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考歷史復習資料總結
初三中考歷史復習提綱(中國古代史部分)
1、識記:元謀人、北京人的文化遺存。
1)雲南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
2)北京人距今約70萬—20萬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是我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原始人群。保留猿的體質特徵,直立行走,能夠用手製造和使用工具從事勞動,會使用天然火,過群居生活。
2、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
1)炎帝:傳說中,黃河流域部落聯盟首領,號稱神農氏,是中華原始農業和醫葯學的創始人。2)黃帝:傳說中,黃河流域部落聯盟首領,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創始人。3)炎帝和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4)堯、舜、禹先後成為黃河流域部落聯盟首領,堯、舜通過「禪讓制」推舉繼承人;禹是治水英雄。
3、知道夏朝建立的史實: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定都陽城。禹死後,兒子啟繼承父位,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4、通過商鞅變法,認識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史實:公元前356年,秦國商鞅開始變法,主要內容:1)編制戶口,加強刑罰;2)獎勵生產;3)獎勵軍工;4)承認土地私有;5)推行縣制;6)統一度量衡。
作用:經過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後兼並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知道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年夏,陳勝和吳廣率眾在大澤鄉起義。起義失敗,但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6、張騫通西域的史實。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作用: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
7、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絲綢之路是一條橫穿歐亞大陸的著名古代陸上商貿通道,從長安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往中亞、西亞,直到歐洲。作用: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有力地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了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在我國當今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然發揮著重大作用。
8、了解秦兼並六國的史實,探討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
史實: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意義: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國長期割據爭戰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順應了歷史潮流,有利於當時人民安居樂業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對歷史發展起了促進作用;秦的統一,為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統一的趨勢則成為此後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
9、了解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和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史實,評價漢武帝。
項目\ 皇帝 措 施
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規定國家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2、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對皇帝負責;3、在地方實行郡縣制,官吏由朝廷直接任免;4、統一車輛形制、文字、貨幣、度量衡;(A、秦統一後,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的文字,以後又在民間流行更為簡單的隸書。B、貨幣:統一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國銅錢。)5、組織修補長城;6、焚書坑儒。
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 1、 頒布「推恩令」,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2、加強監察制度; 3、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 4、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用儒家經書教育青年子弟。5、大力反擊匈奴,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國家的統一;6、派張賽出使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評價漢武帝:漢武帝是西漢時期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在西漢初年經濟繁榮與政權鞏固的基礎上,使西漢進人全盛時期。他在位期間,西漢出現了大一統的格局。漢武帝的大一統的措施順應了建立統一國家的潮流,符合歷史發展的方向。
101、唐朝工匠用各種礦物燒制出青、綠、黃三種艷麗的彩色陶器,所以叫唐三彩。唐三彩作品多為人物或動物俑,個個造型生動,栩栩如生,為藝術珍品。
102、唐代的繪畫風格十分注重線條的變化,不論是凡人常物,還是雲中的飛天神仙、反彈琵琶的歌女舞妓,都給人以「天風飛揚,滿壁風動」、「毛根出肉,力健有餘」的美感。
103、唐代天文學家中最有成就的是僧一行(原名張遂),他通過觀測,證實了太陽的運行速度是不均勻的,時快時慢。僧一行還大規模實測了子午線的長度,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104、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六大古都」,它們分別是陝西西安、河南洛陽、江蘇南京、北京(以上四地曾是幾個朝代的都城)、河南開封和浙江杭州(分別是北宋和南宋的都城)。
105、唐朝時期,中國是東方最先進的國家,日本先後派了十多批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人數多時達五六百人。這些日本譴唐使回國以後,積極傳播中國的社會制度和文化,促進了中日的友好關系和文化交流。
106、公元907年,唐朝節度使朱溫廢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歷史上稱為後梁。此後的50多年裡,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相繼統治黃河流域,合稱五代(公元907——960年)。同一時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後出現了10個割據政權,總稱十國。到公元960年,宋朝建立,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結束。
107、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今河南開封東北)發動兵變,手下將士們把黃袍加到他身上,擁立他為皇帝,取國號為「宋」,定都在開封,歷史上稱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108、宋太祖為了鞏固統治,採納宰相趙普的建議,加強中央集權。他設酒宴,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
109、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被宋神宗任命為宰相後實行變法,整理財政和軍政,稱為「王安石變法」。後來由於司馬光等人的強烈反對,變法維持不到十年就結束了。
110、北宋時期官員包拯,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人們把他當作清官的典型,尊稱他為「包公」、「包青天」或「包龍圖」。中國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包公的動人故事,表達了人們對他的敬仰之情。
111、五代十國時期,各地佛教盛行。宋朝時宋太祖下令雕版刻印《大藏經》,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印刷佛經。
112、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相當發達,火葯、造紙、印刷術和指南針一起被稱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113、沈括是北宋時期的著名科學家,對天文、歷法、音樂、醫葯、數學等很是精通。他在所著的《夢溪筆談》一書中,記載了自己豐富的研究成果。此外,他還記錄了當時勞動人民的許多發明創造,比較有名的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等。
114、印刷術的發明和推廣被譽為世界文明之母。北宋時期,畢升在雕版印刷的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大約200年後,這一技術傳到其他國家,對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起到推動作用。
115、火葯的發明與中國古代的煉丹術有密切關系。因為火葯具有很強的殺傷力,唐朝末年,被廣泛應用到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葯技術有了更大的改進。後來火葯的製造方法傳到阿拉伯,又從阿拉伯傳到歐洲各國。
116、在很早的時候,中國就發明了指南針。北宋時期,人們創造了適用於航海的指南針,把航海事業推向了新的時代。這一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在世界上也最為先進。
117、北宋時期大量開採金、銀、銅、鐵等礦藏,銅錢是當時的本位貨幣,鑄造量非常大,在今天東到日本、西至歐洲、非洲的廣大地區都有出土。
118、兩宋時期的制瓷業非常發達。宋瓷品種繁多,花紋秀麗,並大量出口海外,江西的景德鎮已成為中國著名的瓷都。
119、宋朝時期,市場上流通貨幣以銅錢、鐵錢、金銀等金屬貨幣為主。為了攜帶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使用為商業繁榮提供了便利條件。
120、宋代的針炙學和法醫學成就突出,《洗冤集錄》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法醫學著作,比西方同類專著早了300多年。
121、司馬光是北宋著名歷史學家,他用了19年的時間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著名編年體通史,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1300多年的歷史。
122、宋朝末年,宋江領導的一批民眾在山東省梁山一帶起義。後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就是以此為背景創作的。
123、宋朝時期,中國境內還有一些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權,如契丹族建立的遼,女真族建立的金,黨項族建立的西夏等。1127年,金朝的軍隊攻破開封,俘虜了北宋的皇帝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徽宗的另一個兒子趙構稱帝。逃到南方,在杭州建立政權,歷史上成為南宋(公元1127-1279年)。
124、岳飛是南宋的抗金名將,他率軍北上以收復被金軍佔領的宋朝領土,卻被秦檜等人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岳飛葬在杭州西湖邊上。後人為了紀念他,在他的墓前放了用生鐵澆鑄的秦檜等人的跪像,表示對奸臣的強烈憎恨。
125、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大舉進攻南宋,南宋著名的將領文天祥組織軍民抵抗,失敗後被俘虜。元朝統治者採用各種方式勸他投降,他寧死不屈,寫下了《正氣歌》和《過零丁洋》等詩篇,表現了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成為千古名言。
201、1898年,俄國強迫「租借」旅順和大連,將長城以北和新疆據為其勢力范圍。
202、1898年,法國強迫「租借」廣州灣,把廣東、廣西及雲南據為其勢力范圍。
203、1898年,英國強迫「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區及附近島嶼(統稱新界),並將長江流域10個省據為其勢力范圍。
204、日本在割佔台灣和澎湖列島之後,又於1898年強據福建為其勢力范圍。
205、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時,美國正忙於同西班牙爭奪菲律賓。為擴大其在中國的侵略權益,1899年提出「門戶開放」的侵略政策,此後,美國在中國雖然沒有強占、「租借」中國領土和劃分勢力范圍,但卻以更狡猾的方式擴大對中國的侵略。
206、《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是英國強迫清朝廷訂立的關於「租借」九龍的條約,於1898年6月9日在北京簽訂。主要內容為:九龍(不包括九龍城)租給英國,租期99年。
207、1898年英國強迫清朝廷「租借」九龍半島,激起九龍人民的義憤。1898年4月15日16日,九龍民眾武裝數千人在大埔墟阻擊英國侵略軍。後在英軍和清軍的鎮壓下,斗爭失敗。
208、中美華工條約是美國強迫清廷訂立的關於限制旅美華工的條約,1894年3月在華盛頓訂立。主要內容有不準華人入美國國籍等。
209、《中葡北京條約》是葡萄牙在英國支持下強迫清廷訂立的不平等條約,1887年12月1日在北京簽訂。主要內容有:中國准許葡萄牙永駐和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等。
210、1895年5月2日,康有為發動正在北京參加考試的舉人1300多名,上書光緒帝,反對簽定《馬關條約》,提出遷都抗日,請求變法,史稱「公車上書」(古時中國朝廷用車馬接送到京城考試的讀書人,後來人們就用「公車」作為到京城考試的舉人的代稱)。
211、1898(戊戌年)中國發生了一次政治改革運動。是年,清朝光緒帝接受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提出的變法主張,頒發了一系列變法詔書,推行新政,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進行改革。華僑華人中國文化常識華僑華人中國文化常識但戊戌變法只進行了103天,就在慈禧太後的鎮壓下失敗。
212、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1898年開辦於北京,是戊戌變法的「新政」措施之一。1900年因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被迫停辦。辛亥革命後改為北京大學。
213、譚嗣同,戊戌變法中的重要人物。慈禧太後鎮壓政變後,譚不願逃走,表示甘為變法流血犧牲,後慷慨就義,留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著名詩句。
214、義和團原名義和拳,是貧苦農民、城市貧民等在華北、東北等地自發組織的反帝武裝,1900年發展到北京、天津地區。義和團英勇抵抗八國聯軍的侵略,迫使侵略軍多次退卻,最後在八國聯軍和清軍的聯合鎮壓下失敗。
215、八國聯軍指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個帝國主義國家侵華的聯合軍隊。1900年為鎮壓義和團的反帝愛國斗爭,擴大侵略,八國聯軍大舉進攻中國,攻陷天津、北京,到處燒殺搶掠,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216、1900年(庚子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強迫清廷於次年訂立《辛丑條約》,其中規定中國賠款白銀4億54萬多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抵押。這筆賠款通稱為「庚子賠款」。
217、《辛丑條約》是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強迫清廷訂立的喪權辱國條約。1901年(辛丑年)7月由清廷與英、美、意、西、荷、比等十一個國家的代表在北京簽訂。
218、《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為:中國賠償白銀四億五千多萬兩,以海關等稅收作保;清廷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廷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這個條約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統治,並表明清廷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219、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大慘案:1900年7月,趁八國聯軍進攻天津之時,俄國出動17萬人軍隊,分六路侵入東北三省。16日,俄國侵略軍突然包圍位於黑龍江東岸的海蘭泡,把6000多中國人或用刀槍屠殺或驅入黑龍江活活淹死。第二天又強占江東六十四屯,用同樣的手段殘酷屠殺當地居民。
220、慈禧太後是清末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統治者。自1861年發動政變實行「垂簾聽政」後,統治中國將近半個世紀。
221、1905年,清朝廷宣布廢除科舉制度,中國各地開始興辦新式學校。
222、1905年,為了反抗美國虐待華工和限制華工入境,上海、廣州、長沙、漢口、天津等城市發起抵制美貨的愛國運動,中國留日學生和海外華僑也紛紛響應。
223、1903年,年僅19歲的中國留日學生鄒容在上海寫成《革命軍》一書,號召中國四億同胞起來推翻清朝廷,建立一個獨立、民主、自由的「中華共和國」。這本書暢銷100多萬冊,轟動了知識界和海外華僑。
224、1903年,留學日本的陳天華寫出《猛回頭》、《警世鍾》兩本書,用通俗的文字、唱詞的形式,沉痛指出中國面臨亡國的危險,呼籲中國人要警醒,共同擔負起救國的責任。這兩本書在當時宣傳革命影響很大。
225、孫中山名文,字逸仙,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人,偉大的民主革命家。他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和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
Ⅱ 初三歷史知識點總結
6.俄國十月革命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經濟陷於全面崩潰,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出現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資產階級政府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並用武力鎮壓革命群眾.1917年11月7日,在列寧親自領導下,十月革命武裝起義取得勝利,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人民委員會,推出」一戰」,頒布了沒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的<土地法令>.
蘇聯開始有計劃的經濟建設,1928年和1933年的兩國五年計劃,其重點都是重工業,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蘇聯由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1937年蘇聯基本完成了農業集體化.同年蘇聯通過新憲法,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的確立.
7.巴黎和會與<凡爾賽和約>
1919年1-6月,參加國有27個,英國,法國,美國三國成為和會的主宰.其主要內容有:同德國簽訂<凡爾賽和約>;分別和德國盟國簽訂一系列和約,它們和對德和約共同構成了凡爾賽體系.決定成立制裁侵略,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1920年成立,實際上是帝國主義列強維護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秩序的工具).確定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和約內容見初三<世界歷史>第二冊35頁)
8.華盛頓會議
在美國倡議下召開,共有九國國家參加,美,英,日三國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簽訂了<四國條約>,相約互相尊重它們在太平洋區域屬地的權益.美,英,日,法,意五國簽訂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規定了五國海軍主力艦的噸位比例.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實際上成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最終確立了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9.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從美國開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這次危機有三大特點: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
羅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消除經濟危機.其內容有:金融方面,首先從金融業開始,使私人現款重新流通;農業方面,政府讓農民縮減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撥款補償;工業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國家對工業的調整,1933年國會通過工業復興法,加強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社會賑濟方面,新建許多公共工程,以減少失業隊伍,刺激消費和生產.
評價: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資本主義統治得到穩定;
b.資本主義制度沒有改變,產生危機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國建立法西斯專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
希特勒的上台執政,標志著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軍部控制的內閣上台,標志著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國結成侵略性的軍事政治集團,成為「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又稱軸心國集團.
11.第二次世界大戰
原因:a.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德意日建立和強化了法西斯專政,瘋狂對外侵略;
b.英法美的縱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戰的爆發.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大戰全面爆發;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襲蘇聯,蘇聯軍民英勇捍衛國土,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1942年初,國際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1943年9月義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開開羅會議,發表了<開羅宣言>,為戰後處理日本問題提供了依據;美,英,蘇在伊朗德黑蘭舉行了會議,確定了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
1945年初,美,英,蘇三國在蘇聯的雅爾塔舉行會議,會議達成重大協議:德國由美蘇英分區佔領;蘇聯參加對日作戰;成立聯合國.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
12.二戰後蘇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措施和影響
從1946年起開始執行第四個五年計劃,在斯大林領導下,集中精力恢復並發展經濟,重工業和國防工業是蘇聯工業的發展重點.蘇聯人民取得了經濟振興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業有較大發展,加強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吸引力.
13.」歐洲共同體」的建立
1967年,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和國際地位,促進經濟的發展,加強互相間的合作,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等六國發起建立了」歐洲共同體」組織.」歐共體」建立後,成員國數目不斷增加,相互之間的合作日益密切,促進了成員國的經濟發展,也提高了歐共體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
美國霸權政策的體現:
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歐洲推行」冷戰」政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採取的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敵對行動).
美國通過提供經濟援助,抵擋蘇聯和社會主義力量的沖擊,控制西歐各國.
為了進一步控制西歐,對歐洲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包圍,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20世紀50.60年代,發動了侵略朝鮮和越南戰爭.
美蘇爭霸: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國立的增強,蘇聯也走上了霸權主義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70年代末,蘇聯出兵佔領了阿富汗,企圖建立在南亞和波斯灣地區的霸權;美國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美蘇爭霸嚴重威脅世界和平,也給兩國本身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蘇聯力不從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變稱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興起
二戰後亞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運動;
1947年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把原來的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
Ⅲ 2020年中考歷史熱點專題復習課件(共11個專題)
中考歷史熱點如下:
1、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中英《南京條約》簽訂(175周年)
(1)考點預覽: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危害,鴉片戰爭的爆發及深遠影響等。
(2)命題角度猜想:
角度一:分析《南京條約》的具體內容,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產生的重大影響。
角度二:中外歷史結合,主要考查第一次科技革命成就及與鴉片戰爭的關系。
角度三:把《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對比分析,認識這三大條約對中國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不同影響。
角度四:通過列強的侵華戰爭的結果,結合當時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主流趨勢,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敗、落後(社會制度的落後與經濟的落後)是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源。
2、1862 年,在北京洋務派創辦第一所新式學堂——京師同文館(155 周年)
(1)考點預覽:洋務運動的主要目的、內容、結束標志、及深遠影響等。
角度一: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歷程,通過對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對比分析,認識到中國近代化探索的艱難歷程。
角度二:舊中國教育的變遷:戊戌變法時期創辦的京師大學堂、1905 年廢除科舉制。
3、1872 年,在上海創辦《申報》(145周年)。
(1)考點預覽:《申報》創辦的時間和地點,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報紙。
角度一:考查《申報》創辦的時間和地點,以及歷史地位。
角度二:和1897年創辦的商務印書館一塊考查,同屬於近代大眾傳媒。
角度三:考查中國近代史中的上海時設涉及到。
角度四:考查中國社會生活、習俗的近代化。
4、1912 年,推翻清朝統治,中國結束兩千年封建帝制,中華民國成立(105 周年)。
(1)考點預覽:孫中山的革命活動、辛亥革命的歷程及歷史意義。辛亥革命後在社會習俗等方面的變化如剪發、服飾、稱呼等。
角度一: 以民國成立為切入點綜合考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我國近代化進程的艱難起步。
角度二 :結合世界史上的啟蒙運動的影響,以思想解放為切入點考查歷史上的思想解放運動。
角度三: 中華民國成立與孫中山其他的活動結合考查,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角度四 : 從民國以來社會習俗的變化入手,證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政治上的近代化促進了社會生活的近代化。
5、192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紅軍創立(90周年)。
(1)考點預覽: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立,毛澤東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等。
角度一 :聯系俄國十月革命及蘇俄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結合十月革命傳播到中國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考查共產主義在中國由理想變為現實的艱辛歷程。
角度二:聯系國民黨政權在中國的垮台,證明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角度三:以海峽兩岸交流的時政要聞為切入點,回顧歷史上的國共兩黨合作的史實,認識「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角度四:以南昌起義為切入點考查中國共產黨探索民族復興的艱辛歷程。
角度五:以南昌起義等史實為線索考查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才能領導中國 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功。
6、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南京大屠殺80(周年)。
(1)考點預覽:抗日戰爭時期的相關史實、中日關系回顧及展望、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史實、日本的崛起及戰 後經濟恢復的歷史及啟示等。
(2)命題角度猜想:
角度一:結合中國近代史上外國列強的侵略,比較近代兩次中日戰爭的不同結局及其原因。
角度二: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過程及國共兩黨關系的演變考查全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從而揭示「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的道理。
角度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意義中歷史的啟迪和感悟。
角度四:從正確認識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歷史作用中,引出國共兩黨關系及國共合作的相關知識;並考查對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區別和聯系。
角度五:通過時政要聞考查南京大屠殺及旅順大屠殺的相關史實,並說明日本法西斯的殘暴及對國人的啟示等。
角度六:通過對歷史上中日關系的回顧及日本戰後經濟的恢復的考查,對中日關系前景進行展望。
角度七:通過對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戰走向勝利的史實的回顧考查抗戰中的著名戰役,揭示民族團結的深刻含義。
7、1952年,中國土地改革完成(55 周年)。
(1)考點預覽:土地改革的內容、意義.
角度一:新中國建立初期鞏固政權的斗爭。
角度二:建國以來中央政府對農村土地政策的四次調整。
角度三:對比中外歷史上涉及到農業的重大歷史事件,日本的大化改新、明治維新、俄國的1861年廢除農奴制改革、1933年美國的羅斯福新政,揭示政策調整和經濟發展的關系。
8、1972年,尼克松訪問中國、《中美聯合公報》發表、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建交45周年(45 周年)。
(1)考點預覽: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歷程、建國後的新中國外交成就等。
角度一:以時政材料創設情境考查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歷史事件。
角度二:以中美關系正常化40周年為切入點,縱向考查中美關系的歷史軌跡,並對中美關系進行展望。
角度三:將中美關系放在中國近現代的外交這個專題 查。如近現代外交的不同特徵、原因及帶來的啟示等。
角度四:綜合考查新中國的外交原則及外交成就。
9、1982年,中共十二大,頒布第四部《憲法》(35周年)。
(1)考點預覽:中共十二大的主要內容、第四部《憲法》頒布的背景、意義。
角度一:中國共產黨召開的重要會議、鄧小平理論形成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角度二:對比美國1787年憲法、法國1804年《法典》 、中國1954年憲法。
角度三:中外歷史上的民主與法制建設,綜合考察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重要性及啟示。
10、1992年鄧小平南巡談話、中共十四大召開 ,九二共識(25 周年)。
(1)考點預覽: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形成過程、南巡談話的主要內容及歷史意義等。
角度一:結合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相關史實考查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歷程。
角度二:從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和完善的角度考查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是中國當代的馬克思主義,從而理解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角度三:以南巡談話為切入點,綜合考查中國共產黨探索民族復興道路的過程和啟示。
角度四:以十四大內容為線索,結合羅斯福新政、新經濟政策、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和速動 的社會改革等史實綜合比較這些改革和中國的改革開放成就和特點及異同點等。
角度五:以南巡談話為線索縱向考查歷史上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及其歷史意義等。
(3)中考歷史知識總結ppt擴展閱讀:
2020年重要周年歷史事件
一、120周年大事件
1、1900年5月中國爆發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義和團運動,5月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洋人進京,也叫「庚子事變」。
2、1900年12月德國柏林大學教授普朗克發表了題為《論正常光譜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論》的論文,標志量子物理學誕生。
二、110周年大事件
1、1910年8月,托巴斯·愛迪生發明有聲電影。
三、100周年大事件
1、1920年8月,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在上海問世。
2、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陳獨秀任書記。
3、1920年11月,《共產黨》月刊在上海出版。
四、85周年大事件
1、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召開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2、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史稱「八一宣言」。
3、1935年10月,紅軍到達陝北吳起鎮。
4、1935年12月9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二·九"運動爆發,要求國民黨政府停止內戰,實行抗日。
5、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陝北子長縣召開瓦窯堡會議,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