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韶關近現代歷史事件

韶關近現代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02 04:28:51

⑴ 韶關歷史

韶關歷史上稱為韶州。相傳舜帝巡奏「韶樂」於城北30公里處的石峰群中,該處的36石後來統稱為韶石山。
根據考古發現,粵北的人類歷史可以遠溯到距今十萬年前。1958年在曲江縣馬壩鄉獅子岩洞穴里發現的「馬壩人」頭骨化石,是目前廣東境內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馬壩人化石」的發現,揭示了舊石器時代廣東地區人類的歷史。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遺址遍布全境,數以百計,其中以曲江石峽,鯰魚轉和韶關走馬崗遺址為代表,所出土的大批石奔、石斧、石鑿、石刀、石鏃等製作精美的石制工具,以及魚網墜、陶紡輪、各種石制和骨制的裝飾品,人工栽培稻的穀粒等遺物、遺跡,勾勒了一幅四、五千年以前粵北先民勞動生息的風情畫;展示了「馬壩人」開戶的粵北地區的遠古文明,後繼有人,綿延不斷。
青銅文化的遺址,在本市各地亦有發現。它表明粵北地區從周代起已經步入青銅時代,只是發展較中原地區緩慢,尚未形成奴隸制社會。春秋時期,韶關地地理方位上分屬荊州和揚州地域;戰國時期,當強大的楚國勢力擴展到嶺南時,粵北遂為楚國之南疆。
秦始皇吞並六國後,於公元前214年平定兩廣,在今廣東境內設置南海郡。今市屬各縣皆屬南海郡管轄,當時雖然沒有縣的建制,但南海尉任囂已在今韶關市南郊蓮花山下修築了一座城堡,後人稱之為「任囂城」。
西漢初年,趙佗割據兩廣,建立了南越國。趙佗將前南海郡管轄的粵北地區並入了南越國版圖。當時仍未不置縣。粵北設縣,始於南越國滅亡之後。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滅南越國,漢王朝鑒於南越國割據的教訓,設置了地跨騎田嶺南北的桂陽郡(郡治在今湖南郴州市)。桂陽郡共轄十一個縣,其中桂陽、陽山(後漢省陽山入陰山)、陰山、含誆、湞陽、曲江等六縣,在今韶關市境。東漢時期仍相沿襲,未作變更。今南雄,始興地帶,兩漢時則屬豫章郡南林(後漢稱南野,縣治在今江西南康境內)縣地。
三國末年,吳主孫皓於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始析桂陽郡南部地區置始興郡,治所在曲江(今韶關市區),是為韶關立郡之始,將今市屬各縣第一次統一在一個行政區(郡)內。二晉因之。其時,始興郡之轄區相當於1983年地、市合並前的原韶關地區和原韶關市所轄區域的總和,為古代史上以韶關為政治中心所轄區域最大的時期,轄桂陽、陽山(吳甘露元年置陽山、廢陰山,以其地並入陽山)、含誆、曲江、始興(吳永安六年,分南野縣地置)、斜階(吳甘露元年再析始興縣地置斜價縣)等七縣。始興、斜價兩縣,即今南雄、始興縣地。
南朝170年間(公元420-589年),朝代更替頻繁,導致粵北境內的郡縣時廢時興,沿革復雜。南雄劉宋時,始興郡曾一度改稱廣興郡,到南齊時又復稱始興郡,轄境與晉略同。梁、陳兩代,曾在今市境內設置衡州和東衡州兩個一級行政區和陽山、始興、安遠三個個二級行政區。除原有縣外,又增置了廣穗(今連山、析梁陽縣位置)、梁化(今樂昌中南部地區,梁置,隋開皇十八年更名樂昌)、平石(今樂昌北境,梁置,隋開皇十二年省,以其地入梁化)。翁源縣於梁承後末年新置,其時屬清遠郡。
隋代粵北分屬南海郡(治所在今廣州)和熙平郡(治所在今連縣)。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曾改東衡州為韶州,取州北韶石山的「韶」字為名,始以「韶」字為州,但不久即廢,並歸南海郡。
唐代粵北全境基本上屬嶺南道管轄(今連陽地區曾一度屬湖南道)。唐王朝在粵北境內分置韶州(唐貞觀年置,治曲江)和連州。韶州轄曲江、仁化、樂昌、始興、湞昌(今南雄)六縣。
五代,嶺南為南漢五劉氏占據。南漢在北江領域增設英州(治所在今英德縣城)和雄州(州治在今南雄城)。這樣,加上原有的韶州和連州,粵北共置四州。
宋代時粵北屬廣南東路。境內仍置四州(雄州改為南雄州)。元代改州為路,元初在粵北地區置南、韶、連、英四路,俱屬江西行省廣東道。韶州路領樂昌、曲江、仁化、乳源四縣,這是歷史上韶關作為行政中心而轄區最小的時期。明代粵北屬廣東布政使司,境內分置二府(南雄府、韶州府)一州(連州)。
清代粵北屬廣東省,清初時,境內州府的設置與明同。南雄府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改為直隸州,裁去保昌縣(公領始興一縣)。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曾在曲江縣武水邊開設稅關(名遇仙橋關),清康熙九年(1670年)又將原設於南雄的太平關移到曲江縣湞水邊,以後又在曲江城北門外增設旱關。韶關之名即由此而來。
辛亥革命後,廢府留縣。1914年至1920年間,在省之下曾一度改道,把前清的南雄府、韶州府和連州府合並,稱為南韶連道,後改稱嶺南道(道治在韶關)。實際轄區與今韶關市境完全相同。1936年,廣東省曾一度設行政督察區,粵北為第一督察區,專署設在韶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東省先後設北行署(後改粵北行署)、韶關專署、韶關行署於韶關市。北江行署轄於21個縣一市(現市區,市轄縣和清遠、佛崗、新豐、花縣、從化、河源、龍川、和平)。韶關專署轄19縣一市;韶關行署轄15縣一市(現市區和市轄縣及清遠、佛崗、新豐),後新豐劃歸廣州。1977年1月,韶關市升格為省轄市,轄曲江為市郊縣,韶關地區則轄十三縣。1983年6月,實行地、市合並,原地區所屬的清遠、佛崗劃歸廣州,合並後的韶關市現轄12個縣和三個市轄區。
韶關屬中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為18.8-21.6度;雨量充沛,年降雨為1300-2400毫米;全年無霜凍期為310天左右,溫暖的亞熱帶氣候,充沛的雨量使韶關大地四季常青,萬木蔥蘢,生機盎然,是旅遊的好去處。韶關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大部分是漢族,此外還有瑤、壯、回、滿、蒙、京、苗、白、侗、土家等三十多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乳源瑤族自治縣境內及周圍。1993年末,全市總人口289.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6.4萬人,漢族人口285.7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98.6%,少數民族人4.1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56人。
韶關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明。韶關的人類歷史可上溯到距今十萬年前,這已被曲江「馬壩人」頭骨化石的發現所證。三國末年(公元265年),吳主孫誥置始興郡,治所在曲江城(今韶關市區)實,是韶關市郡之始。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曾改設韶州,取州北韶石山之「韶」字為州名。明代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曾在曲江縣武水邊開設稅關。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又將原設於南雄的太平關移至曲江湞水邊,後又在曲江城北門外增設稅關,韶關之名即由此而來,韶關人傑地靈,孕育了唐代名相張九齡、劉瞻,宋代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余靖等傑出人物,六祖惠能和尚選擇韶關為其禪宗南派的發祥地。韶關作為「馬壩人」的故鄉,石峽文化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搖籃之一。粵北廣大地區主要使用三種漢語方言:粵方言(又稱廣州方言)、客家方言和潮汕方言;地方民間藝術主要有:粵北採茶戲、花鼓戲、花燈戲、山歌劇、山歌、說書、快板、粵曲、獅舞等。
韶關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多姿,異彩紛呈,有名山、名剎、溶洞、激流、溫泉、原始森林、歷史遺跡、摩崖石刻、珍貴文物和民族風情,已經開放的有:國家風景名勝區-仁化丹霞山,風景迷人的小坑國家森林公園,中國第一條江河漂流勝地九瀧十八灘,全國重點寺廟南華禪寺和雲門山大覺禪寺,聞名中外的「馬壩人」頭蓋骨出土地獅子岩,廣東八大風景名勝之一的金雞嶺,富有民族風情的乳源必背瑤寨,令人流連忘返的野生動物狩獵場等,已開辟有十多條旅遊線路,成為廣東的四大旅遊線之一。有前專評價:粵北集華南旅遊景觀之大成,可以建華南最大的旅遊基地。目前正在開發的旅遊景點有:丹霞山陽元石景區、南嶺國家森林公園、車八嶺國家自然資源保護區、韶石山、地下森林、南粵第一高峰、華夏名人故居和南華溫泉度假村等。

⑵ 大革命時期的韶關歷史故事

韶關「梅嶺三章」→梅關古道→珠璣古巷→東湖坪客家風情2天游

B:粵北清遠、韶關紅色之旅2天游

紅七軍傷病員治療處舊址

惠愛醫院位於連州市城西雙喜山市二中學院內,是一座十九世紀西洋式的屋舍,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自清朝至連縣解放,這里作為基督教惠愛醫院,一直為美國傳教士所使用。

1930年,鄧小平在廣西發動百色起義,隨後,鄧小平總政委和張雲逸軍長率領紅七軍,從廣西轉戰江西途中,在連縣進行宣傳和籌款。期間,將200名傷病員安置在惠愛醫院。紅軍離開後。傷病員得到了宗教傳道者的精心治療,避開了國民黨當局的搜捕和加害。

地址:連州市

觀賞指數:★★

韶關 雙峰寨

雙峰寨始建於清光緒己亥年(1899年),由李自勝籌金3萬兩,前後用了12年時間建成,是大革命時期的紅色堡壘。

雙峰寨的外形成長方形,用石灰及青磚砌成,有一個主樓和四個炮樓,其間有圍牆相連。寨外周圍護城河寬13.7米,水深1.5米,是少有的巨型寨堡。寨內四周均建有瓦面蓋頂的走廊,其中又分上下走廊,走廊溝通五個樓角,每隔3.9米有一小炮眼,包括五個炮樓在內共有55個炮眼。寨樓居高臨下,便於據守。寨中心有近4000平方米的空坪,是當年趙義軍練兵場。1927年,以阮嘯仙為首的中共黨員在石塘一帶組織農民暴動並建立了紅色政權,1928年,石塘鄉的農民自衛軍和人民群眾700多人在雙峰寨與國民黨反動軍隊進行長達8個月震撼粵北的雙峰寨保衛戰。

解放前的雙峰寨因戰爭的創傷和長年風雨侵蝕,已是滿目瘡痍。解放後政府曾多次撥款維修。1978年,雙峰寨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仁化縣石塘鎮

觀賞指數:★★★

⑶ 韶關歷史文化有哪些

韶關歷史文化具體如下:

1、石峽文化

韶關是「馬壩人」的故鄉,石峽文化的發祥地 。舜帝南巡曾經過此地登韶石山而奏韶樂,動聽的樂曲使周圍的山石也為之動容。

歷史上的韶州被譽為「嶺南名郡」,孕育了以陳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張九齡、唐代詩人邵碣、宋代名臣余靖、明代抗倭名將太子太保陳磷、清代文學家廖燕。

鐵軍創始人張發奎、為傑出代表的大批歷史名人。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37年,南華寺因此成為禪宗的「南宗祖庭」。

韶關民間文化藝術種類豐富,包括採茶戲、花鼓戲、花燈戲、山歌劇、山歌、說書、快板、粵曲、舞龍、舞獅等民間歌舞以及木雕、編織、刺綉、剪紙等民間工藝。

2、客家文化

韶關作為中原南遷進入廣東的門戶,容留了越來越多的客家先民及其後裔,客家文化底蘊豐富,是我國內地客家人四大聚集地之一,被稱之「嶺南客州」。

全市300多萬人口中,擁有近280萬客家人,佔全市總人口的80%。如今四川儀隴縣的客家人也多半是來自粵北韶關地區,朱德在《回憶我的母親》一書中,開宗明義告知世人:「我家是佃農。祖籍廣東韶關,客籍人。」

3、特色的習俗風俗文化

韶關各地習俗風俗有濃郁的嶺南客家漢族色彩,瑤、畲兩族也各具民族特色。漢族地區在農業生產方面,依照二十四節令的規律安排生產,成為習慣。

從事農活早出晚歸、請親朋幫工成為傳統,山區還有春種田基豆、冬放野牛、打橫塘、檢油茶等等各種習俗。經商貿易講究擇吉開張、注重招牌,有趕墟日(定期集市)、賒銷等習俗。

在居住方面,農村多以姓族聚居,講究風水擇地而居,有姓族大屋(檐街屋)、圍龍屋、「四點金」住宅、騎樓式住宅、圍樓、「小康房」等住宅類型。

婚俗方面,農村仍有哭嫁、送嫁、迎親、拜堂、鬧洞房等古俗遺風。民間重視傳宗接代和靠子女養老送終,還有修族譜家譜、春節清明祭祖以及訂立族規、獎勵讀書等傳統。

瑤、畲兩族有各自獨特的風情習俗,在姓名稱呼、起居飲食、衣冠服飾、喜慶禁忌、社會風尚等各方面富有當地民族特色。

4、宗教文化

韶關宗教歷史久遠,宗教文化源遠流長,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佛教、道教信徒較多。一些宗教廟會如南華誕等影響至今,信徒在飲食、服裝等方面有一些宗教色彩。

5、人文自然文化

韶關旅遊資源豐富,是廣東的旅遊航母,擁有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成為無數海內外遊客嚮往的旅遊休閑目的地。韶關擁有世界級、國家級景區景點17處和省級及以下景區景點100多處。

包括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丹霞地貌命名地)、廣東乳源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車八嶺華南虎保護區、珠璣巷、梅關古道、滿堂客家大圍、必背瑤寨等大批旅遊景區。

梅關古道是國家4A景區、廣東省紅色旅遊示範基地、「中國四大賞梅地」之一。古道存世2000多年,是古代中原通往嶺南及東南亞的咽喉之地,連接長江、珠江兩水系最短的陸上交通要道,是當今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

⑷ 孫中山與韶關的歷史文化

你是韶關人嗎?我記得我初中的時候,升中考試之前我們專門學習過一本書,叫做《韶關專歷史》。裡面有屬關於孫中山先生在韶關督師北伐的介紹和韶關在北伐中的地位。你可以去參考一下。因為已經過去有點久了,我也不知道這本書還有沒有了……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⑸ 韶關有哪些歷史故事還有概況

我是韶關始興人...我們那裡有個牛屎寨...據說是神牛的糞便我那出了個張九齡(唐)車回八嶺原始生態答森林始興有3寶塔...據說是鎮守惡邪仁化有丹霞山..(陰陽石)南雄的水庫發現一條食人塘虱(很大條)風采樓.南華寺乳源.南雄都有恐龍化石..馬壩有原始人遺址

⑹ 韶關市歷史

韶關歷史上稱為韶州。相傳舜帝巡奏「韶樂」於城北30公里處的石峰群中,該處的36石後來專統稱為韶石山。 
根據屬考古發現,粵北的人類歷史可以遠溯到距今十萬年前。1958年在曲江縣馬壩鄉獅子岩洞穴里發現的「馬壩人」頭骨化石,是目前廣東境內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馬壩人化石」的發現,揭示了舊石器時代廣東地區人類的歷史。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遺址遍布全境,數以百計,其中以曲江石峽,鯰魚轉和韶關走馬崗遺址為代表,所出土的大批石奔、石斧、石鑿、石刀、石鏃等製作精美的石制工具,以及魚網墜、陶紡輪、各種石制和骨制的裝飾品,人工栽培稻的穀粒等遺物、遺跡,勾勒了一幅四、五千年以前粵北先民勞動生息的風情畫;展示了「馬壩人」開戶的粵北地區的遠古文明,後繼有人,綿延不斷。 
青銅文化的遺址,在本市各地亦有發現。它表明粵北地區從周代起已經步入青銅時代,只是發展較中原地區緩慢,尚未形成奴隸制社會。春秋時期,韶關地地理方位上分屬荊州和揚州地域;戰國時期,當強大的楚國勢力擴展到嶺南時,粵北遂為楚國之南疆。 

⑺ 中國近現代史重要歷史事件

1、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George Elliot)、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2、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3、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首義、武漢首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4、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5、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方面稱為「動員戡亂」,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

⑻ 中國近現代史重大事件表

1、抗日戰爭勝利

1945年9月2日,參加對日作戰的同盟國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停泊於日本東京灣的美軍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中、美、英、蘇等9國代表相繼簽字。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落下帷幕。

2、新中國成立

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近代以來飽受欺凌的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半殖民地的中國變成了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同時,千百年來由少數剝削者主宰國家、統治人民的歷史宣告結束,人民大眾成為國家的主人,中國進入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時代。

新中國的成立,是20世紀世界上發生的最有影響的偉大事件之一。俄國十月革命開辟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使一系列國家繼俄國之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新中國的成立是全世界被壓迫民族的又一個偉大勝利。

3、土地革命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英文: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為反對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反動統治,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農民主政權而進行的革命戰爭。又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

4、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干),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國營企業的重大改革——自主經營權、自主調控市場。

5、舉辦奧運會

2008年8月8日中國舉辦奧運會。奧運會是世界上體育項目集錦的一項重大的盛事,能夠舉辦奧運會,說明兩個:一是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有足夠的能力來承辦這樣花費巨大的體育賽事;二是證明了中國的總體體育水平達到世界的優秀程度

⑼ 韶關歷史文化名人,近代仁人志士的歷史功績。。。

張發奎

張發奎,又名逸斌,字向華,始興縣隘子鎮彩嶺村人,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九月二日生。

1912年,張考入廣東陸軍小學並加入同盟會,民國2年升入武昌第三陸軍中學,民國4年畢業返粵參加第二次反袁之役,一度為孫中山侍衛;民國9年奔赴漳州 「授閩粵軍」任中尉副官,8月,與桂系軍閥戰,晉升上尉副官;惠州攻堅戰,任敢死隊督站長。1922年,張任總統府大本營警衛團第三營營長。

1923年2月,孫中山重返廣州,張發奎舉兵驅陳(陳炯明)升任團長;民國14年7月,粵軍第一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師,張發奎任獨立旅旅長,南征中殲鄧本殷部,升任十二師師長。1936年7月,國民政府誓師北伐,張率部進軍湖南與第十師擔任湘江東岸作戰,連克醴陵,平江,又親率三十五團及葉挺獨立團攻克汀泗橋,賀勝橋,寫下了北伐戰爭中的光輝一頁,贏得了「鐵軍」稱譽。

1937年1月,張晉升為第四軍軍長,3月兼任十一軍軍長,中旬,張在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當選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任第四方面軍第一縱隊司令官。

「四·一二」政變後,張率四軍,十一軍出師河南進行第二期北伐,與奉軍25萬主力軍決戰,終將奉軍擊潰,占臨穎克許昌取開封,威震中外。6月13日,張升任第二方面軍總指揮;7月15日,寧漢合流實行清共,張並不熱心反共,反而接納郭沫若,張雲逸,葉劍英等共產黨員到二方面軍任職。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張任討桂軍右翼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整編第四師師長(原第四軍),於鄂西擊敗桂軍。9月,張反蔣,率部取道湘西直下廣西,復與桂系聯合進攻廣東。

「九·一八」事變後,張發奎電請南方政府允其開往東北抗日,蔣介石不予理睬。1932年3月,張再次要求率部援黑龍江,蔣又不允,反將其調往江西剿共,張倍感痛心,於10月隻身出國游歷歐美,積極宣傳抗日救國。1935年春張回國見蔣介石,提出「今後中國之出路,唯有抗戰之一途」,蔣許他日後為抗日先鋒。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張任第八集團軍兼右翼軍總司令,在浦東擊敗日軍數十次進攻,並親自指揮炮兵轟擊日軍司令部和日軍旗艦「出雲號」,給敵以重創,被譽為神炮。1938年,張任第二團總司令兼第八集團軍總司令,參加武漢保衛戰。1939年春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負責兩廣軍事,冬天,張指揮第一次粵北會戰獲勝。1945年5月,二方面軍奪回失陷的南寧,7月,攻克龍州,憑祥,進軍梧州。

1946年張發奎任廣州行營主任,次年改任廣州行轅主任,冬調任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1949年1月任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兼海南建省籌備委員會主任,3月,任陸軍總司令,7月,辭職到香港定居。

1980年3月10日,張發奎在香港病逝,終年85歲。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獲悉後即致電其家屬:「驚悉向華將軍逝世,不勝哀悼。鄉情舊誼,時所縈懷。特電致信,尚希節哀。」台灣始興同鄉會開會追悼並獻一輓聯:「望出曲江,緒承風度,千載道範,先後獻身邦國,古今輝映;聲揚咸寧。威鎮華夏,一代名將,從此撒手人寰,中外同哀。」

⑽ 廣東有什麼歷史事件

林則徐虎門硝煙 、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戊戌維新、辛亥革命、北伐專戰爭、省港大罷屬工、廣州起義等等都在廣東
虎門銷煙:是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此事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虎門銷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
甲午戰爭以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為挽救民族危亡,以孫中山先生為傑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舞台。1911年4月27日,同盟會發動了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這次起義被稱為「黃花崗起義」。黃花崗起義是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較全面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雖然黃花崗起義失敗了,但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用生命和鮮血獻身革命的偉大精神卻震動了全國,也震動了世界,從而促進了全國革命高潮的更快到來。

閱讀全文

與韶關近現代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