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成化年間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
成化八年——特賜「萬歲牌」和土地五百畝擴修河南南陽雲朝寺
成化九年回——劉大夏和項忠答建議廢止下西洋。
成化十一年——朱祐樘被立為太子。
成化二十年——華北大旱。
成化二十年——天水伏羲廟建廟。
成化二十年——澳門媽祖廟建廟。
成化二十年,1月29日——北京居庸關地震。
成化(公元1465--1487年)是明憲宗朱見深的年號。明朝使用成化這個年號一共23年。
『貳』 列舉發生在清朝未年的三次重大事件
有甲午戰爭、維新運動、八國聯軍侵華。
1、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2、維新運動
維新運動是清朝光緒二十四年間(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這次變法主張由光緒皇帝親自領導,進行政治體制的變革,希望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現代化道路。
無奈支持新政的光緒推行速度過快,因此變法被相對保守勢力反對,最後演變成為政變,維新派人物被殺,慈禧太後因此獲得實權。
維新運動失敗,使中國損失一批熱心於國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將中國推上革命的道路。
3、八國聯軍侵華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大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大清帝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之實。
侵華軍隊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盪。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之後再遭劫掠,終成廢墟。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2)光緒年間重大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清朝統治的晚期,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還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後,清朝統治力量開始衰落,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第二次鴉片戰爭使得清朝統治危機進一步加深。
晚清時期,西方資本主義入侵進一步深化,封建統治者賴以統治的農村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同時伴隨著列強在華設廠和洋務運動的發展,中國出現了民族資本主義。
面臨國內外的雙重壓力,清朝統治之下的各階級開始了反抗和探索,農民階級發起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嚴重打擊了清王朝和西方列強的勢力。
同時,晚清時期的文化發生了轉變,開始沖破封建主義的束縛,向西方學習的一步步探索。
清朝在抵抗外患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強入侵的同時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洋務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
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擊,並使列強瓜分中國。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的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雖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許多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近300年江山氣數殆盡。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革命風暴席捲全國,清朝統治迅速崩潰,次年2月12日宣統帝溥儀被迫頒布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政府自1644年入關以來268年的統治。
『叄』 光緒甲辰年的重大事件
同治十三年(1874年 甲戌)
二月 日本以台灣高山族誤殺琉球船民為借口,出兵台灣。
三月專 日軍侵略屬台灣。
五月 以慈禧皇太後萬壽節,予在京旗官年60以上者恩賞。
六月 命翁同龢直弘德殿。
十一月 命內外奏牘呈兩宮披覽。晉慧妃為皇貴妃,珣嬪為珣妃。
十二月 載淳逝於養心殿,年19。兩宮太後召敦親主奕誴、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等,宣懿旨,以醇親王之子載湉承繼文宗,入承大統,為嗣皇帝,俟嗣皇帝有子,再承繼大行皇帝。賜奕譞以親王世襲罔替,並免朝會行禮。王大臣等以遺詔迎載湉於太平湖醇親王邸,與慈安太後居鍾粹宮;慈禧太後居長春宮;兩宮太後垂簾聽政。詔停三海工程。以明年為光緒元年。上大行皇帝謚為「毅」,廟號穆宗,封皇後為嘉順皇後,皇貴妃為敦宜皇貴妃。
你好,這里是飛羽,答案滿意請採納,不明白歡迎繼續提問
『肆』 關於光緒帝歷史事件
戊戌變法,推行新政,這個應該是他這一生中最有名的事件了。
另外還有八國聯軍侵華,火燒圓明園。但是還是他在位呢。慈禧帶著他出逃了。
『伍』 光緒二十四年,中國發生了什麼大事件
2月12日山東巡撫張汝梅抄奏請在濟南設立洋務局,專辦教案、洋務。
3月6日中德《膠澳租借條約》簽訂,德國攫取了修築膠濟鐵路,開采鐵路沿線礦產,優先承辦山東各項事業的特權,將山東劃為自己的勢力范圍。
6月30日張汝梅上奏《查明義民會即義和團並未滋事及妥籌辦法》折,建議將義民會(義和團)「化私會為公舉」,「將拳民列諸鄉團之內,聽其自衛身家」
『陸』 光緒皇帝在位期間的大事
1光緒支持百日維新以維新派的失敗告終。
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新政從此日開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後發動政變為止,歷時103天,史稱「百日維新」。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後突然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直入光緒皇帝寢宮,將光緒皇帝囚禁於中南海瀛台;然後發布訓政詔書,再次臨朝「訓政」,「戊戌政變」成功。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後下令捕殺在逃的康有為、梁啟超;逮捕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徐致靖、張蔭桓等人。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將譚嗣同等六人殺害;徐致靖處以永遠監禁;張蔭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開辦的京師大學堂外,全部都被廢止。從6月11日至9月21日,進行了103天的變法維新,以戊戌政變宣告失敗。
2八國聯軍入侵北京。
八國聯軍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軍事行動進入中國的英、法、德、俄、美、日、意、奧的八國聯合軍隊,總人數約3萬人。
八國聯軍軍事行動,以清政府被迫與總共十一個國家簽訂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結束,其中規定清政府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分三十九年付清,被稱為庚子賠款。 在戰爭中,俄國出兵侵佔中國東北全境,這也為日後的日俄戰爭埋下了伏筆。
『柒』 下列歷史事件,發生在光緒年間的有( )
5 6
『捌』 清朝皇帝光緒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皇太極,松錦之戰大勝。順治,滿清入關。康熙,平定台灣及漠北蒙古。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嘉慶不清楚。道光,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並簽訂南京條約。咸豐,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英法攻進北京。同治,平定太平天國起義。
『玖』 急急急!!從光緒年間到五十年代初的中國歷史事跡
從光緒在位的1875年開始至建國後的1955年中國的歷史事件:
公元1875年 ·8月,中國清廷以郭嵩燾為出使英國欽差大臣,為第一次正式派遣駐外使節
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簽訂》
1881年《中俄伊犁條約簽訂》
1883年 12月,中法戰爭爆發。
1884年 8月下旬,法艦突然襲擊馬尾軍港的福建水師。清政府下詔對法國正式宣戰。10月,劉銘傳的清軍擊退進犯台北的法軍。
1885年 3月,法艦進犯浙江鎮海。劉永福黑旗軍和越南人民配合,在臨洮大敗法軍,收復十多個州縣。馮子材在鎮南關大敗法軍,乘勝追擊,收復諒山等要地。6月,《中法新約》簽訂
1888年 康有為第一次向光緒帝上書,要求變法。
1894年 朝鮮東學黨起義,日本乘機出兵朝鮮,佔領漢城。7月,日軍突然襲擊在牙山附近的中國運輸船和駐軍,挑起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左寶貴在平壤戰役犧牲。在黃海戰役中,鄧世昌、林永升等犧牲。日軍侵入遼東半島
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成立興中會。
1895年 在威海衛戰役中,北洋海軍覆滅。清政府求和,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徐驤領導的台灣義軍和劉永福配合,抗擊日軍。
康有為等「公車上書」,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
1896年《中俄密約》簽訂
1897年 德國強占膠州灣,民族危機嚴重。
嚴復譯述的《天演論》在《國聞報》上定期發表。
1898年 6月,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任康有為為總理衙門章京。接著又派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等人參預變法。
9月,慈禧太後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殺害譚嗣同等六人(戊戌六君子)。史稱「戊戌政變」。戊戌變法以失敗告終。
1899年 美國提出侵略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1900年 夏,在京津地區義和團運動的影響下,其他各地也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全國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浪潮。6月,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義和團在廊坊、老龍頭車站、紫竹林租界等地抗擊八國聯軍,圍攻北京東交民巷使館和西什庫教堂,在北侖配合清軍阻擊八國聯軍。
1901年 9月,《辛丑條約》簽訂。
1902年 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在《蘇報》上發表。
1903年 鄒容著《革命軍》,章炳麟為《革命軍》作序。
1904年 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華興會、光復會成立。陳天華著《猛回頭》和《警世鍾》。
1905年 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提出政治綱領,選舉孫中山為總理,創辦了《民報》。
1906年 革命黨在萍鄉、醴陵、瀏陽起義。
1907年 孫中山領導鎮南關起義,旋敗。徐錫麟在安徽起義,失敗被害。秋瑾准備在浙江響應,被捕慷慨就義。
1911年 4月,孫中山和黃興發動廣州起義,失敗。5月,保路運動爆發。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革命首先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成立湖北軍政府,改國號為中華民國。
民國 (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元旦,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在南京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接著成立臨時參議院,不久,頒布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月,清帝退位。孫中山辭職,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接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宋教仁等准備組織責任內閣,以限制袁的權力;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
1913年 3月,袁世凱派人在上海火車站殺害了宋教仁。7月,爆發「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敗後,袁強迫國會選他為正式大總統,權力進一步擴大。
1915年 1月,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五九國恥」。
12月,袁世凱當上了中華帝國皇帝,改年號為「洪憲」。蔡鍔在雲南起義,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
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學的口號,掀起新文化運動。
1916年 3月,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6月,袁世凱在絕望中死去。黎元洪繼任總統。總理段祺瑞操縱北京政府實權。
李大釗發表《青春》一文,號召青年追求進步,勇敢地創造青春的中國和世界。
1917年 張勛復辟失敗。
段祺瑞下令對德宣戰,宣布不再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孫中山在廣州發動護法運動。
1918年 魯迅發表《狂人日記》,號召人民起來推翻吃人的舊社會。
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熱情歌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1920年 夏 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建立
秋 毛澤東在湖南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共產主義小組
1921年 7月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 1月-3月 香港中國海員大罷工
7月 中共「二大」召開
1923年 2月 京漢鐵路工人舉行「二七」大罷工
6月 中共「三大」召開
1924年 1月 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925年 3月12日 孫中山先生逝世
5月30日 發生「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5年6月- 1926年10月 香港工人大罷工
1926年 3月 蔣介石策動「中山艦事件」
5月 蔣介石提出「整理黨務案」
7月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6年10月-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共發動三次武裝起義 ,最後被蔣介石竊取了革命的成果。
1927年 1月 武漢和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3月 毛澤東發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
7月15日 汪精衛集團叛變革命
1927年 8月1日 「八一」南昌起義
8月7日 中共中央召開「八七」會議(在漢口)
9月 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
10月 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地區
12月11日 廣州起義
1928年 4月 朱毛井岡山會師,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1930年 冬- 1931年秋 工農紅軍粉碎國民黨三次反革命「圍剿」
1931年 9月18日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大舉侵華
11月 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1月28日 日本發動「一•二八」事變,十九路軍奮起抗戰
3月 偽「滿洲國」成立
1933年 春 工農紅軍粉碎國民黨第四次反革命「圍剿」
11月 「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成立於福建(蔡,李)
1934年 10月 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開始二萬五行千里的長征 。
1935年 1月 長征途中遵義會議召開
7月 「何梅協定」(日本製造「華北事變」)
8月 中共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0月 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
12月9日 「一二•九」運動爆發
12月 中共中央瓦窯堡會議,毛澤東發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1936年 2月 東北抗日聯軍建立
5月 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
10月 全國三大主力紅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12月 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937年 7月7日 「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開始
7月17日 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
8月13日 日本發動「八•一三」事變
8月 中共洛川會議,頒布《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9月 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抗日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9月-11月 凇滬會戰
太原會戰-(忻口阻擊戰,八路軍平型關大捷)
10月 八路軍創立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
12月 南京失守,日軍進行南京大屠殺
1938年 春 徐州會戰,台兒庄戰役勝利
5月 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
10月 廣州、武漢失守,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1939年 底 中共打退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0年 3月 汪偽政權建立於南京
5月 棗宜會戰
8-11月 彭德懷指揮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
1941年 1月 國民黨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變
1942年中共開始整風、大生產運動
1942年 中國共產黨採取「三三制」原則,加強抗日民主政權建設,實行減租減息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進行反「掃盪」斗爭,保衛解放區
1943年 治外法權被廢除 、敵後根據地局部反攻
1944年 豫湘桂戰役
1945年 4月 中共「七大」召開
8月8日 蘇聯對日宣戰
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2日 日本正式簽訂投降書
9月9日 中國戰區簽字儀式
8月28日-10月10日 國共重慶談判,簽訂《雙十協定》
1946年 1月 政協會議開幕
夏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開始 -1947年 粉碎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
12月 北平學生發動抗議美軍暴行的運動
1947年 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6月底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7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的反攻
9月 中共全國土地會議召開,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
1948年 9月-11月 遼沈戰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淮海戰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戰役
1949年 3月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4月21日 毛澤東、朱德發渡江軍令,解放軍渡過長江作戰
4月23日 解放南京,國民黨反動統治結束
6月30日 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
9月21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
10月1日民主革命終結和社會主義革命開始
五、 現代史
1949年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革命開始
鎮壓反革命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結束,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制度被徹底廢除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朝鮮戰爭結束,抗美援朝勝利
年底在接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年 4月至7月 日內瓦會議,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的身份參加
9月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新中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5年 開始實行義務兵役制,軍銜制
同年參加了萬隆會議並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
『拾』 清朝的歷史大事記
清朝(1616年、1636年或1644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征服王朝。統治者為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氏。
1616年努爾哈赤在今中國東北地區建國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定都赫圖阿拉(即興京,今遼寧新賓)。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並稱帝。1644年李自成建國順,滅明朝。同年,清軍藉由吳三桂引領入關以打敗李自成,隨後多爾袞迎順治帝遷都北京,清朝入主中原。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建立龐大的領土與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然而清廷推行文字獄與尊崇滿族與旗人的政策讓部分學者不認同此為盛世。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使清朝由中國的世界變成列強環視的中國。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強入侵的同時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傳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擊,並使列強瓜分中國。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的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雖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許多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同年宣統帝於2月12日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建立開始算起,共有十二帝,歷時296年,自入關並遷都北京以來,共歷十帝,歷時268年。
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然而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提升了行政效率,皇帝也能充分掌權。清朝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成千上萬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軍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最大可達1300萬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40萬平方公里左右,是中國歷史疆域最大的朝代之一。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然因重農思維,商業仍未發展出資本主義。
皇太極改「金」為「清」的原因,未有史料明確記載。可能為掩蓋女真曾臣服於明朝的歷史,以鼓舞士氣,進攻明朝;「清」之國號,或雲是金的諧音,而且滿人尚青,加水字邊以符合五德終始說,用水免去朱明之「火」。
1樓
順治二年(1654年)
六月中旬,清軍南下江南,佔領常州。
順治十五年
夏五月二十七日,暴風拔木,驟雨經旬,田禾淹沒,鄉民食觀音土。
康熙十八年(1679年)
旱、疫,大飢。米價昂貴,民食草根樹皮,餓殍載道。
康熙二十二年
修成《武進縣志》44卷,翌年刻。
康熙二十三年
十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康熙南巡經常州。
康熙二十八年
二月初二日,康熙再次南巡經常州。
康熙三十一年
修成《武進縣續志》。
康熙三十八年
康熙與太後南巡過常州。
康熙四十二年
康熙又南巡過常州,並賜常州知府秦邦英、武進知縣劉喬齡御書唐句。
康熙五十五年
大旱,北鄉榆樹皮刮盡。
雍正四年(1726年)
析武進置陽湖縣。
是年,錢名世受年羹堯案株連,罷翰林院侍講職,押回常州。雍正書「名教罪人」四字,制匾掛其門首。更令在朝各官,作詩文筆伐,由錢名世刊刻進呈、散發。
雍正五年
疏浚孟瀆及德勝新河。造犁船四,領混江龍四具(犁船為清淤工具,混江龍為治河刷掃河底泥沙的工具)。
雍正十二年
武進、陽湖兩縣,以鄉建立社倉,積谷防荒。儲糧為鄉民自籌。
乾隆十六年(1751年)
二月十八日,乾隆帝與皇太後南巡駐奔牛,過常州進天寧寺拈香。
乾隆二十年
大旱,赤地無苗。八月隕霜殺谷。米價至每石四千,麥三千。大飢,榆樹皮等剝食一盡,以烏土充飢。
乾隆二十二年
二月十六日,乾隆帝與皇太後南巡過常州,入城至萬壽亭登舟。
乾隆二十七年
二月十九日,乾隆帝與皇太後南巡過常州,由毗陵驛入城至萬壽亭登舟。
乾隆三十年
修成《武進縣志》、《陽湖縣志》。
乾隆四十五年
二月,乾隆帝南巡過常州,三月,召試行宮。
乾隆四十九年
二月,乾隆帝南巡過常州,召試行宮。
乾隆五十年
春不雨,夏大旱,籽粒無收。米價每石三千,麥二千。
乾隆五十五年
十二月,大雪十日,平地積雪丈余,月余乃消。
嘉慶十九年(1814年)
元旦,黑氣滿天。大西北風,黑沙竟日。春夏不雨,五月塘河乾涸,赤地無苗,地生白毛,長者五六寸。
道光二年(1822年)
安徽歙縣人江成倪在湖塘橋開設裕泰隆當鋪。
道光二十二年
《武進陽湖合志》修纂成。
咸豐十年(1860年)
四月初六日,太平軍克常州。
同治元年(1862年)
太平天國護王陳坤書調常州,主持軍務。
同治二年
五月十三日,太平軍克武進西南地主團練巢穴森庄塘。
十二月,清軍進犯常州東門、北門,陳坤書率太平軍反擊,擊傷清將劉銘傳,清軍死傷甚眾。
同治三年
一月,清軍奪占奔牛,圍攻常州。四月初六常州陷,護王陳坤書被俘,不屈就義。
同治六年
邑紳惲禹九、惲季申所營濟豐當鋪開業。
同治十一年
薛昂千於西門外開設鼎泰元冶坊,生產犁頭、井罐、鐵鍋等,暢銷蘇、浙、閩、鄂等十餘省市。
同治年間(1862-1874年)
縣城內甘棠橋北始設蔣懋大銀樓。
光緒元年(1875年)
新塘、迎春二鄉,野豬為害,官吏率眾捕盡。
光緒二年
五月,陽湖、江陰錯壤之蘆岐地區,天雨紅粟。
光緒三年
秋,大風拔木,冬暴寒,樹凍死。
光緒四年
五月初八日,武進、陽湖飛蝗遍境,趙倩圩內蝗食禾盡。
是年,武進創辦繭行,歸上海建業總公司管轄。
光緒五年
城區開設長年醫局。
是年《武進陽湖縣志》編成。
光緒六年
七月初六日,孟城名醫馬培之進京為慈禧治病。
是年,奔牛鎮創設金台書院,翌年開課。
光緒七年
孟河營添設天平洲汛,守兵35名。
2 清朝武進歷史大事記
六月(甲戌),陽湖、無錫降雪,戚墅堰達寸許。
光緒九年
縣城西郊故址復建毗陵驛。
光緒十年
是年,太湖營調領炮船,增設額外外委一弁,駐西邨。
光緒十二年
設縣醫學正科一員,從九品,駐縣府辦理衛生行政事宜。
光緒十四年
《武陽志余》編成刊印。
光緒十七年
五月,陽湖縣民眾憤洋人跋扈,焚燒教堂。
光緒十八年
十二月奇寒,河湖全凍,為數十年未見。
光緒二十四年
旱荒,糧價昂貴,搶米風潮迭起。
光緒二十五年
四月初一日中午,武進西鄉大興橋鎮一帶地殼震動,轟轟如雷,房屋什物皆覺動搖,約一小時。
光緒二十七年
冬,孟河、德勝河、澡江河大浚,次年七月工竣。
是年,孟河縐獲巴拿馬賽會金牌獎
光緒二十八年
縣城開設常州招商分局,太昌輪首開常溧班。
是年,雪堰橋創辦雪堰三等小學堂,設蒙養學堂。
光緒二十九年
四月十四日,城區召開不纏足會議。
光緒三十年
六月十四日,疏浚縣境運河告竣。
是年,假縣城鐵市巷民居始建圖書館。
光緒三十一年
武進、陽湖籌建商會,定名常州商務局,翌年六月正式成立。
光緒三十二年
三月,日商錦隆洋行,在城區非法設置內河駁運儲存處,專司稽查。地方士紳稟常鎮道諭飭日商撤去。
夏,芙蓉圩始用內燃機戽水排澇。
是年,城區創建晉裕布廠。盧錦堂、惲次遠等創辦和慎銀公司,為縣第一家商辦銀行。
是年,創辦粹化女學,設初小、高小、師范預科、簡易師范科各一班。翌年改稱粹化女子師范學校。
光緒三十三年
十一月十五日,由常州知府許星璧、士紳惲祖祁等人籌資創辦之常州府中學堂開學,並附設師范科一班。
是年,武進飢民到米店搶米。
是年,屠元博等人為謀地方教育之發展,組織「武進縣教育會」。
光緒三十四年
四月初一日,滬寧鐵路舉行通車儀式。該路經縣城北橫貫過境。
宣統元年(1909年)
閏二月,江蘇咨議局成立。武進、陽湖兩縣朱稚竹、孟昭常、孟森、錢以振(琳叔)、於定一、庄殿華等六人被選為省議員。
宣統二年
武進、陽湖兩縣為劃分市鄉建制,實行自治,組織人口調查,鄉民疑徵兵增稅而反對。
是年,農村災歉,由盛宣懷等出面截留漕糧,並由旅外及在鄉各紳捐輸,開辦平糶。
是年,江蘇省咨議局常駐議員朱稚竹,發起組織武陽縣農會(系各地鄉紳組織),會長屠寄。
宣統三年
5月12日,城內玉帶橋幻仙影戲社,首映黑白無聲電影。
9月27日,縣議事會成立。
11月6日,縣城遍掛白旗,響應武昌起義。7日夜,惲祖祁率江防營兵圍同盟會人活動場所之常州府中學堂(今省常中),天明始撤。
11月9日,常軍政分府成立,何健任司令。武進、陽湖兩縣合並為武進縣,成立縣民政署,屠寄為民政長。
11月12日,軍政分府機關報《新民日報》創刊。
12月20日,孫中山從上海乘火車赴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途經常州,下車向歡迎群眾招手致意。
是年,縣城徐記昌米行用引擎及鐵機碾米,工效較人工提高20倍。
是年,毗陵驛站裁撤,歸並郵政。武進縣民政署創辦電話,專與軍、警、政、商機構通話。
光緒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