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古代史學成就有哪些 注意是史學成就
中國古代史學追本溯源,萌發於古代先民對於遠古英雄人物的傳說。黃帝、蚩尤之戰是關於部落戰爭中的英雄人物的傳說,羿射九日、女媧補天是關於對自然災害進行斗爭中的英雄人物的傳說,禹善治水、稷善耕稼是關於在社會生產中發揮巨大作用的英雄人物的傳說,還有許多關於創造發明、祖先崇拜、血統承傳的傳說。這是在文字出現以前先民的原始歷史意識和歷史知識傳播的最初形式。
編輯本段產生
殷、周時期出現了甲骨文和金文,有了簡單的文字記載,為史學的產生提供了必要條件。中國古代史學從最早的官文書《尚書》和史詩即《詩經》中的《雅》《頌》出現為萌芽起,歷二千餘年,經過5 個發展時期,取得了世所罕見的成就。1.先秦時期:中國古代史學的產生。《尚書》中的《盤庚》《牧誓》等篇記載了殷、周時期的一些重大史事,《雅》《頌》反映周室東遷前各個歷史階段的社會情況和有關封國、征伐、農事等活動,它們與金文記載都表現出明確的歷史意識。西周末年至春秋時期,「國史」發展起來,稱「春秋」、「檮杌」、「乘」,均編年紀事。春秋末年孔子修《春秋》,為中國史學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開私人撰史的先河。戰國時期私人撰史逐漸增多,《左傳》和《國語》是記述春秋史事的,《戰國策》和《戰國縱橫家書》是記述戰國史事的,《竹書紀年》和《世本》是記述遠古至當世史事的通史,政治形勢走向統一的趨勢在史書中多有反映。
編輯本段確立
秦漢時期:中國古代史學的確立。政治上的大一統局面,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歷史巨著《史記》和《漢書》,前者為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後者為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它們奠定了中國古代史學發展的基礎。西漢初年諸家史論和東漢末年荀悅撰寫的第一部斷代編年史《漢紀》,也是這個時期的重要史學成果。
編輯本段發展
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中國古代史學的發展。《三國志》、《後漢書》、《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周書》、《北齊書》、《隋書》、《南史》、《北史》等 13 部「正史」的編撰,是這個時期史學的重大成就。它們佔了《廿四史》的半數以上。劉知幾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統的史學評論著作《史通》(唐中宗景龍四年,即公元 710 年),杜佑寫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典制體通史《通典》(唐德宗貞元十七年,即公元 801 年),擴大了歷史撰述的領域。地方史、民族史、宗教史、家史、家傳、譜牒、域外史等,都有很大發展,史書的數量、種類和體裁也都明顯的增加。
編輯本段完善
五代宋元時期:中國古代史學的繼續發展。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鄭樵的《通志》、馬端臨的《文獻通考》,代表了編年、紀傳、典制三種體裁的通史撰述的新成就;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是紀事本末體史書的傑作。《舊唐書》、《舊五代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等 7 部「正史」的編撰,以及對於當代歷史文獻的整理,也都反映出史學繼續發展的勢頭。5.明清時期:中國古代史學的嬗變。李贄的《藏書》、《續藏書》、《焚書》、《續焚書》,顧炎武的《日知錄》,王夫之的《讀通鑒論》、《宋論》,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明儒學案》、《宋元學案》,章學誠的《文史通義》等,是這個時期的史學名作。對於歷史文獻的考訂、整理、校勘和對於古史的考信,王鳴盛、錢大昕、趙翼、阮元、崔述等,是為名家。封建正宗史學思想仍居統治地位,同時出現了批判和揭露封建專制主義的進步思想~
2. 中國古代歷史成就有哪些
首先在政 治上我國是第一進入封建社會的國家比西方國家早了近1000年, 而且也是第一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國家 發明了科舉制度從而增加了下層人才的參與政治的方法,以及郡縣制的管理的制度等等。 在經濟方面我國在英國進行鴉片戰爭之前國民生產總值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隋朝時中國地域 、經濟、軍 事、人口 都是世界第一位 可以說是達到了空前的水平 即使在唐朝全盛德開元盛世也沒超過隋前期的人口數量 以及經濟實力,在北宋時期,可以說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最輝煌的時期。國民生產總值佔世界百分之八十,相當於現在的2.5個美國的實力,可以說宋朝時我國最富庶的時期,在宋朝,每百文銅錢的購買力是清朝的3-4倍。而清朝在道光年間人口達到全盛接近四億的人口。 在軍 事方面,我國古代軍 事思想一直領先世界,最早的軍 事理論《孫子兵法》,四大發明的火 葯,我國也是最早進入鐵器時代的國家。
《紅樓夢》的了不起是因為它對女性的尊重,而前提便是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對人性的束縛,曹雪芹通過這本書 想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尋求新的改變,這本書便是對中國幾千年來封建制度對人類迫害的總結。
中國是較早邁入奴隸制社會及封建社會的國家,在當時來說算是比較領先的,而經濟也是相當繁華尤其是唐朝和宋朝,宋朝雖然長時間處於戰亂,但是它的經濟,文化絕對算得上是中國古代的巔峰開創了許多先河。軍事那得說一下漢朝與匈奴的戰爭,畢竟這奠定我國的版圖。到了元朝,更是將我國的版圖擴張到西亞,甚至於歐洲。
總的一句話,古代中國,其輝煌不僅僅只是四大發明而已。
《西遊記》
講述了一些大唐時代的政治外交。大唐時代的政治外交以文化傳播為主,威德以服人,讓外邦異域都心悅誠服地稱贊為天朝上國。同時也講述了古代政治治國思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化傳播是得道的,雖然有許多磨難來阻撓,單總有天神相助,而天神代表的是民心、民意。有說明了的民心者的天下的政治理念。
3. 《史記》在史學上有什麼成就
《史記》在史學上的主要成就,首先是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編撰體例。紀傳體的一些體例版,雖然在《史記》之權前有些史書已經有過,但是司馬遷不僅有所獨創,而且最早將這些不同的體例有意識地組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這一傑出的創造前無古人,後傳百世,為紀傳體史書在史籍中的權威地位打下了基礎。其次,《史記》是一部信史。在寫作中,司馬遷除了搜求大量古史經傳、諸子雜著,還周遊各地,親身考察,「網羅天下放失舊聞」,對於豐富的材料,又作一番排比考訂;對不能審定的史實,就「疑者傳疑」或「疑者闕焉」,而不虛構濫加。所以班固說《史記》「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漢書·司馬遷傳》)。《史記》載史有詳近略遠的原則,全書貫通300年,而重點則在漢代,全書130篇,專記漢史的有62篇,兼記秦漢的有11篇。不僅篇章比例如此,在寫通貫的史事時,也把重點放在漢代。這種詳近略遠的記史原則,更利於現實的參考借鑒,成為史學的優良傳統之一。《史記》的魅力,還在於以動人的文采傳神。舉凡大如攻城掠地、金戈鐵馬的戰斗場面,小如一顰一笑、舉杯投箸的細微動作,都能給以生動的描寫,再現多姿多彩的歷史畫卷。
4. 新中國成立後的十大成就指哪些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1950年的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1951年的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 ;
1952年 土地改革;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77年 恢復高考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82年 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 ;
1983年 中國第一台巨型計算機誕生 ;
1984年7月29日,許海峰射落了中國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次成功發射載人宇宙飛船神舟五號;
2004年第28屆奧運會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2008:成功舉辦奧運;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2008年8月8日,成功舉辦第二十九屆奧運會;
2008年9月25日到9月28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中國航天員翟志剛首次出艙進行出艙活動;
2010年5月1日,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
2010年11月13日,成功舉辦廣州亞運會;
2011年9月29日,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號成功發射升空,3日凌晨1時36分,神州八號和天宮一號首次空間交會對接成功,中國從此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5. 中國古代各個時期文學成就
春秋時候
《詩經》非常樸素的美,感覺比較像兒歌
戰國時候
《楚辭》《九歌》,作者為屈原,宋玉等,多以景寓情,抒寫文人不得重用,被奸臣陷害的悲哀,後人有「寥落深知宋玉悲」之說。
秦朝的書被焚燒了
漢朝
《樂府》和詩經一樣,返璞歸真的風格,但更容易為現代人讀懂
《漢賦》
其中有司馬相如的《長門怨》,抒寫被漢武帝拋棄的阿嬌的怨望
三國時候
戰亂,有曹操的詩,《觀滄海》《龜雖壽》等,氣魄宏大,充分體現了曹
操的個人魅力
曹植的漢賦《洛神賦》,書寫自己的愛情,十分美麗,被後人繪製成圖畫
魏晉時候
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賢的作品
南北朝
外族戰亂中
唐
唐詩,唐代傳奇小說,有《紅拂女》《七俠五義》等,主要因為唐太宗比
較尚武,唐朝開國爭斗很厲害,留下很多俠義人物的故事,人民百姓都很愛
聽,因為情節貼近生活,人物很生動。
宋
宋詞
元
仍然有宋詞,但主流是雜劇,《桃花扇》,《長生殿》,《竇娥冤》,
《西廂記》都很好看,劇作家有關漢卿,白樸等人。
明
繼續雜劇和詩,也有小說。明朝文化環境不好,統治者很腐敗
清
詩作,散文,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儒林外史》,《聊齋志
異》,《紅樓夢》,《鏡花緣》,《孽海花》。
另:中國四大名著都成書於明清兩代。
民國
五四時期
各種詩作,散文,小說,劇作不斷涌現,又一次中國的文藝復興。
作家有:魯迅,郁達夫,茅盾,老舍,曹禹,蕭紅,徐志摩,冰心,林徽
音等。
6. 史記的史學成就
《史記》是我國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內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容首。原名《太史公記》。該書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並稱「史學雙壁」。~
7. 關於很有成就的人有誰至少寫十個
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這本書中,列了100位超有成就的名人,下面是前10位:
(1)穆罕默德(約570-632)阿拉伯人,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他復興和傳播了伊斯蘭教,並在一系列征服中,形成了從伊拉克到摩洛哥一連串有共同的信仰、語言、歷史和文化的阿拉伯國家。
(2)牛頓(1642-1727)英 歷史上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他建立了宏偉的力學體系,奠定科學理論的基礎。 微積分的創始人之一。
(3)耶穌(-30--6)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宗教啟示者,基督教的道德和精神領袖。他闡述的基督教基本道德觀、精神觀和主要行為准則,深刻地影響了歐洲文化的發展。
(4)孔子(-551--479)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獨創了整套信仰體系,他的學說體現出中國人講究實際的氣質,影響中國人生活和文化兩千多年。
(5)聖保祿(-4-64)土耳其基督教使徒,他成功的傳教使基督教由一個猶太教派轉變成一個世界性的宗教。
(6)蔡倫(?-121)中國造紙術紙的重大改進者(造紙術在更早已經出現)。8世紀傳入阿拉伯,12世紀傳入歐洲。
(7)釋迦牟尼(-566--486)印度佛教的創始人,覺悟而成佛,以「苦集滅道」四命倡導修行。其小乘教派傳至東南亞一帶,大乘佛派北傳至中國和日本。
(8)古騰堡(1400-1468)德國,發明西方活字印刷(最早的活字印刷出現在中國)。
(9)哥倫布(1451-1506)義大利,1492年發現美洲新大陸,這是世界歷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折點。
(10)愛因斯坦(1879-1955)德國,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相對論是空時關系的新認識。
8. 中國10個名人的成就
錢學森(1911~ )中國科學家,火箭專家,1911年12月1日生於上海,3歲時隨父來到北京,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年赴美國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1938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留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二、科學成就
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
錢學森共發表專著7部,論文300餘篇。主要貢獻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應用力學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的工作。
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學森方法。與郭永懷合作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2.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乾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並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於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
3.工程式控制制論
工程式控制制論在其形成過程中,把設計穩定與制導系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4.物理力學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改變過去只靠實驗測定力學性質的方法,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現在這門科學的帶頭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錢學森向苟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5.系統工程
錢學森不僅將我國航天系統工程的實踐提煉成航天系統工程理論,並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還堅持致力於將航天系統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並從社會形態和開放復雜巨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社會系統。任何一個社會的社會形態都有三個側面:經濟的社會形態,政治的社會形態和意識的社會形態。錢學森從而提出把社會系統劃分為社會經濟系統、社會政治系統和社會意識系統三個組成部分。相應於三種社會形態應有三種文明建設,即物質文明建設(經濟形態)、政治文明建設(政治形態)和精神文明建設(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應是這三種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從實踐角度來看,保證這三種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就是社會系統工程。從改革和開放的現實來看,不僅需要經濟系統工程,更需要社會系統工程。
6.系統科學
錢學森對系統科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發展了系統學和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方法論。
7.思維科學
人工智慧已成為國際上的一大熱門,但學術思想卻處於混亂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錢學森站在科技發展的前沿,提出創建思維科學(noetic science)這一科學技術部門,把30年代中國哲學界曾議論過,有所爭論,但在當時條件下沒法講清楚的主張,科學地概括成為思維科學。比較突出的貢獻為:
(1) 錢學森在80年代初提出創建思維科學技術部門,認為思維科學是處理意識與大腦、精神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的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一個大部門。推動思維科學研究的是計算機技術革命的需要。
(2) 錢學森主張發展思維科學要同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的工作結合起來。他以自己親身參予應用力學發展的深刻體會,指明研究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應以應用力學為借鑒,走理論聯系實際,實際要理論指導的道路。人工智慧的理論基礎就是思維科學中的基礎科學思維學。研究思維學的途徑是從哲學的成果中去尋找,思維學實際上是從哲學中演化出來的。他還認為形象思維學的建立是當前思維科學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的核心問題。
(3) 錢學森把系統科學方法應用到思維科學的研究中,提出思維的系統觀,即首先以邏輯單元思維過程為微觀基礎,逐步構築單一思維類型的一階思維系統,也就是構築抽象思維、形象(直感)思維、社會思維以及特異思維(靈感思維)等;其次是解決二階思維開放大系統的課題;最後是決策咨詢高階思維開放巨系統。
8.人體科學
錢學森是中國人體科學的倡導者。
錢學森提出用「人體功能態」理論來描述人體這一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研究系統的結構、功能和行為。他認為氣功、特異功能是一種功能態,這樣就把氣功、特異功能、中醫系統理論的研究置於先進的科學框架之內,對氣功、特異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在錢學森指導下,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於1984年開始對人體功能態進行研究,他們利用多維數據分析的方法,把對人體所測得的多項生理指標變數,綜合成可以代表人體整個系統的變化點,以及它在各變數組成的多維相空間中的位置,運動到相對穩定,即目標點、目標環的位置。他們發現了人體的醒覺、睡眠、警覺和氣功等功能態的各自的目標點和目標環。這樣,就把系統科學的理論在人體系統上體現出來了,開始使人體科學研究有了客觀指標和科學理論。
9.科學技術體系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錢學森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最高概括,也是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科學的社會科學)的最高概括,錢學森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狀況,歸納為十個緊密相聯的科學技術部門。這十大科學技術部門的劃分方法,正是錢學森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系統論對科學分類方法的又一創新。
1955年初冬,剛剛沖破美國當局阻撓回到祖國的錢學森,來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參觀。院長陳賡大將問他:「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錢學森說:「外國人能乾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
就這一句話,決定了錢學森從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生涯。40多年過去了,如今錢學森已90高齡。他以其對中國火箭導彈技術、航天技術乃至整個國防高科技事業的奠基性貢獻,為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寫下了精彩絢麗的篇章。
(一)
1956年2月17日,錢學森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關於《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就我國火箭、導彈事業的組織方案、發展計劃和具體措施發表了精闢的見解。《意見書》受到黨中央高度重視。不久,錢學森受命負責組建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這正是錢學森回國一周年的日子,國防部五院宣布成立,錢學森被任命為院長。新中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由此開始了艱難的征程。新事業起步,千頭萬緒。錢學森首先給剛剛分配來的156名大學生講授《導彈概論》,讓這些從未見過導彈的技術人員了解最基本的專業知識。他擬定了空氣動力學、發動機等有關專業的學習計劃,並指導建立了導彈總體、空氣動力學、發動機、彈體結構等研究室。
酒泉發射場。錢學森和普通科技人員一樣,睡帳篷、吃粗糧,組織導彈試驗的測試、計算、分析、研究。在前蘇聯突然撤走全部專家的困難條件下,他帶領著中國科學家們攻克了一道道難關,於1960年11月5日,成功進行了我國第一枚導彈飛行試驗。在現場的聶榮臻高興地說:「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1966年10月27日,錢學森又參與組織了我國第一枚裝有核彈頭的中近程地地導彈飛行爆炸試驗,即原子彈、導彈「兩彈結合」試驗。核彈頭在預定地點上空成功實現了核爆炸,此舉震驚了世界。我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又一次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作為一代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的目光總是具有前瞻性。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後不久,錢學森就組織有關專家就我國地地導彈的發展道路展開討論,形成《我國地地導彈發展途徑的意見》,提出了我國中近程、中程、中遠程和洲際導彈的長遠發展規劃。隨後,地空導彈、海防導彈,以及固體發動機、固體導彈、反導系統和運載火箭等項目,也在他組織和協調下陸續上馬。1965年1月,他又向中央提出報告,建議早日制訂我國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並列入國家任務。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工程代號由此被定為「651工程」,錢學森擔負「星———箭———地面系統」總的技術協調和組織實施工作。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遨遊太空,向世界宣告新中國迎來了航天時代的黎明。
9. 試列舉我國古代的史學成就
A、秦漢時期
1、秦漢時期是我國正史的創立和新史學的產生時期,史學在大一統和先秦史學積累條件下有了劃時代的發展。在史學方面的巨大成就有通史、皇朝史、學術史、風俗史、歷史評論、起居注等等,在內容和撰述形式上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2、作為中國史學奠基作的通史巨著《史記》和作為正史格局形成標志的斷代史巨著《漢書》的出現,把反映中華民族歷史面貌和反映皇朝歷史面貌結合起來,形成龐大的史學規模。在正史創立的基礎上,《東觀漢記》和《漢紀》也各有成就;
3、王充等唯物思想家的出現,以及他們對「天人感應」、「讖諱神學」的抨擊,在秦漢時期歷史思想的發展上有重大的社會意義與理論價值。這表明中國史學在大一統的歷史形勢下,已經擺脫了稚嫩的面貌,開始走向成熟。
B、唐朝時期
1、唐朝是我國古代史學的轉折與繁榮時期,史書數量有了更大發展,其數量之多,超過以往任何時期,且正史編撰成績斐然,被列為正史的二十四部史書中,有三分之一是在這個時期修成的,如唐代修的八部正史《梁書》《北齊書》《南史》《北史》等;
2、史學在思想文化領域逐步擺脫經學而獨立地被社會認可,歷史意識、史學意識和史家主體意識也得到加強,如這一時期的史家信念、良史標准與價值觀念、修史制度的反省和史學批評的理論價值與社會價值等;
3、官修史書制度正式確立,並設立史館為專門修史機構,完善相應的史官制度,表明皇家對修史的壟斷,私修之風受到扼制。這一做法為後世各朝所效法,影響深遠;
4、出現了史學理論專著和史學三長論,史學批評趨於成熟,標志著史學的發展進入更加自覺的階段。如唐代著名史學理論家劉知幾所著《史通》,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史學理論專著。
5、出現了典制體史書這一新的表現形式,誕生了我國第一部典制體通史,表明制度史受到重視,也豐富了史學的內涵,擴大了歷史撰述的領域,為我國史學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如杜佑的《通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專門論述歷代典章制度的通史著作。
6、通史的撰述出現復興的趨勢,歷史筆記開始發展起來。通史如杜佑的《通典》、馬總《通歷》、姚康《統史》等;歷史筆記如劉肅的《大唐新語》、李肈的《國史補》等。
C、宋朝時期
1、宋朝是我國史學繼續發展的時期,也是歷史意識和史學意識進一步深化的時期,史家憂患意識傳統、會通意識、史學批評意識和歷史認同意識都有明顯的發展。
2、正史的編修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薛居正的《舊五代史》,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和《新唐書》等。而且出現了帶有總論性的通史巨著,如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和鄭樵的《通志》。
3、南宋袁樞撰《通鑒紀事本末》,首創紀事本末體,朱熹著《資治通鑒綱目》開創綱目體,豐富我國史書的撰述體裁,這是中國歷史編纂法的重要創造。
4、對當世社會歷史問題的關注是這一時期史學活動的突出特點之一,如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和徐夢梓的《三朝北盟會編》等。此外,會要體史書有了突出發展,如《唐會要》、《五代會要》、《西漢會要》和《東漢會要》等。
5、歷史文獻學成就突出,不論是在勘誤、考異、辨偽各項,在目錄書成果上,還是在金石、考古領域,都有令人矚目的著作出現,尤其是金石學,獨具特色,成績斐然,如歐陽修的《集古錄》和趙明誠的《金石錄》等。
6、史學批評出現繁榮,產生一些有價值的史學批評理論和方法,對推動史學和史學批評的發展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如吳縝的《新唐書糾繆》、曾鞏的史學批評和朱熹的讀史之論等。
D、明朝時期
1、明朝是中國史學走向社會深層的時期,私家修史興盛,野史發達,實錄得到蓬勃發展。私家修史如談遷的《國榷》和鄧元錫的《明書》等;野史如李遜之的《三朝野記》和余繼登的《典故紀聞》等;實錄如《太祖實錄》和《英宗實錄》等。
2、方誌的興盛和經濟史的興起時這一時期的突出特點之一,也是明代史學向社會深層發展的一種標志。這一時期的方誌獲得了廣泛的社會性,並開創了邊關志和衛志等門類;經濟史有治河、漕運與水利之史和農政、鹽政與荒政之史。
3、史學在通俗形式方面取得長足發展,歷史教育得到更廣泛的展開。通俗形式史學是對前人史學著作的節選、摘錄和重編,如《元史節要》和《史記鈔》等;明代歷史教育比前代更具有廣泛的社會性。
4、晚明史學的崛起是明代史學發展的又一個特點,且史學思想活躍,一些成就突出的史家都集中在這一時期,如王世貞和談遷等。
E、清朝時期
1、清朝是我國傳統史學的總結延續和近代新史學萌生的時期,清代官修史書的數量和種類都超過了前代,對史學的控制之嚴也超過了以往封建王朝。如《明史》、《清實錄》和《清會典》,以及「續三通」和「清三通」等。
2、歷史思想的發展獲得重大突破,展現出嬗變的歷史面貌,如黃宗羲的歷史批判精神、顧炎武的經世致用史學思想、章學誠的史學理論、龔自珍具有時代特徵的歷史思想和梁啟超的新史學理論等都反映了這一時期歷史思想新的發展。
3、歷史考據學成果輝煌,出現了乾嘉考據三大家王鳴盛、趙翼和錢大昕以及崔述等著名考據學家。此外,阮元在歷史文獻學上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4、邊疆史地研究興起,出現有張穆的《蒙古游牧記》和姚瑩的《康猷紀行》等;同時,外國史地研究出現新局面,著有魏源的《海國圖志》和黃遵憲的《日本國志》等,他們對傳統史學的繼承和近代史學的發展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5、方誌學成就突出,包括總志、省志和州縣志三類,如清代官修的地理總志是《大清一統志》。此外,清代私家史學成就獨創性強,貢獻卓著。如黃宗羲的《明儒學案》和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