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浙江初一歷史知識

浙江初一歷史知識

發布時間:2021-03-02 09:48:50

A. 求初一上冊歷史知識點重點

一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元謀人
時間: 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地點:雲南元謀縣。(長江流域)
2、北京人
時間: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
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裡。(黃河流域)
二 、原始的農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時間 :距今約六千多年。
地點:浙江餘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國是世界上種植水稻最早的國家。)
2、半坡人
時間: 距今約五六千年。
地點:陝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三、神奇的遠古傳說
1、華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後來發展成華夏族,成為漢族的前身。
2、炎帝:號神農氏,教民農耕,是農業生產的創始人。「嘗百草」,給人們尋找治病的草葯。
3、黃帝——人文初祖 (後人認為黃帝是中華文明的創始者。)有許多發明創造:做兵器,造車、船、宮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堯舜禹:相傳繼黃帝之後,我國黃河流域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有堯舜禹。當時採用禪讓制,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禪讓的依據:有德有才)
堯:節儉、樸素、愛民。
舜:吃苦耐勞,孝順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點 2: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啟開始,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約 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
2、政治:盤庚遷都至殷,統治穩定。
3、滅亡: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大敗商軍。滅商後,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
2、政治經濟制度:分封制,土地國有制。
3、滅亡: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四、東周
(1)春秋爭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為春秋五霸。
齊桓公:最先稱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會盟。
晉文公:「退避三舍」。
楚莊王:問鼎中原。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2)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形勢圖) (東齊、西秦、南楚、北燕、趙魏韓在中間。)
(3)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1、目的:富國強兵
2、內容: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耕戰;推行縣制。
3、影響:廢除了舊制度,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了軍隊戰鬥力,使秦國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為以後兼並六國、統一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4、啟示: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甚至付出血的代價;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終究會取得勝利。同時我們要學習商鞅勇於改革、勇於創新,和他的獻身精神。
考點 3:統一國家的建立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秦朝的統治與秦末農民戰爭
(1)秦朝的統治
1、統一時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秦始皇圖)
2、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權;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焚書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東到東海,西到隴西,南到南海,北到長城一帶。(考圖)
4、統一的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一統局面。秦朝時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2)陳勝吳廣起義
1、地點:大澤鄉(安徽)
2、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這次起義的推動下,劉邦項羽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起義具有革命首創精神。
二、漢朝的統治
1、西漢
時間:前202年,劉邦建立,都城長安。
漢初:郡縣制,分封制,休養生息政策。
西漢的強盛:漢武帝統治時出現大一統局面。
2、東漢:時間:25-----220年。建立者:劉秀。都城:洛陽。
三、秦始皇,漢武帝
(一)秦始皇——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第一個皇帝。
功勞:1、實現統一,滅六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鞏固統一,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深遠。
3、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軌,有利於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
4、北擊匈奴,修築萬里長城;開發南疆。
過 :統治殘暴: 賦稅繁重,刑法苛嚴,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滅亡。
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鉗制了思想。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
背景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措施:1、政治:頒布推恩令,削奪大批列侯的爵位。解決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將地方上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興辦太學,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
4、軍事:派衛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規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
結果:出現大一統局面。
四、絲綢之路
1、張騫通西域
西域:漢朝時,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區。
目的:為了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受漢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影響: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況和西域人像和漢朝交往的願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友好關系,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西域的開發,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創造了條件。
2、絲綢之路
開辟時間:西漢漢武帝時。
路線: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到達中亞、南亞、西亞,再轉運到大秦。
意義: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B. 浙江初一學的歷史是什麼版本的

科學是浙教版.物理化學地理科學融在一課.叫《科學》.
歷史與社會是人教版.地理歷史政治社會融在一科叫《歷史與社會》.
所以中考是考5科.《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歷史與社會》

C. 200分!初一歷史與社會要點歸納 浙江教育

我想你要的是這個吧? 我剛看到,估計已經晚了

第一單元:生活在社區里
1、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 含義 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公式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在比例尺計算中要注意單位間的換算)
比例尺的三種表示方法 數字式比例尺 1:10000000或1/10000000或一千分之一
文字式比例尺 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00千米
線段式比例尺 100千米
比例尺大小的比較 分子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則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與表示地區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細的關系 在相同圖幅情況小,地圖表示的地區范圍愈小,反映的內容愈詳細,則選用的比例尺應愈大;地圖表示的地區范圍愈大,反映的內容愈簡單,則選用的比例尺應愈小。
方向 方向的三種表示方法 指向標定方向 N 經緯網定方向(地理坐標) 300N 00 (赤道) 300S300W 00 300E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NW E S
圖例和注記 常用圖例(P8圖1-4)
2、社區
社區的概念 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區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關的利益,比較密切的交往。這樣一個社會生活的共同體,通常被稱做社區。
社區的組成 居委會、商店、醫院、郵局、學校等
社區的功能 政治、經濟、文化和管理功能
社區的類型 功能社區 自然社區 行政社區
社區類型 圍繞人的不同的社會活動形成的區域 自然形成的社會生活區域 以行政管理范圍來確定的區域
舉例 工業區、商業區、生活小區、高科技園區、大學區等 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 街道、鄉、鎮、縣、市等
社區的差異 社區的規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區的特色各異,城鄉差距顯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內,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區。
社區間的相互聯系 由於各地區的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為了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各區域之間就會發生聯系,實現優勢互補。其實,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不僅限於物產方面,還包括經濟、文化、技術和人才等各個方面。
第二單元: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

1、 大洲和大洋(世界地形圖)
海陸分布 地球總面積陸地佔29℅,海洋佔71℅
陸地 陸地分為大陸和島嶼
大洲 大陸與其附近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
七大洲、四大洋面積按照由大到小排列 (1)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州(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P21圖2-4)
大洲位置分布特點 除南極洲外,兩兩南北對稱分布。
大洲間的分界線(P21圖2-4) 分界線 亞歐分界線 亞非分界線 南北美洲分界線 亞洲與北美洲分界線
運河、海峽、山脈 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蘇伊士運河 巴拿馬運河 白令海峽
溝通的海洋 地中海和紅海 太平洋和大西洋 北冰洋和太平洋
重要的海峽(P23圖2-7、2-8) 重要海峽 地理位置 溝通的海洋
馬六甲海峽 東南亞 太平洋和印度洋
直布羅陀海峽 歐、非之間 地中海和大西洋
麥哲倫海峽 南美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大西洋
好望角 非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印度洋
島嶼之最 最大的島 最大的半島 最大的群島
格陵蘭島 阿拉伯半島 馬來群島
海洋對人類的影響 陸地上的水的來源;海洋中豐富的資源;陸地空間的擴大;海上交通等,處處體現了海洋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2、 世界主要地形類型及主要地形區(世界地形圖)(P48圖3-11)
地形類型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特徵 世界主要地形區 中國主要地形區
山地 一般500米以上 高大,排列有序,脈絡分明 阿特拉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烏拉爾山脈、大分水嶺、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科迪勒拉山系 喜馬拉雅山脈、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昆侖山脈
平原 一般200米以下 寬廣低平;主要分布在大河兩岸和瀕臨海洋的地區;是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生活區 印度平原、恆河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東歐平原、波德平原、大平原、亞馬孫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高原 1000米以上 地表起伏不大,但邊緣處比較陡峭 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伊朗高原、巴西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蓋亞那高原 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丘陵 多5000米以下 坡度和緩,連綿起伏 東南丘陵
盆地 沒一定標准 四周高,中間低 剛果盆地 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3、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及特徵(P25圖2-11)(P50圖3-14、圖3-15)
氣溫帶 氣候類型 主要特徵 分布主要地區 典型動植物 注意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終年高溫多雨,很潮濕 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亞洲印度尼西亞等 大象、猩猩 不同類型氣候的差異主要表表現在氣溫和降水的不同
熱帶草原氣候 終年高溫 熱帶雨林兩側 長頸鹿、斑馬
熱帶季風氣候 高溫多雨 亞洲中南半島、印度半島、海南島 甘蔗、橡膠、油棕
熱帶沙漠氣候 全年炎熱,很少下雨,十分乾燥 非洲北部、亞洲阿拉伯半島、澳大利亞大沙漠區 駱駝、鴕鳥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溫暖,夏季經常下雨,冬季比較乾燥 我國南方、南北美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等地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夏天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除南極洲以外,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
溫帶 溫帶海洋氣候 夏天比較涼爽,冬天不冷,全年降雨較多,比較潮濕 西歐、北美和南美洲大陸西海岸狹長地帶
溫帶季風氣候 夏季溫暖,冬天較冷 我國東北、華北、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及朝鮮半島 梅花鹿
溫帶大陸性氣候 冬季很冷,夏天較熱,全年降水較少 我國西北地區、蒙古、西伯利亞
寒帶 極地氣候(包括苔原氣候和冰原氣候 全年都很寒冷,積雪不會融化 北冰洋沿岸、南極大陸、格陵蘭島內陸地區 馴鹿、北極熊、南極企鵝
高原高山氣候 氣候寒冷,很多地方終年冰雪覆蓋 我國青藏高寒地區 氂牛
4、季風氣候(P26圖2-13)
類型 方向 中國季風源地 季風方向 性質(特點) 主要分布地區
夏季風 海洋→大陸 太平洋和印度洋 偏南風 溫暖濕潤 東亞、南亞和東南亞
冬季風 大陸→海洋 蒙古和西伯利亞 偏北風 寒冷乾燥
季風氣候給我們的生活生產帶來的影響
功勞(利) 氣候濕潤,適應人類生存;雨熱同期,有利於農作物、森林的生長;豐沛的雨水補充了河流、湖泊的水量,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 寶貴的水資源。
危害(弊) 造成了洪水或乾旱(由於季風的不穩定性,所以當夏季風來得早,退得遲,易造成洪水;而當夏季風來得遲,退得早,易造成乾旱。)
5、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氣候→(生長)不同的植物→(養育)不同的動物→(構成)不同的自然景觀
6、世界人種的分布(P30圖2-22)
人種 外貌特徵 主要分布地區
白色人種(歐羅巴人種) 膚色白,頭發彎曲而金黃鼻樑高,嘴唇薄 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亞洲的南部(印度人),亞洲的西部(阿拉伯人)
黃色人種(蒙古利亞人種) 黃色皮膚,烏黑通直的頭發,臉龐扁平。 東亞和東南亞人,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
黑色人種(尼格羅人種) 皮膚黝黑,頭發烏黑捲曲,臉龐平,嘴唇厚 非洲、大洋洲以及美洲部分地區
7.國家和地區
國家的象徵 國旗和國歌是一個國家的象徵
領土面積排列前六位國家
名次 1 2 3 4 5 6
國家 俄羅斯 加拿大 中國 美國 巴西 澳大利亞
領土面積 1700平方千米 997萬平方千米 960萬平方千米 937平方千米 854平方千米 769平方千米
所屬大洲 歐洲 北美洲 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首都 莫斯科 渥太華 北京 華盛頓 巴西利亞 堪培拉
發達或發展中國家 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劃分
按經濟發展水平分為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主要分布地區 歐洲、北美洲、大洋州、亞洲的日本 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國家列舉 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 中國、印度、巴西、埃及、墨西哥、奈及利亞
國界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疆域界線。三種劃分類型:山脈、河流和經緯線
領土 國界線范圍內的領陸、領水、領海和領空,總稱領土。
國際組織 聯合國(U-N)、世界綠色和平組織、歐盟(EU)、亞太經合組織(APEC)、世界貿易組織(WTO)、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成員國之間相處的基本原則 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和平共處,平等互利。
8、經線和緯線
比較點 經線 緯線
定義 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長度 每一條經線都相等 就半球而言,每一條緯線長度都不等,赤道最長,到兩極逐漸縮短成點;就全球而言,緯度相同的線,長度相等。
圓弧狀況 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可組成一個經線圈;且每一個經線圈均可以平分地球。 每一條緯線自成緯線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相互關系 所有經線都能相交於南北兩極 所有的緯線都相互平行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東西方向
區分 經度 緯度
9、經度和緯度
比較點 經度 緯度
定義 兩面角,即該點所在的經線平面與本初子午線平面角間的夾角。 線面角,即該點的法線與赤道平面之間的夾角。
度數起點線 00經線(本初子午線) 00緯線(赤道)
劃分方法 以00經線為界,向東、向西各劃分1800 以00緯線為界,向南向北各劃分900
00經線以東為東經度,00經線以西為西經度 00緯線以北為北緯度,00緯線以南為南緯度
代號 東經(E)、西經(W) 南緯(S)、北緯(N)
分布規律 東經度的度數愈向東愈大,西經度的度數愈向西愈大。 北緯的度數愈向北愈大,南緯的度數愈向南愈大。
半球的劃分 以200W、1600E組成的經線圈劃分 以赤道為界劃分
200W以東,1600E以西為東半球,200W以西,1600E以東為西半球。 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
低、中、高緯度的劃分 低緯度 00—300
中緯度 300—600
高緯度 600—900
五帶的劃分 北極圈以北地區 北寒帶 900N—66.50N
北極圈和北回歸線之間 北溫帶 23.50N—66.50N
南北回歸線之間 熱帶 23.50N—23.50S
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 南溫帶 23.50S—66.50S
南極圈以南地區 南寒帶 66.50S—900S
10、中國的地理位置(P37圖2-32)
南/北半球 東/西半球 緯度帶 五帶 時差(經度每隔150,時間相差1小時。)
北半球 東半球 中緯度 北溫帶 中國東西大約跨越600,大約相差4小時
第三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
1、我國遼闊疆域(P40圖3-1)
我國領土的四至點 最北端 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
最南端 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 在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
最東端 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
15個陸上相鄰國家 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印度、尼伯爾、錫金、不丹、緬甸、寮國、越南(逆時針方向)
6個隔海相望國家 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我國的海陸位置 海陸位置 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西靠亞歐大陸,東臨太平洋)
瀕臨的海洋 太平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主要島嶼 台灣島(中國最大的島)、海南島(中國第二大島)
疆域優勢中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其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這一地區氣候濕潤,有利於農業生產;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利於發展海洋事業。中國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使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往來。此外,幅員遼闊的國土,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也為中國社會進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從海陸疆域方面來看,中、英、美、蒙古的不同之處 中美:海陸兼備(美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中國西靠亞歐大陸,東臨太平洋)英國:島國 蒙古:內陸國家
2、行政區劃
三級行政區劃 全國行政區域基本上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市)、鄉(鎮)
34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 23個省
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
4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我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的名稱、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即省會或首府)P43、 P42圖3-3
3、我國人口分布現狀(圖冊P22)
我國人口數量眾多(12.9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密度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勻。黑河—騰沖線(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以東即東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騰沖線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較稀少。
4、我國民族分布現狀(圖冊P23)
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漢族人口約佔全國總人口的91%,而其餘55個少數民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漢族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的邊疆地區。
5、我國地形的特點(圖冊P24)
地形種類多樣;山區面積廣大,要佔全國總面積的3/2;地勢特點:中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漸降低,大致呈三級階梯。
6、三級階梯(圖冊P24)
平均海拔 地形類型 主要地形單元
第一級階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界線 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第二級階梯 1000—2000米 高原和盆地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四川盆地
界線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級階梯 500米以下 平原和丘陵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
7、比較黃河、長江(P53 、P54)
比較點 黃河P53 長江P54
發源地 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長 5400多千米(中國第二長河) 6300千米(中國第一大河)
注入海洋 渤海(山東省) 東海(上海市)
流經的主要地形區 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高原 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流經的省級行政區 青海省、四川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陝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9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 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11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
上、中、下游的劃分 上、中游的分界點:河口(內蒙古自治區),中下游分界點:孟津(河南省) 上、中游分界點:宜昌(湖北省)中、下游分界點:湖口(江西省)
主要支流 渭河(陝西省)、汾河(山西省) 雅礱江、岷江、烏江、湘江(洞庭湖)、漢江、贛江(鄱陽湖)
主要景觀 「黃河第一壩」——龍羊峽大壩、開封附近的「懸河」、壺口瀑布、「塞上江南」——寧夏平原 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漢港、著名峽谷——虎跳峽、三峽工程
作用 灌溉、發電 灌溉、發電、航運(黃金水道)
危害 水土流失嚴重,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條河流;黃河下游斷流、乾旱、「地上懸河」 長江流域降水豐沛,幹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澇災害
原因 人類過度利用自然,濫用自然,造成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惡化。 季風氣候帶來的弊端。人們不合理地佔用河道、圍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帶發生嚴重水災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為雙重因素
如何治理 加強中游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黃河的根本,修建水庫,使治沙和防洪並舉,也是治黃的重要手段。 加固江防大堤、興建水庫、疏通河道、中下游禁止砍伐樹木、裁彎取直、分洪蓄洪、開挖入海新河等措施。
歷史地位 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都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發祥地。
8、我國南北差異
區 域內 容 習慣上以秦嶺—淮河為界,大體上將東部季風區劃分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嶺—淮河以北) 南方(秦嶺—淮河以南)
生活習慣差異 民居特色 注重防寒保暖 注重通風、散熱、防雨
飲食習慣 喜吃麵食 喜吃米飯
交通工具 陸路交通 公路、鐵路和水運
氣候差異 氣溫差異 氣溫帶 溫帶氣候,比較乾燥 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比較濕潤
1月均溫 低於00 c(<00c) 高於00 c(>00c)
冬季氣溫分布特點 冬季氣溫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溫差很大
夏季氣溫分布特點 南北溫差不大,全國普遍高溫
降水差異 年降水量 少於800毫米(<800mm) 多於800毫米(>800mm)
年降水量分布規律 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農業生產差異 主要糧食作物 小麥、玉米 水稻
主要經濟作物 花生、大豆、甜菜 油菜、甘蔗、橡膠、油棕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甚至三熟
河流水文及內河航運的差異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結冰,不利於航運 河湖眾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結冰,便於航運
地形 南方地區多丘陵 北方地區多平原
主要能源資源的差異 煤、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水資源短缺 煤、石油、天然氣資源短缺,水資源豐富
10、中國主要的旅遊資源(圖冊P30-31)
華北地區 北京八達嶺長城、北京故宮、河北承德避暑山莊
華東地區 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安徽黃山、浙江杭州西湖、福建武夷山、台灣日月潭、江蘇蘇州園林、山東泰山
華南地區 廣西桂林山水、海南天涯海角
西南地區 四川樂山大佛、四川九寨溝、西藏拉薩布達拉宮、雲南麗江古城
西北地區 新疆天山天池、甘肅敦煌莫高窟、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華中地區 長江山峽、湖南武陵源
11、如何設計一條科學、合理的旅遊線路?
答:旅遊線路的設計要全面考慮旅行的目的、行程時間、交通情況、經濟條件等綜合因素。
12、中國主要鐵路線
主要鐵路線 線路走向
京九線 北京—九江—南昌—深圳—香港九龍
京廣線 北京—鄭州—武漢—株州—廣州
京滬線 北京—天津—濟南—徐州—南京—上海
京哈線 北京—沈陽—哈爾濱
隴海線 連雲港—鄭州—西安—蘭州
蘭新線 蘭州—烏魯木齊—阿拉山口
9、我國東西部差異(P62圖3-28)
東部 西部
自然條件 地形 東部地區平原廣闊 西部內陸地區高原、山地面積廣大
氣候 較為濕潤 氣候乾旱
資源環境 水資源豐富,但礦產和能源短缺,且工業污染嚴重 有豐富的礦產和能源資源。但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嚴重。
社會經濟條件 發展歷史 有較深厚的文化、經濟、政治基礎 燦爛的歷史文化
人口 東部人口多,且分布十分稠密 西部人口數量較少,且分布比較稀少
民族 主要是漢族人 少數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
特大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武漢、南京、沈陽 重慶、西安、成都、烏魯木齊、呼和浩特
農業 優越的自然條件有利於發展農業 大部分地區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較差
工業 工業發展條件優越,比較發達 比較緩慢、不發達,但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
交通通信 交通通信發達、方便 交通通訊設施落後
教育 發達 教育水平、思想觀念較滯後
人才資金技術 較為豐富 短缺
經濟發展水平 經濟發展較快、較為發達 經濟發展緩慢,與東部相比發展不平衡
經濟發展的優勢 自然條件優越有利於發展農業。交通通信教育發達,城市眾多,人才資源豐富,為工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 廣袤的土地、壯美的山川、豐富的礦產和能源資源、獨特的民族風情、燦爛的歷史文化
經濟發展的劣勢 礦產和能源資源短缺,嚴重的工業污染困擾著東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氣候乾旱,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嚴重,大部分地區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較差。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在資金、技術、人才、市場、交通等社會經濟條件方面差距較大
南北方交流與互補 南水北調工程
東西部交流與互補 西氣東輸工程、西電東送工程
第四單元: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
1、世界主要平原的分布(圖冊P32-33或填充圖冊P15圖4-1)
歐洲 東歐平原、波德平原
亞洲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中國) 西西伯利亞平原(亞洲西北部) 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南亞)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西亞)
美洲 北美洲的大平原 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農業生產 由於平原地區形勢低平,方便機械化作業,而且一般土壤比較肥沃,所有平原地區農業生產多以種植業為主。
2、湄南河平原和美國中部大平原的比較(P70圖4-1、P71圖4-4)
比較點 稻作文化的印記 用機器種莊稼
地理位置 亞洲東南部的中南半島,泰國境內的美南河平原 北美洲的美國中部大平原
氣候特點 高溫多雨(熱帶季風氣候) 地處中緯度地區,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氣候溫和。
流經河流 湄公河(水網密布) 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泊(水源比較充足)
種植的農作物 水稻(水田農業) 小麥、大豆、玉米(旱作農業)
生產方式 人工勞作,精耕細作 機械化耕作
人口密度 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人口稀少(勞動人手不多)
農業生產特點 小農經營;單位面積產量高;商品率低;機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地廣人稀,便於大規模生產經營;交通運輸便利,便於大批糧食外運;高度發達的工業和先進的科技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商品性農業
文化生活特色 吊腳屋;精神生活:崇尚神靈、團結互助、關愛弱者 人們居住得比較分散;人們生活水平較高
農業生產的優勢 土壤深厚、肥沃,高溫多雨,水網密布 土地面積很廣,地勢平坦
農業生產的劣勢 平原地塊較小,易發生水旱災害 勞動力不足
如何把劣勢變為有利條件 修築水渠,興修水利,便利灌溉和排澇,共同抵禦自然災害帶來的威脅 大規模機械化作業,發展商品性農業
3、世界主要山脈的分布(圖冊P34-35、填充圖冊P16圖4-2)
亞洲 喜馬拉雅山脈、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昆侖山脈
歐洲 阿爾卑斯山脈、烏拉爾山脈(歐亞分界線)
非洲 阿特拉斯山脈
大洋州 大分水嶺
美洲 科迪勒拉山系、北美洲的落基山脈、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
生產活動 每個山區都有各自特點,有的山區風景優美,可以發展旅遊業;有的山區礦產資源豐富,可以發展采礦業;有的山區牧草豐美,可以發展畜牧業;有的山區適宜林木生長,可以發展林業。總之,山區的發展應注意因地制宜。
4、與山為鄰
三個典型案例 自然環境 生產活動 生活狀況
垂直的牧場 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脈。在山體的不同部位,由於海拔高度不同,導致水熱狀況發生變化,從而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觀 哈薩克牧民充分利用天山的草場資源安排牧業生產,形成了「四季放牧」的山地畜牧業特色 「轉場」文化
如畫的梯田 雲南省的元陽縣位於哀牢山區。這里山高水深,一年四季是雲雨天氣。而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哈尼族人修築梯田,在高山上修建龐大的水渠網路把水引向梯田,種植水稻。 「梯田」文化
熱鬧的山谷 盧卡索位於法國阿爾卑斯山脈山區西側,坐落在群山懷抱的山谷中 滑雪勝地,大力發展旅遊業,同時帶動了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 旅遊業給當地人們生活帶來重大影響
作用 方面 旅遊業給當地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有利作用 務工 人們能在家鄉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勞
人們的生活水平 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地區經濟 帶動了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消極影響 生態環境 破壞了山區的生態環境
5、世界主要河流的分布(圖冊P36-37、填充圖冊P17圖4-3)
非洲 尼羅河
歐洲 多瑙河、伏爾加河
亞洲 黃河、長江、恆河、印度河、湄公河、鄂畢河、勒拿河
大洋州 墨累河
美洲 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亞馬遜河
農業生產 傍水而居的人們的生活都離不開水,他們出門以船為交通工具,從事的農業生產也多以與水有關的漁業為主。
6、傍水而居
比較點 水鄉孕育的城鎮(城鎮) 耕海牧魚(漁村) 水上都市(城市)
地理位置 太湖流域。太湖位於江蘇省和浙江省的交界處。 山東半島東端的石島鎮大魚島村 義大利的東北部、地中海的北岸——水上古城威尼斯
經濟發展情況 魚米之鄉、商品糧基地、城市群、我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海洋養殖業 商業貿易中心——旅遊城市
水的作用 水對太湖流域城鎮的「孕育」作用 大海對人類的養育之恩,人類應該與海洋和諧相處 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因水而危
生活在湖畔、河邊、海洋周圍人們的生活、生產有「水」的聯系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生產也離不開水
如何理解「水對人們生產生活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 人類如果遵循自然規律,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利用並保護水資源,就會向著有利於人類的方向發展;否則就會受到自然界的懲罰。
7、比較澳大利亞牧場與內蒙古牧區
比較點 現代化的大牧場 草原風情
地理位置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的大洋州,是世界上惟一占據整個大陸及邊緣島嶼的國家。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我國北部邊疆,是我國跨經度最廣的省級行政區。
首都或首府 堪培拉(悉尼是澳大利亞的第一大城市) 呼和浩特
氣候 比較乾熱,近70℅的土地上乾旱地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草原氣候)
地形 大自然盆地、大分水嶺、墨累河 內蒙古高原
草原生產和草原文化生活的主要特點 澳大利亞現代化畜牧業的特點 內蒙古草原傳統文化生活的特點
機械化程度非常高(最突出的特點);牧場規模很大;採取定居居住方式;羊比人多;畜群放牧 嗜食肉奶;穿蒙古袍;住蒙古包;騎蒙古馬;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那達慕大會(娛樂文化活動)
雅稱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騎在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8、世界主要沙漠的分布(填充圖冊P19、圖冊P39)
亞洲 西亞的魯卜哈利沙漠、中亞的卡拉

D.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

1、河姆渡人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住著干欄式的房子。
2、孔子、春秋晚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學說。「仁」包含一切美德。
3、「百家爭鳴」
學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愛、非攻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征,民貴君輕
法家
韓非子
《韓非子》
「法治」,中央集權
道家
莊子
《莊子》
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4、春秋時期最早稱霸的是齊桓公。
5、禹傳子,家天下標志著我國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6、商鞅變法法令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軍直接派官吏治理。
7、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8、暴君:秦二世
9、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世紀20年代。
10、今天我們看到的現存長城是 明長城。
11、漢朝初年,漢與匈奴的關系是接受和親,昭君出塞。
12、東漢太守杜詩發明水排,它的作用是鼓風治鐵的工具。
13、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時間,建立者、國號、都城等。

孫權
222年
建業


曹丕
220年
洛陽

劉備
221年
成都

15、西漢「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安。
16、人口的大規模南遷,不僅使南方增加大量的勞動力,而且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促進了江南地區經濟的開發。
17、魏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西晉、北魏、前秦〕,多次統一。
18、《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19、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精確地推算到小數點以後的第七位數字的是祖沖之。
20、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的根本原因是統治者扶持。
21、魏國—220年—曹丕—洛陽
22、東漢時,宦官蔡倫於105年,改進了造紙技術。
23、華佗擅長外科手術,他製成全身麻醉葯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
24、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城都護總管西域事物,從此,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5、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26、佛教起源於古印度。

E. 求浙江省初一上下《歷史與社會》的教案 急!

下冊的第一課《走進社會走進社會走進社會走進社會》 1.1 社會伴我成長社會伴我成長社會伴我成長社會伴我成長 一一一一、、、、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認識到自己是社會中的一員,了解良好的自我意識對個人發展的影響。 2、過程方法:通過分析社會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產品,說明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同時也了解到社會中存在著不同的群體,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體中。 教學重點教學重點教學重點教學重點:個人的生活與社會的關系 教學難點教學難點教學難點教學難:社會與個人發展的關系 二.預設教學流程預設教學流程預設教學流程預設教學流程 (新課導入) 活動1、將一滴水滴到地上,觀察反應(轉瞬即失),一杯水卻不會消失。 【提問:】1、為什麼一滴水離開杯子後就會消失? 2、如果說小水滴也有靈性,它不想在這個世界上消失,該怎麼辦?(別離開他生活的集體) 【承轉】由此我們聯想到我們人類之身,一個人與我們生活的社會之間是不是也像一滴水與一杯水一樣呢? 活動2、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閱讀「閱讀卡」狼孩的故事 思考一個問題「狼孩也是人,為什麼不能像人一樣生活呢? 【歸納】通過同學的分析,我們知道了人只有在人類社會中才能學會穿衣、吃飯等勞動技能和語言交往的能力,離開了社會,人就無法進行這些正常的社會活動,就像小水滴一樣,杯中的水由無數個小水滴組成,離開了集體,水滴會乾涸。成千上萬的人在一起組成了社會,形成了一個大群體組織,人們共同生活在其中,社會陪伴每個人成長。 【板書】:一一一一、、、、社會伴我成長社會伴我成長社會伴我成長社會伴我成長 活動3、觀察曉明的一天生活,說說曉明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與社會各行各業有哪些聯系? 場景:清晨曉明被鬧鍾叫醒→迅速穿衣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騎車上學(乘車上學)→在學校學習一天→放學回家看一會兒電視→在燈下做作業→洗澡睡覺。(學生回答) 【總結】:通過曉明一天的生活,我們會發現人類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農業、工業、建築業、紡織業、五金業等物質方面的需求,社會不僅教會了我們各種生活技能,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生存和發展所必須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產品,由此可以看出個人的生活的確離不開社會。 【板書】:個人離不開社會個人離不開社會個人離不開社會個人離不開社會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句非常有趣而又深刻的話:一個人要想離開社會而生存,那正像人拔著自己的頭發想離開地球一樣是不可能的。 前面講了社會是群體組織,而且是一個大的群體組織,它又由無數個小群體組成。請同學們閱讀圖6—2社會中的不同群體。 說一說:生活中除了以上所標示的群體外,你還能說出哪些群體組織?(學生思考回答) 社會組織:幼兒園、小學、中學、社區、各類娛樂場所、商場、少先隊組織、拾荒者、宗教等。 【提問】:找一找,你生活在哪些社會群體中? 【提問】:這些群體組織是一成不變的,還是在發展變化的?(人員在變、組織結構也在變。通過提問、思考,使學生懂得自己是生活在不同的群體中,從而理解了群體概念。) 【板書】:社會是一個群體組織社會是一個群體組織社會是一個群體組織社會是一個群體組織,是人們生活的共同體是人們生活的共同體是人們生活的共同體是人們生活的共同體 【總結】:百川納海,社會向大海一樣,容納了各種群體,各種群體有匯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群體,構成了我們生活的社會,每個人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一樣,沒有人就沒有社會,所以說: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 點題:社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產品,也只有在人類社會中人們才能學會和掌握生活技能、語言等交往能力,除此之外,社會還對個人有哪些幫助呢?

F. 初一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

七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復習
1、 西周分封制(以選擇題為主)
①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
② 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影響:通過分封,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國家

2、戰國時期,秦國李冰在岷江修築都江堰,使成都平原獲得「天府之國」的美譽

3、商鞅變法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變法,內容:
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
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特權
④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影響: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國家。

4、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甲骨文)。西周在青銅器上鑄刻文字,叫「金文」或「銘文」。西周晚期出現「大篆」。鑄刻文字最多的青銅器——毛公鼎

5、孔子
政治觀點: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教育觀點:①創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
②注意「因材施教」,啟發學生思考問題,教育學生要謙虛好學。
③要求學說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溫故而知新」。
孔子言論:「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6、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
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①最高統治者稱皇帝,至高無上,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
②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後由皇帝決斷
③地方: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郡下設縣。
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
①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
②統一度量衡。
③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字,後來又推廣隸書。
④為加強思想控制,接受李斯建議,「焚書坑儒」。
⑤為抵禦匈奴,北築「萬里長城」。(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獨創性的象徵)
意義: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7、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
①接受主父偃建議,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推恩令)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
③經濟:將地方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同意鑄造五銖錢,抑制了大商人謀取暴利,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④為抗擊匈奴,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匈奴遭受沉重打擊,開始西遷。
漢武帝大一統的意義: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上達到大一統,西漢統治達到鼎盛。
評價漢武帝:是我國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皇帝,在他統治期間,西漢出現了大一統局面,封建通知得到鞏固和加強。但他也好大喜功,耗費了大量錢財,徵兵征稅給人民帶來沉重災難。

8、張騫出使西域(司馬遷稱之為「鑿空」)
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分別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
西域→中原:葡萄、核桃、石榴、苜蓿 中原→西域:鑄鐵、鑿井、絲綢
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促進了中原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
公元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

9、絲綢之路
長安--河西走廊—敦煌—分南北兩支(北:玉門關—蔥嶺---大宛-大月氏-安息-大秦 南:陽關----鄯善—於闐—蔥嶺--大宛-大月氏-安息---大秦
絲綢之路作用:傳播了中國文化,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10、造紙術
世界上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樹皮、破布、麻頭、舊魚網),成為「蔡侯紙」。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11、江南開發的原因:
①江南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
②北方戰亂,而南方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安定。
③北方人南遷,帶去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
江南開發的影響:江南經濟迅速發展,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開墾

12、北魏孝文帝改革(鮮卑族439年統一黃河流域)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
①把都城由平城遷到洛陽(遷都)
②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
③官員及家屬穿漢服。
④改漢姓,皇族由拓跋改為元。
⑤鼓勵鮮卑族與漢族貴族聯姻。
⑥採用漢族官制、律令。
⑦學習漢族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意義:鮮卑族逐漸漢化,北魏政權得到鞏固,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13、東晉王羲之(「書聖」)的《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

G. 七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浙江)的

1涿鹿之戰:在涿鹿黃帝炎帝部落對蚩尤部落。黃炎部落勝。
2公元前1600年商對夏,湯戰勝桀,夏朝滅亡。
3牧野之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帶兵攻商,雙方在牧野大戰,紂王被擊敗,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4城濮之戰:公元前七十世紀末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軍大敗楚軍。
5桂陵之戰:公元前四世紀末期,魏國大將龐涓率軍包圍趙都邯鄲,趙向齊求救,齊趁魏空虛,派兵攻打魏都,龐涓率兵回救,在桂陵中了齊軍埋伏,大敗而歸。
6馬陵之戰:十幾年後,齊魏有一次大戰,魏軍在馬陵又中了埋伏,主力被殲。
7長平之戰:戰國末期,秦趙在長平一場大戰,趙軍中計,大敗。主力四十多萬大部分被坑殺。
8巨鹿之戰:公元前207年,項羽率兵去救被困巨鹿的起義軍,項羽帶兵破釜沉舟,大敗秦軍。
9官渡之戰:公元200年,袁紹率兵十萬,進攻曹軍。兩軍在官渡對峙,後來,曹操採用謀士之計,襲擊袁軍屯糧處,火燒袁軍糧草,袁軍軍心大亂,曹軍趁機進攻,大敗曹軍。
10赤壁之戰:公元208年,曹操帶兵南下,想統一南北,結果被孫劉聯軍用計打敗。
11淝水之戰:383年,前秦王苻堅率80萬兵力,企圖一舉滅亡東晉,,兩軍在淝水對峙,秦軍中氐族人不多,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佔大多數,他們不願為前秦賣命,秦軍為讓晉軍過河一退就潰不成軍,晉軍趁機進攻,大敗秦軍。

H. 初一上冊歷史知識點

中國古代史(歷史七年級上冊)
一、元謀人
北:P2 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遺存:(P3-P4)
生活時間:距今約70—20萬年
生活地點: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經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的基本情況
(一 )河姆渡遺址:
北:P9 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於浙江餘姚河姆渡村,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裡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還用動物骨骼製作工具。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種植水稻,還飼養豬、狗、水牛等家畜。
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欄式的,干欄式建築一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築形式之一。
(二)半坡遺址:
北:P7距今約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於陝西西安半坡村。
P8遺址四周建有許多圓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員的住處。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之一。半坡居民飼養豬、狗等家畜,還打獵、捕魚。普遍使用磨製石器。
P9陶器是那時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為紅色,上面多繪有人、動物和幾何花紋等圖案,稱為彩陶。
四、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
北:P12炎帝和黃帝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
P14 炎、黃二部族走向聯合,占據了中原地區並不斷繁衍,形成後來華夏族的主體。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P15 禹是傳說時代的治水英雄。
北:P15堯年老後,部落聯盟推舉舜為繼承人。後來,舜又以同樣的方式傳位給禹。這種通過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後人稱之為「禪讓」。
[考試說明]國家的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一、夏朝建立的史實
北:P2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定都陽城。
二、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
北:P2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定都陽城。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承父位,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三、西周分封制
北:P28分封制的目的是為了鞏固統治。
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個諸侯,稱為「授民授疆土」,由諸侯管理當地的事務。分封制規定了受封者的義務,即必須服從周王的命令,治理諸侯國,保衛周王,因此,他們必須定期到周室朝覲、納貢和服役。各諸侯國保持密切聯系,共同抵禦「蠻」、「夷」、「戎」、「狄」等。
P29分封制的作用:通過逐級分封,編織起由中央向四方擴散的控制網路,打破了夏商時期眾邦林立的狀態,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西周的影響不斷擴大,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
四、商鞅變法
1.主要內容
北:P43 戰國時期的改革中,影響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公元前356年,商鞅開始變法。
內容:編制戶口,加強刑罰;獎勵生產;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勞役。從事商業而貧窮的人,全家罰做奴隸。獎勵軍功;立了軍功的人,按照功勞的大小封爵。沒有軍功的貴族子弟,就沒有爵位。承認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護土地私有制;推行縣制,把鄉、邑、聚合並成縣,縣的長官稱為縣令,由國君任命;統一度量衡,在秦國范圍內頒布度量衡的標准器。
2.歷史作用或影響
北:P44經過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後兼並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考試說明]統一國家的建立
一、陳勝、吳廣起義
北:P66 陳勝、吳廣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它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二、張騫通西域
北:P81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為了聯合西域的大月氏夾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P82 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這是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
三、絲綢之路
北:P83 《絲綢之路示意圖》
P83 從長安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往中亞、西亞,直到歐洲。
P84 沿著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織品以及冶鐵、鑿井、造紙等技術相繼西傳,西方的毛皮、汗血馬、瓜果以及佛教、魔術、音樂、舞蹈、雕塑等也紛紛東來。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四、秦兼並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
北:
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 P69—72,P71《秦統一文字表》和《秦統一貨幣示意圖》
政治上: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在中央設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二級行政機構,把全國分為分為36郡,郡下設縣。
思想上:焚書坑儒(小字部分)
經濟、文化上:車同軌(統一車輛形制,規定所有車輛兩個輪子的距離是六尺),書同文(統一小篆為標准文字,後推行隸書),統一貨幣(圓形方孔錢)、度量衡。
軍事上:修萬里長城
作用:以後歷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
五、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史實
北:P74—76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的主要措施:
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政治上:採納大臣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
加強監察制度。在中央設司隸校尉,在地方在13個州部設刺史。
軍事上:出擊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脅。
與少數民族地區的交往: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對外交往:開拓了絲綢之路。
作用: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大一統帝國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六、初步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及評價秦始皇、漢武帝
[考試說明]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一、三國鼎立形成的史實
北:
P102 官渡之戰,P103赤壁之戰,P105《三國鼎立形勢圖》
魏、蜀、吳建立
220年,曹丕,魏,洛陽
221年,劉備,蜀,成都
222年,孫權,吳,建業
二、人口南遷和民族交往促進了江南的開發
北方人南遷給江南地區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南方比較安定。
三、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北:P115
改革內容:(1)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2)要求南遷的鮮卑人改穿漢服,學習漢語,採用漢姓,提倡與漢人通婚。
改革作用:使少數民族在語言、服飾、風俗習慣上逐漸與漢族趨同使中原文化得到豐富和發展,如胡食、胡服、胡床、胡樂、胡舞等,逐漸融入漢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中國古代史(歷史七年級下冊)
一、隋唐科舉制度:
北:P20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時期創立並完善了科舉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
二、武則天
北:P13-15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統治時期,不拘一格選拔普通地主中的優秀人才。注重減輕農民負擔,採取各種措施促進社會生產斷續發。當時,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史稱有「貞觀遺風」,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三、「開元盛世」
北:P15唐玄宗統治前期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
四、唐與吐蕃的交往:
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聯姻,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
(一)遣唐使
北: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文化交流的使團;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歷法、書法藝術、建築藝術以及生活習俗等帶回本國,對日本的生產、生活與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鑒真東渡
北:P33鑒真到達日本除講授佛經,還詳細介紹中斬醫葯、建築、雕塑、文學、書法、繪畫等技術知識,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識圖P34鑒真東渡示意圖)
(三)玄奘西行
北: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為了求取佛經精義,他西行前往佛教聖地天竺。玄奘是第一個系統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並介紹到中國的人。(玄奘西行示意圖)
六、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略
[考試說明] 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
一、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北:P64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了南移的趨勢。兩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實
北:P75-76 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蒙古族的最高首領,尊稱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繼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為元世祖。
[考試說明]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
一、清朝設置駐藏大臣
北:P1101727年,清朝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的史實
北:P110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重新統一新疆,促進了維吾爾族同中原地區的交流,對鞏固西北邊疆起到了重大作用。設伊犁將軍,加強中央對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
三、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祖國統一的主要措施:略。
四、戚繼光抗倭:明朝時戚繼光抗倭。
P104-105(1)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鬆弛,倭患嚴重,倭寇到到處燒殺搶掠,使百姓的生命財產慘遭損害。明政府派年輕的將領戚繼光,到浙東沿海抗倭。(2)戚繼光訓練的軍隊作戰勇敢、紀律嚴明,多次挫敗倭寇的進攻,聲名大振,號稱「戚家軍」。1561年戚家軍在台州九戰九捷,迅速盪平浙江境內的倭寇。後又開赴福建和廣東,東南沿海抗倭寇基本肅清。
五、鄭成功收復台灣
北:P105—106 明末,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台灣地區,1661年,在東南沿海堅持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大軍從金門出發,在當地高山族人民的幫助下,順利地在台灣登陸並迅速包圍了入侵的荷軍。1662年,荷蘭總督被迫簽字投降,台灣又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收復台灣,給荷蘭殖民者以沉重打擊,對亞洲和其他國家也起到保護作用。
六、雅克薩之戰
北:P106—107 沙俄強占雅克薩和尼布楚。康熙帝決定用武力捍衛祖國邊疆,1685年,清軍圍攻盤踞在雅克薩的沙俄軍隊,俄軍戰敗投降。1686年,清朝再次出兵雅克薩,重創俄軍。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兩國在尼布楚進行談判,雙方簽定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七、鄭和下西洋
北:P127-128明初,社會安定,國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後七次派鄭和下西洋。鄭和的船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隻和航海技術,船上配備航海圖和羅盤針。船隊航行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廣大海域之間,到達亞非三十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一帶。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比歐洲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
P128-129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來往,而且推動華僑移居南洋,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但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揚國威和到西洋「取寶」,不計經濟效益;用來輸出的物品也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價強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隨著明朝國力衰退,遠洋航海的壯舉也最終被廢止。
八、「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歷史影響
北:P129閉關鎖國並非完全斷絕對外往來,主要表現在對外貿易進行嚴格的限制上。
北:P130 清朝實行閉關政策有防禦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同時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惡果。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閉關自守最終不能扭轉中外力量的對比,不能從根本上抵擋殖民勢力的侵略,反而進一步導致閉塞、停滯、倒退,使中國更加遠離世界發展的潮流。
[考試說明]科學技術
一、司母戊鼎
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
二、華佗、張仲景和《傷寒雜病論》、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共同點:
(1)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製成全身麻醉葯劑「麻費散」。
(2)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書中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3)李時珍和《本草綱目》:明朝傑出的醫葯學家,著有《本草綱目》。
三、都江堰
北:P54 李冰石像圖
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組成,它代表了我國當時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
四、長城
北:(1)P72(七年級上冊)秦長城示意圖。(2)秦長城:為了防禦匈奴,秦始皇派人修築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全長一萬余里,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明長城:(七年級下冊)P117明朝時,在歷代修長城的基礎上,先後花了近二百年的時間修築長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多千米。工程堅固,無論規模、質量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結晶。
五、大運河
北:P4-5隋朝時開鑿的貫穿南北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餘杭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
大運河通航後,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運河的通航還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發展。歷朝對運河不斷疏浚、改造,使它持續發揮著貫通南北動脈的作用。
六、四大發明
北:P40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加上造紙術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四大發明」,這些發明對全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產生了了巨大影響。
(一)造紙術
北:P87西漢前期,已經發明了紙。東漢時期,蔡倫在總結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麻頭、破布和舊魚網做造紙原料,擴大了原料來源,降低了造紙的成本,同時又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將他改進的紙稱為「蔡侯紙」。
(二)印刷術
北:P40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時間記載的印刷品。
P81北宋時期,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一個活字可以重復使用多次,保存也比較方便。活字印刷術節省雕版費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為近代印刷術的發展奠定基礎。中國的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四百多年。對傳播知識和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指南針
北:P82宋代時,製成了指南針,指南針一經發明,很快就運用到航海上,南宋時,指南針經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環球航行和新大陸的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
(四)火葯
北:P82唐朝開始運用於軍事,宋代廣泛應用於軍事。
[考試說明]思想文化
一、孔子
北:P50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魯國人。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還是偉大的教育家。他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禮」……在政治方面,提倡「為政以德」。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國。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對後世的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孔子還是大教育思想,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孔子鼓勵學生要獨立思考,敢於堅持正確的意見,他說:「當仁不讓於師」。他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教學時採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學生的潛能都得到發展。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論整理成《論語》一書
二、佛教傳入的史實
北:P91佛教起來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中原地區。佛教的傳播為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三、《史記》
北:P93—94司馬遷撰寫的《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主要史事。該書成為後世編寫史書的典範。
四、《資治通鑒》
北:P86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按年月日的順序記述了從戰國時期的韓、趙、魏三家分晉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歷史,對中國史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五、了解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
(一)甲骨文
北:P46商朝時期,將占卜結果刻在龜甲或獸骨上,成為一篇或長或短的記事文,稱為卜辭。這種文字叫做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有著淵源關系。
(二)金文
北:P49《每課一得》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稱為銘文,也叫金文。
(三)小篆、隸書
北:P71秦始皇規定以小篆作為標准文字,頒行天下。後來又推行一種新的字體——「隸書」。P71《秦統一文字表》

閱讀全文

與浙江初一歷史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