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介紹下安徽壽縣文物古跡
銅 鑄 十 八 羅 漢
銅鑄十八羅漢,原在縣城北門內圓通寺,1962年移入報恩寺。現存15尊。這些造像體積不大(通高63—67厘米),但神情意態栩栩如生,其造型則表現出簡練渾厚的特點。由像背刻字知其鑄造年代為明萬曆三十三到三十五年(1605—1607)。1961年6月9日,安徽省文化局公布這些造像為省重點保護文物。
金 棺
金棺,置於銀棺內,亦頭北尾南,6片黃金薄片鉚合製成。長10厘米,寬3—6厘米,高4.2—7.8厘米,重91.5克。棺頭亦有雙扇假門,門扉裝兩只金絲環,門楣飾連球紋,門上方及左右側皆伸出蓮瓣形背光。棺身全為忍冬紋,內底部凸現「重佛舍利」四楷體字圖案,文字俱為捶揲而成,棺內裝滿「舍利」。
銀 棺
1977年,壽縣報恩寺宋塔地宮所出,棺似船形,存放在一石涵內,頭北尾南通高9—11.5厘米,蓋寬8—9厘米,口寬7.4—8厘米,是用銀質薄片捶揲鉚接而成。棺蓋飾「雙龍戲珠」圖,一側飾佛子10人作緩步徐行或敲鈸,似送葬祭祀式;一側飾如來佛半卧像,身後侍立弟子10人,棺頭為雙扇假門,有門釘4行,每行8枚,有銜環;門前為6級台階,兩側各立一侍者,棺尾飾一合掌坐佛於正中。
楚 大 鼎
楚大鼎,又名「大侶鼎」、「鑄客鼎」。民國22年(1933年)在壽縣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通高113厘米,口徑93厘米,重約400公斤,圓口平唇、圓底、修耳、蹄足、耳飾斜方格雲紋,腹飾蟠虺紋,犀首紋膝,為安徽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歷史地位僅次於國寶司母毋大方鼎。
斗雞台遺址
斗雞台亦稱北雞城。遺址位於城西南15公里,壽(縣)正(陽)公路北側,邸家小郢西60米處。相傳為楚王斗雞的地方。台上台下都有近似黑陶系統的陶片分布。195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秋,曾作試掘,認為是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代遺址。
淮南王墓
淮南王墓,位於四頂山南坡,即八公山東,四頂山南,合(肥)阜(陽)公路壽縣段北不足百米處。墓前存有清同治八年(1869年)吳坤修楷書「漢淮南王墓」碑。19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繼之壽縣人民政府撥款依「覆斗式」原墓形重修。墓地佔地2366平方米,四面築1米高度青石護土牆,迎面鑲石刻保護標志、重修墓碑記和管理規定。墓南鋪築連接合(肥)阜(陽)公路的通道,墓周人行道設有青石欄標。為壽縣城北又一處引人注目的勝跡。
廉頗墓
廉頗墓,位於今壽縣八公山紀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稱「頗古堆」,距縣城7.5公里。古堆高約20米,周約30米,基有條石壘砌。背東靠山,面西平原,里許便是淮河。今日為旅遊勝地。
柏家台遺址
1985年4月,在壽(縣)蔡(家崗)公路拓寬工程施工中,於今東津渡西公路邊沿發現一古代建築遺址,總面積約三千平方米,因遺址天柏家台村,故名為柏家台遺址。省、縣文物研究工作者,對遺址作了發掘,發現有大型石柱礎、長方形鋪地灰磚和四葉紋、山字勾連紋槽形磚,鳳鳥紋、樹雲紋圓瓦當等遺物,建築規模宏大,器物紋飾豐富多彩。參加全國楚文化研究會的人員亦專程來此考察,引起考古界的高度重視,「認為該遺址可能是楚郢都壽春城內宮殿建築的一部分,是楚文化考古的一大發現。」
地方特產
壽 柴 胡
壽縣北山所產柴胡,質地明凈,葯效好,為醫家所推崇,稱之為壽柴胡,以區別於其他地方所產之柴胡。明代列為貢品。嘉靖《壽州志·貢賦》載,每年進獻北京9斤,南京10斤。
草 莓
壽縣草莓汁多味甜,營養豐富,受到國內外市場青睞。全縣種植面積三千多畝,為安徽省最大的草莓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經壽縣水產公司收購加工包裝運輸出口,銷往日本、台灣等地。
歷 史 名 硯 --- 紫 金 硯
是千年有文化瑰寶。遠在宋朝研究名石名硯的學者杜綰所著《雲林石譜》一書中載有"壽春府壽春縣紫金山土中,色紫,琢為硯,甚發墨。扣之有聲"之說,《石譜》所說硯即為紫金硯。
淮 王 魚
淮王魚,又稱回黃魚,是淮河中壽縣到正陽一段獨產的一種名貴魚種。形似鯰魚,呈鮮黃色,嘴扁且長在頭的下部,身體光滑,無鱗,一般在2公斤左右,大的可達20公斤,但現在已不多見。據《壽州志》記載:西漢時,有人把這種魚獻給淮南王劉安品嘗,他覺得鮮美可口,給它取名叫「回黃」,並經常以此魚宴請賓客,淮南王喜食「回黃」的事傳到民間,人們習慣就叫它「淮王魚」。現代再版的《魚類養殖學》一書改稱其為「回王魚」。
淮王魚是天然魚類,多產在迎水寺、沫河口、硤山口一帶的岩洞、石縫、洞穴之中,現水產科技部門,正在研究淮王魚的人工繁殖。不久,名貴的佳餚將出現在更多家庭的餐桌上。
郝 圩 酥 梨
因產於壽縣北山郝圩村而得名,梨園面積2000多畝,年產15萬擔。傳說郝圩酥梨是200多年前由幫工碭山梨園的壽州人帶回北山繁衍成林的。梨質酥脆細嫩,汁多無渣。
八 公 山 豆 腐
據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豆腐之法,始於淮南王劉安。」 清朝汪汲的〈事物原會〉說:西漢古籍有「劉安作豆腐」的記載。劉安是漢劉邦的孫子,建都於壽春(即今壽縣),招賓客,方士數千人,其中較為出名的有:蘇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晉昌.毛被.左吳八人,號稱「八公」。劉安常在八公的陪伴下,煉長生不老之靈丹妙葯,不想煉丹不成,反以黃豆.鹽鹵(又有說石膏)做成豆腐。關於八公山豆腐還有一種傳說:劉安在家煉丹不成,胸中煩悶,外出散心,忽見對面北山下來八位老人,雖須長齊胸,但神采奕奕,健步如飛。劉安大驚,疑是神仙,便求長生不老妙方,老人說是吃了用磨碎大豆做成的食物。劉安如法炮製,得豆腐。從此,豆腐之法就從八公山下傳播開來。
② 安徽壽縣
1,壽縣處於抄江淮之間,屬於皖中襲,長江以北淮河以南,比合肥靠北些。屬於南方,古代稱為郢或壽春,戰國的時候楚國的都城,三國的時候袁術占的地方,八公山離壽縣城只有十幾公里,就是「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戰的古戰場。
2,壽縣的生活習慣屬於南方,和河南,山東大不相同,主食是米飯,很少有北方的麵食出現。和江蘇南部,上海那邊的區別就是不太吃甜。文化方面壽縣有自己的博物館,陳列展示了很多戰國/兩晉的文物,古城牆保存挺好,可以到上面散步。語言方面壽縣的方言很好懂,因為是出於中部地區,口音不像南方那麼翹,也不像北方,感覺很平的腔調,不過有些自己的專用名詞,住一陣子就了解了。
咳咳,我是壽縣人,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③ 壽縣博物館的介紹
壽縣博物館籌建於1958年10月,1962年11月正式設編成立,是安徽省建館較早的博物館之一,隸回屬縣文化廣播電視答局主管的副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壽縣博物館在文博界享有很高聲譽,在安徽僅次於安徽省博物館,是國家重點博物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安大人文素質教育基地。
④ 壽縣博物館里有什麼
壽縣博物館里有文物,不過傳說都是贗品,真的都被運走了,我就是壽縣的~呵呵~
⑤ 壽縣的博物館中午關門嗎
你好!中午是不關門的,博物館中午都不關門。
⑥ 淮南壽縣博物館五月六號可開嗎
淮南壽縣博物館5月6號可開嗎?這個不一定,今年的情況特殊,跟往年是不一樣的。
⑦ 壽縣為什麼被稱為地下博物館
壽縣文化燦爛。抄是楚文化的故鄉襲,是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是「淝水之戰」的古戰場。以楚文化為底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鄉土文化,尤以正陽肘閣、壽州鑼鼓等廣受歡迎。壽縣勝跡宏博,現在的古建築有發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的報恩寺、宋嘉定時期的古城牆、元代的黌學、明朝時期華東最大的清真寺、典雅肅穆的孫公祠等;名人古墓星羅棋布,主要有蔡候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頗墓、宓子墓等;古遺址有古郢都遺址、安豐城遺址、淝水之戰古戰場等;其它還有春申坊、時公祠、斗雞台、呂蒙正寒窯、陳玉成囚室、狀元府、淮王丹井,以及早在清代就載於方誌的壽州內八景和外八景等等。目前全縣存有古跡160多處,其中唐、宋、明、清建築10多處,古墓葬多達80多座,古遺址29處。壽縣文物眾多,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博物館珍藏國家一級文物160多件,二、三級文物2000多件,有「地下博物館」之稱。
⑧ 壽春博物館有哪些歷史文物
壽縣博物館是以收藏本區域內出土的歷史文物為主,側重收藏楚文化體系版文物,同時以兼藏權近、現代傳世文物和革命文物為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館藏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下至近、現代的青銅器、陶瓷器、金銀玉雜器、字畫、善本古籍等各類藏品近萬件。
其中戰國楚金幣藏量居全國之首;
一級文物220餘件(套),藏量居安徽省各級博物館第二位;
「越王者旨於賜」劍、青銅三足羊首尊、青銅鹿首鼎、嵌寶石八龍金帶扣、金棺、銀槨等,
都是壽縣博物館具有代表性的藏品。
⑨ 壽縣博物館怎麼樣
非常棒的博物館。蔡侯郢都的歷史在這里可以窺見一斑。夾在兩個強國中的小國,居然有如此的奢華。同時想到北方的中山國。讓人充滿好奇心的春秋戰國史啊。
⑩ 壽縣古城的歷史文化
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是楚文化的故鄉,其內的八公山是版豆腐的發祥地,淝水之戰的權古戰場。全縣文物古跡160餘處,其中國家級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縣博物館館藏國家一級文物160多件,在級以上文物達6000餘件。歷史名人輩出,文化底蘊豐厚。1986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宣布壽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壽縣地處皖中,控扼淮淝。古為南北要沖,是兵家反復爭奪的地方。公元383年的奏晉淝水之戰,就發生在這里。這次戰爭,再次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給後人留下了「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歷史掌故。五代十國時期,後周與南唐又激戰壽春,當時身為後周大將的趙匡胤隨周世宗柴榮親征,圍團壽州,立下了赫赫戰功。至今兩淮民間還流傳著「趙匡胤困南塘」的故事,獲得部優獎的壽縣傳統名細糕點「大救駕」就源千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