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四合院(來歷、變遷、布局、功能)
四合院歷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
前的中國西周時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現。陝西岐山鳳雛村周原遺址出土的兩進院落建築遺跡,是中國已知最早、最嚴整的四合院實例。
漢代四合院建築有了更新的發展,受到風水學說的影響,四合院從選址到布局,有了一整套陰陽五行的說法。唐代四合院上承兩漢,下啟宋元,其格局是前窄後方。
然而,古代盛行的四合院是廊院式院落,即院子中軸線為主體建築,周圍為迴廊鏈接,或左右有屋,而非四面建房。晚唐出現具有廊廡的四合院,逐漸取代了廊院,宋朝以後,廊院逐漸減少,到明清逐漸絕跡。
元明清時期四合院逐漸成熟。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前往大都的富商、官員建造住宅,由此開始了北京傳統四合院住宅大規模形成時期。1970年代初,北京後英房胡同出土的元代四合院遺址,可視為北京四合院的雛形。後經明、清完善,逐漸形成北京特有的四合院建築風格。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北京的很多四合院淪為了大雜院,而改革開放後隨著城市改造的開展,很多傳統四合院被拆毀,如1998年拆除康有為的粵東新館,2000年拆除趙紫宸故居,2004年拆除孟端胡同45號的清代果郡王府,2005年拆除曹雪芹故居,2006年拆除唐紹儀故居。與此同時,一些四合院被列入北京市和各區縣級的保護院落。
在古代,四合院基本上滿足了一家人生活的需要,那時兩進四合院以及更大的四合院通常是官宦和士紳的住所。而到了現代,一方面上下水、暖氣等衛生設施沒有進入四合院,淪為大雜院的四合院也未繼續改進以適應汽車、空調等設備的需要。
另一方面,像四世同堂那樣的大家庭也比較少見,有錢的人家通常願意在交通方便的郊外購置別墅,而不是生活在人口密度較高的市區。因此作為民居的四合院是否還存在價值,也是近代以來,一個爭論的問題。
隨著老城區保護的開展,對原有四合院進行了改造,例如1990年由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主持的對北京菊兒胡同四合院的危改項目,在保留院落結構的基礎上,將原有四合院的平房改為樓房,增加了廚房、衛生間等設施。
該改造工程獲得了聯合國的世界人居獎。北京南池子危改中,也將部分四合院房屋改成兩層,並修建了地下車庫。2006年,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四合院建築要素圖》,作為對四合院保護、修繕、翻建、改建的參考依據。
B. 北京四合院的來歷、變遷、功能、布局等
四合院建築最早起源於歷史悠久的黃河流域,它是典型的木構架建築,是中國傳統建築形式的典型代表。傳統的四合院建築基本採用「中軸對稱,前堂後室,左右兩廂」的建築格局。 春秋時期,中國進入封建社會,代表地主階級的士大夫階層和城市的商人們為滿足生活需要,促進了居住建築更廣泛的發展,晉中之窗使得四合院建築逐漸趨於規范化和定型化。《儀禮》一書記載了當時士大夫的住宅制度: 住宅的大門為3間,中央明間為門,左右次間為「塾」,門內為庭院,上方為「堂」,為生活起居、會見賓客、舉行儀式的地方; 堂的左右為「廂」,「堂」後為「室」。
漢代的四合院組合規制整然。在四川出土的漢代畫像磚可見迴廊與重樓,晉代主屋兩側有東堂、西室的橫列形式,晉中之窗其後住宅規模有所發展。7 世紀初期,唐代建立起強大的帝國,促成中國歷史上的文化高潮,建築藝術也不例外。晉中之窗鄉村中的三合院和四合院為了更有效利用面積,在院子周圍建造房屋; 統治階級的大型住宅仍沿襲六朝以來的傳統方法,使用不經濟的迴廊,宋代四合院的院落更加復雜,晉中之窗院子周圍往往用廊屋代替木質的迴廊,因而房屋的功能與結構以及四合院的造型都發生了變化,並且住宅與園林的結合更加密切。四合院式的住宅出現後,晉中之窗直到清末,中型與大型住宅大多採用迴廊和圍牆包圍起來的封閉式布局,宮殿廟宇及其他建築也大都採取同樣的方法。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一種漢族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晉中之窗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期,晉中之窗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晉中之窗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晉中之窗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晉中之窗這里所謂「街通」即我們今日所稱胡同、弄堂,胡同與胡同之間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晉中之窗當時,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遷京之官賈營建住。
C. 北京四合院的歷史變遷
北京四合院的歷史
北京四合院,即合院建築之一種,所謂合院,即是一個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為院,這就是合院。一戶一宅,一宅有幾個院。合院以中軸線貫穿,北房為正房,東西兩方向的房屋為廂房,南房門向北開,所以叫作倒座。一家人有錢或人口多時,可建前後兩組合院。
有錢的人家擺闊氣,可以建設三個或四個合院,亦為前後相連。在合院中植花果樹木,以供觀賞。 合院小者,房屋13間,大者一院或30間。二院,25間到40間,房屋都是單層。廂房的後牆為院牆,拐角處再砌磚牆,大四合院從外邊用牆包圍,都做高大的牆壁,不開窗子,表現出一種防禦性。全家人在合院里,院中住的人十分安適,晚上關閉大門,非常安靜,適合於以家族為中心的團聚生活。 到白天,院中花草樹木,十分美麗,夜裡花香,空氣清新,晚間家人坐在院中乘涼、休息、聊天、飲茶,全家合樂。家裡人在院子里,無論做什麼,外人看不見的,這符合中國人的習慣。 四合院住房分間分房,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間為大客廳(中堂間),長子住東廂,次子住西廂,傭人住倒房,小姐、女兒住後院,各不影響。
北京四合院設計與施工比較容易,所用材料十分簡單,不要鋼筋與水泥,青磚灰瓦,磚木結合,混合建築,當然以木構為主體標准結構,重量輕,如遇地震,很少可以震倒,說明合院是可以防震的。整體建築色調灰青,給人印象十分樸素,生活非常舒適。 其它地區的合院也與北京合院是基本相同的,不過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材料相差不多,式樣亦大同小異,這些合院是中國人民的重要建築遺產。 北京合院與各地合院之不同有下列各點: 以北京為主的周圍地區用四合院,以中軸為對稱,大門開在正南方向的東南方向,大門不與正房相對,也就是說大門開在院之東南。這是根據八卦的方位,正房坐北為坎宅,如做坎宅,必須開巽門,巽者是東南方向,在東南方向開門財源不竭,金錢流暢,所以要做坎宅巽門為好。 因此北京四合院大門開在東南方向。這是根據風水學說決定的,只有北京周圍才是這樣做法,其它地方的民居房並非如此。
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定都北京,北京始成為統一全中國的國都,無論從遺跡遺存還是文獻記載,北京城市建設都有劃時代的變化。元大都是當時舉世聞名的大都市,元大都的建設包含有大規模的民居,胡同和四合院成為元大都的基本內涵。
元大都內居民住宅就分布在小街或胡同兩側。1965年和1972年兩次在北京西直門內後營房發掘了元大都居住遺址,該處居住遺址位於大都豫順坊以東,大約是和義門內以北第八條胡同,這是一處四合院住宅,其佔地8畝。按照元時制度「定製以八畝地為一分」,基本符合此例。整個遺址的平面布局,充分表現出了宋元時代向明清時代過渡的建築形式。從遺址平面來看,發掘的應是這處四合院(圖一)的主要建築的偏北部分。它的北面可能是後花園一類的布置。從南面大門開始,至後花園為止,應相當於元大都兩個胡同的距離。元大都兩個胡同之間的距離約為70米。 清代定都北京後,大量吸收漢文化,完全承襲了明代北京城的建築風格,對北京的居住建築四合院也予以了全部繼承。清王朝早期在北京實行了旗民分城居住制度,令城內的漢人全部遷到外城,內城只留滿人居住。這一措施客觀上促進了外城的發展,也使內城的第宅得到進一步調整充實。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居住建築是宮室式第宅,這就是官僚、地主、富商們居住的大中型四合院。清代是北京四合院發展的巔峰時期。自清代後期起,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北京四合院的發展也逐步開始走下坡路。
在外族入侵和西方文化滲入的影響下,北京傳統住宅建築也受到一定影響。這個時期建造的四合院,有的或多或少加進了一些西洋建築的裝飾成分,最典型的就是圓明園式隨牆門的出現。受「西學東漸」之風影響較深的人為標榜自己為「新派」代表,也有一些在宅內興建「洋樓」的例子,但為數不多。總的來說,這個時期,北京的傳統民居基本保持了明清型制。 日本帝國主義侵華,使中國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由於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市民經濟狀況每況愈下,很多原來住獨門獨院的居民已沒有能力養更多的房子,只好將多餘的房子出租,以租金來補貼生活。居民的住房越來越少,院里的房客越來越多。獨門獨戶的四合院開始變成多戶雜居的大雜院,四合院的居住性質發生了變化。
1949年以後,北京傳統四合院在使用上出現了根本性變化。由於所有制的變更,很多清代遺留下來的王府、宅院由私產變為公產。它們不再為昔日的貴族所佔有,轉而成為國家機關、學校、醫院、工廠、幼兒園、俱樂部等公用住房。使用功能的改變,使得建築本身與使用者的需求之間產生了難以解決的矛盾,最終的結果,不是人服從建築,而是建築被人所改造。那些仍作為住宅用的院落,己不再為獨家佔有,變為多戶居住的「大雜院」。這些用途上的變化,使四合院再難保持昔日的深邃、安謐、幽雅和溫馨,四合院被分割、改造、瓜分成了普遍現象。 文革以後,北京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中確定了四合院保護方針,使上述惡化趨勢有所控制,但緊跟而來的大規模的舊城改造與四合院的保護又出現了尖銳的矛盾,建設性破壞時有發生,如何解決好舊城改造和四合院保護的矛盾,仍是—個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在80年代初至今的十多年中,北京的四合院聚集區又出現了一種新的景象:一些移居北京的僑民和在改革開放中先富起來的人們,抱著懷舊心理和對傳統文化的強烈追求,在四合院集中的地方買下舊院,重新翻建新四合院。有些長期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也征地建房,住進了傳統的中國民居。這種新四合院大多採用傳統建築的外形和色彩,室內則是暖氣、上下水、衛生間、空調等現代化設施和高檔裝修。經過翻建的四合院,由多家居住的大雜院重新變成一家一戶的私宅,院落寬敞,花草豐茂,景緻幽雅,安恬靜謐,四合院似又回到了它的鼎盛時期。這種新的景象愈演愈烈,大有蓬勃發展之勢。這種現象,是北京四合院的復甦,還是傳統住宅建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日前尚未有人進行研究和界定,但它作為一種不可忽視的歷史現象,已在北京四合院的發展史上書寫了新的一筆。
D. 北京四合院的歷史文化
四合院是中國一種傳統的建築形式,又叫四合房,其格局為庭院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均有房屋建築,故稱四合院。四合院在中國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而且分地域種類繁多,其中北@京四合院最為著名。普通百姓只能居住一般四合院,鄉紳富甲一般居住兩進四合院(或者更大)。
四合院始於遼代,經金、元、明、清不斷完成,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四合院。最著名的北@京四合院相傳元代時忽必烈入主中原,看上了燕京這塊風水寶地,便遷都燕京,而元朝想鞏固統治,緩和蒙漢民族矛盾,便任用了一些漢族智者、大儒,並分封土地,興建四合院。
由於歷史的緣故,年代久遠的四合院,基本都已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了,只有名人故居和文化古跡才得以保留。比如今天我們看到的魯迅故居,齊白石故居,老舍故居,郭沫若故居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名人故居了。當然如果你想感受下四合院的魅力,也可以到北@京的閱微庄四合院賓館,秦唐府客棧7號院,六合祥四合院酒店,合德緣四合院酒店等都可以體驗。
四合院的建造極講風水,裝修、雕飾、彩繪體現著當地的民俗文化, 四合院的結構復雜,簡單的院子都各有各的講究,四合院建造集風水術數、五行八卦於一身,每一處格局都有獨到之處,以多見的老北京四合院為例,主房坐北朝南,房屋地基較高於其他處為主人居室;兩側廂房為輔,為子女住所;下房主要放置雜物,少數也作為廚房,旁邊都留有牲畜及草料的單獨院室。
四合院不論作為民居與官衙都府,都在中國民俗文化史中有重要的地位,由於這種房屋在元朝立大都為府時流傳下來,集明清兩代的改良建造,獨具風格的建築群落風格,存現於世的還是很多的,這對我們繼承傳統民俗文化,發揚華夏民族傳統歷史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E. 我國四合院的傳統歷史沿革是怎樣的
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各地有多種類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為典型。四合內院通常為大家庭所居住容,提供了對外界比較隱密的庭院空間,其建築和格局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尊卑等級思想以及陰陽五行學說。——常識建築篇。
F. 把四合院辦成博物館的重生小說
黃金瞳
G. 四合院的歷史文化
之所以叫「四合院因抄為這種民居有襲正房(北房)、倒座(南座)、東廂房和西廂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圍合,形成一個口字形,裡面是一個中心庭院,所以這種院落式民居被稱為四合院。
四合院在中國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根據現有的文物資料分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築出現。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人特別喜愛四合院這種建築形式,不僅宮殿、廟宇、官府使用四合院,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廣泛使用四合院。不過,只要人們一提到四合院,便自然會想到北京四合院,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規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種各樣的四合院當中,北京四合院可以代表其主要特點
H. 四合院的歷史
四合院的歷史:
四合院歷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中國西周時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現。陝西岐山鳳雛村周原遺址出土的兩進院落建築遺跡,是中國已知最早、最嚴整的四合院實例。
漢代四合院建築有了更新的發展,受到風水學說的影響,四合院從選址到布局,有了一整套陰陽五行的說法。唐代四合院上承兩漢,下啟宋元,其格局是前窄後方。
然而,古代盛行的四合院是廊院式院落,即院子中軸線為主體建築,周圍為迴廊鏈接,或左右有屋,而非四面建房。 晚唐出現具有廊廡的四合院,逐漸取代了廊院,宋朝以後,廊院逐漸減少,到明清逐漸絕跡。
元明清時期四合院逐漸成熟。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前往大都的富商、官員建造住宅,由此開始了北京傳統四合院住宅大規模形成時期。 1970年代初,北京後英房胡同出土的元代四合院遺址,可視為北京四合院的雛形。後經明、清完善,逐漸形成北京特有的四合院建築風格。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北京的很多四合院淪為了大雜院,而改革開放後隨著城市改造的開展,很多傳統四合院被拆毀,如1998年拆除康有為的粵東新館,2000年拆除趙紫宸故居,2004年拆除孟端胡同45號的清代果郡王府,2005年拆除曹雪芹故居,2006年拆除唐紹儀故居。 與此同時,一些四合院被列入北京市和各區縣級的保護院落。
在古代,四合院基本上滿足了一家人生活的需要,那時兩進四合院以及更大的四合院通常是官宦和士紳的住所。而到了現代,一方面上下水、暖氣等衛生設施沒有進入四合院,淪為大雜院的四合院也未繼續改進以適應汽車、空調等設備的需要,另一方面,像四世同堂那樣的大家庭也比較少見,有錢的人家通常願意在交通方便的郊外購置別墅,而不是生活在人口密度較高的市區。因此作為民居的四合院是否還存在價值,也是近代以來,一個爭論的問題。
隨著老城區保護的開展,對原有四合院進行了改造,例如1990年由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主持的對北京菊兒胡同四合院的危改項目,在保留院落結構的基礎上,將原有四合院的平房改為樓房,增加了廚房、衛生間等設施。該改造工程獲得了聯合國的世界人居獎。北京南池子危改中,也將部分四合院房屋改成兩層,並修建了地下車庫。2006年,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四合院建築要素圖》,作為對四合院保護、修繕、翻建、改建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