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桂林游記結合歷史知識

桂林游記結合歷史知識

發布時間:2021-03-01 04:22:17

A. 桂林山水聞名天下,除此以外還可以通過哪些方面來了解這座城市背後的歷史故事

桂林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桂林不僅有「天下第一山川」,而且有嶺南最早的著名水利工程靈渠、保存最完好的古皇宮古墓、摩崖石刻、歷代壁畫。它還保存著石器時代的洞穴文化遺存,如寶雞岩、廟岩和鎮皮岩,歷史文化旅遊資源也極其豐富。


歷史上,桂林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處於荊楚與百越的交匯處,它已成為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的結合,是中原文化、儒家文化與嶺南百越文化的融合。在過去的幾千年中,這些文化的興起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如以鎮毗岩遺址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靈渠為代表的水利文化、以靖江王府、王陵和清宮苑為代表的明朝諸侯文化和教育文化。以摩崖石刻、山水詩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西山、蔡山、伏波摩崖造像、開元寺、棲霞寺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紅軍與湘江首領血戰為代表的長徵文化。

B. 桂林歷史文化有什麼特色

1、桂劇

桂劇是廣西主要的地方劇種。它有比較悠久的歷史,約在明代中葉便開始發端。明末清初廣西已有崑腔,後高腔和弋陽腔又相繼傳入,相互融合而形成以彈腔(即皮黃)為主的高、昆、吹、雜等五種聲腔藝術的桂劇。2006年5月20日,桂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37。

2、桂林民歌

最普及、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山歌和龍船歌。山歌曲調簡單、朴實,節奏自由,在農村廣為流行。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曲調。多為上山砍柴或田野勞動時,即興編唱、有獨唱,也有對唱。龍船歌流行於桂林江河沿岸,灕江一帶流行套曲8首,即集人歌、出船歌、遊船歌、扒船歌、連船歌、贏船歌、灣船歌、扯船歌; 而桃花江沿岸一帶則有套曲13首。唱詞多與悼念屈原、頌揚龍王、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有關。

3、桂柳話

廣西的西南官話中向來以為桂林話、荔浦話流行最廣,實際上,柳州話通行的范圍更廣。桂林話存在於桂林及興安、靈川的一些城鎮,其餘廣大地區,通用的官話都接近柳州話。在貴州省黔南州的羅甸縣、平塘縣、黔西南州的望謨、冊亨等地的語言也屬於桂柳話;還有原柳州鐵路局管轄的貴州省都勻鐵路地區及黔桂線沿線鐵路職工、家屬也說的是桂柳話。桂柳話細分又有桂林話、柳州話、郴州話、荔浦話 、平樂話等,其間有一些差別。

4、河燈歌節

每年的七月半(農歷7月12日至14日)是資源縣河燈歌節定期舉辦時間,資源各族人民雲集縣城,資江兩岸三天三夜,歌聲繚繞,整個縣城籠入了歌海之中,十四日夜晚可領略「萬盞河燈漂資江」的人間奇觀。

5、零零落

零零落是廣西代表性的曲藝之一,以桂林方言為演唱基礎,流行於桂北一帶的曲藝形式。它具有一人多角、輕便靈活、反映現實快等特點,深為群眾所喜聞樂見。

C. 關於桂林的文化歷史文章

桂林概述
桂林不僅以甲天下的自然山水名聞遐邇,同時也是一座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桂林先民早在三萬年前就已在洞穴中譜寫自己的歷史,當步入文明社會後,秦始皇以一道靈渠把五嶺化為坦途,中原文明沿灕江而下,與當地質朴的百越文化相融匯,創造了兩千年與山水輝映的桂林歷史文化。今天,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交融在一起,構建出桂林獨特的文化旅遊。

建議參考:http://news.sina.com.cn/c/2003-12-02/18152264291.shtml

地理與歷史

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南嶺山系西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109°45'-104°40',北緯24
°18'-25°41'。

2、行政區劃: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5城區和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12個縣,行政區域總面積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565平方公里。

城市歷史

桂林歷史悠久。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經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距今約一萬年。

夏商周時期,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三國時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屬靜江節度。五代十國時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明清時均屬廣西省桂林府。民國時屬廣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縣,1940年始設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佔領。光復後仍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

1981年7月、1983年10月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

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

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D. 桂林游記作文

[桂林游記作文]
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為了一睹其風采,便在暑假幕名而來,桂林游記作文。 剛下火車,雖才5點多,但已露出了魚肚白,只見遠方的山連綿起伏朦朦朧朧,若隱若現,好不奇妙。 上午了,我們一家三口乘車開始了桂林的市內一日游。 「白」。我不禁說道。一大塊無邊無際的天空如一張白紙,與雲混為一體,分辨不出這干凈整潔的白紙中的妙處,雖然不及草原上活潑富有生命力的白雲,但卻那麼富有穿透力,從遠方透過來,從大青山後穿過來。我曾領略過大海之藍草兒之綠,今日才見到天空如此之白。 第一站便蘆笛岩,這蘆笛岩里乃一大洞,洞中有許許多多的鍾乳石,乃千萬年滴水所造自然景觀,這些鍾乳石都是形形色色的石頭,可謂三分象,七分想,雖沒有標準的答案,但總有個邊,瞧第一個名為獅子嶺,一群分散各處的小獅子姿態各異,有的卧於山中,有的張牙舞爪,有的奔跑著,可有人說「這也像虎,又如豹,為何獨稱獅「,小學六年級作文《桂林游記作文》。但細細一看,那石上隱隱有些毛,只有獅子才有,這也是蘆笛岩與張家界黃龍洞之區別,黃龍洞大氣磅礴,有粗獷之美。再看那一處特別寬闊之地,名曰東海龍宮,只見宮中一根頂天大柱為孫悟空的筋箍棒,便取名東海龍宮,真是惟妙惟肖。最後一個為雄獅送客,那是一個雄獅,滿身絨毛,張牙舞爪,卻面對出口,送客真是恰到好處。 接下來,我又來到了桂林城輝——象鼻山。顧名思義,便是一座如象鼻的山。遠處眺望,只見一座如大象般的大山。威武的聳立在岸上,到了象鼻子那塊,中間有一空洞,剛好把象身與象鼻分開,那鼻子又伸進江中飲水,顯得那麼有趣純朴。再說那灕江,水光十色,清澈見底,讓小象鼻插進來喝水更是桂林一絕,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真是大飽眼福啊! 隨後,我又到伏波,彩疊山游覽,雖是大同小異,但總有獨特之處,真是美不勝收啊! 人們總說風景如畫,可我卻覺得桂林這道風景線是畫不出來的,因為它每個細微之處都分外美麗,因為它把粗獷之美,精細之美結合為一使其完美無缺。 你說是什麼! 桂林游記作文700字

E. 桂林的歷史文化

文明的曙光灕江邊的溶洞,是桂林人類的搖籃。 考古工作者發現,早在遠古時代,桂林市的灕江沿岸就有祖先居住在寶積岩、甑皮岩、轎子岩、丹桂岩等20多個山洞裡了。桂林當時是一個峰林谷地,氣候溫暖濕潤,山區有著茂密的原始森林,生長著落葉長綠植物,附近是淡水湖和沼澤地,大自然賜予了動物和植物豐富的資源,野獸成群,亞熱帶野生果實遍地。先民們吃著採摘來的野果和狩獵來的動物充飢,喝著清冽的江水,穿著樹葉樹皮或者獸皮打扮自己、抵禦寒風。他們住在桂林冬暖夏涼的石灰岩洞穴里,穿行在莽莽的原始森林和茂密的灌木叢中,用原始的石器,作為打擊野獸的武器和勞動工具,用燒制的陶器來加工食物,在此勞動生活、繁衍生息。 他們打造了桂林人類的文明史。 1979年,桂林市區的寶積山岩洞里,考古工作者發掘出兩枚人類牙齒的化石和一批打制的石器,還有劍齒象、獼猴、牛羊等哺乳動物化石,據中國科學院專家鑒定,桂林寶積山的寶積岩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遺址,距今約有3萬年左右歷史。出土遺物中有人類臼齒化石兩枚,呈乳白色,為同一老年個體,屬晚期「智人階段」化石,命名為「寶積岩人」。這是迄今為止在桂林發現的最早的桂林遠古先民的遺跡。寶積岩的發現和發掘,彌補了廣西「柳江人」與 「甑皮岩人」之間的缺環。 桂林的洞穴遺址中,甑皮岩的發掘是我國考古界的重要成果,是我國目前發現古文化遺物最多、保存最完好的一個洞穴遺址,它的年代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約7500年至9000年,是我國南方重要的、可與北方的「山頂洞」相媲美的洞穴文化遺址。 甑皮岩位於桂林市南郊的獨山,距市中心9公里。獨山,是一座高約60米的石灰岩孤山,四周群峰並秀,峰林谷地開闊。洞口高出地表約有5米,如此高度既能夠避免水淹,又可防禦野獸侵入襲擾。甑皮岩洞高8米,寬13米,洞內面積約200平方米,地面較為平坦,氣流貫通,光照條件好。洞的一側,另有一個水洞,地下河常年流水,保證了洞穴中的先民們飲水不愁。陽光,空氣,水分,是動物和植物生存的必要條件,桂林祖先是有眼光的,他們把這個洞穴作為他們的居室,正是看中了這樣的生態環境。石灰岩的洞穴,經過石縫中滲透出來的水凝結成的碳酸鈣的長期侵蝕,漸漸積成了一層堅硬的鈣化板,將桂林人的祖先遺體密封於地底下,一直不為人所知。 寂靜的山洞裡,先民的身影消逝了,人聲消逝了,但他們的遺跡存了下來。從石縫里滲下的水滴,滴過了漫長歲月,滴答之聲,聲聲不息,象發電報時的密碼一樣,傳達著一種神秘的信息… 196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和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聯合組成的桂林地區文物普查隊,終於發現了這個遠古時代桂林先民的天然住宅。 1973年,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的考古工作者對甑皮岩洞穴遺址進行了發掘。當發掘人員揭開那層結實的蓋板時,看到了大量的人類的遺物、遺跡和遺骸,從蓋板之下到洞底有淺灰色的「文化層」,最厚之處達兩米多。考古人員細心尋找,挖掘出土了其中的部分人類骨骼30多具、動物骨骼40多種、洞穴中還發現了大量的陶器、骨器、蚌器和各類野獸的殘骨。 先民的遺物為生產和生活用具,打制的石器居多,有大量用來砍劈和敲打的石器。磨製的石器較少,主要有石斧和石錛等,石斧的中間部分鑿有凹槽。專家考證,這個凹槽是用來裝木柄的。出土的骨器中,多為獸骨磨製的鏢、鏃、錐、針等工具。其中用來縫綴的骨針3枚,從它們光滑度來看,是常用之物。令人吃驚的是,一枚骨針只有米粒大的孔徑。要知道,當時他們還並未懂得使用金屬,用石頭居然能夠鑽出這么精細的活來,可見當時他們已經有一雙巧手了。骨針是縫制工具,這工具用來縫制什麼東西呢?專家推斷,這里的先民用骨針縫制獸皮一類衣飾物品,那時懂得追求美,懂得抵禦寒冷,開始穿衣服了,不再像過去那樣赤身裸體。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民們也懂得這個道理,他們已經從勞動實踐中漸漸學會了製造和加工各種實用的工具,懂得了怎樣省力方便地使用石器,以提高勞動效率。這事實也說明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提高了人,勞動教導了人,勞動推動了人類的文明和進步。 洞穴遺址中出土的男女老幼30多件人骨中,專家進行測定認為,從頭骨的特徵看,與「柳江人」相近似,有較為明顯的繼承關系,同屬於「南方蒙古人種」。從先民的遺骨來看,那時已經有了葬俗,葬俗為罕見的「屈肢蹲葬」和「仰身屈體葬」,這種姿勢非常奇怪,與黃河、長江流域及東南沿海等地在新石器時代所盛行的「仰身直肢葬」截然不同。為何如此?有人推測可能是一種原始宗教信仰,意味著靈魂可以不死,可以轉世輪回。有人認為這是模仿生活姿勢或者睡眠姿勢。還有人說這是模仿母腹胎兒的姿勢,體現了一種戀母情結。「屈肢蹲葬」這種葬俗在新石器時代曾流行於世界各地,是原始的葬俗。桂林轎子岩,還發現舊石器時代末或新石器早期的洞穴遺址,年代在公元前1萬多年以前,岩洞里的葬俗也是「屈肢蹲葬」。 甑皮岩里,人們還發現洞穴中有「二次葬」的葬俗,即婦女和幼兒合葬:一個婦女死後葬了,又從其它地方把一個先葬的幼兒遷到這個婦女身邊合葬。出土的墓葬中,有兩具成年女性遺留的殘骸撒落的赤鐵礦粉末,這是當時一種非常隆重的葬禮,與山頂洞人的習俗一模一樣。種種跡象表明,甑皮岩先民處在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婦女在當時享有至高無上的社會地位。從洞穴沒有發現明顯的隨葬品這點來看,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低下,沒有多少剩餘勞動產品和私有財產,這也佐證了當時具有的社會性質。 從洞中的陶器、蚌飾、蚌刀、蚌勺等物品和火塘、火坑遺跡來看,先民們雖然製作工藝有些粗糙,但開始有了自己的藝術追求,也懂得了煮熟食品來吃,也學會了儲存食物。那些火塘火坑就是當年先民們煮食物燒制陶器和圍爐的地方。這是人類多麼了不起的進步啊。洞內的堆積岩中發現的的動物遺骨,共有偶蹄類、食肉類、嚙齒類、靈長類等25種。發現的67件豬的骨骼中,能確定它們死亡年齡的就有40件,豬的門齒也明顯比野豬細弱,由此得出結論:這時的甑皮岩先民已有了原始馴養的活動。 由於發現的動物遺骨數量大、種類多,中科院鑒定,正式命名為「甑皮岩遺址動物群」,其中一個鹿科新屬種,是桂林灕江流域特有的,專門將它命名為「秀麗的灕江鹿」。 甑皮岩洞穴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9年,桂林市建立了「桂林甑皮岩洞穴遺址陳列館」,向世人開放。 由於當時發掘沒有詳細的分期,加之石灰岩地區出土標本年代偏老等問題,引起了考古學界對甑皮岩洞穴遺址年代的爭論。這個問題,直到2001年對它第二次發掘才解決。 2003年12月11日,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l3個國家及中國香港地區的考古學者共70餘人來到桂林市南郊的甑皮岩遺址博物館,參加「華南及東南亞史前考古——紀念甑皮岩發掘三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文化廳及桂林市政府主辦,其主題是桂林甑皮岩史前考古在我國華南及東南亞地區史前考古研究地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慶柱認為,甑皮岩遺址奠定了桂林地區乃至華南及東南亞地區的史前文化序列。以甑皮岩遺址為標尺,參照桂林其他史前遺址的資料,可以初步構建桂東北地區距今35000年至3500年間的古代文化發展框架。 甑皮岩遺址1965年發現,20世紀70年代首次發掘,得出一個大概的結論:甑皮岩遺址上層年代距今約7500年,下層年代距今約9000年以上。2001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與地方文物部門對它進行了第二次發掘,獲重大考古發現,確定其中距今約一萬兩千年前的「素麵夾砂」陶器是迄今大陸考古發現最古老的陶器之一。這為研究中國制陶業的起源和新石器時代的開端提供了重要依據。甑皮岩亦是目前大陸發現人骨數最多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洞穴遺址。根據發掘與研究,甑皮岩遺址是距今l2000年至7000年之間桂林先民生活的中心場所,與原來估計的距今9000年向前推進3000多年。專家們對此也不得不嘆道:在一個洞穴里存留著幾千年的文明,乃世所罕見。 甑皮岩遺址代表著灕江兩岸的「土著文化」。 中國的專家學者通過研究廣西桂林甑皮岩遺址後提出,遺址出土的原始陶片與史前人類食用螺螄的飲食習慣有關。嶺南人類很早就懂得用火烤熟獵物,開始捏制陶器來煮食螺螄這類小食物。當時稻作文化還沒有傳入嶺南地區,嶺南人類食用大量芋類野生植物、鹿和野豬等野生動物,洞穴內各地層內殘留著大量螺螄殼。螺類只有在被煮熟後,才易使殼肉分離。現場證據也表明陶片出現的時間與螺殼的大量出現幾乎同步。 在廣西桂林甑皮岩遺址的各地層中,分布著密密麻麻的螺螄殼。傅憲國先生說,當時的螺螄比現在的大很多,直徑約在3--5厘米之間。數億年前的桂林地區曾被覆蓋在海水之下,水線下降後,留下了密布的江湖,盛產各類螺螄和魚。那個時期出現的陶器多是淺半球形,敞口較大,這些都是用於做飯的特徵。 長期以來,中外考古學家都在為陶器起源問題爭論不休。有的認為是用來做飯,有的認為源自生存方式的改變,有的認為與建築泥磚房屋有關。 但也有專家對吃螺螄產生了我國最早的陶器一說表示疑問。加拿大考古學家理查德·皮爾遜認為,當地人也有可能用燒烤的方式食用貝殼類食物。 對甑皮岩的發掘和研究還表明,甑皮岩人早在12000年前就能製作大型陶器,在遺址發現的陶罐被證實為中國最原始的成型陶器之一,專家們據此推測,桂林有可能是陶器的起源地之一。負責在2001年第二次發掘甑皮岩遺址的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傅憲國先生說:「30年來,甑皮岩考古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其年代之謎得以破解。」專家學者們在甑皮岩遺址發現的陶片是目前中國已知最原始的,有12000年的歷史,他們感嘆道:「一萬年前桂林就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了。」他指出,灕江岸邊的甑皮岩人在此繁衍了5000年,在7000多年前,由於地球氣候進入了一個溫暖潮濕期,高出地面約1米的甑皮岩變得潮濕多水,這里的先民終於走出了這個洞穴,利用樹木搭建房屋生活。 寶積岩與甑皮岩洞穴遺址的發掘,意義十分重大,無論從人類學、動物學、社會學、地質學、歷史學等各學科方面都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對於研究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研究當時我國南方先民的社會狀況,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也是歷史唯物主義教育的現場講台。 陽國亮、周作明先生在《桂林歷史文化旅遊研究》一文中寫道: 沿著寶積岩人的足跡,翻越兩萬年的時間大山,考古學家在雁山區雁山鎮李家塘村發現了據今約10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廟岩洞穴遺址,這一時期是原始手工技術萌發的時 代,桂林先民掌握7穿孔技術和夾砂粗陶燒割技術。從甑皮岩遺址(據今7500年——9000年)、轎子岩遺址(新石器時代早期)、丹桂岩遺址(新石器時代早期)、象山頂遺址(新石器時代)、資源曉景寨山坡遺址(新石器時代)、全州渡里園山坡遺址(新石器時代)等考古發掘證明,新石器時代是桂林的一個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的桂林先民已逐漸擴大了生產與生活圈,從洞穴走出了低矮的山坡。桂林先民走向山坡,由依賴天然洞穴已發展到創建居室的階段,人們的生產生活也豐富起來……說明新石器時期的桂林已由漁獵時代向稻作時代發展。 桂林這些洞穴遺址,是文化城中的一座座歷史文化寶庫。 寶庫中的實物,證明了灕江流域曾經發生過的人類活動,展現了一群遠古時期的灕江兒女與大自然拼搏,在奮斗中成長的圖景。他們過著以採集和漁獵為主、以農業和馴養業為輔的母系氏族公社生活,在艱苦的環境中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戰天斗地,抗擊猛獸毒蟲和各種自然災難的襲擊,求得生存,謀得發展,用頑強的意志和辛勤的勞動汗水,開拓出新生活的道路,走向稻作時代,迎來了灕江文明的曙光。 這一縷曙光,穿透了漫漫黑夜,穿越了悠長的歷史隧道,漸漸發祥了文明普照的燦爛陽光。 於是,就有了後來桂林歷史文化名城的輝煌。

F. 桂林的地理游記

俗話說的好:抄「桂林山水甲天下襲。」我們來到了美麗的山水之國——桂林,欣賞美麗的桂林風光。

我們來到了陽朔的灕江旁,看見了許許多多的竹筏盪漾在灕江上。我們坐著竹筏順江而行。桂林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見水中的自己;桂林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是一塊無暇的翡翠;桂林的水真涼啊!用腳輕輕地觸摸著水,一股沁人心脾的涼意涌遍全身。師傅一邊給我們劃船,一邊為我們介紹美麗的灕江的風景。你瞧,那就是九馬畫山,顧名思義就是九匹馬構成了一座山的風景。還有形態各異的山,如豬八戒背老婆、青蛙看江、烏龜爬山……最有名氣的一道風景是二十元人民幣反面的風景。看完後,讓我不盡想起一句「陽朔山水甲桂林。」

象鼻山屹立在灕江和桃花江之間。我們先從象尾拾級而上,來到了象頭,站在觀景台上,能看見桂林的全景。遠看象鼻山像一頭無比巨大的象拖著它那長長的鼻子垂到了水中,正在水中嬉戲。在象鼻山前,我還做了一回漁民,坐在竹筏上,掌控著魚鷹。

G. 桂林山水的歷史文化

桂林山水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桂林美麗的山水,記錄和凝結著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

桂林,始於秦朝,興於唐宋,盛於明朝,是我國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唐至今,桂林一直是我國南方和廣西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是「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

桂林的歷史文化畫卷光輝燦爛:以甑皮岩為代表的史前歷史文化,以靈渠為代表的秦代水利工程,以靖江王陵、王府為代表的宏偉壯觀的明藩王文化,以摩崖石刻和山水詩詞為代表的異彩紛呈的山水文化,以西南劇展為代表的影響深遠的抗戰文化等,無不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文化價值。如今,桂林市國家、自治區、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346處。

歷史上文人墨客贊美桂林山水的詩賦和佛像遍布石壁岩洞,摩崖數量之巨在我國長江以南首屈一指,至今已達2000餘件,成為全國六大石刻基地之一。其中「桂海碑林」、「西山摩崖石刻」等最為有名。

桂海碑林博物館位於月牙山南麓,由龍隱洞和龍隱岩兩處的220餘件摩崖石刻和新建碑閣中數十件石刻組成,還收藏了市內外拓本上千件。這些石刻經由唐代直至清代,歷時1000多年逐步形成。歷史上在這里興盛的旅遊文化,積淀成龍隱洞和龍隱岩內外「摩崖殆遍」、「壁無完石」的碑林奇觀,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堪稱一部刻在石頭上的歷史文獻。無怪乎南宋才子陳讜遍游桂林諸山後,面對琳琅滿目的石刻發出了「周南太史書」的贊嘆,將之與《詩經》、《史記》媲美。

與以庄嚴肅穆的廟堂文化為特色、以碑為主的西安碑林不同的是,桂林石刻是以靈活多樣的社會文化為特色,以摩崖為主體。題刻內容從政治生活、軍事征戰到開渠築城、宗教傳說,一塊塊碑刻截取了各個時代的橫斷面,再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如記錄了北宋時期一次震驚朝野的黨派斗爭的《元黨籍碑》、反映北宋末年正直官吏反腐倡廉呼聲的《龍圖梅公瘴說》等,不勝枚舉。都具有彌足珍貴的史料價值。

「游山如讀史」。桂林的摩崖石刻正是以深刻的文化內涵屹立在秀麗的桂林山水中,令中外遊客流連忘返。

H. 作文 桂林游記

[作文 桂林游記]今年春節媽媽帶我們全家去桂林旅遊,作文 桂林游記。出發的這一天,北京應該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天氣,遺憾的是我沒有看見這晴朗的天氣,而是踏上了去往機場的行程。經過三個小時的航行,我們順利抵達了桂林這個美麗的山水城市。
我的桂林游記就此拉開了帷幕。
我們接近中午的時候抵達了桂林兩江機場。導游接到我們後去吃的午飯,午飯後我們就開始游覽兩江四湖。兩江四湖的景色真是美麗極了!四湖中的杉湖最是漂亮,湖中心的日月雙塔玲瓏剔透,與湖中的倒影相接相伴,相映相生。杉湖、榕湖、桂湖一圈走下來,已然用了兩個小時。我們接著游覽了桂林的地標——象鼻山。象鼻山座落在灕江邊,桃花江出口處。象鼻子正好伸進灕江之中,像似一隻大象把鼻子深入灕江盡情暢飲灕江那甜甜的水。象鼻山遠近聞名,鮮為人知,看過的人都拍案叫絕,流連忘返,戀戀不舍。
之後我們又來到了靖江王府,聽導游講,靖江王府是我國至今歷史最長而且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府,清朝時為廣西貢院,現在為廣西師范大學校區。我親身感受了貢院的科舉考試,每人發一張卷子,每人一間小屋,不許作弊,用毛筆答卷,考試題目都是導游在講解的內容里講過的,記得最熟悉的是那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假桂林。遺憾的是因時間限制,考試時間為兩分鍾,我剛剛把名字寫好,時間就已經到了,凡事重在參與嘛!我體會了一把貢院的考場氣氛,跟我們平時的考場完全不同。王府內的獨秀峰,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氣勢雄偉,被稱為南天一柱,宋人王正功的詩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刻在這里。
晚上,我們參觀了劉三姐大觀園,有唱山歌的阿妹,這還不算亮點,最亮點的是斗雞,讓我們大飽眼福,參賽的四隻雞斗來斗去,最後三號雞勝利了。接下來我親身參與了篝火晚會的互動節目,也蠻不錯的嘛!今天一天的景點就游完了。我們就回賓館休息了,因為我盼望著第二天的到來。
第二天早飯後,我們先游覽了灕江風光,我們乘著遊船盪漾在灕江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油然而生。我看見過一望無際的大海,欣賞過如詩如畫的湖水,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清澈的水。灕江的水這綠啊,綠的像一塊翡翠。灕江的水真靜啊,靜的像一面鏡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我攀登過雄偉壯觀的長城,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奇特的山。這里有最具震撼力的九馬畫山,最形象的童子拜觀音,最有動力的沖天峰,最奇特的半邊奇渡,亂石堆的綉山,像一個人戴了帽子的冠帽山,春天滿是荷花的蓮花群,美麗的桃園秀色,達到仙界一般的陽朔佳境,處處都是草和花朵的草坪風光,灕江名景的九牛三洲,像蟠桃一樣的蟠桃迎賓,像蝙蝠的蝙蝠山,能看見青山頂的獨秀峰,像羊角的羊角山,黃布倒影(現20元人民幣背面景色),漂亮的灕江迎賓,像駱駝的駱駝過江,最可愛是山峰倒影,幾分朦朧,幾分清晰。乘船巡遊其間,放佛在欣賞一幅徐徐展開的中國山水畫卷。經過5個小時的船上游覽,我們來到了陽朔碼頭,小學四年級作文《作文 桂林游記》。
到了陽朔,我們又游覽了聚龍潭奇石和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我們看見了各種各樣的民族習俗,壯族的阿妹只要喜歡上哪個男孩子,就會使勁的踩他一腳,如果你對阿妹有意思,就回踩她一下。如果有別的阿妹喜歡你,有時會給你一個綉球。(綉球代表愛的象徵,而且還是阿妹自己親手綉的,最好收下,不過那樣的話,送綉球的阿妹上山會跟著你,下山也會跟著你。)
第三天,我們來到了穿山岩,穿山景區位於灕江東岸,小東江自北而南,貫穿山與塔山之間,有一座明代建築的七層壽佛塔巍然聳立。穿山南峰,廣西侗族姑娘阿妹在這月宮仙境裡面載歌載舞,與遊客互動。在這里我第一次見到了這么多美麗又形象的天然石乳,真是奇特啊!
下午,我們參觀了七星公園,七星公園是桂林市的綜合公園。我們先是跟隨導游參觀了棲霞寺,導游跟我們講解了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在棲霞寺,我最喜愛的是漢白玉觀音。在這個觀音裡面還有一個讓人不得不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觀音,又讓人不得不相信觀音真的會顯靈。
這塊漢白玉是一個商人從四川買的一塊高6。5米的巨大觀音,商人請專家把這塊漢白玉雕刻成了一個觀音,取名為漢白玉觀音。商人位於2003年把她送給了七星公園的棲霞寺。
就在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的前三天,桂林下了一場有史以來的大雨。大風掀掉了棲霞寺上面的瓦,雨水滴在觀音身上,就在觀音的眼睛的下部分出現了一條黑色的痕跡。
後來寺廟的工作人員發現觀音身上有許多水,就趕緊找布來擦,擦到觀音臉部的時候,發現有一條黑色的痕跡,怎麼擦也擦不掉。直到5。12四川大地震消息傳播之後,有科學家解釋,說:一是這塊漢白玉觀音是從四川購買的,所以和四川有密切的關聯,觀音在為5。12四川大地震逝去的人民而哭泣。二是因為觀音從2003年就來到桂林了,所以和桂林也有關聯,觀音是在為風雨刮壞的房子而傷心哭泣,就是因為這件事情,感動了觀音,所以觀音才會傷心流淚。就是這個奇聞,驚動了整個桂林,報紙、新聞、電視上都有報道。
這一次被市民們稱為觀音顯靈。真是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呀!
七星公園里最後的景點是駱駝峰,因其酷似一隻蹲在地上的駱駝而得名,又因像一隻古代的酒壺,也叫他作壺山。
最後一天,我們游覽了冠岩,冠岩是一個地下河的出口,導游說這一出口與灕江相連,因它的水源與灕江不同,所以在此出口處它流出的水總要比灕江的水綠一些。奇特的是,灕江水漲它也漲,灕江的水落它也落,冠岩的水來自何處,千百年來一直是個不解之謎。我在洞內壁上看到刻有《冠岩》一詩:洞府深深映水開,幽花怪石白雲堆。中有一脈清流出,不識源從何處來。到上個世紀80年代,才有中國地質水文考察隊與英國潛水隊合作,潛入水下24米,鑽洞探測,終於揭開了這千古之謎,冠岩的地下水來自靈川的南圩河。通過導游的講解,讓我對冠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希望大家也能去冠岩欣賞著美麗的風景。
我們這次桂林之行的最後一個景點是古東瀑布。在導游那裡我對古東瀑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古東瀑布位於桂林市區往東26公里,沿灕江而下,是景區開發的後起之秀。景區是以地下湧泉匯集而形成的多級串聯瀑布,瀑布比灕江水位還高180米,能夠噴涌,是全國唯一一個有地下湧泉來形成的多級串連瀑布。也是一個因鈣活化沉積作用可逐漸長高而改變景緻的瀑布。九級瀑布形態各異,有的如鴛鴦戲水,有的如蛟龍噴水,有的在長滿青苔的岩壁上,瀑水如布,水文清晰可鑒,呈白色透明狀,尤如噴霧行雲。有的水流集中下注跌入深潭濺起層層水霧浪花,尤如細雨蒙蒙,瀑布兩岸林木蔥郁,水質清洌透明,涼爽甘甜。
最後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桂林的米粉也很好吃,米粉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料的製作,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味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擔子米粉等幾大類。其中,我們吃的就是原汁原味的擔子米粉,擔子米粉很細膩,爽口,味道相當的好。百香果也是我最喜愛吃的水果,放在嘴裡你想它是什麼味道就是什麼味道,酸酸的甜甜的。金桔也是很不錯的,個頭比在北京超市買的偏大,口感很好,也是我比較喜歡吃的水果。桂林的特色菜——啤酒魚,我們也沒放過,媽媽帶我們去桂林美食街的魚米鄉吃的啤酒魚,口碑極好,也是家老店,希望有機會去桂林旅遊的朋友記得去這家店品嘗喲!
晚上,我們准備回北京了,導游將我們送到機場,我們坐上了飛機,離開了桂林這個旅遊城市,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休閑城市。
北京昌平區天通苑小學四年級:徐葶芳 筆名:粉詩蒂

I. 求一篇關於桂林的游記

素聞「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佳話,便懷著對美麗的桂林長久的傾慕和心儀,終於踏上了前往桂林的旅途。
第一日:初到山水甲天下美麗桂林。
7個小時的車程,也不算遠。一路上下著小雨,但這一點也不影響我們的興致。恰恰相反,車只進入桂林地帶,便先領略了桂林山的奇異與秀美。在江南雨絲的薄霧里,桂林的山顯得神奇而美妙,猶如羞澀的少女,披一件半透明的輕紗,半露著臉龐,盡顯一種南方美女的嫵媚。心中便已經生出了無以名狀的感嘆!一座座山,婷婷玉立,石崖篷里,長出青蔥翠綠的花草樹木,每座山都有不同的形狀,奇異變幻,形態萬千。這究竟是誰製造了如此神奇的美景啊? 日月雙塔座落在美麗的杉湖中,是桂林市中心的代表。車進入市內,吃過中飯,我們首先便游杉湖,觀日月雙塔。乍一眼望見這杉湖,便感覺眼前鋪開的是一幅清新明凈的山水畫。如果說桂林的山是「鳥鳴山更幽」,那麼,桂林的水則是清澈透明﹑綠得欲滴。俯首看去,湖水泛著細細的漣漪,水色晶瑩剔透,加之青蔥般嫩綠的杉樹亭亭玉立,日月雙塔渾雄貯立於湖中與湖畔,塔影微瀾,綠樹碧水,相互影映,讓雨後的杉湖更顯得清麗而脫俗。怎麼看都是一幅讓人久看不厭的山水畫,凝重中透露著靈動之氣。聽說,日塔為銅塔,月塔為琉璃塔,雙塔在水下有一水底隧道相通,隧道兩側是一個真實美麗的水簇世界,夜間雙塔在燈光下更美得讓人嘆為觀止,銅塔為金黃色,顯得雄偉;月塔為銀白色,更顯莊重;雙塔與湖水相映成趣,更顯得金壁輝煌。遺憾的是,這次匆忙之中,只看到雙塔雄偉的雙影,卻未能細細品那塔內的文化,觀那夜間塔的輝煌。也許,正好為下次再游桂林留下一個很好的懸念和理由吧。 第二日便游覽了世外桃源、圖騰古道、灕江。 世外桃源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啊?難道,真有陶淵明筆下那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有良田美池桑竹,如在仙境?難道那裡的人們真過著男耕女織怡然自樂的桃源仙境的生活?在導游阿妹的帶領下,我們乘坐一艘小船,聽阿妹娓娓解說,船在燕子湖裡蒎起圈圈漣漪,湖畔垂柳依依,輕風薄浪,細煙相繞,在這個安靜的湖裡,心中的煩惱和塵俗傾刻間便被滌盪得乾乾凈凈。水上阡陌,桃花繽紛,歌樓阿妹甜美清亮的歌聲,裙裾婆娑,載歌載舞;古老的水車緩緩地轉動,吱吱呀呀的聲音,搖轉了古老的歲月,掬一捧水,清涼,再掬一捧水,感覺自己也成了那安祥而悠然的水車。遠古的氣息,被點撥得完美而生動。看他們的鼓樓,那一串串玉米,稻穗,懸掛著的是他們的希望和吉祥。那股濃郁的民族風味,便在這安靜的湖裡,在這安靜的廊橋,在這水車的轉動中,演繹得淋漓盡致。朋友發信息來,說我此刻已入仙境。我不禁心中感嘆,是啊!我正陶醉在仙境里,樂不思蜀呀! 圖騰古道向我們真實地展示了甑皮岩人原始落後的生活。他們野性而原始的美,也同樣展示在我們面前。當我們聽著解說介紹了他們的生活後,我們都感到極為震驚。居然在如今的地球上,還有原始的母系部落存在,他們究竟是怎麼艱難地維持這個部落,居然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繁衍生息,至始都處於原始部落並維持到如今?是那陳列的魚骨做的鏢?石頭做的粗糙的斧和錛?不得不承認,他們有著多麼頑強的生命力啊!經過圖騰古道這個地下洞穴陳列館,看著陳列的牛頭,石制的原始工具,彷彿又看到了歷史的滄桑與厚重。我們一步步上得山腰,然後,導游教我們怎麼與甑皮岩的土人打招呼(我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他們,他們是生活在幾千年前的原始人,卻真實地站立在眼前;他們是我們的骨肉同胞,卻象遠隔了無數個世紀),用手拍打著嘴唇,發出「啊啊」的聲音;在這里,女子都被稱為阿麗,男子都被稱為阿布,怕引起我們的驚慌,導游事先告訴我們,他們因為有點野,所以可能會拉遊人的手,或者拍他們喜歡的人的屁股,大家都不要怕,他們雖然是調皮些,但不野蠻。於是我們在既驚又怯中隨導游進了他們的寨。門口站著兩位他們的勇士,黝黑的皮膚,胸口掛著一個小小的牛頭,目光銳利而警惕,當我們向他們拍著嘴唇發出啊啊的聲音時,兩位守寨的勇士目光才變得柔和起來,也拍著他們的嘴唇發出啊啊的聲音。經過他們身邊時,有幾位美女因為他們要拉住她們的手而嚇得驚叫起來。然後我們的臉被他們塗上了一條白色的糊狀物,那是我們得以進寨,被他們視為友好的客人的標志。於是,我們看到了他們生活的草棚,看到了到處懸掛的牛頭骨,也看到了他們那端坐於椅子上庄嚴的女王,聽到了法師為我們的祈禱,盡管我們無法聽懂。下山時,我們看到了一場最美的表演,阿麗們唱著歌,跳著舞,阿布們也表演了讓人咋舌的赤腳踩玻璃,吞火噴火表演,歌聲充滿了野性,舞蹈盡顯原始的狂放之美。於是我不停地拍照,我要照下這不屈而勇敢、神秘莫測的部落,要把他們的憨態、可愛、率性、野性永遠留在我的記憶里。甑皮岩不僅僅是桂林的文化,它已經是整個人類古老的文化。 到桂林,不能不去游灕江。「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小學時便深深記下了灕江的水不同一般的清、靜、綠,桂林山不同一般的奇、秀、險,這是我童年便有的夢啊!今日我終於乘一葉竹筏,在灕江水上泛舟,體會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小舟歡快地穿行在灕江碧波上,兩岸奇山異石,綠樹蔥蘢,在身後漸漸遠去。赤一雙腳,探進灕江清清的水裡,愜意,舒爽;看見對面游來的小舟,揮手與他們互打著招呼:狗肉!狗肉!偶爾閉一陣眼睛,那船頭揚起的浪花撲在臉上,是那麼親切,那麼讓人迷醉。深深地呼吸山水中的清新,貪婪地飽覽山水的俊美。明天,我們就要離開美麗的桂林了。 桂林,真美。我寫不出它的美,說不出它的美。只記得小學時的課文: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靜啊。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朋友,有空,不妨去桂林看看。最後要感謝桂林蘋果假期給我們提供的桂林三日游接待!
第三日:結束愉快桂林之行,返回老家看望父母。

閱讀全文

與桂林游記結合歷史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