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九一八之前東北怎麼會有日本軍隊
日俄戰爭後,日本為了鞏固其在東北的既得利益和進一步獨霸東北,就在東北境內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侵略機構。其中主要的有關東廳、關東軍司令部、領事館和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等,從各個方面對我東北地區進行公開的或秘密的侵略活動。
自20世紀20年代初至1927年初,日本國內連續發生金融危機,震撼了日本朝野。使日本的經濟受到了沉重的沖擊,統治階級內部的斗爭也日趨加劇。當時,中國國民革命軍北伐的節節勝利,日趨高漲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浪潮,不僅直接打擊了日本在華的侵略勢力,而且也使日本國內的經濟危機更加深化。為了轉嫁這種危機,日本政府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策劃新的「滿蒙政策」,陰謀發動對東北地區的武裝侵略。
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公然否定中國對東北的主權,聲稱等待時機,以得寸進尺的方法獨占東北,再進入內外蒙。這就是日本政府在東方會議上制定的《對華政策綱領》,實際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干涉中國內政,欲以武力侵佔東北的侵略政策。
為了給武裝入侵製造借口,《綱領》編織了日本與東三省「有著重大的利害關系」、保護「日僑生命財產」不受侵害、「要使該地維持和平與發展經濟」、作為接壤鄰邦的日本「不能不負有特殊責任」等一系列謊言,以掩蓋其妄圖武裝
侵佔的實質。
日本帝國主義在尋找武裝入侵東北的時機,同時為使這個時機早日到來,首先決定除掉張作霖。
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駐守沈陽。張作霖本來是靠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和扶植起家並稱霸東北的,但是隨著他地位的逐漸上升和勢力的增強擴大,對日本構成威脅,日奉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日本軍方認為,再依靠張作霖攫取東北已不現實,必須拋棄「同他生死與共的想法」,於是下決心除掉他。
1927年6月初,關東軍司令部在《關於對滿蒙政策的意見》中提出,要東三省宣布自治,在自治政權中設置日本行政、財政、軍事顧問。如張作霖不接受這些要求,即另以他人取代之,「必要時當准備使用武力」。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組織軍政府,當上了海陸空大元帥,他感到自己身居高位,應「內孚民望」。因此對日本強加的種種侵略要求,或予拒絕,或借故推託。
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村岡長太郎、高級參謀河本大作決意除掉張作霖。在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聯兵討伐張作霖,奉軍節節敗退時,張作霖決定從北京撤回關外。日軍得到這一消息後,派間諜偵察張作霖准備坐哪月哪日火車逃往關外,並搞清列車經過的地點及准確的時間,決定在沈陽車站西北皇姑屯,南滿兩鐵路交叉處的橋洞炸車,在此埋入黃色炸葯30麻袋。
1928年6月4日5時30分左右,當張作霖率同要官及武官隨從乘坐的專列經過皇姑屯附近時,轟然巨響,煙塵沖天,橋毀車翻,張作霖所乘的第八節車廂被甩出幾丈開外,張作霖身受重傷,當日死亡。
為什麼日軍要製造皇姑屯事件呢?只是要炸死張作霖就完事了嗎?不!按照日軍預定的計劃,河本大作事先在沈陽大和飯店前集結了足有一個旅的兵力,事件發生後,再令參謀尾崎上尉緊急集會關東軍,同張作霖衛隊交戰,攪亂局勢,再以「維持治安」之名出兵佔領沈陽乃至東北。但是由於日軍內部沒有協調好,陰謀未能得逞。田中內閣的海相岡田啟介後來在供詞中說:「如果那時能夠緊急集合的話,大概『滿洲事變』(指後來的九一八事變)當時就會發生。」由此可見,這是「九一八」之前日本武裝侵佔東北的一場預演。
日本炸死張作霖,欲武裝佔領東北的陰謀沒有得逞,卻換來了張學良的東北易幟。張學良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總攬東北軍大權,決心與國民黨聯合。日本人惱羞成怒,又大肆製造武裝入侵的輿論。
首先製造「滿蒙非中國領土」說。1929年12月,松岡洋佑在廣島市召開的太平洋調查會議上,恬不知恥地叫嚷:「在日俄戰爭中,日本向滿洲投入了20億日元的戰費。這筆費用在10年之內,本利就可達60億日元,中國償還這筆錢了嗎?」「日本在滿洲還損失了10萬寶貴的生命,這是用金錢換不來的。」這就是松岡的強盜「邏輯」。
1931年9月6日,政友會頭目森恪拋出《緊迫的滿蒙對策》,不但重復了松岡的陳辭濫調,而且進一步聲嘶力竭地鼓吹道:「日本消耗了20億國費,並以10萬同胞之血,好不容易才把俄國勢力從日本的生命線和滿洲人故鄉之滿洲里驅逐出去,並以和平的開發政策取代武力的封鎖政策,在滿洲各地進行經濟建設。」9月,他在名古屋演講中竟然宣稱日本對東北的侵略是為中國人民立了天大的「功勞」,並且直截了當地說:「滿蒙並非中國的領土……是滿族的領土。我們所說的中國,是指中國本土的十八個省。」妄圖把東北從中國的版圖上分離出去,其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其次是「滿蒙生命線」說。日本人胡謅什麼,中國東北地區是日本的「利益線」,「滿洲為日中兩國國民共同生活的地區」,「中國為日本海外發展的第一線,每年移民一萬尚不為多」多奇談怪論,這就是日本到處散布的「滿洲生命線」說,其目的何在,是不言而喻的。
還有就是「武裝佔領滿蒙」說。關東軍參謀石原莞爾,為大造事變和戰爭輿論,拋出這樣的論點:「發原於中亞的人類文明,分為東西兩支,各自發展,兩個文明現已形成隔著太平洋而互相對峙的局面。對峙發展到一定程度便要通過戰爭走向統一,從而,創造最後最高的文明,使人類文化進入黃金時代。」瞧,他講的真「娓娓動聽」,還給侵略行徑戴上了文明的桂冠。
石原莞爾還進一步鼓舌道:「要對中國作戰,首先必須佔領滿蒙。滿蒙到手後,日本的繁榮自然得以恢復,失業的有識之上亦可有救。如因占滿蒙而引起中日戰爭,則乾脆連中國本部的要害地區也歸我所有。」這是對日本政府「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政策的進一步注釋。
輿論是行動的先導。日本帝國主義先製造一系列侵略中國的輿論,為緊跟其後的行動做好准備。爾後,緊鑼密鼓地進行武裝入侵的部署。
1931年,東北的中國軍隊約近25萬人,駐守沈陽的軍警即有2萬多人,而當時關東軍則僅有萬餘人,且分散在鐵路沿線的獨立守備隊就佔去了6個大隊的兵力,機動能力也較差,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攻擊中國軍隊,佔領東北,不進行周密的策劃是不敢貿然行動的。
關東軍的幕僚們通過一番策劃,制訂出了「以寡制眾」的謀略,首先攻克沈陽城,然後向外輻射,佔領整個東北。他們還商討了若發生事變時,要「閃電般地殲滅奉天附近的軍隊,推翻其政權」這一總的原則方案。
方案出籠後,日本帝國主義者製造種種事端,尋找發動事變的借口,這是他們慣用的伎倆。日本首先在吉林省挑起了「萬寶山事件」。事情的大體經過是這樣的:
1931年4月,吉林省長春縣「長農稻田公司」經理、漢奸惡棍郝永德,在萬寶山地區租地500垧,租期10年,租契明白規定必須經縣政府才能生效,而郝卻不經批准即擅自將地轉租給朝僑李升薰等人。李等為引水灌田,又私聚朝鮮人在伊通河截流築壩,開渠10餘公里,無理佔用中國農民耕地百餘垧,且大片良田有受水淹之險,中國農民派代表百餘人來交涉此事,日本駐長春領事館派警察60人攜帶機槍到此以保護現場為名橫加干涉。
7月1日,萬寶山地區的中國農民眼見自己的土地將面臨水淹之患,忍無可忍,遂集合500餘人填渠,並與李升薰一夥發生沖突。日本警察當即開槍擊傷中國農民,並抓走多人。2日,日方又增派警察40名,架設機槍督護李等繼續施工,有意製造民族矛盾。由於日本的挑唆,後來事態逐漸擴大,朝鮮各地掀起了血腥的反華浪潮。一周之內即有百餘華人被殘殺、160餘人受傷。
以延邊學生界為代表的各界人民,向國內外揭露日本帝國主義挑起事端、製造慘案的險惡用心,號召廣大民眾團結起來,「撲滅挑撥中朝民族感情的惡魔」。南京、上海等地群眾也舉行遊行示威,強烈抗議日本帝國主義的罪行。日本國內有人乘機鼓動向朝鮮和中國東北增派軍隊,並聲稱:為保衛日本的「生存權」,「必須不惜任何犧牲,毅然奮起」。這真是欲找借口,何患無詞。
在九一人事變前夕的沈陽,可謂「山雨欲來風滿樓,黑雲壓城城欲摧」了。日軍在此多次進行各種作戰演習。9月8日,日軍公然在沈陽大北邊門外駕機槍,作攻城演練,還在合堡大街進行巷戰訓練,而且在沈陽東站附近修建了3座炮台。
9月14日至17日,日軍天天在沈陽北大營一帶進行實戰演習,有一次甚至貼近了北大營圍牆。17日這一天,竟然有兩個日警闖入北大營將電線切斷;同日,沈陽的日本軍人們臂纏黑紗,齊集沈陽南站的「忠魂碑前」,大喊大叫,發誓要為「帝國在滿洲的權益而戰」。另外,關東軍還將秘密運到沈陽的2門24厘米口徑的攻城重炮裝置在守備隊的營區內。
九一八事變的前夜,日軍在調兵遣將,緊密部署。他們有計劃、有預謀策劃的事變,很快就要爆發了。
㈡ "大和飯店 歡迎光臨"日語怎麼說
大和ホテルへ ようこそ
yamato hoteru e you koso
㈢ 歷史上9月26日發生的事件有哪些
改革開放方面發生在9月26日的大事有:
中英討論香港問題(1982年)----
1982年9月26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結束了在中國為期5天的正式友好訪問。
撒切爾夫人是第一位訪華的英國首相,在她訪華期間,中英開始磋商香港問題。
30日,外交部新聞司發言人表示,香港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過去英國政府同中國清政府簽訂的有關香港地區的條 約是不平等條約,中國人民從來是不接受的。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是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收回整個香港地區。
香港地區包括香港、九龍和新界,它們分別在上世紀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中英北京條約》和《中英展拓香 港界十專條》中,被割讓或租借給英國。
中英草簽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84年)----
1984年9月26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草簽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和三個附件。聲明宣布,中國政府決定,1997年 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英國將在同時將香港交還給中國。聯合聲明還宣布了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後設立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 香港特別行政區,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屬於中央管理外,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包括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和終審權,現行法 律基本不變;特別行政區政府由當地人組成,生活方式不變;保持自由港、獨立關稅地區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等共12條。這些方針政策將由 全國人大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並在50年內不變。雙方還在正式簽署時交換的備忘錄上簽了字。附件一,就中國政府對香港的基本方 針政策作了具體說明。附件二,就中英兩國成立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聯絡小組事宜作了規定。附件三,就中英兩國將成立土地委員會處理香港 土地契約問題作了規定。
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召開(1988年)----
1988年9月26日,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30日結束)。全會聽取並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的報告。全會同 意中央政治局對我國當前政治經濟形勢的分析,批准中央政治局向這次全會提出的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方針和 政策、措施。全會確定,把1989年、1990年兩年改革和建設的重點突出地放到治理經濟環境和整頓經濟秩序上來。全會指出,治理經濟環境和 整頓經濟秩序,兩個方面都要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進行治理整頓,是符合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客觀要求的正確決策。
㈣ 《和平飯店》這部劇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和平飯店》這部諜戰片的歷史背景是叫做和平飯店,當時確實住著很多的外國間諜,大連 沈陽,哈爾濱都有,可能是最早的連鎖酒店了,以前查日本731部隊的歷史資料,好像是美國間諜拿到了小日本的罪惡證據,住在大和飯店,真實發生過的事件,最後膠卷被保護下來,傳到了美國,大概是這樣的歷史背景,但是不清楚這部電視劇是不是以這個作為原型,
這部諜戰片圍繞著和平飯店劇情緊扣觀眾心弦,步步驚心。時常出現搞笑場面,很值得一看。
㈤ 電視劇《和平飯店》這部劇怎麼樣
我覺得挺好看的,良心大劇。故事的大背景是在年淪陷在日本鐵蹄下的東北,講述的是民間愛國人士、土匪頭子王大頂和地下黨員陳佳影因為一場誤會意外進入了和平飯店,於是王大頂和陳佳影決定假扮夫妻「潛伏」在和平飯店。不過《和平飯店》的感情線倒不是單純的男女主角最終假戲真做,王大頂和陳佳影之間還隔著一個「釘子」唐凌,那可是陳佳影貨真價實的丈夫。
《和平飯店》和傳統的諜戰劇有所不同,它加入了喜劇因素,不管是雷佳音版的王大頂的人物設定還是劇中雷佳音和陳數「美女與野獸」的混搭,都會讓你時不時的爆笑一場,而劇中時不時的爆出一句東北方言更是搞笑至極。「美與丑」的混搭,再加上誇張的肢體語言、幽默的人物對白構成了趙本山式喜劇,《鄉村愛情故事》就是趙本山的代表作。而《和平飯店》雖然沒有趙本山的《鄉村愛情故事》那樣刻意誇大,但也暗藏著些許趙本山的些許幽默,尤其偶爾爆出來的東北大碴子一樣的方言更是很讓人捧腹。
㈥ 北平無戰事的真實歷史
電視劇《北平無戰事》該劇遵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其中既有歷史的真實,又有藝術的虛構。本文透過該劇創作的歷史背景,介紹一些1948年前後北平真實存在的人和事,以饗讀者。
令人發指的「七五」慘案
電視劇《北平無戰事》以「七五」慘案為導入線索,展開跌宕起伏的宏大故事。歷史上真實的「七五」事件是這樣的。
1948年春天,東北解放軍解放了東三省的廣大地域,把國民黨軍隊圍困在長春、沈陽、錦州等幾個大城市。在國民黨政府的欺騙威脅下,這些城市中的部分大中學校學生1.2萬多人,隨校遷至北平。到達北平後,國民黨政府對這些學生採取冷漠、拖延、欺騙的態度,東北學生被安排住在寺廟、火車站、城門樓、防空洞等處,每頓只能吃上兩個小窩頭、幾塊鹹菜,正常的學習生活根本無法保證。
7月3日,國民黨北平市參議會第一屆第三次大會,通過了所謂的《北平市參議會關於救濟東北來平學生辦法案》,規定對東北學生予以嚴格的軍訓,東北國立、公立學校停辦,停發經費。
7月5日,流亡北平的東北15所大、中學校5000餘名學生,在西長安街北平市參議會門前、北長街李宗仁門前、東交民巷1號院北平市參議會議長許惠東家門前請願。
下午5時許,北平市警備司令陳繼承從西苑調來青年軍208師的兩個連,在搜索營營長的帶領下,把東交民巷許惠東家門前的學生分割成兩段。兩輛裝甲車守在許宅門前,兩輛裝甲車堵住西邊學生的退路。士兵排成兩道封鎖線,槍口對准了學生。為避免沖突,學生們仍忍耐著坐在地上,等候進入許宅談判的代表的消息。
下午6時55分,當協議達成、學生們准備撤離時,東交民巷東口響起了槍聲,一些學生中彈倒地。槍聲停歇後,當學生救護傷者時,槍聲又起,又有一些學生中彈倒地。
在這場慘案中,被屠殺的東北學生8人、北平市民1人,受傷130餘人。7月6日,大批軍警闖入東北大學等校學生的住所,又逮捕了37人。
城工部三部地下電台設在哪裡?
《北平無戰事》中倪大紅飾演的中共北平地下黨的領導、中央銀行北平分行襄理謝培東,在緊急時刻就會取出電台秘密向城工部發報,情節十分緊張。那麼,城工部在北平有幾部地下電台、都在哪兒、怎麼使用呢?
早在1942年,城工部部長劉仁就著手籌建北平城內地下電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城工部決定在北平秘密建立地下電台,以便加強解放區與北平地下黨之間的通訊聯絡。1947年5月,北平地下電台開始和城工部電台互相發報。經過近5年的准備,城工部北平地下電台終於建立起來了。
城工部在北平設了3部地下電台,隸屬地下黨「學委」,由崔月犁領導,李雪負責技術指導和日常工作。
舊鼓樓大街118號(老門牌)、帽兒胡同12號、西交民巷兵部窪91號、洋溢胡同36號、牛街沙欄胡同、宣武門外西草場12條等地都曾經是地下電台的掩護地點。
除了安頓好「家」,作為地下黨的核心機要部門,劉仁還為地下電台的同志制訂了嚴格的紀律。
1.一律停止黨的組織生活;
2.杜絕一切社會關系,不許和親友往來;
3.不允許到公共場所活動,不許上電影院;
4.不許讀進步書籍;
5.「安分守己」,深居簡出。
城工部系統的三部地下電台,始終沒有被敵人發現,創造了一個奇跡,實際上這個奇跡是經過地下電台的同志們周密策劃實現的。
發報量不大時,三部電台輪換使用,收、發報時間錯開,來往的電文也都很短。這樣,敵人很難發現電台的活動規律,即使偵測到可疑信號,也會很快消失,再也找不到了。
為了避免敵人破獲電報內容,城工部地下電台一律使用密碼,劉仁親自參與編制密碼。從1946年起,他們先後搜集了若干個版本的字典,苦心研究幾套密碼,不斷變換。進城以後,譯電員方亭在西單買了兩套言情小說《惜分飛》,自己留一套,送組織一套。把小說當作密碼底,雙方商量好怎麼譯,實際上就是自創了一套密碼。
每一部地下電台工作人員由報務員、譯電員、交通員組成。電碼只是一組組的阿拉伯數字,報務員根據電碼收、發電報,但根本不知道電報的內容,只是將一組組的電碼抄在小而薄的紙上,在預定的時間和地點與交通員交接。交通員只是負責傳遞,根本不懂得電碼,即使遇到情況,也不會發生問題。譯電員負責將情報譯成電碼或將電碼譯成情報,也是在預定的時間和地點與交通員交接。因此,不會出現一個人看著情報直接發報的情況。城工部地下電台只是在北平解放前夕,由於電報業務量太大,形勢變化太快,報務員艾山、王超向和譯電員方亭曾經短時間住在一起,這屬於特例。
北平市民食調配委員會是個啥機構?
《北平無戰事》中提到的「北平市民食調配委員會」主管北平市民的糧食配給,貪腐成風,被劉燁飾演的方孟敖整得夠嗆。那麼,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個機構?又是個啥機構呢?
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國民黨政府接管北平,從此時起,直到北平解放,糧食供應一直是一大難題。
1946年2月20日,北平市成立糧價評議委員會。該委員會成立後,共評定糧價12次,查處違反限價糧商58家,將各家存糧都按8折廉售處理。但北平鄰近地區並無限價,限制了糧源,此辦法形同虛設,很快廢止。
1947年10月,國民黨政府與美國簽訂協議,利用聯合國救濟總署提供的18.6萬噸糧食,在南京、天津、北平、上海、廣州實行糧食配售,北平市於1948年3月相應成立民食調配委員會。
該會是北平市民食配售的決策機構,成立之初為6組1室,至1948年4月27日增加為6組4室,員工由108名增加到138名。主任由市長何思源擔任,溫崇信、凌志斌為副主任委員,另有行政院處理聯合國救濟物資委員會、糧食部、市參議會成員等為委員。
配購證管理組負責全市20個區發證所的管理工作。全市20個區,每區設發證所一個,各區區長任發證所所長,另設專職副所長1人及幹事2人,20個區分388保,由北平市政府工作隊隊員協助各保辦事人員發放票證。城區各保均設配售店1—3個,郊區配售以各區合作社為主。從1948年4月份起,採取「一戶一證,一口一票」及「繳款登記」辦法開始配售,每口每月15斤。
1948年8月19日,國民政府發行金圓券,限制物價。不久,市場上即出現結隊搶購商品的風暴,糧食業因損失過重,無力繼續營業,社會更顯混亂。10月31日,國民政府行政院令:糧食依照市場價格自由購銷,六大城市之配售糧食,仍由政府辦理。事實上,早在10月初,北平市場的麵粉價格已由8月份的七八元一袋猛漲到100元(金圓券)一袋,上漲10多倍。由於配售價格與市場價格相差懸殊,配售麵粉所收回的款項不能買回所需原料的十分之一,使得購麥磨面均感困難,「配售辦法」形同虛設。民食調配委員會雖然預收了市民的配售糧款,卻付不出糧食。許多承辦配售的糧店每天售糧僅以30人為限,而且每人只許買1斤。每天清晨4時,糧店門前擠滿購糧群眾,有些市民跑三四天竟買不到1斤糧食,怨聲載道,釀成搶米騷亂。貧民與工人曾於11月中旬先後砸毀了廣安門大和恆、東珠市口德聚永及安定門天德等糧店,並與趕去鎮壓的憲警發生搏鬥。
金圓券的出籠與收場
金圓券是南京國民黨政府為支撐其崩潰局面而發行的一種本位貨幣。
國民黨政府由於發動內戰,引起財政赤字直線上升和物價瘋狂上漲,國統區社會經濟一片混亂,惡性通貨膨脹,法幣急劇貶值。1948年8月19日,國民政府發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規定自即日起以金圓券為本位幣,發行總限額為20億元,限11月20日前以法幣300萬元摺合金圓券1元、東北流通券30萬元摺合金圓券1元的比率,收兌已發行的法幣及東北流通券;限期收兌人民所有黃金、白銀、銀幣及外國幣券;限期登記管理本國人民存放國外之外匯資產。
發行金圓券的宗旨在於限制物價上漲,但這一政策造成商品流通癱瘓,一切交易轉入黑市,整個社會陷入混亂。
1948年10月1日,國民黨政府被迫宣布放棄限價政策,准許人民持有金銀外幣,並提高與金圓券的兌換率。限價政策一取消,物價再度猛漲,金圓券急劇貶值。10月11日,國民黨政府又公布《修改金圓券發行辦法》,取消發行總額的限制。至1949年6月,金圓券發行總額竟達130餘萬億元,超過原定發行總限額的65000倍。票面額也越來越大,從初期發行的最高面額100元,到最後竟出現50萬元、100萬元一張的巨額大票。
金圓券流通不到一年,形同廢紙,國民黨政府財政金融陷於全面崩潰,老百姓拒用金圓券。
1949年4、5月,南京、上海相繼解放,人民政府在6月起宣布停止金圓券流通,以金圓券10萬元兌換人民幣1元的比率,收回後銷毀。
劇中的「馬漢山」與歷史上的馬漢三
有哪些不同?
《北平無戰事》程煜飾演名為「馬漢山」的大貪腐,劇中的身份是軍統北平站前站長、北平市民政局局長、北平市民食調配委員會副主任。他的原型之一應該是馬漢三。
馬漢三是北平市大興縣龐各庄人(今北京市大興區龐各庄鎮),早年參加馮玉祥的西北軍,是一名下級軍官。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後,中共地下黨員宣俠父在西北軍中從事統戰工作。在宣俠父的影響和教誨下,馬漢三接受了一些革命思想,參加過一些抗日救亡運動。1933年長城抗戰失敗後,經宣俠父安排,馬漢三在偽蒙疆政府中從事地下工作,以偽蒙疆政府駐北平辦事處的名義,往來於北平、張家口、歸綏、包頭等地,搜集日偽及偽蒙疆政府的情報。也是在這一時期,馬漢三通過宣俠父的關系,與軍統在西安的負責人馬志超相識(宣俠父與馬志超同為黃埔一期的同學)。1938年夏天宣俠父遇害後,馬漢三與共產黨失去了聯系。
通過馬志超的關系,馬漢三加入了軍統,歷任軍統陝壩工作組組長、軍統蘭州站站長、第八戰區調查室主任、寧夏緝私處處長、軍統局本部布置處處長、軍統華北實驗區區長。
1940年11月29日9點50分左右,在東皇城胡同14號(老門牌)美國教會遠東宣教會門前,軍統北平區行動組的麻景賢(即麻克敵)、邱國豐(又名邱裕豐)刺殺了日本天皇的特使高月保、乘兼悅郎。之後,日偽特務搜查了馬漢三在北平的住所(西城缸瓦市附近),恰好馬漢三去了張家口,躲過了這一劫。而馬漢三的叔叔馬德明恰好由大興縣龐各庄鄉下背了一袋子白薯進城看望馬漢三,被「蹲坑」的日本憲兵逮捕,後來被拷打致死。馬漢三被通緝後,在平綏一帶無法安身,隻身南下,輾轉逃亡香港。
抗戰勝利後,馬漢三先後任國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轅肅奸委員會主任委員、北平行轅軍警督察處處長、軍統華北辦事處主任、北平特別市民政局局長(1947年2月—1948年6月)等職。
由於軍統高層特務大多是浙江江山人,北方人很少,當初戴笠重用馬漢三,也是無奈之舉,戴笠形象地比喻說:馬漢三就是我的一本字典,在北方要找誰,一查字典就行了。
1948年3月29日,國民黨在南京召開「第一屆國民大會」,即所謂的「行憲國大」,選舉總統、副總統。當時李宗仁任國民政府北平行轅主任,馬漢三暗地裡支持李宗仁。選舉結果,李宗仁當選。馬漢三投靠李宗仁,但得罪了蔣介石。
1948年7月1日晚,保密局局長毛人鳳在燈市口大街秘密抓捕了馬漢三與軍統北平站站長喬家才,關進了炮局監獄。7月9日上午,馬漢三和他的秘書劉玉珠(男)被押解南京特設監牢。9月27日,馬漢三在南京被國防部保密局行動員李希成執行槍決。
馬漢三1948年7月1日就被抓捕了,他不可能參與「七五」事件之後的那些事了。可見,「馬漢山」是一個藝術創作的人物,只不過他的身上有一些馬漢三的歷史影子罷了。
劇中的「方孟韋」,歷史上的白世維
《北平無戰事》中王凱扮演的「方孟韋」是方步亭的兒子、方孟敖的弟弟,北平市警察局副局長兼北平警備司令部偵緝處副處長。歷史上,北平市警察局有一位副局長叫白世維,「七五」慘案時他就在東交民巷現場。
白世維,字子廉,山東蓬萊人,在北平已落戶多年,黃埔軍校七期畢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被派到河北撫寧縣任黨務宣傳員,兼臨榆、撫寧民團教官,組織了1000多人的民團,襲擊長城沿線的日軍,後來受聘為東北義勇軍第27路軍司令,當了8個月無糧、無餉、無補給的義勇軍司令。1932年成為「復興社」特務處北平站的特務,化名「劉詩白」。
1933年初,日本關東軍參謀長板垣征四郎打算組織一個傀儡政權,任命原北洋皖系軍閥首領之一的張敬堯為「平津第二集團軍總司令」。5月,張敬堯化名「常石谷」,由天津來到北平,住進東交民巷六國飯店,開始了一系列漢奸活動。「軍統」天津站、北平站決定刺殺張敬堯。
5月7日12點左右,白世維和「軍統」天津站站長王天木來到六國飯店訂房時,王天木無意間發現二層甬道左首一排房間中,有間房敞著半扇窗子,一個人側身坐在床沿上,仰頭對著窗子,手裡還擺弄著一個小物件。仔細一瞧,這個人就是張敬堯。
白世維隨著王天木的視線也瞧見了張敬堯,轉頭與王天木眼神交匯的一剎那,王天木用手往房裡指,嘴裡小聲說:「就是他。」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王天木快步向樓梯口走去,白世維站穩腳步,撩起夾袍,抽出手槍,對准剛剛站起半個身子的張敬堯胸部連開3槍,擊斃了張敬堯。
刺殺張敬堯成功後,時年24歲的白世維受到嘉獎,晉升為北平站行動組組長、中校軍銜,並被保送到中央陸軍大學深造。
1945年10月,白世維隨平津區鐵路局警務處處長吳安之來到平津,擔任該處副處長,並與原北洋政府賄選總統曹錕的長孫女曹繼英結婚。1947年4月,陳仙洲調沈陽,保密局派白世維任稽查處長。1947年9月,白世維調任北平市警察局副局長。天津解放前,白世維逃到台灣,後來曾擔任過高雄市警察局局長。
保密局北平站站長「王蒲忱」
與王蒲臣
《北平無戰事》中有一位身體羸弱、愛抽煙的保密局北平站站長「王蒲忱」,而歷史上的保密局北平站站長的名字與之只有一字之別—王蒲臣。
王蒲臣,號壬初,浙江江山縣人,與軍統頭子戴笠是江山縣文溪高小的同學,與保密局局長毛人鳳是浙江省立一中的同學。
王蒲臣加入軍統後,先為戴笠辦理機要,後任南昌和貴陽辦事處主任;1940年入成都軍分校高教班受訓,畢業後任局本部外事秘書、軍統川康區副區長、第8戰區調查室少將主任、軍統機要室主任。
1946年,戴笠為了對付馬漢三,調王蒲臣任軍統華北總督察,秘密調查、監視馬漢三及其同黨在平津的所作所為。初到北平時,他受到馬漢三的猜忌懷疑。後來他改變手法,表面上與馬漢三等人同流合污,花天酒地,吃喝玩樂,無所不為。慢慢地,馬漢三將他列為可以爭取的「自己人」,警惕就放鬆了。結果卻被王蒲臣將馬派小集團的內幕活動打聽得一清二楚,報告毛人鳳記錄在案。戴笠死後,王蒲臣幫助毛人鳳剪除了保密局華北辦事處主任馬漢三、保密局北平站站長喬家才,之後接任保密局北平站站長。
1949年1月22日,傅作義在「華北剿匪總部」召集華北特務頭子講話,宣布決定起義。會後,王蒲臣電請國防部保密局,要求保密局北平站長職務由徐宗堯接替。毛人鳳當然不能讓同學加親信的王蒲臣白白送死,馬上批准。1月24日,王蒲臣等人乘最後一架飛機,離開北平南逃重慶。1949年底飛往台灣。2008年7月,在台灣去世,享年10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