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科能力要求的特點

歷史學科能力要求的特點

發布時間:2021-03-02 19:18:00

❶ 高中歷史學科的特點有哪些

相較於初中歷史,高中歷史更注重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強調歷史規律的作用。對比分析和總結的部分更加靈活。簡而言之就是更需要根據史實基礎進行思考和分析而非單純的死記硬背。希望上述話語能對你有所幫助。

❷ 歷史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學科素養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除具備教師的整體素質要求外(如師德修養、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等),還需要與其它學科教師的素質有所不同。對中學歷史教師的素質要求,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歷史教師要具有良好的史德。 我們知道,歷史是已經逝去的客觀存在,是不能改變也無法改變的。歷史與文學不同,文學可以發揮豐富的想像,塑造人物,構思情節。而歷史則以想像和主觀構思為大忌。秉筆直書,是我國歷史學家的優良傳統。因此,作為歷史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更要有良好的史德,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說真話,講真史,做到字字有出處,事事有根據,不隨便下結論,要做到論從史出。在史實之外憑空捏造不存在的"史實",或隨心所欲想當然,用虛假不實,模糊不清的東西教學生,那無異於欺騙。良好的史德不僅表現在講述真實的歷史,而且講課中投入的感情也必須是真情實感。老師的喜怒愛憎,完全是隨著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評述而真實的流露,情感豐富真摯而不矯揉造作,這樣容易使學生隨著老師對歷史的評述與老師產生共鳴,以至"觀史如身在其中",以老師的激情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意志和品質。 二、歷史教師要充分認識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要寓思想教育於歷史知識的傳授之中。 這看起來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不值得花費太多的筆墨,實際上,在高考大棒重壓之下的歷史教學,將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卻並未形成真正的共識。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因此,歷史教師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形成一種職業習慣,善於挖掘歷史教材中的德育內容,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同時,歷史教科書本身在德育功能方面又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只要我們重視,就會很好地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當前情況下,特別要正確理解"考試"與"素質教育"的關系。人們往往把"考試"與"素質教育"對立起來,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它們之間實際上是有內在聯系的,歷史高考試題本身也體現著德育的功能,體現著素質教育的要求。考試能力實際上是道德思想,知識能力,思維能力,身心素質在一種特殊氛圍中的直接或間接的反映,應該能較好的檢驗教育效果。歷史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著能力培養和"德"的教育,這是相輔相承的。人為地輕視德育功能,也勢必影響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三、歷史教師要具有扎實、系統、廣博的歷史專業基礎知識。 歷史貫穿於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發展的整個過程和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必須具備系統淵博的扎實的歷史知識。而系統的淵博的歷史知識需要長期的學習積累。因此,歷史教師要有一種危機感,首先不能僅僅滿足於自己最後學歷取得時的知識水平,即使是本科畢業或是研究生,也要經常鑽研教學大綱,學習最新的大學教材,還要經常研究史學動態和史學專著。要站在歷史學科和歷史研究的高度來研究教材,做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另外,不能讓自己的認識水平停留在與教科書相同的淺層次上,要深化教學內容,深化對高考目標的研究,努力達到或接近高考命題人員認識中學教材的水平,從而准確地把握教學和考試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居高臨下,旁徵博引,厚積薄發和深入淺出。但長期以來,由於部分學校對歷史教學的不重視,一些歷史教師未受過正規、嚴格的歷史專業訓練,缺少系統的專業理論和知識,教學中拘泥於歷史課本和參考書涉及的內容。這樣的教學很難講清歷史的來龍去脈,原因及影響。也就很難揭示出歷史現象掩蓋的歷史發展規律,因而難免照本宣科,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素質了。我們常講欲教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這是有深刻哲理和事實依據的。 四、歷史教師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論的修養。 歷史學科的功能要求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以正確的理論作指導,幫助學生認識歷史的發展規律,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學會初步運用這些觀點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作為歷史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政治理論修養。要熟悉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原理,把握好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現象和本質,量變和質變,認識和實踐等矛盾的對立和辯證統一關系,以及國家與政黨,階級和階級斗爭,民族與宗教,人民群眾及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並能夠以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講解、分析、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培養學生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評價歷史的能力。實際上,近幾年的高考命題中已經充分體現了命題者的這一思想,在考查知識能力的同時,加大了對學生基礎理論的考查。而這部分試題常常是學生感覺最難解答的,原因就在於我們部分教師缺乏基本理論的修養。一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史學理論不甚了解的歷史教師,是不可能培養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

❸ 歷史學科的特點是什麼

歷史學科的特點:

一是傳統課題持續受到關注。如史官制度、歷史編纂學、官方史學、私家史學、正史、野史等依然受到關注,一直不乏重要研究文章。但改革開放以來對傳統課題的研究並非一循舊章,而是有許多新的見解。

二是研究視角更加多元化。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中國史學史研究,尤其注重思想、思潮、學派等。如把史學家群體以地域、時期、思想等分成流派,對乾嘉學派、浙東史學派、戰國策派、疑古派、食貨派、南高史地學派等都進行了深入研究。

三是研究對象涵蓋古今,尤以近代為主。特別是最近二三十年,對中國近代史學的研究已超過對中國古代史學的關注,從整體上研究中國近代史學的著作就有十餘部,關於具體史家、史著的研究則更多。同時,還出現了以一個時期為范圍的選題,如五四時期的史學、抗戰時期的史學、延安時期的史學等。

四是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後來居上。近年來,關於侯外廬、郭沫若、翦伯贊、範文瀾、吳晗等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傳記陸續出版,這些史學家的著作也重新出版。憑借蔚為大觀的學術成就,中國史學史學科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目前,中國史學史研究機構不斷增加,專業期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學術交流也在不斷加強。

(3)歷史學科能力要求的特點擴展閱讀:

歷史學科就業方向

就業方向一:行政/後勤

行政/後勤部門就是協助好上級行政領導施政行政。

就業方向二:編輯/文案/作家

據估算,目前我國擁有網路編輯人員近300萬,而傳統媒體有編輯記者75萬人,網路媒體從業人員從數量上遠遠超過傳統媒體。同時,當下網路編輯的學科背景與六年 前相比,也有了顯著的變化。

2000年以前,有著計算機學科背景的編輯成為各大網站的主力軍,但自2000年以後,網路媒體競爭逐漸激烈,內容為王的理念被視為網站發展的「聖經」,有著社會科學背景的編輯逐漸占據主流,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進入網路大潮。

從2004年開始,網路媒體從業人員與傳統媒體從業人員進行大輪換,網站人力資源結構也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既有新聞、計算機的專業人才,也有了涉及中文、法律、財經、歷史、外語等專業的人員。

就業方向三:市場/公關/品牌策劃

企業通過媒介的介紹、傳播,和觀眾的交流、溝通和互動,在公眾面前樹立並強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而在這一系列活動安排中,專業公關是企業的好幫手。

在企業文化方面,歷史學專業的知識和品牌的策劃有異曲同工的微妙相同點,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本專業畢業生具備豐厚的文化積淀。

就業方向四:學術/科研

隨著知識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著,收入分配關系的調整顯現出一些新的特徵,知識勞動和知識要素正在成為按勞分配的主要依據;

知識所依附的主要對象,即高技術、高技能、高素質、責任重、貢獻大的人,收入明顯提高,高技術、高技能、高素質人才與一般勞動者的薪酬水平的差距,在市場供需調節過程中日漸擴大,科研事業單位中集聚著大批的高科技人才。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以及人才競爭的日趨激烈,科研事業單位的薪酬制度也處於快速變革之中。

❹ 中學歷史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除具備教師的整體素質要求外(如師德修養、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等),還需要與其它學科教師的素質有所不同。對中學歷史教師的素質要求,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歷史教師要具有良好的史德。
我們知道,歷史是已經逝去的客觀存在,是不能改變也無法改變的。歷史與文學不同,文學可以發揮豐富的想像,塑造人物,構思情節。而歷史則以想像和主觀構思為大忌。秉筆直書,是我國歷史學家的優良傳統。因此,作為歷史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更要有良好的史德,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說真話,講真史,做到字字有出處,事事有根據,不隨便下結論,要做到論從史出。在史實之外憑空捏造不存在的"史實",或隨心所欲想當然,用虛假不實,模糊不清的東西教學生,那無異於欺騙。良好的史德不僅表現在講述真實的歷史,而且講課中投入的感情也必須是真情實感。老師的喜怒愛憎,完全是隨著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評述而真實的流露,情感豐富真摯而不矯揉造作,這樣容易使學生隨著老師對歷史的評述與老師產生共鳴,以至"觀史如身在其中",以老師的激情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意志和品質。
二、歷史教師要充分認識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要寓思想教育於歷史知識的傳授之中。
這看起來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不值得花費太多的筆墨,實際上,在高考大棒重壓之下的歷史教學,將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卻並未形成真正的共識。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因此,歷史教師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形成一種職業習慣,善於挖掘歷史教材中的德育內容,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同時,歷史教科書本身在德育功能方面又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只要我們重視,就會很好地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當前情況下,特別要正確理解"考試"與"素質教育"的關系。人們往往把"考試"與"素質教育"對立起來,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它們之間實際上是有內在聯系的,歷史高考試題本身也體現著德育的功能,體現著素質教育的要求。考試能力實際上是道德思想,知識能力,思維能力,身心素質在一種特殊氛圍中的直接或間接的反映,應該能較好的檢驗教育效果。歷史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著能力培養和"德"的教育,這是相輔相承的。人為地輕視德育功能,也勢必影響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三、歷史教師要具有扎實、系統、廣博的歷史專業基礎知識。
歷史貫穿於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發展的整個過程和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必須具備系統淵博的扎實的歷史知識。而系統的淵博的歷史知識需要長期的學習積累。因此,歷史教師要有一種危機感,首先不能僅僅滿足於自己最後學歷取得時的知識水平,即使是本科畢業或是研究生,也要經常鑽研教學大綱,學習最新的大學教材,還要經常研究史學動態和史學專著。要站在歷史學科和歷史研究的高度來研究教材,做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另外,不能讓自己的認識水平停留在與教科書相同的淺層次上,要深化教學內容,深化對高考目標的研究,努力達到或接近高考命題人員認識中學教材的水平,從而准確地把握教學和考試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居高臨下,旁徵博引,厚積薄發和深入淺出。但長期以來,由於部分學校對歷史教學的不重視,一些歷史教師未受過正規、嚴格的歷史專業訓練,缺少系統的專業理論和知識,教學中拘泥於歷史課本和參考書涉及的內容。這樣的教學很難講清歷史的來龍去脈,原因及影響。也就很難揭示出歷史現象掩蓋的歷史發展規律,因而難免照本宣科,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素質了。我們常講欲教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這是有深刻哲理和事實依據的。
四、歷史教師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論的修養。
歷史學科的功能要求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以正確的理論作指導,幫助學生認識歷史的發展規律,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學會初步運用這些觀點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作為歷史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政治理論修養。要熟悉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原理,把握好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現象和本質,量變和質變,認識和實踐等矛盾的對立和辯證統一關系,以及國家與政黨,階級和階級斗爭,民族與宗教,人民群眾及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並能夠以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講解、分析、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培養學生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評價歷史的能力。實際上,近幾年的高考命題中已經充分體現了命題者的這一思想,在考查知識能力的同時,加大了對學生基礎理論的考查。而這部分試題常常是學生感覺最難解答的,原因就在於我們部分教師缺乏基本理論的修養。一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史學理論不甚了解的歷史教師,是不可能培養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學生的。如果歷史教師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能夠自覺運用正確的歷史理論和史學理論來分析教材,指導學生,那麼,學生就能較好地解答理論問題。
五、歷史教師要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學有很強的表述性。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通過准確、生動的語言表述,能使學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實,獲得科學的歷史知識。歷史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歷史知識吸收程度和學習歷史的興趣,關繫到教育效果的好壞。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說話的藝術,同人心交流的藝術。""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日常教學中,有的歷史教師,學識淵博,滿腹經論,但拙於言辭,缺乏嫻熟的教學技能,"壺里有倒不出",使課堂無生氣,枯燥無味,這樣的教學就很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歷史教師要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規范專業語言,做到:敘事說理要條理清楚,全面周密具有邏輯性;描人狀物要有聲有色,情景逼真具有形象性;談話范讀要情真意切,平易流暢,具有感染性;藉助手勢,穿插事例,比喻新穎,生動有趣具有趣味性;舉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餘地富有啟發性。切忌拖泥帶水,拉里拉雜與題無關的廢話;顛三倒四疙里疙瘩、濫用詞藻、花里胡哨,華而不實的巧話;不懂裝懂,"或許""大概"模稜兩可的混話;乾巴枯燥、平淡乏味,催人慾睡的淡話;挖苦譏笑、低級趣味、不幹不凈的粗話;粗詞濫調、生搬口號,八股味很濃的套話。只要我們努力實踐錘煉,就一定會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水平,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歷史教師除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外,還要有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做到能說會寫。文字表達能力,實際上就是寫作能力,也就是教學研究能力。它以探索教學規律、總結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理論、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有利於教師深入研究教學大綱和教材,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總結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因此,作為歷史教師,在教好課的同時,對自己在歷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和感受,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討和研究,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既有利於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又有利於同行之間相互交流,共同促進,共同提高。
六、歷史教師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迅速加快,這就要求我們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信息技術。Internet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資源庫,我們利用互聯網可以迅速地查找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我們必須學會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和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技術,能夠熟練地製作多媒體課件,充分運用一切媒體資料(如電影、電視、圖片等)製成生動、形象的豐富多彩的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如果條件允許,還應當把一些科技發明,著名戰例製成軟體,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演示。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好奇心,更能由此提高他們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此外,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利用,可以組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對培養高素質的有創造性的人才起著重要作用。在這方面許多先進地區的學校已走在了前邊,如東北師大附中,上海市七寶中學在這方面做的就很好,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總之,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提高教師本身的素質和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上幾項對歷史教師的素質要求,是由歷史學科的特點所決定 的,也是我們歷史教師所應具備的。只有具備了這些基本素質的歷史教師,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❺ 比較、評價歷史人物是歷史學科的能力要求之一。華盛頓、拿破崙作為資產階級政治家,其歷史作用的相同之處

D
A答案,這只是針對華盛頓的業績,而拿破崙作為一名資產階級政治家時,法國已經贏得了民主獨立,他只是去鞏固和保護法國人民的這一權利;
B答案,維護國家統一這一問題其實對於拿破崙來說要貼切一點,因為他曾多次掃清法國各地的王黨叛亂,從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而華盛頓是美國的建國英雄,要說維護國家統一,那還要推到林肯總統身上;
C答案,拿破崙率領軍隊在防衛聯軍干涉以及後來的入侵各國的軍事行動中將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傳播到每一個角落,嚴重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的統治地位,華盛頓帶領美國人民贏得獨立,擊敗的是英國,那時英國已經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獨立從一定程度上也幫助了它的盟友-歐洲封建君主專制的代表-法國,因此華盛頓從直接的結果層面上看沒有打擊到歐洲封建勢力。
D答案,二者都符合。

❻ 中學歷史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除具備教師的整體素質要求外(如師德修養、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等),還需要與其它學科教師的素質有所不同。對中學歷史教師的素質要求,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歷史教師要具有良好的史德。 我們知道,歷史是已經逝去的客觀存在,是不能改變也無法改變的。歷史與文學不同,文學可以發揮豐富的想像,塑造人物,構思情節。而歷史則以想像和主觀構思為大忌。秉筆直書,是我國歷史學家的優良傳統。因此,作為歷史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更要有良好的史德,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說真話,講真史,做到字字有出處,事事有根據,不隨便下結論,要做到論從史出。在史實之外憑空捏造不存在的"史實",或隨心所欲想當然,用虛假不實,模糊不清的東西教學生,那無異於欺騙。良好的史德不僅表現在講述真實的歷史,而且講課中投入的感情也必須是真情實感。老師的喜怒愛憎,完全是隨著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評述而真實的流露,情感豐富真摯而不矯揉造作,這樣容易使學生隨著老師對歷史的評述與老師產生共鳴,以至"觀史如身在其中",以老師的激情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意志和品質。 二、歷史教師要充分認識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要寓思想教育於歷史知識的傳授之中。 這看起來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不值得花費太多的筆墨,實際上,在高考大棒重壓之下的歷史教學,將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卻並未形成真正的共識。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因此,歷史教師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形成一種職業習慣,善於挖掘歷史教材中的德育內容,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同時,歷史教科書本身在德育功能方面又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只要我們重視,就會很好地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當前情況下,特別要正確理解"考試"與"素質教育"的關系。人們往往把"考試"與"素質教育"對立起來,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它們之間實際上是有內在聯系的,歷史高考試題本身也體現著德育的功能,體現著素質教育的要求。考試能力實際上是道德思想,知識能力,思維能力,身心素質在一種特殊氛圍中的直接或間接的反映,應該能較好的檢驗教育效果。歷史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著能力培養和"德"的教育,這是相輔相承的。人為地輕視德育功能,也勢必影響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三、歷史教師要具有扎實、系統、廣博的歷史專業基礎知識。 歷史貫穿於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發展的整個過程和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必須具備系統淵博的扎實的歷史知識。而系統的淵博的歷史知識需要長期的學習積累。因此,歷史教師要有一種危機感,首先不能僅僅滿足於自己最後學歷取得時的知識水平,即使是本科畢業或是研究生,也要經常鑽研教學大綱,學習最新的大學教材,還要經常研究史學動態和史學專著。要站在歷史學科和歷史研究的高度來研究教材,做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另外,不能讓自己的認識水平停留在與教科書相同的淺層次上,要深化教學內容,深化對高考目標的研究,努力達到或接近高考命題人員認識中學教材的水平,從而准確地把握教學和考試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居高臨下,旁徵博引,厚積薄發和深入淺出。但長期以來,由於部分學校對歷史教學的不重視,一些歷史教師未受過正規、嚴格的歷史專業訓練,缺少系統的專業理論和知識,教學中拘泥於歷史課本和參考書涉及的內容。這樣的教學很難講清歷史的來龍去脈,原因及影響。也就很難揭示出歷史現象掩蓋的歷史發展規律,因而難免照本宣科,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素質了。我們常講欲教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這是有深刻哲理和事實依據的。 四、歷史教師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論的修養。 歷史學科的功能要求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以正確的理論作指導,幫助學生認識歷史的發展規律,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學會初步運用這些觀點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作為歷史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政治理論修養。要熟悉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原理,把握好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現象和本質,量變和質變,認識和實踐等矛盾的對立和辯證統一關系,以及國家與政黨,階級和階級斗爭,民族與宗教,人民群眾及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並能夠以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講解、分析、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培養學生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評價歷史的能力。實際上,近幾年的高考命題中已經充分體現了命題者的這一思想,在考查知識能力的同時,加大了對學生基礎理論的考查。而這部分試題常常是學生感覺最難解答的,原因就在於我們部分教師缺乏基本理論的修養。一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史學理論不甚了解的歷史教師,是不可能培養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學生的。如果歷史教師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能夠自覺運用正確的歷史理論和史學理論來分析教材,指導學生,那麼,學生就能較好地解答理論問題。 五、歷史教師要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學有很強的表述性。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通過准確、生動的語言表述,能使學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實,獲得科學的歷史知識。歷史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歷史知識吸收程度和學習歷史的興趣,關繫到教育效果的好壞。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說話的藝術,同人心交流的藝術。""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日常教學中,有的歷史教師,學識淵博,滿腹經論,但拙於言辭,缺乏嫻熟的教學技能,"壺里有倒不出",使課堂無生氣,枯燥無味,這樣的教學就很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歷史教師要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規范專業語言,做到:敘事說理要條理清楚,全面周密具有邏輯性;描人狀物要有聲有色,情景逼真具有形象性;談話范讀要情真意切,平易流暢,具有感染性;藉助手勢,穿插事例,比喻新穎,生動有趣具有趣味性;舉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餘地富有啟發性。切忌拖泥帶水,拉里拉雜與題無關的廢話;顛三倒四疙里疙瘩、濫用詞藻、花里胡哨,華而不實的巧話;不懂裝懂,"或許""大概"模稜兩可的混話;乾巴枯燥、平淡乏味,催人慾睡的淡話;挖苦譏笑、低級趣味、不幹不凈的粗話;粗詞濫調、生搬口號,八股味很濃的套話。只要我們努力實踐錘煉,就一定會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水平,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歷史教師除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外,還要有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做到能說會寫。文字表達能力,實際上就是寫作能力,也就是教學研究能力。它以探索教學規律、總結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理論、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有利於教師深入研究教學大綱和教材,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總結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因此,作為歷史教師,在教好課的同時,對自己在歷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和感受,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討和研究,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既有利於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又有利於同行之間相互交流,共同促進,共同提高。 六、歷史教師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迅速加快,這就要求我們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信息技術。Internet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資源庫,我們利用互聯網可以迅速地查找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我們必須學會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和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技術,能夠熟練地製作多媒體課件,充分運用一切媒體資料(如電影、電視、圖片等)製成生動、形象的豐富多彩的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如果條件允許,還應當把一些科技發明,著名戰例製成軟體,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演示。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好奇心,更能由此提高他們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此外,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利用,可以組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對培養高素質的有創造性的人才起著重要作用。在這方面許多先進地區的學校已走在了前邊,如東北師大附中,上海市七寶中學在這方面做的就很好,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總之,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提高教師本身的素質和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上幾項對歷史教師的素質要求,是由歷史學科的特點所決定 的,也是我們歷史教師所應具備的。只有具備了這些基本素質的歷史教師,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❼ 歷史學科 特點

不知道你問的是幾年級的歷史學科的特點?
課本要多背,課外內容多少知道版一點,初中不難,高中要用權心學,大學我還沒上,不清楚。
我只能說一下我的理解:
初中:1開卷考,熟悉課本,背出常用知識點;
2閉卷考,熟悉課本內容,背出重要知識點,要有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如一些歷史事件的背景,內容,時間,發展過程,評價及意義(積,消極)或影響等。系統的看,背,比較記得住。
高中:一般是閉卷考的。同初中閉卷考的方法一樣,但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試題會有點難,基於課本,但很靈活,所以要推敲題目的每一個字,課外內容多少也要知道一點,不能把它當副科來看,應該是和語文一樣的地位,學的入迷的話,你會很喜歡這門課的。
有問題可以加我,我幫你!

❽ 歷史學科知識的特點

歷史學科屬於人文學科,其基本知識主要包括主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版概念、歷史發展權的基本線索等。歷史事件像記敘文的六要素,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原因、經過、結果(意義);歷史人物的評價要結合本人的歷史事跡,且具有辯證性;歷史概念要說明是什麼時候的事,是怎麼回事;歷史發展的線索具有時間的延續性,事件的關聯性。總的來說,歷史學科具有時間性強、人文性強、綜合性強的顯著特點。

❾ 歷史學科的特點是什麼,有哪些

(1)存在形式的過去性。歷史是已經過去了的人類社會實踐活動,它不能重演,也無法實驗,人們只能通過文字、實物、圖片、電影等直觀教具,將抽象的東西形象化,概括的東西具體化,用語言的記述將歷史知識轉化為生活的畫面,讓學生間接認識或感知歷史。正是由於這樣,歷史對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有很大的創造空間。 (2)認知結構的多樣性。社會發展過程中主觀與客觀、內因與外因、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復雜的。因此,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認知途徑靈活多變,不應從單一的角度去認識歷史事件,而應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認識和思考。認知結構的多樣性表現為整體性、因果性和發展性。
A、整體性。歷史是人類在特定時空環境中留下的「足跡」,因此學習歷史要從時間、空間、人物三方面去整體把握。人類活動具有世界性,每個國家都不能獨立於世界之外,因此學習歷史要擴大視野,把歷史事件放到世界背景中去考察、定位,形成對歷史發展過程的立體的、整體的認識。
B、因果性。社會中的每一種變化都是特定原因作用的結果。歷史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 的發生有著特定的背景和條件,歷史事件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和互為因果的關系。揭示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是歷史課堂教學的主題之一,是培養學生正確認識歷史和理解歷史的能力的手段之一。
C、發展性。歷史是一個連續不斷、繼往開來的過程,後一個過程總是在前一個過程基礎之上的開拓創新;從認識論上看,人們的認識處於發展與深化之中。歷史課堂教學要具有前瞻性,培養學生運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去總結歷史,認識歷史的規律,使之服務於現實和未來。
(3)思維方式的求異性和靈活性。求異思維是針對常規定向思維而言的反向思維,是一種富有創見性的思維方式,它能夠突破思維定勢,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聯系,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形式,有利於拓展學生的思路,提高創新思維能力。思維的靈活性是指學生根據不同情況、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史由證來,證史一致;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科最主要的特點,信息處理能力是最主要的歷史學科能力。應重視史料的作用,培養學生對史料進行多方面的真實解讀的能力,以及思維與邏輯的嚴密性。遵循歷史與現實、史論與史實相結合的原則,強調「以史為鑒」的教育思想。
(4)學科聯系的交融性。歷史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涉及古今中外,涉及自然和社會的各門學科,其內容異彩紛呈,縱橫交錯,互為影響。在課堂教學中要抓住這一特點,以歷史為依託進行學科間的滲透、綜合,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知識,發展其創新能力。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科能力要求的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