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淺談語文學科與歷史學科的整合

淺談語文學科與歷史學科的整合

發布時間:2021-03-02 06:05:40

『壹』 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

論文摘要: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是當前教學改革中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如何實現計算機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呢?

1.將信息技術融合到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創設情境,展開豐富的猜想和聯想。

3.生動、具體的再現時代背景

4.設置動態教學,讓學生主動的探索突破難點

5.利用網路,創設開放的學習環境

主題詞:現代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來了一股新的活力,我們很多老師利用現代化技術,上出許多精彩的課。

正文:

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正在對教育產生著影響。語文教師應當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融入到語文學科教學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這里是一個「揉合」的含義,這就是「課程整合」的核心。「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的研究與實施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

所謂課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完美、恰當地融合到課程中——就像在教學中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自然、流暢。要達到「課程整合」的目標,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手段,准確理解信息技術內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質,了解本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學中的難點重點所在,了解傳統教學的優點和局限性,有意識、有目的地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整合,最終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那麼,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呢?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形式的整合

即將信息技術無縫的融合到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它在教育教學中的全面應用已成為現實,為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機會,給教育教學領域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現代教育模式與傳統教育模式的根本區別,就是一個是以"教師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另一個是"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傳統教育是以教師傳授知識為指導思想,採取以"教師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一個教師面對著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學生,按照同一進度、同一方法進行教學,即使教師希望對每一個學生進行適應其能力的個別教育,他也是很困難實現的,由於處在不利的學習環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

現代教育是以學生主動建構為指導思想,採取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適當的教學設計,使學習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任意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以及各種工具。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完成的真正實現個別化的教學。如果學習中遇到了問題,可以通過協作學習,通過學生與教師或學生與學生,甚至與認知工具之間的交互得到解決。

當計算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時,教育領域同樣面臨挑戰。信息技術對語文教育已不僅僅是單純的輔助教學的問題,教學方法和手段都將產生深刻的變化。《基礎教育改革綱要指出》加快推進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首先要實現觀念的轉變,一是把信息技術從學習對象轉變為學習工具,要把信息化作為提高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載體,信息技術的應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學結合起來,真正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學習之中。二是要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轉變為學習的方式,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優勢。由於信息技術可以實現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的展示功能,在教學方面,完全可以提供一個便於學生學習的理想教學環境,它必然會對教育、教學過程產生深刻的影響,而網路通信技術的日益成熟,教師可以有效地組織教學資源,學生能夠隨時利用網路環境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共享非常廣泛豐富的各種資源,而且能夠彼此協作、進行適應個別化的學習,同時進行網上交流。通過電子郵件或視頻、音頻、文字的會議系統,教師可快捷地與學生通信、交流。所以現代媒體對於教師解決各種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模式的整合

即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設計之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可在更高的層次上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讓學生自主探索,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在備課時,就要考慮怎樣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整個教學計劃中,考慮怎樣指導學生參與學習,還要考慮怎樣把豐富的教學經驗、最佳的教學策略和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啟發學生在原有的語文知識的基礎上自己去探索。語文教學同其他學科相比,在利用多媒體技術方面,更具特殊意義。音頻、動畫、錄像和音樂等豐富多彩的媒體使原本單調變得更為生動有趣。過去的歷史在小小屏幕中再現,突破了課堂狹小天地,大大加深、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對鍵盤、滑鼠的觸擊更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參與歷史的感受。視、聽、觸多感官相結合對學生觀察、想像、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能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多媒體技術是中學語文教學最佳的教學手段。例如:《邊城》一課中,學生對湘西是怎樣的風情,邊城所展現的那種湘西小城的美究竟是怎樣的模樣,他們是不清楚的。教學中適時地播放根據《邊城》改編的片段,通過這樣一種情境的再現,他們彷彿置身於湘西小城風光當中,自然對小說描繪的情境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學生不僅記住了課文內容,理解了文字的作用。他們對於湘西小城的樣子,對於翠翠和儺送是怎樣的樣貌,他們都展開了豐富的想像,應該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對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方面,多媒體技術也可以應用上去。如:《天凈沙 秋思》一課中,在音樂聲中讓學生閉上眼睛盡情想像,把腦海中聽到音樂想到夕陽西下的畫面畫出來,並且請學生自由發言聽到這個音樂,你腦海中浮現的是個什麼畫面。這對激發學生的想像,給了他們一個很大的空間。讓他們盡情地去發揮他們認為的夕陽西下的場面是什麼樣的。經過這樣的激發,學生腦海中夕陽西下就不是課文上面僅僅有的那個圖畫,可以有很多的場景。這樣的話,對他的視覺、聽覺等多方面的感覺都得到了訓練。學生的想像力和聯想力是無窮無盡的,學生的思維已經在多媒體的過程中得到了突出體現。因此,視、聽、觸多感覺結合的多媒體技術勢必成為中學語文教學的最佳手段。

三、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方法的整合

即通過計算機的強大功能讓學生的學習具有開放性、全球化;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內容形式呈現多媒體化。

1.生動、具體的再現時代背景

在我們教學過程中,學生面臨的大多是文字。作為一種抽象的存在,對於我們初中生來說,肯定有一個接受程度上的難度。多媒體最大的作用就是將這些情境再現,能夠創設更好的情境,便於學生去理解和把握文字內容。

比如我們學習一些小說,尤其是年代久遠的小說,對它的時代背景卻不太清楚。《葯》那個年代是怎樣的學生可能不太清楚,如果這個時候能放一段影片,把他們那個時代的情景再現,學生可能對當時的歷史背景、當時的人物一下就領悟了。

2.設置動態教學,讓學生主動的探索突破難點

初中學生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一些問題由於客觀的局限性只能言傳卻不能直觀。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難點的問題。這些問題我們往往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讓他們更深入、更快捷地去掌握它。如:《林黛玉進賈府》一課中,林黛玉進賈府的過程及路線,對於我們理解課文有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學生對於這個故事情節、絡線圖並不熟悉,而計算機的出現卻能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設計動畫將靜態的想像變為動態的形象、直觀,我們可以利用動畫製作軟體FLASH、GIFANIMATOR、AUTHORWARE、3DMAX等設計出林黛玉的行走路線,將人們想像的東西變為實際的、模擬操作的東西,即將靜態的想像變為動態的觀察。在走的過程中,把人物關系基本上理清楚了,林黛玉的心態基本上理清楚了,難點也就突破了。從而變抽象為直觀,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加深了對知識的印象和理解,鞏固了知識,取得動感、美感、直觀、易學的效果。這是一般的教學媒體效果和計算機的效果無法相比的。

另外,信息技術的引入也讓教師在互動教學中向學生學習。教學深化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就是數字化學習的目標,教師通過改革又有了新的認識:師生之間不是老師倒學生裝的關系,而是老師的「大桶」與50個「小桶」連在一起形成的連通器。老師通過教學設計把知識之水送過去,激發學生去思、去想;學生又通過主動的探索與教師的知識交融。所以信息技術帶給這個平台一種互動開放的形式: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盡情發揮了自己的特長;給老師創設了無限研究的空間。

3.利用網路,創設開放的學習環境

網路環境下的教育,可以成為課堂教學的得力助手,校園網路的推廣,使得基於網路環境的課堂教學模式有了發展的前景,而且基於網路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有它很大的優勢。基於網路環境的教學設計,應了解基於網路環境下,教學資源具有信息資源開放性、跨越時空限制、傳遞系統是多媒體的、傳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點,就決定了網路環境下的學習過程的開放性、交流性,學習者對學習內容選擇的自主性和個性化,內容形式的多媒體化等,這些都要在教學中進行選擇和運用。比如:我們在校園網或教師的個人主頁上,延續課堂教學的內容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答案」。許多學生興致勃勃地參加,圍繞選題,或個人或結合成學習小組,通過網路資源,查找有關資料。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寫成小論文在網上發布。這樣學生的學變得更為主動。他們在交流研討中,不僅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對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悅感,成就感,同時感受到與他人討論、探究的樂趣。所以,網路環境下開放的教學設計,學生學習環境的設計較靈活,能夠支持和幫助學習者達到他們的學習目標。

總之,教師和計算機在解決語文教學中的問題時都顯示了他們的實力,兩者既不能互相完全代替,也不能互相排斥,而是應用一種新的方法把他們結合起來,減少各自的不足,使兩者的優勢變得更加有效。

『貳』 如何看待語文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的

摘要:本文簡要論述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滲透,希望能給廣大語文教師的教學帶來些許幫助。
關鍵詞:語文學科;其他學科;整合滲透
一、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滲透的背景
葉聖陶先生曾經就指出:「語文是工具,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數、理、化,社會科學方面的文、史、哲、經,學習、表達和交流都要使用這個工具。」把語文課程定性為基礎工具,認為語文是學習其他一切學科的工具,這個論斷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只有學會熟練地使用語言,才能進行閱讀與表達,這是其他學科學習所必備的條件。2013年貴陽市中考開始在綜合性考試中設置「學科滲透」題型,設置「學科滲透」內容的目的是為了遵循「大語文」「注重語文實踐」「語文的學以致用」「彰顯語文工具性」等理念。簡言之,就是運用語文能力來幫助解決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
二、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整合的必要性
《語文課標標准》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新課標進一步突出素質教育中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語文學科不僅限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以便他們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做好准備。它還有向學生進行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的的德育價值,具有向學生進行知識教育,發展學生智力的智育價值,具有向學生進行文化藝術的教育和審美教育等等,要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的德、智、美等方面的價值,也只有在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的實踐中才能得以完成。
三、通過學科整合培養學生能力
1.整合其他學科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整合其他學科的知識,不僅與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內容相融合,也與歷史、地理、政治等社會內容相通,實現對學生課外閱讀學習能力的培養。例如在教學《鄧稼先》引導學生閱讀「兩彈」的物理學相關內容和我國研發「兩彈」的歷史背景。在教學《看雲識天氣》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現象和查閱我國傳統諺語知識。在教學《春望》《石壕吏》《公輸》等課文時,引入相關的歷史背景的介紹。
2.整合其他學科,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的整合,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音樂、視頻來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
四、貴陽市中考中學科滲透與學生能力考查典型題例及分析
一般立意新穎,思維角度多元化,答案靈活,呈開放性特點。綜觀近幾年的中考語文試題,主要是與其他學科及社會知識和能力的滲透。考查的題型多種多樣,有選擇題、填空題、圖表題、概述歸類題等;主要藉助多學科知識的應用來提升學生語言表述能力、理解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
1.語言的表述
正確規范嚴謹與錯誤殘缺隨意(基本概念表達不準確,個人觀點表達不清,答非所問,不嚴謹等而造成的答題失誤往往屢見不鮮),重視語言的准確性、嚴密性,完整性和語言的組織能力。要如實反映客觀事物的特徵、本質及規律,表述要具有嚴密的科學性。稍有差錯,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2.邏輯思維能力
促進學生發展最重要的是智力的發展,智力發展根本上是思維的發展。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周密性、批判性、獨立性與深刻性。語言的邏輯性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語言本身要准確、精練;二是語言條理清晰,前後一致,層次清楚。這就要求學生的表述要嚴謹周密,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3.篩選提取主要信息
善於篩選提取中心句、關鍵句和關鍵詞。往往各學科中一些概念、定律總是需要用較長的語句、較長的篇幅才能正確無誤地表達清楚、完整。學生要善於在較長的句子、較長的篇幅中提煉精華,總結規律,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中考中的學科滲透已經囊括了初中階段各學科,考核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
五、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整合對教師的要求
語文教師通過學科滲透整合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自身的綜合素質也需要不斷提高。
1.更新教學觀念,提高學科整合的自覺性。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不能為單純學語文而教語文,各學科要有整體觀念,把語文課本看成綜合性課本,基礎性學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整合滲透其他知識,提高學科整合和滲透的自覺性。
2.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提高教學素質和水平。一是堅持在職進修,提高終身學習的自覺性,不斷進行知識更新。二是要關注其他學科教材改革動向,為語文教育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提供「源頭活水」。三是要學習現代教育技術,上網查找資料,因為網路是一部真正的大網路全書。
3.積極參加教育科研,提倡跨學科聽課和小綜合教研。從其他學科獲得語文教學法的啟示。譬如數、理、化、生等學科的圖文轉換,公式與文字的轉換以及數字與文字的轉換,英語學科的完型填空,各學科所共有的演繹、歸納等,都能給語文教育注入新鮮的血液,給語文教育帶來生機和活力。
六、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整合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以學為主,教與學兼顧
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核合策略開發,其目的在於引發最佳學習效果。要實現最佳的學習效果,就要做到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兼顧,但要考慮以學習目標為焦點。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的建構更需要時間的保證,這就要求教師盡可能少講。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才符合課程整合的最初目的。
2.學科的整合要避免喧兵奪主
由於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普遍應用,語文課也早已打破了一本書一支粉筆闖天下的局面,尤其在跨學科的知識教學時,往往藉助多媒體。如果稍一疏忽就可能適得其反。課程與課程的融合一定要服務於內容。如果偏離這一主旨,語文課就有可能變味。
3.注意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
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具備基本的素養,能基本了解多方面的知識。對於課程的整合,語文教師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如果教師自己對所整合的知識一竅不通,那麼要很好地完成整合任務就變得不太可能。
當然,教無定法。對於教材的處理,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語文課本中所涉及的豐富的知識,我們應有足夠的重視。加強語文學科跨學科的學習,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整合,讓學生增加知識,加深感悟,拓展能力,這應是每位語文教師所共同的追求。

『叄』 語文學科和歷史學科的不同(從學業評價角度看)

歷史重客觀,事實是一定且唯一的;但文學中主觀成分佔決定地位,且歷史只有史實上的正誤之分,而文學往往受意識形態影響,很容易成為政治的附庸。

『肆』 如何看待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學科的整合

時,我從網路上下載了桂林的真實山和水的視頻給同學們播放,在柔
美的音樂中,配合抑揚頓挫的朗誦,與文章內容和情景相對應的圖片
逐一展現在屏幕上,營造出了散文的意境,在這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
圍中,同學們深受感染,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1

在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賞詞析句能力,
首先教師要優選范
例,也就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和年齡要求,在課文中挖掘有利於達到
訓練目標的詞句。範例選准了,引導學生聯系課文理解詞句,適時施
於電教,創造一種最佳的氛圍,引導學生探究,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使學生理解作者用詞語表達內容的匠心所在。藉助多媒體手段,通過
賞析詞句的訓練在學生心中得到凸現,情感得到了升華。例如在講授
《春》時,我精心選擇了最能體現季節人物性格特徵的典型場景大屏
幕出示課文中的關鍵詞語,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
生加以想像和體會,學生體悟了句子蘊涵的豐富情感,使學生與作者
在情感體驗上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2
、對於一些議論文、說明文,可以將文中難以理解的部分,用淺
顯的比喻或幽默的類比,配以三級論的方法加以解說,以克服學習和
理解上的障礙。如在閱讀說明文時,為了讓同學們對說明的對象有一
個清晰、感性的認識,呈現有關的圖片或效果圖,會很有效。如教授
《趙州橋》時若能使用圖文並茂的多媒體課件教學,則能使學生清晰
的認識拱橋的外形構造,理清說明順序,增強感性認識,取得良好的
教學效果。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大課堂教學容量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單位時間內傳授更多的知識受著各方面條
件的限制,教師一面講課,一面板書,很難最大容量地把要講的知識
在四十五分鍾內充分表現出來。只有一塊黑板,而黑板的容量是有限

的。如果教師只顧去講,不去板書,對初中生,特別是初中低年級的
學生來說,要在短時間內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
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實際是一個廣取博覽,博採眾長的過程,在這一
過程中,學生通過大容量的接觸知識,經過自己的分析取捨,最後形
成語文知識的積淀。因此學生在初中階段學好語文,打好語文基礎,
要建立在廣取博覽的基礎上。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把互聯網接入課堂,
可以打破上課時間的限制,穿越時間的隧道,把遠古的神話拉進課堂
欣賞;可以打破空間的局限,思接千載,神遊萬里,盡覽世界奇麗風
光;可以同陶淵明一起「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也可以同李白
一道去感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種大量
佔有教學資源的優勢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是不可實現的,而藉助於
現代信息技術,則可以很容易地做到這一點,從而加大課堂教學的容
量,提高
45
分鍾利用效率,讓學生在
45
分鍾內獲得最大量的知識。
應用現代技術,充實課堂內涵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

四、合理調配呈現時機,發揮最佳教學效果

現代技術可以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活力,可以加深學生對情境的
情感體驗,加強與外界的交流與溝通,充實語文課堂的內涵。應用現
代技術,首先要最佳的呈現教學內容。其次要最佳體現語文教學的特
點。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是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理解感悟,發現課文中
的語言美、形象美、人文美,讓學生獲取審美知識,陶冶愛美情趣,
而不是擺花架子作秀。最後要把握最佳的呈現時機。現代技術的使用
是為語文教學服務的,選擇一個最佳的呈現時機很重要。一般在導入
新課時,可以配合導入語使用;在突出重難點,品味語言,渲染意境,
揭示主旨時適當藉助現代技術手段,可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掌握學
習內容。切忌讓學生當成看電影,做游戲,心早已跑到教學外面的世
界。

『伍』 淺談如何對小學語文課程進行整合

當前,由於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教學手段的變化,同時它也帶來了教育內容、教學組織新式及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的變化。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它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像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開辟出一些培養其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勢必會帶來小學語文教學的一些新的變化。本文針對網路語文教學實驗中出現的若干問題從教學環境、課件設計、情感教育、教師職能轉變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並設計了相關的實行方案。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整合,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會學習」已經成為一個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世界性口號。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所以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將語文知識從空間和時間上向課外延伸,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並且培養學生求得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小學語文《鯨》的教學時,我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處理、補充,並以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上課時,學生提出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我的引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和自己上網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不僅輕輕鬆鬆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而且對鯨的一些其它知識了解了很多。眾多教育者提出:一個良好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必將會給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帶來很大的幫助。斯坦福大學校長卡斯帕爾教授在談到斯坦福和矽谷的成功時,認為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術的學科運用價值。
1、聆聽音樂,營造優美的學習環境。每堂課一上課,學生的思想都會由下課時地鬆弛變為上課時的緊張,這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新意識的萌發。為此,我們在上課前播放一段韻律優美的輕音樂。優美的樂曲調節了課堂里的氣氛,改變了教室里緊張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聽音樂放鬆了神情,活躍了思緒,創新意識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發揮。
2、展示圖片,營造民主的學習環境。不同的圖片會給不同的學生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引起學生不同的情緒變化,而不同的情緒變化正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我們可以在課堂中充分發揮教學投影片的視覺效果,通過展示與課文內容相聯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讓學生自由觀察,民主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營造一個民主的學習環境。
3、播放動畫,營造自由的學習環境。動畫片是小學生的喜好。讓學生對動畫片中的內容進行討論,學生更是一個比一個發言積極。針對學生的這個特點,利用現行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所配備的動畫素材,引導學生觀察,各抒己見,必將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體現。我們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信息技術和學科有效課程整合的網路信息領域,教師在設計和表現課堂時,要按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精心安排、設置情景、充分考慮增強教學的吸引力,運用聲像媒體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內容生動地、具體地、形象地表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這種教學將會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特點,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個人的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特徵。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整合,展示不同的學習內容,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現行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選擇貼近兒童生活,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趨向社會發展需要,洋溢著現實的生活氣息,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接觸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但人無完人,書亦無完書。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還出現一些離生活現實、離這個時代比較遠的信息,而利用網路教學就能彌補此中不足。例如蘇教版的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石頭書》這一課,「化石」、「煤炭」的形成,以及地殼的運動,離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實際都比較遠,在教學中,我們通過學生上網查詢資料,藉助信息技術,解決無法跨越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千萬年的漫長時間變化縮短至幾分、幾秒展現在學生面前;把有趣、復雜的化石、煤炭形成過程、復雜的地殼運動具體、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還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就小學語文而言,由於其涉及的內容涵蓋面廣、包容量大,因此這就要求學生在思維上能夠不固於原有的定勢,善於變換角度地靈活地去思考,能深刻的高水平地掌握知識,並把這些知識廣泛地遷移到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習活動順利完成。為了能夠幫助學生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採取以下一些方法:
1、錄音播放。《月光曲》這課內容源自於一首優美的鋼琴曲。為了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們在上課前可以先藉助錄音機把鋼琴曲播放給學生聽,讓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你從中聽出了什麼?聽後你有什麼想法?你對這首鋼琴曲的哪個地方感受最深?為什麼?由於學生對課文內容還不甚了解,自己的頭腦中沒有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因而他們在回答時就不會受局限,自己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從而促使自己的創新思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2、錄像再現。如教《黃繼光》一課的重點段落,學生提問:「在怎樣的情況下,『黃繼光突然站起來?』」「怎樣的情況下,『黃繼光又站起來了?』」此時,學生心理發展出現了憤悱,我播放錄像《黃繼光》中部隊攻佔597·9高地的部分場面。那機槍聲、大炮聲、手榴彈的爆炸聲連成一片,學生彷彿置身在炮火連天,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黃繼光奮不顧身地靠近敵人的火力點,最後用自已的胸膛堵住敵人槍口等情景歷歷在目。在這一形象感知的基礎上,學生排除了思維障礙,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興趣。這時,教師再讓學生答題,他們一改過去照本宣科的現象,而是用自已的創造性語言回答得有聲有色。
3、網路下載。《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科學小品文。什麼是雷達,雷達的作用是什麼,它是怎樣工作的,小學生很難有個清晰的認識,因此學生的創新思維就很難得到發展。解決這些問題並不難,打開計算機,進入相關的網站,找到這些內容下載下來,一看便明。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內容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們正是利用了信息資源、現代化手段來跨越時空的界限。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時代活水,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知識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空間的整合,改變不同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納入語文課程體系結構之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託,注重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學生生活、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系。其最終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認為,要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效率,必須把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利用網路環境來進行語文教學,可以體現語文教學的開放性,豐富性。如在二年級下期語文教材中有《月食》一文,平時老師按常規教學,學生總是難以理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後來調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通過動畫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再現月食這一天文現象,學生通過看微縮的太陽系運動,便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又如在《特殊的葬禮》教學中,設計者就提供了三個可發散延伸的空間,一是為什麼這次葬禮是特殊的。通過鏈接相關網站,學生們了解了為什麼總統要為這條瀑布舉行葬禮。二是關於現在我們周圍的環境,特別是水源的污染,能夠引起學生對生態平衡的警醒與深思;三是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文章,為學生提供比較鑒別的內容,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和文學評價能力,加強對學生語文素養的熏陶。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識,而是迅速更新知識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識和利用新知識的過程中體現的創新意識,表現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培養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要能夠做到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採取藉助現代教育技術改變課堂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的方法,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
1、實物演示。寫入小學語文課本內容中的許多物體,孩子們都沒有親眼見過。究竟這個物體是什麼樣子,是不是像書中所寫的,孩子們一概不知,如琥珀。這很不利於孩子們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但這個物體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還是能見到的,為此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准備幾塊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琥珀,上課時利用實物投影儀分別演示給學生看。由於是實物,他們看的興趣就會很濃,看的時候就會很認真很細心;他們就會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提出許多自己認為還不明白的問題,然後通過詢問查找討論,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創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加強。
2、摹擬試驗。許多事情,如果不通過自己的親身試驗,其中道理永遠都不會明白。例如《畫楊桃》,同是一個楊桃,它能被畫成不同的形狀。其原因是每個學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楊桃的形狀就不一樣。老師在上這一課時,單憑講學生是不會輕易理解的。我們不妨換一種方法,把一個楊桃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現在屏幕上,讓學生試著自己也去畫一畫,然後再變換位置看。這樣一畫一換,雖然學生僅僅是動動手動動腿,但他們在動的過程中已經是鍛煉了自己的一種創新能力。
3、虛擬假設。在小學語文課本中,許多文章的主人公結局都是極具有懸念性的。如果能對這些主人公後面的故事進行一番虛擬假設,勢必會對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幫助。如《凡卡》《窮人》《賣火柴的小女孩》等,他們後面的故事會怎樣發展呢?我們可以把這些文章的圖片通過剪輯整理合並在一個地方,讓學生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個人物,把它後面的故事虛構成一段文字講給同學們聽。此舉一方面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綜合考驗。
信息技術是教學手段,是學習工具。我國政府認為:「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入每一間教室,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是信息技術教育發展中應特別重視的問題。」這一論斷也證明了,當前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目標,是建立在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教與學的改革基礎之上。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生產、學習和工作方式。「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觀點,它要求教師能從自己的學科教學過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幫助自己的教學,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也就是指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能把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對這種「整合」教學方式的研究和實施將會對小學生探究性學習、創造性的發揮、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創設良好的基礎,使小學語文教學朝著特色、個性的教學方向發展。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去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需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們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必將對教育的發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會使我國的教育事業欣欣向榮。

『陸』 學科整合的意義

⑴廣義課程整合
從廣義上講,課程整合是指將兩種、兩種以上的學科,融入到課程整體中內去,改變課程內容容和結構,變革整個課程體系,創立綜合性課程文化。 廣義課程整合:針對教育領域中各學科課程存在的割裂和對立問題,通過多種學科的知識互動、綜合能力培養,促進師生合作,實現以人為本的新型課程發展。課程整合涉及到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各個方面,從而促進課程整體的變革。 此課程整合,由於動靜比較大,學科教師和教研部門不能完成。應當由省市級以上的教育機構來負責組織、實施和推廣。
⑵狹義課程整合
從狹義上講,課程整合就是將兩種學科、兩種以上學科,融合在一堂課中進行教學。 狹義課程整合:對教師、學生、教學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綜合性要求。這種要求並非面向知識,而是強調把知識作為一種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學的各個層面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觀念和綜合實踐能力。 此課程整合,可以由區縣以上的教育機構來負責支持和積極推動,由教研部門和學科教師努力實施來完成。

『柒』 初中歷史學科如何進行教材的整合和取捨

初中歷史當然要以近代史和現代史為主,古代史是高考重點,單純的中考升學考試,應果斷放棄古代史部分。近現代史尤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復習,中考答題均是重中之重。

『捌』 怎樣做好語文教學與歷史教學的結合

自古以來就有「文史不分家」的說法,然而在目前的中學歷史和語文教學中,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歷史教學和語文教學被人為地隔開來,甚至許多歷史教師否認語文教學對歷史教學的輔助作用,許多語文教師亦是如此,從而出現「各人自掃門前雪」的現象。事實上,這兩門學科在內容、教學和教法上都有許多相通的地方,只有將二者完美的結合,才能提高學生文科的綜合素質,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綜合人才。
本學期由於工作的需要,學校安排我擔任初三歷史科的教學,由於我以前是教語文的,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會不自覺地將語文教學「引進」到歷史課堂中。如在講到「日不落帝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時,有一句話是英國議會因克萊武(一個強盜頭目)「對國家作出的巨大貢獻」對他予以表彰,我問學生兩個引號在此處的作用,大家都回答是表引用。實際上,第一個是表特定稱謂,第二個是表否定諷刺,可見學生對引號的作用沒有掌握。於是我就順便給他們講了引號在句中的幾種作用。又如在講到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亞的藝術風格時,我先給學生講了他的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和《哈姆雷特》的故事梗概。,讓學生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去體會莎翁作品深刻的悲劇藝術。在我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室里一改往日的嘈雜,變得鴉雀無聲,學生們都被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住了,沒有一個不認真聽講,我的這種做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的結果令我更加堅信,歷史教學與語文教學應該完美結合。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把歷史與語文教學完美結合呢?這就要求我們的歷史教師和語文教師在教學和教法上要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一、中學語文的許多課文與歷史有著重大的關系,甚至有的中學語文課文如不藉助歷史知識的幫助,學生是無法弄清楚的
中學語文課中,魯迅的文章學生是最難理解的,倒不是他的文字生澀,而是他的許多語言,甚至有的文章通篇都是隱喻,如果沒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只憑語文教師在文學上的說明,學生根本無法理解。如《紀念劉和珍君》一文是魯迅在1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後,針對一些人(主要指陳西瀅)污衊群眾而作的;又如《為了忘卻的紀念》是作者紀念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受國民黨文化專制迫害致死的五位青年作家而作的。可以講,魯迅的每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要理解這些文章,必須理解當時的歷史。
二、把一些語文教學方法運用到歷史課中,將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1版《新課標》強調「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歷史教學是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逐步推進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現代化。學生要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在探究歷史問題的過程中善於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實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將一些語文教學放運用到歷史課中,將有助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助於學生自主地學習歷史、探索歷史發展規律,提綱獨立思考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歷史教學中,可指導學生圍繞歷史教材的章節來分層次、歸納大意,真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講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可運用記敘文和小說的表現手法,按照時間、場景和情節等要素,或敘述,或議論,或抒情,再現歷史的過去,形象生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講述歷史原因,分析歷史觀點,介紹歷史文物,則採用議論文、說明文的方法,擺事實、講道理,做到觀點鮮明,論據充分,邏輯性強。甚至在練習、考試中,也可採用作文的方法,讓學生寫歷史小論文。比如,在教完中國古代史後,可要求學生寫小論文「論述我國古代封建王朝開國之初經濟發展原因及其啟示」,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三、在歷史教學中適當的穿插一些語文課本(或文學作品)的精彩片段,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學歷史的許多重大問題都可以從語文課文中得到加強,歷史教師在講授歷史時,要恰當地用學生已學過的相關語文課文來啟發學生。比如:講到秦統一全國,可引用蘇洵《六國論》中片段:「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講到秦暴政亡國的歷史,可引用賈誼《過秦論》中片段:「秦以區區之地,千乘之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笑,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學習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成就,講到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的建成,可飲用毛澤東詩詞《水調歌頭.游泳》中的「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講授近代外國資本在中國的剝削,可引用夏先生的《包身工》;講授資產階級的腐朽墮落,可引用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台》;講授普法戰爭對法國的影響時,可引用都德的《最後一課》。
總之,自古「文史不分家」,文以載史,史以文傳,在教學實踐中文史緊密結合,不僅有利於學生對歷史的感性認識、加深記憶與理解,同時也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語文課文的理解,提高寫作水平。所以,中學歷史與語文教學一定要結合起來,才能與時俱進,才能適應時代與考試形勢的變化要求。從根本上講,這是歷史與文學之間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所決定的,是時代、社會對綜合性人才的需求所致。

『玖』 學科整合視野下的語文教材分析的心得體會

她說:愛你就不覺得苦。但是我心痛啊,是真的心痛,好象整個人都要專被撕裂屬一樣的痛。我的出身我不能選擇,但是她為什麼要選擇我,選擇這樣沉重的擔子。
結果她家裡是不同意的。她媽媽還問她與我同居是不是我使了什麼卑鄙的手段。我不能不說,她父母也真是一番苦心,表面上不拆散我們,實際上卻不斷鼓勵她出國留學。她還高高興興地跟我說:咱們一起申請吧,我們到國外去念書。我笑了,說好啊。我沒告訴她,我弟弟高考失利了,要復讀一年,我妹妹正上高三。我找了更多的工作,說服她各自搬回宿舍住,故意一天天地疏遠她,又不讓她覺察。因為她的個性就是那麼明朗活潑的,也有點粗心,根本不知道我其實已經有了分手的念頭。
我強迫她背單詞,我們在一起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學英語,她說我覺得你好象對我沒那麼好了,我說沒有,讓你好好學習才是對你好,你不是要出去留學嗎?一直等到她考完GRE,我幫她發簡歷,發資料,寫申請,忙得比她自己還上心。她開始越來越猶豫,問你呢?你怎麼辦,我說我容易,我當過槍手替考都考得不錯,你怕什麼。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我不看她,因為我的眼睛會泄露真相。

閱讀全文

與淺談語文學科與歷史學科的整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