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與武漢有關的近代歷史事件
武漢近代歷史大事年表
1838年 9月 湖廣總督林則徐在武昌、漢口、漢陽查禁鴉片煙。
1853年 1月 太平軍攻佔武昌城。
1854年 6月 太平軍再占武昌城。
1855年 4月 太平軍三占武昌城。
1858年 6月 《中英天津條約》簽訂,規定漢口辟為通商口岸。
1861年 3月 英國在漢口設立租界。
1862年 1月 江漢關開關。
1864年 英國循道會在漢口開辦普愛醫院。 修築漢口城牆。
1868年 英國匯豐銀行漢口分行開業。
1871年10月 美國聖公會在武昌創辦文化書院。1904年改稱文華大學。
1873年 1月 輪船招商局在漢口設立分局。
1884年 4月 漢口、武昌、漢陽分別成立電報局。
9月 黃鶴樓毀於大火。
1889年 8月 蘆(溝橋)漢(口)鐵路開始築建。
1890年 2月 張之洞奏請建設湖北煉鐵廠和湖北槍炮廠。
3月 湖北織布局在武昌興建。
6月 兩湖書院興辦。
1893年 自強學堂在武昌創辦。
1894年10月 湖北紡紗局在武昌興辦。 湖北繅絲局在武昌興辦。
1895年 德國在漢口劃定租界。
1896年 俄國在漢口劃定租界。 法國在漢口劃定租界。
1897年 2月 漢口郵政總局成立,轄8個分局。
6月 湖北制麻局在武昌興辦。 本年 葉澄衷、宋煒臣合資興辦漢口燮昌火柴廠。
1898年 4月 張之洞撰成《勸學篇》,提倡「舊學為體,新學為用」。
本年 日本在漢口劃定租界。
1899年 設夏口廳,實行陽(漢陽)夏(漢口)分治。
1900年 8月 唐才常的漢口策劃自立軍起事失敗。
1902年 9月 布、紗、絲、麻四局招商承辦。
1903年 1月 留日湖北籍學生創辦《湖北學生界》雜志。
5月 吳祿貞邀集愛國知識青年在武昌花園山集會,從事愛國反清宣傳活動。
1904年 7月 呂大森等在武昌建立革命團體科學補習所。
8月 湖北省立圖書館在武昌成立。
1905年 漢口後湖長堤主幹堤建成,後稱張公堤。
1906年 3月 劉靜庵等在武昌建立革命團體日知會。
4月 蘆漢鐵路全線通車。
8月 漢鎮既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創辦。
1907年 8月 揚子江機器製造公司在漢口諶家磯創立。
本年 拆除漢口城牆。
1908年 2月 漢陽鐵廠、大冶鐵山和萍鄉煤礦,組成漢冶萍公司。
1909年 4月 孫武等在漢口設立革命組織共進會總機關。
1910年 武漢一批產品參加南洋賽會獲金獎和銀獎。
1911年 1月 蔣翊武等在武昌成立革命組織文學社。
9月 共進會與文學社聯合,成立起義指揮部。
10月 武昌起義。
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擔任軍政府都督。
《鄂州約法》頒布。
民軍與清軍展開陽夏之戰。
11月 黃興出任中華民國戰時總司令。
1912年 1月 夏口廳改制為夏口縣。
4月 孫中山抵武漢訪問。
9月 陳時在武昌創辦私立中華大學。
1913年 5月 江夏縣改名武昌縣。
8月 中華工程師會在漢口成立,會長詹天佑。
1917年 收回漢口德國租界。
1919年 漢口新市場(今民眾樂園)落成營業。
1920年 2月 惲代英等創辦利群書社。
《武漢星期評論》創刊。
3月 董必武等創辦私立武漢中學。
8月 包惠僧、董必武、陳潭秋等在武昌成立武漢共產黨組織
(即武漢共產主義小組)。
1921年12月 中國共產黨武漢區執行委員會成立。
1922年 2月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江岸發生「二七」慘案。
1923年 5月 第一屆華中運動會在武昌舉行。
1924年 文華大學更名華中大學。
武昌大學成立。
1925年 3月 收回漢口俄國租界。
6月 武漢人民掀起聲援「五卅」運動。
1926年 1月 湖北農民協會在武昌成立。
9月 北伐軍佔領漢陽、漢口。
10月 北伐軍攻克武昌。
湖北省政務委員會主任鄧演達就職。
11月 《漢口民國日報》創刊。
12月 工人運動講習所開辦。
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暨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在漢口成立。
1927年 1月 國民政府由廣州遷至武漢辦公。
武昌、漢陽、夏口三地為京兆區,定名武漢。
2月 中華全國總工會遷來武漢。
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開學。
國民政府收回漢口英租界。
國立武昌中山大學開學。
3月 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開辦。
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在漢口召開。
4月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昌召開。
武漢國民政府第二次北伐。
5月 武漢軍民反擊夏斗寅叛變。
太平洋勞動大會在漢口召開。
7月 汪精衛集團在武漢叛變。
8月 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
本年 開始拆除武昌城牆。
1928年 9月 武昌中山大學改名為武漢大學。
本年 拆除漢陽城牆。
1929年 武漢市改稱武漢特別市。不久,武漢特別市改稱漢口特別市,
組成武昌市政委員會。
1930年 漢口特別市改為漢口市。
1931年 7月 長江、漢水大水,三鎮潰堤成災。
9月 武漢各界集會聲討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
1935年 1月 漢口市無線廣播電台開播。
12月 武漢學生積極參加「一二?九」愛國運動。
1936年 粵漢鐵路全線通車。
1937年 7月 「七七」事變發生,武漢各界人民集會聲援中國軍隊在華北的抗戰。
10月 八路軍武漢辦事處組建。中共中央長江局在武漢建立。
11月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行政院、監察院、外交部、財政部從
南京遷來武漢。
1938年 1月 《新華日報》創刊。
4月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在武漢成立。
7月 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在武漢開幕。
武漢各界掀起救亡獻金運行。
8月 收回漢口日本租界。
10月 武漢淪陷。
1939年 日偽武漢特別市政府成立。
1940年 日偽武漢特別市改為漢口市。
1945年 9月 日本侵華軍第六方面軍在武漢投降。
10月 漢口市政府成立。
11月 收回漢口法國租界。
1946年 5月 國共《漢口協議》簽訂。
10月 武昌市政府成立。
1947年 6月 武漢大學發生「六一」慘案。
8月 漢口市改為漢口特別市。
11月 漢口被服總廠發生「一一?七」慘案。
1948年 本年夏到1949年5月,武漢各界愛國人士,積極參加
反對國民黨進行內戰,迎接解放的斗爭。
1949年5月16日 武漢解放。
2. 武漢歷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
1、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准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
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並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武昌起義軍事總指揮為蔣翊武,參謀長為孫武,總理為劉公。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辛亥革命。武漢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現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2、北伐戰爭
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於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在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以後,國民政府內部因對中國共產黨的不同態度而一度分裂,汪精衛和蔣介石決裂,北伐陷於停頓。
寧漢合流後,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並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於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張作霖撤往東北並被日本刺殺於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 [1] 至此北伐完成,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3、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4、江西填湖廣
始見於魏源的《湖廣水利論》。系指以江西為主的長江下遊人口向中游地區遷徙的移民運動。據說最早出現於五代,明朝達到高潮。
江西移民占江、浙、閩、皖、贛五省遷至湖南,湖北的移民總數的60%,在兩湖各個地區,江西移民佔有的比例又有差異,自東向西遞減,適與地距江西之遠近成正比。江西移民主要來自鄱陽湖平原和贛江流域,以吉安、南昌兩府最多。
5、湖廣填四川。
是指發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規模的移民。據說,有湖北、江西、福建、廣西等十幾個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經過戰亂,導致人口急劇減少。因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廣行省人口最多。
以成都為例,清末《成都通覽》曾描述「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東5%,陝西10%,雲南、貴州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山西、甘肅5%。
3. 湖北歷代人物故事
湖北歷代名人錄
古代
屈原(約公元前339~約前278),名平,字原,又字靈均。戰國末期楚國歸鄉樂平里(今秭歸縣屈原鄉屈原村)人,楚國詩人、政治家。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明朝蘄州(即今湖北蘄春縣蘄州鎮)人。生於公元一五一八年(好明正德十三年),卒於公元一五九三年(即明萬曆二十一年)。
畢升(?-1051),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地人。北宋著名發明家。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發明活字排版印刷術(沈括《夢溪筆談》載:"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版")在當時印刷界反響很大。
張居正(1525—1582) 明政治家。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字叔大,號太岳。嘉靖進士,任庶吉士、翰林院編修。
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今興山縣)寶坪村人。
龐統 (179—214)三國時劉備謀士。字士元,襄陽(今屬湖北)人,初與諸葛亮齊名,號鳳雛。
陸羽(733-804年),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字鴻漸,季疵,一名疾,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陸羽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因被後人稱為"茶聖"。
伍子胥(公元前?—前484年),名員。襄樊谷城冷集沈灣(原光化富鄉村,1949年劃歸谷城)人。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名浩,字浩然。襄陽人,人稱孟襄陽。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等。祖居太原,遷襄陽,後定居潤州(今鎮江)。
皮日休(約公元834—883年),襄陽人,字逸少,後改襲美。自號鹿門子
馬謖 (190—228)三國蜀國人士。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
「公安派」領袖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湖北公安人
在明代後期,文壇沉寂之際,突兀誕生了一個新的文學派別,給文壇帶來了生機,這就是中國文學史上有名的「公安」派。這個文學派以提倡「性靈」著稱,其領袖是出生於今荊州市公安縣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史稱「公安三袁」。他們都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繼唐宋古文運動之後,又樹起了一面文學革新運動的旗幟
陳友諒 (1320~1363)元末大漢政權的建立者。湖北沔陽人,家世業漁。
明代「竟陵派」文學創始人鍾惺、譚元春
近、現代
軍事、政治
李先念同志1909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安(今紅安)。1926年參加農民運動。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區委書記、縣委書記,蘇維埃政府主席。
董必武,原名賢琮,又名用威,字潔畲,號壁武,從事革命活動後改為必武。1886年3月5日,他出生於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城一個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
劉華清(1916~ )湖北大悟人,1929年10月入團,1935年10月轉黨,1929年10月參加工作,1930年12月入伍,蘇聯海軍指揮學院海軍指揮專業畢業,上將軍銜。
徐海東(1900一1970) 名元清,湖北省大悟縣新城徐家窯人,出身於窯工之家。9歲,入鄉塾讀書,13歲因反抗富家子弟欺凌,遭塾師斥責,憤然退學,進窯場學藝,跟隨父兄,以窯工為職業。
項英(1898—1941)原名德隆,湖北武昌人。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
惲代英 (1895~1931) 1895年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祖籍江蘇武進縣人,中國共產黨政治活動家、教育家,中國早期青年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早期革命家
施洋(1889~1923年),原名吉超,號萬里,字伯高。竹山縣麻家渡鎮雙桂村人。早期革命家
王樹聲,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市人。軍事家。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區、縣農民協會組織部長。一九二七年參與領導黃麻起義
許世友(1905-1985)原籍湖北麻城人。上將。一九二六年在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任連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七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黃麻起義。
聶鳳智(1914~1992)湖北大悟人(出生地原屬黃安,今黃岡市紅安縣)。上將。
陳錫聯(1915-1999),原名錫廉,字廉甫,1915年1月出生於湖北省黃安(今紅安)高橋區陡山彭家村,軍事家、上將。陳錫聯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和功勛卓著的一代戰將。
郭天民,原名郭基逵,1905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城關區郭受九村。軍事家、上將。郭天民是久經考驗的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戰功卓著的高級將領和軍事教育家。是紅安籍開國將領中唯一上過黃埔軍校的將軍。
國防部長上將 ——秦基偉
秦基偉同志1914年11月出生於湖北黃安(今紅安)七里區秦羅庄。
王建安(1907-1980).原名見安,1907年11月8日出生於湖北黃安縣(今紅安)桃花沙河村。軍事家、上將。
韓先楚(1913-1986)湖北黃安縣人。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久經考驗的 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和功勛卓著的一代戰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軍首任軍長。
周純全(1905-1985),1905年10月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八里區雷家田,曾在八里灣小學堂當校工,後到武漢參加並組織「二七後援會」和漢口惠工織布廠工人的罷工斗爭。周純全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軍傑出的高級將領。軍事家、上將。
郭錫章(1933--)花橋鎮劉常村西湖口垸人。司令員。
黎元洪(1864—1928) 字宋卿。黎家河(今大悟縣彭店鄉)人。民國總統。
陳潭秋(1986-1943),名澄,字雲先,號潭秋,黃岡縣(含黃州區)陳策樓人。無產階級革命家。
錢瑛(1903—1973),祖籍湖北咸寧,出生於湖北潛江周家磯。女革命家、國家監察部部長
李書城(1882—1965),潛江縣袁橋村人。同盟會元老、新中國第一任農業部長
李漢俊(1890—1927),湖北潛江人。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代表。
向忠發 (1880—1931)又名仲發。湖北漢川人。早期革命家家
謝富治(1909-1972),黃安(今紅安)縣豐崗謝家壋人。上將
吳儀,女,漢族,1938年11月生,湖北武漢人。國務院副總理兼衛生部長
先秦時期的湖北名人有:
詩人屈原、宋玉;政治家楚莊王、孫叔敖;農學家許行;軍事家伍子胥;等。
秦朝——清朝的的湖北名人有:
文學家與詩人王逸、杜審言、杜甫、孟浩然、張繼、皮日休、宋祁、袁宏道、鍾惺、陳亢、樊增祥;等。
政治家與軍事家劉秀、龐統、張柬之、馮京、張居正、楊溥、楊漣、熊廷弼、徐壽輝、陳友諒、明玉珍、熊賜履、余國柱;等。
書畫藝術家:米芾、米友仁、吳偉、李邕、張裕釗、程正揆;等。
學者習鑿齒、李善、陸羽、龐安時、張君房、李時珍、耿定向、熊伯龍、盧靖;等
民族英雄:陳連升等;歷史名人王昭君;敦煌發現人王園錄等。
4. 荊州發生過哪些有名的歷史事件
荊州古城
荊州歷史大事楚文王都郢:周平王三十一年(前740),楚君熊通自立為楚武王,東征西討,最後死於伐隨途中。公元前689年,其子熊貲繼位,是為文王。是年,楚文王為有利於對弱小諸侯國的兼並,拓展疆域,將都城從丹陽遷至戰略要沖郢(即紀南城,位於荊州城北5公里處),並採用板築法建起高大而堅固的城垣。楚文王繼承乃父遺志,尚武強國,很快便滅掉了息、鄧、申、夔諸國,擴充了楚國的版圖。楚都郢作為楚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長達411年。
一鳴驚人:楚莊王熊旅年不滿20就登上了王位,即位三年,不理朝政,淫逸無度,並宣布"有敢諫者死無赦"。朝臣伍參入見庄王說:有一種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您知道這是什麼鳥?暗指庄王三年來不理政事,無所作為。庄王回答這個隱語時說,這鳥雖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果然,庄王乃罷去淫樂,親理朝政,罷免和誅殺了一批奸讒小人,起用忠臣良將,對內平息叛亂,勵精圖治,對外則大舉用兵,以壯國威。在以後的20年間,庄王東征西討,飲馬黃河,觀兵周郊,問鼎周室。?之戰大勝強晉。庄王之世,兼並諸侯26國,拓地3000餘里,威德立於諸侯之間,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量入修賦:公元前548年,楚康王在郢都(紀南城)宣布"量入修賦"的法令,開始了根據土地的收入徵收賦稅的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土地私有權。這是楚國奴隸制崩潰的開端,標志著封建制度的萌芽。
孫武水淹紀南城:楚昭王十年(前506),吳、楚柏舉之戰中楚師大敗,吳師逼近郢都,楚昭王棄都避難,派將軍宋木等堅守紀南城。吳軍主將孫武巡視荊門外,發現漳河水勢浩盪,故令屯兵高處,一夜之間挖深渠一條,引漳水淹灌紀南城。隨著洶涌澎湃的漳水灌入,城中一片汪洋,楚國守軍大亂,吳師則乘木筏攻入城內,紀南城遂被吳師佔領。這次戰役是軍事家孫武巧用水攻奪取勝利的典範戰例。
呂蒙"白衣渡江"襲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劉備令關羽率主力攻樊城,留南郡太守糜芳守荊州,將軍傅士仁守公安。劉備力量的發展為孫權所忌,乘關羽遠在樊城的機會,一面用計迷惑關羽,使其放鬆對東吳的警惕,一面於閏十月命呂蒙為大都督,率兵襲取荊州。吳軍沿江而上,進到尋陽(今廣濟東北)時,呂蒙把精兵隱藏在大船艙內,命搖櫓士兵穿白衣,偽裝商人西進,不斷清除沿江守軍,在說降公安守將傅士仁後,出其不意急襲荊州,太守糜芳開城降吳。呂蒙占據荊州後,撫慰蜀軍將士家屬,不擾居民,並令陸遜西取夷陵(今宜昌東南)、秭歸,以阻劉備增援荊州,切斷關羽入川的退路。關羽率軍回救荊州未果,十一月西走當陽縣麥城,十二月至臨沮(遠安北)中埋伏被吳軍俘殺。
沙市設日本租界:光緒二十四年(1898)五月八日,沙市全發園面館工人楊興全在"洋碼頭"附近被招商局看守毆打致死,激起公憤,民眾焚毀海關新屋、英國泵船、招商局及日本領事館等,掀起反帝怒潮。後遭清政府鎮壓,江陵縣知事劉秉彝將余以仁、李德勝、張太真和更夫周興全四人以禍首罪名砍頭懸掛示眾三日。清廷向日本領事館賠款道歉。八月二十八日,日領事永隴與清政府荊宜施道簽訂《沙市日本租界十七條》,准許日本人在沙市設租界。
辛亥革命軍攻克荊州:為響應武昌首義,1911年10月18日晚,駐宜昌的清軍新軍中革命黨人唐犧支宣布起義並光復宜昌。為減輕清軍對武昌的壓力,鞏固長江上游地區,唐於11月19日兵分四路直逼荊州,戰至25日,先後奪取八嶺山、萬城堤、秘師橋、梅槐橋等外圍陣地,進逼荊州城,對清軍形成包圍之勢,並切斷清軍物資彈葯供應。11月26日至12月6日,經過艱苦戰斗,各路會攻荊州,並佔領草市。7日,湖南西路安撫王正雅、安襄鄖荊招討使季雨霖來援,義軍軍威更盛。10日清軍左副都統恆齡自殺,13日將軍連魁投降。16日唐部佔領荊州城,在荊州道署設荊宜司令部。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誕生:1930年7月4日,紅四軍與紅六軍在公安會師。又先後在公安南平、江陵普濟召開兩軍前委聯席會議,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賀龍任總指揮,周逸群任政委,孫德清任參謀長。
荊州專署成立:1949年5月下旬,中共湖北省委決定,成立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領江陵、公安、松滋、京山、鍾祥、荊門、天門、潛江8縣。張海峰任專員。7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屬省轄市。同月17日,荊州專署進駐荊州城。1951年5月26日,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改為湖北省人民政府荊州區專員公署,閻鈞任專員。
5. 1840-1927發生在湖北的歷史事件
1889年英、德、俄、法、日5國先後在漢口開辟租界。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張專之洞任湖廣總督,屬創辦近代工廠,興建新式學堂,修築鐵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義,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陳潭秋作為武漢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1923年2月4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武漢江岸車站成為罷工總指揮部所在地,2月7日罷工失敗後,林祥謙、施洋等工人運動領袖在漢就義。1926年12月,國民政府由廣州遷至武漢。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開辦,由毛澤東主持,惲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來校執教。1927年2月19日,武漢國民政府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簽訂,宜昌被辟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設立海關,正式對外開放。
民國初年廢府、州建制,實行省、道、縣三級制。1912年改東湖縣為宜昌縣,與興山、秭歸、巴東、長陽、五峰、鶴峰縣屬荊南道。當陽、遠安屬襄南道。1922年,宜昌屬荊宜道。
6. 近代史上湖北發生的大事
1838年 9月 湖廣總督林則徐在武昌、漢口、漢陽查禁鴉片煙。
1853年 1月 太平軍攻佔武昌城。
1854年 6月 太平軍再占武昌城。
1855年 4月 太平軍三占武昌城。
1858年 6月 《中英天津條約》簽訂,規定漢口辟為通商口岸。
1861年 3月 英國在漢口設立租界。
1862年 1月 江漢關開關。
1864年 英國循道會在漢口開辦普愛醫院。 修築漢口城牆。
1868年 英國匯豐銀行漢口分行開業。
1871年10月 美國聖公會在武昌創辦文化書院。1904年改稱文華大學。
1873年 1月 輪船招商局在漢口設立分局。
1884年 4月 漢口、武昌、漢陽分別成立電報局。
9月 黃鶴樓毀於大火。
1889年 8月 蘆(溝橋)漢(口)鐵路開始築建。
1890年 2月 張之洞奏請建設湖北煉鐵廠和湖北槍炮廠。
3月 湖北織布局在武昌興建。
6月 兩湖書院興辦。
1893年 自強學堂在武昌創辦。
1894年10月 湖北紡紗局在武昌興辦。 湖北繅絲局在武昌興辦。
1895年 德國在漢口劃定租界。
1896年 俄國在漢口劃定租界。 法國在漢口劃定租界。
1897年 2月 漢口郵政總局成立,轄8個分局。
6月 湖北制麻局在武昌興辦。 本年 葉澄衷、宋煒臣合資興辦漢口燮昌火柴廠。
1898年 4月 張之洞撰成《勸學篇》,提倡「舊學為體,新學為用」。
本年 日本在漢口劃定租界。
1899年 設夏口廳,實行陽(漢陽)夏(漢口)分治。
1900年 8月 唐才常的漢口策劃自立軍起事失敗。
1902年 9月 布、紗、絲、麻四局招商承辦。
1903年 1月 留日湖北籍學生創辦《湖北學生界》雜志。
5月 吳祿貞邀集愛國知識青年在武昌花園山集會,從事愛國反清宣傳活動。
1904年 7月 呂大森等在武昌建立革命團體科學補習所。
8月 湖北省立圖書館在武昌成立。
1905年 漢口後湖長堤主幹堤建成,後稱張公堤。
1906年 3月 劉靜庵等在武昌建立革命團體日知會。
4月 蘆漢鐵路全線通車。
8月 漢鎮既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創辦。
1907年 8月 揚子江機器製造公司在漢口諶家磯創立。
本年 拆除漢口城牆。
1908年 2月 漢陽鐵廠、大冶鐵山和萍鄉煤礦,組成漢冶萍公司。
1909年 4月 孫武等在漢口設立革命組織共進會總機關。
1910年 武漢一批產品參加南洋賽會獲金獎和銀獎。
1911年 1月 蔣翊武等在武昌成立革命組織文學社。
9月 共進會與文學社聯合,成立起義指揮部。
10月 武昌起義。
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擔任軍政府都督。
《鄂州約法》頒布。
民軍與清軍展開陽夏之戰。
11月 黃興出任中華民國戰時總司令。
1912年 1月 夏口廳改制為夏口縣。
4月 孫中山抵武漢訪問。
9月 陳時在武昌創辦私立中華大學。
1913年 5月 江夏縣改名武昌縣。
8月 中華工程師會在漢口成立,會長詹天佑。
1917年 收回漢口德國租界。
1919年 漢口新市場(今民眾樂園)落成營業。
1920年 2月 惲代英等創辦利群書社。
《武漢星期評論》創刊。
3月 董必武等創辦私立武漢中學。
8月 包惠僧、董必武、陳潭秋等在武昌成立武漢共產黨組織
(即武漢共產主義小組)。
1921年12月 中國共產黨武漢區執行委員會成立。
1922年 2月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江岸發生「二七」慘案。
1923年 5月 第一屆華中運動會在武昌舉行。
1924年 文華大學更名華中大學。
武昌大學成立。
1925年 3月 收回漢口俄國租界。
6月 武漢人民掀起聲援「五卅」運動。
1926年 1月 湖北農民協會在武昌成立。
9月 北伐軍佔領漢陽、漢口。
10月 北伐軍攻克武昌。
湖北省政務委員會主任鄧演達就職。
11月 《漢口民國日報》創刊。
12月 工人運動講習所開辦。
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暨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在漢口成立。
1927年 1月 國民政府由廣州遷至武漢辦公。
武昌、漢陽、夏口三地為京兆區,定名武漢。
2月 中華全國總工會遷來武漢。
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開學。
國民政府收回漢口英租界。
國立武昌中山大學開學。
3月 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開辦。
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在漢口召開。
4月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昌召開。
武漢國民政府第二次北伐。
5月 武漢軍民反擊夏斗寅叛變。
太平洋勞動大會在漢口召開。
7月 汪精衛集團在武漢叛變。
8月 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
本年 開始拆除武昌城牆。
1928年 9月 武昌中山大學改名為武漢大學。
本年 拆除漢陽城牆。
1929年 武漢市改稱武漢特別市。不久,武漢特別市改稱漢口特別市,
組成武昌市政委員會。
1930年 漢口特別市改為漢口市。
1931年 7月 長江、漢水大水,三鎮潰堤成災。
9月 武漢各界集會聲討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
1935年 1月 漢口市無線廣播電台開播。
12月 武漢學生積極參加「一二·九」愛國運動。
1936年 粵漢鐵路全線通車。
1937年 7月 「七七」事變發生,武漢各界人民集會聲援中國軍隊在華北的抗戰。
10月 八路軍武漢辦事處組建。中共中央長江局在武漢建立。
11月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行政院、監察院、外交部、財政部從
南京遷來武漢。
1938年 1月 《新華日報》創刊。
4月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在武漢成立。
7月 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在武漢開幕。
武漢各界掀起救亡獻金運行。
8月 收回漢口日本租界。
10月 武漢淪陷。
1939年 日偽武漢特別市政府成立。
1940年 日偽武漢特別市改為漢口市。
1945年 9月 日本侵華軍第六方面軍在武漢投降。
10月 漢口市政府成立。
11月 收回漢口法國租界。
1946年 5月 國共《漢口協議》簽訂。
10月 武昌市政府成立。
1947年 6月 武漢大學發生「六一」慘案。
8月 漢口市改為漢口特別市。
11月 漢口被服總廠發生「一一·七」慘案。
1948年 本年夏到1949年5月,武漢各界愛國人士,積極參加
反對國民黨進行內戰,迎接解放的斗爭。
1949年5月16日 武漢解放。
7. 整個湖北省的歷史變遷
彭魯據統計,湖北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處,從中可以看出湖北在春秋戰國、三國、明、近現代歷史時期表現活躍,表明湖北上述時間在中國歷史上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古人類遺址
鄖縣猿人(梅鋪鎮)、鄖西猿人(安家鄉、香口鄉)、長陽人遺址(大堰鄉)
舊石器時代
學堂梁子遺址(鄖縣青曲鎮)、雞公山遺址(荊州市區)
新石器時代
屈家嶺文化遺址(京山石龍鎮)、雕龍碑遺址(棗陽鹿頭鎮)、石家和遺址(天門石河鎮)、陰湘城遺址(荊州市區)、門板灣遺址(應城市區)、走馬嶺遺址(石首市)、關廟山遺址(枝江問安鎮)
傳說時期
女媧氏(竹山寶豐)神農氏(隨州厲山鎮、神農架木魚鎮)、古鳳國(天門皂市鎮)
商周時期
紅花套遺址(宜都紅花套鎮)、盤龍城遺址(黃陂)、金羅灣遺址(麻城宋埠鎮)、紀南城、郢城、八嶺山古墓群(均在荊州市區)、紀山楚墓群(沙洋紀山鎮)、楚皇城遺址(宜城鄭集鎮)、禹王城遺址(黃岡市區)、登城遺址(襄樊市)、羅城遺址(南漳武安鎮)、章花台遺址(潛江龍灣鎮)、鄂王城遺址(大冶市金牛鎮)、楚王城遺址(雲夢縣城)、擂鼓墩曾侯乙墓(隨州市)、九連墩古墓群(棗陽吳店鎮)、磨盤山古墓群(當陽草埠湖鎮)、屈原故里(秭歸屈原鎮)、孫叔敖墓(荊州市區)、宋玉故居及墓地(宜城市區)
秦漢時期
鳳凰山古墓群(荊州市)、睡虎地古墓群(雲夢縣丞)、劉秀故里(棗陽吳店鎮)、昭君故里(興山寶坪村)、董永公園(孝感市區)、綠林起義遺址(京山綠林鎮)
三國至隋唐時期
赤壁之戰(赤壁市赤壁鎮)、火燒烏林(洪湖烏林鎮)、華容古道(監利縣境)、關陵、玉泉寺(當陽市區)、諸葛亮故居(襄樊市)、麥城遺址(當陽兩河鎮)、吳望城遺址(鄂州市區)、三國公園(荊州市區)庾亮(鄂州市區)、楊堅故居(隨州市區)、四祖寺(黃梅太河鎮)、五祖寺(黃梅五祖鎮)、
元明清時期
畢升故里及故居(英山縣城)、東坡赤壁(黃岡市區)、米公祠(襄樊市)、陸夫子祠(荊門市區)、長春觀(武漢市)、陳友諒墓(武漢市)、明楚王墓(江夏區)陳友諒故居v(仙桃沔城鎮)、張居正墓(荊州市區)、李自成墓(通山闖王鎮)、李時珍墓(蘄春蘄州鎮)、鍾惺墓(天門皂市鎮)、三袁故里(公安孟家溪鎮)、顯陵(鍾祥市區)、半壁山古戰場(陽新富池鎮)、楊守敬故居(宜城市)
近現代時期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二七烈士紀念碑、施洋墓、武漢國民政府舊址、八七會議舊址、毛澤東舊居、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均在武漢市)北伐丁泗橋戰役遺址(將下山坡鄉、咸寧丁泗橋鎮)、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群(建立周老嘴鎮、洪湖瞿家灣鎮)、紅安七里坪革命舊址(紅安七里坪鎮)、龍港革命舊址(陽新龍港鎮)、滿山紅烈士陵園(鶴峰縣城)、中山艦陳列處(武漢市)、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武漢市)、第五戰區司令官邸舊址(老河口市區)、新四軍誕生地(武漢市)、新四軍五師司令部舊址(大悟芳販鎮)、周恩來與美蔣談判舊址(大悟宣化店鎮)、張自忠烈士紀念館(宜城市區)董必武舊居(紅安縣城)、李先念舊居(紅安高橋鎮)、林氏三雄故里(團風縣回龍山鎮)
8. 湖北的歷史故事
湖北黃鶴樓的歷史故事
從前有位姓辛的人,賣酒為業。有一天,來了一位身材魁偉,但衣著襤褸的客人,神色從容地問辛氏:「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氏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
如此過了半年,辛氏並不因為這位客人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訴辛氏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於是從籃子里拿出橘子皮,畫了一隻鶴在牆上,因為橘皮是黃色的,所畫鶴也呈黃色。
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牆上的黃鶴便會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裡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
如此過了十年多,辛氏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謝說,我願意供養您,滿足您的一切需求。
客人笑著回答說:我哪裡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朵朵白雲自空而下,畫上的黃鶴隨著白雲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著白雲飛上天去了。
辛氏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便用十年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後來便稱為「黃鶴樓」。
(8)湖北省著名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湖北的美麗景色
全省有武漢、荊州、襄陽、隨州、鍾祥等5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屈原出生的秭歸縣;被譽為「東方第八大奇跡」的曾侯乙編鍾;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和越王勾踐劍、商代的盤龍城。
湖北省蘄春縣是明代偉大醫學家李時珍的故里、武當山的道教建築群及武術、漢文化代表的王昭君故里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著稱於世。全省還有以荊州古城、蒲圻赤壁、襄陽古隆中、當陽長坂坡為代表的三國文化。
武當山古建築群,位於湖北省十堰武當山風景區內,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年—649年),宋、元時進行規模建築。明成祖朱棣將武當山道場辟為皇室家廟,永樂歷時12年,建成8宮、2觀、36個庵堂、72岩廟等33組建築群,總建築面積達160萬平方米。
明嘉靖年間又大規模維修和擴建。武當山古建築群現存較完好的古建築129處,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佔地面積100多萬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武當山古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9. 關於湖北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屈原(出生於宜昌秭歸)宋玉(湖北襄樊)伍子胥(湖北襄樊(今湖北省襄專樊)屬) 杜甫(祖籍襄樊襄陽) 李時珍(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 畢升(北宋淮南路蘄 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 張居正(湖北荊州) 王昭君(故里在宜昌興山) 龐統(襄樊襄陽人) 馬謖(襄樊宜城人)俞伯牙(湖北荊州) 鍾子期(湖北漢陽)
·陸羽(竟陵人,今湖北天門) 伍子胥 孟浩然 米芾 皮日休(均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 嫘祖(故里宜昌)
·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湖北荊州市公安縣人)
·陳友諒(玉沙縣黃蓬山鄉人,今湖北荊州洪湖市烏林鎮人)
·竟陵派文學代表人物:鍾惺 譚元春 (今湖北天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