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跨湖橋歷史博物館

跨湖橋歷史博物館

發布時間:2021-03-01 07:20:33

㈠ 杭州有哪些免費的博物館

  1. 南宋官窯博物館(免費),復興街南復路施家山42號/20、Y3路公交

  2. 浙江省博版物館(免費),孤山路權25號/850、7路公交

  3. 浙江自然博物館(暑期學生免費),教工路71號/11、15路公交

  4. 杭州歷史博物館(免費),(吳山附近)糧道山18號/8、38路公交

  5. 中國印學博物館(免費),後孤山路10號/7、850路公交

  6. 張小泉剪刀博物館(免費),大關路33號/1、55路公交

  7. 中國茶葉博物館(免費),龍井路雙峰村/Y3、27路公交

  8. 中國絲綢博物館(免費),玉皇山路73-1號/809、38、Y3路公交

  9. 都錦生織錦博物館(免費),鳳起路519號/12、151路公交

  10. 杭州眼鏡博物館(免費),杭州市延安路238號3樓

  11. 西博會博物館(免費),杭州市北山路41-42號

  12. 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免費),杭州市餘杭區臨平鎮文化廣場

  13. 良渚文化博物館(免費),杭州市良渚鎮

  14. 南宋錢幣博物館(免費),杭州市涌金路238號

㈡ 跨湖橋文化有哪些特點

跨湖橋文化發現於浙江省蕭山區,是我國乃至世界的優秀文化遺產,也是蕭山人民引以為傲的寶貴財富,它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世界上最早的漆弓等多個「文化之最」,有著8000年的歷史,它將浙江的文明史整整向前推進了1000年。

蕭山區位於錢塘江南岸,屬古越地。公元2年建縣,稱余暨,東吳黃武年間改為永興。相傳越王為強大的吳國所逼迫,只剩少數兵卒駐留在縣西一里的西山上,四顧蕭然,所以稱該山為蕭山,又叫蕭然山,蕭山區名由此而來。

蕭山中部,有一個著名的湖泊,叫湘湖,又叫西城湖。湘湖的南、北部還有相互通連兩個湖泊,為臨浦和漁浦。人類在此生存繁衍,治水防澇為必用之功。

湘湖成湖於宋代,由於長期湖底淤泥沉積,遺址表土厚達三四米,因而遺址內的文物保存比較完整。

跨湖橋遺址600多平方米,文物無數,包括陶器、石器、木器、骨角器、人工栽培水稻等文化以及非常豐富的動物遺骨。並發現建築遺跡、灰坑等。經測定,在8000年至7000年間。

跨湖橋遺址中還發現了獨木舟及相關遺跡。年代在8000前左右,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獨木舟及相關遺跡。

除了跨湖橋外,在湘湖的下孫自然村也發現了與跨湖橋文化同類型的下孫遺址。

跨湖橋文化與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馬家浜文化等形成一個系列,把浙江文明史前移了1000年,杭州也因此成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湘湖地區的跨湖橋文化遺址中,以釜、缽、圈足盤、罐為代表的陶器群,不見於江南其他新石器遺址的特殊性器物如線輪等,都說明了跨湖橋文化類型的獨特性。其中出土的陶器,甚至比晚了1000年,百里之外的河姆渡更為先進。

跨湖橋文化共創造了「十個之最」,除了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之外,還包括世界上最早的漆弓、我國最早的「草葯罐」、我國最早的慢輪制陶技術、我國最早的水平踞織機、我國最早的甑、長江下游地區最早的栽培稻、江南地區最早的席狀編織物、南中國地區最早的彩陶、南中國地區最早的家豬,使蕭山擁有了8000年人文歷史底蘊。

「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是中華民族葯文化的淵源。在處於新石器時代的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中,發現了盛有煎煮過的草葯的小陶釜,說明史前期人們早已認識到自然物材的葯用價值。

早在8000年前,跨湖橋先民就在蕭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用勤勞和智慧譜寫了光輝璀璨的史前文明,因此跨湖橋文化是我國乃至世界的優秀文化遺產,也是蕭山人民引以為傲的寶貴財富。1990年,蕭山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在湘湖區域的城廂磚瓦廠取土工地發現了一處史前遺址,由於遺址的位置處在古湘湖中的跨湖橋畔,就把遺址定名為「跨湖橋遺址」。

2004年,北京大學文博學院教授、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嚴文明代表參加「跨湖橋遺址考古學術研究會」的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8所大學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故宮博物院等11家權威的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機構的35位專家學者,宣布跨湖橋遺址所代表的文化類型為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一種獨立考古學文化——跨湖橋文化。

㈢ 浙江省有哪些博物館

序號

博物館名稱

性質

地址

1

中國財稅博物館

行業

杭州市吳山廣場28號

2

中國水利博物館

行業

杭州市蕭山區水博大道一號

3

浙江省博物館

文物

杭州市西湖區孤山路25號

4

浙江自然博物館

文物

杭州下城區西湖文化廣場6號

5

中國絲綢博物館

文物

杭州市西湖區玉皇山路73-1號

杭州市

6

杭州博物館

文物

杭州上城區糧道山18號

7

中國茶葉博物館

文物

杭州市龍井路88號

8

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

文物

杭州市上城區南復路60號

9

杭州名人紀念館

文物

杭州市南山路2-1號

10

杭州西湖博物館(西湖學研究院、杭州風景名勝區檔案館

文物

杭州市上城區南山路89號

11

韓美林藝術館

文物

杭州市西湖區桃源嶺3號

12

馬一浮紀念館

文物

杭州市西湖區楊公堤10號花港公園蔣庄內

13

杭州南宋遺址陳列館

文物

杭州市上城區中山南路99號

14

杭州孔廟

文物

杭州市上城區府學巷8號

15

杭州李叔同紀念館

文物

杭州市虎跑路39號(虎跑公園內)

16

浙江辛亥革命紀念館

文物

杭州市龍井路南天竺

17

岳飛紀念館

文物

杭州市北山路80號

18

俞曲園紀念館

文物

杭州孤山路32號

19

連橫紀念館

文物

杭州市葛嶺路17號

20

良渚博物院

文物

杭州餘杭區良渚街道美麗洲路1號

21

杭州市蕭山區博物館

文物

杭州市蕭山區北干山南路651號

22

杭州市蕭山跨湖橋遺址博物館

文物

杭州市蕭山區城廂街道湘湖路978號

23

杭州市餘杭博物館

文物

杭州市餘杭區臨平南苑街95號

24

杭州市餘杭區章太炎故居管理所

文物

杭州市餘杭區倉前街道倉前塘路59號

25

桐廬博物館

文物

桐廬縣城南街道學聖路646號

26

葉淺予藝術館

文物

桐廬縣城南街道大奇山路519號

27

中國印學博物館

行業

杭州市西湖區孤山後山路10號

28

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杭州中國刀剪劍、扇業、傘業博物館)

行業

杭州市小河路450號、336號、334號

29

中國濕地博物館

行業

杭州市西湖區天目山路402號

30

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

行業

杭州市上城區萬松嶺路100—1號

31

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行業

杭州市拱墅區運河文化廣場1號

32

錢塘江大橋紀念館

行業

杭州市之江路6號

33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念館

行業

杭州市上城區長生路55號

34

龔自珍紀念館

行業

杭州市上城區馬坡巷16號

35

杭州西湖博覽會博物館

行業

杭州市北山路41-42號

36

潘天壽紀念館

行業

杭州南山路212號

37

杭州胡慶余堂中葯博物館

民辦

杭州上城區大井巷95號

38

杭州東方圓木博物館

民辦

杭州市江干區五堡二區159號

39

杭州土火齋古陶瓷博物館

民辦

杭州市江干區杭海路1191號

40

浙江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

民辦

杭州市上城區河坊街221號

41

馬寅初紀念館

民辦

杭州市下城區慶春路210號

42

杭州世界錢幣博物館

民辦

杭州市上城區河坊街178號

43

杭州都錦生織錦博物館

民辦

杭州市下城區鳳起路519號

44

杭州高氏照相機博物館

民辦

杭州市米市巷12-302.303 / 拱北永和坊七幢一樓

45

杭州神博農家博物苑

民辦

杭州市蕭山區寧圍鎮順壩402號

46

杭州華夏紫砂博物館

民辦

杭州市上城區長生路58號

47

杭州市梅家塢周總理紀念室

民辦

杭州市梅家塢211號

48

杭州眼鏡博物館

民辦

杭州市延安路238號大光明眼鏡五樓

49

杭州市蕭山區湘湖吳越古文化博物館

民辦

杭州市蕭山區文化路104號

50

杭州南宋錢幣博物館

民辦

杭州市上城區醬園弄12號

寧波市

51

天一閣博物館

文物

寧波市天一街10號

52

寧波博物館

文物

寧波市鄞州區首南中路1000號

53

寧波幫博物館

文物

寧波市鎮海區庄市街道思源路255號

54

寧波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

文物

寧波市江北區洪塘街道保國寺內

55

寧波服裝博物館

文物

寧波市鄞州區下應街道灣底村西江古村

56

浙海關舊址博物館

文物

寧波市江北區中馬路542號

57

鼠疫場遺址紀念館

文物

寧波市海曙區江廈街道華樓街5號

58

浙東海事民俗博物館

文物

寧波市江東北路156號

59

北侖博物館

文物

寧波市北侖區新碶街道中河路37號

60

它山堰水利陳列館

文物

寧波市鄞州區鄞江鎮它山堰村王元暐路

61

餘姚博物館

文物

餘姚市龍泉山西麓廣場

62

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文物

餘姚市河姆渡鎮蘆山寺村

63

慈溪市博物館

文物

慈溪市寺山路352號

64

浙東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文物

餘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

65

奉化市溪口博物館

文物

寧波市奉化市溪口鎮武嶺西路159號

66

奉化市歷史文物陳列館

文物

奉化市體育場路56號

67

張蒼水紀念館

文物

寧波市海曙區蒼水街194號

68

潘天壽故居

文物

寧海縣冠庄建設村

69

王錫桐起義遺址

文物

寧海縣桃源南路22號

70

鎮海口海防歷史紀念館

行業

寧波市鎮海區沿江東路198號

71

鄞州革命烈士紀念館

行業

寧波市鄞州區章水鎮振興中路66號

72

王康樂藝術館

行業

奉化市溪口鎮溪南

73

寧波市鄞州濱海博物館

行業

寧波市鄞州經濟開發區合興路188號

74

沙孟海書學院

行業

寧波市鄞州區東錢湖錢湖東路99號

75

象山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行業

象山縣丹城丹東街道東澄河路

76

華茂美術館(浙江民族教育博物館)

民辦

寧波市鄞州區鄞縣大道中段2號

77

寧波市鄞州紫林坊藝術館

民辦

寧波市鄞州新城區日麗中路666號

78

寧波市鄞州區金銀彩綉藝術館

民辦

寧波市鄞州區下應街道啟明路818號9幢68號

79

德和根藝美術館

民辦

象山縣丹城街道東谷湖景區

80

寧海環球海洋古船博物館

民辦

寧波市寧海縣強蛟鎮

81

寧海縣江南民間藝術館

民辦

寧海縣大佳何鎮大佳何村

82

寧海縣十里紅妝博物館

民辦

寧海縣徐霞客大道1號

83

寧波市鄞州區黃古林草編博物館

民辦

寧波市鄞州區鄞縣大道古林段312號

84

寧波市鄞州區滄海農博園農具陳列館

民辦

寧波市鄞州區首南街道桃江村

85

餘姚農機博物館

民辦

餘姚市馬渚鎮

86

浙江省浙東越窯青瓷博物館

民辦

餘姚市北濱江路43號

87

慈溪市大進古陶瓷博物館

民辦

慈溪市西二環南路68號

88

慈溪市東方博物館

民辦

慈溪市滸山街道孫塘南路(南路)378-382號

89

慈溪市上林遺風博物館

民辦

慈溪市滸山街道世紀花園21號

90

寧波鄞州居家博物園

民辦

寧波市鄞州區高橋鎮民樂村

91

寧波市鄞州區朱金漆木雕藝術館

民辦

寧波市鄞州區橫溪鎮橫溪水庫大壩西側

92

慈溪市永興明清傢具博物館

民辦

慈溪市龍山鎮達蓬公路118號

93

慈溪市吳越青瓷博物館

民辦

慈溪市橋頭鎮周塘路860號

94

慈溪市民間古文化博物館

民辦

寧波市慈溪市觀海衛鎮方家村

95

慈溪市上林湖越窯青瓷博物館

民辦

慈溪市新浦鎮老街路389號

96

慈溪浙東陶瓷博物館

民辦

慈溪市慈甬路1888號

97

慈溪越韻陳列館

民辦

慈溪市匡堰鎮王家埭村

98

浙江中立古陶瓷博物館

民辦

慈溪市古塘街道坎墩大道155號

99

慈溪市趙府檀藝博物館

民辦

慈溪市天元天潭路86號

100

慈溪市家盛古文化博物館

民辦

寧波市慈溪市慈百路270號東三樓

101

慈溪市上越陶藝博物館

民辦

慈溪市新城大道南路432-436號

102

慈溪市徐福紅木博物館

民辦

慈溪市龍山鎮范市湖濱北路工業開發區26號

103

寧海東方藝術造像博物館

民辦

寧海桃園路222號

104

慈溪市珍麗民俗博物館

民辦

慈溪市白沙街道三北大街2323-2327號

105

慈溪市溪上翰墨博物館

民辦

慈溪市白沙路街道百仕園5號

㈣ 杭州博物館的展覽陳列

展館分《珍藏杭州—館藏文物精品陳列》、《最憶是杭州—杭州歷史文化陳列》和機動展廳三大部分。《珍藏杭州》系列展覽展出了杭州歷年來出土文物精品、杭州不可移動文物、館藏書畫精品、館藏文房雅玩珍品、館藏郵票等專題。《最憶是杭州》展覽與杭州八千年的深厚底蘊相得益彰,在史料、史證、史人、史事的基礎上,以歷史朝代為串線,講述杭州的發展歷程。
杭州博物館在承接原杭州市文物中心庫藏文物及資料之基礎上,經過多年來的考古發現移交和幾代文博工作者的辛勤徵集,現有南館、北館文物庫房兩處,館藏規模已逾萬件,涵蓋了陶瓷、書畫、善本、碑帖、印譜、玉石、青銅、金銀、印章、竹木牙骨、民俗、錢幣、郵票、書籍等各類文物及資料、標本。庫房建築和保管設備均達到安全、堅固、適用要求,庫區配備有恆濕恆溫系統對館藏文物的保護。藏品儲存設備包括櫃體、排架、囊盒、布套等均嚴格按照藏品保存要求設計並製作。

自史前的跨湖橋文化、良渚文化,到歷史時期的吳越文化、南宋文化、明清文化等,杭州悠久的歷史造就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形成了完整的文化發展序列。
鎮館之寶戰國水晶杯,2002年已被國家文物局列入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珍貴文物名錄。杭博其它文物門類的收藏亦頗為可觀。良渚史前文化的玉器;古越國的青銅器;越窯、龍泉窯青瓷;宋代官窯瓷器、花鳥扇面;元代青花觀音像、鮮於樞墓葬出土文房用具;明清玉器、浙派、武林畫派的書畫作品等,皆自成陳列體系,不同特色折射出獨特的美學情趣。
這些藏品來源渠道廣泛:除了杭州博物館徵集所得,亦有熱心公益的藏家捐獻;更有考古發掘所得。雖然藏品的經歷各不相同,卻都歷盡滄桑,成為歷史的見證。

㈤ 跨湖橋遺址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跨湖橋遺址自1990年6月首次發掘以來,經過三次考古發掘,其中2002年發掘出土的獨木舟及相關遺跡,經碳十四測定,距今8000-7000年,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獨木舟。獨木舟採用火焦法製作,出土時在其周圍發現樁架結構、木槳、石錛、編織物等大量相關遺跡和遺物,對研究我國造船史、交通史以及世界造船史,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被譽為「世界第一舟」的跨湖橋獨木舟,採取原址保護的方式,安卧在湘湖水底下6.5米的遺址廳內。
1、第一部分——跨湖橋文化的誕生
人類文明的總體路徑,是從山地、洞穴向河谷、平原發展。從實際的考古發現看,浙江地區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分布於浙中山區,跨湖橋文化是山地文化向平原文化發展的早期一支。跨湖橋文明的誕生與氣候環境的變化有密切的關系。全新世偏早期曾發生過一次間歇性的降溫事件,東亞低緯度地區呈現一種乾旱的氣候狀態,人類為了更好的生存,被迫向水源更為充沛的下游轉移。古跨湖橋人沿江而下,帶著已經萌芽的農業文化傳統,來到更適宜人類生存的河口地帶,在距今8000年~7000年之際,迅速繁榮發展起來,創造出一支具有地域特色的史前文明。
2、第二部分——跨湖橋人的活動
跨湖橋人在古湘湖之濱生活了近千年之久。農業、採集、漁獵支撐著他們的基本生活。他們製作骨器、木器、石器作為生產工具,製作各種各樣的精緻陶器作為生活器皿,木作技術也已經十分發達,榫卯技術已經出現,值得稱道的是,跨湖橋人自然知識十分豐富,跨湖橋人懂得了用生漆塗飾木器、用動物或植物的膠汁粘補陶器,在他們的精神世界裡,已經出現拜火崇日的宗教觀念。
3、第三部分——農業起源的探索
農業起源是人類從攫取型經濟向生產型經濟轉變的歷史性事件,被稱為「偉大的農業革命」。 從「世界農業起源圖」揭示了農業的三大中心,說明農業起源與人類文明息息相關。同時,人類的生存形態已經開始從單純依賴自然資源的狩獵採集向食物生產過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動植物馴化。跨湖橋遺址的稻作遺存分布范圍較廣,50%以上的稻穀明顯不同於普通野生稻,是人類馴化後的栽培稻。跨湖橋文化中,野豬馴化成家豬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4、第四部分——聚焦跨湖橋遺址
主要集中展示了跨湖橋遺址發現、發掘、研究及文化命名的發展歷程。跨湖橋遺址自1990年第一次發掘至今歷時近二十年。跨湖橋遺址的發現,打破了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對浙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兩分體系,建立起區域文化的多元格局,為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研究中整體觀念的形成樹立了新的坐標。期間,社會各界和多學科專家對跨湖橋遺址的研究和保護傾注了大量心血。

㈥ 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小小講解員文化知識問答題

1、湘湖最早的歷史文獻,目前所見到的為_____許景衡所撰的《方文林墓誌銘》。
A、宋 B、明 C、清
2、湘湖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城湖。而最早見於史書的關於西城湖的記載的是北魏酈道元的_____ 。
A、《再續行水金鑒》 B、《水經注》 C、《地理志》
3、現存最早的明_____《蕭山縣志》在第一卷•山川和第二卷•水利兩處記述了湘湖,清康熙和清乾隆年間修的《蕭山縣志》、民國《蕭山縣志稿》等志書也對湘湖有所記述,而且越來越翔實。
A、萬曆 B、嘉靖 C、景泰
4、在湘湖的歷史上有三本專業志——清初毛奇齡所撰的_____三卷、清中葉於士達所編的《湘湖考略》和民國時周易藻所編的《蕭山湘湖志》。
A、《湘湖記略》 B、《湘湖記》 C、《湘湖水利志》
5、北宋政和二年,在縣令_____的主持之下「以山為界,築土為塘」,建成一個人工湖,這就是後來的湘湖。
A、楊時 B、魏驥 C、朱筠
6、越州永興(今蕭山)人_____生性曠達豪放,好飲酒,常與李白、李適之、汝陽王李進、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飲酒賦詩,時稱「醉八仙」。
A、杜甫 B、張夏 C、賀知章
7、漢末童謠曰:「天子當興東南三餘之間」。「三餘」之中,_____即蕭山。
A、余暨 B、餘姚 C、餘杭
8、孫權黃武年間,改余暨為永興,屬會稽郡。唐_____,改永興為蕭山,沿用至今。
A、天寶元年 B、 貞觀元年 C、聖歷五年
9、蕭山自西漢建縣,至1988年1月1日撤縣設市,歷經_____余年,其行政區劃屢有變更。
A、1000 B、2000 C、3000
10、蕭山位於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南緣,地形類型多樣,以_____為主。
A、山林 B、盆地 C、平原
11、_____是春秋時越國薴蘿人。「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就是她浣紗的經典傳說。
A、西施 B、王昭君 C、貂蟬
12、南朝江氏舍宅建寺。南宋書法家_____ 因此而題匾「江寺」,遂有江寺之名,現為蕭山縣級文保單位。
A、張即之 B、王安石 C、趙孟
13、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樓塔《細十番》始於明朝洪武年間,由明代宮廷御醫_____從宮廷帶入民間。
A、樓鄯 B、樓晉 C、樓英
14、20世紀60年代起,湘湖附近陸續興建起許多磚瓦廠,傳統的以湘湖_____為原料的磚瓦業普遍發展。
A、淤泥 B、粘土 C、黃土
15、2006年5月28日,跨湖橋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_____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A、第一批 B、第二批 C、第六批
16、_____,「跨湖橋考古學術研討會暨《跨湖橋》考古報告首發式」在蕭山舉行,國內考古界權威人士鄭重地向新聞媒體宣布了「跨湖橋文化」的命名。跨湖橋文化的命名,標志著一個嶄新的考古學文化概念正式誕生。
A、2006年12月 B、2005年12月 C、2004年12月
17、明代學者劉宗周有撰聯:「此地曾傳嘗膽事,我來猶憶卧薪人。」此地是指_____。
A、查浦 B、一覽亭 C、老虎洞
18、春秋末期,湘湖一帶屬於_____疆域,是吳越相爭的主戰場之一。
A、吳國 B、楚國 C、越國
19、湘湖建成之後,作為一個人工湖泊,蓄洪防旱,灌溉周邊九鄉農田。每畝田納原糧七合五勺,稱「_____ 」。
A、均包湖米 B、方田均稅 C、攤丁入畝
20、湘湖,隔_____與西湖南北對稱,被稱為西湖的「姐妹湖」,是「人間天堂」又一顆明珠。
A、西小江 B、浦陽江 C、錢塘江
21、「翻九樓」是蕭山的所前、_____ 一帶流傳的一種民俗活動。已於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A、浦陽 B、瓜瀝 C、南陽
22、以下蕭山名人中_____曾奉調應召參與《永樂大典》的纂修工程。書成還任,薦任太常博士。
A、趙綸 B、單道 C、魏驥
23、來裕恂民國《蕭山縣志稿》記載的寺廟宮觀達306座,佛教建築佔293座。正如_____所稱「吳越多淫祠」。
A、《戰國策》 B、《越絕書》 C、《論語》
24、浣紗溪畔有范蠡庵、起步廟。范蠡庵鄉人稱_____,以范蠡在此訪得西施,有功於越,鄉人思之,故名。
A、娘娘廟 B、日思庵 C、後江廟
25、航塢山,又名龕山,位於瓜瀝鎮,與錢塘江遙遙相對,山勢險峻。是蕭紹平原上的一座「名山」,山上有宋代_____ ,香火鼎盛,遊客如雲。
A、白龍寺 B、白馬寺 C、安山廟
26、跨湖橋遺址位於蕭山城區西南約_____的城廂街道湘湖村。遺址西南約3公里為錢塘江、富春江與浦陽江三江的交匯處,在此形成曲折之形,往北再折向東流入東海。
A、400公里 B、40公里 C、4公里
27、明代_____有《題湘湖圖》詩雲:「君山洞庭隔江水,彭蠡無風波浪起;明窗曉晴圖畫開,興入湘湖三百里。」
A、朱元璋 B、劉伯溫 C、常遇春
28、跨湖橋遺址的第二次搶救性考古發掘從2001年的5月正式開始,至_____底結束。發掘面積為300多平方米。
A、7月 B、8月 C、9月
29、跨湖橋時期已經出現了家養_____,這是國內目前發現的最早的。
A、羊 B、牛 C、豬
30、跨湖橋遺址發現的木弓作為弓的特徵十分明確,弓柎完整,特別是採用_____的邊材料製作,外捆紮樹皮增加其強度,說明當時的製作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被國外學者稱之為「中國第一弓」。
A、松木 B、桑木 C、柳木
31、傳說_____ 死後成了潮神,每當他發怒時,就乘著素車白馬,在錢塘江中奔騰吼叫。從此,錢塘江潮水大發,波濤翻滾,怒浪洶涌。
A、伍子胥 B、范仲淹 C、屈原
32、越王城遺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當年句踐屯兵抗_____的重要軍事城堡。
A、楚 B、吳 C、秦
33、跨湖橋遺址出土的獨木舟,用整段_____挖掘而成,經測定是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
A、馬尾松 B、水杉 C、花梨木
34、1960年,「湘湖旗槍」改名「湘湖龍井」。1966年,復名「湘湖旗槍」。1980年,省物價委員會和省供銷社聯合命名「湘湖旗槍」為「_____」。
A、西湖龍井 B、浙江龍井 C、湘湖龍井
35、以下湘湖特產中,宋時為貢品的是_____。
A、蒓菜 B、櫻桃 C、菱角
36、《蕭山縣志》載:「楊梅主要產區在_____和湘湖附近山坡,已有800餘年栽培歷史。」
A、浦陽鎮 B、所前鎮 C、進化鎮
37、清乾隆年間,_____《孫氏宗譜》創錄了湘湖八景。
A、小湖孫村 B、孫家村 C、湖裡孫村
38、_____坐落在壓塢山南側。《蕭山湘湖志》記載,該寺咸豐辛酉年被毀,同治年間重建,民國12年重修。
A、湘雲寺 B、東殿寺 C、蓮華寺
39、_____位於史家橋村,明嘉靖四十年奉旨赦建,以表彰本鄉11人中舉甲科。
A、節孝承恩坊 B、湖中雙鳳坊 C、甲科濟美坊
40、關於蕭山縣境范圍的文字記載,最早見諸於_____《嘉泰會稽志》,當時全境東西寬六十二里,南北長九十里。
A、北宋 B、南宋 C、明
41、位於最西端的蕭山、富陽兩地交界處,主峰海拔744米的_____是蕭山最高峰。
A、老虎洞山 B、船塢山 C、航塢山
42、_____時,西興、坎山等地,為吳越國王錢鏐的屯兵處。
A、 春秋戰國 B、 五代十國 C、三國
43、蕭山歷史悠久,商、周時期,已有部落和村莊。春秋戰國時,為越國屬地。西漢時,始建縣,屬_____ 。
A、臨安府 B、紹興府 C、會稽郡
44、中國宋代瓷器生產,以汝窯、_____、哥窯、鈞窯、定窯五個窯口產品最為有名,後人統稱其為「宋代五大名窯」。
A、官窯 B、壽州窯 C、霍窯
45、作為近代傑出畫家,_____在「四任」之中成就最為突出。英國《畫家》雜志認為他的藝術造詣與西方梵高相若,在19世紀中為最具有創造性的宗師。
A、任熊 B、任薰 C、任伯年
46、1841年9月英軍進攻浙江定海,定海鎮總兵_____ 、處州鎮總兵鄭國鴻、壽春鎮總兵王錫朋率部血戰,先後陣亡。史稱定海三總兵。
A、關天培 B、餘步雲 C、葛雲飛
47、蕭山最早的金融機構是錢庄,而最早的錢庄為臨浦_____,創辦於清光緒二十四年。
A、泰孚錢庄 B、源泰錢庄 C、道源錢庄
48、跨湖橋遺址原是城廂磚瓦廠取土工地,磚瓦廠從_____起就在這里挖土燒磚。
A、19世紀70年代 B、20世紀70年代 C、20世紀80年代
49、_____,蕭山市文管辦接到浙江廣播電視大學蕭山分校來電,反映該校學生鄭苗在湘湖撿到幾件出土文物。6月1日,工作人員前往實地調查。10月10日到12月11日,省考古所與市文管辦聯合進行了第一次發掘。
A、1990年5月30日 B、1995年5月30日 C、2000年5月1日
50、橡子窖藏發現於跨湖橋遺址1990年第一次發掘區,共有_____。坑內都存有大量的橡子。
A、1處 B、2處 C、3處
51、在跨湖橋遺址出土陶器中,品種分為黑陶、灰陶和_____三類。生活用具主要有釜、罐、缽、盆、盤、豆六類,另有器蓋、支座及少量不明器物。
A、白陶 B、紅陶 C、彩陶
52、跨湖橋遺址共出土完整石器_____,主要有石錛、石斧、石鑿、磨石、石銼、石鏃、璜形飾件等,功能包括生活用具、生產工具、狩獵器具等。
A、15件 B、35件 C、135件
53、石鏃是一種_____,出土3件。其中有一件青灰色石料,殘長3.3厘米、翼寬1.35厘米。形如柳葉,鋌部及鋒尖均已殘損。
A、生活用具 B、狩獵器具 C、生產工具
54、跨湖橋遺址共出土木器_____,主要有錐、盤、勺、鏟、鏃、叉、弓、槳、浮標、梯、器柄等,另有一些不名器物,包括砣形器、槌形器、管形器、尖槽形器、鏟形器、啞鈴狀器、凹形器等。
A、12件 B、26件 C、126件
55、_____是用動物肢骨鋸切磨製而成的。形態圓潤,尾端均有對穿孔。
A、骨針 B、骨笄 C、骨叉
56、彩陶是跨湖橋文化最重要特徵之一,_____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尚無其他遺址出現如此豐富的彩陶。
A、中國 B、中原地區 C、東南沿海地區
57、跨湖橋遺址2002年發現的 「獨木梯」是_____存在的一種間接證明。
A、土牆式建築 B、洞穴式建築 C、干欄式建築
58、跨湖橋遺址考古發現,距今7000-8000年前_____時代早期,蕭山已有人類活動。
A、舊石器 B、新石器 C、青銅器
59、跨湖橋遺址,是由古湘湖的上湘湖和_____之間有一座跨湖橋而命名。
A、錢塘江 B、中湘湖 C、下湘湖
60、2003年5月,在湘湖區域發現了與跨湖橋遺址同類型的_____。
A、河姆渡遺址 B、下孫遺址 C、馬家浜遺址
61、在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後,省考古所與_____聯合組成考古隊,仍由省考古所蔣樂平任領隊,對下孫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工作從2003年11月開始,至2004年1月結束。
A、蕭山圖書館 B、蕭山文化館 C、蕭山博物館
62、下孫遺址與跨湖橋遺址直線距離僅_____,均因海浸而遭廢棄。遺址上部的潮間帶、潮上帶為特徵的海相沉積一致。
A、1000米 B、3000米 C、2000米
63、下孫遺址陶器相對單調,外觀比跨湖橋遺址的陶器差,陶衣褪色嚴重,不見_____。這可能是保存的環境條件不同所致。
A、彩陶 B、黑陶 C、灰陶
64、洪武九年,知縣張懋在湘湖畔造了一座祠,以紀念湘湖的創建人及保護人,春秋祭祀,名為「_____ 」。
A、楊氏祠 B、顧沖祠 C、四長官祠
65、《湘湖——九個世紀的中國世事》一書由_____學者蕭邦齊所著。
A、美國 B、法國 C、義大利
66、魏驥墓位於石岩鄉_____。魏驥,字仲房,號南齋,官至南京吏部尚書。他對湘湖水利建設多有貢獻,並著有《蕭山水利事述》。
A、戚家塢 B、青山張 C、湖山村
67、勾踐是_____後裔。春秋末期越國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因「卧薪嘗膽」而名垂千古。
A、大禹 B、殷紂 C、嫘祖
68、越國遭受戰爭創傷,田地荒蕪,人口減少,生產受到很大破壞。為使國家富強,勾踐採納了范蠡、文種提出的「_____」之策。
A、三年生聚,三年教訓 B、五年生聚,五年教訓 C、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69、公元前496年前後_____入越,輔助句踐廿余年,終於使句踐滅吳。又以「大名之下,難以久居」,遂乘舟泛海而去。
A、文種 B、范蠡 C、西施
70、清人王勉《湘濱秋泛》詩雲:此中暢得遊人意,湫口窯頭都作記。借問霜天何處鍾,船娘遙指楊岐寺。」 即詠 _____ 。
A、楊岐鍾聲 B、橫塘棹歌 C、山腳窯煙
71、一覽亭旁的先照寺,系 古剎。每當旭日東升,萬道霞光首先照亮古寺的黃牆飛檐。「旭日之光先照此寺」,寺名由此而來。
A、北宋 B、南宋 C、隋唐
72、位於石岩山巔的一覽亭,是全景式觀賞湘湖和錢塘江的最佳位置。登亭西望,千頃湘湖盡收眼底,兩岸青山歷歷在目。此景名為_____。
A、城山懷古 B、跨湖夜月 C、覽亭眺遠
73、明朝嘉靖年間,孫學思榮升中書舍人。嘉靖三十三年(1664),他為了便於湖西的孫氏與湖東的_____兩姓往來,在湖上造了一座橫穿湖面的跨湖橋。
A、王氏 B、張氏 C、吳氏
74、明清以降,臨浦一直是蕭紹平原的重鎮。民國時期為浙江省四大名鎮之一(塘棲、南潯、蘭溪、臨浦),素有「_____」之稱。
A、十里鋪 B、水市 C、小上海
75、毛奇齡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儒科,授翰林院檢討、國史館纂修等職,奉命撰寫_____。
A、《宋史》 B、《明史》 C、《清史》
76、蕭山跨湖橋遺址博物館是一座綜合反映跨湖橋遺址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的專題類博物館。_____9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
A、2007年 B、2008年 C、2009年
77、東方文化園位於義橋鎮楊歧山麓。園區以周易八卦布局,儒、_____ 、道三家同構建築。
A、法 B、墨 C、釋
78、首屆中國國際跨湖橋文化節將於2010年_____舉行。
A、7月18日 B、8月18日 C、9月18日
79、2004年6月5日,在休博會國內重點城市合作會議上,_____正式成為休博會的首位形象大使。
A、楊瀾 B、姚明 C、劉翔
80、蔡東藩寫_____的時候,社會上未見有民國史的書籍,而他則敢於撰寫,並對清廷之腐敗,予以抨擊。從此可以看出他的膽識和才能。
A、《民國通俗歷史》 B、《民國歷史扼要》 C、《民國通俗演義》

㈦ 湘湖博物館的說明文

跨湖來橋遺址博物館是一座綜合反映自跨湖橋遺址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的專題性博物館,前身為2006年4月開館的跨湖橋遺址臨時陳列館,2009年9月28日新館建成開館 [1],其中收藏和展示出土的 骨、木、石、陶等器物。建築面積6800多平方米,投資一億元。博物館建築整體以船為造型,造型形態從發掘的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中獲得啟發,從平面形態到立體面造型都採用「舟」形形態組織。彷彿沉湎歷史的一葉小舟正欲劃向遠方,體現了跨湖橋文化的精髓——人與自然的互動關系。外牆面採用充滿歷史滄桑感的銹蝕質感的材料,充分展現8000年文化的厚重和滄桑。[1] 跨湖橋博物館是浙江省省繼河姆渡、良渚之後的又一家史前遺址博物館。它的建成開放,是蕭山文博事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蕭山加強文化建設、發展文博事業、保護利用文化資源的具體舉措,對於弘揚地方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都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㈧ 杭州博物館的以往陳列

「最憶是杭州」通史陳列
杭州博物館南館通史陳列,以「最憶是杭州」為主題,系統地展示了杭州歷史發展、文脈傳承、人文精神的敘事性展覽,以城為主體,以史為脈絡,以人為線索,以「感受杭州」為核心,展覽藉助「城、史、人」的結合,塑造了杭州的整體個性,演繹著杭州的故事百態,洋溢著杭州的清新文藝,展現杭州八千年文明史和五千年建城史,集聚杭州城市歷史文化內涵,精心營造文化惠民的亮點。
翰墨丹青——館藏書畫陳列
杭州之美,盛在西湖,三面雲山,中涵碧水,輝映若畫。遙想南宋畫院興盛時,畫家們徜徉山水之間,拾掇精緻、俯收沉厚,多少湖山勝景,眷留在了絹素之上。於斯盈富的書文佳畫,而今或散佚、或燹毀、或腐損,於篋藏完好者已彌足珍貴,難得一見。但是,昔日天子研丹弄墨蘊化的書韻墨香依舊綿延在西湖周圍。炎光飛響,看浙派蒼莽桀立,西泠印社海納百川,中國美院含英咀華。繪畫書法燦若星辰的各方流派在此融匯共育,聚四海名家往來酬勤而互動生色。
閑情雅緻——館藏文房雅玩陳列
鍾靈毓秀的杭州,歷來洋溢著人文氣息。文房書齋,乃雅思神交之地;文房雅玩,是明澈練達的智慧趣味所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也是杭州歷史文化內涵的表現形式之一。文房雅玩一向典雅而華貴,充滿雅逸精緻之美,是中國文人的人文精神與藝術品位的象徵。以中國文人所倡導的「小器大樣」、「格物致知」的思想為指引,以精美珍貴的文房雅玩為載體,彌合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高貴精神與儒雅品質。重拾中國傳統文化意境,使今天的人們,依然可以優雅而詩意的生活著。文房用具、文房珍玩、金石印章、名家手札、明清傢具中可以窺得中國古代生活的時尚與細節,還原文人高仕的風流與蘊藉,將優雅傳統延續帶當下現代生活中,重構杭州經典生活意象。
意匠生輝——杭州不可移動文物縱覽
悠久的歷史綿延不絕,燦爛的文化熠熠生輝。杭州城湖合璧,具有古都與風景旅遊城市合一體的歷史文化名城特色,依託於湖光山色,不僅在地下蘊含著深邃的歷史文化遺存,全市地上還遍布著數量可觀的各類文物史跡。在杭州全市1659平方公里、市區3068平方公里的地域上,不可移動文物文物遺存十分豐富,涵蓋了石器時代至民國各個時期,涉及到所有地面文物門類,有古建築、古墓葬、古遺址、石刻造像、摩崖題記、碑刻、名人故居、近現代代表建築等。目前,全市共有文物保護單位398處,其中國家級24處,省級93處,市級305處,杭州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在七大古都中名列前茅。名勝古跡各具千秋,或融匯於西湖山水之間,或掩映於繁華市井街頭,秀美的西湖既屬於天成,又是上千年締造經營的碩果。杭州的不可移動文物構成了一個文化發展序列和類型結構體系比較完整的文物史跡網路,呈現露出杭州歷史文化形態的豐富性、多樣性和文化積淀的長期性。得益於祖先的智慧與創造,杭州的不可移動文物體現了人、自然和文化的完美統一。
物華天寶——杭州出土文物精品陳列
物華天寶,美哉杭州。杭州歷史悠久,人文厚重,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也是聞名世界的風景旅遊城市。杭州地下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8000年前的跨湖橋遺址揭開了浙江考古史上的嶄新一頁;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在杭州升起了絢麗奪目的中華文明曙光。進入歷史時期以後,秦代置縣,隋代出現「杭州」之名,至唐朝,杭州已發展成為經濟繁榮的東南名郡;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雄踞東南,建都杭州。北宋時期的杭州擁有「東南第一州」的美名。宋室南渡後,杭州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元代開始,杭州作為省治城市一直延續至今。歷史的長河,積淀了杭州星羅棋布的文物古跡,這些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相互融合、交相輝映,形成了杭州優雅和諧的城市特色,體現了杭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風貌和城市變遷的文脈傳承。

㈨ 杭州有哪些博物館或者是畫展可以免費參觀的

杭州除了胡慶余堂博物館要10元門票,其他的博物館都是不要錢的。

杭州博物回館答有:中國茶葉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 、中國印學博物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 、中國傘博物館 、中國扇博物館、中國中葯博物館 (胡慶余堂博物館)、中國西葯博物館(民生葯業陳列館)、中國印學博物館、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中國濕地博物館、中國錢幣博物館、中國動漫博物館(籌)、中國民營企業博物館、中國圍墾博物館、中國江南水鄉博物館、西泠印社 、杭州碑林 、浙江博物館、杭州孔廟 、南宋官窯博物館 、良渚文化博物館 、跨湖橋文化博物館、黃賓虹紀念館 、章太炎紀念館 、蘇東坡紀念館 、潘天壽紀念館、西湖博物館、西湖博覽會博物館 、杭州歷史博物館、浙江省自然博物館、都錦生織錦博物館、杭州南宋錢幣博物館、杭州西湖綜合保護工程陳列館

㈩ 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獨木舟,怎樣製作的在哪裡呢

提起蕭山,大家便會想到湘湖,而提起湘湖,膾炙人口的便是跨湖橋遺址博物館,作為浙江文明的源頭,跨湖橋文化承載了太過關於蕭山的記憶,一葉獨木舟便足以讓你陷入無限遐想。早在8千年前,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山地走向沿海平原,成為新時代的第一批“弄潮兒”,從此點亮了浙江文明的曙光,不斷推動著歷史的發展。而這一批新時代的引領者,便是跨湖橋人。


第四部分是聚焦跨湖橋遺址,館內陳列著許多有關跨湖橋人的珍貴記憶,一些看似毫無價值的石頭,都成了跨湖橋人的智慧結晶。也許,只有真正來到湘湖跨湖橋遺址博物館,才能真正了解浙江文化,真正走進世界文明。

閱讀全文

與跨湖橋歷史博物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