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歷史的知識點
1、C(出現在來春秋戰國時自代,即東周)
2、C(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
3、A(設立西域都護府)
4、123
5、D(公元220年曹丕稱帝開始三國時代)
❷ 初中歷史知識點按順序總結的例如1860年……
1 七年級(上冊) 一、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代表是半坡聚落的和河姆渡聚落。黃河流域的代表半坡聚落培植世 界上最早的粟,會製作彩陶(魚紋彩陶盆)刻有符號,房屋是半地穴式結構。長江流域的代 表河姆渡聚落培植出世界上最早水稻,會製作黑陶(豬紋黑陶缽),房屋結構是干欄式結構, 他們都會養殖牲畜,使用磨製石器,掌握鑽孔技術。 二、堯舜禹的「禪讓」 1.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 世紀。 2.約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 期國家的建立。 ★第四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一、夏朝的興衰 1.禹死後,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啟,使世襲制度代替禪讓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約公元前1600 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 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 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第五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經出現了青銅器。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青 銅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偉)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發生於公元前260 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長平之戰使東方六國再也無 力抵擋秦國。 ★第七課 大變革的時代 一、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時期是我國奴隸制度瓦解時期,戰國時期是我國封建制度的形成時期。 2.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國推廣。鐵農具: 春秋出現,戰國推廣。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戰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築的都江堰是舉世聞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三、商鞅變法 1.時間、地點:公元前356 年,秦國。 2.內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 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 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為戰國後 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第八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商朝人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第九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論記錄在《論語》中,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 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溫故而知新,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論語》由孔子弟子 整理編寫。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學說記錄在《道德經》中,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 雙方能夠相互轉化。 《道德經》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 。 3.墨子是戰國時期人,主張 「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支持正義戰爭。 2 4.孟子是戰國人,認為「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主張「仁政」治國,輕徭薄賦,強調 保護環境。 5.韓非是戰國末期人,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 。 6.孫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孫子兵法》一書,其軍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第十課 「秦王掃六合」 一、秦統一六國和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 1.滅六國時間:從公元前230 年至前221 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 2.秦朝建立:前221 年,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 定都咸陽。 3.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 (1)目的:為了加強統治創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2)最高統治者是皇帝,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 (3)地方推行郡縣制度。(縣制起源於商鞅變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經濟上:統一貨幣(統一使用圓開方孔銅錢)、度量衡。 3.文化上: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文字) 4.思想上:焚書坑儒。 5.軍事上:反擊匈奴,北築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南鑿靈渠,開發南疆。 6.秦統一後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第十二課 大一統的漢朝 1.漢武帝的大一統具體措施: (1)政治上: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 建立較小的侯國,削弱了諸侯國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社會的正 統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的統治地位由此確立。 (3)軍事上:對匈奴展開多次大規模的反擊戰,基本解除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 (4)經濟上: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第十五課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一、張騫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 地方。 2.張騫兩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 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聯絡大月氏人夾擊匈奴) (2)公元前119 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強與西域各國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護的設置:公元前60 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 開始隸屬於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絲綢之路:從長安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往西亞,再往歐洲,這條溝通中西交通 的陸上要道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作用: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的促進東西方經濟、 文化交流,對促進漢朝的興盛產生積極的作用。 ★第十六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 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4.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3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德高尚,醫 術高明,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第十七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1.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公元前1 世紀末)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張騫通西域後, 佛 教沿絲綢之路逐步傳到中國)。東漢時期在我國得到廣泛傳播。 3.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他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代。著有《史記》,《史記》記 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第十八課 三國鼎立 1.赤壁之戰:208 年赤壁之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 成奠定基礎。2.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220 年,曹丕廢漢獻帝,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 東漢結束。221 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 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 都建業。 3.三國經濟:魏重視修建水利工程,農業發達,蜀國絲織業興旺,吳國造船業發達, 230 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等,率軍萬餘人,橫渡台灣海峽,到達夷洲(即台灣)。 ★第二十課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北方的統一和民族的融合 4 世紀後期,我國東北地區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了北魏,439 年,統一黃河流域。 當時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生產、生活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遷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氣候乾旱,糧食供應不足;位置偏北,不利於對中 原地區的統治,也不利於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③將鮮卑族的姓 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⑤採用漢 族的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 3.改革的作用:促進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進程。 ★第二十一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1.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利用並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確定為3.1415926 和3.1415927 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 一千年。 2.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農學家。所著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 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齊民要術》總結了北方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 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 ★第二十二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七年級(下冊) ★第一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1.大運河的開通: (1)時間與人物:隋煬帝從605 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2)運河三點: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 世界最長的運河。 (3)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並連接五大河:海河、黃河、 淮河、長江、錢塘江。 4 (4)大運河的開通作用:①加強了南北交通②鞏固了隋王朝的統治③大大促進我國南北經 濟的交流。 ★第四課 科舉制的創立 1.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 選拔人才。 2.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為重要。 3.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三位重要人物是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 4.科舉制度的完善:唐太宗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武則天大力提倡科舉,開創殿試和武 舉;唐玄宗把詩賦作為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內容。 4.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 年)才被廢除。 ★第六課 對外友好往來 1.「唐人」由來: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及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2.與日本的交往 (1)日本人東來:隋朝時已經有日本遣使者到來,到唐朝時,日本來中國的遣唐使有十多 批,同來的還有留學生和留學僧等。遣唐使回國後,很受重用。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 進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 (2)鑒真東渡: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傳 播唐朝文化,他設計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 3 玄奘西遊: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貞觀初年,去天竺取 經,帶回大量佛經,還以親身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 4.與新羅交往: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第七、八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一)(二) 1.建築: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700 多年後,歐洲才建成類似的橋。 2.印刷: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第九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1.契丹的興起: (1)時間:10 世紀初 (2)人物:契丹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 (3)都城:在上京。阿保機就是遼太祖。 2.西夏的建立: (1)時間:11 世紀前期 (2)人物:黨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 (3)都城:在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 3.北宋的建立: (1)時間:960 年 (2)人物: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4.北宋與遼之間訂立著名的澶淵之盟。結束戰爭,雙方保持了很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5.南宋建立:1127 年金滅北宋,同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6.岳飛班師後,宋金達成和議,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第十一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1.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由於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 2.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為多;南宋多吃魚肉。宋代時,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5 3.宋代缺馬,人們多用牛車,也有驢車。達官貴人乘轎出行。那時交通比較發達,「邸店 如雲屯」,形容旅店業的興旺。 4.隨著市民階層的不斷壯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東京城內就有許多娛樂兼營商 業的場所,叫做「瓦子」。瓦子中有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欄」。瓦子的存在,增添了 城市的生氣。 5.今天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為 元旦,最為重視。 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記述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東 方見聞的《馬可·波羅行紀》一書,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第十三、十四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一)(二) 1.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它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15 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 比我國晚約四百年。 2.指南針是我國人民的偉大發明,早在戰國時期,人們製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 南儀器。北宋時,製成了指南針,並開始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海外貿易發達,指南針廣泛 用於航海。 3.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葯武器 廣泛用於戰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 4.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他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 敘述了從戰國至五代的歷史。 6.北宋時期的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是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描繪了東京汴河沿岸的繁 華 是因為當時商品經濟的發展 ★第十六課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 1.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 年派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 洲東海岸,他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 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2.明政府派戚繼光抵抗倭寇,平息東南沿海的倭患。 3.1553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在1999 年12 月20 日,回歸 祖國懷抱。 ★第十八課 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 1.明朝後期(1624 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台灣,1661 年鄭成功率兵進入台灣, 1662 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台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鄭成功在台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 2.1683 年清軍進入台灣,1684 年清朝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 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3.17 世紀中期,沙皇俄國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 命令清軍水陸並進,擊斃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沙俄軍隊被迫投降。 4.1689 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 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第十九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1.順治帝接見西藏的佛教首領達賴五世賜予「達賴喇嘛」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個位西藏 佛教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2.1727 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事務。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准。 6 3.乾隆帝時下令調兵討伐回部上層貴族小和卓與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對整 個新疆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 5.清朝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 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南至 南海諸島。清朝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第二十課 明朝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1.清朝的閉關鎖國: 原因:清朝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政策,推行「重本抑末」政 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當時西方的殖民統治者正向東方擴張勢力,清朝統治 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表現:清初的40 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清朝統一台灣以後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 商口岸,後來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關閉其它港口。 評價:它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當時的西方國家正先後 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跨入生產力迅速發展的新時代。清朝閉關鎖國,與世隔絕, 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逐 漸在世界上落伍了。 2.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蜓六千餘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 3.明朝醫葯學家李時珍寫的一部總結性的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 4.明朝末年,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寫了一部《天工開物》。總結了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 記錄了我國手工業成就。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 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八年級(上冊) ★第1 課 鴉片戰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 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為了打開中國市 場,推銷工業品,掠奪中國廉價的工業原料。 2.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中英貿易逆差。 3.虎門銷煙: 時間:1839 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 經過:1839 年6 月,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二百多萬斤鴉片,在廣東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意義: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 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4.(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時間:1840-1842 年。 5.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 2100 萬元; 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6.鴉片戰爭影響: ①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 不平等條約。) 7.啟示:落後就會挨打!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努力提高綜合國力。 7 ★第三課 收復新疆 1.阿古柏入侵新疆: (1)時間:19 世紀60 年代 (2)支持者:英國、俄國 2.左宗棠收復新疆: 1875 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76 年,左宗棠採取「先北後南, 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除伊犁以外(1871 年俄國直接派兵侵佔了伊犁地區)的新疆。 19 世紀80 年代初,中俄簽約,中國從俄國手裡收回伊犁。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 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第四課 甲午中日戰爭 1.時間:1894 年(舊歷甲午年) 2.重要戰役:①黃海大戰(鄧世昌壯烈殉國) ②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 3.《馬關條約》的簽訂 ①時間:1895 年 ②地點:日本馬關 ③簽訂者: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④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允 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影響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增闢通商口岸等。 ⑤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第五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時間:1900 年 2.目的:為鎮壓中國的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權益 3.經過:1900 年6 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在西摩爾率領下發動侵 華戰爭。8 月中旬,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列強第二次洗劫、焚燒北京) 4.結果:1901 年,清政府被與列強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①《辛丑條約》主要內容:A 清政府賠償白銀4.5 億兩(賠款最多的一次),以海關等稅收 作擔保;B 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最能說明清政府已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 工具);C 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D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②影響: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 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是怎樣一步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答:開始淪為: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簽訂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簽訂 完全淪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簽訂 列強通過發動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不斷擴大侵略特權,使中國一步一步 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朝政府成為他們統治中國的工具。 ★第六課 洋務運動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內外交困。 2.時間:19 世紀60 年代到90 年代, 3.代表人物:奕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屬於:地主階級洋務派) 4.目的: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統治 5.主張(口號):師夷長技(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後期:以求富為口號)。 8 6.洋務派的主要活動: ①前期創辦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後期創辦民用工業(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 局等); ③籌建三支海軍(南洋、北洋、福建); ④興辦新式學堂(第一所新式學堂是京師同文館)。 7.性質:一場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8.破產標志:甲午中日戰爭中,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9.失敗原因:沒有觸動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評價: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一批近代 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 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第七課 戊戌變法(性質: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1.背景:民族危機的加重(表現為:《馬關條約》簽訂);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2.時間:十九世紀末的1898 年(舊歷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 4.主張: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進行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以挽救民族危亡。 5.過程: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序幕)、成立強學會(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標志)、頒布 《定國是詔》(變法開始)、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6.失敗原因:一是脫離群眾,僅依靠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二是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7.意義: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有利於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傳播,具有愛國和進步 作用。 8.啟示:說明資產階級君主立憲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第八課 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條約》簽訂,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迅速 2.時間:1911 年(舊歷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孫中山等 4.主張:以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主)為綱領,試圖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國建立資產階 級共和國。 5.革命活動:1894 年成立興中會;1905 年建立中國同盟會(中國第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政 黨),提出較為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三民主義(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1911 年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的標志);1912 年建立中華民國;頒布《臨時約法》。 6.失敗標志: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7.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2000 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 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它沒有改變中國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8.啟示:辛亥革命的失敗,證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當時中國是行不通的。
❸ 人教版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一、我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雲南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北京人生活的時間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隸制王朝
1、約公元前21世紀,禹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這表明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通過推舉選出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叫禪讓制)。
2、約公元前16世紀,湯滅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時盤庚遷都至殷並使統治穩定下來。
3、商朝製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青銅器。(記熟書P12的司母戊鼎圖)湖南寧鄉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銅器中的精品。
4、約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發兵滅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實行分封制,春秋時期,分封制開始瓦解。戰國時期,分封制逐漸被郡縣製取代。秦時實行中央集權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治機構。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機構:中央實行一省制: 元朝廢除三省,設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設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構,同時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地方實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三、春秋戰國(東周)
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時期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1、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開始到公元前476年結束。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是齊國的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使國家日益強大。最後一個霸主是越王勾踐。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戰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有齊、楚、秦、燕、趙、魏、韓,史稱「戰國七雄」(各主要諸侯國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東齊、上中下是趙魏韓)。趙、魏、韓是由春秋時期的晉國分裂而來的。
4、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實行商鞅變法,戰國時,地處最西邊的諸侯是秦國。
5、我國最早的音樂教育制度形成於西周。最早出現鐵農具的時期是春秋時期
6、戰國時,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成「水汗從人,不知飢饉」,有「天府之國」美稱。
7、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漢字源於甲骨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鍾鼎文。雕塑藝術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已發展到很高水平。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商朝。
8、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經》里;莊子是戰國時道家學派的繼承人物。
9、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詩經》,編訂了《春秋》,其言行記載在《論語》中;戰國時期的孟子是孔子學說的繼承人物,他們主張實行「仁政」,認為「民為貴,君為輕」,反對連年不斷的兼並戰爭。
10、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子,他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權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現實需要進行改革,以法治國。
12、孫武是春秋晚期齊國傑出的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一書;戰國時傑出的軍事家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13、戰國時期,許多思想家對社會變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四、秦漢時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滅亡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割據局面。(書P44秦始皇像)。
2、秦朝規定全國規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圓形方孔錢。秦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寧。
3、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在大澤鄉爆發,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
4、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建立西漢,定都長安。
5、西漢初年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文帝與景帝兩代,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減輕刑罰,提倡節儉,社會比較安定,經濟發展迅速,出現文景之治的局面。休養生息的政策實行,促進了西漢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6、漢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促成大一統局面的出現。
7、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著名學者是西漢時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建立東漢,定都於洛陽。劉秀在位時,政局漸趨穩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國力日益強盛,史稱為「光武中興」。
9、西漢時的播種工具是耬車;東漢時出現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車;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內冶鐵,比歐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領冒頓單於在蒙古草原建立統一的奴隸制軍事政權,第一次實現了對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統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漢時期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
12、西漢時期漢元帝把王嬙(王昭君)出塞嫁給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從而密切了漢匈關系。
13、西漢武帝時期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標志,成為當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經營了30年,幫助西域各族擺脫了匈奴的奴役,恢復和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系。
14、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往西,經甘肅的河西走廊及當今的新疆地區,遠達中亞,南亞,西亞,以至地中海東岸各國和南歐、北非等地。開辟絲綢之路功勞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張騫。
15、成書於西漢的《周髀算經》和東漢的《九章算術》是著名的數學著作,對世界古代數學的發展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16、東漢時期著名的醫學家有張仲景和華佗,張仲景寫的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被後代奉為醫學經典,張仲景被尊稱為「醫聖」。華佗創制麻醉劑「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術的醫生,被後世尊稱為外科鼻祖,他還編成鍛煉身體的「五禽戲」。
17、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張衡發明了能測量地震的地動儀。
18、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道教是東漢時期興起於我國本土的宗教。
19、西漢傑出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是一部不朽的史學名著,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3000多年歷史,《史記》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20、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是我國古代藝術珍品。秦始皇陵兵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藝術寶庫,是秦漢時期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
五、三國兩晉南北朝
1、曹操以少勝多為其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戰役是官渡之戰。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同孫權、劉備的聯軍在赤壁決戰,大敗而歸,史稱赤壁之戰,而此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2、220年,曹丕建立魏國,定都在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國,史稱蜀漢;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定都建業。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熟記三國鼎立形勢圖中魏、蜀、吳三國的位置和都城)
3、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5、230年,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夷洲和大陸的聯系。
6、265年,司馬炎建立西晉,定都洛陽;280年,西晉統一全國,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領劉淵率兵攻入洛陽,西晉滅亡。
7、公元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堅率大軍南下進攻東晉,在淝水之戰中,東晉軍隊以少勝多,擊敗前秦軍隊。
8、南朝的四個政權依次是宋、齊、梁、陳,都城均在建康。
9、南朝時,揚州、荊州是江南生產絲織品最多的地方,涌現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業城市,番禺(今廣州)成為海外貿易中心,
10、東漢、魏、晉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大量南遷,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吳國境內絕大多數山越人從山區遷到平原,和漢族人民一道開發江南。農業有所發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主要的少數民族有匈奴、鮮卑、羯、氐、羌(5個)
11、北朝的五個政權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12、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王朝均建都於洛陽。
13、南朝時期,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祖沖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後七位數的科學家,比歐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綴術》
14、南北朝時期,我國古代著名的農學家賈思勰,他著有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內容最完整的農書。
15、北魏時期,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的酈道元,他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經注》。
16、漢字書法從東漢起逐漸成為一種專門藝術:曹魏時鍾繇創立了楷書;東晉的王羲之,被尊為「書聖」,他的代表作是《蘭亭序》,此書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
17、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名人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18、石窟藝術是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南北朝時期石窟藝術中成就最高的是雲崗石窟和龍門石窟。
❹ 怎麼講初中歷史18課三國鼎立
第18課時 三國鼎立
設計人:
學習目標:
1、了解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背景——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有關知識點。
2、了解三國鼎立的形勢圖(教材105頁);了解三國鼎立後的各國經濟發展的情況
學習重點:赤壁之戰;三國鼎立。
學習過程:(教師寄語:相信自己,永不言敗)
【課堂學習】(教師寄語:精彩課堂,展現獨特自我)
一、自主學習:
學習任務:詳細閱讀教材,並完成完成下列問題:
1、簡述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時間、地點、經過、結果、作用。
2、
國名 時間 人物 都城
魏
蜀
吳
二、合作探究:
1、我的問題:-----------------------------------------------
2、我們的問題:--------------------------------------------
3、老師的問題:①歸納所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②三國鼎立局面是怎樣形成的?
三、拓展延伸:①曹操統一北方的有力因素有哪些?
②赤壁之戰孫劉勝曹操敗的原因有那些?有何啟示?
四、系統總結:(教師寄語:只有不斷總結才能有所提高)
試用數字2、3、5總結本節課知識
五、鞏固訓練
1、東漢末年,河南、河北諸侯割據混戰,其中占據河南一帶的軍閥是
A、袁紹 B、曹操 C、劉備 D、孫權
2、奠定曹操統一北方基礎的戰役是
A、赤壁之戰 B、官渡之戰 C、巨鹿之戰 D、淝誰之戰
3、杜甫有詩「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是對誰的評價
A、劉備 B、孫權 C、曹操 D、諸葛亮
4、三國初期統治者的共同特點是①積極恢復和發展經濟 ②重視農耕 ③獎勵農耕 ④重視海外貿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5、三國建立的順序是
A、蜀 吳 魏 B、吳 蜀 魏
C、魏 蜀 吳 D、魏 吳 蜀
6、某小組同學在學習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時展開討論,總結出兩次戰爭的一些共同點:①都是三國鼎立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戰役 ②都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③都與曹操有關 ④都為三國鼎立局面的最終形成奠定基礎 ⑤戰爭中都設計採用火攻 ⑥都是正義的一方獲勝。其中分析不正確的觀點是
A、①④ B、③④ C、⑤⑥ D、④⑥
六、當堂反思:(教師寄語:只有反思才能有所進步)
通過學習這節課,我最大的收獲是
我還需解決的問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❺ 三國演義里重要的知識點有哪些
一、作者
羅貫中,明朝小說家,生於元末明初(約1330—約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
二、主要內容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以描寫戰爭為主,大概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一千多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趙雲等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不以敵我敘述方式對待各方的歷實描述,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三、主要人物及性格
1、諸葛亮:
性格: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他是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
情節:火燒博望 火燒新野 赤壁大戰 三氣周瑜 奪取益州 八陣圖困陸遜
七擒孟獲 七擒七縱 六齣祁 智取三郡 罵死王朗 雪夜破羌兵
空城計 奇襲陳倉 火燒上方谷
2、劉備:
性格:一是親賢愛士,善待人才;二是生性善良,受民如子;三是待人寬厚,不求全責備。
情節:討伐黃巾,救董卓被辱,官封平原縣;桃園結義;三顧茅廬得諸葛;討伐黃巾;聯馬騰等密議除操,事敗前,借兵討賊,得豫州,由稱劉豫州;覲見漢帝;得皇叔之名,於是有曹操煮酒論英雄;漢滅曹興,劉備稱帝;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身死白帝城
3、關羽:
性格:義薄雲天、武功蓋世、蔑視權貴,目中無人、又是不忍欺凌弱小的真英雄。集忠於君,善與友,正義,武力,智慧,勇氣,毅力,大志於一身。
情節:溫酒斬華雄 掛印封金 千里走單騎 過五關斬六將 華容道釋曹
水淹七軍 單刀赴會 刮骨療傷 敗走麥城 溫酒斬華雄
4、曹操:
性格: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
情節:誤殺呂伯奢一家;投奔十八路諸侯;挾天子入許昌,自此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大勝袁紹;赤壁大敗,敗走華容道;被馬超追得割須棄袍;青梅煮酒論英雄;刺殺董卓;光腳迎許攸
5、周瑜:
性格: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是「千古風流人物」。
情節:三氣周瑜 草船借箭 赤壁之戰
四、經典人物描寫
1、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張飛)
2、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凃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關羽)
3、為首閃出一將: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官拜騎都尉。(曹操)
4、時李儒見丁原背後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兩陣對圓,只見呂布頂束發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縱馬挺戟,隨丁建陽出到陣前。(呂布)
5、只見一位少年將軍,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手執長槍,坐騎駿馬,從陣中飛出。(馬超)
6、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諸葛亮)
7、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趙雲)
五、經典習題
1、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塑造了一個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的英雄形象,這個英雄是:關羽 。這本書有關這個英雄的傳奇故事還有許多,請用最簡潔的語言寫出其中一個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荊州。
2、《三國演義》中 「桃園三結義」是指哪三個人?他們各自的性格怎樣?
劉備(忠厚善良、禮賢下士)、關羽(忠肝義膽、一身正氣)、張飛(勇猛粗暴、嫉惡如仇)。
3、《三國演義》中哪兩位人物青梅煮酒論英雄,他們各自的內心是怎樣?
曹操:故意試探劉備,看他是否能成大業,胸懷大志。
劉備: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綻,竭力掩蓋,內心恐慌。
4、 「群英會中計」是哪部名著中的情節?誰中誰的計?兩個人的性格怎樣?
設計者:周瑜;善使謀略、聰明機智。中計者:蔣干;自作聰明,敗事有餘。
5、七擒孟獲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節?是誰擒了猛獲?為什麼要七擒?
答:是《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是諸葛亮擒的孟獲。共七擒七縱,是談諸葛亮聽從馬謖的建議,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長治久安。
6、「巧授連環計」是哪部名著中的情節?」涉及哪兩個人物?為什麼要連環計?
答:《三國演義》曹操、龐統,龐統獻連環計表面上是為解決曹軍不習水戰暈船的難題,實際上是為周瑜火燒戰船作準備。
7、《三國演義》中「過五關斬六將」的是誰?斬了誰手下的六將?為何要過關斬將?
答:關羽,斬了曹操手下的六將,因為這六人阻擋他尋找大哥劉備的去路。
8、「草船借箭」是誰向誰借箭?這個「借」在文中具體指什麼?
答: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借來十萬支箭,完成任務。
9、你怎樣評價《三國演義》中 「劉備三顧茅廬」?
答:表現了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懷大志,不拘小節的寬廣胸懷。
10、《三國演義》中 「賠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誰?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又是誰?
孫權;諸葛亮 。
11、《三國演義》中,你最歡地的情節是什麼?為什麼?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從中可見關羽對劉備的一片忠心。
12、《三國演義》中 「三英戰呂布」的 「三英」指哪三個人?
劉備;關羽 ;張飛。
13、《三國演義》中有這樣兩段話: 「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說此話者是 徐庶,被贊譽的人是諸葛亮。
14、「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這一肖像描寫寫的是哪部小說中的哪個人物? 《三國演義》:關羽。
15、曹操說:「寧教我負天下,休教天下人負我」你怎麼看待他的這種觀點?
反對這觀點:因為這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自私的人生觀;或贊成這觀點:要成大業就要在關鍵時刻忍痛割愛,不能有婦人這仁。
16、杜牧《赤壁》詩中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句子寫的是哪一場戰役?涉及到哪兩個主要人物?
赤壁之戰;曹操、周瑜。
17、試舉出《三國演義》中兩例以少勝多的戰役: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作戰的雙方是: 曹操戰袁紹 ,劉備、孫權戰曹操 。
18、桃園三結義後,劉、關、張既與黃巾軍作戰的首領分別為「天公將軍」張角和「地公將軍」張寶 。
19、試舉出《三國演義》中勇猛無比的人物:張飛、許渚、典韋。
20、建安時文壇上的「三曹」分別指:曹操、曹丕、曹植。
21、曹操曰「昔日當陽長坂英雄尚在!」這位英雄是:趙雲。赤壁之戰曹操敗於周瑜之手。
22、「卧龍鳳雛」分別是指:諸葛亮和龐統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與他們各自有關的情節是:諸葛亮舌戰群儒,龐統巧施連環計。
23、《三國演義》中教人製造木牛流馬來搬運糧食的人是:諸葛亮。他最終犧牲的地點是:五丈原。臨終時將自己的用兵秘法都告訴給:姜維。
24、請結合《三國演義》說出諸葛亮與周瑜聯手指揮的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是:赤壁之戰。
25、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原因是:失街亭一事。
26、「太史慈酣斗小霸王」中的小霸王是:孫策。「華容道義釋曹操」的人是:關羽。
27、死於落鳳坡的漢軍著名的謀士是:龐統(鳳雛)
❻ 三國演義知識點
三國演義》常考知識點匯總:
1、《三國演義》中忠義的化身是關羽,我們所熟知的他忠、義、勇、謀、傲的事情分別有: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敗走麥城。
2、《三國演義》中智者的化身當屬軍師諸葛亮,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事,書中記敘了有關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跡,如火燒赤壁、七擒孟獲、六齣祁山、空城計、揮淚斬馬謖等。
3、《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三弟兄分別是使用雙股鐧的劉備,使青龍偃月刀的關羽和使丈八蛇矛槍的張飛。
4、「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開篇詞。
5、寫出兩個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成語或俗語:三顧茅廬、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6、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請寫出小說中有關諸葛亮的兩個故事的名稱。例如: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空城計。
7、填人名,補足歇後語。
(1)(諸葛亮)借東風——巧用天時(2)(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3)(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4)(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5)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辦法來)
8、杜牧《赤壁》詩中「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句子寫的戰役是赤壁之戰。涉及到的兩個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❼ 三國演義有關知識點
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稱得上流傳最廣泛、影響最深遠的一部歷史小說一一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羅貫中。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為四大名著之一,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也是「三國演義」成為四大名著之一的原因。
開篇詩詞
《臨江仙》[1]
——楊慎(明)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說,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
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近五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不以敵我敘述方式對待各方的歷史描述,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匯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中主要人物被稱為 「三絕」 的分別是:「奸絕」——曹操,「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
《三國演義》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主要事件與《三國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國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礎上,才進行再發揮, 這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套路。歷史演義小說大多是虛實相間,主實重虛;古今兼顧,批古判今;一段故事,敘說兩朝的情,一個人物,兼具兩朝的性。《三國演義》一方面反映了真實的三國歷史,照顧到讀者希望了解真實歷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國人物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誇張、美化、醜化等等,給予讀者一些的啟發,照顧到讀者希望增長見識,統治者希望鞏固統治的需要。它不但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三國歷史的真實面貌,還反映了許多明朝社會內容。
三國是一個與明朝迥乎不同的時代,它沒有青樓與賭場,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奉行儒家文化,宣揚仁、義、道、德、禮、信、忠、貞、孝、廉、善、美、真,是漢文化的再體現。再對比宋朝、元朝和明朝,它們都有著大量的青樓和賭場,雖然儒家文化是官方文化,但佛教文化在社會各階層中的影響力更大。因為青樓、賭場等異域民風長久發展,從而使民間漸漸奉行的是兼具華夏文化特點和西域文化特點的市井文化。驕、奢、淫、逸、假、丑、惡、奸、強取豪奪思想在民間廣泛宣揚。印度社會的浪漫主義作風和佛教文學的浪漫主義文風也在宋朝、元朝和明朝社會有著長久地發展。傳奇小說、歷史演義小說等浪漫主義文學得到極大發展,官場和戰場也都成了游戲場,浪漫主義風行,岳飛遭遇莫須有罪名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三國時代與宋朝、元朝和明朝相比,統治思想、官場風氣、社會生態、世態人心差別巨大,古今對比強烈,能充分發揮歷史演義小說穿越、批判的藝術特點,讓文字更詼諧有趣,人物形象更有藝術張力,同時還保留知識含量這點實槍貨,所以使它成為第一部被集結成書的歷史演義小說。
http://ke.soso.com/v19257.htm
❽ 初一歷史知識點
第一章 中華文明的起源(1-12)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元謀人,距今170萬年P2
2、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製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生活的時間和地點 P1.3.4
4、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頂洞人懂得人工取火並已經掌握了磨光和鑽孔技術。P4—5
6、北京人過群居生活,山頂洞人過氏族生活 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都已經使用磨製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種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P7—P8
10、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形成了日後的華夏族,炎帝、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黃帝。 P13
12、堯舜禹的「禪讓」: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 P14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戰國(13-40)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P15
15、湯滅夏,建立商朝,盤庚遷殷後,商朝統治穩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定都鎬 。P23
17、西周實行分封制,加強了對各地的統治。 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湖南寧鄉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
20、「三星堆」文化遺址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矚目。 P27
21、 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P30
23、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P30—32
24、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P31
25、決定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戰役是城濮之戰。P32
26、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戰國形勢圖》 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了長平之戰,趙軍大敗,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P34
28、春秋時期,我國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P37
30、春秋後期,我國發明生鐵冶煉技術,比歐洲早1900多年,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早在商朝就有製造。P27、P36
31、戰國時期,李冰主持修築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P37
32、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P38—39
33、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P41
34、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 P41
35、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稱「銘文」。P41
36、對日食,月食的記載及二十四節氣 P43
37、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總結出中醫望、聞、問、切 「四診法」。 P43
38、屈原生活在戰國末期的楚國,代表作《離騷》 P43
39、戰國時期的「整套編鍾」出土於湖北隨州。P44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貢獻 P46—P47
41、道家學派創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戰國時期,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
他主張「兼愛」「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統治者用「仁政」治國;道家代表人物是莊子,他提出「無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孫武,他著有《孫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的軍事格言,就出於此書。P47—P49
第三章 秦、西漢、東漢(41-67)
42、秦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陸續滅掉六國,完成統一,定都咸陽。《秦朝疆域圖》 P60
43、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
44、秦始皇命大將蒙恬大舉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
45、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靈渠的修建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P59
46、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在大澤鄉發動起義,在陳建立了政權 P63
47、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P64
48、漢初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 P67
49、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起來。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
50、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下令削弱諸侯國勢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P68—69
51、公元25年,西漢皇族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P69
52、東漢明帝令水利專家王景主持治理黃河。P73
53、漢朝時用耬車播種,紡織業中也有了提花機 P73
54、東漢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比歐洲早一千多年。 P74
55、 秦漢之際,匈奴的傑出首領冒頓單於統一蒙古草原。 P77
56、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 P78—79
57、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向漢朝稱臣,漢元帝時王昭君出塞嫁給呼韓邪單於。P79
58、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P83
59、東漢班超經營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訪問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
60、絲綢之路: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出發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又把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輸入中國內地。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P83
61、 我國使用紙作為書寫材料開始於西漢,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 P87
62、 成書於東漢時期的《九章算術》,是一部數學名著。P88
63、 東漢張衡製造的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P88
64、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寫了《傷寒雜病論》一書,華佗創制麻醉劑「麻沸散」,編寫了醫療體操「五禽戲」 P89
65、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中原地區,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創始人之一叫張陵,尊老子為教主。P92
66、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寫了《論衡》一書。 P93
67、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時代,編寫了《史記》一書,這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P94
68、秦陵兵馬俑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藝術寶庫P95
第四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68-84)
70、 200年,曹操對袁紹的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P102
71、208年,曹操對孫劉聯軍的赤壁之戰 ,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基礎。 P103—104
72、220年,曹丕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P105
73、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今台灣省),加強了夷洲與大陸的聯系 P106
74、266年,司馬炎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掉吳國,結束了分裂局面。 P108
75、從東漢末年以來,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陸續內遷。P109
76、316年西晉滅亡,317年皇族司馬睿重建晉朝,都城在建康,史稱「東晉」 P109
77、383年,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 。 P11O
78、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建立宋,此後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
79、北魏分裂後,北方先後出現了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四個王朝。北魏和四個王朝統稱為北朝。P116
80、 南朝的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的第7位。P118
81、北朝的賈思勰著有《齊民要術》一書,這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P119
82、北魏的酈道元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P119
83、東晉的王羲之有代表作《蘭亭序》,稱後人稱為「書聖」 P122、
84、東晉的顧愷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P123
85、南朝的思想家范縝,他撰寫了《神滅論》。P124
86、南北朝時期的著名石窟: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P124
問答題:1、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意義?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P38—39
內容: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義:使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教育上:他創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先後培養的學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於啟發學生思考問題。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要求學生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
3、評價秦始皇。 P57、P62
答:秦始皇對我國歷史作出過巨大的貢獻:他順民心,完成統一,他自稱皇帝,總攬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後由皇帝決斷。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修長城開發南疆,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同時,他又是一個殘暴的封建皇帝,他廣修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訂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總之他是一個有大功也有大過的皇帝。
3、漢武帝為實現大一統採取了哪此措施?P68、P74、P78
答:漢武帝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議,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興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
③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實現經濟上的大一統。
④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
使西漢王朝在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上實現了大一統,進入了鼎盛時期。
5、東晉南朝時,江南地區的開發的原因有哪些?P111
答:①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會相對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強,各族人民的辛勤勞動
⑤統治者重視發展經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歷史意義?
答: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進一步實行了改革
內容: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將鮮卑族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學習漢族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
意義:1、促進了民族融合.2、傳統漢文化得到發展
初一歷史知識點
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_元謀人_人(其生活距今約_170萬年,在雲南元謀發現的。
北京人:在_北京周口店_發現的。北京人使用粗糙的¬磨製石器_,使用天然火
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約七千年,位於長江流域,體現的是長江流域原始農耕圖景的原始居民遺址。已使用 磨製石器,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會製造陶器。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約六千年,位於黃河流域,體現的是黃河流域原始農耕圖景的原始居民遺址。已使用磨製石器,種植粟、白菜、芥菜,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制彩陶。
原始社會通過推選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稱之為禪讓制。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在他死後,則由他的兒子啟繼承父位,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商部落的首領湯,領兵打敗了夏,建立了商朝,建都亳。後來,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安陽),史稱盤庚遷殷。
周部落首領周武王率兵在牧野打敗了商朝軍隊,建立周朝。
公元前771年,少數民族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西周為鞏固對周邊的統治,實行分封制。問答:a.分封的諸侯對周王有什麼義務? b.分封制起到了什麼作用?
西周的等級制度:(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 (平民→奴隸)
貴族(統治階級) (被統治階級)
公元前770---前476,是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公元前475---前221,是我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
春秋五霸中最先稱霸的是齊桓公,他任用為管仲為相,提出「尊王攘夷」口號,並在葵丘舉行的諸侯盟會中,確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回答:齊國首先稱霸的原因是什麼?
六國之間南北聯合,共同抗秦,稱為合縱,秦利用六國之間的矛盾,遠交近攻,稱為連橫。
春秋時期,鐵質工具開始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領域,占據了主導地位。戰國時期,人們開始使用兩牛牽引的犁進行耕作。
鐵器牛耕的推廣使用,使個體生產代替集體耕作,促進了新興地主階級的產生。
戰國時期的改革中,影響最大的是秦國的商鞅變法。問答:a.商鞅變法的內容有哪些? b.商鞅變法對秦國產生了什麼作用?
商朝時期,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我們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而來的。
殷墟出土的商朝青銅器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已發現最大的青銅器。
春秋時期,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他還創立了儒家學派,他的言論主要收集在《論語》一書,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禮」兩部分。問答:孔子作為教育家,有哪些貢獻?
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領域中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當時主要的學派有儒家、法家、墨家、道家,它們的代表人物分別是孔子、孟子、韓非子、墨子、老子、莊子。
春秋時期,兵家的創始人孫武寫了一部軍事著作《孫子兵法》。
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代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音樂藝術水平的是大型組合樂器神奇的編鍾。
被歷代工匠尊奉為祖師爺的是戰國著名的工匠魯班。
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首次採用皇帝稱號,史稱始皇帝。同時在中央設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來加強中央集權。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規定以小篆作為標准文字,頒行天下,後來又推行一種新的字體隸書 ;還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錢,統一全國貨幣。同時,還統一了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為了防禦匈奴的進攻,修建了一條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
問答: a.秦為什麼能兼並六國實現統一? e.嘗試評價秦始皇
b.秦統一天下有什麼積極意義? c.秦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d. 秦始皇鞏固統治的措施。
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學說被確立為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在長安設太學,推行儒學教育。漢武帝首創年號紀年。問答:漢武帝為了推進大一統格局,採取了那些措施?產生了什麼結果?
西漢時期,漢武帝為了聯合西域國家夾擊匈奴,曾先後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這是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管轄的開始。
西漢時期開通的橫穿歐亞的陸上通道是絲綢之路。它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往中亞、西亞、直至歐洲。問答:張騫出使西域有什麼作用?
早在西漢前期,我國的勞動人民就發明了紙。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人們把他改進的紙稱為「蔡侯紙」。
東漢時期,有「醫聖」之稱的醫學家是張仲景,他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華佗研製成了全身麻醉的葯劑麻沸散,這是世界醫葯史上的創舉,被人們稱為「神醫」。
東漢時數學專著《九章算術》,記載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學運算方法,標志著以計算為中心的中國數學體系的形成。
中國造紙術的發明與傳說對人類文化發展有什麼貢獻?
起源於古印度的佛教,西漢時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東漢時,漢明帝派人去天竺取經。東漢末,佛教在民間流傳開來。我國第一座佛教寺院是洛陽的白馬寺。
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是道教,它形成於東漢後期,它的思想來源於民間流傳的道家思想與神仙方術。
東漢以後,思想領域逐漸形成了以為儒家為主,儒、佛、道三家並立互補的局面。
司馬遷編寫的《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譽為紀傳體史書的開山之作。
秦漢時期,我國雕刻藝術最傑出的代表是舉世聞名的、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的秦兵馬俑。
200年,曹操以少勝多打敗了袁紹,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統一了北方。
208年的赤壁之戰,孫(權)、劉(備)聯軍以少勝多大敗曹操,從而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國鼎立指的是魏蜀吳三國並立,它們的建立者分別是曹丕、劉備、孫權,都城在洛陽、成都、建業。
問答:a.曹操為什麼能統一北方? b.三國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東漢末年,北方人為躲避戰亂開始南遷,西晉後期,出現了大規模南遷的浪潮。
北方移民南下,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
東晉南朝時,在冶鑄業中,灌鋼法的發明是冶煉技術的一大進步;陶瓷燒制技術也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青瓷成為人們日常的生活用具。建康是當時經濟最活躍的一個都市。
問答:a.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的原因是什麼?
b.人口南遷對江南經濟的發展起了什麼作用?
c.東晉南朝時江南經濟為什麼能得到發展?
d.列舉江南經濟發展的表現。
問答: a.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的目的是什麼?
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有哪些?
c.如何評價北魏孝文帝改革?
d.列舉五胡的民族名稱。
e.列舉出以洛陽為都城的朝代名稱。
f.列舉東漢末年至南北朝時期北方的幾次統一。
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祖沖之,在計算圓周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後第7位的人。
我國古代著名的農學家賈思勰,一生致力於農業研究,終寫成了《齊民要術》一書,這也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
北魏傑出的地理學家酈道元,在前人的基礎上寫成了一部地理專著《水經注》。
被人們譽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是王羲之的書法,其代表作是行書《蘭亭序》,後人尊稱他為「書聖」。
東晉時擅長畫人物畫的是顧愷之,其代表作有《洛神賦》和《女史箴圖》。
代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藝術最高成就的是石窟藝術,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1.主要國家建立情況 (國家、建立時間、建立者、亡國者、都城)
夏——前2070年-禹-桀——陽城
商——前1600年-湯-紂——亳、殷
西周——前1046年-周武王-周幽王—— 鎬京
秦——前221年-嬴政—— 咸陽
西漢——前206年—劉邦—— 長安
魏——220年-曹丕——洛陽
蜀——221年-劉備——成都
吳——222年-孫權——建業
2.古代主要政治制度
1禪讓制:原始社會首領產生方式;
2王位世襲制:從夏禹傳子啟開始
3分封制:西周開始;
4中央集權制:秦朝開創,包括皇帝制、三公制、郡縣制。
3.人物與成就
李冰:都江堰 蔡倫:改進造紙術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華佗:麻沸散 司馬遷:《史記》 祖沖之:圓周率
酈道元:《水經注》 賈思勰:《齊民要術》 王羲之:《蘭亭序》
顧愷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4.中國之最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是夏朝。春秋諸侯爭霸中,最先稱霸的是齊桓公
戰國時期的改革中,影響最大的是秦國的商鞅變法。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
戰國時期修建的最大型的水利工程是由李冰父子主建的都江堰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是秦朝。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是秦始皇。
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開始於西漢。絲綢之路最早開通於西漢。紙最早發明於西漢
最早發明全身麻醉葯劑麻沸散的人是華佗。記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算方法的書籍是《九章算術》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司馬遷寫的《史記》
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第7位的人是祖沖之
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是賈思勰編的《齊民要術》
5、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
學派 時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內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論語》
思想:「仁」和「禮」兩部分。
政治思想:「為政以德」,主張以禮治國。
教育思想: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
戰國 孟子 施仁政於民;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觀念。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經》 辯證法: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相互轉化;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戰國 莊子 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墨家 戰國 墨子 」兼愛」,「非攻」。
法家 韓非子 主張改革;提倡實行法治;提出建立君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兵家 孫武
《孫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6、鞏固統一的措施
措施 影響
政治 創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內容見書69頁) 在我國沿用了兩千多年,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此後歷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
經濟 統一車軌,修建馳道;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 對於促進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思想文化 統一文字
焚書坑儒 加強了思想統治,有利於統一,但摧殘了文化,制約了人們的思想。
軍事 逐匈奴,築長城 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
5、秦漢時期的文化
類別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成就 影響(意義)
造紙術 西漢前期發明了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 有利於文化的發展與傳播;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
中醫學 東漢 「醫聖」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神醫」華佗 「麻沸散」 「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
數學 東漢 《九章算術》 標志著以計算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
佛教 西漢末年傳入中原地區 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東漢以後,思想領域逐漸形成了以儒家為主,儒、佛、道三家並立互補的局面。
道教 東漢末年形成了道教。
史學 西漢 司馬遷 《史記》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成為後世編寫史書的典範。
雕塑 秦漢 秦始皇陵兵馬俑 是秦漢時期我國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6、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類別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貢獻
數學 南朝 祖沖之 《綴術》 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一千年。
農學 北朝 賈思勰 《齊民要術》 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
地理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 以注錄水道系統為綱;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
書畫 東晉 王羲之 《蘭亭序》 寫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是「書聖」。
繪畫 東晉 顧愷之 《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石窟藝術 北朝 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
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❾ 歷史知識點的重點是什麼
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包括:
1、元謀人:雲南省元謀縣,約170萬年前,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約70——20萬年前,已具備了人類的基本體質特徵(四肢),但仍保留著一些猿類的特點(頭部)。能製造和使用工具(這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使用打制石器(被稱 為「舊石器」)。食物來源於打獵和採集,住山洞,會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燒烤食物、驅趕野獸)。
3、山頂洞人:約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里,模樣同現代人基本一樣,已經掌握磨製、鑽孔技術,能人工取火,縫制獸皮衣服。
二、 原始農耕文化的代表:
1、河姆渡遺址:約7000年前,浙江餘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長江流域),使用磨製石器(新石器)、耒、耜,從事原始農業生產,種水稻,飼養水牛,定居(干欄式建築)。
2、半坡遺址:約6000年前,陝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黃河流域),廣泛使用磨製石器,種植粟、麻、蔬菜,紡麻織布,製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遺址,有隨葬物,出現貧富分化。
三、 遠古的傳說
1、黃河流域兩大部落: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黃帝打敗炎帝,結成黃炎聯盟,構成華夏族的主幹,它是漢族的前身,所以中華民族尊奉炎帝和黃帝為人文始祖。
2、禪讓制:部落首領們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先後擔任部落聯盟首領的有堯、舜、禹。
3、大禹治水:用疏導的方法。
四、 夏朝和商朝
1、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國的第一個王朝。夏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奴隸制)。禹的兒子啟繼位,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最後一個夏王是桀(暴君)。
2、商:約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領成湯在鳴條打敗桀,建立商朝。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遷都於殷(河南安陽)。商東到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長江流域,北達遼河。最後一個王商紂(暴君)。
五、 西周的興亡
1、西周: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建都於鎬京(西安)。
2、分封制:周王讓自己的子弟、親戚以及功臣和古帝王的後代在各地建立封國(統治者叫國君,或諸侯),叫分封制。目的:鞏固周的統治。諸侯要向周王進獻財物,服從周王調遣出征作戰。
3、西周結束:公元前771年,犬戎族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六、春秋爭霸
1、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都城到洛邑,即洛陽)——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齊桓公首霸的原因:①管仲改革:發展生產,改革內政,整頓軍隊,使齊國國力更加強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 齊桓公稱霸的標志:葵丘會盟。
4、晉楚爭霸:城濮之戰(退避三舍),楚敗,晉文公成為霸主。 楚莊王(一鳴驚人、問鼎中原)
5、吳越爭霸:吳王闔閭任用孫武打敗楚,成為霸主。吳王夫差打敗越王勾踐。
勾踐「卧薪嘗膽」打敗吳,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
七、戰國爭雄
1、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韓趙魏由晉分裂而成。
2、戰國時著名戰役:圍魏救趙(齊國孫臏)、長平之戰(秦將白起)
3、合縱與連橫:合縱(合眾勢以攻一強)以蘇秦為代表,連橫(事一強以攻眾弱)以張儀為代表。
八、商鞅變法:
1、背景:①戰國時生產力發展,標志為鐵器普遍使用和牛耕推廣。②秦國相對落後。③秦孝公決心變法圖強。
2、變法: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開始變法。主要內容有:①改革土地制度。②重農抑商。③獎勵軍功。④遷都咸陽,推行縣制。⑤嚴明法令。
3、性質:商鞅變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影響:①廢除了舊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國社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②秦國戰鬥力提高。③秦國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4、戰國後期,秦國修建了都江堰和鄭國渠。
九、秦朝的統一:
1、「秦王掃六合」(統一全國)的原因:①秦國實力超過東方六國。②秦王贏政制定了正確的策略(遠交近攻)。
2、秦統一全國:公元前221年,都咸陽。意義:①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②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2、皇帝制度的建立:內容:①確立皇帝的稱號,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③在地方,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秦朝建立起來。
3、鞏固統一的措施:①統一貨幣(秦國圓形方孔「半兩」銅錢)。②統一度(長度)量(容量)衡(重量)。③統一文字(小篆,後來是隸書)。
十、秦末農民起義
1、原因:秦的暴政。表現在:①「焚書坑儒」(這是秦始皇專制統治在文化思想領域的集中表現)。②殘酷地剝削。③嚴酷的刑罰。④秦二世更加昏庸殘暴。
2、開始:大澤鄉起義。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曾攻到咸陽附近的戲。
3、巨鹿之戰: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殲滅秦軍主力(破釜沉舟)。
4、秦朝滅亡:公元前207,劉邦進入關中,逼近咸陽,子嬰出降,秦朝滅亡。
十一、漢武帝的文治武功
1、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都長安(西安)。漢武帝(劉徹)時,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2、漢武帝的文治武功:①思想方面:尊儒術興太學。董仲舒提出「大一統」思想,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②政治方面:頒布「推恩令」徹底解決王國威脅中央的問題。③經濟方面:貨幣由國家統一鑄造,鹽鐵由國家壟斷經營。④軍事方面:北方打敗匈奴,設置「河西四郡」,管轄河西走廊至玉門關一帶;南方控制海南島和「西南夷」。
十二、張騫通西域
1、 西域的范圍:玉門關和陽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地區。
2、 張騫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是聯絡烏孫國。意義:促進了內地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為「絲綢之路」的開通打下了基礎。
3、 西域都護的設置: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
十三、兩漢時期的外交
1、「絲綢之路」:以長安為起點,經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區,翻越蔥嶺,通向西亞和歐洲。另有「南方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2、漢與朝鮮、日本的交流:鐵器製造技術傳到朝鮮,在平壤出土有漢朝蜀郡製造的漆器。公元57年,漢光武帝贈給日本倭奴國使者「漢委奴國王」 金印。
3、漢與歐洲的往來: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羅馬帝國),到達波斯灣。公元166年,大秦人從海路到中國,這是中國與歐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十四、三國鼎立
1、 官渡之戰:200年,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之後,曹操基本統一北方。
2、 赤壁之戰:208年,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之後,三分天下局面實際形成。
3、 三國鼎立:①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②221年,劉備建漢(蜀漢或蜀),都成都。③229年,孫權建吳,都建業(南京)。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十五、南方的初步開發
1、 南方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北方人民大量南遷,為南方帶來了勞動力、工具、技術和種子。
2、 吳國的經濟:手工業中最重要的是織造麻布(越布),青瓷,三大造船中心(侯官、臨海、番禺)。230年,吳國的衛溫、諸葛直率萬人船隊到過夷洲(今台灣)。
3、 諸葛亮治蜀:堰官,錦官,平定南中地區(四川南部、雲南和貴州一帶)。
4、 西晉都洛陽,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陳)都建康(南京)。江南經濟發展原因:①北方人口繼續大量南遷。②統治者重視發展經濟。③社會相對安定。④自然條件優越。 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
十六、北魏孝文帝改革
1、 少數民族內遷:東漢末年起,匈奴、鮮卑、氐、羯、羌內遷到黃河流域。
2、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民族融合趨勢增強。②鮮卑貴族用落後方式統治人民。③北魏政權面臨危機。
內容:①借鑒漢族政治經濟制度。②遷都洛陽。③推行學習漢族文化風俗的政策(改用漢姓、改穿漢服、與漢族通婚、學說漢語、推行漢族教育制度)。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黃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進程。
十七、青銅工藝
1、 青銅:是以銅為主要成分(銅、錫、鉛)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稱為青銅。青銅時代:是指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進入鐵器時代。
2、 主要青銅器:①司母戊大方鼎:古代最大的青銅器,商朝後期鑄造,特點是雄偉端莊,氣勢凜然,代表商朝殘品的典型風格。②四羊方尊:結構巧妙,製作精細,堪稱青銅器中的精品。③四川廣漢三星堆的青銅立人、青銅人頭像和青銅樹:造型奇異,風格獨特,具有無窮的藝術魅力。
十八、卓越的工程包括:
1、 都江堰:戰國後期,秦國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位於成都附近岷江上。特點:選址合理,設計科學,無壩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影響: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飢饉」的天府之國。
2、 鄭國渠:戰國後期秦國建於咸陽附近,由鄭國主持修建,灌溉了關中平原。
3、 秦長城:秦朝為防禦匈奴,在秦、趙、燕三國北方防禦工程基礎上修築而成,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也是古代世界的偉大工程。
4、 靈渠。秦朝修建,聯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
十九、科技成果
1、 造紙術:發明於西漢(世界最早),用麻造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產量增加,成本降低,取代竹木簡,成為主要書寫材料。意義: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條件,是我國古代人民對人類的偉大貢獻。
2、 數學:①《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初期,書中關於負數的概念、正負數的加減運演算法則,以及聯立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②「圓周率」:南朝時,祖沖之在世界上最早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第7位,比歐洲早1100年。
3、 醫學:①「醫聖」張仲景,東漢人,著有《傷寒雜病論》,奠定中醫治療學的基礎。②華佗,東漢人,世界上最早採用全身麻醉手術法(麻沸散),編制了五禽戲。
4、 農學:賈思勰,北魏時期,著有《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農學著作。
5、 地理學:酈道元,北魏時期,著有《水經注》。
二十、漢字的演變
1、 文字的起源:原始陶器上的刻畫符號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
2、 甲骨文:商朝時人們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一種比較成熟和完備的文字。漢字是由它發展而來。意義:甲骨文記錄了商王的活動,反映了商朝的情況,為研究當時的歷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
從商朝開始我國的歷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記載。
3、 金文:商朝時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又叫銘文和鍾鼎文。為後人研究商周歷史留下了寶貴資料。
4、 小篆和隸書:秦朝統一文字為小篆,流行於秦。後發展為隸書,漢時廣泛使用。
5、 草書、楷書和行書:出現於漢朝後期,三國兩晉時趨向成熟。
二十一、學術思想
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①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統治者體貼人民,人民敬重和服從統治者。他創立了儒家學派。儒家思想後來成為中國封建時代的正統思想。②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他創辦私學,擴大教育對象,打破了官府對教育的壟斷;編訂了《詩》、《書》、《春秋》作教材,保存和發展了我國古代文化。教學中,善於啟發誘導,因材施教。③孔子的言行記錄在《論語》里。
2、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①原因:戰國時社會發生深刻變化,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眾多的學派,歷史上稱為「諸子百家」。②最重要的學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還有縱橫家(蘇秦、張儀)、兵家和農家。③代表人物:儒家:孟軻(鄒國,《孟子》)、荀況(趙國,《荀子》)。道家:莊周(宋國,《莊子》)。墨家:墨翟(魯國,《墨子》)。法家:韓非(韓國,《韓非子》)。兵家:孫臏(齊國,《孫臏兵法》)。
二十二、文學、史學與宗教
1、 詩歌:屈原,戰國時楚國人,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作品《離騷》、《天問》。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
2、 史學:司馬遷,西漢漢武帝時期,我國古代偉大史學家,著有《史記》,記述了黃帝到漢武帝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130篇,分為「本紀」、「世家」、「列傳」等,它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史學著作,對後來史書的編寫有深遠影響。
3、 佛教:產生於古代印度,西漢末年東漢初年經西域傳入我國內地。對我國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4、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正式創立,尊老子為教主。
二十三、藝術
1、 戰國編鍾:出土於湖北隨州,製作於戰國時期,說明當時我國音樂已經達到很高水平。
2、 秦始皇陵兵馬俑:在秦漢時期的美術中,雕塑的成就最為突出。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堪稱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大型陳列館。
3、 王羲之:「書聖」王羲之,東晉,作品《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4、 顧愷之:東晉著名畫家,擅長人物畫,作品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