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找初二歷史教學工作總結
主要寫一下工作內容,取得的成績,以及不足,最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轉載: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檢查、總評價、總分析、總研究,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總結與計劃是相輔相成的,要以計劃為依據,制定計劃總是在個人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對工作的主客觀條件、有利和不利條件以及工作的環境和基礎等進行分析。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中心。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什麼性質的,怎樣產生的,都應講清楚。
3.經驗和教訓。做過一件事,總會有經驗和教訓。為便於今後的工作,須對以往工作的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並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認識。
今後的打算。根據今後的工作任務和要求,吸取前一時期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明確努力方向,提出改進措施等
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不誇大,缺點不縮小,更不能弄虛作假。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
3.要剪裁得體,詳略適宜。材料有本質的,有現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去蕪存精。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該詳的要詳,該略的要略。
總結的基本格式
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日期
㈡ 《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題研究工作總結
主要寫一下主要的工作內容,強調安全的重要性,取得的成績,以及不足,最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或者新的努力方向。。。。。。。工作總結就是讓上級知道你有什麼貢獻,體現你的工作價值所在。所以應該寫好幾點:1、你對崗位和工作上的認識2、具體你做了什麼事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動腦子去解決的。就算沒什麼,也要寫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你如何通過努力解決了4、以後工作中你還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實哪些知識5、上級喜歡主動工作的人。你分內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備,即事前准備工作。以下供你參考: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評價、總分析,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總結的基本要求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於今後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並形成理論知識。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基本不誇大,缺點基本不縮小。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語句通順,容易理解。3.要詳略適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突出重點。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總結的基本格式: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與日期
㈢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反思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如何在歷史課堂上吸引學生,讓學生樂學,是提高課堂效益的助推器。下面我談一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建議:
一、在課堂上吸引學生
1、用微笑親近學生。微笑是心靈的陽光,微笑讓人互相親近。課堂上教師的微笑,給學生的學習送去了好心情,創造了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流暢,探究會更加積極,學習的效益當然會大大提高!
2、用激情和幽默感染和吸引學生。教師的激情是學生的「氧氣「一個充滿激情的老師,能夠深深的感染學生,讓學生情緒昂揚、節奏鏗鏘。一個充滿激情的老師能夠讓課堂活躍、進度流暢。如果一個老師的講課干癟乏味,學生只能昏昏欲睡,怎能有高效課堂而言。一個幽默的老師能夠吸引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潤滑劑,學生的睏倦和緊張,或許會因為老師一句幽默的話語、一個歷史故事、一個誇張的表情而煙消雲散,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提高了知識和能力,課堂肯定高效!
3、創設情境,以趣取勝。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化被動為主動,是提高課堂效益的有效途徑。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則是首選的法寶。以初中歷史為例,我在進行《宋代的城市生活》教學時,為了突破一個重點和難點——北宋東京的市坊制度,向
學生創設了一個情景:「假如你乘坐時空穿梭機,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東京的家裡。晚上你餓了,想去隔壁的餐館吃點宵夜可不可以呢?為什麼?學生討論熱烈,爭得面紅耳赤,最終達成了共識——不行,在專門的「夜市」里,要吃宵夜,在「夜市」里解決。又比如在進行《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教學時,我設計了一個情景:「如果一個人因賦稅過重,生活困難,偷走了鄰人的錢財。假如你們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派出的代表,面對竊賊,你們會主張如何處理」?學生代表們紛紛扮演不同的思想家,在趣味盎然的「判決」中,深深的理解了各家的思想精髓。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
課堂這片肥沃的土地,必須讓學生親自耕耘和播種,才能有屬於學生自己的收獲。如果老師老是越俎代庖,久而久之,學生們離開你就會餓死。所以,提高課堂效益的根本之路是把課堂還跟學生。要真正的把課堂還跟學生,除了必須轉變理念之外,還要爭取在課堂上做一個「懶惰」的老師。為什麼這么說呢?我記得有一位專家說過:「勤勞的老師會教出懶惰的學生。 」一個老師在課堂上越是辛苦,講的越多,學生反而收獲的越少。我們每位老師必須明白一個道理,一個孩子能學好,能成才,絕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學出來的,老師只能起到指導、引路的作用。知識不讓學生主動去感悟獲取,問題不讓學生自己去探討解決,錯誤不讓學生自己去反思總結,疑難也是老師包辦,這樣你的學生就不是他自己,他們就會被惰性綁架,他們就像一個在飯店等吃等喝的客人,慢慢地就沒有了學校的主動性,甚至離開老師就不會學習了,這樣的課堂效益能高嗎?所以我們提倡老師在課堂上懶惰一些,(當然,老師在課前必須更勤奮一些,才能准備出最好的問題供學生探究)。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通過發言、討論、辯論、競賽、板演和測試等多種方式,大膽地把問題教給學生去探究、去落實。只有當學生出現卡殼時老師再進行適當的點撥和啟發。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一定印象深刻,收獲頗多,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讓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提高課堂效益的關鍵因素也是學生。所以同學們也必須要轉變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讓自己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體驗學習的過程
長期以來,受教育體制的影響,老師成為了教學活動的導演兼演員,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的容器,結果導致同學們沒有一個積極參與、體驗的過程,學過的東西當讓就沒有深刻的印象,無法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同學們必須意識到這樣的危害性,擯棄過去那種習慣於讓老師講自己聽的不良學習習慣,而要化被動為主動,高喊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的口號,積極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讓老師成為自己學習的工具和幫手,這樣的學習方式一定能夠讓同學們事半功倍,課堂效益當然也會很高。
2、 轉變學習的價值取向,讓學習成為一件幸福的事
同學們上學好像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我要上大學。這種功利化的目標當然無可厚非,在某中意義上說也是必須的。
㈣ 初中歷史綜合實踐活動總結怎麼寫
我校2006年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程開設伊始,就受到了李待軍校長的高度重視.組織並召開了學校領導班子、教研組長、專任教師組成的會議.會上李校長詳細說明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現代教育的重要地位.並要求大家群策群力積極參與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我們的宗旨是「確定好一個主題、開展好一項活動、調動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帶動全體學生的發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體現經驗和生活對學生發展價值的實踐性課稱.它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它雖然有國家制定的總的活動綱要,有獨特的先進課程理念和課程目標,但沒有課程標准和現成的教材,也沒有可學的操作模式.綜合實踐活動本質上是一門「校本化」的課程,僅僅靠「模仿」和「選用」,很難使它成為學校「自己的」課程.我們覺得,要實施好這門課程,必須走校本化之路;因地制宜,利用社區資源,結合學校的特點和學生的需要,整合自己的優勢,才能形成學校的特色,創出學校品牌.
另一方面,我們在考慮學科綜合實踐活動時,取得了學校的大力支持.把綜合實踐活動分成兩步走:一是以社會實踐活動為主的綜合實踐活動;二是以學科實踐活動為主的綜合實踐活動.力爭把學生培養成既有社會實踐活動能力又有相當科學知識能力的綜合型人才.
如何根據地區、學校、學生的特點,開發出有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呢?又怎樣對各種資源進行整合,開展符合學生特點、體現地方特色的實踐活動呢?我們在學習、思考之後,選擇了《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研究》這一課題,旨在構建一系列具有創造性、綜合性、實踐性、教育性、自主性的活動內容,增強課程內容自身的適應能力和更新能力,以提高學生急需具備的各方面的素質.另外,所研究內容試圖解決知識增長的無限性與課程內容的相對穩定性、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同時,我校也力圖抓住這次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發展契機,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下面就本課題的開展情況作一簡單的匯報:
一、明確課程目標,構建內容結構
1、圍繞辦學理念和學生發展需求,確立課題的研究目標.
在學校辦學理念定位的大討論中,將愛國主義教育的切入點定位於:從認識家鄉入手,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再以熱愛家鄉為中心,輻射愛國主義教育.根據學生認識范圍的擴大和水平的提高,逐漸加長半徑,擴大圓面,豐富內涵,升華主題,提高品位,陶冶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課程開發的目標是以課改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實施中,我們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發展了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我們根據學校實際,根據學生個性發展需要,提出以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我們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
2、按照「三維」結構,構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框架.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沒有教材,但決不意味著活動內容可以隨意而定.實際上,綜合實踐活動不是一門課程,但是它也存在它的內容框架,不過這種內容框架不是由學科教材當中的章、節、目組成,而是由活動的序列構成.一個學校開展的活動如果毫無序列,就無法解釋自己的課程框架,無法解釋開展這些活動的必要性.當我們在考慮活動有序列的時候,有兩個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要保持自然探索、社會實踐和自我發展三者之間的大致平衡.綜合實踐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但不外乎這樣三個「維度」.保持三者的平衡,有利於促進學生素質結構的和諧發展.第二,要對學生在校三年當中的活動做出統一的安排,依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適當的活動.只有這樣,不同年級的教師才能抓住活動的要點,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把上述兩個因素結合起來,我們的具體的做法是:學校根據本校的特點和地域資源優勢,從自然、社會、自我三個「維度」出發,在不同年級確定適當的活動「主題」,在同一主題下,由學生選擇開展不同的「活動」.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要按「維度→主題→活動」這樣一個邏輯結構展開.課題組就發揮鄉村和校內課程資源的優勢作了幾次討論,將烈士陵園等作為德育教育的基地;將集發觀光農業園作為社會勞動實踐基地;把校內苗圃作為環保教育基地,把圖書室、信息技術中心等作為探索性、信息化學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程資源,也更好地激發教師的創造性智慧.
3、依託地方資源,進一步完善綜合實踐活動校本教材
我們感到有責任把豐富的地方資源進一步整理和發掘,發揮它的教育功能,讓我們的學生不要遺忘,更要以此為驕傲.因此課題組的老師們積極行動了起來,投入到了校本教材進一步完善的工作中.在這過程中,我們強調師生互動,學校與社會聯動開發,突出教師、學生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通過調查整理,我們把家鄉的自然人文資源分成了以下幾類:
(1)、優美的風景:風景優美的碣石山,秦皇島有機農業生態帶橫貫其中.
(2)、育人的基地: 烈士墓是遠近聞名的中小學生德育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節都有中小學生到這里緬懷烈士的英勇事跡,接受思想道德教育,體驗幸福的來之不易.
(3)、悲壯的歷史:勤勞勇敢的人民,在戰爭年代,不畏強暴,同敵人作過殊死的斗爭;在困難時期,艱苦奮斗,戰天斗地,創造了新的生活.他們用鮮血和汗水書寫了一部悲壯的歷史.
(4)、淳樸的鄉風:泥井本土的風俗,是勤勞的人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活動中形成的.有吃秧歌、元宵燈會等習俗.
(5)、成材的學子:當年在我校勤學苦練,現在高等學府深造或走上工作崗位取得佳績的莘莘學子.
(6)、愛國的熱情:近年來,在我鎮涌現出許多熱愛祖國、建設家鄉、回報人民的感人事跡.
(7)、輝煌的成就:近幾年我鎮在經濟、農業、工業、商業、教育事業等各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有村村通水泥路、實現一鎮一所幼兒園一所小學一所中學等
通過大量的走訪和實地調查,特別是發動學生和家長搜索、提供素材,我們形成了第一手的資料,在進行細致的梳理後,把我校的辦學理念貫穿於校本之中,進一步完善了校本教材.
校園環境資源的利用.我校非常重視使校園文化成為綜合實踐課程的資源,力圖把校園建成學生學習、成長的搖籃.學校每一個區域的劃分,每一個景點的建設,都帶著濃郁的家鄉氣息.有突顯家鄉建設成就的長廊,有學生宣傳家鄉的書畫廊,有展示學生利用身邊材料動手製作的精美的手工作品.這些布局的設計完全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鄉村教育理論,也滲透了我校「為繁榮家鄉育才,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讓學生在學校能深深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會帶動家鄉的發展,更會為祖國的將來做出貢獻.
二、強化組織管理,建立保障機制
課程內容的現實規定、課程特性和實施情境的復雜性都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課題實施的管理帶來較大的困難.因此,兩年多來,我們從實際出發,從組織建設、人員建設和制度建設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了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課題的實施相適應的管理和保障機制.
1、構建組織管理網路,形成責任分明、協調一致的合力.
為了使本課題的有效的推行,學校建立健全了實施組織網路.在這個網路中,校長室負責課程目標、課程開發方案的制定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課程實施的組織、管理協調;教科室負責活動研究、指導培訓、成果鑒定、資料管理等;教導處負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執行和檢查考核;教研組負責計劃的制定、總結、實驗的指導、教學研討;各年級研究組負責確定、協調活動計劃;班主任及其他指導教師是具體實施者.在計劃制定方面,我們注重全員參與、自主制定,即校領導、教師、學生都參加到學校計劃制定的活動中來,它經過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兩個輪回.由上而下,即由學校領導、教科室將確定的我校綜合實踐的課程理念、目標向下傳達,組織教師學習領悟,讓每一位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充分了解本課程的性質、任務、本校的活動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內容的制定全員參與,由學生到指導教師最後再匯總到主管的教科室.在學生中展開廣泛的調查,圍繞家鄉的山水,圍繞身邊的事物,你最感興趣、最想研究的課題是什麼?再由指導教師進行篩選、歸類,最後由教科室根據各年級確定的研究主題進行統一的規劃安排,制定計劃.可以說,這些計劃集全校師生的心血和智慧,貼近學生的生活,體現學生的需求,更體現了我校綜合實踐依託地方資源的特色.這些活動主題富有新意,又源自學生生活,貼近學生,都是他們樂於探索實踐的.
2、制定相關制度,促進課程實施.
課題開始研究之初,能完全勝任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並不多,針對現狀,我們建立了相關制度來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和本課題的研究能基本達成.①保障激勵制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放性和實踐性決定了教師指導工作的復雜性和師資配置的難度.為了更好的調動任課教師的積極性,我校對於申報擔任綜合實踐課程指導教師的教師承諾提高綜合實踐活動任課教師及輔導員成果獎,期末根據實際(參照教師檔案袋和指導教師的過程性評價表)進行評比獎勵.②校本教研製度: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關鍵,我校以校本培訓為主要手段,不斷提高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水平.以定期檢查與抽查等方式,督促任課教師按計劃組織教學.允許教師採用「拿來主義」,鼓勵他們多看一些相關的雜志、文章、課堂教學錄相片、網路資源等,讓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模仿著在教學中實施,使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有更感性的認識.安排任課教師到秦皇島去取經,回到學校後立即向其他任課教師交流聽課所得,又分別請外校教師到我校指導教學,幫我們提一些實質性的建議.同時我校還邀請了縣教研室、進校的專家到我校對教師進行課改知識的培訓,解答了教師們在課改中存在的困惑,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方法.其次,我們借鑒語、數學科開展活動的成功經驗,每兩周組織教師開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課例研討和教師匯報示範活動,讓教師在不同類型的案例剖析中了解並掌握一些指導學生開展活動的具體方法.另外,課題組定期為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推薦、印發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案例,並要求每一位課題組成員開展「六個一學習研究活動」,即讀幾本與綜合實踐相關的理論專著,寫一份學習體會,參與一個課題的課題研究,上一堂公開研討課,交一份完整的主題活動方案,寫一份活動案例或論文並公開交流.由教導處和教科室聯合對教師的「六個一」進行評比考核.以上活動的有效組織開展,確保了我校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能基本勝任這門課程.
3、重視宣傳發動,取得廣泛認同.
我們利用學校的櫥窗、班級板報等宣傳陣地,以及向每位學生家長發放《告家長書》等形式,積極向學生家長宣傳、解釋開設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和對學生成長的好處,努力取得家長對學校開設本課程的理解和支持;同時走向社會,積極聯系我校的「學校德育基地」、「學校文明共建單位」及部分工廠、公司、企業,走訪、聯系一些勞模、老幹部、老教師、本地的致富能手及關心學校教育的人士,和他們就我校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展開討論,取得了共識,獲得了他們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使他們成為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又一支生力軍.
三、實行制度化管理,促進課題研究
1、課時管理:綜合實踐活動要求的課時安排應是彈性課時制,即將每周2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我校聯系學校實際情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將2節綜合實踐活動分成「1+1」的形式,「1」為信息技術課,每周一節,單獨列入課表,配備相應的信息技術老師;「1」為綜合活動大課,每周1節,以年級為單位集中安排在一個單位時間,列入課表.在平時的教學中,由各年級組長根據活動內容的需要,負責將課時進行調整組合.可以根據需要將1節綜合活動大課與信息技術課打通,也可將其與其它學科如自然、班隊、社會、地方等打通,統一安排使用.這樣的安排靈活性大,為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時間上的保障.
2、人員管理:教師是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可缺少的因素.實踐證明,少數教師或專職教師承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是難以滿足全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需要的.因而,我校在教師的構成上,以「教師小隊」形式,以一個年級為單位組建若干個教師指導小組,從而來有效地開展各類活動.各年級的教師指導小組由年級組長、班主任、一些相關的科任教師(如:信息技術教師、自然教師、勞動與技術教師、品社教師等)組成.一次活動的指導老師不局限於一人,可以聘請校內相關老師客串.此外,各年級還可以根據需要自主聘請一部分社會教育力量,擔任校外輔導員,以充分發揮社會資源,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效果.
3、過程管理:在計劃實施過程中,我們注重動態管理.(1)集體備課制:每次主題研究活動由年級組成員先初步商量一下,由一位教師負責制定活動方案,方案不在於詳而在於是否能真正讓學生展開研究實踐活動,是否具有操作性.教師在活動中不一定要完全照著方案進行,因為活動是不斷生成的,教師可以根據活動、學生的需要進行調整,甚至衍生出新的子課題;每周安排一位教師上一堂活動觀摩課,全體教師聽課、評課,使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升.(2)每學期案例評比制:期末請每位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選一份最好的案例參加學校案例、論文評比,優秀案例送交上一級參加評比.在這種管理機制中,教師們在活動中與學生一起主動研究探索.
四、開展主題化活動,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我們開發地方資源為的是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空間,使學生認識了解資源,更重要的是研究利用資源.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地方資源,設計系列化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主題活動中增長見識,發展能力,提升才幹;讓靈動的山水成為鮮活的教材;讓厚重的文化成為孩子的精神養料.在開展「走尋家鄉的名人」主題活動中,發動學生去走訪在家鄉建設事業中有特殊成績的領跑者,始終保持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的老黨員、老英雄,在外辛勤求學的學子,學生們收集了很多的材料,在分享的時候大家感觸最多的是他們那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學生們紛紛申報活動主題、設計活動方案,把教師「涼在一邊」,學生在活動中培養了合作意識、人際交往意識、問題意識,鍛煉了自身的綜合能力.在開展「我是碣石山小導游」這個主題活動中,我們發動學生整理碣石山各景點的傳說和故事,串編成導游詞在每個景點進行解說.這充分證明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得扎實有效.結合「校園是我們成長的樂園,家鄉是我們學習的課堂」,引導學生走進美麗的大自然,讓他們在美麗的環境中認識各種動物和植物,採集和製作各種標本,鼓勵他們開展小實驗、小製作、小創作活動.讓他們欣賞各種美妙的動人景象.讓他們聆聽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小溪流水的嘩嘩聲,悅耳動聽的鳥鳴聲,湖濤涌動的拍岸聲,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可愛,大自然的樂趣.從而培養和激發了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走進歷史,親手摸一摸,親眼看一看,親身感受一下昌黎的文明史和先進文化的遺產,讓學生利用各種感官去感知歷史知識,在社會課的實踐中,既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學到了許多歷史知識和優秀文化知識.讓學生走進村鎮,就是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組織學生到社會福利院,帶上自己心愛的禮品慰問孤寡老人,為他們表演節目,這時學生特定的社會角色是「下一代或兒女」,在慰問活動中培養了學生們尊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責任意識.組織學生到公共場所(如:菜場等)打掃環境衛生,參加義務勞動,這時,學生特定的社會身份是公民,打掃環境衛生是公民應盡的權利和義務,在這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了學生應有的公德責任意識.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到附近工廠參觀、考察和訪問,了解昌黎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感受昌黎現代化的科技成果,同時增加了學生對現代化科技發展的感性知識.在這種社會實踐活動的基礎上,我們積極鼓勵學生開展小實驗、小製作、小發明活動,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去感知,在實踐活動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變革、去創造,從而真正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同時,成立了十幾種班級活動小組,他們利用身邊的廢棄物、家鄉的資源進行手工製作,他們的作品就張貼在校園的走廊上.在對我校九年級學生起床、上學情況和農村衛生情況作了調查後,有的學生向同學、家長、社會發出了倡議書,有的學生與家長簽訂了《環保條約》、約法三章,有的學生寫信給校長、老師、建議如何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增加學生的睡眠時間,還有的學生用作文、畫畫、創作手抄報、宣傳欄等形式,向人們宣傳環保知識……
五、實施多元化評價,引領學生自主發展
綜合實踐雖然是一個校本課程,但我們課題組成與經過討論認為它與語文數學等學科一樣,必須通過評價來促進課程的有效實施.可以說,評價是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綜合實踐的評價強調多元化,評價主體是多元的,教師、學生、夥伴、校外指導員等都可作為評價者.應該重視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而不是僅針對他們結論成果.只要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認識,獲得了實際的體驗和經驗,就應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基於以上理念,我校對學生評價採用的是檔案袋評定製.我們讓學生按活動小組建立自己的活動檔案袋,保存本小組活動所得的資料.比如學生活動的照片、搜集的資料、體驗日記、作品、評價表等.由學生自評、互評為主,教師等級評價與評語相結合的方式,評價要注重過程,重視態度,特別要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感體驗,力求體現評價的多樣性與層次性.
經過兩年多的實驗,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表現在:以活動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高,潛能生、學困生的興趣得到了適當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自信心得到了培養;同時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課內外生活,增進了校園文化的建設.
我們走出校園,組織各類有序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成長、探索.投身這青山綠水之中,學生們領略了家鄉的美麗,激發了探究的慾望,點燃了創新的火花,體驗到了生活的真諦.我們的研究活動也得到了兄弟學校及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程開發與實施經驗交流研討會」在我校舉行;2007年5月我承擔了市十一五科研立項《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研究》.以上是我們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方面的一些很不成熟的嘗試,感覺我們的工作還是很粗淺的.我們願在教科研的廣闊空間里不斷追求、前進,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執著耕耘,迎接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