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盧森堡歷史事件

盧森堡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05 04:26:45

A. 盧森堡的介紹

盧森堡(盧森堡語:Lëtzebuerg、法語:Luxembourg、德語:Luxemburg)全稱為盧森堡大公國,專位於歐洲西北部,被屬鄰國法國、德國和比利時包圍,是一個內陸小國,面積相當於中國一個縣。也是現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首都盧森堡市。因國土小、古堡多,又有「袖珍王國」、「千堡之國」的稱呼1。由於其地形富於變化,在歷史上又處於德法要道,地勢險要,一直是西歐重要的軍事要塞,有北方直布羅陀的稱號2。盧森堡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盟和北約創始成員國之一,也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還是歐元區內最重要的私人銀行中心,及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美國的投資信託中心。金融、廣播電視、鋼鐵是其三大經濟支柱產業1,該國失業率極低,人均壽命80歲。

B. 盧森堡曾經屬於哪個國家

盧森堡是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人均GDP居世界首位。自然資源貧乏,市場狹小,經濟對外依賴性大。鋼鐵工業、金融業和廣播電視業是盧經濟的三大支柱。盧資源貧乏。森林面積近9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1/3。盧以鋼鐵為主,化工、機械製造、橡膠、食品工業也有較大發展。工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從業人員佔全國就業人口的40%。盧素有「鋼鐵王國」之稱,人均鋼產量約5.8噸(2001年),居世界首位。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糧食不能自給。農牧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有耕地12.5萬公頃。農業人口佔全國人口4%。主要農產品有小麥、黑麥、大麥和玉米。 [編輯本段]新聞出版有6家日報:5家德文報,1家法文報,日發行量共約13萬份。其中,《盧森堡言論報》(德文)日發行7.5萬余份;《日報》(德文)日發行2.5萬余份;《新聞》(德文)日發行2萬余份;《洛林共和報》(法文)日發行2萬余份。盧森堡電視台用法、德、荷、盧語播送,星期日還有義大利語節目。盧森堡廣播電台用法、德、英、盧、荷等多種語言廣播。 [編輯本段]外交主張在國際關系中應遵循的准則是:平等、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脅、反對軍備競賽、遵守國際法、尊重人權、尊重小國利益。盧對外政策以歐洲為重點,與比利時、荷蘭結成經濟聯盟,是歐盟和北約成員國。
與中國關系:1972年11月16日,盧中兩國建交。2004年11月,容克首相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2006年9月,盧森堡大公亨利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編輯本段]簡要歷史古代盧森堡屬高盧地區,居民屬比利時部族,公元前1世紀為羅馬凱撒軍團征服。
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侵入,成為法蘭克王國一部分。法蘭克王國分裂後,盧森堡地區在963年成為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的領地。1060年其後裔康拉德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盧森堡伯爵,盧森堡領地基本形成。
1308年盧森堡伯爵亨利四世被選為神聖羅馬皇帝,稱亨利七世,開創了帝國的盧森堡王朝 (1308~1437) 。盧森堡於1364年升為公爵領地。
15世紀盧森堡為勃艮第公爵所控制,16世紀初轉歸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一世統治。1556年又轉歸西班牙國王統治。
16世紀末起,盧森堡的冶鐵業開始發展起來。
17世紀盧森堡捲入三十年戰爭。
1659年簽訂《比利牛斯和約》,盧森堡南部一些地區劃歸法國。
1684~1697年法國曾佔領盧森堡全境。
1714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後,盧森堡隨西屬尼德蘭一起轉歸奧地利。
1795~1814年法國佔領盧森堡。
1815年維也納會議決定,盧森堡升為大公國,以尼德蘭國王為大公,同時又加入德意志邦聯,由普魯士軍隊駐防,盧森堡東部一些地區劃歸普魯士。
1830年尼德蘭分裂為荷蘭與比利時兩個王國後,1839年倫敦條約規定,盧森堡地區西半部劃歸比利時,東半部成為以荷蘭國王為大公的有獨立地位的國家。
1848年歐洲革命波及盧森堡,開始制定君主立憲性質的憲法。
1866年盧森堡脫離德意志邦聯。
1867年《倫敦條約》確定盧森堡為獨立的中立國。
1868年制定君主立憲制憲法。
1890年徹底擺脫荷蘭王的統治,由拿騷-瓦爾堡家族專領,盧森堡大公國獨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盧森堡經濟迅速發展,尤其是冶鐵煉鋼業成為國家主要工業,成為發達的工業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佔領盧森堡,大公及政府為德國控制。1921年盧森堡與比利時訂立關稅經濟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法西斯軍隊於1940~1944年佔領盧森堡,將盧森堡兼並為德國行政區管轄地。大公與政府流亡英國。盧森堡人民進行了反法西斯斗爭。戰後盧森堡於1945年加入聯合國。
1948年與比利時、荷蘭建立關稅經濟同盟。
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放棄中立國地位。
1958年加入歐洲共同體。
1972年盧森堡第4次修訂憲法。現盧森堡有一院制議會,內閣對議會負責。主要政黨有基督教社會黨、社會主義工人黨、民主黨。大公讓親王於1964年11月12日即位。
1974年以來,為適應國際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改變國內經濟結構單一局面,盧森堡政府推行工業多樣化政策,取得了一些成績,經濟進一步發展,80年代鋼產量人均達16噸,遠居世界之冠,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盧森堡於1972年11月16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C. 盧森堡的歷史

古代屬高盧地區,居民屬比利時部族,公元前1世紀為羅馬凱撒軍團征服。
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侵入,成為法蘭克王國一部分。
法蘭克王國分裂後,盧森堡地區在963年成為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的領地。1060年其後裔康拉德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盧森堡伯爵,盧森堡領地基本形成。
1308年盧森堡伯爵亨利四世被選為神聖羅馬皇帝,稱亨利七世,開創了帝國的盧森堡王朝(1308~1437)。
1364年,盧森堡升為公爵領地。
15世紀盧森堡為勃艮第公爵所控制。
16世紀初轉歸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一世統治。
1556年,轉歸西班牙國王統治。
16世紀末起,盧森堡的冶鐵業開始發展起來。
17世紀,盧森堡捲入三十年戰爭。
1659年簽訂《比利牛斯和約》,盧森堡南部一些地區劃歸法國。
1684~1697年,法國曾佔領盧森堡全境。
1714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後,盧森堡隨西屬尼德蘭一起轉歸奧地利。
1795~1814年,法國佔領盧森堡。
1815年維也納會議決定,盧森堡升為大公國,以尼德蘭國王為大公,同時又加入德意志邦聯,由普魯士軍隊駐防,盧森堡東部一些地區劃歸普魯士。
1830年尼德蘭分裂為荷蘭與比利時兩個王國後,1839年倫敦條約規定,盧森堡地區西半部劃歸比利時,東半部成為以荷蘭國王為大公的有獨立地位的國家。
1848年歐洲革命波及盧森堡,開始制定君主立憲性質的憲法。
1866年,盧森堡脫離德意志邦聯。
1867年《倫敦條約》確定盧森堡為獨立的中立國。
1868年,制定君主立憲制憲法。
1890年,徹底擺脫荷蘭國王的統治,由拿騷-威爾堡家族(Nassau-Weilburg)專領,盧森堡大公國獨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盧森堡經濟迅速發展,尤其是冶鐵煉鋼業成為國家主要工業,成為發達的工業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佔領盧森堡,大公及政府為德國控制。
1921年,盧森堡與比利時訂立關稅經濟同盟。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納粹軍隊於1940~1944年佔領盧森堡,將盧森堡並入德國。大公與政府流亡英國。盧森堡人民進行了反法西斯斗爭。
1945年,戰後,盧森堡加入聯合國。
1948年,與比利時、荷蘭建立關稅經濟同盟。
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放棄中立國地位。
1958年,加入歐洲共同體。
1972年,盧森堡第4次修訂憲法。現盧森堡有一院制議會,內閣對議會負責。主要政黨有基督教社會黨、社會主義工人黨、民主黨。
1972年11月16日,盧森堡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74年以來,為適應國際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改變國內經濟結構單一局面,盧森堡政府推行工業多樣化政策,取得了一些成績,經濟進一步發展,80年代鋼產量人均達16噸,遠居世界之冠,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1995年成為申根區國家,1998年5月成為首批歐元國之一。

D. 高中歷史。盧森堡協議的實質是反抗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嗎

盧森堡(盧森堡語:Lëtzebuerg、法語:Luxembourg、德語:Luxemburg)全稱為盧森堡大公國,位於歐洲西北部內,被鄰容國法國、德國和比利時包圍,是一個內陸小國,面積相當於中國一個縣。也是現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首都盧森堡市。因國土小、古堡多,又有「袖珍王國」、「千堡之國」的稱呼。

由於其地形富於變化,在歷史上又處於德法要道,地勢險要,一直是西歐重要的軍事要塞,有北方直布羅陀的稱號。

盧森堡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盟和北約創始成員國之一,也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還是歐元區內最重要的私人銀行中心,及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美國的投資信託中心。金融、廣播電視、鋼鐵是其三大經濟支柱產業,該國失業率極低,人均壽命80歲。

E. 歷史人物盧森堡的事跡,詳細些

你就不能自己查嗎

F. 由古至今歐洲發生的所有重大歷史事件

西歐歷史
概論
繼希臘後,古羅馬帝國建立,成為了一個統治半個歐洲的大帝國,義大利半島是當時歐洲政治和經濟的中心地區,與中國文明互相輝映。3世紀後,羅馬帝國逐漸衰弱,北歐的日耳曼人及東歐的斯拉夫人相繼興起,直至476年滅了羅馬帝國,西歐進入中世紀,但帝國的東半部(東羅馬帝國)則持續發展至1453年被土耳其人所滅。
中世紀時期,許多王國相繼而立,實行封建采邑制,戰爭不斷。查理曼大帝(公元732-814年),法拉克國王,是羅馬帝國的奠基人。公元962年,德意志國王、薩克森王朝的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962~973在位)成為羅馬的監護人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從1157年起,帝國被稱為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帝國極盛時期的韁域包括近代的德意志、奧地利、義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國東部、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瑞士,但到後期,它只剩下一個名號。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許多國家的雛型都是在這一時期形成建立起來的。天主教教會握有極大力量,所有知識傳承都在修道院中進行,宗教迫害和十字軍東征給歐洲,尤其中東歐人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這一時期被啟蒙時代的學者稱為黑暗時代。源起於中國北方阿爾泰山巴里坤,被中原皇朝擊敗的漢藏語系阿爾泰人匈奴、突厥則在此時期進入歐洲,代表東亞人稱雄於世界的歐亞貿易交接地區----古代陸上絲綢之路之要沖!
從15世紀開始,在南歐和西歐的一些國家中,特別是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國,資本主義開始萌芽,通過地理大發現和對海外的冒險,足跡遍及了非洲、美洲和亞洲,荷蘭也在隨後的貿易中雄霸一時。由於西班牙、葡萄牙對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盛,也由於缺乏進一步發展,反而使英國先一步獲得了更好的機會得到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在伊麗莎白時期,英國戰勝了西班牙的海軍。同一時期歐洲開始發生文化的大量精進,被稱為文藝復興,這也引發了宗教革命,許多國家脫離天主教教會的管轄而改奉新教,政教合一的各國常因教派不同而引發政爭,甚至有許多的宗教戰爭。在西歐的政教紛擾之際,東方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則在彼得大帝及隨後的幾位沙皇領導下逐漸強盛。
17世紀末,英國政治上發生了光榮革命,18世紀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隨即影響了歐洲大陸,也促進了民族國家的興起,北美十三州從英國殖民地的地位獨立建國,歐陸上的法國則發生法國大革命及拿破崙稱帝;德國、義大利則在19世紀完成統一,隨著科技的進步、對外界的不斷探索及進化論的提出,歐洲成為帝國主義的搖籃,撂奪全世界的資源。
20世紀初,帝國主義的極度擴張終於導致歐洲變為戰爭策源地,發生兩次世界大戰,使歐洲遭受了很大的創傷。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歐洲各國間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中國、日本與美國之外,歐洲還是主要的戰場。其間,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
二戰後,在蘇聯的影響下,又出現了一批社會主義國家。從1950年代開始,出現了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及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締約國兩個集
團對峙的局面。歐洲被劃分為兩個主要的政治經濟陣營:東歐的共產主義和西歐的資本主義,直到1990年左右,隨著蘇聯解體,冷戰結束,歐洲的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G. 盧森堡公園的歷史沿革

盧森堡公園來是瑪麗亞·馮·自梅迪奇(1573-1642)在其丈夫亨利四世死後的1615年建的,在大革命期間作為監獄,今天是參議院所在地。
盧森堡公園還與亨利四世有關,但比浮日廣場晚些,公園內的宮殿是亨利四世被刺後為瑪麗皇後建造的。不知道這位皇太後會不會也像中國的那些年輕的太後們一樣對於權力很感興趣,只是看到一個略大於街心花園的樹叢、塑像、有稜角的小徑、散落在各個角落裡的座椅組成的公園。以前讀過陳從周的一篇談中國園林變成公眾游覽地後的接待困難的文章,內中分析了私家園林和公眾園林區別,今天算是在這兒映證了。整個盧森堡公園向四面八方敞開,園中的道路是平直的,樹冠很高增加了視覺的通透性,中央水池和花壇周圍有大量的空地。

H. 話說德國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德國位於歐洲西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與丹麥相連並鄰北海和波羅的海與北歐國家隔海相望,是歐洲西部鄰國最多的國萊茵河風光家。

NO1. 史前時期

keyword:條頓堡森林之戰 部落戰爭

公元前後,在多瑙河和萊茵河流域,已定居著許多日耳曼部落,這些部落同企圖征服此地的羅馬帝國不斷發生沖突。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條頓堡森林之戰中戰勝了當時強盛的羅馬帝國。在這次戰役中,日耳曼部落伏擊並消滅了三個羅馬軍團。此後,羅馬人再也沒有真正嘗試過把它們帝國的東部邊界推進過萊茵河。
自407年開始的一段時期中,各萊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過萊茵河並在今天的法國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區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國。476年,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的下層人民聯合,推翻了顯赫的羅馬帝國。

NO2. 德意志立國時期

keyword: 查理曼帝國 分裂 東法蘭克王國 薩克森王朝 德意志王國

5世紀末,延續了幾個世紀的法蘭克王國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溫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輝煌時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治下,王國幾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國和德國的絕大部分地區,稱為查理曼帝國。查理曼大帝去世後,帝國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的疆域按照凡爾登條約分成三部分,西邊的部分即萊茵河左岸的西法蘭克王國就成為後來法國的基礎;而東邊的部分即萊茵河右岸操德語的東法蘭克王國成為後來的德意志王國的基礎,成為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也是今天德國的雛形;中間的部分成為了後來法德爭斗的根源。
公元919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當選為東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建立了薩克森王朝,正式創立德意志國家。薩克森王國的地域大致位於今荷蘭、德國西部、瑞士和奧地利。嚴格意義上的德意志歷史的就此開始。

NO3. 神聖羅馬帝國

公元962年,德意志國王、薩克森王朝的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962~973在位),成為羅馬的監護人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從1157年起,帝國被稱為神聖羅馬帝國。

NO4. 魏瑪共和國

(1919–1933)

戰後的魏瑪共和國是在德國的土地上建立一個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權的一次努力。但是,魏瑪政府自一開始就註定了困於經濟問題和本身魏瑪憲法固有的缺陷。

開始的幾年,魏瑪共和國不得不忙於處理左翼和右翼相繼發動的叛亂和1923年的嚴重的通貨膨脹。接下來,由於德國與戰時敵人們的關系逐漸緩和和賠償債務的放寬,情況有了些好轉。盟國一定程度上恢復了秩序和繁榮,這種繁榮一直延續到1930年來臨的大蕭條之前。

此後,經濟的衰退,加上對1923年超速通貨膨脹的記憶和凡爾賽條約嚴酷的條款引發的民族主義反對聲音,從內外兩方面斷送了魏瑪政府。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NSDAP,簡稱納粹)利用了這一現實和不斷增長的失業率。納粹不斷強調民族和種族的問題,並承諾讓失業的人重新獲得工作,他們把德國的許多問題都歸罪於所謂的猶太人的陰謀,甚至宣稱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是由於內部的通敵造成的。

NO5. 納粹德國

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魏瑪共和國的政局開始轉向法西斯化。以希特勒為領袖的納粹黨在1933年1月30日開始掌握了德國的政權。

希特勒執政後,對內開始實行白色恐怖,殘酷鎮壓異己分子,通過沖鋒隊、黨衛軍和國家秘密警察(蓋世太保)及其遍布各地的勞動營和集中營實行法西斯專政。希特勒是通過鼓吹強烈的民粹主義上台的,上台後的他開始了對猶太人瘋狂的種族壓迫。1933年12月 1日通過《保證黨和國家統一法》。1934年8月1日通過《德國元首法》等,加強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希特勒將國家經濟納入戰爭軌道,加快重整軍備的步伐。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實施普遍義務兵役制,建立起50萬人的軍隊,次年宣布實行由戈林主持的「四年計劃」,工業發展速度超過西方各國。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將德軍開進萊茵非武裝區,7月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

11月25日德日締結《反共產國際公約》,1939年5月22日,德國和義大利於柏林訂立同盟條約,至此,三國正式結盟,被稱為軸心國。1938年3月德國吞並奧地利,9月,在慕尼黑會議上,希特勒迫使英法簽訂《慕尼黑協定》。10月,肢解並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德國以閃電戰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開始,隨後迅速佔領了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1940年,擊敗英法聯軍,並佔領了法國。隨後佔領了南斯拉夫和希臘等國。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進攻蘇聯。1942年冬,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德軍失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轉折。1944年6月6日,美英聯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1945年5月8日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雅爾塔協定,蘇美英法分區佔領德國,柏林作為特殊單位由4國管理。1949年5月,美、英、法3國佔領區合並,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蘇聯佔領區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分裂為兩個國家。

NO6. 冷戰時期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國戰敗後,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議》,德國除割讓給蘇聯和波蘭11.4萬平方公里土地外,其餘部分及首都柏林由蘇、美、英、法分區佔領。

1947年1月1日,美佔區和英佔區組成聯合經濟區,同年4月法佔區也加入該聯合經濟區。1948年9月由州議會代表組成協商會議。1949年5月8日,協商會議通過《基本法》。5月23日,公布《基本法》,正式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9月20日,由阿登納組成第一屆聯邦政府。聯邦德國的議會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組成。聯邦的最高司法機構是聯邦憲法法院。

1946年4月蘇聯佔領區的德國共產黨和德國社會民主黨合並,成立德國統一社會黨。1947年12月6日,在柏林蘇占區召開德國人民第一次代表大會。1949年5月30日德國人民第3次代表大會批准憲法。同年10月7日臨時人民議院通過憲法。10月7日,正式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10月10日蘇聯佔領當局將行政職權移交給臨時政府。

1948年,柏林危機爆發,年底,柏林正式分裂成為兩個城市。1961年,民主德國在東西柏林邊界自己的一側修建柏林牆,冷戰達到了最高峰。

戰後聯邦德國經濟發展較快,到統一前,聯邦德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第四大國,貿易第三大國。民主德國在東歐國家中經濟是發展最健康和快速的,統一前,東西德國都被世界銀行列為世界十大經濟體之一。

NO7. 德國再次統一

1990年10月3日,前民主德國的領土並入聯邦德國。

關於德國統一的條約達成於1990年2月13日,這個協議通過1990年2月14日的所謂「四加二協議」(英美蘇法四個佔領國和東西德國)得以實現。統一後的德國仍然是歐共體(後來成為歐盟)和北約的成員國。

NO8. 中世紀全盛時期

人們通常以卡洛林王朝絕嗣,法蘭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選為國王的911年作為東法蘭克帝國向德意志帝國過渡的開始。康拉德一世被視為第一位德意志國王(當時的正式稱號是「法蘭克國王」,後稱「羅馬國王」;11世紀開始帝國的稱號是「羅馬帝國」,13世紀後稱為「神聖羅馬帝國」;15世紀時又附加「德意志民族」於前)。帝國是選舉制的君主國;國王由高級貴族選出,同時奉行「血統法」,即:新國王應同其前任有血緣關系。但是,該原則時遭夭折;重復選舉的情況屢見不鮮。中世紀時帝國不設都城,國王以巡遊為治。帝國無賦稅,國王收入主要來自託付他管理的「帝國財產」。他的權威並不理所應當地得到承認:只有靠軍事實力和巧妙的聯盟政策,他才能獲得部族中強大的公爵們的尊敬。康拉德的繼承者,薩克森公爵亨利希一世(919-936)做到了這一點,他的兒子奧托一世(936-973)更是青出於藍。奧托使自己成為帝國的實際統治者。962年他在羅馬加冕為皇帝一事就顯示了他的權勢之盛。

從此,德意志國王就有登基為帝的資格。觀念中的皇權是無所不包的,它賦予擁有者以統治整個西方世界的權力。然而,這種觀念從未完全在政治上成為現實。為了接受教皇加冕,國王非親自前往羅馬不可。這就開始了德意志國王的義大利政策。他們在義大利北部和中部的統治維持了300年之久,從而在德國的大計上不能遇事親躬。奧托的繼承者們統治期間為此經受了嚴重的挫折。繼任的薩利爾王朝再次出現繁榮。亨利希三世時(1039-1056)德意志王室和帝位均達權力的最高峰;主要是堅決保持了它們對教皇的優先地位。亨利希四世(1056-1106)卻無法維持這一局面。在關於主教任命權的斗爭中(授職之爭),他雖然表面上對教皇格里哥里七世取得了勝利,但是他赴卡諾薩的贖罪之行(1077)對皇位來說不啻是一次不可挽回的喪失聲望之舉。從此以後,皇帝和教皇就平起平坐了。

I. 盧森堡簡介

1、【國名】盧森堡大公國(The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Le Grand-Duché de Luxembourg)。

2、【面積】 2586.3平方公里。

3、【人口】 50.21萬(2010年),其中盧森堡人約佔56.9%,外籍人佔43.1%(主要為葡、法、意、比、德、英、荷僑民)。官方語言是法語、德語和盧森堡語。法語多用於行政、司法和外交;德語多用於報刊新聞;盧森堡語為民間口語,亦用於地方行政和司法。9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4、【首都】 盧森堡(Luxembourg),人口約10萬(2010年)。

5、【國家元首】 大公亨利(Le Grand-Duc Henri),2000年10月7日即位。

6、【重要節日】 國慶日:6月23日

7、【簡況】 盧森堡位於歐洲西北部,東鄰德國,南毗法國,西部和北部與比利時接壤。屬海洋-大陸過渡性氣候,1月份平均氣溫0.8℃,7月份17.5℃;年平均氣溫9℃,年均降水量782.2毫米。

(9)盧森堡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公元前,曾是高盧人的居住地。公元400年後日耳曼人入侵,先後成為法蘭克王國和查里曼帝國的一部分。公元963-1354年,先後為神聖羅馬帝國阿登伯爵、盧森堡伯爵和盧森堡公爵的自治領地。

15-18世紀歷受西班牙、法國和奧地利統治。1815年維也納會議決定盧為大公國,由荷蘭國王兼任大公,同時又是德意志同盟的成員。

1839年倫敦協定承認盧為獨立國家。1867年成為中立國。1868年實行君主立憲制。1890年前拿騷公爵阿道夫成為盧大公,徹底擺脫荷蘭國王的統治。兩次大戰中均被德國入侵。

1945年成為聯合國創始國,1948年放棄中立政策,1949年加入北約,50年代參與創建歐共體(後成為歐盟),並與荷蘭、比利時結成經濟聯盟。1995年成為申根區國家,1998年5月成為首批歐元國之一。

J. 比利時和盧森堡的來歷

比利時是歐洲真正的種族熔爐,凱爾特人、羅馬人、德意志人、法蘭西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和奧地利人在此都留下了文化的痕跡。
公元前54年,當時主要由凱爾特人居住的這一地區被羅馬共和國將軍凱撒征服。羅馬帝國崩潰後,日耳曼人於5世紀大舉入侵,其中的一支法蘭克人隨後建立了墨洛溫王朝,其領土包括了現在的比利時。墨洛溫王朝之後由卡洛林王朝取代。 860年,法國國王任命杜伯安一世為法蘭德斯伯爵。 979年,布魯塞爾正式建立。 1302年,弗拉芒人在「金馬刺之戰」中擊敗了法國騎兵。 1328年,法國人在卡塞勒之役後,確立了對法蘭德斯的統治。 1425年,魯汶大學建立。 1468年,勃艮第公爵兼並烈日。
比利時後來幾經轉手,各個地區曾由荷蘭、勃艮地、西班牙、奧地利等國統治。拿破崙時期,比利時為法國的一部分,拿破崙一世戰敗後,比利時並入荷蘭。1830年,比利時爆發比利時獨立運動,從荷蘭統治下獨立,成為世襲君主立憲王國,並選擇了一位德國貴族,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的王子利奧波德作為比利時的第一任國王。比利時立國後奉行中立政策,但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被德國佔領。二戰以後,比利時放棄中立原則,參加了北約。後來又參加了歐洲經濟共同體。
------------------------------------------------------
盧森堡歷史由在中世紀時盧森堡城堡的修建開始。城堡建成之後,附近開始逐漸發展,成為城鎮。盧森堡位於戰略地點,法國、德國和荷蘭都非常重視,盧森堡經常轉手不同國家。19世紀,盧森堡開始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可是,雖然盧森堡聲明中立原則,但在20世紀期間被德國數次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擁有數十個步騎兵的盧森堡遭到德國侵略,被迫作為同盟國參戰,並且在德國的進攻下瞬間投降,成為二戰中唯一一個零傷亡的參戰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盧森堡不再中立,成為北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

閱讀全文

與盧森堡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