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肇慶樂城歷史事件

肇慶樂城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02 00:53:29

1. 廣東省歷史最悠久的一個城市,名字是皇帝親賜嗎

廣東,名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演變而來,簡稱“粵”,省會廣州,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自1989年起,作為第一經濟大省,廣東GDP在30多個省市中,連續占居第一位。目前,廣東下轄21個地級市(其中2個副省級城市)。就肇慶市來說,歷史非常悠久,並且名字是皇帝親賜。

最後,到了公元1577年,肇慶府領:德慶州、高要、四會、新興、陽江、陽春、廣寧、高明、恩平等1州8縣。時懷集縣屬廣西梧州府。公元1564年,兩廣總督府從廣西梧州移駐肇慶,直到公元1746年,也即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時才遷往廣州,歷時182年。1988年3月,肇慶改為廣東省轄市,轄端州、鼎湖兩區和高要、廣寧、四會、新興、羅定、雲浮、德慶、鬱南、封開、懷集10縣。截止2014年,肇慶市面積為1.5萬平方公里,人口400萬左右。

2. 請問誰知道肇慶樂城鎮領村的相關資料啊

丹心昭日月,風范勵後人,革命英烈們永垂不朽!昨天上午,肇慶市和我市領導幹部及社會各界代表400多人,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在樂城鎮領村革命烈士紀念碑前隆重集會,祭奠為實現民族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壯烈犧牲的革命先烈,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和崇高精神,表達繼承先烈遺志,弘揚革命傳統,譜寫時代新篇的堅定信念和決心。
參加祭奠先烈大會的有覃衛東、楊浩明、梁國安等肇慶市幾套班子領導,武臨黔、徐敏堅、甘雄倫等我市幾套班子領導,肇慶、高要市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和公安幹警、武警官兵、人民子弟兵、中小學生代表等。大會由肇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以良主持。
正是清明時節,天空中綴滿無盡的懷念。蒼松翠柏環繞的革命烈士碑前,氣氛庄嚴肅穆。紅旗飛揚,鮮花簇擁,「領村革命烈士紀念碑」下,在風起雲涌的領村農民革命斗爭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在此長眠永生。
青山埋忠骨,鮮花祭英魂。祭奠大會在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開始。肇慶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覃衛東,肇慶市市長楊浩明代表肇慶市委、市政府向革命烈士敬獻花圈。兩名威武英挺、身穿禮兵制服的武警戰士手扶花圈,邁著堅定有力的正步走到紀念碑前,花圈綢帶上寫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覃衛東、楊浩明上前親撫花圈輓聯。隨後,肇慶軍分區政委魏輝、參謀長吳建剛代表肇慶軍分區,我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武臨黔,市長徐敏堅代表高要市委、市政府分別敬獻花圈。
在庄嚴的氣氛中,全體人員向烈士英靈肅立默哀。禮畢,肇慶市委副書記陳文敏發表講話。他指出,革命先烈留下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萬古長青,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銘記。陳文敏強調,當前,肇慶市正處於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增進愛國情感,銘記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和抗爭歷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創造新的業績,譜寫時代新篇,為建設「繁榮活力、文明法治、和諧安康、生態環保」肇慶而努力奮斗,推動肇慶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加快發展、協調發展、科學發展。
隨後,在肇慶、高要兩級黨政領導的帶領下,全體參會人員環繞革命烈士紀念碑緩緩走過,向革命先烈們致敬。

資料來源:高要新聞中心提供

3. 廣寧經過廣東肇慶高要水南,樂城,河台的嗎,我很舒要這個答案,求大家幫助,謝謝

都唔知你想問咩?好心你講清楚d邋,一、廣州開車去廣寧可以走廣三高速-二廣高速-廣寧出口 二、走國道,經三水、四會、到廣寧大概130公里。三、按照你所講既地方走,都可以不過好遠,大概180公里左右

4. 宋朝時期的端州是現在的哪裡

是如今的端州區,廣東省肇慶市市轄區。

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北岸,屬於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范圍,是肇慶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處北回歸線南側。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北岸。

南臨西江,北靠北嶺山,東鄰鼎湖山和肇慶市鼎湖區,西與高要市小湘鎮接壤。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3′至34′,北緯23°2′至11′之間。

宋代,境域屬廣南東路。開寶五年(972年),廢平興縣入高要縣;廢康、瀧、勤等州置端溪(並晉康、悅城、都城入端溪,治今德慶縣)、瀧水2縣,端州轄高要、端溪、瀧水3縣。

熙寧六年(1073年)端溪縣從端州分出,復置康州;原屬廣州之四會縣劃入端州,端州轄高要、四會2縣。元符三年(1100年)改端州為興慶軍。政和三年興慶軍升為興慶府。政和八年(1118年)十月,興慶府易名肇慶府,轄高要、四會2縣。

(4)肇慶樂城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建置沿革:

端州,歷來是西江中下游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設置中央集權管轄下的政治機構始於漢代。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首設高要縣,以今端州城區為縣治,一直沿襲至1988年(是年高要黨政機關遷往南岸)。

自南朝梁開始至辛亥革命前,本地為郡治、州治、府治、路治。梁天監六年(公元507年),為高要郡治。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設立端州,為州治。

宋元符三年(1100年),端王趙佶(宋徽宗)登帝位,將端州升格為興慶軍。重和元年(1118年)改稱肇慶府,為府治。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肇慶府改為肇慶路,為路治。

明洪武元年(1368年),肇慶路復稱肇慶府,其後至清末不變。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兩廣總督府駐肇慶(其間1632年遷廣州,1636年遷回),本地成為嶺南或大西南軍事政治中心。

清順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桂王朱由榔在本地監國、稱帝,以肇慶府署為行宮。端州成為南明政權首都。

5. 肇慶有那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一批有五馬巡城舞(市級的),第二批正在申請中,包括廣寧武術,玉雕工藝內製作技術,高要金渡席,新橋容洋籃編制工藝,四會民間音樂,懷集春牛舞,廣寧舞山獅,端州胥家糕製作工藝,德慶蝴蝶舞,封開麒麟白馬舞,德慶學宮祭孔活動.

6. 高要的歷史

秦前,肇慶屬百越地 。
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 。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今肇慶部分地域屬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會縣,轄區包括四會、廣寧、懷集等市縣的全部或部分,隸南海郡。
漢武帝平定南越之後,在今高要、肇慶市區、高明和三水西部、雲浮東部等地設置高要縣,屬蒼梧郡。縣名得自境內的高要峽,高要峽則因峽山高峻、峽水如腰而得名 。漢朝將南越地劃分為南海、蒼梧、鬱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個郡。為了便於監督各郡官吏,漢朝又設立13個常駐監察機構,稱為「十三部」,其中設在蒼梧郡廣信縣(今封開)的交趾部,專門負責糾核嶺南九郡 。
西漢元鼎七年(公元前l10年),漢武帝在高要設鹽官,是全國36個鹽官之一。西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晉武帝在高要置西江督護府,管理西江流域原住民族事務 。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地域內置8縣,四會縣隸屬南海郡;廣信、謝沐、高要、封陽、端溪5縣隸屬蒼梧郡;高涼縣、臨允縣隸合浦郡;統屬交州 。
東漢末,交趾部改為交州,除監察權外,還擁有軍政大權,成為郡上一級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從郡縣二級變為州、郡、縣三級。今廣東省境包括交州轄下的整個南海郡(粵中、粵東),還包括蒼梧郡、和浦郡、荊州貴陽郡和揚州豫章郡的一部 。
三國·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建置沿東漢,大部分屬廣州,少部分屬交州。時北部(現懷集縣一帶)屬荊州臨賀郡 。
東晉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置16縣,分隸4郡,統屬廣州。四會縣、懷化縣隸南海郡;廣信縣、高要縣隸蒼梧郡,統屬廣州 ;
南北朝南朝梁天監六年(公元507年)梁武帝升高要為郡,並把廣州都督府設在高要,統轄嶺南13州。陳霸先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期間,在這里招收俚、僚子弟兵,積蓄力量,其後北伐侯景,並於公元557年建立了陳朝。陳時廣州都督府仍治高要 。
南北朝時期(公元420~479年),設置高要、廣信、封興、武化等郡分隸南海、蒼梧、晉康、新寧、綏建、宋隆(原宋熙)、臨慶7郡,分屬廣州、湘州。梁天監六年(公元507年)九月,升高要縣為高要郡,並置廣州都督府於高要郡 。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端州,轄高要、端溪等九縣。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廢州置郡,端州改為信安郡。唐武德年間復為端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稱高要郡 。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端州為信安郡。高要、端溪、樂城、平興、新興、博林、銅陵7縣隸信安郡(治高要);統屬連州 。
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設20縣,分隸7州:四會、懷集、化蒙、洊安4縣隸廣州;端溪、晉康、悅城、都城4縣隸康州;瀧水、開陽、鎮南、建水4縣隸瀧州;高要縣、平興縣隸端州;新興縣、永順縣隸新州;封川縣、開建縣隸封州;富林縣、銅陵縣隸勤州 。南漢乾和十五年(公元957年),高要縣、平興縣隸端州 。
宋代是高要大規模開發的重要時期。北方的戰亂帶來了大量移民南遷,人口的迅速增加,使西江一帶土地得以大量墾殖,興築堤圍加速了土地的開發和村落的建設,高要縣被朝廷定為望縣。紹聖三年(1096年),宋神宗趙頊之子趙佶被封為端王。元符三年(1100年),趙佶繼位登基,即宋徽宗。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高要縣、四會縣隸興慶軍,統屬廣南東路 。重和元年(1118年)10月,宋徽宗改「興慶府」為「肇慶府」,賜御書「肇慶府」橫額,肇慶之名自此而來。
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由揚州天長縣令調任為端州知州,任期三年。他建驛站、星岩書院和豐濟倉,開井利民,築渠引水,深得百姓擁戴。宋代高要已成為全國兩大產硯中心之一,新開硯坑近10個,以高要爛柯山的上、中、下三岩所產為佳,尤以下岩石為最上品。
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肇慶府為肇慶路,置總管府,隸廣西道(二十九年改隸廣東道) 。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復稱肇慶府,隸廣東布政使司。肇慶府領5縣1州:高要、四會、新興、陽春、陽江及德慶州(領3縣:封川、開建、瀧水)。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析高要地置高明縣;十四年置恩平縣。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析高要東境部分置三水縣;嘉靖三十八年析四會地置廣寧縣。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升瀧水縣為羅定州(領東安縣、西寧縣),直隸廣東布政使司。至此,肇慶府領:德慶州(領封川縣、開建縣)、高要、四會、新興、陽江、陽春、廣寧、高明、恩平等1州8縣。時懷集縣屬廣西梧州府 。
清初沿明制。肇慶府為廣肇羅道治所,隸廣東省。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置開平縣;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置鶴山縣,時肇慶府領德慶州及高要、四會、新興、高明、廣寧、開平、鶴山、封川、開建、陽江、陽春、恩平等12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陽江縣升直隸廳,割領陽春縣、恩平縣。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懷集縣由梧州府改隸平樂府信都廳
明朝至清代中葉,高要政治、經濟、文化呈現出空前繁榮興盛景象。在政治軍事上,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吳桂芳將兩廣提督(後改為總督)府從梧州遷至肇慶,直至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遷廣州前,歷時182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10月14日,明桂王朱由榔監國於肇慶。在經濟方面,商品經濟有一定的發展,西江的魚花、蠶繭、草席等物產遠銷各地,西江河面「帆檣如織」。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金渡織席藝人發明了花席,咸豐五年新橋人編織的洋籃竹器開始出口外銷。明、清時高要的文化在中西文化交匯中發展。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9月10日,義大利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到高要傳教,被譽為溝通中西方文化的第一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始建城西的伊斯蘭教清真寺。咸豐十一年(1861年),美籍傳教士紀好弼在城中路建造第一所基督教浸信會堂。為加強儒學教育,明宣德六年(1431年)建崧台書院。萬曆十三年(1585年),為振興文風在南岸建造文明塔,並在塔下建文峰書院。天啟四年(1624年),又在烏榕崗上建巽峰塔(俗稱烏榕塔),寓生生不息之意。
鴉片戰爭以後,大批高要人逐漸移居海外。高要華僑分布於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澳大利亞為最多。

7. 肇慶仙女湖的傳說

美如其名的仙女湖,無疑有著美妙的魅力。然而,肇慶仙女湖之美,究竟美從何來?麗在何方?答案就在於「心動」二字…… 浪漫的心動「仙女湖」之美,首先在於她的美麗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年天大旱,禾苗未及灌溉,都漸漸枯蔫了。一名農家女子扔下嗷嗷待哺的幼兒,把自己的乳汁灑向稻田。乳汁將盡,滲出血水,她仍然不斷地擠出帶血的乳汁,遍灑田間,禾苗從此抽穗揚花,結出白米、紅米的稻穗,鄉親們得救了。她,卻因此化成了一座石像,千百年靜靜地一直佇立在美麗的湖中……禾花仙女獻出生命,名列仙班之後,她的丈夫石星悲痛欲絕,但他並未就此消沉,而是一邊悉心養育兒子,一邊發揚妻子無私奉獻的精神,善待世間萬物。其實石星所做的一切,都緣於他對禾花的深情懷念。他們的兒子長大之後也成了一名出色石匠。石星在塵世再無牽掛,便出家當了和尚,希望天天替禾花作超度,求得夫妻重聚,人們都很敬重他,稱他為石和尚。不知不覺間,石和尚步入了花甲之年。一年中秋過後的一天,他夢得佛示,知道禾花生命未已,仍活在天庭仙界,多年的思念之情頓時如火山爆發般奔瀉而出,他跑到湖邊朝天呼喚禾花,一直叫到聲嘶喉裂,筋疲力盡,終於倒在湖邊,但仍仰臉對蒼天,日夜不停地叫著妻子的名字,直到氣息漸弱,生命終止。千萬年過去了,石和尚的身體變成了躺在湖邊的一座巨大的卧佛。觀佛亭和觀佛台,就是後人為了讓大家觀賞石星變成的卧佛而建造的。但它的意義,不僅在於觀賞,更在於寄託了人間百姓對禾花與石星重逢有日的希望。 傍晚時分,站在新擴建的觀佛台上向西望去,大佛仰卧在波光浩瀚的湖面上,夕陽仿如一顆金光燦燦的仙丹,徐徐落進卧佛的嘴裡,令人嘆為觀止。此時,卧佛腳和腿彷彿蓋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輕霧飄逸,如至仙境…… 一個浪漫的美麗傳說,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使「仙女湖」沾上無限的靈氣的同時,賦予她一種動人的魅力……美麗的心動 仙女湖之美,美在自然風光。吸納了天地之精、日月之華的仙女湖,美得那麼自然,那般和諧!可謂:四時花草香筆墨,一色水天清心脾。 仙女湖守了千年的山水,靈氣依舊。這里風光迷人,湖光山色交映出一幅幅美麗的山水圖畫。每一座山、每一棵樹、每一根草、每一朵浪花、每一片雲彩,彷彿都深得仙女湖的心性,自有一種別樣的情致。泛舟湖中,或倘佯於湖島及周邊曠野,目之所及,處處都是風景,萬物皆可入詩。在不經意的顧盼之時,在流連忘返之中,俱能賞心悅目。碧綠的湖水鑲嵌著如黛石山,泛舟其間,必有一番意境。每當夕陽西下,倚欄眺望,一幅神秘的巨型大睡佛便展現眼前,令您嘆為觀止。 有空的時候去仙女湖卸下沉重的心情,拾起山水間的一分寧靜與生氣,別有一番滋味。仙女湖的山不高,不像雨後的北嶺那樣雲環霧繞;仙女湖的水不深,也不像西江的波濤那樣掀起泥沙,但我依然喜歡。因為這里的山自有一分瀟灑和坦然,這里的水也自有一分閑適和恬靜。飄香的桂花和野趣橋涼爽的湖風一次次多情的迎候與一次次依戀的挽留,令人難舍。而桃花島上遍種桃花,間種李花,每年新春桃花盛開的時候,桃紅李白,岸柳成行,景色令人心醉。 敞天石洞有1300多年的歷史,古人贊它「崔巍辟洞門,窈窕垂深堂」。從外表看,它是一座小山岩,但岩下洞穴寬敞,有南北二門,中央上虛通天。更奇者,洞內構築寺宇,稱石洞神廟。殿旁異石累累,如人似物,其中一人形怪石,面北而立,一手固握,握中有竅,竅中日出升米,故曰:出米洞。又傳,洪武31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遺詔太孫繼位,但幾年後朱棣篡位。建文帝從天子變為逃犯,何等冤屈凄涼,加上又累又餓,幾乎難以活命,那時候剛好天上的和合二仙經過此地,見狀心生憐憫,就派了五隻仙鼠把白米運來從一個小石洞中流出,供建文帝與他的幾個隨從充飢果腹。 敞天石洞另一特色是石筍。此處石筍形狀特別,清人曾有過記載:「肇慶岩洞中,石乳溢出,結成人物之狀者甚眾」。有如群猴,導游謂之「花果山、水簾洞」;有如白象,栩栩如生;又有如獅毛,怒冠沖天,千姿百態,光怪陸離。洞後,獅崗屹立。山上,有古炮台遺址;山下,洞穴寬敞,出土過不少第四紀初的動物化石。洞前,碧波千頃,綠島錯落,或孤坐湖中,或山水相依,真是碧波綠島,相映成趣。 仙女湖之美,尤其美在蓬勃的生命活力,美在物我相知的真情。誰說流水無情、草木無知?仙女湖的一草一木、一禽一獸,都是碧水青山滋養而成的鮮活生命。生命是有感知的啊!仙女湖的水杉林,它四季色彩不同:春來青翠,入夏濃綠,秋天橙黃,到了冬天漸漸變紅,羽毛狀的葉子紛紛落下。新葉遺落的縷縷陽光有點刺眼,卻依然不失溫柔。像穿透陰濕的老屋屋頂上的玻璃瓦,讓人遠遠地就感到絲絲暖意。「仙女湖」純屬人工建造,卻也另有風味。一排石墩不規則排列,貫穿湖面,到達對岸,在湖水微漾中若隱若現,人走其上,有蜻蜓點水般的意境。當然,仙女湖之謂仙女湖,少不了其標志性建築——仙女石雕。一漢白玉築起之仙女石像矗立於湖中央,水環四面,美麗裊娜。湖中又植水杉,加之鱗光閃爍,不覺中,超逸之氣沁人心懷。 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其實,在仙女湖,山因水靈,水因山秀,山水相依,渾然已成一個整體,愛山即愛水,愛水即愛山,仙女湖的美麗,也並非曇花一現。億萬年鬼斧神工的自然雕鑿,千百年宗風祖雨的洗禮積淀,數十年改天換地的人工修造,尤其是近年來的開發建設,賦予了仙女湖以秀麗之容和金玉之質,這一「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名勝,才慢慢地走向人間,猶如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子,披著霓裳羽衣向世人姍姍走來。

8. 肇慶有什麼風俗習慣

肇慶的風俗習慣有很多,其中比較出名的有爆龍、財神誕、佛爺誕、炸獅子、搶炮會、包公誕、聖妃誕、天後誕、龍母誕、歌圩燕子節、河燈節、舞火龍和祭孔大典。

9. 肇慶七星岩的傳說

借得西湖水一圜,

更移陽朔七堆山。

堤邊添上絲絲柳,

畫幅永留天地間。

肇慶七星岩的美,人盡皆知。七星岩的由來自古就被賦予了絢麗的神話色彩。據說,它與上天還有幾段「奇緣」哩!
女媧補蒼天 驅石落人間

遠古時代,黃帝的孫子顓頊與炎帝的後代共工一同爭奪天下,在斗爭得難分難解之時,共工氏駕起飛龍,來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霎時間,一聲震天巨響,不周山被攔腰折斷。天地隨之發生巨變,山川移動,河水倒流,天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窟窿。

女媧目睹人類遭受如此奇禍,感到無比痛苦,於是決心補天。她遍涉群山,選擇了天台山。這里山高頂闊,水足石多,是煉石的理想地方。眾神幫女媧揀選了數不清的五彩石,女媧則在天台山上架起大火足足煉了七七四十九天,七塊補天巨石終於煉成。這七塊巨石通體熠熠生輝,閃耀著五彩光芒,眾神見了都嘖嘖稱奇。

女媧召集眾神商量:「天邊塌陷、星辰墜落,只有把巨石運去補上,人間才能重生。此去路途險惡,諸神誰願擔此重任?」話音剛落,七位神仙立馬上前一步領命。女媧非常滿意,她交給每人一條赭鞭,說:「有勞各位!只要揮動此鞭驅趕,巨石便可隨祥雲一同抵達。」七神接過赭鞭,便在夜色中騰雲駕霧而去。

話說七位神仙揮鞭驅石,一路順風順水不知不覺到了西江口。他們俯視大地,只見大江如白練一般蜿蜒,江兩岸青山綿延,美景無限。諸神看得痴了,一時竟忘記了趕路。忽然,不知從哪裡吹來了一陣無名狂風,直把巨石吹得搖搖欲墜。眾神趕緊扶穩,接著揮動赭鞭驅趕,誰知巨石紋絲不動,祥雲彷彿也著了魔似的不聽使喚,寸步不行。風越刮越大,神仙們愈發著急,將手中的鞭子揮得「啪啪」作響。突然,只覺得手中一輕,鞭子揮斷了。神仙們面面相覷,呆若木雞。

這時,一陣更大的狂風吹來,眾神連眼睛都睜不開。只聽見 「轟隆隆」幾聲巨響,嚇得他們趕緊睜開雙眼看個究竟:天啊,七塊巨石竟然不見了!環顧四周,哪還有巨石的影子。莫非它們被大風吹落入了人間?神仙們往下一看,果然,只見茫茫滄滄的霧海中,七塊巨石已變成了七座俊秀的山岩,正和碧綠的湖水交相輝映……

「妙哉!妙哉!」一神仙突然哈哈大笑起來。

「此話怎講?」眾神仙表示不解。

「諸位請看,此七座高聳的山岩,前六岩並排而列狀若貫珠,後一岩橫控期背,像不像北斗七星?此乃仙境落人間呀!」

「正是!正是!無怪乎巨石不走,上天有意讓其長留人間壯美景啊!」神仙們無不額手稱慶,為七座山取名「七星岩」。

女媧知道此事後並無怪罪七位神仙,反而慶幸又為人間多造了一處奇觀勝景。女媧很快又煉出了五彩巨石,成功將天補好了,大地重新煥發了生機。

明末詩人陳恭尹曾作詩記錄:

媧皇未補星辰漏,

神人驅石為雲走。

赭鞭揮斷雲不走,

天風吹落西江口。

鐵拐李踢落星宿

細心的遊客會發現,七星岩的閬風岩上有一個大腳印,腳印旁有一個洞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決定在天庭大擺筵席,歡宴百神。

時辰未到,各方神仙就早已在南天門等候。有能歌善舞的七仙女,有神通廣大的八仙,只見嫦娥抱著玉兔、北極仙翁攜著北斗七星騰雲駕霧而來……

佳期吉時一到,鍾磬齊鳴,鼓聲咚咚,仙樂繚繞。神仙們紛紛落座,忽聞異香撲鼻,只見釀酒大仙正命小廝將一壇壇美酒呈上席來。嗜酒如命的鐵拐李早已嘴角流涎,他迫不及待自倒一杯,一飲而盡。同伴呂洞賓扯他衣角勸道:「玉帝還未先飲,何必如此猴急?」鐵拐李咂著嘴說:「錯過這等好酒不喝,真枉為一世神仙!我老拐可不管那麼多!」說完揚起脖子又是一杯。

宴席上佳餚美饌、蟠桃仙果,應有盡有,神仙們觥籌交錯,好不熱鬧。鐵拐李只顧喝酒,不知不覺已耳酣腦熱,光禿禿的大腦門油光可鑒。這時,他搖搖晃晃站起來,杵著拐杖挨到北極仙翁的身邊,欲與之碰杯。北極仙翁素愛美酒,但從不貪杯。此時,他正端起酒杯細細品嘗,七件寶貝——北斗七星就擺在身後。誰知鐵拐李醉意闌珊,一趔趄,竟一腳踩在北極仙翁的寶貝上,更要命的是拐杖也在上面杵出了一個深深的洞眼。見此情景,北極仙翁心疼不已,唉呀呀地連聲叫喚。

「幾塊破石頭,值得如此大呼小叫?改天我賠你就是。」

「你如何賠?你不過是個瘸腿的乞丐!」北極仙翁氣極敗壞,將鐵拐李的「家底」也揭了出來。

北極仙翁這回可捅了大婁子。鐵拐李平生最忌諱 「瘸」、「乞丐」這些字眼,但凡被別人戳到痛處絕沒有輕饒的。只見他漲紅著臉,二話不說抬腳就向北斗七星連番踢去,北極仙翁的寶貝就翻著跟頭墜入雲霧,瞬間不見了蹤影。

北極仙翁氣得七竅生煙,指著鐵拐李半天說不出話來。他一拂袖駕起祥雲就往北斗七星消失的地方趕去。宴會上一陣騷動,玉帝也被驚動了。

北極仙翁很快回到了天庭,他徑直走向玉帝,聲淚俱下地訴說所見。原來北斗七星落在人間一個叫端州的地方,已化作了七座山岩。玉帝聞知也十分生氣,便與北極仙翁聯袂前往端州看個究竟,打算回來後再好好懲罰鐵拐李。

誰知玉帝到了端州,看見湖水懷抱著七座岩峰,水清山秀、景色如詩似畫,更勝天上仙境。玉帝不但怒氣全消,更因多了一個游樂的好去處而高興,便對北極仙翁說:「這里真是天地難尋的好地方,就此算了吧!你少了的七顆星星,就叫女媧娘娘替你煉過吧!」北極仙翁聽見玉帝如此一說,只好遵命,鐵拐李也因此逃過一劫。

如今,天上的北斗七星依然璀璨奪目,端州的北斗七星則成了嶺南的一處人間仙境,被稱之為「七星岩」,鐵拐李留下的大腳印和洞眼至今還清晰可見。

漁翁壘石造蓬萊

億萬年前,端州是一片茫茫的淺水海灣,岸上漁村點點,勤勞勇敢的端州百姓世代靠捕魚為生。

大海的性格喜怒無常,有時突然掀起驚濤駭浪,將捕魚的船隻打翻,把岸邊的房屋摧毀。漁民們深受其苦又無計可施,唯有暗暗祈求大海少發淫威,讓他們多過幾天安穩日子。

這天,可怕的大海又吞噬了他們的漁船,船上的三兄弟再也沒有回來。漁民們面對洶涌的大海,共同陷入了沉思……良久,一位威望很高的老漁翁開口說道:「不能再等了!要想漁船有處避風、房屋不受侵害,惟有在暗礁上壘石築山。」大夥都覺得老漁翁說得有理,紛紛響應,於是,浩大的壘石造山工程開始了。

男女老幼齊上陣,他們從山上開採石頭,然後用船運到暗礁處,一點一點地堆砌。眼看石山將露出水面,哪知一個巨浪撲來,石山就沒了蹤影。漁民們並不氣餒,彷彿有無窮的力量在推著他們繼續向前。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端州百姓的行動驚動了天上的玉皇大帝。起初,玉皇大帝非常不解:這些螞蟻一樣勞作的人們想與大海抗衡,真是蚍蜉撼大樹——太自不量力。當看到他們壘了一年又一年,失敗了一次又一次,依然孜孜不倦、誓不罷休時,玉皇大帝的心終於被深深地感動了。他命令大力神去幫助他們。

大力神來到星宮,揮鞭驅趕七座星石,騰雲駕霧來到端州。在海灣上空,大力神找准位置將星石一推,七座星石便翻著跟斗跌入海中。大海鼓噪著、翻騰著。在飄渺如紗的薄霧中,一股股巨大的水柱,在海面上盤旋滾動,不停地沖向蔚藍的天空,「轟隆——轟隆——」海底深處的沉雷滾動著,剎那間,七座蒼翠的山岩躍出了海面,婷婷玉立……

「仙助也!仙助也!」端州百姓驚奇地大叫,他們紛紛放下手中的石頭,在老漁翁的帶領下虔誠地跪下磕首。老漁翁喜極而泣,向天長呼:「感謝老天爺賜此蓬萊仙境,吾等感恩不盡啊!」玉皇大帝見此情景,不禁哈哈大笑。

從此以後,漁船有了避風港,大海也少了興風作浪,端州漁民過上了平安富足的生活。

斗轉星移,昔日的海灣早已消失,但玉皇大帝賜予的「蓬萊仙境」依然矗立人間,那就是聞名遐爾的肇慶七星岩。

10. 德慶縣栗村有多少年歷史

周代時,為百越(粵)地。秦前,肇慶屬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今肇慶部分地域屬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會縣,轄區包括現在的四會、廣寧、懷集等市縣的全部或部分,隸南海郡。
漢元鼎六年(前111),滅南越,置端奚谷(溪)縣,縣治在今德城鎮,為德慶設縣之始,以縣治地當端溪水口而得名。時端溪縣范圍為今德慶、羅定、鬱南、雲浮、信宜等縣地,隸交趾蒼梧郡。後漢仍前制,至建安八年(203)屬交州蒼梧郡。 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分交州為交、廣二州,蒼梧郡屬廣州,端溪縣仍隸蒼梧郡。晉太康元年(280),分端溪縣為端溪、元溪兩縣。端溪縣治依舊,元溪縣治在今縣境悅城鎮紅院(舊名舊縣村)。後再析端溪縣西江南岸部分地置都羅、武城、龍鄉、晉化等縣。 晉永和七年(351),分蒼梧郡地置晉康郡。端溪、元溪均改隸晉康郡。郡治在元溪縣。 南北朝宋元嘉中葉(約440),龍鄉縣歸並端溪縣。南北朝宋大明中葉(約460),分端溪、元溪縣地增設樂城、賓江、說(悅)城,文招諸縣。 皆隸廣州晉康郡。郡治設在端溪縣(樂城縣治在今悅城,賓江縣治在今九市,悅城縣治在今播植鎮,文招縣治在今鳳村鎮)。至梁代,撤銷元溪縣、賓江縣。 隋開皇九年(589),撤銷晉康郡,置端州。端溪、樂城、悅城、文招皆隸於端州。隋開皇十二年(592),撤銷悅城、文招兩縣,並入樂城縣。 唐武德五年(622),析端州置南康州,兼置總管府(後稱康州),屬嶺南道,轄端溪、樂城二縣。州治設在端溪縣。 唐天寶元年(742),改康州為晉康郡,改樂城縣為悅城縣。端溪、悅城皆隸於晉康郡(後復名康州),郡(州)治設在端溪縣,屬嶺南東道。 宋開寶五年(972),並晉康(今雲浮縣地)、悅城、都城(今鬱南縣地)三縣入端溪縣。宋紹興元年(1131),以康州為潛邸,詔升為府。以其德而致慶為名,易名德慶府,屬廣南東路。德慶之名自此始。時德慶府領縣四:端溪、瀧水、封川、開建。端溪縣為德慶府治。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肇慶府為肇慶路,置總管府,隸廣西道(二十九年改隸廣東道)。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設7縣,隸2路2州:端溪縣、瀧水縣隸德慶路; 明洪武九年(1376),改德慶府為德慶州,撤銷端溪縣,其地由州直接管轄,端溪縣名自此廢。州下領瀧水、封川、開建三縣。屬廣東布政使司肇慶府。 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肇慶府領:德慶州(領封川縣、開建縣)、高要、四會、新興、陽江、陽春、廣寧、高明、恩平等1州8縣。 明萬曆五年(1577),劃晉康鄉西江南岸地和高要縣的楊柳、都騎、思勞、思辨四都及新興縣的芙蓉二圖連瀧水縣部份屬地設立東安縣(今雲浮縣);劃州西南的都城鄉和瀧水縣部份屬地設西寧縣(今鬱南縣);升瀧水縣為羅定州。至此,西江以南地全部分出。德慶州領封川、開建二縣。 清雍正八年(1730),州領封川、開建二縣劃出改隸肇慶府。德慶州無領縣,屬廣東布政使司嶺西道肇慶府,後改廣肇羅道肇慶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10月,改德慶州為德慶縣。民國3年屬廣東省粵海道。民國9年廢道直屬廣東省。民國12年一度屬西江善後督辦署。民國21年屬廣東省西北區綏靖委員公署。民國25年10月,屬廣東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8年5月,屬廣東省第十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2月1日德慶縣人民政府成立,屬廣東省西江專署。

閱讀全文

與肇慶樂城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