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學有哪些分支考古學屬於歷史學嗎
歷史復學分考古學、中國史、世制界史三個一級學科,這是2011年的最新的文件公告的內容。二級學科的具體變化還不大清楚,1997年頒布的文件中共有八個二級學科,分別為史學理論與史學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含敦煌學、古文字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史。
各大學一般單獨設置歷史院,考古學為歷史院中的一個專業,但也有一些學校歷史並在文學院中,考古學跟歷史學同為文學院中的專業。
有考古專業的學校有的是直接設立考古專業,但也有一些學校大一的時候不單獨設考古專業,總的專業名稱為歷史學類,到大三的時候才會分班分專業,具體專業設置好要看學校的介紹。
總的來說,不管學校怎麼分,考古學就是歷史學的一個部分。
北大、吉大、山大的考古學都不錯,如果想學考古的話,這幾個學校可以考慮。
Ⅱ 考古學和歷史學
考古學(Archaeology)屬於人文科學的領域,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任務在於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的歷史。實物資料包括各種遺跡和遺物,它們多埋沒在地下,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發掘,才能被系統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學研究的基礎在於田野調查發掘工作。
考古學的產生有長遠的淵源,但到近代才發展成為一門科學。近代考古學發祥於歐洲,以後普及到世界各國。北宋以來的金石學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但直到20世紀20年代,以田野調查發掘工作為基礎的近代考古學才在中國出現。作為一門近代的科學,考古學有一套完整、嚴密的方法論。它包含史前考古學、歷史考古學和田野考古學等分支,並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領域內的許多學科以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的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關系。
考古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考古學是一門涉及面極廣的科學,與其他許多學科都有關系,必須得到這些學科的支持和協助,才能完成各項研究任務。
有關學科的種類 與考古學有關的學科,大體上可以分為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等三大方面。
在自然科學方面,自然地理學、地質學、氣象學和生態學等學科,主要是協助研究遺址所在地區的地史和天然資源,從各個方面復原當時的自然環境。生物學(動物學和植物學)和體質人類學,主要是用以鑒定發掘出土的植物遺存、動物和人類的骨骸,並判定它們的年代。物理學和化學則應用於對遺跡的勘探,對遺物成份和性質的分析,並測定它們的年代。
在工程技術科學方面,建築學和土木工程學應用於對遺址的發掘、測量、制圖,對發掘出來的遺跡進行復原或在現場加以保存等。采礦冶金學、陶瓷學和染織學應用於對工場址、礦址、窯址等遺跡的考察,對銅器、鐵器、陶瓷器、玻璃器、紡織品等遺物的分析和研究。造船學則專門應用於對發掘出來的造船工場遺址和船舶的遺物進行考察和研究。
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民族學、民俗學、語言學、人文地理學、社會學、宗教學、經濟學、政治學和法學等,都是分別就遺跡和遺物所提供的有關各該學科的資料,進行研究和解釋。美術史學和建築史學主要是研究發掘出來的美術品和各種建築物遺存,就其樣式、風格、年代、建築技術以及保存方面的問題,作出判斷和說明。歷史學除了為發掘出來的種種遺跡和遺物提供文獻上的解釋並幫助判斷它們的年代以外,還廣泛地就古代的政治組織、社會結構、經濟制度以及涉及精神文化方面的各種問題提供文獻上的資料,作出詳細的說明,以補考古學在這些方面的欠缺和不足。
若干有關學科的舉例 這里只以地質學、植物學、動物學和體質人類學為例,進一步說明它們與考古學之間的密切關系。
地質學對考古學研究的最大貢獻,是全面恢復第四紀的自然環境。根據第四紀地質學的研究,可以確認,早期人類所生存的更新世是地球上氣候發生劇烈變化的時代。北半球高緯度、中緯度地區和低緯度地區的高山,在那時出現過大規模的冰川活動。冰川的擴進和退縮,形成了寒冷的冰期和溫暖的間冰期,兩者的多次交替導致海平面的大幅度升降、氣候帶的轉移和動植物的遷徙或絕滅等一系列事件,這些都對早期人類體質的進化、文化的發展及居住范圍的變化發生過極大的影響。因此,第四紀地質學的研究成果便成為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必不可少的依據。在地質學上,根據動物群的性質、堆積物的特點和其他環境變化的因素,更新世可劃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並可推定各期的絕對年代。這也就為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的分期奠定了基礎。
地質學在一般考古學上的應用,主要是對岩石和礦物的鑒定。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大量石器,以及各個時代的許多石製品,其中包括寶石、半寶石等非金屬礦物,都可用岩石切片的方法,用顯微鏡加以鑒定。這不僅能確認岩石和礦物的性質,而且可以推定它們的產地。
植物學在考古學上的應用相當廣泛。在一般的遺址和墓葬中,最容易遇到的植物遺存是木材、纖維和種子,後者包括穀粒、果核和瓜菜籽等。通過對木材的鑒定,可以了解各種木器的材質,進而推定它們的製法和效用。通過對纖維的鑒定,可以了解紡織品的質料,進而探討農業和紡織業的情形。通過對種子的鑒定,則可以了解農作物的品類,進而論證農業的發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條件。
植物學在考古學上的應用,還充分表現在孢子花粉的分析研究上。孢子花粉具有個體小、重量輕、質地堅、產量大、易於飛揚等特點,所以普遍在各處遺址的地層中大量存在,可採集並加以分析。通過對孢子花粉的鑒定,可以推斷當時植物的種類;對各種孢子花粉的數量進行統計,可以了解當時的植被面貌。由於一定的植物種類要求一定的生態環境,所以通過對植被面貌的研究又可以進而推斷當時的地理和氣候等自然環境。例如,發現睡蓮之類的水生植物的花粉,就說明當時附近有湖沼;發現大量雲杉、冷杉之類的耐寒樹木的花粉,則說明當時當地的氣候寒濕等。隨著時間的推移,植物界總是不斷地由低級往高級、由簡單到復雜而演變。因此,從不同地層中發現不同種類和不同組合的孢子花粉,還可以幫助考古工作者對地層層位的劃分和核對。
不論是史前考古學,還是歷史考古學,與動物學的關系都十分密切。從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出來的動物骨骸,全屬野生動物。動物群的特徵、組合及更替,以及動物群中已絕滅的種類與現今仍生存的種類之間的比例統計,都有助於確定遺址的相對年代、劃分地層和進行各遺址之間的對比研究。根據動物群中各種生態類型的特徵及其分布,結合其他方面的有關資料,還可以分析出當時人類的居住環境和氣候條件。
到了新石器時代,家畜在世界各地陸續出現。因此,各處遺址出土的獸骨可以作為研究家畜起源的最直接的依據。對新石器時代早期家畜的各種原始特徵的研究,有助於了解人類最初是怎樣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通過對世界各地區遺址出土獸骨的對比研究,還可以究明各種家畜飼養業在地域上的發展和傳播,進而推定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關系。
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獸骨;靠近水域的遺址,還有許多魚類、貝類的遺骸。如果它們全屬野生動物,便可說明漁獵經濟仍占重要地位;如果它們以家畜為主,則又可說明已經進入了畜牧經濟的階段。如果野生動物與家畜兼而有之,則兩者的數量比例可以作為判斷狩獵經濟與畜牧經濟何者更為發達的標志。如果墓中隨葬動物的遺骸及骨製品所用骨料不屬本地區所產的動物,則可以據此推測當地居民與外地居民之間的交往和交換關系。對各個歷史時代墓葬出土的動物和家畜遺骸的研究,也有助於進一步了解各該時代的農業和畜牧業的狀況。
體質人類學在考古學上的應用,除了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史前考古學之外,還包括各個歷史時代的考古學。從骨骸判定死者的年齡和性別,是體質人類學研究的基本項目之一。經過性別、年齡鑒定的墓葬中的人骨資料,便可成為探討當時的喪葬習俗、婚姻制度和社會組織形態的重要線索;在新石器時代考古學上,這對研究原始氏族社會的發展和解體過程也有重要的意義。此外,對墓主人性別、年齡的鑒定,還有助於了解當時居民的勞動分工和某些特殊的習俗。分析同時代墓群中死者年齡的分布,還可以從一個側面觀察當時居民生活條件的優劣情況。
由於人類活體的外貌特徵與骨骼的形態結構密切相關,所以可通過對古人骨骼的觀察進行人種學的研究。結合考古學資料和古文獻資料,研究古代各民族在體質上的關系,也是人類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雖然分析某處古遺址居民的人種類型不等於便能解決它們的族屬問題,但對某民族的居民進行人種學研究也可為探索族源提供線索。研究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人骨資料,可以了解古代居民的體質演變及其分布的規律;而據體質上的多型性在同一遺址的出現,則可以了解有關當時遷徙和征戰方面的問題。此外,根據骨骼病態學的研究,還可以了解古代的有關疾病和環境的狀況。
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范圍是古代,所以它與近代史、現代史是無關的。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例如,英國考古學的年代下限為諾曼人的入侵(1066年),法國考古學的年代下限為加洛林王朝的覆滅 (987年),美洲各國考古學的年代下限為C.哥倫布(約1451~1506年)發現新大陸(1492年)。一般說來,中國考古學的年代下限可以定在明朝的滅亡(1644年)。
國內開辦考古學專業的院校有:
北京 北京大學
山東 山東大學
江蘇 南京大學
湖北 武漢大學
廣東 中山大學
四川 四川大學
陝西 西北大學
吉林 吉林大學
福建 廈門大學
最好的是北京大學
Ⅲ 考古學與歷史學是什麼關系
考古學是研究的最少一百年以前的歷史
什麼是考古學?它與人類學、歷史學的關系如何?對於這個問題,國際學術界存在著爭論。
考古學、人類學和歷史學究竟是什麼關系?我們認為,考古學、人類學和歷史學既有共同性,又各有其特點;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它們是各自獨立的學科,彼此不存在附屬關系。在中國,有相當一段時間考古學是歸於歷史學之下的二級學科。經過不懈努力,終於於幾年前使考古學成為與歷史學同樣的一級學科。我們的努力,並非只是出於考古學家的虛榮心,而是出於對考古學學科定位的認識和學科發展的考慮。人類學在中國被稱為民族學,它也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近年,有別於民族學的社會人類學在中國出現,雖還有待於今後的發展,但它也並未也不應成為其他學科的附庸。
關於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我是這樣理解的:
歷史學是主要依據古代遺留下來的文獻資料研究人類過去的學科。它不是如有些人認為的那樣,只研究事件和人物,也探討發生這些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以及所產生的後果和影響,其宗旨是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其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版本的校勘、史料的考證、相關史實之間的內在聯系的分析等等。
考古學是主要依據過去的人們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資料(即遺跡和遺物)及其與人類活動有關的遺存研究人類的文化與社會的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並探索其背景和動因總結其發展變化的規律。其基本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考古地層學、考古類型學、區域分析、不同文化間的相互關系研究、聚落遺跡和遺物的功能分析、墓葬分析等,不一而足。
人類學則主要是通過延續至今的一些保留古老的傳統生活方式的人們集團來研究人類的行為和文化的發展,並探索其規律的一門學問。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人類學調查,即詳細地記錄被調查的集團生活的各個方面,探索人類文化發展的動因和規律。
簡而言之,三個學科在均以研究人類的過去,探索其規律方面存在共同點,但各自的研究的出發點或立足點不同。歷史學是從古代文獻出發,立足於文獻史料的整理與研究;考古學是從遺跡和遺物出發,立足於科學的田野考古發掘;人類學則是從活著的人們集團出發,立足於對有關的人們集團進行縝密的調查與分析。三者目標相近,但研究的途徑與方法各不相同,是從各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研究。簡而言之,歷史學是以書見人,考古學是以物見人,人類學則是以人見人,即由今人見古人。分清三個學科的上述差別,是有著重要意義的。作為考古學家,應當注意考古學與其它學科研究出發點的不同,堅持考古學的立場,堅持從考古資料出發,而不是從歷史文獻或民族學調查資料出發進行研究。這一點對於有著豐富古代文獻和眾多少數民族的中國考古學家來說,尤其具有現實意義。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學科並非始終涇渭分明,其研究對象有時也有交叉。如考古發掘出土的簡牘、帛書等古文書既是考古遺物,又是古代歷史文獻。一些古老的部落中祖傳下來的物品既是人類學研究的對象,同時也作為遺物,成為考古學研究的對象。雖然如此,這三個學科間的區別還是明顯的,不應將其混為一談,更不應因為三者或其中兩者存在著某些共同點,便將其合二為一,或將其中一個學科附屬於另一個學科之下。
還應當指出的是,三個學科的研究方法都有局限(限於篇幅,此處不作展開),僅憑某一個學科,難以承擔起研究人類的文化與社會的發展和變化的歷程,探討其背景和動因,並總結其規律的重任。因此,需要三個學科之間加強協作,優勢互補。不僅如此,還要同其他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學科加強聯系,多學科聯合,共同攻關。這應當成為今後這三個學科乃至整個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方向。
Ⅳ 歷史學和考古學的區別是什麼
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的科學,依靠文獻資料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的學科. 考古學,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科學」,「考古學屬於人文科學的領域,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按照我們的學術傳統,考古學與歷史學更是不可分離的兄弟,它們的目標大致相同,都以揭示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規律為己任,所以夏鼐先生將考古學與狹義歷史學比作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傳統歷史學主要是從古代文獻中發掘研究資料,隨著考古學的發展,歷史學也越來越關照考古學,歷史學一些關鍵的研究領域離開了考古學就會一籌莫展。就歷史考古學而言,考古學與歷史學更是難分彼此。
在學理上,主要是研究對象和方法不同;在學科建制上,二者彼此獨立,界限很清楚,不存在誰屬於誰的問題;在研究具體歷史問題時,研究者往往要綜合運用二者的資料,有時甚至難以分割(例如古文字學)。
研究對象:歷史學研究的是史料,最基本的史料就是文獻,亦即文字信息。所以文字發明之前的歷史和未被文字記錄的歷史,自然是歷史學研究的短板。考古學研究的是實物,是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有形的、能觀測到的東西,包括遺跡、人工遺物和自然遺物。它的特點也很明顯,就是絕大多數遺存本身沒有文字,考古材料不能自己說話,只能被人代言;而且並非所有的人類活動都能產生有形的遺存,歷史上的語言、哲學概念和信仰體系等很可能未留下任何直接證據就消失了。
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的性質決定了考古學和歷史學研究方法差異極大,即使是研究同一領域的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也基本是分工合作的狀態,很少有人能兼通兩者。考古學獲取資料的基本途徑是田野考古調查和發掘,基本方法是地層學、類型學、埋藏學、民族考古學和實驗考古學,還有五花八門的和自然科學相結合的方法可以統稱為科技考古。歷史學不太容易概括出特別的方法,是所謂「史無定法」,但是最基本還是用來處理文獻的,如音韻、訓詁、版本、辨偽、考據,稍為特別的比如比較方法、計量方法、心理分析法等等,當然也有異數,比如強調田野工作的歷史人類學、口傳史學等等,在這里「史料」的概念就不局限於書寫的文字,在理論和歷史哲學方面則較考古學發達,流派也多。
Ⅳ 請問 歷史學有哪些分支 考古學屬於歷史學嗎
歷史學分抄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三個一級學科,這是2011年的最新的文件公告的內容。二級學科的具體變化還不大清楚,1997年頒布的文件中共有八個二級學科,分別為史學理論與史學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含敦煌學、古文字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史。
各大學一般單獨設置歷史院,考古學為歷史院中的一個專業,但也有一些學校歷史並在文學院中,考古學跟歷史學同為文學院中的專業。
有考古專業的學校有的是直接設立考古專業,但也有一些學校大一的時候不單獨設考古專業,總的專業名稱為歷史學類,到大三的時候才會分班分專業,具體專業設置好要看學校的介紹。
總的來說,不管學校怎麼分,考古學就是歷史學的一個部分。
北大、吉大、山大的考古學都不錯,如果想學考古的話,這幾個學校可以考慮。
Ⅵ 考古學和歷史學的關系
談論考古學與歷史學的關系,有必要先對概念(或稱定義)問題做一申述,專以為討論的前提。屬這里所謂「歷史學」,可以做兩種理解,一是廣義的歷史學,或稱歷史科學,即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的科學;另一是狹義的歷史學,指依靠文獻資料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的學科。討論歷史學與考古學的關系時,所雲歷史學可以是指前者,即廣義歷史學;也可以是指後者,即狹義歷史學。至於「考古學」的定義,在中國考古學界,為多數考古學者接受者,可以舉出《中國大網路全書·考古學》分卷中由夏鼐、王仲殊兩位先生合作的序言《考古學》一文中所下定義,即「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科學」,「考古學屬於人文科學的領域,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這一定義,考古學歸屬於廣義歷史學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需要討論的只是考古學與狹義歷史學的關系。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考古學與廣義歷史學的關系仍然是一個存在疑義、值得討論的問題。
Ⅶ 考古學的研究年代
考古學在中國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各國考古學研究的范圍都是有人類活動以來的古代歷史時期,所以它的上限是人類出現,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例如,英國考古學的年代下限為諾曼人的入侵(1066年),法國考古學的年代下限為加洛林王朝的覆滅(987年),美洲各國考古學的年代下限為C.哥倫布(約1451~1506年)發現新大陸(1492年)。一般說來,中國考古學的年代下限可以定在明朝的滅亡(1644年)。考古學與遠古的恐龍時代、近代史、現代史是無關的。
近一時期以來,英國有「中世紀考古學」,其年代下限延伸到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1640年);又有所謂「工業考古學」,其年代下限更延伸到18世紀和19世紀的工業革命初期。在美洲,則有所謂「歷史考古學」或「殖民地時代考古學」,它們的年代范圍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直到18世紀末或19世紀初美洲各國在政治上獲得獨立。但是,英國的所謂「工業考古學」、美洲的所謂「歷史考古學」或「殖民地時代考古學」,實際上是利用考古學的方法以研究近代史,所以不能算作真正的考古學。
相反,也有人把考古學的年代范圍局限於史前時代,即沒有文字記載的古代。這樣,便把許多文明古國的歷史時代也都排除在考古學研究的年代范圍之外,這也是不妥當的。考古學不研究近代和現代,而是研究古代,這是必須肯定的。但是,考古學所研究的「古代」,除了史前時代以外,還應該包括原史時代和歷史時代。就中國考古學而言,歷史時代不僅指商代和周代,而且還包括秦漢及其以後各代;所謂「古不考『三代』以下」是不對的。當然,歷史越古老,文字記載越少,考古學研究的重要性也越顯著。要究明人類沒有文字記載的史前時代的社會歷史,就必須在極大程度上依靠考古學,因而史前考古學與史前史就等同起來了。
作為實物資料的遺跡和遺物,考古學的研究對象是實物資料。有些人望文生義,只看重一個「古」字,以為只要是考證古代的事物,不管是根據文獻資料,還是根據實物資料,都可算是考古學。其實,考古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的遺存,即古代的遺跡和遺物。這就是它與依靠文獻記載以研究人類歷史的狹義歷史學的最重要的不同點。考古學和歷史學,是歷史科學(廣義歷史學)的兩個主要的組成部分,猶如車的兩輪,不可偏廢。但是,兩者的關系雖很密切,卻是各自獨立的。它們都屬「時間」的科學,都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為目標,但所用的資料大不相同,因而所用的方法也不相同。有人把依靠文獻資料以研究人類古代歷史的狹義歷史學也稱為考古學,這是不符合近代考古學的基本含義的。
作為考古學研究對象的實物,應該是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是經過人類有意識地加工的。如果是未經人類加工的自然物,則必須是與人類的活動有關,或是能夠反映人類的活動的。這就說明,考古學是屬於人文科學中的歷史科學,而不屬於自然科學,盡管在考古學的研究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各種自然科學的技術和方法。
Ⅷ 考古學和歷史學請問,要學考古學是不是先學歷史學再轉
考古學(Archaeology)屬於人文科學的領域,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任務在於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的歷史.實物資料包括各種遺跡和遺物,它們多埋沒在地下,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發掘,才能被系統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學研究的基礎在於田野調查發掘工作.
考古學的產生有長遠的淵源,但到近代才發展成為一門科學.近代考古學發祥於歐洲,以後普及到世界各國.北宋以來的金石學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但直到20世紀20年代,以田野調查發掘工作為基礎的近代考古學才在中國出現.作為一門近代的科學,考古學有一套完整、嚴密的方法論.它包含史前考古學、歷史考古學和田野考古學等分支,並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領域內的許多學科以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的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關系.
考古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考古學是一門涉及面極廣的科學,與其他許多學科都有關系,必須得到這些學科的支持和協助,才能完成各項研究任務.
有關學科的種類 與考古學有關的學科,大體上可以分為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等三大方面.
在自然科學方面,自然地理學、地質學、氣象學和生態學等學科,主要是協助研究遺址所在地區的地史和天然資源,從各個方面復原當時的自然環境.生物學(動物學和植物學)和體質人類學,主要是用以鑒定發掘出土的植物遺存、動物和人類的骨骸,並判定它們的年代.物理學和化學則應用於對遺跡的勘探,對遺物成份和性質的分析,並測定它們的年代.
在工程技術科學方面,建築學和土木工程學應用於對遺址的發掘、測量、制圖,對發掘出來的遺跡進行復原或在現場加以保存等.采礦冶金學、陶瓷學和染織學應用於對工場址、礦址、窯址等遺跡的考察,對銅器、鐵器、陶瓷器、玻璃器、紡織品等遺物的分析和研究.造船學則專門應用於對發掘出來的造船工場遺址和船舶的遺物進行考察和研究.
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民族學、民俗學、語言學、人文地理學、社會學、宗教學、經濟學、政治學和法學等,都是分別就遺跡和遺物所提供的有關各該學科的資料,進行研究和解釋.美術史學和建築史學主要是研究發掘出來的美術品和各種建築物遺存,就其樣式、風格、年代、建築技術以及保存方面的問題,作出判斷和說明.歷史學除了為發掘出來的種種遺跡和遺物提供文獻上的解釋並幫助判斷它們的年代以外,還廣泛地就古代的政治組織、社會結構、經濟制度以及涉及精神文化方面的各種問題提供文獻上的資料,作出詳細的說明,以補考古學在這些方面的欠缺和不足.
若干有關學科的舉例 這里只以地質學、植物學、動物學和體質人類學為例,進一步說明它們與考古學之間的密切關系.
地質學對考古學研究的最大貢獻,是全面恢復第四紀的自然環境.根據第四紀地質學的研究,可以確認,早期人類所生存的更新世是地球上氣候發生劇烈變化的時代.北半球高緯度、中緯度地區和低緯度地區的高山,在那時出現過大規模的冰川活動.冰川的擴進和退縮,形成了寒冷的冰期和溫暖的間冰期,兩者的多次交替導致海平面的大幅度升降、氣候帶的轉移和動植物的遷徙或絕滅等一系列事件,這些都對早期人類體質的進化、文化的發展及居住范圍的變化發生過極大的影響.因此,第四紀地質學的研究成果便成為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必不可少的依據.在地質學上,根據動物群的性質、堆積物的特點和其他環境變化的因素,更新世可劃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並可推定各期的絕對年代.這也就為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的分期奠定了基礎.
地質學在一般考古學上的應用,主要是對岩石和礦物的鑒定.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大量石器,以及各個時代的許多石製品,其中包括寶石、半寶石等非金屬礦物,都可用岩石切片的方法,用顯微鏡加以鑒定.這不僅能確認岩石和礦物的性質,而且可以推定它們的產地.
植物學在考古學上的應用相當廣泛.在一般的遺址和墓葬中,最容易遇到的植物遺存是木材、纖維和種子,後者包括穀粒、果核和瓜菜籽等.通過對木材的鑒定,可以了解各種木器的材質,進而推定它們的製法和效用.通過對纖維的鑒定,可以了解紡織品的質料,進而探討農業和紡織業的情形.通過對種子的鑒定,則可以了解農作物的品類,進而論證農業的發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條件.
植物學在考古學上的應用,還充分表現在孢子花粉的分析研究上.孢子花粉具有個體小、重量輕、質地堅、產量大、易於飛揚等特點,所以普遍在各處遺址的地層中大量存在,可採集並加以分析.通過對孢子花粉的鑒定,可以推斷當時植物的種類;對各種孢子花粉的數量進行統計,可以了解當時的植被面貌.由於一定的植物種類要求一定的生態環境,所以通過對植被面貌的研究又可以進而推斷當時的地理和氣候等自然環境.例如,發現睡蓮之類的水生植物的花粉,就說明當時附近有湖沼;發現大量雲杉、冷杉之類的耐寒樹木的花粉,則說明當時當地的氣候寒濕等.隨著時間的推移,植物界總是不斷地由低級往高級、由簡單到復雜而演變.因此,從不同地層中發現不同種類和不同組合的孢子花粉,還可以幫助考古工作者對地層層位的劃分和核對.
不論是史前考古學,還是歷史考古學,與動物學的關系都十分密切.從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出來的動物骨骸,全屬野生動物.動物群的特徵、組合及更替,以及動物群中已絕滅的種類與現今仍生存的種類之間的比例統計,都有助於確定遺址的相對年代、劃分地層和進行各遺址之間的對比研究.根據動物群中各種生態類型的特徵及其分布,結合其他方面的有關資料,還可以分析出當時人類的居住環境和氣候條件.
到了新石器時代,家畜在世界各地陸續出現.因此,各處遺址出土的獸骨可以作為研究家畜起源的最直接的依據.對新石器時代早期家畜的各種原始特徵的研究,有助於了解人類最初是怎樣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通過對世界各地區遺址出土獸骨的對比研究,還可以究明各種家畜飼養業在地域上的發展和傳播,進而推定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關系.
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獸骨;靠近水域的遺址,還有許多魚類、貝類的遺骸.如果它們全屬野生動物,便可說明漁獵經濟仍占重要地位;如果它們以家畜為主,則又可說明已經進入了畜牧經濟的階段.如果野生動物與家畜兼而有之,則兩者的數量比例可以作為判斷狩獵經濟與畜牧經濟何者更為發達的標志.如果墓中隨葬動物的遺骸及骨製品所用骨料不屬本地區所產的動物,則可以據此推測當地居民與外地居民之間的交往和交換關系.對各個歷史時代墓葬出土的動物和家畜遺骸的研究,也有助於進一步了解各該時代的農業和畜牧業的狀況.
體質人類學在考古學上的應用,除了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史前考古學之外,還包括各個歷史時代的考古學.從骨骸判定死者的年齡和性別,是體質人類學研究的基本項目之一.經過性別、年齡鑒定的墓葬中的人骨資料,便可成為探討當時的喪葬習俗、婚姻制度和社會組織形態的重要線索;在新石器時代考古學上,這對研究原始氏族社會的發展和解體過程也有重要的意義.此外,對墓主人性別、年齡的鑒定,還有助於了解當時居民的勞動分工和某些特殊的習俗.分析同時代墓群中死者年齡的分布,還可以從一個側面觀察當時居民生活條件的優劣情況.
由於人類活體的外貌特徵與骨骼的形態結構密切相關,所以可通過對古人骨骼的觀察進行人種學的研究.結合考古學資料和古文獻資料,研究古代各民族在體質上的關系,也是人類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雖然分析某處古遺址居民的人種類型不等於便能解決它們的族屬問題,但對某民族的居民進行人種學研究也可為探索族源提供線索.研究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人骨資料,可以了解古代居民的體質演變及其分布的規律;而據體質上的多型性在同一遺址的出現,則可以了解有關當時遷徙和征戰方面的問題.此外,根據骨骼病態學的研究,還可以了解古代的有關疾病和環境的狀況.
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范圍是古代,所以它與近代史、現代史是無關的.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例如,英國考古學的年代下限為諾曼人的入侵(1066年),法國考古學的年代下限為加洛林王朝的覆滅 (987年),美洲各國考古學的年代下限為C.哥倫布(約1451~1506年)發現新大陸(1492年).一般說來,中國考古學的年代下限可以定在明朝的滅亡(16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