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考研
歷史考研 全國統考
只考一門 歷史學基礎
中國古代史 約30% (90')
中國近現代史 約20% (60')
世界古代史 約20% (60')
世界近現代史 約30% (90')
史學理論和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專門史等
方面的內容將有機的體現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其他的就是公共課 政治 英語
歷史學基礎 國家沒有指定教材 一般用的是 高教版或者北師大版教材
1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高等教育 吳於廑 21.20 7-04-004704-7
2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高等教育 吳於廑 18.30 7-04-004705-5
3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高等教育 吳於廑 21.10 7-04-009439-8
4 《世界史近代史》(下卷)高等教育 吳於廑 18.10 7-04-009440-1
5 《世界史現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19.90 7-04-005325-X
6 《世界史現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22.90 7-04-005326-8
7 《中國古代史》(上冊) 福建人民 朱紹侯 36.00 7-211-04782-8
8 《中國古代史》(下冊) 福建人民 朱紹侯 27.00 7-211-04783-6
9 《中國近代史》(第四版)中華書局 李侃 21.00 7-101-01295-7
10《中國現代史》(上冊) 高等教育 王檜林 18.30 7-04-011057-1
11《中國現代史》(下冊) 高等教育 王檜林 20.70 7-04-012243-X
這套教材,也就是網上通常所說的歷史學考研11本書。其中,《中國古代史》是一部比較經典的教材,但缺點是內容龐雜,分量很重,對於跨專業的同學是個不小的負擔。不過還是一部很經典的教材。李侃的《中國近代史》,也是一部歷史很悠久的教材,但是這部教材已經多年未版,許多觀點比較陳舊。齊世榮六卷本《世界史》是一部多次獲獎的教材,是名家領銜編寫,其特點是學術性很強,各家觀點都有,是國內學術界關於《世界史》研究的較為全面的觀點。但是,在體力編排上面,有所欠缺,稍顯凌亂。
————————————
北師大版教材
晁福林主編:中國古代史(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寧 欣主編:中國古代史(下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鄭師渠主編:中國近代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王檜林主編:中國現代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郭大鈞主編:中國當代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周啟迪主編:世界上古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孔祥民主編:世界中古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張建華主編:世界現代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北京師范大學做為全國師范類教育內的排頭兵,其編訂的教材一直受到各本科院校的推崇,體系編排合理,嚴密,適合日常教學,學生易於學習,清晰明白。但是,有些問題涉及不深,點到為止。學術性不夠。但是足以應付考研。因為歷史學考研考得就是基礎。
——————————————
另外推薦2本歷史地圖集:
1 《世界歷史地圖集》 中國地圖 張芝聯 55.00 7-5031-2435-0
2 《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 中國地圖 譚其驤 48.00 7-5031-1015-5
兩套教材 沒有誰好誰差 把它吃透是關鍵
大三開始後 主要是看書 仔細認證看 不要放過細小知識點 英語也不要放鬆
歷史資料 可以經常去逛逛 考研論壇 裡面的歷史學板塊
2. 歷史考研該怎樣復習
1、對歷史學知識點進行全面復習 ,重在基礎
就試卷考察的內容而言,三年來,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三部分內容趨於均衡。2007、2008年的歷史學試題偏重於政治、經濟內容,而思想文化方面的內容大概佔了總分的10%左右,2009年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三部分內容基本上趨於均衡,思想文化內容大概佔了總分的20%多。所以同學們在復習的時候一定要進行全面的復習,切勿忽視對思想文化內容的復習。
歷史學考研試題考的是對基礎知識記憶和理解,所以復習過程中要重點把握基礎知識,從而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就要對知識點進行全方面的分析,例如一次改革運動,要從背景、時間、過程、結果、性質、意義、影響、評價等方面去掌握,只有這樣全面的分析一個知識點,才會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強化基礎知識。
2、整理、總結知識點
無論是科班的考生,還是跨專業考歷史學的考生,在復習過程中一定要自己整理、總結知識點,輔導書可以作為參考,切忌買一本輔導書背背就一勞永逸了。自己整理、總結知識點的過程也是加深對知識點理解、記憶的過程。只有自己整理、總結了,才能在考場上對見過的題對答如流,考取高分。
3、以教材為本
在備考的過程中,一定要多看參考教材,要在通讀、精讀的基礎上全面的了解、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點。自從2007年歷史學改為全國統考以來,教育部考試中心沒有指定參考教材,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教材是很不錯的參考教材。
4、注意知識點之間縱向和橫向的聯系 首先,要注意知識點之間縱向的聯系,縱向聯系就是從時間推移的角度來考察歷史事件的過程及因果關系,從而探索歷史發展趨勢。也就是說是相關知識點的發展脈絡。比如中國古代的賦稅制度的演變,皇權與相權之爭,國際關系體系的演變,工業革命等。三年以來,考試中加強了對這一方面的考查,2007史料分析考查了自唐代以來科舉制度的演變,2009年考查了19世紀以後全球民族國家建立的四次浪潮,所以,在復習過程中要對知識點的發展脈絡有比較清晰的思路。
其次,要注意知識點之間的橫向聯系,橫向聯系就是通過空間拓展的方式將某一歷史現象與同一時間其他地區出現的類似或相反的現象進行類比分析;或者是將某一歷史現象與同一時期的其他相關歷史現象進行有機的聯系和綜合。比如19世紀60年代的中國與19世紀60年代日本,在19世紀60年代前都遭受了西方列強的入侵,在60年代都出現了改革運動等等,通過這種橫向的聯系比較,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把握了歷史的宏觀面貌,2007年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中國的影響。
5、運用唯物辯證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
在復習過程中,同學們要注意運用運用唯物辯證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總結歷史的發展規律。
3. 歷史學專業考研具體要怎麼做筆記
記筆記要結合自身實際,不同的科目要採取不同的策略的,
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和世界史的策略是不同的,因為每一本教材都有它的「特性」,從對真題的不斷了解當中我們也可以制定出輕重有別的方法出來。針對你提出的問題,下面我將就通常復習的十一本書給出不同的復習大體策略來:
1、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史的教材算是寫的特別經典的本子了,出版時間也比較早,所以古代史的教材可謂久經考驗而且十分經典,整理筆記時可以直接按教材目錄來歸類,用數字給知識點編碼。
2、中國近代史:這本書也挺經典的。但是近代史的研究這幾年屢出新的成果,許多觀點和對於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通觀整本教材也是以戰爭史和屈辱史居多,顯得太過於偏重,而真題所考的卻是文化方面的東西(比如近代歷史文獻),所以這本書吃透了還得找點精簡的書籍來補補課,尤其是教材上少有涉及的知識點。
3、中國現代史:這本書所佔分數的比值不大,認認真真過一下就行了。即使考到了也不要太過於後悔,因為歷史學這么考試的初衷就是「問你能記住多少」而不是「一個都不能少」,沒有誰真的是活字典,歷史學兩百大幾是幾乎不可能的。
4、世界史:六本世界史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因為沒什麼系統的世界史和他競爭了,一大幫子人搞一套教材也不容易,但他的缺陷是有目共知的:最大的毛病就是知識點太亂,無法串聯,許多名詞解釋重復出現。這樣就特別不利於考試,所以這時候藉助於考綱是有必要的,按照考綱的分類方法將知識點編目就行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考綱其實並沒有涵蓋所有考點,所以要注意有意補齊。
最後,強調:復習最好將選擇題、名詞解釋題和大題分開做筆記,因為各個題型的命題思路都是不同的,打個比方來說,四個名詞(以晉楚之間的四次戰爭為例)作為考點的話,做選擇題出你就只用記住他們的特點(比如會問楚國獲勝的一次是?哪一次發生在黃河以南?等等),作名詞解釋題可以有四種出題方式,做問答題你就要一一列舉了(比如會問晉楚之間發生過哪些重大戰役?)。
歸納起來說選擇題主要考你的排異思維,名詞解釋考你的形象思維,大題目考你的邏輯思維如果按照選擇題、名詞解釋題、和大題這樣三輪的進度來復習,既可以免去受不同思維干擾的困惑,又可以在每一輪的復習中做到有的放矢,便於把知識點分門別類,還可以免去只是單純簡單機械重復的乏味和單調。至於好不好,相信時間和實踐都可以檢驗的。 收起
4. 請介紹幾本好看的歷史書,對歷史學考研有用的,專業書除外。
我給你推薦一些抄
首先是 劍橋中國史,是一整套的,秦漢史,隋唐史,遼西夏金元史,明代史,晚清史,民國史,中國人民共和國史。裡面都是很專業的論文,比較客觀,篇幅浩大。
國內的,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
陳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都是可以拜讀的好書。
當然還有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裡面的歷史觀發人深省,精彩絕倫。
5. 歷史學考研參考書籍有哪些
答:目前常用的有復2中版本的教材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教材:
(1)、經典「十一本」
《中國古代史》(上下冊) ,朱紹侯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國近代史》(第四版),李侃主編,中華書局;
《中國現代史》(上下冊) 王檜林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史》六卷本,吳於廑、齊世榮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這套教材,也就是網上通常所說的歷史學考研11本書。其中,《中國古代史》是一部比較經典的教材,但缺點是內容龐雜,分量很重,對於跨專業的同學是個不小的負擔。不過還是一部很經典的教材。李侃的《中國近代史》,也是一部歷史很悠久的教材,但是這部教材已經多年未版,許多觀點比較陳舊。齊世榮六卷本《世界史》是一部多次獲獎的教材,是名家領銜編寫,其特點是學術性很強,各家觀點都有,是國內學術界關於《世界史》研究的較為全面的觀點。但是,在體力編排上面,有所欠缺,稍顯凌亂。
6. 歷史學考研專業有那些
按照教育部的規劃,歷史學主要設有史學理論及史學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史8個二級學科專業。
其每一個專業都需要有深厚的學術功底與長時間的專業知識的積累。該專業畢業生多數都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門、國家機關、新聞出版等文化機構或文物考古研究、博物館等單位任職。
歷史學作為社會學領域的一門基礎性學科,與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關系,特別是哲學、民族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教育學尤為接近。有些領域幾乎相互覆蓋,與自然學科也有密切聯系,歷史學給這些學科提供資料和知識,與這些學科的發展相互促進。
(6)歷史學考研經典總結擴展閱讀:
歷史學考研試題考的是對基礎知識記憶和理解,所以復習過程中要重點把握基礎知識,從而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就要對知識點進行全方面的分析,例如一次改革運動,要從背景、時間、過程、結果、性質、意義、影響、評價等方面去掌握,只有這樣全面的分析一個知識點,才會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強化基礎知識。
要注意知識點之間縱向的聯系,縱向聯系就是從時間推移的角度來考察歷史事件的過程及因果關系,從而探索歷史發展趨勢。也就是說是相關知識點的發展脈絡。比如中國古代的賦稅制度的演變,皇權與相權之爭,國際關系體系的演變,工業革命等。
三年以來,考試中加強了對這一方面的考查,2007史料分析考查了自唐代以來科舉制度的演變,2009年考查了19世紀以後全球民族國家建立的四次浪潮,所以,在復習過程中要對知識點的發展脈絡有比較清晰的思路。
7. 歷史考試總結與反思
轉眼間,已經1個學期了。回首這學期,心中就產生了許多感觸。這學期中經歷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記,因為這些印記見證我這樣一個新生的成長。現在我覺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許多事情,但是仔細琢磨後又不盡然。或許在以後也會嘲笑現在的渺小,但我們不得不笑著回首我們所走過的路. 這次考試,我總結了以下的點滴:
在學習上,我深知學習的重要性。我認為面對知識就是力量,離開了知識將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廢人。中學時代是學習現代科學知識的黃金時代,我應該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知識是無價的。
合理安排時間,調整好作息時間,分配好學習、工作、娛樂的時間。時間是搞好學習的前提與基礎,效率和方法更為重要。其次,要保質保量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認真對待考試,考前認真復習。
積極閱讀課外書籍,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抓住點滴時間學習。經常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向老師請教;搞好師生關系,師生相處得融洽和睦;在這次期中考試中,盡管感覺良好,但還是不理想的地方,仍需繼續努力,抓緊自己的學習。知識無止境,探索無止境,人的發展亦無止境,我還有很多的知識需要學習。
我要確定未來的發展目標,我也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當然,這需要老師們的精心培養和同學們的真誠幫助
我要努力。
這是我以前抄過的、已改過、任有不妥請自行改正
8. 一個歷史愛好者選擇歷史學的考研有出路嗎
通過考研提升學歷,獲得碩士學位證書,對於大學生來說相當於給他們穿專上一屬雙跨過用人單位的「彈簧鞋」,讓其更為輕松地跨過一些企事業單位的招聘「門檻」。
同樣的道理,對於大學生來說,考研之路很難一帆風順,甚至會「一路荊棘」、「雜草叢生」,這就直接考驗你有沒有「披荊斬棘」的決心,有沒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毅力。
同樣是本科學歷,二本畢業生不佔優勢;但二本大學生升格為碩士研究生,則在競聘過程中順利通過的可能性會大增。九成五以上的二本畢業生表示,二本畢業之後繼續讀研,所擁有的出路更令人滿意。
9. 歷史學考研必看書目
歷史學考研教育部目前沒有指定教材,通用的考研教材是各輔導班更具自己經驗列出來的有兩個版本。
1,一個是11本: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世界史現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世界史現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中國古代史》(上冊) 福建人民 朱紹侯
《中國古代史》(下冊) 福建人民 朱紹侯
《中國近代史》(第四版) 中華書局 李侃
《中國現代史》(上冊) 高等教育 王檜林
《中國現代史》(下冊) 高等教育 王檜林
2,一個是是北師大的版本:
晁福林主編:中國古代史(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寧 欣主編:中國古代史(下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歷史學考研輔導書:
《 歷史學考研輔導 》仝晰綱主編
《歷史學名詞解釋》 考研論壇 歷史學版主 長孫博
《歷史學基礎》、 模擬題 、模擬真題 北師大教材必備輔導書。
備註:
⑴總體來說 歷史學考研並不是特別難不過北大 、人大和北師大都屬於研究型大學 ,不是本專業的話 不建議報考 。
⑵歷史學就業不怎麼樣 ,特別是對本科出身不好 ,不是師范類的學生而言 ,畢業後想去做老師或者歷史學相關專業 相對比較困難。
⑶歷史學基礎包含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當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現代史 世界當代史 還有史學史 歷史地理學等學科內容。
10. 歷史學科經典題總結
字數太多了你可以看下面的http://..com/question/40234350.html?si=3
http://..com/question/44080233.html?si=6
主題九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課程標准P124—125)
1、俄國1917年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概況。
原因:P書4《動腦筋》;時間。1917年11月;性質:無產階級革命;任務: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結果:建立了世界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這標志著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
2、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書P5)
3、列寧在杜會主義建設方面所傲的探索(書P7)。
掌握:新經濟政策背景、時間、內容、作用(書7)。列寧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所做的探索,最主要的是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以及對新經濟政策經驗教訓的總結。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表明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從國情出發,放棄了在經擠文化落後的條件下搞「直接過渡」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探索利用商品、貨幣、市場關系和國家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的新途徑、新方法。新經濟政策是列寧從本國國情出發,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典範,促進了當時蘇俄國民經濟的發展,帶有蘇俄的民族特色,但列寧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方面的實事求是、勇於創新的精神,以及一些帶有原則意義的理論和實踐,對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建設具有借鑒作月。
4、概述二三十年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書P8小字)和經濟政治體制上存在的嚴重弊端(書P9—10)。
5,精典P3例3,議一議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
6、精典P35—16題,寫一篇「我看斯大林」小論文。
主題十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西方世界(下冊P14――31第3、4、5課)
1、《凡爾賽和約》的性質是(在犧牲戰敗國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礎上簽訂的掠奪性條約)。其目的是(懲罰與削弱德國),時間(1919年6月),簽訂國(協約國與德國),內容(P課本15表格)其內容最能體現巴黎和會分贓性質的是殖民地問題,對德國影響(精典P38—16
2、《九國公約》時間:1922年,內容:P課本17,影響:《九國公約》表面上聲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的完整,實際上是肯定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地位,它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中國擴大侵略勢力,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精典P38—17
4、一戰後,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傾會議簽訂的一系列條約,構成了資本主義世界國際關系的新秩序,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5、簡述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特點是歷史上最深刻,波及范網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破壞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它對世界各國特別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和社會,以及國際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推動了世界整體性發展進程,①是工人失業,造成生產力的破壞,勞動人民生活惡化,加深資本主義各國壯會危機;②經濟危機引發政治危機要,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德、日等國為擺脫危機迅速走向法西斯化,加緊對外侵略擴張,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③動搖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引起了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
6、精典P36例2
7、羅斯福新政背景(P書22第2段),目的(P書23第1段),實質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的局部調盛)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的調整),作用或影響(P書23最後1段)
8、以《國家工業復興法》為例,評價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作用。
谷:從《國家工業復興法》的實施,可看出新政作用主要就是為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提供了先例,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說明現代資本主義制度具有自我調節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9、10題:精典P38—18、19題
11、德,意、日法西斯政權的建立,是世界經濟危機導致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危機,國內階
級矛盾激化的產物,德、意、日實行法西斯化的共同特點是:它們都代表壟斷資本集團的利益,對內實行法西斯獨裁恐怖專政,對外極力推行侵略擴張政策,法西斯是最反動,最富有侵略野心的政權,對人類的和平和發展帶來嚴重威脅。
12、通過國會縱火案(針對共產黨)和反猶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法西斯暴行,(下冊書P26-27 6小點)
主題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下冊P34—44》
1、慕尼黑會議背景、內容、影響(P書34第1段)
2、以慕尼黑會議為例,說明綏靖政策的實質和惡劣影響(課本P34—35)
答:綏靖政策實質是西方大國為維護自身利益,避免與法西斯國家爆發戰爭,犧性弱小國家利益,想將禍水東引,把德國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影響:其影響極其惡劣,它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浸略野心目益膨脹,極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二戰的爆發。
3,二戰中的大事:
①1939年9月l日,德對波蘭發動突然進攻,英法只得對德宣戰,標志二戰全面爆發。
②1941年6月,德軍對蘇聯進行突然襲擊,標志著二戰規模擴大。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是一戰開始以來德國法西斯在歐洲大陸上的第一次失敗,打破了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③1941年12月7日凌展,日本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第2天,美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標志餚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④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
⑤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轉折點,而且成為二戰的重要轉折點。
⑥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反法西斯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使德軍陷入東兩兩線同時夾攻境地,有利於加速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⑦大戰勝利結束,法西斯瓦解、崩潰,最早投降的是義大利。1945年4月,蘇軍發動了柏林戰役,希特勒自殺身亡。5月2日,柏林守軍投降。1945年5月8日,德正式簽署投降書,標志二戰在歐洲戰爭結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標志二戰勝利結束,
4、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形成的墓礎,形成的標志各是什麼?開展了哪些主要活動(或盟國是如何聯手進行了哪些主要活動)?有何作用,意義?
答:形成基礎:德、意、日法西斯國家不斷擴大野蠻、兇殘的侵略戰爭,給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帶來了災難。法西斯國家已成為全世界人民最凶惡的敵人,也是英、美等國最大的威脅,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脅的國家要聯合起來共同對敵,這是建立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筆礎。蘇德戰爭和和太平洋戰爭爆發,終於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形成的標志:1942年1月1日,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同盟形成後開展的共同活動:①政治上互相協作,如蘇美英三國召開雅爾塔會議等,協調了反法西斯聯盟的行動,對打欣法西斯國家有積極促進作用;②經濟上互相支持,相互支援;③軍事上互相配合,協同作戰,共同打擊法西斯,採取的重大軍事行動有:開辟北非戰場,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的開助;盟軍登上歐洲大陸,解放了法國等一個個被法西斯佔領的歐洲國家,中國戰場大反攻,蘇聯紅軍對日作戰等。作用與意義:①加強了大戰的反法西斯性質。參加反法西斯聯盟的各國有徹底擊敗法西斯的共同目標,並且承擔了義務,所以,二戰成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②改變了力量對比,成為戰勝法西斯國家的有力保證;③改變了戰場上的戰略態勢,對最後戰勝法西斯勢力起決定性作用。
5、雅爾塔會議背景(法西斯德國失敗已成定局),目的(為了協調行動,盡快打敗法西斯,
爭取反法西斯戰爭最後勝利和解決戰後一系列重人問題),時同(1945年2月),人物、內容(見P課本39—40),形晌(P書40)
6、某班舉辦一次辯論會,就「人類能否有效避免世界大戰的爆發」進行辯論,寫出你的辯論提綱和結論
答:辯論提綱:①確立自已辯題;②查找相關資料,搜集證據材料,分析、論證辯題;④結題。結論:人類能有效避免世界大戰的爆發,各國人民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綜合實力,加強友好合作,團結互助,反對霸權主義、新殖民主義,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促進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促進人類的共同發展,正義的力量加強聯合,一定能戰勝邢惡,人類才能有效避免世界大戰的爆發,因此找們一定要反對戰爭,維護和平。
7、列舉二戰各個戰場主要抗戰事例。
(一)歐洲戰場,1、莫斯科保衛戰(1941年底〕;2、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轉折點(1942年7月--1943年2月)3、諾曼底登陸戰(1944年6月)4、攻克柏林戰役(1945年4月--5月)
(二)亞洲太平洋戰場(美,日):l、開始標志日偷襲美珍珠港;2、轉折點:中途島海戰
(三)北非戰場(英對德意):轉折點阿拉曼戰役
(四)中國大陸戰場
8、二戰爆發原因,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了帝國主義矛盾。
世界歐亞戰爭策源地形成,直接原因是由於法西斯的進攻,其中英、法、美緩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
9、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即法西斯被打敗的原因)精典P41例3.
10、二戰影響、啟迪:精典P43—18
11、精典
主題十二主耍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
1、簡述二戰後五十多年來美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況(或基本特點)、主要原因(P書50),
答:〔基本特點〕可以包括:①美國經濟的發展速度處於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前列;②經歷了繁榮—危機--持續穩定發展的過程;③高新技術產業發達,科技含量高。〔主要原因〕可以包括:①根本原因:適時高速經濟政滾,進行資本主義的自我調節,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機遇,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③政策措施:重視基礎教育,培養實用為才;④實力地位:戰後國際地位的提高和軍事經濟實力的增強;⑤政治野心:確立世界霸權地位的政治需要。
2、戰敗後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囚素,積極採取各種有力措施,特別是重視科學技術,
注重人才培養,大力發展經濟,成為資本主義強國。從50年代中期起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時朋,60年代末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80年代後期成為世界第二位經濟大國。隨著經濟的發展,日本的國際地位得到加強,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謀求政治大國的慾望開始膨脹。
3、知道歐洲聯盟(歐洲共同體)。回答,歐盟的前身是什麼組織?這個組織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建立?(P書52)
「歐盟」建立的大致經過(P書53小字);歐盟成立的意義:歐盟成立標志著歐洲各國人民在創建一個從未有的更為緊密的聯盟進程中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歐盟成立後,其成員國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歐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它的成立極大促進歐洲區域經濟、政治一體化進程,提高了歐洲聯盟各國的實力,對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4、列表歸納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三階段,每階段基本情況(或主要特點)、原因。
時期 表現(特點) 原因 經濟,與政治形勢變化關系
五六十年代 持續發展,西部和南部繁榮 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占據了廣闊的國際市場;大力發展科技教育,發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改善人民生活,創造經濟發展環境 ⑴約二戰初,美推行中立政策,大發戰爭財,軍事工業迅速發展;
⑵戰後初期,美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取得了統治地位
七八十年代 70年代危機,經濟地位下降:80年代調整,經濟發展受限 經濟發展弊端顯露;受到危機嚴重打擊通貨膨脹,債務沉重 70年代,歐共體及起,中東展開石油鬥爭;80年代,美蘇爭霸,美大力發展高技術軍事工業,債務負擔沉重
90年代 持續穩定發展,進入新經濟時代 改革社會經濟: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力度,促進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完成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 90年代,為了在多極化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占據絕對優勢,美大力發展高新技術
5、分析科技發展成果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
答: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在科技革命推動下,資本主義國家進行了一系列的自我調節和改良,從而促進經濟有較大新發展。
6、討論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題為開放式答案,只要言之有理都可得分。
重要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才能提高生產力,滿足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時當前激烈的國際競爭,主要表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這實際上是科技力量的競爭,歸根到底又是培養科技人才的競爭,重視教育、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因此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非常重要必要性:當前我國跟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科技教育水平還很低,基礎差,要想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取勝,就更有必要大力實施利教興國戰略。
7、戰後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見第16頁表格)
美國 西歐 日本
狀況 原因 狀況 原因 狀況 原因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持續繁榮 市場廣、先進科學技術、政府改善 戰後至50年代初經濟恢復 美國援助、勞動力素質提高,採用最高科技成果、政府制訂恰當的經濟政策、歐洲的聯合 戰後至50年代初經濟恢復 美國在日本實行社會改革推行非軍事化政策(鏟除封建殘余,節省軍費開支),訂購大量軍需物質,扶持日本,日本政府制訂適當的經濟政策,引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大力發展教育科技
70年代前期,地位下降 石油提價,造成經濟危機 50--70年代持續高速發展 50年代中期以後至70年代高速發展
70年代後期一80年代,回升、好轉 政府調整 70年代初減緩 經濟危機
90年代持續穩定發展 社會改革、加大發展科技教育、傳統工業改造完成。 80年代中期以後加快 實行科教立國
共同點:⑴狀況:20世紀五六十年代高速發展,70年代以後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速度減緩,八九十年代,速度加快;⑵原因:①外因:西歐和日本都得到了美國的援助或扶持;②各國都大力引進最新的科技成果,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制訂恰當的經濟政策
借鑒點(啟示):
⑴抓住機遇,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發展對外貿易,擴大市場,招商引資。(走出去)
⑵積極引進世界先進科技。(引進來)
⑶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興科技)
⑷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政策。(合國情)
8、(科學技術的進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國際經濟聯系中的有利地位)成為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主題十三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P書60-一67)
1、了解赫魯曉夫改革(P書60—61,,精典14題)
2、知道戈爾巴喬夫改革(背景、內容、影響)和蘇聯解體(P書61—62。精典15題)
3、以匈牙利為例,了解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運動(P書64—65。匈牙利改革較為突出,取得一定成效。
4、精典P49例3
5、東歐劇變對我們有哪些啟示?(P書66)
6、精典P51--16、17題
主題十四亞非拉國家的獨立與振興(P70—81)
1、以印度為例,簡述亞洲國家實現國家獨立和走上民族振興道路的概況。
答:(l)印度於17世紀開始遭受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侵略,18世紀中期被英國完全佔有,1858年英王派總督管轄印度。1947年印度獨立,實行印巴分治。20世紀二三十年代印度掀起民族獨立運動高潮。二戰後初期,亞洲民族獨立運動高漲,印度再次出現民族獨立運動高潮。(2)1950年印度共和國建立,實行獨立自主和不結盟外交政策,積極倡導並發起不結盟運動,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建立起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實現糧食基本自給,在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2、精典P52例2
3、精典P54--16題
4、簡述戰後非洲獨立運動和拉丁美洲各國為捍衛國家主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所進行的斗爭。(P書71—73)
答:(一)非洲:1、1952年,埃及爆發(反帝反封)的七月革命,在(納賽爾)的領導下,贏得埃及的真正獨立。1956年,埃及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2、(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因此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3、1990年3月(納米比亞)的獨立,標志著歐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長達(五)個世紀歷史的結束,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
(二)拉丁美洲:精典P53例3
5、二戰後,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分治」,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決議。1948年,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國)建立。以色列國成立後至1973年,(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國)之間就發生了四次戰爭,史稱(中東戰爭),其主要是圍繞巴勒斯坦主權,(巴以沖突)成為中東問題的關鍵。
6、分析戰後中東地區矛盾的復雜性。(P書76—79,課本P79活動探究2)
7、精典P54--17、18題。
主題十五戰後世界格局的演變(課本14、15、16課)
一、冷戰中的對峙(書P84—87)
1、冷戰政策、背景、含義、表現、開始標志(書P84),結束的標志(1991年底蘇聯的解體),影響(精典P56例2)
2、杜魯門主義:含義、影響(書P84)
馬歇爾計劃:目的、概況(書P84-85小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目的、時間、國家標志(書P85)
3、美蘇「冷戰」對峙局面的形成及其影響。
形成:二戰結束後,由於意識形態和不同國家的利益,美蘇從戰時盟友關系轉變為戰後的敵對關系。美國經過二戰,實力大增,妄圖稱霸世界。「杜魯門主義」的出台,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表明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的成立,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組成了「經互會」和「華沙條約組織」,至此,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最終形成,美蘇冷戰對峙局面形成。
影響:在兩極格局下,美蘇展開了一系列爭霸斗爭,這是違背客觀的歷史潮流,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和各國的發展與安全。
4、什麼是「冷戰」政策?什麼是熱戰?它們之間有何關系?美蘇之間「冷戰」對世界和平有何影響?(精典P56例2)
5、北約、華約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它的成立有何影響?華約何時解體?它解體有何影響?(精典P57例3)
6、美蘇爭霸情況。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書P90-92)
l、世界格局含義:世界格局〔體系)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種基本力量在一定時期同相互作用、不斷斗爭,分化組合而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國際關系體系。
2、近代以來三次政治格局的演變:(1)一戰後世界格局:一戰宣告了19世紀初拿破崙戰爭之後建立起來的「維也納體系」的終結,產生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2)二戰後世界格局:二戰使「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徹底崩潰,形成「雅爾塔體系」(即美蘇兩極格局)。
(3)當今世界格局: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終結,暫時形成了「一起多強」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3、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的根源是(經濟結構的多極化), 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爭取較長時期的國際和平環境是可能的,但是威助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l)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如科索沃戰爭、巴以沖突;(2)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二戰後美國一直想稱霸世界,冷戰時期(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防止共產主義擴張),冷戰後(保持美國作為世界超級大國地位,建立美國主導的國際新秩序);(3)恐怖主義。
4、科索沃戰爭:時間(1999年3月―6月),發動者(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借口(南斯拉夫聯盟軍隊屠殺科索沃地區阿爾巴尼亞族人)。科索沃戰爭是美國對世界多極化趨勢的挑戰,對世界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表明由某一大國為所欲為主宰世界建立單極霸權的企圖已難以得逞了
三、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書P95-98)
1、經濟全球化趨勢含義:隨著世界性經濟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高新科技的推動下,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各國各地區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從總體上看,世界經濟正在逐漸形成一個整體。
2、二戰後,世界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趨向書(經濟全球化趨勢形成的原因和條件)書P95
3、P96動腦筋
4、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書P97精典P58--15題第二問
5、P97動腦筋
6、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國的做法。書P98
7、20世紀末,世界發生深刻的變化,世界經濟區域化、集團化和全球化的過程持續發展,世界經濟日益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程度進一步加強,同時,國際競爭也空前加劇。
8、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當今人類面臨哪些共同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採取什麼對策?精典P63--l6題。
9、當今世界經濟呈現全球化趨勢,這是一柄雙刃劍,面對這種趨勢,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分別採取什麼應對措施或政策?
(l)發達國家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管理,重視制定國民經濟發展戰略與計劃,推動生產社會化,超越國界向國際發展。
(2)發展中國家:a、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把企業推向市場,與世界經濟接軌;b、堅持科教興國,抓好知識經濟的發展;c、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主題十六科學技術和文化(l7、18、19課)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書Pl。一矽
1、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於(美國),時間(20世紀四五十年代),標志(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國際互聯網)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人類由此進入(信息化的社會),電子計算機伎術的運用方便了人民的生活,如發送電子郵件、:收看網路電影電視、實現遠程教育、網上購物、電子商務等。
3、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在基因工程的發展中,(克隆技術)尤為引人注目,1996年,世界上第一隻從成年動物細胞克隆出的哺乳動物綿羊「多利」誕生。
4、以計算機網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的又一次重大飛躍,與前兩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以下特點:第一,這次技術革命出現的新技術,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技術群。它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和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海洋開發技術等諸多領域。第二,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越來越短,如電子計算機的更新換代和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第三,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城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構成了改造客觀世界的強大生產力,如生物工程這一綜合性科學技術的興起。第四,科學技術對社會生產、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科學進步日漸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
二、現代文學和美術(書P107一108)
1、20世紀歐美文學作品中,名著很多。美國作家德塞的長篇小說《美國的悲劇》。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法國荒涎派劇作家貝克特的劇本《等待戈多》。
2、20世紀初的蘇聯涌現出許多世界聞名的文學作品。尚洛霍夫的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獲諾貝爾文學獎)。尼•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3、西班牙畫家畢加索是西方現代美術諸流派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20世紀初他在法國創立了立體派繪畫,這一畫派代表了20世紀繪畫的抽象化傾向。50歲時發表的《格爾尼卡》則震撼了全世界。
4、爵士樂是現代音樂演變的一個代表,起源於非洲音樂,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南部發展起來。爵士樂產生以後,很快風行美國,並且流傳到世界許多國家。爵士樂不僅影響了其他流行音樂的形式,也影響了古典音樂的創作。除爵士樂外,二戰後又出現了搖滾樂。搖滾樂起源於美國。
5、19世紀以來電影響經歷了由無聲到有聲,由黑白到彩色,由單一銀幕到多種銀幕的發展。
好萊塢成為美國電影代名詞,好萊塢電影以大眾娛樂為目的,創造出不同的類型片來吸引觀眾。戰爭片、科幻片等。主要包括喜劇片、音樂歌舞片、西部片、警匪片、恐怖片、斯卡金像獎。電影最高獎是奧斯卡金像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