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華東師范版初中歷史知識點

華東師范版初中歷史知識點

發布時間:2021-03-02 19:28:36

① 求 歷史華東師范版 初中全部內容的總結 要中國史和外國史串聯起來的 一看就懂得 跪求

不好意思。。。

② 九年級歷史下冊復習提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十月革命---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

1、建立政權:建立以列寧為首的第一個工農蘇維埃政府

2、鞏固新政權的措施:

將銀行、鐵路和大工業等收歸國有,實行工人對企業的監督;沒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經農民耕種;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3、遷都:1918年從彼得格勒遷到莫斯科

4、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目的:抗擊國內外反革命勢力的進攻和武裝干涉。

作用:取得了平息國內反革命叛亂和粉碎外國勢力的武裝干涉和進攻的勝利。

5、十月革命的意義:

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由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沖破了世界帝國主義陣線,對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被除數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和支持,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1919年1月---6月,協約國集團在巴黎召開會議,同戰敗的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等國分別簽訂和約,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的統治新秩序;1921年—1922年,華盛頓會議召開,先後簽訂了《四國條約》《五國海軍條約》《九國公約》,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新秩序。這樣,通過兩次會議,最終確立了帝國主義戰後國際關系的新格局,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是一個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體系。

二、巴黎和會

1、召開時間:1919年1月—6月

2、召開的目的:締結和約、如何分臟

3、操縱國:美國、英國、法國

4、中心問題:如何處置戰敗後的德國

5、《凡爾賽和約》(對德和約)內容:領土方面: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政治方面:德國承認奧地利、波蘭、捷克的獨立,殖民地方面:德國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最能體現分臟的特點),經濟方面:德國和向協約國支付巨額賠款。

6、中國問題:和約無視中國人民的權益,規定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由日本繼承。-------中國爆發五四愛國運動。

7、和會處理問題的原則:根據戰後實力的對比和犧牲弱小民族的利益。

三、華盛頓會議

1、召開目的:協調遠東、太平洋地區的關系(美、日矛盾激化)

2、召開的時間:1921—1922年

3、操縱國:美國

4、中心議題:限制海軍軍備以及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問題

5、《九國公約》的內容:名義上尊重中的獨立和領土完整,但同時又宣布在中國實行美國提出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

《九國公約》的實質:是保證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控制,使中國回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國重新變為列強的半殖民地。

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

一、經濟危機

1、爆發的時間:1929年—1933年

2、首先爆發的國家:美國

3、導致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生產的盲目擴大,人民購買力低下這一矛盾導致。

4、經濟危機的特點: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破壞性大

5、經濟危機的影響: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國際貿易減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失業人數達到3000萬人以上,引發嚴重的政治危機。

6、影響最大的國家:美國、德國

7、為擺脫經濟危機各國走的道路:美國「羅斯福新政」;德國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羅斯福新政

1、實行的目的:為了盡快擺脫經濟危機

2、實行的時間:1933年

3、新政的特點:國家干預經濟

4、新政的中心:產業復興法

5、新政的前提: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

6、主要內容:財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頓銀行,恢復銀行信用;工業方面:實行產業復興法,籌劃大規模的公共工程的興建,刺激消費和生產;農業方面:縮減農業產量,補償農民的損失,復興農業。

7、對新政的評價:羅斯福新政使美國經濟得以擺脫危機並逐漸復甦,為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提供了範例。但由於產生危機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化解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也無法使美國避免新的危機。

8、新政的實質:是一種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

9新政的局限性:沒有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

10、新政的「新」: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德國進攻波蘭與大戰爆發

1939年9月1日德軍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戰爭的擴大和轉折

一、大戰的擴大

1、蘇德戰爭爆發(巴巴羅薩計劃)

(1)爆發的時間:1941年6月22日

(2)爆發的標志:德軍突襲蘇聯(蘇聯衛國戰爭爆發)

(3)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

(4)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是德軍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敗。

2、太平洋戰爭爆發

(1)時間:1941年12月7日

(2)標志: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

(3)影響:大戰達到最大規模

附:大東亞共榮圈----1940年近衛文麿提出,實質是建立一個日本殖民大帝國

二、《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

1、目的:徹底打敗法西斯

2、時間:1942年1月

3、簽署地點:華盛頓

4、內容:各國保證以全部的軍事和經濟資源,團結一致,徹底打敗法西斯軸心國及其追隨者。

5、意義: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壯大了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鬥志,加速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三、大戰的轉折---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

1、時間:1942年7月---1943年2月

2、影響: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一、三大國際會議

1、開羅會議

(1)時間:1943年冬

(2)參加國:美、中、英

(3)內容:發表《開羅宣言》(日本侵佔中的領土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

2、德黑蘭會議

(1)時間:1943年冬

(2)參加國:美、英、蘇

(3)內容:通過三國在對德作戰中一致行動和戰後合作的宣言,決定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

3、雅爾塔會議

(1)時間:1945年2月

(2)參加國:美、英、蘇

(3)內容: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戰後德國由盟國軍隊分區佔領,實現德國民主化;成立聯合國;蘇聯對日作戰。

(4)影響:雅爾塔會議實際上劃分了戰後世界的勢力范圍;戰後出現的世界兩極格局,主要是通過雅爾塔會議確立的;通過了建立「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聯合國。

二、諾曼底登陸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打擊德國的第二戰場。

三、德國和日本投降

1、德國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蘇聯紅軍首先攻入柏林)。

2、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正式簽字。第二世界大戰結束。

3、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意義: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世界范圍的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性質),挽救了人類文明,避免了歷史倒退,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礎,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西方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

一、西歐的振興與歐洲共同體的建立

1、聯邦德國的經濟增長迅速,成為西歐實力最強的經濟大國

2、1967年歐共體成立

二、日本成為經濟大國

20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成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蘇聯解體

1、蘇聯的領導人: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

2、戈爾巴喬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取代科學社會主義

3、1991年8月19日發生「八一九」事件----蘇共中央解散

4、1991年12月戈爾巴喬夫將權力交給葉利欽,蘇聯正式解體。

5、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影響:使社會主義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標志著二戰後由美蘇主導的世界兩極格局的崩潰。

亞洲經濟的迅速發展

1、韓國在20世紀60年代---70年代「啟動經濟開發戰略」創造「驚人的漢江之奇」。

2、新加坡在20世紀80年代成為東南亞第一個「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以「神奇的港口之國」著稱。

經濟全球化的趨向

一、經濟全球化趨向的形成

1、形成的原因:(1)現代高科技發展迅猛,信息化、知識化速度加快,使生產力得到迅速提高,市場經濟席捲全球,出現跨國公司;(2)資本流動、資源配置、經濟貿易及經營管理等經濟活動沖破了國與國之間的界限,從而出現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向。

2、形成的表現:(1)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聯盟、亞太經合組織、北美自由貿易區等國際和區域性經濟組織相繼建立;(2)國際貿易大幅增長,國際巨額資本流動加速;(3)各國經濟越來越成為一個整體,同消共漲。

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1、經濟全球化的十六字景象:強國主導,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競爭。

2、經濟全球化的影響:(1)使各國、各地區之間經濟聯系更加緊密,世界經濟越來越成為一個整體;(2)發達國家推進與各國的經濟技術合作,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更大的銷售、投資和勞動力市場;(3)廣大發展中國家也可從中獲得獎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以提升本國經濟技術發展水平;(4)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5)容易加劇不公平的國際競爭,使各國從全球化中受益不均,甚至形成強國更富,窮國更窮的局面。

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出現: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美功對峙和爭霸的兩極格局的崩潰,出現「一超多強」(一個超級大國---美國,多強:歐盟、日本、中國、俄羅斯)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2、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影響:有利於削弱和抑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利於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3、當今世界的主題:和平與發展

4、現代世界尋求合作的原因:面臨全人類關心的反恐、能源、環保和防止核擴散等重大國際問題上,任何一國都不可能單獨解決,必須由各大國共同協商、合作並尋求國際社會的支持。

計算機網路技術

1、1946年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在美國誕生;

2、計算機網路是電子信息時代的產物,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核心技術,是信息社會到來的主要標志。

③ 八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第一單元 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2年,英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P5)
鴉片戰爭的主要影響:①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兩國為幫凶,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P9)
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 1851年,農民革命領袖洪秀全在廣西桂平全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1853年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7.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基本史實:1876年左宗棠進軍新疆,1881年中國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黃海海戰(鄧世昌壯烈犧牲,)
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1895年4月,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P17)
9. 1900年6月,美、英、法、德、意、日、俄、奧八國組成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是鎮壓義和團運動的劊子手,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10.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P22-23)
中國是怎樣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答:開始淪為:鴉片戰爭———《南京條約》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完全淪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列強通過發動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不斷擴大侵略特權,使中國淪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為他們統治中國的工具。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艱難起步
11. 洋務派主要代表人物:中央:奕欣;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目的:「師夷長技」,提出「自強」、「求富」的口號。性質:是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運動。)
軍事工業:①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江南製造總局;②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成立福州船政局。民用工業:①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成立輪船招商局;②1880年,李鴻章在天津設立電報總局;③1893年,唐胥鐵路通車。
1876年,中國出現的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是淞滬鐵路。
1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1)張謇是1894年科舉考試的狀元,他抱著實業救國的志向,回家創辦大生紗廠,該廠後來逐步發展成為一家較大規模的棉紡織企業。
(2)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鐵路工程師。1904年,他主持修築京張鐵路,1909年,建成通車,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修築的第一條鐵路干線。
13. 「公車上書」(1895年,領導人:康有為、梁啟超),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其導火線是《馬關條約》的簽訂)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7):(1898年):①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②主要內容:經濟上:發展農工商業;軍事上:訓練新式陸海軍;政治上:創辦報刊,開放言論;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文化教育上: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今後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稱「百日維新」或「戊戌變法」
近代以來,列強入侵,國家危難,一些愛國的思想家認識到要改變現狀,必須學習西方的長處,代表人物先後有魏源和嚴復。其中魏源編著的《海國圖書》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 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15.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①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初步形成。②中國同盟會的成立:1905年由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在發展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革命目標: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國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16.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史稱「武昌起義」。
意義:(P43)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局限性:它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17.1915年, 新文化運動:①主要人物: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志,主張「文學革命」)、李大釗(宣傳馬列主義)、魯迅、胡適(《文學改良芻議》,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②口號:「打倒孔家店」③旗幟:「民主」、「科學」四提倡,四反對。④主要刊物:《新青年》;⑤主要陣地:《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雜志上,連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頌揚十月革命。
19. 維新變法運動中設立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百日維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改為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發源地;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止科舉制度,科舉制度的廢除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P51)
《申報》:1872年,在上海創刊,它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 商務印書館:1897年,在上海創辦,它以編印新式教科書、工具書和翻譯介紹西方的學術著作為主,是中國近代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之一。
照相術:於19世紀30年代末在西方國家誕生,40年代後傳入中國。
電影:1896年,上海徐園「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放映電影,1905年,中國人自己拍攝了第一部影片《定軍山》,它揭開了中國電影事業的序幕。
剪發辮: 1912年,孫中山頒布剪辮令,要求留有發辮者,限期剪去辮子,去除舊俗,做中華民國新國民,它成為革命的標志。易服飾:①男士:西服、中山裝;②女士:女式高領服裝。改稱呼:革除「大人」「老爺」等前清官場的稱呼,規定民國政府的職員一律改稱職務;民間普通稱呼改為「先生」或「君」。
第三單元 新明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20. 五四愛國運動:①時間:1919年5月4日;②地點:北京;③領導者:陳獨秀、李大釗;④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⑤運動主力:6月3日以後,運動主力由學生轉向工人;⑥運動中心:6月3日以後,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⑦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⑧結果:迫使北洋軍閥政府釋放被捕學生,撤銷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人的職務,並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五四愛國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⑨意義:它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⑩「五四」精神: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追求科學與民主的精神。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P66)。意義:(P67)這次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
22. 黃埔軍校:1924年5月創辦,孫中山任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是國共合作後建立的一所革命軍校,作用:P70。
23. 北伐戰爭:①時間:1926年;②目的: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治;③對象: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④先鋒:葉挺獨立團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贏得「鐵軍」稱號;⑤主要戰場:湖南、湖北;⑥戰役: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武昌戰役。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
24.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 政變。
25.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統治,標志著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
26. 南昌起義:時間:1927年8月1日;領導人:周恩來,賀龍,朱德,葉挺;意義: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P76);每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27. 秋收起義:時間:1927年9月;主要領導人:毛澤東;意義:揭開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序幕。(P77)
井岡山會師: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部隊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它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部隊。(朱毛會師)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紅軍長征:①起訖時間、地點: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據地;1936年10月、甘肅會寧地區。②路線:中央革命根據地→渡湘江→強渡烏江→解放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河(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吳起鎮會師→會寧會師。③意義: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29. 遵義會議召開的時間和歷史意義:時間:1935年1月;意義:①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②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P78)
30. 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 長征精神:(P79~80)。所經歷的省,河(P80)
第四單元 偉大的抗日戰爭
31.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炸毀柳條湖段鐵路,炮擊東北軍駐地北大營,佔領沈陽城,張學良按蔣介石命令不予抵抗,東北三省淪亡。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
民族戰歌:(P87)
32.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①時間:1936年12月12日;②發動人:張學良、楊虎城逼蔣抗日;③結果和影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預示著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之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意義:(P89)
33.1937年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以軍事演習為名,向中國駐軍發動突然進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全民族抗戰從此開始。
34.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又發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接著又向南京進犯。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在六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犯下的嚴重暴行之一。 共赴國難:(P94)
35. 台兒庄戰役(屬於「徐州會戰」):1938年春,李宗仁率領中國軍隊在台兒庄消滅日軍一萬多人。是抗戰以來國民政府取得的重大勝利。意義:(P98)
36.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先後組織100多個團,在華北2000多公里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史稱「百團大戰」。它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戰績表:(P99)
37. 徐悲鴻、聶耳、冼星海、侯德榜的主要成就:①徐悲鴻是中國傑出的寫實主義畫家,代表作品有國畫《奔馬圖》、《愚公移山》等。②聶耳是人民音樂家,代表作品是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不朽的民族戰歌。③冼星海是人民音樂家,代表作品是《黃河大合唱》,成為中華民族音樂經典。④侯德榜揭開制鹼的奧秘,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36. ①時間、地點: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②主要內容: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大會通過的新黨章規定,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大會選舉產生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③意義:(P104)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意義:(P105)
八年抗日戰爭,中國人民取得了偉大勝利,台灣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第五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38.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10月10日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P113)
39. 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國民黨軍隊20多萬人,向中原解放區(宣化店)發起大規模進攻,全面內戰由此爆發。中共作戰原則: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中共作戰戰術:運動戰。 結果: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 (P115)
40. 時間:1947年3月 中共方針:誘敵深入
(1)中共中央 毛澤東、周恩來率中央轉戰陝北,指揮全國各戰場作戰,轉戰陝北。 轉戰陝北的作用及意義:極大地鼓舞了解放區軍民的戰斗意志和勝利信心,西北野戰部隊在彭德懷等指揮下,經過五個月連續作戰,粉碎了敵人對陝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
(2)1947年3月,蔣介石集中25萬兵力,向山東解放軍發起大規模進攻,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等指揮下,打響孟良崮戰役,粉碎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41. 時間:1947年6月,戰略反攻的開始。 部隊: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 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標志:千里躍進大別山,標志戰略反攻的開始。(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爭進攻的序幕)
42.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三大戰役,①遼沈戰役(解放東北全境)、②淮海戰役(奠定了解放南方各省的基礎)、③平津戰役(基本解放華北全境),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4萬人,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戰役名稱 遼沈戰役 淮海戰役 平津戰役
時間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揮官 林彪、羅榮桓 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 林彪、聶榮臻、羅榮桓
作戰部隊 東北野戰軍 中原、華東野戰軍 東北、華北野戰軍
作戰戰術 關門打狗 中間突破 先打兩頭,後取中間
關鍵地點 錦州 徐州 北平
著名戰役發生地 塔山、黑山 碾庄、雙堆集、陳官莊 張家口、天津
43. 時間: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分三路渡江作戰,國民黨的長江防線頃刻崩潰。
渡江戰役:1949年4月,戰線東起江蘇江陰,西至江西湖口。 戰果: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標志著統治中國22年的南京國民政府跨台;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台灣。

④ 八年級歷史上冊復習資料(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提綱及試卷

每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1、中英鴉片戰爭(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傾銷商品。
補:、鴉片的輸入對中國的危害:鴉片不斷輸入,白銀大量外流,威脅到清朝的財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由於吸食鴉片的人越來越多,人們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摧殘,官吏更加腐敗,軍隊戰鬥力削弱。(從財務、健康、政治和軍事上記憶)
(2)導火線:1839年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侵略者。
補充:意義:①這是中國禁煙運動的重大勝利;②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氣焰;③表明了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尊嚴的決心。
(3)主要經過:1840年6月,英國挑起戰爭。1842年8月,英艦開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簽訂《南京條約》。
補:在東南沿海地區的群眾抗英戰爭中,規模最大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
(4)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補:《南京條約》,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①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銀元
③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④協稅——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補:1843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定《南京條約》附件(虎門條約)
主要內容:英國獲得領事裁判權、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並永久居住等特權。
9、1844年,中美《望夏條約》(先);1844年,中法《黃埔條約》(後)

(5)影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2)參戰國家: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兩國為幫凶。
(3)主要經過:1856年10月英、法發動,1860年,英、法軍隊進攻北京,火燒圓明園,俄國趁火打劫,共割佔了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補:使中國喪失更多的領土和主權(新增11處通商口岸,外國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擴展到沿海各省)
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到19世紀80年代為止,俄國共割佔中國北方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是近代侵佔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其中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割佔了100多萬平方公里
(4)影響: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
3、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成立了「洋槍隊」,1862年,太平軍在慈溪戰斗中,擊斃了洋槍隊頭目華爾。
4、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陰謀,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進軍新疆,左宗棠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除沙俄強占的伊犁地區以外的新疆全部領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補: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亞浩罕國將領阿古柏侵佔新疆南部及北部一些地區。
英、俄支持阿古柏割據,俄國還出兵佔領伊犁。3、1876年,左宗棠分三路進軍新疆,摧毀了阿古柏政權。
1881年,中國收復伊犁。6、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政,任命劉錦棠為新疆第一任巡撫。
5、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2)經過:1894年,日本佔領朝鮮,侵略中國,在黃海戰役中,鄧世昌英勇抗敵,以身殉國,1895年初,日軍攻佔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同年4月,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戰爭結束。
(3)《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地——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 ②賠款——2億兩白銀
補:中國割讓遼東半島(三國干涉還遼)、台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
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③開放通商口岸
補: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④設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廠
(4)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補:刺激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在中國建立「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 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主張利益均沾,共同掠奪中國。

6、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年)
(1)起因:從1898年起,義和團掀起了一場反帝愛國運動,威脅到列強在華利益。
(2)經過:1900年由西摩爾率八國聯軍入侵,攻佔天津,隨後攻陷北京,慈禧太後帶領光緒帝倉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
補:重大戰役:①廊坊之戰,②大沽之戰,③天津保衛戰
慈禧太後先曾採用招撫政策,後又下令清軍「鏟除」義和團,並請求八國聯軍「助剿」。
評價義和團:義和團運動表現了中國人民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對於阻止帝國主義瓜分中國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義和團的蒙昧迷信及籠統排外傾向,也留下了深刻教訓。

(3)《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經濟—賠款白銀4.5億兩 ②政治—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③外交—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
④軍事—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列強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4)影響:《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7、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內外交困
(2)目的:維護清朝統治
(3)學習對象:西方先進生產技術
(4)領導階級:地主階級
(5)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6)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 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8)主要內容:
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主要有安慶內軍機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簡稱「兩局一所」)
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民用工業,主要有輪船招商局(李鴻章),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張之洞)。後來還籌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興辦了京師同文館等一批新式學堂。
(9)結果:甲午戰爭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標志著洋務運動徹底破產。
(10)性質:封建統治者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
(11)評價:消極: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
積極:通過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近代工業,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對西方列強、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製作用。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8、戊戌變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馬關條約》簽訂,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領導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4)學習對象:西方先進制度(君主立憲制)
(5)主要經過:序幕—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發起「公車上書」。
發展—康有為、梁啟超創辦《萬國公報》(後更名為《中外紀聞》),組織強學會,宣傳變法,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
高潮—1898年,光緒帝發布變法法令,前後持續103天,史稱「百日維新」(又叫戊戌變法)
結束—1898年9月,慈禧太後發政變,囚禁光緒帝,譚嗣同等六人被殺害,變法失敗。
(6)「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
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軍事上—訓練新式軍隊
政治上—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文化教育上—開辦新式學堂,翻譯西方書籍,創辦報刊。
(7)性質:資產階級領導的一場政治改良運動。
(8)失敗原因:①資產階級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沒有實權的皇帝。
補:各省督撫中,只有湖南巡撫陳寶箴支持變法,其他大多持觀望態度。
翁同龢被免職後,維新派把希望寄託在榮祿的部下袁世凱身上,結果被袁世凱出賣。
②變法觸犯了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極力反對
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後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搜捕維新派,廢除變法法令,宣布由她「訓政」,戊戌變法失敗。戊戌變法前後經歷了103天,所以又稱「百日維新」。
(9)歷史意義:這次變法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使資產階級的斗爭由改良轉向了革命。
補充:戊戌變法的失敗說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9、甘願為變法而流血犧牲的維新志士是譚嗣同。

9、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領導階級:資產階級革命派
(2)學習對象:西方先進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孫中山
(4)指導思想—三民主義
(5)機關刊物—《民報》
(6)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7)主要經過:①革命准備—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意義:大大推進了全國
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②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佔領楚望台軍械所,到11日,起義軍完全佔領武昌城,史稱「辛亥革命」。
③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這一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④結束—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治。
(8)歷史意義: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失敗: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
10、新文化運動(1915年—20世紀20年代)
(1)領導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
(2)學習對象:西方先進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
(4)性質:思想解放運動
(5)旗幟:「民主」和「科學」
(6)宣傳陣地:《新青年》
(7)主要內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對」
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
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後期—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會維主義的勝利》,頌揚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釗又在北京創辦了《每周評論》。
(8)意義:①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②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補:
(前期的)新文化運動的意義:前期的新文化運動,是資產主義新文化反對封建主義舊文化的斗爭。它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激發了人們追求救國救民真理的熱情,但未能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

(9)局限性:對東西方文化有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
補:新文化運動的新發展:李大釗是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斗爭指明了新途
第三單元 新民主義革命的興起
11、五四愛國運動(1919年5月4日—6月初)
(1)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2)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
(3)斗爭口號:「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
(4)經過:1919年5月4日—6月初,斗爭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學生,以罷課為主要斗爭方式
1919年6月初以後,斗爭中心轉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罷工、商人罷市成為主要斗爭方式。
補:6月3日以後,五四愛國運動發展到一個新階段,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
(5)結果:取得初步勝利(表現在①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②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③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6)性質: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7)意義: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補: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運動波及全國廣大地區,具有普遍的群眾性。它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的結合。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從性質、參與者的作用、波及范圍、意義上記憶)

1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補: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迅速傳播,成為新思潮的主流。2、毛澤東、周恩來等一批先進青年逐步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陳獨秀等在上海建立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起核心和紐帶的作用)
(1)時間:1921年7月 (2)地點:上海,後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
(3)代表: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
(4)內容:①通過了黨的綱領—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
②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③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5)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了。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期末復習試卷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小明要了解有關近代香港歷史史實,可以查閱下列哪一個條約( )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2、右圖的照片,使你聯想到的歷史事件是( )
A、鴉片戰爭中,英軍攻陷浙江定海
B、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八國聯軍洗劫北京城
D、日本全面侵華戰爭中,日軍在南京城燒、殺、搶
3、「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此詩反映的是( )
A、林則徐充軍伊犁後開發新疆的業績 B、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的事跡
C、洪秀全領導金田起義的情形D、左宗棠率領湖南戰士收復新疆、治理邊疆的偉大業績
4、「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洛軍威。」這副沉痛的輓聯,是人們為哀悼一位民族英雄而撰寫的。這位民族英雄是( )
A、戚繼光 B、鄭成功 C、林則徐 D、鄧世昌
5、下列有關《辛丑條約》的內容中哪一項最能說明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
A、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 B、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C、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D、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6、了解湖北鋼鐵業的歷史,主要查閱的企業資料是( )
A、開平煤礦 B、湖北織布官局 C、漢陽鐵廠 D、江南製造總局
7、譚嗣同被慈禧太後殺害後,街頭巷尾的人們議論紛紛,你認為符合史實的議論是( )
A、他是洋人的密探,賣國求榮 B、他甘為變法而捐軀
C、慈禧太後殺的是貪官 D、他真傻,其實他可以逃走
8、下列哪一口號最能反映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
A、取消二十一條 B、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C、外爭主權,內除國賊D、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9、「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文中所指這所學校的創辦者是( )
A、袁世凱 B、孫中山 C、李大釗 D、周恩來
10、以8月1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是為了紀念( )
A、南昌起義 B、廣州起義 C、秋收起義 D、三灣改編
11、某校打算暑假組織學生去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舊址舉辦夏令營,他們應該( )
A、延安 B、井岡山 C、西北坡 D、北平
12、在「重走長征路」的活動課上,學生再現歷史場景時不應該出現的是( )
A、強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過雪山草地 D、井岡山會師
13、如果以「勿忘國恥,以史為鑒「為主題出一期板報,下列素材應選擇( )
A、南昌起義 B、九一八事變 C、西安事變 D、重慶談判
14、按因果關系排列下列史實( )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②西安事變 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④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華,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15、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佔領當時中國首都,屠殺中國居民和士兵達三十萬人以上,而現在卻被日本右翼勢力稱之為「20世紀最大的謊言「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變 B、南京大屠殺 C、盧溝橋事變 D、七七事變
16、解放後,為了紀念淮海戰役,國務院決定興建淮海戰役紀念館,你認為紀念館建在何地合適( )
A、徐州 B、連雲港 C、濟南 D、南京
17、自古以來,中國社會地位的排列順序是「士、農、工、商」,狀元最受人們尊敬和羨慕,而工商業卻是被人看不起的「末業」。但在清末卻出一位「捨本逐末」的狀元,此人是( )
A、張謇 B、榮宗敬 C、榮德生 D、孫中山
18、在20世紀初的上海,人們可以做到的事是( )
①看《申報》 ②坐飛機 ③使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字典 ④拍電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9、在《天演論》中宣傳「勿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兮」的進步觀點的思想家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魏源 D、嚴復
20、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的作者之一是( )
A、聶耳 B、冼星海 C、郭沫若 D、徐悲鴻
二、非選擇題(60分)
21、選用所學知識問答題(10分)
所謂近代化,即是中國人民向西方學習,尋求新的出路的過程。19世紀下半期到20世紀初,中國的近代化在飽受到強侵略,國門被迫打開的情況中艱難開始,主要經歷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
⑴請你繼續繪制四次運動的思想主張變化示意圖(4分)
「師夷長技」 → 維新變法 → →
⑵從這些思想主張的發展變化,你可以看出中國近代化探索過程有什麼特點?(2分)

22、下面是馬虎同學寫的一篇《我的1912年》短文中的片段,請你將文中違背基本史實的錯誤逐一指出來,並簡要說明理由。(10分)
我的1912年
前幾天,我在家中通過電視觀看了孫中山在上海舉行的臨時大總統宣誓就職儀式。不久,我收到在北京做生意的表哥來信,邀請我去玩。表哥陪我在北京街頭游覽一番,還聽到一些群眾的議論。聽說皇帝宣布退位,清朝結束了。想去年,朝廷還把主張維新變法的袁世凱等六人全殺。在回家的途中,我順便買了一本《新青年》雜志。……
⑴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據相關知識,回答下列「紅軍長征」問題:
長 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朦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塞。更喜岷山千里雪,渾過汗後盡開顏。
⑴(2分)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了紅軍長征勝利結束,「1936年」處在哪個世紀哪個年代?

⑵(4分)請你寫出長征途中的兩件英雄事跡。

⑶(3分)談談你印象中的長征精神。

24、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發動了大規模的侵華戰爭,中國人民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並最終取得抗戰勝利。回答以下問題:
⑴全國性的抗日戰爭開始於什麼事件?(2分)

⑵中國軍民「血肉築長城」,概要舉出中國軍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事例名稱。(發生在本地的其他事例亦可,6分)

⑶請問:抗日戰爭結束以什麼為標志?(2分)隨著抗戰的勝利,被日本統治達50年之久的什麼地方回到了祖國懷抱?(2分)

⑷你認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3分)

25、閱讀下列材料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率團訪問大陸,他在《答謝胡錦鑄辭》中說「誠如總書記剛才所講,今天的聚會是國民黨和共產黨六十年來頭一次,也是在兩岸的情況之下黨和黨見面交換意見高層次的一次,難能可貴。」
⑴連戰訪問第一站是南京,拜謁了中山陵。請問:中山陵是為了紀念誰而修建的?(2分)

⑵請問六十年前國共兩黨最高層次的見面指的是什麼事件(2分)國共雙方領導人分別是誰?(2分)

⑶在歷史上國共兩黨曾經有過兩次合作,請問:國共兩黨第一次、第二次合作的開始和結束標志是什麼?(4分)

26、中國近代史不僅是一部中國人民的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同時也是中國人民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探索史。學習這段歷史,你對其中的哪一段斗爭,或哪一位愛國志士或哪一場運動印象最深?從中受到了哪些教育?假如你是當時的一名學生,為改變中國當時的命運,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10分)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期末復習試卷參考答案與評分標准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題,計40分)
1、A 2、B 3、D 4、D 5、B 6、C 7、B 8、C 9、B 10、A
11、B 12、D 13、B 14、C 15、B 16、A 17、A 18、D 19、D 20、A
二、非選擇題(共6題,計60分)
21、(共6分)⑴三民主義(2分) 民主與科學(2分) ⑵層層遞進,由表及裡,逐漸深入(或從經濟變革到政治變革再到思想文化變革或從學習西方技術到改變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2分)
22、(共10分)⑴錯誤:通過電視 理由:1912年還未發明電視 ⑵錯誤:在上海 理由: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 ⑶錯誤:想去年 理由:維新派人士被殺應在1898年 ⑷錯誤:袁世凱 理由:被殺的譚嗣同等六人 ⑸錯誤:《新青年》 理由:1915年才在上海創刊(每空1分)
23、(共9分)⑴二十世紀三十年代(2分) ⑵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強奪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其他列舉只要是紅軍長征途中的英雄事跡,即可得分。答對1點得2分,共4分) ⑶紅軍長征精神是紅軍戰勝艱難困苦,勇往直前、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其他的答案只要符合題意,就可得到3分,如有學生有創新意識的答案可加1~2分,但本小題總得分不超過9分)
24、(共15分)⑴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2分) ⑵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台兒庄戰役(每點2分)(唐柳人民打鬼子等本地的事例,寫出一個也可給2分。但本題不能超過6分) 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2分) 台灣(2分) ⑷表述一:抗戰的勝利是一百多年來,中國反抗外來侵略,取得第一次勝利。(3分) 表述二:中國的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斗爭支援了其他國家人民的斗爭,具有世界意義。(得3分) 表述三:中國人民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爭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得3分) 表述四:用自己的話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得3分)
25、(共10分)⑴孫中山(2分) ⑵重慶談判(2分) 蔣介石和毛澤東(2分) ⑶1924年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1分) 1927年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國共合作破裂(1分) 1937年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後,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共同抗日(1分) 隨著抗日戰爭結束,國共關系再度破裂。(1分)
26、寫出印象最深的一段斗爭、一位愛國志士可得2分,但必須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寫出從中受到哪些教育可得3分。自己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為何做,准備如何做,闡述清楚可得5分,要求表述成文,語言流暢。

祝你這次考好哈
PS:偶也是八年級的~

⑤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史7年級下冊中國歷史的知識重點!!

根據課內外讀物提供的歷史知識,講講你對這段詞義的理解。這段詞義只是針對成結合上下文可知毛主席實在歷數古往今來的英雄人物,可知說的是個人。元朝採取

⑥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的歷史初一到初三歷史知識點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世界歷史》材料二 科學在鑄造世界的未來上能起決定性(1)深度: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工廠取代了所共工廠的技術上的革命科學和技術

⑦ 初中歷史華東師范版總結,要串聯起來的,比如:1949年中國建國,而當時日本在。。。美國在。。英國在。

您好,老槐樹為您作答,希望對您有用:
「一、關於炮火。日軍炮火實力之專強,令我軍沒屬有想到。」日軍中重武器多、射擊准,空中飛機、迫擊炮、重機槍、擲彈筒,往往能有效壓制我軍火力,使我遭受重大傷亡,使我們很難在短時間殲滅敵人,此前我從未與這么強火力的軍隊交過手,因此要避開敵之炮火,就應迅速突破敵之阻礙接近敵人,進入白刃戰,使其火力尤其時空中炮火不能發揮。

「二、關於戰斗精神。日軍受武士道毒害,戰斗精神頑強,縱使面對我三、四個士兵的包圍,仍拒不投降,直至戰死,我軍極少能抓獲敵之戰俘。」抗戰初期,日軍大部分士兵受國內軍國主義思想毒害,戰斗意志十分頑強,認為被降是極端恥辱,寧死不降,實際上,我們想在戰役中抓些俘虜,展示我軍的勝利,結果沒能抓獲,戰爭後期由於厭戰情緒蔓延,日軍戰鬥力也有所下降,尚能夠抓獲戰俘。

「三、關於軍事訓練。日軍被圍後並不慌張,並能立即組織有效抗擊,幾人以上便能組成一個戰斗小組,占據地形,動作迅速,很難突破,可見其以往訓練得法。」所以,我軍即便在人數、地形、突然性方面有利的情形下,以主力優勢兵力圍殲日軍的戰力二流的輜重部隊(敵第21旅一部只有百餘人),傷亡仍然達到近1:1。

⑧ 歷史的基礎知識手冊和初中知識清單是人教版的我們用的是華東師大版的,如果是的話,我該用什麼書

現在的初中歷史教材版本非常多,其實,買參考書的話,並不需要多考慮是哪個版本回的?配不配套?答等問題。
因為中考的考試范圍是不會變的,不會特別側重哪個版本的教材。
你買了其他版本的參考書,等於說你可以兼具兩個版本教材之所長,實是對學習有利!

閱讀全文

與華東師范版初中歷史知識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