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可對比的歷史事件

可對比的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01 20:04:39

❶ 各個時間的比較著名的歷史事件

一 、原始社會
(距今約400萬年前到約公元前21世紀)
距今越萬年前 蝴蝶臘瑪古猿已在雲南元謀盆地生息
距今越200萬年前 巫山人已在川東生息
距今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已在雲南元謀盆地生息,打制石器問世,先民已知用火
距今越100萬年前 藍田人已在陝西藍田地帶生息
距今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燧人氏)已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生息,面貌上保留了猿類的某些特徵,已經能夠保存火種,並用火燒烤食物,手腳分工明確,過著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
距今約20萬年前 金牛山人已在東北遼河流域生息,標志著人類開始由直立人向智人進化。
距今約15萬年前 丁村人已在山西南部生息
距今約10萬年前 許家窯人(伏羲氏)已在晉北古大同湖畔生息,飛石索已用於狩獵
距今約5萬年前 骨針在遼寧小孤山製成
距今約3萬年前 峙峪人已在晉北桑乾河流域生息
距今約3萬年前 山頂洞人已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生息,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已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
距今約3萬年前 下川文化在晉南形成
距今約1萬年前 (神農氏)原始農業在中華大地出現
約公元前6000年 裴李崗文化在中原地帶形成,龜甲占卜在中原出現,文字元號萌芽,骨笛製成,粟在黃河流域廣泛種植,豬狗雞在中原已家養
約公元前5850年 大地灣文化在隴東形成,黍子、油菜已種植,原始混凝土製成
約公元前5000年 河姆渡文化在長江下游形成,稻在長江流域廣泛種植,骨耜已為稻作農具;半坡文化普遍使用磨製石器;仰韶文化在黃河中游形成,龍虎觀念萌生,彩陶藝術出現,壁畫出現 母系氏族公社
約公元前4300年 大汶口文化在黃河下游形成,釀酒器皿製成 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3990年 大溪文化在長江中游形成,男女合葬出現,動物殉葬風俗已見
約公元前3500年 紅山文化在內蒙古草原東部及遼西形成,玉豬龍崇拜形成,石砌祭壇出現
約公元前3300年 馬家窯文化在黃河上游形成,彩陶藝術進入盛世,青銅刀已用范鑄;良渚文化在長江下游形成,天圓地方觀念形成,原始混凝土已用於建造
約公元前3000年 屈家嶺文化在長江中游漢江地帶形成,崇祖觀念萌生,湖南澧縣城頭山古城築成
約公元前2600年 龍山文化在黃河下游形成,文字與文書出現,山東鄒平丁公村古成築成
約公元前2550年 黃帝與炎帝結盟,華夏族形成;涿鹿大戰,筮卜出現;阪泉之戰,史官出現,倉頡造字
約公元前2450年 顓頊稱帝
約公元前2372年 嚳稱帝
約公元前2297年 堯稱帝
約公元前2227年 堯讓位於舜
約公元前2179年 舜稱帝
約公元前2155年 大禹治水
約公元前2142年 禹征三苗
約公元前2120年 禹朝諸侯於會稽
約公元前2100年 禹劃天下為九州
約公元前2190年 禹鑄九鼎
約公元前2000年 齊家文化在黃河上游甘青地帶形成,石磐已成為重要樂器之一,青銅鏡已有製造;二里頭文化在黃河中游豫西晉南形成,酒器青銅爵已鑄造,宮殿已建築
二、 奴隸社會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470年)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啟稱夏後建國 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商 (554年)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 (275年)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秦襄公帶領軍隊救援周王朝,並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因護送有功,襄公被封諸侯,秦才成為諸侯國。
春秋 (294年)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春秋時期天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於強大的諸侯。各諸侯國不斷進行戰爭,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即春秋五霸)。
三、 封建社會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戰國(254年)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魏國李悝將變法首次付出實踐。
商鞅變法
公元前356年 (第一次)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
公元前350年,商鞅第二次變法。
秦(15年)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209年)
(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公元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同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分別率精兵出擊匈奴,大敗匈奴,經過此次漠北之戰,匈奴無力與漢朝對抗。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東漢(195年)
(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32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壁之戰
三國(60年)
(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國主 曹丕
221年 蜀國建立 國主 劉備
222年 吳國建立 國主 孫權
230年 吳派衛溫等率軍隊到台灣 加強了內地與台灣地區的聯系。
263年 魏滅蜀
西晉(51年)
(265年到316年)
265年 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取了皇位建立了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280年 西晉軍隊滅掉了吳國,正式結束了三國分裂的局面。
316年 匈奴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103年)
(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
南北朝(169年)
(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族融合)
隋(37年)
(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外戚楊堅掌握大權。581年,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
589年 隋軍揮師南下,滅掉了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南北重歸統一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
唐(289年)
(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十國(53年)
(907年到960年)
907年 後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167年)
(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李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完顏阿骨打於會寧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49年)
(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北宋皇帝欽宗的弟弟趙構於同年登上皇位 後來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97年)
(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明(276年)
(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結束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最遠到達了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清(267年)
(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
1683年 清軍進入台灣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中俄《璦琿條約》.四國《天津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860年 英法《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 八國《辛丑條約》簽訂,後加入荷比西三國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四、 近代史
(近代史按史學家普遍定義年限為:1840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
民國(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華民國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
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4年 紅軍長征開始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1年 皖南事變
1947年 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五、 現代史
1949年 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949年 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10月1日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6年 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改革開放
1992年 鄧小平講話,加快改革開放
1997年 香港回歸
1999年 澳門回歸
2008年 北京奧運會
2009年10月1日 60年大慶,中國第一批女子飛行員,駕駛著飛機,飛過天安門上空。
2010年 上海世博會

❷ 比較歷史事件的異同有利於歷史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歷史比較也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通過比較歷史事件的同、異,可以加深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掌握。

❸ 中外歷史從古至今同一時期重大事件比較

14C~17C 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運動

中國封建社會由盛而衰:明朝的封建專制統治、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具有民主色彩的早期反封建思想出現。

15C:1405年~1433年 鄭和七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遷都北京

1488年 迪亞士到達非洲好望角 1497年~1498年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西海岸

1492年哥倫布美洲航行

16C:1519年~1522年 麥哲倫環球航行 1553年 葡萄牙殖民者強租澳門

1581年 明朝一條鞭法 16C末英打敗西班牙,建立海上霸主

17C:1607年英國人開始在美洲拓殖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

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4年清軍入關,明朝滅亡

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處死;英國宣布為共和國

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 1669年清(康熙)「更名田」

1684年清設台灣府,隸屬福建省 1685、1686年中俄雅克薩之戰

1688年英「光榮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1689年《權利法案》,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 ; 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

18C:1712年(康熙50年)「茲生人丁,永不加賦」 1727年(雍正)設置駐藏大臣

1757年(乾隆)平定準噶(gǎ)爾貴族叛亂,統一天山南北;平定天山南路大小和卓叛亂

1762年(乾隆)清朝設伊犁將軍

1765年「珍妮紡紗機」發明,工業革命開始

1771年(乾隆)漠西蒙古土爾扈特部回歸

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美獨立戰爭導火線

1775年「萊剋星頓的槍聲 」——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1776年7月6日 《獨立宣言》發表 ;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

1781年北美英軍投降 1783年 英承認北美獨立 ,獨立戰爭結束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機

1787年美通過1787年憲法,確立共和政體

1789年美聯邦政府成立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大革命開始

1791~1804年法屬海地革命

1791年法國立憲派頒布1791年憲法

1792年8月巴黎人民第二次起義,立憲派下台,吉倫特派掌權

1792年9月 瓦爾密大捷 ;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年5~6月巴黎人民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統治,雅各賓派掌權

1794年7月法國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高潮結束

1799年拿破倫發動「霧月政變」上台

19C:1804~1814法蘭西第一帝國 ;拿破倫頒布《民法典》

1804年海地獨立

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汽船 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遜發明蒸汽機車

1825年英國爆發第一次經濟危機

1831年和1834年兩次里昂工人起義 1836~1848年英國憲章運動

1840~1842年鴉片戰爭 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

1843年《南京條約》附件簽訂 ;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

1844年中法《黃埔條約》 中美《望廈條約》 ; 德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1847年共產主義者同盟大會在倫敦召開,馬、恩受邀參加,並為同盟起草綱領

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馬克思主義誕生

19C40~50年代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48~1852年伊朗巴布教徒起義 1851~1864年中國太平天國運動

185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秋天京變亂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

1857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世界性經濟危機 ; 1857年英法聯軍成立聯軍委員會

1858年《天津條約》(4列強) ;中俄《璦琿條約》

1859年洪仁玕《資政新篇》

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3個);19C60年代早期維新思想產生;19C60~90年代洋務運動

1861~1865年美國內戰 ;1861年俄國亞里三大二世廢除農奴制改革

1862年俾斯麥出任普魯士宰相

1863年美噶底斯堡戰役,南北戰爭轉折點

1864年第一國際成立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簽訂;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67諾貝爾發明炸葯 ; 1868~1873年日本明治維新

19C60~70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19C70第二次科技革命,世界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美國人貝爾發明有線電話 ; 俄國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

19C70~80內燃機產生 ;19C90柴油機創製成功 ; 義大利人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成功

1882年三國同盟建立 ; 1883年馬克思去世; 1885年日本工業革命出現高潮; 19C80年代中期洋務派初步建成三支海軍

1892年法俄簽訂軍事協定

1894年興中會成立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公車上書;《馬關條約》簽訂

1898年戊戌變法 ; 義和團運動興起,提出「扶清滅洋」口號

1899年袁世凱在山東鎮壓義和團;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20C:1900年6月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5年~1908年印度民族起義(第2次) 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

1906年劉道一領導萍瀏醴起義

1907年英法俄三國協約形成

1911年武昌起義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 頒布《臨時約法》

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宣布退位,清朝結束

1912年3月袁世凱在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失敗

1913年二次革命 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條」 護國運動 新文化運動興起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護法運動(不考)

1918年李大釗發表《布爾么維主義的勝利》

1918年~1921年俄國新經濟政策

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 中國五四運動

1920年國際聯盟成立

1921年中共「一大」; 1922年中共「二大」 ;1923年中共「三大」

1921~1927年蘇聯新經濟政策 ;1921~1922年華盛頓會議召開

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 1924~1927年國民革命運動(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1924年5月黃埔軍校成立

1925年五卅運動 1925年12月聯共(布)十四大通過社會主義工業化總方針

1926年7月~1927上半年北伐戰爭

1927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

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6月日本東方會議

7月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8月南昌起義 八七會議

9月湘贛邊秋收起義 12月聯共(布)十五大,確立農業集體化方針

1928年4月井岡山會師 1928~1941年蘇聯實施了前三個五年計劃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0年12月~1931年秋國民黨發動前三次反革命圍剿

1931年春毛澤東制定農村土地革命路線 9月「九一八事變」

冬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 1932年底宋慶齡等在上海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1933年初羅斯福就任美國第32任總統 ;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

1933年春蔣介石發動第四次反革命「圍剿」 10月第五次反革命「圍剿」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紅軍長征

1935年 遵義會議 ; 華北事變;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一二.九運動

1936~1939年西班牙內戰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 8月八·一三事變,日本進攻上海

1937年秋中共洛川會議,制定全面抗戰路線 ; 8月淞滬會戰;太原會戰 ; 平型關大捷

9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12月南京大屠殺

1937年德意日軸心國集團形成

1938年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 9月慕尼黑陰謀 10月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1939年初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政策走向反動 1939年9月1日二戰全面爆發

1940年5月棗宜會戰,張自忠殉國 1940年下半年中共發動百團大戰

1941年初皖南事變 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 8月《大西洋憲章》發表

1941年10月~1942年初莫斯科保衛戰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2年初《聯合國家宣言》發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6月中途島海戰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二戰」轉折點

1942年10月北非阿拉曼戰役 ; 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 1

1943年9月義大利投降 11月開羅會議 、 德黑蘭會議

1943年 國民政府廢除治外法權 1944年6月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年初雅爾塔會議 ; 春中共「七大」召開 ; 5月德國投降

8月~10月重慶談判 ; 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 10月聯合國成立

1945年11月~1946年10月紐倫堡審判

1946年初重慶政治協商會議 ;夏全面內戰爆發 ; 蘇聯建成原子能反應堆

1946年5月~1948年11月東京審判

1947年美國發動「冷戰 」,杜魯門主義出台

1947年6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戰略反攻開始

1948年9月~1949年1月三大戰役 1948年9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北約」成立 蘇聯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1949年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

4月23日解放南京 9月中國人民政協會議在北平召開 10月1日開國大典

1950年夏《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

1950年10月~1953年夏抗美援朝 ; 1950年10月鎮壓反革命運動

1951年開始「三反」「五反」運動 ;美國結束對日本軍事佔領

1952年底國民經濟基本得到恢復和發展

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過度時期總路線;斯大林去世

1953年~1956年三大改造 1953年~1957年一五計劃提前超額完成

1954年秋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制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54年日內瓦國際會議

1955年萬隆會議 ;「華約」成立 ;我國開始實行義務兵役制

1956年蘇共「二十大 」; 中共八大 ; 波蘭波茲南事件 ; 匈牙利事件

1957年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擴大化

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反右傾」斗爭 1959年~1961年三年經濟困難

1960年「八字」方針提出 ;1962年七千人大會

1965年冬姚文元《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文革導火線

1966年~1976年「文革」十年

1967年「一月革命」 「二月逆流」 歐共體誕生

1971年9月九一三事變,林彪革命集團覆滅;10月二十六屆聯大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

1972年中日建交 中美關系正常化

1975年鄧小平提出全面整頓思想 ;1976年四五運動(1919年五四運動)

1977年高考制度得到恢復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徹底否定「文革」

1982年黨的「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984年當的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一國兩制」偉大構想。

1985年戈爾巴喬夫當選蘇共中央總書記 中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1987年黨的「十三大」召開,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及其基本路線

1989年東歐劇變開始 1990年三大區域經濟集團形成

1991年12月蘇聯解體

1992年黨的「十四大」召開,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1995年元旦WTO正式運轉

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

1997年香港回歸 ;東南亞金融危機 ;培養克隆羊「多利」成功

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❹ 中國和國外歷史事件對比表

彼得(1672——1725)與康熙(1654——1722)是同一時代的兩個有作為的君主,他們有

很多相似的地方。

背景

俄羅斯,皈依了東正教,娶了拜占庭的末代公主做皇後,拜占庭滅亡後俄羅斯便自命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繼承權來自拜占庭的末代公主,以及東正教。彼得得到了凱撒的稱號(沙皇即凱撒的俄羅斯發音)

清朝入主中原,就自命繼承了中華帝國,康熙得到了皇帝的稱號。

好學

彼得親自到荷蘭、德國等西歐國家學習。康熙也學習過西方科技文虎。

從好學程度而言,彼得更令人欽佩,他親自到西歐去學習,還親自實踐(如從事造船),還同牛頓交流科學問題。不過總體而言兩人都是好學的君主。

平定國內反叛勢力

彼得平定近衛軍暴動,康熙擒殺了鰲拜,平定了三藩之亂。這方面,康熙做的事情要比彼得多。

開疆拓土

彼得打敗瑞典取得聖彼得堡這樣的入海口,康熙征服台灣。彼得向西方,向南方主動出擊,獲得不少土地。康熙擊敗了西邊的准格爾。

鐵血變革

彼得強迫俄國人剃鬍子,穿西歐的禮服。康熙強迫漢人剃發易服。

俄羅斯,清朝在彼得和康熙的手裡都處於強盛時期,兩個國家在雅克薩發生了碰撞。這一次,康熙贏得了戰爭,彼得贏得了實惠。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說,兩個人都是有能力有作為的君主。

❺ 歷史事件的異同比較的方法

發生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時間內容、結果、以及事件的影響

中國歷史上比較出名的十大歷史事件

1、夏王朝的獎勵2、商王朝的建立,3、武王伐紂,開始了周朝八百年的歷史專4、秦滅六國統一中原屬5、漢王朝的建立及漢武帝時期遠擊匈奴6、唐王朝建立,貞觀之治,7、宋朝時期幾個政權並立8、強大的元9、明王朝的建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民族統治的王朝10、清王朝,歷史上最後一個少數民族統治的王朝。

❼ 比較能夠證明歷史事件的近代史小故事70字以內

《清帝遜位詔書》內容如下:

朕欽奉隆裕皇太後懿旨: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相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各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歸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軍民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內刈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游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清帝遜位詔書體現出一種很類似於英國的光榮革命的精神。只能說是類似,不能說是就是英國的光榮革命。人們可以發現,辛亥革命前後,1927年大革命之前,沒有發生大的社會動盪,沒打幾場戰爭,沒死多少人,也就幾次很短暫、很小的軍事戰斗。通過立憲派倡導,社會各方面參與,最後清帝遜位,致使一個傳統的王朝帝國,轉化為一個現代民國、一個以人民為主體的共和國。說起來,這一過程比英國的光榮革命還簡單。光榮革命中查理一世還被殺了頭,激進主義還統治了若干年。我們用十來年的演變,就把一個龐大的舊王朝轉變為一個新的共和國,沒流多少血,沒發生大的社會動盪,帝國沒有分崩離析,從這個意義上,未嘗不可把這一演變稱為中國版的光榮革命。

清帝遜位詔書從五個方面體現了憲法內容。第一個方面,張謇所起草的這份遜位詔書,對沖、稀釋或阻止了南方政權的種族革命激情,避免了類似法國革命的趨勢。第二個方面,清帝通過這次遜位,提升了自己以前所做的一系列變革,屈辱而又光榮的把一個王權交給了一個立憲共和政體。值得注意的是,清帝不是遜位給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遜位給了一個未來的立憲共和政體,這是它與中國傳統的禪讓不同之處。清廷這一做法,具有重大的意義,它整個地改變了中國傳統政治制度的結構。同時,這樣一種主動的遜位也體現了中國現代立國之憲法所倡導的和平的憲法價值。西方現代的憲法、乃至大憲章則體現出較多地對個人自由,財產權利的重視。當然,從馬基雅維利特別是格勞秀斯開始,和平價值也是它們憲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價值。第三個方面,人們一般總是把遜位的三個優待條件理解為政治贖買,其實,這只是遜位詔書的次一級邏輯,它的上層邏輯是一個建國契約。它是通過承認這個未來的共和政體而達成了一個遜位協議,它遜位於共和政體,既不是革命黨,也不是袁世凱。從這個角度看,遜位詔書對復辟帝制構成某種制約。第四個方面,遜位詔書確立了中華民國的兩個主題,一個是建立共和政體,一個是人民制憲,實現「五族共和」。第五個方面,天命流轉問題,遜位詔書隱含著承認人民主權是中華民國的新天命。
http://www.historychina.net/qsyj/ztyj/ztyjzz/2012-02-23/33015.shtml

❽ 以唐朝的兩個歷史事件對比一個議論文

議論文的結構是否嚴謹,條理是否清楚,論證是否嚴密,論據是否典型,關鍵在中間段的寫作。而結構、條理、論證和論據等是議論文評分的重要細則,因此,寫作議論文要盡量符合這些標准。
常見的論述模式是:首句為小論點或承上啟下的過渡詞句;中間圍繞小論點,運用恰當的事實、理論論據,或針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現象,分析說理;最後結合論述內容寫一兩句小結的話語。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寫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脈絡,顯示全文的論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體論證結構常用正反對比式。許多道理只要從正反兩面說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論述嚴密。在考場中熟練地運用這種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開寫作,減少失誤,節省時間。同時,它可使閱卷者能便捷地依據評分標准,在中檔以上分項計分,避免不利於考生的個人評分因素出現。
典型而鮮活的論據
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分論點是支撐起這個靈魂的骨架,而論據是議論文的血肉。一個人要豐滿多彩,光有靈魂和骨架,沒有血肉是不可想像的。同樣一篇議論文只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是不能稱為文章的,它還必須有典型而鮮活的論據。
典型的論據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與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實,切合題旨。其次,選用的論據要棄舊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學作文,記住幾個經典論據,如司馬遷、居里夫人、張海迪,變換著角度使用,把它們當做萬花油。其實,這些論據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選取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論據說理,使閱卷者在閱讀時產生新鮮感,效果會更好。另外,有些同學習慣用古代事例闡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聯系實際,無時代的活水,也不能達到充分說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時尚言論和當前媒體普遍關注的事例輔助說理,加強說理的針對性、時代感,使文章更具說服力。
結好尾
結尾是全文內容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文章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現代著名作家師陀曾說:「寫文章不管長短,首先要考慮好結尾。有了結尾,如何開頭,中間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結尾當如豹尾,響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奮進。如魯迅的《論雷峰塔的倒掉》,結尾只有兩個字:「活該!」短短兩字,可謂簡潔之至,力透紙背!
其實,文章的結尾有時比開頭還重要。由於閱卷者看完結尾後即開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壞還直接影響到閱卷者的評分心理。李漁曾說:「篇際之終當以媚語攝魂,使之執卷流連,若難遽別。」結尾如有此種效果,整篇文章將增色不少。議論文結尾的寫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論點;要體現全文結構的緊湊、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畫蛇添足;語言要乾脆有力、清音留響,富有啟發性和鼓舞性。
語言形象暢達
語言項是作文評分的重要標准。議論文的語言,要准確鮮明,生動形象。有些同學寫議論文,常擺出說大道理的架式,將哲學原理和辯證法的術語一股腦搬出來,以求說理的充分、透徹,但效果適得其反。
一個道理有一千種說法,要盡量選用形象生動的說法。要顯形象生動之效,除了採用比喻、類比、事例等論證方法外,形象暢達乃至華美的語言必不可少.修飾議論文的語言,注意運用比喻、排比、對偶和反復等修辭,使文章形成華美流暢感;注意運用假設句、反問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強不可辯駁之勢。修飾語言之功,雖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積久成習,自然會有長進.

❾ 20世紀以來比較法發展中有哪些重要歷史事件

有本書叫做《20世紀比較法學》李秀清著,給你個簡介,裡面內容就是關於你的問題版的:
就比較法學而言權,1900年在巴黎召開的第一屆國際比較法大會,無疑是劃時代的。自此,比較法學漸漸興起,更確切地說,比較法學的發展開始由隱性轉為顯性,其在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及法律實踐中的地位日漸彰顯。20 世紀對於比較法學較之於其他法學學科更具有特殊的跨越性意義。
這一百年間,比較法學有哪些重要事件、著名人物和論著?有哪些有影響的研究機構、期刊和研討會?其不同時期的研究熱點集中在哪些方面?當下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何在?今後的發展趨勢將會怎樣?等等,都有必要進一步探討和總結。
《20世紀比較法學》就是從比較法學的上述要素切入,集中對比較法學在各主要國家,包括:比較法學興起較早、取得較大成就和廣泛影響的歐洲國家,如法國、德國和英國;當代比較法學迅速發展,並逐漸處於主導地位的美洲國家,如美國;以及在比較法學的發展進程中既有相似,又顯相異的亞洲國家,如日本和中國的演變和發展做了較為系統的回顧和闡釋,以點涉面,史論結合,較為全面地勾勒出20世紀比較法學的演進圖,並總結得失,展望未來。

❿ 求初中歷史中歷史事件對比的題目及答案

(14-16世紀) 文藝復興運動
▲14—16世紀,歐洲許多知識分子(藝術家、思想家、科學家)以復興古羅馬、古希臘文明為載體加以創新,興起一股反對封建教會(文藝復興者的共同點)、追求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主要思想:人文主義)的風潮,這一運動被稱為「文藝復興」,它最早興起於義大利 。文藝復興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
▲被譽為文藝復興先驅的是但丁,他的代表作是《神曲》(詩歌),被認為是歐洲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
▲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期間義大利最著名的畫家(藝術家),也是科學家,他在藝術上最傑出的代表作品有《最後的晚餐》(取材於《聖經》中的故事)和《蒙娜麗莎》。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文學家,他在戲劇方面的代表作品有:《麥克白》、《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四大悲劇)
▲作品取材:歷史傳說或根據已有的劇本改編,但又有創新
作品特點:人物性格鮮明、使英語文學創作達到嶄新的階段。

(17-18世紀)啟蒙思想運動
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原義「發光」)是17-18世紀西歐在文藝復興之後又一次推進民主和科學的思想解放和社會改革運動,以理性主義為核心(主要思想),開創於英國,蓬勃於法國,實踐於美國,擴大到整個世界 。
代表人物:
伏爾泰——反教會、反專制、倡導君主立憲,法國啟蒙運動的開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孟德斯鳩——發展了洛克分權學說、明確提出三權分立原則、《論法的精神》
盧梭——發展「社會契約論」、提出「人民主權」說、提出人人都有革命的權利

(18世紀60年代開始)第一次工業革命
▲1765年,哈格里夫斯成功地製造出能同時紡出多根棉紗的紡紗機——「珍妮紡紗機」,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從紡織業開始),把人類的「手」從直接勞動中解放出來。
▲1783年,瓦特成功地改進了蒸汽機,並把蒸汽機和工作機連接起來,使工作機獲得強大而持久的動力,這一發明和應用徹底改變了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面貌,把人類帶進了「蒸汽時代」。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出現的新交通工具有蒸汽汽船和英國的史蒂芬孫發明的蒸汽機車(火車)。火車在交通運輸業中的應用,使人類邁進了火車時代,迅速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
第一次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蒸汽時代」(能源)、 火車時代(交通運輸)、棉花時代(材料),以蒸汽機的發明與應用為核心。

(19世紀中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電」為核心的革命,電被廣泛的應用到家庭生活、工業生產、交通運輸、信息傳遞等方面,人類社會從蒸汽時代進入了電氣時代。
▲電力的應用,引發了一系列改變人們生產和生活條件的發明與創造。其中,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發明大王)的成就最突出,他發明了電燈、留聲機、蠟紙、油印機等,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從20世紀初開始,電成為西方國家生產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在家庭生活中,電的使用方便了人類的生活;在工業生產中,促使其他工業部門快速的發展,特別是鋼鐵工業的發展。
▲1885年德國最著名的工程師卡爾•本茨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成功地設計並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使用汽油內燃機的汽車。
▲1913年美國工程師亨利•福特首先在汽車生產中使用流水線裝配工藝,此工藝的運用降低了生產成本,汽車進入普通家庭。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成功地製造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由機械提供動力的飛行器(飛機)。
▲汽車和飛機的發明,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改變了人類的社會面貌和生活方式,使人類聯系加強。
▲第二次工業革命(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同時進行):「電氣時代」(能源)、 汽車時代(交通運輸)、鋼鐵時代(材料)。

閱讀全文

與可對比的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