兵弩」,可見劉秀起兵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和謹慎決斷的,見天下確已大亂,方才決定起兵!性格上的不同也決定了日後劉演、劉秀兩兄弟截然不同的結局。
㈣ 光武帝劉秀的簡介是什麼
劉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廟號「世祖」,謚號「光武專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屬家、軍事家。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㈤ 東漢劉秀的歷史地位及評價
很厲害的一個人。
㈥ 想要了解光武帝劉秀可以觀看哪些歷史書籍
我收藏中外歷史學術書籍,有關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的,有以下收錄:《魏專晉十六國青徐兗屬地域政局研究》,作者:王蕊。《魏晉十六國河西史稿》,作者:賈小軍。《十六國人物研究》,作者:戴曉剛。《兩晉時期國家認同研究》,作者:彭同文。
㈦ 劉秀的介紹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專人,出生於屬陳留郡濟陽縣1,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2新朝王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34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2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2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遺詔說:「我無益於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務必儉省。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弔唁。」劉秀死後,其子明帝劉庄繼位,於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劉秀於原陵,上廟號世祖5、謚號光武皇帝。
㈧ 百家講壇東漢皇帝劉秀之後該聽什麼歷史
漢光武帝(前 -後 )即劉秀,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公元 年- 年在位,謚號光武,即光紹前業之意,廟號世祖。字文叔,南陽蔡陽人(今河南南陽西南)[ ],漢景帝後裔,漢高祖九世孫。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對王莽,昆陽之戰,光武挽狂瀾於即倒,王尋等百萬之眾,一時土崩瓦解。王莽政權的喪鍾,由此而敲響。光武以偏師徇河北,平王郎,降銅馬,艱難奠定中興之基。統一天下,定都洛陽,重新恢復漢室政權,為漢朝中興之主。政治措施皆以清靜儉約為原則,興建太學,提倡儒術,尊崇節義,為一賢明的君王。秀九歲喪父,寄養叔父劉良家。早年從事農業生產。新莽天鳳三年( ),到長安求學,拜中大夫許子威為師。後因資用拮據,回到家鄉。地皇三年( ),農民起義軍蜂起,與其長兄劉縯率領和賓客七八千人在舂陵(棗陽)起兵,招新市、平林、下江等軍編為六部,擊殺王莽南陽守將,又擊敗王莽大將嚴尤、陳茂,進軍圍宛,聲勢大振。地皇四年( ),新市、平林諸將擁立劉玄做漢帝,號更始帝。是年劉縯攻下宛城,更始帝入都宛城。更始帝在害死劉秀大哥後,讓劉秀巡河北,想讓河北勢力殺了劉秀,可劉秀借機發展壯大了自己的勢力,在以後先後消滅了其它割據勢力,赤眉軍(建立建世政權),綠林軍(建立更始政權),銅馬軍,公孫述(稱帝)國號「成家,大成,成,」,漁陽的彭寵(稱燕王),南郡的秦豐(稱楚黎王),梁地的劉永(稱帝),齊地的張步(齊王),盧江的李憲,東海的董憲,漢中的延岑(稱武安王),夷陵的田戎,隴西的隗囂(西伯王,西州上將軍),安定的盧芳(西平王),王郎(稱帝),劉秀都與之有過較量。經過參照某事建議與自己的雄才宏略等方針准備後,打敗高潮、重連、尤來、大槍、五幡……等起義軍,終成大業,建立了東漢帝國。
㈨ 劉秀的生平簡介
1、早期經歷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一脈,劉秀的先世,從王降為列侯,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只是濟陽縣令這樣的小官員了。
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劉秀出生於濟陽縣,他出生的時候,有赤光照耀整個房間,當年稻禾(嘉禾)一莖九穗,因此得名秀。
元始三年(公元3年),劉欽去世,年僅9歲的劉秀和兄妹成了孤兒,生活無依,只好回到祖籍棗陽舂陵白水村,依靠叔父劉良撫養,成了普通的平民。
2、舂陵起兵
西漢自漢元帝以來,朝政日益衰敗,到了成帝之時,以太後王政君為首的王氏外戚集團獨攬朝政大權,加之漢成帝昏聵不堪,極為寵信趙氏姐妹,從而形成了「趙氏亂於內,外家擅於朝」的局面。
王莽歷經「安漢公」、「攝皇帝」,幾乎就是昔日周公攝政的再次重演,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廢孺子嬰(劉嬰)為定安公,正式登基稱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國」,西漢在歷經214年的統治後終於滅亡。
新莽末年,水、旱等天災不斷,廣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鴻遍野,終於,在新莽天鳳年間,赤眉、綠林、銅馬等數十股大小農民軍紛紛揭竿而起,頓時,海內分崩,天下大亂。
劉秀雖名為皇族後裔,但他這一支屬於遠支旁庶的一脈,劉秀為人、與其長兄劉縯不同,劉縯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豪傑,欲圖大事;而劉秀則為人「多權略」,處事極為謹慎。
3、大戰昆陽,新室崩塌
因為劉秀兄弟和南陽宗室子弟在南陽郡的舂陵鄉(今湖北棗陽)起兵,故史稱劉秀兄弟的兵馬為舂陵軍,舂陵軍的主力為南陽的劉氏宗室和本郡的豪傑,兵少將寡,裝備很差,甚至在初期,劉秀是騎牛上陣的,這也成為了後世演義中的一段佳話,即所謂的「牛背上的開國皇帝」。
更始元年(公元23年),西漢宗室劉玄被綠林軍的主要將領擁立為帝,建元「更始」,劉玄就是歷史上的更始帝,對此,劉縯及南陽劉姓宗室極為不滿,只是迫於在聯軍之中,綠林軍人多勢大,又有強敵在前,只得暫且作罷,劉縯被封為大司徒,劉秀則受封為太常偏將軍。
更始政權建立,復用漢朝旗號,此舉大大震動了新室,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發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萬撲向昆陽和宛城一線,力圖一舉撲滅新生的更始政權。
新朝號稱百萬大軍的主力覆滅於昆陽城下,三輔震動,新莽政權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混戰之中,新朝覆滅。
4、韜光養晦,出巡河北
在昆陽之戰中立下首功的劉秀則馬不停蹄的南下攻城略地,此時一個噩耗傳來,劉秀的長兄大司馬劉縯被更始帝所殺,哥哥被更始帝所殺,對劉秀來說,無疑是一個莫大的打擊,但是劉秀能強忍悲傷,益發謙遜,而且悲憤不形於色,正是彰顯出了劉秀的韜光養晦、隱忍負重。
當時新莽王朝雖然覆滅,但是河北(黃河以北)各州郡都在持觀望態度,未曾歸附更始政權,赤眉軍在山東發展迅速、聲勢日益壯大,還有「河北三王」、銅馬、尤來、隗囂、公孫述等等割據勢力。
劉賜對劉玄說:「劉秀是去河北招撫的最佳人選,並且河北一帶只能是劉秀去才合適。」再說,能不能擺平河北,決定更始政權的命運。
劉玄很為難,朱鮪這邊的反對意見也是很有道理的,讓他去,劉秀勢力壯大,太危險,不讓他去,河北的招撫工作做不好,更危險,就在劉玄猶豫不決的時候,馮異給劉秀出了一條錦囊妙計,馮異勸劉秀,一定要想辦法巴結左丞相曹竟,劉秀聽從了馮異的建議,「厚結納之」。
5、登基稱帝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更始帝劉玄遣劉秀行大司馬事北渡黃河,鎮慰河北州郡,路上,劉秀的摯交鄧禹杖策北渡,追趕上劉秀,對劉秀言劉玄必敗,天下之亂方起,勸劉秀「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鄧禹的話,正合劉秀的心意。
不久劉秀率軍在更始帝派來的尚書令謝躬和真定王劉楊的協助下,攻破了邯鄲,擊殺了王郎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促成和真定王劉楊兩家的聯盟,劉秀親赴真定府,以隆重的禮儀迎娶了真定王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此時距劉秀在宛城迎娶陰麗華尚不足一年。
見劉秀在河北日益壯大,更始帝極為不安,他遣使至河北,封劉秀為蕭王,令其交出兵馬,回長安領受封賞,同時令尚書令謝躬就地監視劉秀的動向,並安排自己的心腹做幽州牧,接管了幽州的兵馬。
劉秀發幽州十郡突騎與占據河北州郡的銅馬、尤來等農民軍激戰,經過激戰,迫降了數十萬銅馬農民軍,並將其中的精壯之人編入軍中,實力大增,當時關中的人都稱河北的劉秀為「銅馬帝」。
公元25年六月,已經是「跨州據土,帶甲百萬」的劉秀在眾將擁戴下,於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鄉縣固城店鎮)的千秋亭即皇帝位,為表重興漢室之意,劉秀建國仍然使用「漢」的國號,史稱後漢(唐末五代之後也根據都城洛陽位於東方而稱劉秀所建之漢朝為東漢),劉秀就是漢世祖光武皇帝。
6、擊滅赤眉,掃平關東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十月,劉秀定都洛陽。此時的長安,極度混亂,赤眉大軍擁立傀儡小皇帝劉盆子建立了建世政權,擁兵三十萬眾,進逼關中,更始遣諸將與赤眉大軍交戰,均大敗而歸,死傷甚重,三輔震動!不久,更始請降,獲封為長沙王,後為赤眉縊殺。
鄧禹與赤眉數次交戰,並一度占據了長安,但最終又為赤眉所敗,不得不退出,見鄧禹的西征軍不利,劉秀遣馮異前往關中,代替鄧禹指揮西征大軍,馮異到後,鄧禹聯合馮異部與赤眉再戰,結果大敗,馮異只率少數人棄馬步行才得脫身歸營,而鄧禹則敗走宜陽,馮異收攏歸散的部下,堅壁清野,待機再戰。
在已陷入絕境的情況下,尚有十幾萬兵馬的赤眉大軍無奈在宜陽被迫請降,並向劉秀呈上了得自更始帝之處傳國玉璽和更始的七尺寶劍。
赤眉降後,上繳的兵器和甲胄堆放在宜陽的城西,與旁邊的熊耳山(山名,因似熊耳而得名,在宜陽以東)一樣高,至此,起自新莽天鳳五年,縱橫山東十餘年的赤眉軍被劉秀扼殺在了血泊之中。
自建武二年始,劉秀先後派虎牙將軍蓋延和建威大將軍耿弇分別平定了割據睢陽的劉永和青州的張歩,特別是耿弇與齊王張歩的戰斗,極為慘烈,「城中溝塹皆滿,八九十里僵屍相屬」,此間,劉秀還親征海西王董憲,大獲全勝,到建武六年初,關東基本上為劉秀所定。
7、得隴望蜀,一統天下
自建武元年(公元25年)至建武六年(公元31年)初,經過近六年的東征西討,劉秀已經基本上控制了除隴右和巴蜀之外的廣大中原之地,基本上統一了中國的東方,與西北隴右的隗囂、西南巴蜀的公孫述形成了鼎足之勢。
建武五年(公元30年)四月,光武帝至長安,告隗囂將派建威大將軍耿弇等七將軍從隴西攻蜀,隗囂反對,並派大將王元率兵據隴坻(今陝西隴縣西北),伐市塞道阻止漢軍進攻,四月,漢軍沿渭北平原翻隴山仰攻隴坻,結果大敗。
建武六年(公元31年)春,公孫述立隗囂為朔寧王,出兵援隴,秋,隗親率步騎三萬進攻安定郡(郡治高平,今寧夏固原),進至陰架(今甘肅涇川東),另派部隊進攻肝縣,企圖奪取關中,馮異、祭遵分別擊敗。
建武七年(公元32年)八月,耿弇、寇恂攻破高平第一城,十月,來歙、蓋延攻破落門,王元隻身逃奔公孫述,隗純等投降,此戰,歷時4年,隴西始平定。
平隴戰後,劉秀即從南、北兩個方向,對益州的公孫述展開攻勢。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一月,吳漢敗蜀軍於魚腹津(今四川眉山之岷江渡口),進圍武陽,殲滅蜀援軍五千餘人,西上再破廣都,逼近成都,吳漢求勝心切,率二萬步騎進攻成都,兵敗,吳漢隨即改變戰術,乘夜秘撤到錦江南岸與副將劉尚合兵,並力對敵,轉敗為勝。
此後,吳漢根據劉秀敵疲再攻的戰術,與蜀軍戰於成都、廣都之間,殲滅公孫述大量有生力量,兵臨成都城下,十一月,臧宮攻克繁(今四川彭縣西北)、郫(今四川郫縣)與吳漢會師,合圍成都。
公孫述招募五千敢死士交延岑指揮,准備決戰,延岑在市橋(今四川成都市南郊)大敗吳漢,吳漢隱蔽精銳,示弱誘敵,公孫述貿然出擊,蜀軍大敗,公孫述重傷死(參見廣都、成都之戰),延岑見大勢已去,率成都守軍降。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劉秀登基後用了十二年的時間終於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四分五裂、戰火連年的古老中國再次歸於一統。
8、劉秀去世
劉秀勤於政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議論經理,夜分乃寐」,劉秀在位期間,多次發布釋放奴婢和禁止殘害奴婢的詔書,為減少貧民賣身為奴婢,經常發救濟糧,減少租徭役,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裁並郡縣,精簡官員。
結果,裁並四百餘縣,官員十置其一,歷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
劉秀統一中國後,厭武事,不言軍旅,公元51年,朗陵侯臧宮、揚虛侯馬武上書:請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際發兵擊之,立「萬世刻石之功」。
光武卻下詔:「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不如息民。」,劉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為列侯,給予他們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權。
劉秀死後,其子劉庄繼位,於同年三月丁卯日,葬劉秀於原陵,上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
(9)劉秀歷史知識解說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1、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劉秀登基為帝後,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後,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後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
事後,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可謂在此先有所失,後在彼終有所得,當論功行賞,以表戰功。
2、臨淄勞耿弇
光武帝來到臨淄,親自慰勞軍隊,群臣在這里隆重地聚會。光武帝對耿弇說:「從前韓信因攻破歷下而開創基業,現在將軍您攻取祝阿而立身揚名。
歷下和祝阿都是齊國的西界,你與韓信的功績也足以相比。但韓信襲擊的是已經降伏的對手,而將軍卻獨力戰勝強大的敵人,這個功績的取得,確實要比韓信難。
再說田橫烹殺了酈生,等到田橫投降,漢高帝下詔告誡衛尉酈商,不許他與田橫結仇。張步也曾殺過伏隆,如果張步前來歸降,我也要下詔給司徒伏湛,要他消除仇怨。
這兩件事又更加相似了。將軍從前在南陽時,就提出了這項重要的計策,我原以為迂遠疏闊,很難實現,現在看來,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