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政治歷史知識樹還寫內容嗎並且「知識樹『關系圖』思維導圖」是什麼意思
「知識樹」就是把知識主次關系(猶如樹干與樹枝的關系)用樹的形狀表達出來。主要用於表達一課或一節或一單元的知識層次。樹干寫標題,樹枝寫子目。一般用一張作業本紙就夠了。
「關系圖」就是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知識點之間關系的圖形。包含關系可用圓圈表示;相互依存等關系可用雙箭頭加內容表示。等等
「思維導圖」主要指引導思維的一種圖示。
❷ 歷史(知識樹)根據教材內容,給下面的「知識樹」添枝加葉。而且,可以繼續發揮,盡量將它添加得枝繁葉茂
❸ 初一歷史知識:把下面的知識樹添枝加葉。
清:辛亥革命——意義,尼布楚條約,鴉片戰爭,康乾盛世——版影響。
明:永樂盛世,鄭和權下西洋——影響,利瑪竇來華傳教,內閣制度。
元:元雜劇形成,建行省,統一時間
南宋: 經濟中心南移,指南針外傳,金:建立時間
西夏:建立時間,遼:檀淵之盟
唐朝:安史之亂——影響。貞觀之治——意義。文成公主入藏,鑒真東渡日本,統一時間,終結時間
❹ 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知識樹
第一章 原始社會
原始社會 從血緣家族到氏族制的出現 直立人:元謀人、北京人、藍田人、和縣人 舊石器時代早期
早期智人:丁村人 舊石器時代中期
晚期智人:山頂洞人(氏族制出現) 舊石器時代晚期
從母系氏族的繁榮到原始社會的解體 母系氏族的繁榮:半坡、河姆渡氏族 新石器時代(包括銅石並用時代)
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龍山文化、良渚文化
第二章 夏、商
夏、商奴隸制王朝 夏朝 時間 公元前21世紀(啟)--前16世紀(桀)
國家特徵 按地區劃分領土(九州)
公共權力設置(官吏、軍隊、刑罰等)
遺址 二里頭文化
商朝 時間 公元前16世紀(湯)--前14世紀(盤庚遷殷)--前11世紀(紂)
階級關系 統治階級:商王和奴隸主貴族
被統治階級:奴隸和平民
殘酷的階級壓迫:人殉、人祭
夏、商文化 文化 夏歷、甲骨文、青銅器、《周易》等
教育 夏朝已有學校雛形;西周時學在官府
地位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西周時文化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第三章 西周春秋戰國
西周 時間 公元前11世紀(牧野之戰)--前841年(國人暴動)--前771年(平王東遷)
政治 王位世襲制、分封制
經濟 井田制
春秋時期 時間 前770--前403年
政治 周王室衰微--春秋五霸
軍事 齊桓公首霸中原(尊王攘夷、葵丘會盟)
晉楚爭霸(城濮之戰、弭兵之會)
吳越爭霸
經濟 鐵器、牛耕的推廣;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
井田制瓦解;魯國初稅畝;奴隸制瓦解
戰國時期 時間 前403--前221年
政治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韓、魏
各國變法:魏國李悝變法、秦國商鞅變法
階級關系變化:地主與農民的矛盾代替了奴隸主與奴隸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出現了士的階層
軍事 圍魏救趙、合縱與連橫、秦滅六國
經濟 農業:農民普遍重視肥料、選種和適時耕種
水利:都江堰與鄭國渠
手工業與商業:魯班;新興封建城市出現
西周春秋戰國文化 五經三傳 五經:《詩》、《書》、《易》、《禮》、《春秋》
三傳:解釋《春秋》的三部書,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諸子百家 孔子與儒家,老子與道家,墨子與墨家,法家與韓非,兵家與孫武、孫臏
文學 屈原與楚辭,散文
科學技術 天文:二十八宿,《甘石星經》
歷法:夏歷
醫學:扁鵲的四診法,《黃帝內經》
第四章 秦漢
秦
朝 前221年--前206年 建立者嬴政、都咸陽
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 政治 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皇帝、三公九卿、郡縣制)
經濟文化 統一全國田稅:「使黔首自實田」
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拆關卡,修馳道等
思想 焚書坑儒
擴大疆域 修築長城,北御匈奴
南征越族,開鑿靈渠
秦末農民起義(前209--前206年) 原因 暴政:賦稅沉重、徭役繁多、刑罰苛暴
經過 陳勝、吳廣起義(大澤鄉),揭開序幕
劉邦、項羽起義,推翻暴秦
意義 第一次農民起義,推翻了秦朝的殘暴統治,打擊了封建地主階級,為漢初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楚漢戰爭 前206--前202年 劉邦、項羽爭奪帝位,劉邦獲勝,建立西漢
漢
朝 前202--8--25--189 西漢(劉邦、長安)、新(王莽)、東漢(劉秀、洛陽)
政治 西漢 高祖(體養生息)--文帝景帝(文景之治、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全盛)--昭宣之治--衰弱
新 王莽篡權--改制失敗--綠林赤眉起義
東漢 光武中興--豪強地主勢力的發展--外戚宦官專權和黨銦之禍--羌人反抗和黃幟起義
經濟 土地狀況 東漢豪強地主的田莊
農業 耬車、代田法和區種法
水利 白渠、六輔渠、龍首渠、井渠
手工業 冶鐵業(設鐵官)、絲織業(遠銷西亞、歐洲)
商業 長安、洛陽是商業中心,商業區叫「市」
民族關系 與匈奴的戰和 西漢 漢高祖:戰(白登之圍)--和親
漢武帝:戰(馬邑之謀--衛青、霍去病抗擊匈奴
漢宣帝:和(呼韓邪單於歸附)
漢元帝:和(昭君出塞)
東漢 明、章帝:戰(竇固、竇憲抗擊匈奴)
南方各族 西漢通西南夷、南越
西域 西漢張騫兩次通西域--設西域都護
東漢班超出使西域
對外交往 西亞歐洲 絲綢之路、甘英波期灣、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東漢
東亞 日本朝鮮
秦
漢
文
化 科學技術 紙的發明 西漢出現--東漢蔡倫改進
天文歷法 西漢《太初歷》--東漢張衡與渾天儀、地動儀
數學 《周髀算經》與九章算術
醫學 《神農本草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華佗
學術思想 董仲舒的思想、經學的讖緯化、王充與《論衡》
宗教 西漢佛教的傳入和東漢道教的興起
史學 司馬遷和《史記》、班固和《漢書》
文學藝術 賦、散文、樂府詩;秦陵兵馬俑
教育及社會生活 太學、二十四節氣、元宵節
世界地位 與同期世界大國(安息、羅馬、貴霜)並存
處於世界先進地位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
魏
晉
南
北
朝
政
治
與
經
濟 三國鼎立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官渡之戰(200年)--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208年)--三國鼎立
魏 220年,曹丕,洛陽
實行屯田恢復發展北方經濟
九品中正制
蜀 221年,劉備,成都
諸葛亮治蜀
吳 229年,孫權,建業(今南京)
開發江南
西晉的統一 280年西晉滅吳
265--316年,司馬炎,洛陽
士族門閥制度形成
八王之亂
「五胡」的內遷
劉淵起兵,西晉亡
東晉 317--420年,司馬睿,建康
士族門閥制度的進一步發展
祖逖、桓溫北伐
383年淝水之戰,南北對峙局面形成
十六國 前期 前趙、後趙、前燕、前秦
後期 與東晉對峙
南北朝 南朝 420年--589年,宋-齊-梁-陳,建康
侯景之亂,士族的衰落
江南經濟的發展
北朝 439年,北魏鮮卑族拓撥燾統一北方
孝文帝改革(班俸祿、均田令、租調制、三長制、漢化政策
北魏分裂: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
文
化 科學技術 數學 劉徽、祖沖之與圓周率
機械 馬鈞的發明(龍骨水車)
醫學 西晉:王叔和《脈經》、皇甫謐《針灸甲乙經》
南朝:陶弘景《本草經集注》
地理學 酈道元與《水經注》
農學 賈思勰與《齊民要術》
文學 建安詩人、陶淵明與田園詩、南北朝的民歌
藝術 書法 鍾繇和王羲之
繪畫 顧愷之
石窟藝術 雲岡和龍門石窟
哲學宗教 魏晉玄學
佛教的盛行、法顯與《佛國記》
道教形成完整的宗教體系
范縝與《神滅論》
教育 學校衰落,西晉創辦國子學
世界地位 仍保持領先地位
第六章 隋唐
隋
朝 政治經濟改革 建立三省六部制,改州、郡、縣為州郡二級制,加強對地方控制
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創科舉制
繼續推行均田制,「大索貌閱」,檢查戶口
軍事改革 改革府兵制
偉大工程 開鑿大運河
農民戰爭 原因 隋煬帝的殘暴統治
首義 611年,山東王薄長白山起義
起義軍 瓦崗軍,河北起義軍,江淮起義軍
唐
朝 政治 前期 貞觀之治--武周統治--開元盛世
後期 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農民戰爭
經濟 農業 實行均田制,租庸調法,出現曲轅犁、筒車,興修水利
手工業 經營方式:官府作坊,私營作坊和個體農家副業
生產領域:絲綢、陶瓷、造紙、金屬器物製作等生產部門
商業 唐都長安和東都洛陽
民族關系 北方 突厥、回紇
西南 吐蕃、南詔
東北 靺鞨
對外交流 和朝鮮、日本、天竺、中亞、西亞等地的來往
農民戰爭 王仙芝、黃巢起義
五代十國 五代 黃河流域先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合稱五代
十國 十國中北漢地處山西,其餘都在南方
隋唐五代文化 科學技術 雕版印刷術和火葯的發明、僧一行測子午線、《唐本草》、孫思邈與《千金方》、李春與趙州橋
宗教和學術思想 宗教的興盛,韓愈「道統說」,柳宗元和劉禹錫的唯物主義
史學 官修正史,劉知幾的《史通》、杜佑的《通典》
文學藝術 唐詩、書法(顏體)、繪畫、石窟藝術、舞蹈
教育與社會生活 學校成為科舉的附屬品
第七章 宋、遼、金、元
宋
遼
金
元 遼國 疆域 東到大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包蒙古大漠和黑龍江流域,南接河北、山西廣大地區
都城 初上京,後遷南京(燕京)
主要君主 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
耶律德光:取得幽雲十六州
北宋 疆域 黃河流域大部及江南地區
都城 東京(開封)
主要君主 宋太祖:建立北宋,加強中央集權
宋太宗:結束五代十國割據局面
宋真宗:簽訂澶淵之盟
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實行慶歷新政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實行變法
宋徽宗、宋欽宗:靖康之難,北宋亡國
西夏 疆域 甘肅、寧夏、陝西西北一帶
都城 興慶(銀川)
主要君主 元昊:稱大夏皇帝
南宋 都城 杭州
主要君主 宋高宗:在應天府即帝位,建立重建宋政權。簽訂「紹興和議」
金國 疆域 控制東北和黃河中下游地區
都城 初會寧,後遷燕京,改名為中都
主要君主 完顏阿骨打(金太祖):抗遼,在會寧稱帝,建金國
金熙宗到金章宗時期,鼓勵家耕,減輕賦稅,發行「交鈔」
元朝 疆域 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比以往任何朝代都遼闊
都城 大都(今北京)
主要君主 鐵木真(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國,推行「領戶分封制」發動大規模擴張戰爭
忽必烈(元世祖):定國號「大元」,定都大都,統一全國,推行「漢法」
宋遼金元文化 科學技術 三大發明: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葯
沈括與《夢溪筆談》,郭守敬與《授時歷》
元政府編《農桑輯要》,王楨與《農書》
學術思想 程朱理學
史學 司馬光與《資治通鑒》,袁樞與《通鑒紀事本末》
文學 宋詞,元曲
教育與社會生活 私塾教育發達
第八章 明清(鴉片戰爭前)
明
朝 前期 政治 君主制空前強化:行政機構、監察機構、八股取士編制「黃冊」和「魚鱗圖冊」
經濟 明初體養生息政策
中後期 政治 宦官專權和內閣紛爭,張居正改革
經濟 經濟發展與資本主義萌芽
民族關系 改土歸流,瓦剌與韃靼,後金興起,清朝建立
對外關系 「朝貢貿易」,鄭和下西洋,華僑與南洋的開發,抗倭斗爭,援朝戰爭,歐洲殖民者的東來
農民起義 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
清
朝
前
期 政治 封建專制集權政治的發展
經濟 清初的經濟政策與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
鞏固統一 東南 鄭成功收復台灣,清朝設台灣府
西南 平定三藩之亂,加強對西藏、雲貴地區的管轄
東北 雅克薩之戰和《尼布楚條約》
西北 平定噶爾丹叛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土爾扈特回歸祖國
對外政策 閉關政策
明
清
文
化 科學技術 科學著作 《本草綱目》,《農政全書》,《天工開物》,《徐霞客游記》,《曉庵新法》
建築 北京城,明長城,園林建築
文化交流 傳教士的活動和中西科技文化交流
學術思想 王守仁、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思想,考證學
叢書與類書 《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
文學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史》
藝術 戲劇,書法,繪畫
教育 學校興盛,書院興盛,科舉考試
社會生活 明清的衣、食、住、行
參考文獻:http://www.x5dj.com/GroupForum
❺ 高中歷史知識樹,要圖片
http://wenku..com/view/7cf0826eaf1ffc4ffe47accb.html ~這事表格的形式~很清晰,一目瞭然,便於理解~
http://wenku..com/view/583ead482e3f5727a5e96208.html ·這是根據分類的形式~
http://wenku..com/view/a190741cff00bed5b9f31d54.html ~這是以時間的形式~
http://wenku..com/view/cf841e136edb6f1aff001fb2.html ~這個是你說的知識樹和表格結合的形式~
這些都是me高考之前很受用的~希能夠幫助你哦~^ ^
❻ 九年級上冊歷史11到13課知識樹
歷史:漢語詞語,含義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版門學科。
2.沿革,來權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❼ 初一歷史知識樹
↑ 東晉
西晉←兩晉↗
↑ 吳
↗
魏←三國
↘
↑ 蜀 三國
封建國家的分裂和 ↗
民族大融合 東漢
↑ ↑
漢←秦 西漢
↖封建社會初步發展↗ 商鞅變法
↑ ↗
春秋五霸 封建社會的興起→戰國時期→秦漢時期
↖ ↑
春秋時期←奴隸社會的瓦解 春秋戰國
文字 ↑ ↗
↖ 西周→ 東周
周朝←商朝←奴隸社會興盛時期↗
↑
原始社會結束,夏朝→商朝
華夏文明 奴隸社會開始↗
↖ ↑
黃帝,炎帝 堯,舜,禹→夏朝
↖ 原始社會的衰落↗
儒家文化 ↑
↖
國家制度← 農耕文明 →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人
↑ 能人→直立人
↗
遠謀人←早期人類→北京人→智人階段
❽ 歷史知識樹
河姆渡人(農耕文明)
❾ 歷史的知識樹、
那個,我認為你應該確定一點,你們那裡的寒假作業不是誰都有的,你應該把題目打上來啊!
❿ 初一歷史,知識樹
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