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太平天國的歷史(詳述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將大筆軍費和巨額賠款,全部轉嫁給勞動人民。由於五口通商,外國的工業產品涌進中國,質高價廉的工業產品,排斥了中國傳統的家庭副業和手工業,使東南沿海地區的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失去生計。同時,地主加緊了對農民的盤剝,土地兼並更為嚴重。清政府的捐稅,年年增加,使農民不堪重負。1840-1850年,廣東、廣西和全國許多地區,水災、旱災、蝗災,連年不斷,廣大農民家破人亡,陷入絕境。農民反抗斗爭多達110次。特別是兩廣地區,由於受到鴉片戰爭的直接沖擊,社會動盪更為激烈。
在此期間,洪秀全被《勸世良言》中的單一神權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觀所吸引,把基督教的平等觀和中國農民的「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結合起來,從農民階級的要求和利益出發,先後撰寫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和《原道覺世訓》。同時期,馮雲山在紫荊山區的廣大貧苦農民和燒炭工人中,宣傳反清思想,開展拜上帝會的組織工作。1849年,拜上帝會眾已達萬餘人。1850年前後,拜上帝會與地主團練的沖突日趨尖銳,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醞釀和發動的。
金田起義: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率眾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3月,太平軍轉戰到武宣東鄉,洪秀全正式稱「天王」;9月,太平軍攻佔永安州。在永安滯留期間,進行了休整補充和制度建設,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國政治制度的雛形。 1852年4月,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北上圍桂林,克全州,入湖南。在全州戰役中,馮雲山戰死。太平軍轉戰湖南途中,發布了《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等重要文告,闡明太平天國「掃除妖孽,廓清中華」宗旨,號召廣大群眾紛紛響應。湘江上的纖夫、船工;碼頭上的挑夫、搬運工;城鎮中的鐵匠、商販、木匠;以及郴州、桂陽山區的煤礦工人,參加起義,太平軍迅速壯大。1853年1月,太平軍攻克武漢三鎮,隊伍增至50萬,聲威大振。2月,太平軍水陸兼程,沿江東下,連克九江、安慶、蕪湖等重鎮。3月19日,太平軍佔領南京,洪秀全進入南京城,宣布改南京為天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國建立了與清王朝相對峙的農民革命政權。
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為都城。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為了鞏固和發展勝利成果,進行了北伐和西征。1853年5月,林鳳祥、李開芳率軍進兵北京。北伐軍出江蘇,過安徽,進河南,渡黃河,入山西,直搗直隸,逼近天津,由於孤軍遠征,終於失敗。洪秀全為了控制長江中游,確保天京安全,又派兵西征。1853年5月,賴漢英、胡以晃、曾天養率軍溯長江西上,攻佔了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廣大地區。在湖南境內,多次打敗曾國藩組織的以地主團練為骨乾的湘軍。1856年上半年,太平軍又在天京外圍展開了激烈的破圍戰,先後擊破了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在軍事上達到全盛。1853年冬,制定並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試圖建立一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天朝田畝制度》是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維持絕對平均主義的農民烏托邦,不可能付諸實施。但是,它表達了廣大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願望。太平天國還實行男女平等;改革考試制度;對外關繫上,堅持獨立自主。
正當太平軍在西征戰場取得勝利之時,1856年8月,天京城內發生楊秀清假借「天父下凡」,杖責洪秀全,逼迫洪秀全封他為「萬歲」的事件。洪秀全感到事態發展下去對自己不利,表面上答應了楊秀清的要求;暗地裡卻密召在前線的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回京救駕。韋昌輝立即率3000精兵趕回天京。9月2日 凌晨,在秦日綱的配合下, 包圍了東王府,殺了楊秀清和他的全家,及部下和士兵2萬多人。天京城內一片恐怖。石達開從湖北趕回,斥責韋昌輝濫殺無辜。韋昌輝又想殺死石達開,石達開只好半夜縋城逃出天京,石達開的全家老小都被韋昌輝殺了。韋昌輝的行為,引起太平軍全體官兵和百姓的憤慨。石達開在安慶起兵後,要求洪秀全順從民意殺死韋昌輝。11月2日,洪秀全誅殺了韋昌輝及其心腹200餘人,平息了這場自相殘殺的內亂。韋昌輝被處死後,石達開應召回京「提理政務」。洪秀全經過「天京事變」,對石達開也不信任,於是封洪仁發和洪仁達為王,鉗制石達開。石達開既無實權,又心存疑慮,1857年6月,率領10萬精兵遠走西南。石達開的隊伍孤軍奮戰,1863年6月,被清軍圍困在四川大渡河畔,全軍覆沒。天京事變成為太平天國由盛入衰的轉折點。
天京變亂和石達開出走,使太平軍被迫由戰略進攻轉向防禦。清軍乘機反撲,攻佔了長江中下游許多地方,重建江南、江北大營,圍困天京。洪秀全為了挽救頹勢,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委以重任。1858年8月,陳玉成、李秀成會集各路將領,在安徽樅陽召開軍事會議。各路大軍協同作戰,一舉攻破浦口殲敵萬余,再次擊潰江北大營。11月,在安徽三河鎮全殲湘軍精銳6000餘人,迫使清軍從安慶撤圍,穩定了天京上游的局勢。
1859年,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主張「權歸於一」,反對「結黨聯盟」;廣開言路,「上下情通」。效法西方,興辦工礦交通和金融事業;准許私人投資,僱傭勞動;獎勵民間製造器皿技藝,准其專利自售,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來,興辦學館,建立醫院,設立社會福利機構。《資政新篇》作為太平天國後期的政治綱領,具有明顯的資本主義傾向。1860年上半年,李秀成、陳玉成部搗毀江南大營,並開辟了蘇南根據地。1861年9月,安慶失陷。次年5月,陳玉成敗走壽州,被俘就義。太平天國西線陷入無法挽救的危境。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外國侵略者同清政府互相勾結,共同鎮壓太平天國。太平天國堅決地同侵略者進行英勇斗爭,先後重創「常勝軍」、「常安軍」、「常捷軍」,並將華爾打死,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安慶失陷之後,太平軍在江蘇、浙江的根據地也相繼失守,只剩下天京及其周圍小塊地區,這時,天京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形勢日益危急。李秀成提出「讓城別走」,另闢根據地的主張,被洪秀全拒絕。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湘軍挖掘地道,用火葯轟塌城牆,經過激烈巷戰,天京陷落。大部分太平軍將士壯烈犧牲,少數人突圍。幼天王和洪仁玕在江西被俘,英勇就義。李秀成在天京突圍時被俘,被曾國藩殺死。太平軍余部轉戰大江南北,一直奮戰到1868年。
中國歷史上這場空前規模的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前後奮戰14年,縱橫18省,威震全中國,最終在清政府和外國侵略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
1856~1860年(咸豐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因其實質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而得名,亦稱英法聯軍之役。
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相繼侵入中國。但是,它們不滿足已經取得的特權和利益,蓄意加緊侵犯中國主權,進行經濟掠奪。1854年,《南京條約》屆滿十二年。英國曲解中美《望廈條約》關於十二年後貿易及海面各款稍可變更的規定,援引最惠國條款,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條約》的要求。主要內容為:中國全境開放通商,鴉片貿易合法化,進出口貨物免交子口稅,外國公使常駐北京等。法、美兩國也分別要求修改條約。清政府表示拒絕,交涉沒有結果。1856年,《望廈條約》屆滿十二年。美國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條約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絕。於是,西方列強決心對中國發動一場新的侵略戰爭。是年春,克里米亞戰爭結束。英、法獲勝,得以調出較多的兵力轉向中國。俄國則因戰敗,企圖用侵略中國來彌補損失。美國積極向外擴張,採取與英、法勾結侵略中國的政策。
1856年10月,英國利用「亞羅號事件」製造戰爭借口。「亞羅號」是一艘中國船,曾為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國當局注冊,但已過期。10月8日,廣東水師在「亞羅號」上逮捕幾名海盜和涉嫌水手。這純系中國內政,與英國毫不相干。英國駐廣州代理領事巴夏禮在英國駐華公使、香港總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兩廣總督葉名琛,稱「亞羅號」是英國船,捏造中國兵勇曾侮辱懸掛在船上的英國國旗,要求送還被捕者,賠禮道歉。葉名琛初據理力爭,但旋又妥協退讓,將全部人犯送到英領事館。巴夏禮為進一步擴大事態,百般挑剔,拒不接受。10月23日,英艦突然闖入虎門海口,進攻珠江沿岸炮台,悍然挑起侵略戰爭。接著,英軍炮轟廣州城,並一度攻入內城。當地軍民英勇抵抗。英軍因兵力不足,被迫於1857年1月退出珠江內河,等待援軍。
為了擴大侵略戰爭,英國政府於 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總督額爾金為全權代表,率領一支海陸軍來中國;同時向法國政府提出聯合出兵的要求。此前,法國正以「馬神甫事件」(又稱「西林教案」)向中國交涉。所謂「馬神甫事件」,是指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違法進入中國內地活動,胡作非為,於1856年2月在廣西西林縣被處死一案。此案迄未議結。1857年,法國政府將它作為侵略中國的借口,任命葛羅為全權代表,率軍來華協同英軍行動。
1857年12月,英法聯軍五千六百餘人(其中法軍一千人)在珠江口集結,准備大舉進攻。美國公使列衛廉和俄國公使普提雅廷也到達香港,與英、法合謀侵華。其時,清政府正以全力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加上「餉糈艱難」,對外國侵略者採取「息兵為要」的方針。葉名琛忠實執行清政府的政策,不事戰守。12月28日,英法聯軍炮擊廣州,並登陸攻城。都統來存、千總鄧安邦等率兵頑強抵禦,次日失守。廣東巡撫柏貴、廣州將軍穆克德訥投降,並在以巴夏禮為首的「聯軍委員會」的監督下繼續擔任原職,供敵驅使。葉名琛被侵略軍俘虜,後解往■■印度加爾各答。侵略軍佔領廣州期間,當地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廣州附近義民在佛山鎮成立團練局,集合數萬人,禦侮殺敵。香港、澳門愛國同胞也紛紛罷工,以示抗議。
廣州陷落後,四國侵略者合謀繼續北上,以便對清政府造成直接威脅。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國公使率艦陸續來到大沽口外,分別照會清政府,要求指派全權大臣進行談判。俄、美的照會還表示願意充當「調停人」。咸豐帝一面命令清軍在天津、大沽設防,一面派直隸總督譚廷襄為欽差大臣,前往大沽辦理交涉,並把希望寄託在俄、美公使的「調停」上。英、法侵略者並無談判誠意,只是以此拖延時間,加緊軍事准備。5月20日,英法軍艦炮轟大沽炮台。駐守各炮台的清軍奮起還擊,與敵鏖戰。但譚廷襄等毫無鬥志,望風披靡,加以炮台設施陳陋,大沽失陷。英法聯軍溯白河而上,26日,侵入天津城郊,並揚言要進攻北京。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趕往天津議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嚇下,於6月26日、27日分別與英、法訂立中英、中法《天津條約》。
中英《天津條約》共五十六款,附約一款;中法《天津條約》共四十二款,附約六款。主要內容是:①公使常駐北京;②增開牛庄(後改營口)、登州(後改煙台)、台灣(後定為台南)、淡水、潮州(後改汕頭)、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③外籍傳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④外人得往內地游歷、通商;⑤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往來;⑥修改稅則,減輕商船噸稅;⑦對英賠款銀四百萬兩,對法賠款銀二百萬兩。
在此之前,俄、美公使利用「調人」身分,以狡詐的手段,分別於 6月 13日、18日與清政府簽訂中俄《天津條約》十二款、中美《天津條約》三十款,攫取了除賠款外與英、法所得幾乎一樣的侵略特權。中俄《天津條約》第九款還特別規定,兩國派員查勘「以前未經定明邊界」,「務將邊界清理補入此次和約之內」,以便日後解決,從而為沙俄進一步掠奪中國領土埋下了伏筆。
《天津條約》簽訂後,英法聯軍撤離天津,沿海路陸續南下。咸豐帝此時對條約內容又感憂恐,令桂良等在上海與英、法代表談判通商章程時,交涉修改《天津條約》,取消公使駐京、內地游歷、內江通商等條款,並設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換約。11月,桂良等與英、法、美代表分別簽訂了《通商章程善後條約》,規定:鴉片貿易合法化;海關對進出口貨物照時價值百抽五征稅;洋貨運銷內地,只納2.5%子口稅,免徵一切內地稅;聘用英國人幫辦海關稅務。但是,英法方面不容變易《天津條約》的各項條款,並堅持要在北京換約。
英、法政府遠不滿足從《天津條約》攫取的種種特權,蓄意利用換約之機再次挑起戰爭。1859年6月,在拒絕桂良提出的在滬換約的建議後,英國公使普魯斯、法國■公使布爾布隆和美國公使華若翰各率一支艦隊到達大沽口外,企圖以武力威懾清政府交換《天津條約》批准書。清政府以大沽設防,命直隸總督恆福照會英、法公使,指定他們由北塘登陸,經天津去北京換約,隨員不得超過二十人,並不得攜帶武器。英、法公使斷然拒絕清政府的安排,堅持以艦隊經大沽口溯白河進京。大沽一帶防務,自1858年英、法艦隊退走後,清政府即命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負責。6月25日,英法聯軍突然向大沽炮台進攻。在僧格林沁的指揮下,守軍英勇抵抗,戰斗異常激烈。直隸提督史榮椿、大沽協副將龍汝元身先士卒,先後陣亡。激戰結果,英法聯軍慘遭失敗,損失艦艇多艘,死傷四百多人,英艦隊司令何伯也受重傷。戰斗中,美國艦隊幫助英、法軍作戰和撤退。8月,美國公使華若翰偽裝友好,由北塘進京,返回北塘時與直隸總督恆福互換《天津條約》批准書。在此之前,俄國代表已在北京換約。
英法聯軍進攻大沽慘敗的消息傳到歐洲,英、法統治階級內部一片戰爭喧囂,叫嚷要對中國「實行大規模的報復」,「佔領京城」。1860年2月,英、法兩國政府分別再度任命額爾金和葛羅為全權代表,率領英軍一萬五千餘人,法軍約七千人,擴大侵華戰爭。4月,英法聯軍佔領舟山。5、6月,英軍佔大連灣,法軍占煙台,封鎖渤海灣,並以此作為進攻大沽口的前進基地。俄國公使伊格納季耶夫和美國公使華若翰也於7月趕到渤海灣,再次以「調停人」為名,配合英、法行動。清政府在大沽戰役獲勝後,幻想就此與英、法兩國罷兵言和。當英、法軍艦逼臨大沽海口時,咸豐帝還諭示僧格林沁、恆福不可「仍存先戰後和」之意,以免「兵連禍結,迄無了期」,「總須以撫局為要」,並派恆福與英、法使者談判。前敵統帥僧格林沁則以為敵軍不善陸戰,因而專守大沽,盡棄北塘防務,給敵以可乘之機。伊格納季耶夫為英、法提供了北塘未設防的情報。
8月1日,英法聯軍在北塘登陸,沒有遇到任何抵抗。14日,攻陷塘沽。再水陸協同,進攻大沽北岸炮台。守台清軍在直隸提督樂善指揮下,英勇抗擊。但清政府本無抗戰決心,咸豐帝命令僧格林沁離營撤退。清軍遂逃離大沽,經天津退至通州(今北京通縣)。8月21日,大沽失陷。侵略軍長驅直入,24日佔領天津。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議和。英、法提出,除須全部接受《天津條約》外,還要增開天津為通商口岸,增加賠款以及各帶兵千人進京換約。清政府予以拒絕,談判破裂。侵略軍從天津向北京進犯。
清政府再派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取代桂良,到通州議和。由於雙方爭執不下,談判再次破裂。9月18日,英法聯軍攻陷通州。21日,清軍與英法聯軍在八里橋展開激戰,統帥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致使全軍動搖,而遭敗績。次日,咸豐帝帶領後妃和一批官員倉皇逃往熱河(今河北承德),令其弟恭親王奕■留守北京,負責和議。在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時,俄使伊格納季耶夫又向英、法提供了北京防衛的情況。10月13日,英法聯軍攻入安定門,控制北京城。侵略軍一路燒殺搶掠,在清廷長期經營的圓明園大肆搶掠珍貴文物和金銀珠寶,並將園內建築付之一炬10月24日、25日,奕■分別與額爾金、葛羅交換了《天津條約》批准書,並訂立中英、中法《北京條約》。
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有:①開天津為商埠;②准許英、法招募華工出國;③割讓九龍司給英國;④退還以前沒收的天主教資產。法方還擅自在中文約本上增加:「並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田地,建造自便」;⑤賠償英、法軍費各增至八百萬兩,恤金英國五十萬兩,法國二十萬兩。
俄國自以「調停」有功,逼迫奕■於11月14日訂立中俄《北京條約》,割占烏蘇哩江以東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並為進一步掠奪中國西部領土製造條約根據。1864年,俄國據此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又割占巴勒喀什池以東以南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進入中國內地,並日益擴展,外國公使駐京加強了對清政府的影響和控制,中國社會進一步半殖民地化。 合絞殺下失敗了。
『貳』 太平天國大事史
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太平天國應寫作太平天-{囯}-,囗中王)是清朝後期的一次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開始的標志是1851年金田起義,結束的標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歷時13年。這次起義開創了中國不少先河,例如中國農民起義第一次遭到中外勢力共同鎮壓、利用西方宗教發動起義等。領導人為洪秀全,稱號為「天王」,首都稱天京(即現南京)。
政治綱領
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的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其疆域最廣闊之時曾佔有中國半壁江山。因此它有著當時時代的顯著特徵。另一方面,洪秀全在這次起義假借了當時從西方宗教傳入的新興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鮮。這可能與當時老百姓希望求變的思想有關。
太平天國的理論綱領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覺世訓》、《原道醒世訓》等幾本書之內。然而,很出奇地,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雖然聲稱結合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農民平均主義,但他其實對基督徒一無所知。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源於當時的中國籍傳教士梁發所寫的《勸世良言》。後來有外國傳教士知道了這件事,試圖向他講述聖經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為異端。不過,洪秀全這些非基督教亦非儒家的「三及第」思想,對於當時處於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群眾有著很大的號召力。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解決生產資料與產品分配的革命綱領,體現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舊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
《資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在後期提出的中國第一套具有發展資本主義意願的政治綱領,由於客觀上周邊環境的惡劣與主觀上農民階級的漠視而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
另有意見認為,太平天國存在本質上的缺陷,進步的表徵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國由神權與王權結合,朝中不但階級森嚴,為王為官者的為所欲為,更甚於儒家思想約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國對固有傳統文化完全推倒,對傳統知識分子仇視。洪秀全等王定都天京後,生活糜爛腐化,朝政綱紀紊亂,聖靈亂封。制度上,天朝田畝、資政新篇等綱領只屬紙上談兵,從未有認真推行,亦不見有任何成效可言。至於所謂「開放科舉考試予女子應考」等進步政策,大多僅存在於野史傳說之中。
這個政權在歷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議,他的「先進性」並沒有得到歷史學家的贊同;太平天國被認為是建立在欺壓人性基礎上的另一個殘暴的政權。洪秀全本人也並不被認為是理解基督教教義。他的所有的政策都沒有得到過成功實施。事實上,這更加傾向於一個農民暴力政權。
經濟制度
聖庫制度
聖庫制度是太平天國創立的第一個經濟制度。這個制度是伴隨著太平軍金田起義而同時產生的,直到太平天國革命失敗,聖庫制度也隨之泯滅。當太平軍創興之時,聖庫制度對保障部隊供結、吸引貧苦農民參加革命和保證軍事紀律等方面,都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定都天京後,洪楊等人又把城市人民的經濟生活也納入聖庫的供給范圍。而且一度要求以「人無私財」的原則施之於民間,這就走過了頭、違背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顯然是錯誤的和行不通的,其消極作用便逐漸暴露出來。
太平天國無論軍中或城鄉都編立軍伍。地方政權每一萬三干親家設一軍帥,下轄師帥、施帥.卒長,最基層的組織單位領導稱兩司馬。從每軍到兩司馬按規定都沒有聖庫。在「天朝」則設「總聖庫」主管財物。 在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啟,在它的中央機構中設立「總聖庫」、「總聖糧」,俱各正副、又正副官四員,「職同檢點」。其下分設備典官任其事。
太平天國聖庫的物資來源,約有以下五方面;一是起義初期持上帝全會眾交給聖庫的銀糧衣物;二是打敗清軍或攻克城鎮繳獲的戰利品;三是各處城鄉人民的員獻和對富戶派大捐、打先鋒所得的財物;四是「科派」、田賦與工商稅的收入;五是百工衙的生產品等。天京城中設立的百式衙與諸匠營,是聖庫物資的重要來源之一。
建立在人無私財的原則基礎上的聖庫供給制度,在太平天國革命初期曾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它首先是吸引了貧苦農民群眾踴躍參加起義。其次,聖庫制度保障了太平軍的供給,也鼓舞了他們的鬥志。戰士們的家屬在天京,有聖庫解決生活問題,因此無後顧之憂,能專志於「殺妖取城」,為開創太平天國的大業而斗爭。第三,一切繳獲交歸聖庫,保證了太平軍良好的紀律,也使軍民關系融洽。太平軍紀律之優良在農民起義中為人所盛稱,特別在前朗更是如此。第四,在天京這樣長期被清軍包圍的城市中,實行聖庫供給制有它特殊的意義。聖庫制在保衛天京和鎮江等軍事重鎮中,起到了軍民同甘共苦,民心穩固不懈的巨大作用。
從歷史發展的階段來看,私有制度還處於方興未艾之時,任何一種想改變這種客觀趨勢的平均主義的思想和制度,都只能是被剝削者的美好幼稚的空想。如要求在實踐中長期推行,無疑將會退到阻礙和破壞。從人們的意識形態來看,幾千年的私有觀念,也絕不是《太平條規》中禁止私藏金銀和天王詔令、東王誥諭中要求「公心和儺」的說教所能改變的。農民雖然具有強烈的反封建的革命性,但正因為他們是農民,私有觀念和發家致富的願望是濃厚的。他們並不滿足於平均主義的供給制度。因此,聖庫制度在實施中,便遇到愈來愈多的主客觀困難。它應該隨著情況的發展而作合理的改革,把這種起義初期的供結制度轉變成較為完善的財務制度,以適應新的需要。但是,沒有材料證明太平天國對此作出過重大修正,而是任其自流演變,最後終於被破壞和變質了。
破壞聖庫制度的,首先是太平天國領導階目的封建特權思想和物質享受無度。定都天京後,洪秀全便自視力天下萬國之主,天京被稱作「小天堂」。大建宮室,窮極壯麗……。雖有聖庫專管財物,但對諸王與高級官員卻沒有限制,這無疑是對至庫制度原則的一種破壞。 這說明在太平天國最高領導階層中,封建享受思想何其濃厚。在韋昌輝的眼裡,聖庫何嘗還有平均平等的公庫原則,只不過是封建帝王的私財和任意支配的內庫而已!洪、楊雖然口頭上也講「節用而愛民」的道理,但進入大城市後,講享受與排場,揮霍公共財物的奢靡之風,象病疫一樣地滋長起來。
天朝田畝制度
《天朝田畝制度》的基本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中土地制度是根本,是諸種制度所依託的基礎,也是《天朗田畝制度》的精華所在:
關於土地制度。《天朝田畝制度》的核心和本質,正如太平天國創始人在這本書的題目上所標明的,是「田畝制度」,亦即是太平天國的土地制度。這里包含了兩個內容:一是劃分土地質量的等級標准;二是土地分配的原則和方法。《天朝田畝制度》把天下田畝按其產量多寡,分為三類九等。
關於生活物資的分配製度。
關於農村的社會組織制度。太平天國對農村的社會組織,按照太平軍編制進行了改組,即以軍、師、旅、卒、兩司馬為編制。
關於各級職官的保舉與黜陟制度。太平天國的各級職官,分為朝內、軍中和地方鄉富三種。規定每年一保舉,三年一升貶。
關於教育與司法制度。太平天國的教育是以宗教形式進行,每二十五家設一禮拜堂,禮拜堂兼學校。 關於司法, 《天朝田畝制度》規定每軍設「典刑法」官二人,一正一副,以師帥、旅帥兼任。不過,民間凡有民刑訟事,開始還是由兩司馬調理,如不能平息,則逐級復審。
前期王侯表
前期七王表
爵號 姓名 襲爵
禾乃師贖病主左輔正軍師東王 楊秀清 天王第五子洪天佑承嗣,幼東王九千歲。天京陷落後不知下落。
右弼又正軍師西王 蕭朝貴 長子蕭有和襲爵,幼西王八千歲。天京失陷,突圍至湖熟鎮犧牲。
前導副軍師南王 馮雲山 西王二子蕭有福承嗣,幼南王七千歲。天京失陷,突圍至湖熟鎮犧牲。
後護又副軍師北王 韋昌輝 以罪誅,爵除。
左軍主將翼王 石達開
燕王 秦日綱 以罪誅,爵除。
豫王 胡以晃 子胡萬勝襲爵,幼豫王強千歲。
前期侯爵表
爵號 姓名 備注
頂天侯 秦日綱
靖胡侯 林鳳祥 追封求王
定胡侯 李開芳 追封請王
平胡侯 吉文元 追封祝王
剿胡侯 朱錫琨
滅胡侯 黃益芸
護國侯 胡以晃
興國侯 陳承瑢 後改佐天侯
衛國侯 黃玉昆 後改衛天侯
鎮國侯 盧賢拔
補天侯 李俊昌
贊天侯 蒙得恩
襄天侯 林大基 楊秀清甥婿
相天侯 黃期升
匡天侯 黃維江 楊秀清姊夫
助天侯 劉紹廷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被韋昌輝殺死。
翊天侯 吉成子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被韋昌輝殺死。
扶天侯 傅學賢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被韋昌輝殺死。
衛天侯 曾錦謙
後期重要的王
⊙干王洪仁玕
⊙英王陳玉成
⊙忠王李秀成
大事年表
1843年
⊙7月 洪秀全與馮雲山、洪仁玕建立拜上帝會,自稱上帝之子,並稱呼上帝為天父、耶穌為天兄。
1844年
⊙4月 開始在廣州一帶傳教
⊙5月 馮雲山及洪秀全到廣西桂平傳教,後馮雲山轉至紫荊山區一帶,洪秀全回廣東
1847年
⊙3月 洪秀全及洪仁玕在廣州投美國教士羅孝全(I.J.Roberts),首次讀到聖經。被其他教徒排擠而未受洗,之後寫出《原道覺世訓》
⊙8月 洪秀全回廣西紫荊山,與馮雲山發展拜上帝會
1851年
⊙1月 拜上帝會於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改元「太平天-{國}-元年」
⊙3月 洪秀全稱「天王」
⊙9月 太平軍攻佔永安
⊙12月 在永安封東南西北翼王,建立太平天國基本制度,稱為「永安建制」
1852年
⊙4月 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南王馮雲山於全州戰死
⊙9月 太平軍攻長沙,西王蕭朝貴戰死
1853年
⊙1月 攻陷武漢,人數增至五十萬。曾國藩辦湖南團練,即為湘軍
⊙3月 攻陷南京,改名天京,定為首都。清軍建江南、江北大營。
⊙5月 太平軍北伐,西征
1855年
⊙1月 翼王石達開於鄱陽湖口大敗湘軍
⊙3月 北伐軍全軍覆沒,天官副丞相林鳳祥、地官正丞相李開芳被俘後遭凌遲
1856年
⊙年初 太平天國東征,攻取揚州,破江北大營;石達開破江南大營;天京解圍
⊙9月 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內訌,諸王互殺,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等被殺。
1857年
⊙6月 石達開出走,建國元勛俱盡
1858年
⊙9月 李秀成、陳玉成破江北大營
⊙11月 三河鎮大捷
1859年
⊙4月 洪仁玕從香港抵天京,封-{干}-王
1860年
⊙4月 破江南大營,迫近上海
⊙5月 破江北大營
⊙6月 上海成立「中外會防局」,由美國人華爾建洋槍隊,助攻太平軍
1861年
⊙李鴻章辦淮軍
1862年
⊙2月 洋槍隊改為常勝軍
⊙5月 李秀成大敗常勝軍
1863年
⊙3月 英國人戈登接任常勝軍管帶
⊙6月 石達開於大渡河旁投降
⊙12月 淮軍、常勝軍攻克蘇州
1864年
⊙6月 洪秀全病逝,子洪天貴福即位,是為「幼天王」。
⊙7月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十四年亡。
因太平天國首義發生在廣西,故有大量壯族人民參加了太平天國起義,這從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黃現璠撰《太平天國革命中的壯族子弟》(載《光明日報》1956年5月10日)一文中即可窺一貌。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他的母親是壯族人),北伐主將林鳳祥、李開芳等等,皆為壯族人。太平天國第一位烈士、後被追封為嘏王的盧六以及後封的慕王譚紹光、贊王蒙得恩皆為壯人。盧六是太平天國起義前的洪秀全、馮雲山最得力的助手,為發動太平天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歷史功績
其一,太平天國運動所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是農民階級的偉大創造,給予了農民階級一定的物質利益,反映了農民階級渴望自由、平等的強烈願望。《天朝田畝制度》是中國農民戰爭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涉及政治、軍事、經濟等綱領性文件,也是歷史上農民起義者第一個有關分配土地的具體方案,體現了平等思想,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資政新篇》批判重本抑末,尊重科學技術,提倡興辦企業,主張工商謀利,鼓勵私人資本,是一個順應歷史潮流的要求,其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反映了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的結局。
其二,定都天京後,積極地實施對外貿易政策,並開展正常對外貿易。對外貿易方針是積極開發,平等互利,獨立自主,與清政府閉關自守,投降媚外,喪權辱國等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對鴉片輸入態度很強硬。1854年,楊秀清在致英使的信中談到通商時寫道:「不惟英國通商,萬國皆通商。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立埠之事後方定,害人之物為禁。」給侵略者當頭一棒。1863年,上海港出口茶葉為1200萬磅,比1858年翻了一番。1862年,在上海報關的輪船180艘,上海港進口關稅收入為3370114兩,兩碼頭收入51960兩,極其繁榮。
其三,初步擔負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從金田起義揭竿而起,就把斗爭矛頭指向清王朝。在意識形態方面,把矛頭指向了封建王朝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反對封建等級制度,提倡平等思想。太平天國的反封建斗爭,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者。至於反帝斗爭,旗幟也非常鮮明。洋槍隊頭子華爾、法國提督卜羅德死在太平天國戰士的刀下。1862年,有一個外國侵略者來南京向洪秀全建議,協力擊敗清軍之後,平分中國。洪秀全當即嚴詞駁斥:「我爭中國,意欲全圖;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後,引鬼入邦。「這充分體現了其愛國主義立場。
失敗原因
但太平天國最終還是失敗了。究其原因,實在是太多太多。
一是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雖然提出了《天朝田畝制度》,但在當時,是空想,根本不可能實現;太平天國運動轟轟烈烈,但中國依然是封建社會。
二是戰略上的失誤。例如,金田起義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徘徊在紫荊山周圍,缺乏進取;起義之後,沒有盡一切可能爭取知識分子,不能把反孔和爭取知識分子統一起來;定都天京後,孤軍北伐。
此外,天國法令相當森嚴,刑律殘酷,凡犯天條者,一律處死刑,違背了當初革命救世和人道宗旨。
總之,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戰爭。但由於受階級和時代的局限,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叄』 太平天國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主要大事,結果及影響要快呀
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太平天國應寫作太平天-{囯}-,囗中王)是清朝後期的一次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開始的標志是1851年金田起義,結束的標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歷時13年。這次起義開創了中國不少先河,例如中國農民起義第一次遭到中外勢力共同鎮壓、利用西方宗教發動起義等。領導人為洪秀全,稱號為「天王」,首都稱天京(即現南京)。
政治綱領
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的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其疆域最廣闊之時曾佔有中國半壁江山。因此它有著當時時代的顯著特徵。另一方面,洪秀全在這次起義假借了當時從西方宗教傳入的新興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鮮。這可能與當時老百姓希望求變的思想有關。
太平天國的理論綱領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覺世訓》、《原道醒世訓》等幾本書之內。然而,很出奇地,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雖然聲稱結合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農民平均主義,但他其實對基督徒一無所知。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源於當時的中國籍傳教士梁發所寫的《勸世良言》。後來有外國傳教士知道了這件事,試圖向他講述聖經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為異端。不過,洪秀全這些非基督教亦非儒家的「三及第」思想,對於當時處於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群眾有著很大的號召力。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解決生產資料與產品分配的革命綱領,體現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舊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
《資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在後期提出的中國第一套具有發展資本主義意願的政治綱領,由於客觀上周邊環境的惡劣與主觀上農民階級的漠視而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
另有意見認為,太平天國存在本質上的缺陷,進步的表徵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國由神權與王權結合,朝中不但階級森嚴,為王為官者的為所欲為,更甚於儒家思想約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國對固有傳統文化完全推倒,對傳統知識分子仇視。洪秀全等王定都天京後,生活糜爛腐化,朝政綱紀紊亂,聖靈亂封。制度上,天朝田畝、資政新篇等綱領只屬紙上談兵,從未有認真推行,亦不見有任何成效可言。至於所謂「開放科舉考試予女子應考」等進步政策,大多僅存在於野史傳說之中。
這個政權在歷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議,他的「先進性」並沒有得到歷史學家的贊同;太平天國被認為是建立在欺壓人性基礎上的另一個殘暴的政權。洪秀全本人也並不被認為是理解基督教教義。他的所有的政策都沒有得到過成功實施。事實上,這更加傾向於一個農民暴力政權。
經濟制度
聖庫制度
聖庫制度是太平天國創立的第一個經濟制度。這個制度是伴隨著太平軍金田起義而同時產生的,直到太平天國革命失敗,聖庫制度也隨之泯滅。當太平軍創興之時,聖庫制度對保障部隊供結、吸引貧苦農民參加革命和保證軍事紀律等方面,都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定都天京後,洪楊等人又把城市人民的經濟生活也納入聖庫的供給范圍。而且一度要求以「人無私財」的原則施之於民間,這就走過了頭、違背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顯然是錯誤的和行不通的,其消極作用便逐漸暴露出來。
太平天國無論軍中或城鄉都編立軍伍。地方政權每一萬三干親家設一軍帥,下轄師帥、施帥.卒長,最基層的組織單位領導稱兩司馬。從每軍到兩司馬按規定都沒有聖庫。在「天朝」則設「總聖庫」主管財物。 在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啟,在它的中央機構中設立「總聖庫」、「總聖糧」,俱各正副、又正副官四員,「職同檢點」。其下分設備典官任其事。
太平天國聖庫的物資來源,約有以下五方面;一是起義初期持上帝全會眾交給聖庫的銀糧衣物;二是打敗清軍或攻克城鎮繳獲的戰利品;三是各處城鄉人民的員獻和對富戶派大捐、打先鋒所得的財物;四是「科派」、田賦與工商稅的收入;五是百工衙的生產品等。天京城中設立的百式衙與諸匠營,是聖庫物資的重要來源之一。
建立在人無私財的原則基礎上的聖庫供給制度,在太平天國革命初期曾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它首先是吸引了貧苦農民群眾踴躍參加起義。其次,聖庫制度保障了太平軍的供給,也鼓舞了他們的鬥志。戰士們的家屬在天京,有聖庫解決生活問題,因此無後顧之憂,能專志於「殺妖取城」,為開創太平天國的大業而斗爭。第三,一切繳獲交歸聖庫,保證了太平軍良好的紀律,也使軍民關系融洽。太平軍紀律之優良在農民起義中為人所盛稱,特別在前朗更是如此。第四,在天京這樣長期被清軍包圍的城市中,實行聖庫供給制有它特殊的意義。聖庫制在保衛天京和鎮江等軍事重鎮中,起到了軍民同甘共苦,民心穩固不懈的巨大作用。
從歷史發展的階段來看,私有制度還處於方興未艾之時,任何一種想改變這種客觀趨勢的平均主義的思想和制度,都只能是被剝削者的美好幼稚的空想。如要求在實踐中長期推行,無疑將會退到阻礙和破壞。從人們的意識形態來看,幾千年的私有觀念,也絕不是《太平條規》中禁止私藏金銀和天王詔令、東王誥諭中要求「公心和儺」的說教所能改變的。農民雖然具有強烈的反封建的革命性,但正因為他們是農民,私有觀念和發家致富的願望是濃厚的。他們並不滿足於平均主義的供給制度。因此,聖庫制度在實施中,便遇到愈來愈多的主客觀困難。它應該隨著情況的發展而作合理的改革,把這種起義初期的供結制度轉變成較為完善的財務制度,以適應新的需要。但是,沒有材料證明太平天國對此作出過重大修正,而是任其自流演變,最後終於被破壞和變質了。
破壞聖庫制度的,首先是太平天國領導階目的封建特權思想和物質享受無度。定都天京後,洪秀全便自視力天下萬國之主,天京被稱作「小天堂」。大建宮室,窮極壯麗……。雖有聖庫專管財物,但對諸王與高級官員卻沒有限制,這無疑是對至庫制度原則的一種破壞。 這說明在太平天國最高領導階層中,封建享受思想何其濃厚。在韋昌輝的眼裡,聖庫何嘗還有平均平等的公庫原則,只不過是封建帝王的私財和任意支配的內庫而已!洪、楊雖然口頭上也講「節用而愛民」的道理,但進入大城市後,講享受與排場,揮霍公共財物的奢靡之風,象病疫一樣地滋長起來。
天朝田畝制度
《天朝田畝制度》的基本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中土地制度是根本,是諸種制度所依託的基礎,也是《天朗田畝制度》的精華所在:
關於土地制度。《天朝田畝制度》的核心和本質,正如太平天國創始人在這本書的題目上所標明的,是「田畝制度」,亦即是太平天國的土地制度。這里包含了兩個內容:一是劃分土地質量的等級標准;二是土地分配的原則和方法。《天朝田畝制度》把天下田畝按其產量多寡,分為三類九等。
關於生活物資的分配製度。
關於農村的社會組織制度。太平天國對農村的社會組織,按照太平軍編制進行了改組,即以軍、師、旅、卒、兩司馬為編制。
關於各級職官的保舉與黜陟制度。太平天國的各級職官,分為朝內、軍中和地方鄉富三種。規定每年一保舉,三年一升貶。
關於教育與司法制度。太平天國的教育是以宗教形式進行,每二十五家設一禮拜堂,禮拜堂兼學校。 關於司法, 《天朝田畝制度》規定每軍設「典刑法」官二人,一正一副,以師帥、旅帥兼任。不過,民間凡有民刑訟事,開始還是由兩司馬調理,如不能平息,則逐級復審。
前期王侯表
前期七王表
爵號 姓名 襲爵
禾乃師贖病主左輔正軍師東王 楊秀清 天王第五子洪天佑承嗣,幼東王九千歲。天京陷落後不知下落。
右弼又正軍師西王 蕭朝貴 長子蕭有和襲爵,幼西王八千歲。天京失陷,突圍至湖熟鎮犧牲。
前導副軍師南王 馮雲山 西王二子蕭有福承嗣,幼南王七千歲。天京失陷,突圍至湖熟鎮犧牲。
後護又副軍師北王 韋昌輝 以罪誅,爵除。
左軍主將翼王 石達開
燕王 秦日綱 以罪誅,爵除。
豫王 胡以晃 子胡萬勝襲爵,幼豫王強千歲。
前期侯爵表
爵號 姓名 備注
頂天侯 秦日綱
靖胡侯 林鳳祥 追封求王
定胡侯 李開芳 追封請王
平胡侯 吉文元 追封祝王
剿胡侯 朱錫琨
滅胡侯 黃益芸
護國侯 胡以晃
興國侯 陳承瑢 後改佐天侯
衛國侯 黃玉昆 後改衛天侯
鎮國侯 盧賢拔
補天侯 李俊昌
贊天侯 蒙得恩
襄天侯 林大基 楊秀清甥婿
相天侯 黃期升
匡天侯 黃維江 楊秀清姊夫
助天侯 劉紹廷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被韋昌輝殺死。
翊天侯 吉成子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被韋昌輝殺死。
扶天侯 傅學賢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被韋昌輝殺死。
衛天侯 曾錦謙
後期重要的王
⊙干王洪仁玕
⊙英王陳玉成
⊙忠王李秀成
大事年表
1843年
⊙7月 洪秀全與馮雲山、洪仁玕建立拜上帝會,自稱上帝之子,並稱呼上帝為天父、耶穌為天兄。
1844年
⊙4月 開始在廣州一帶傳教
⊙5月 馮雲山及洪秀全到廣西桂平傳教,後馮雲山轉至紫荊山區一帶,洪秀全回廣東
1847年
⊙3月 洪秀全及洪仁玕在廣州投美國教士羅孝全(I.J.Roberts),首次讀到聖經。被其他教徒排擠而未受洗,之後寫出《原道覺世訓》
⊙8月 洪秀全回廣西紫荊山,與馮雲山發展拜上帝會
1851年
⊙1月 拜上帝會於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改元「太平天-{國}-元年」
⊙3月 洪秀全稱「天王」
⊙9月 太平軍攻佔永安
⊙12月 在永安封東南西北翼王,建立太平天國基本制度,稱為「永安建制」
1852年
⊙4月 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南王馮雲山於全州戰死
⊙9月 太平軍攻長沙,西王蕭朝貴戰死
1853年
⊙1月 攻陷武漢,人數增至五十萬。曾國藩辦湖南團練,即為湘軍
⊙3月 攻陷南京,改名天京,定為首都。清軍建江南、江北大營。
⊙5月 太平軍北伐,西征
1855年
⊙1月 翼王石達開於鄱陽湖口大敗湘軍
⊙3月 北伐軍全軍覆沒,天官副丞相林鳳祥、地官正丞相李開芳被俘後遭凌遲
1856年
⊙年初 太平天國東征,攻取揚州,破江北大營;石達開破江南大營;天京解圍
⊙9月 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內訌,諸王互殺,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等被殺。
1857年
⊙6月 石達開出走,建國元勛俱盡
1858年
⊙9月 李秀成、陳玉成破江北大營
⊙11月 三河鎮大捷
1859年
⊙4月 洪仁玕從香港抵天京,封-{干}-王
1860年
⊙4月 破江南大營,迫近上海
⊙5月 破江北大營
⊙6月 上海成立「中外會防局」,由美國人華爾建洋槍隊,助攻太平軍
1861年
⊙李鴻章辦淮軍
1862年
⊙2月 洋槍隊改為常勝軍
⊙5月 李秀成大敗常勝軍
1863年
⊙3月 英國人戈登接任常勝軍管帶
⊙6月 石達開於大渡河旁投降
⊙12月 淮軍、常勝軍攻克蘇州
1864年
⊙6月 洪秀全病逝,子洪天貴福即位,是為「幼天王」。
⊙7月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十四年亡。
因太平天國首義發生在廣西,故有大量壯族人民參加了太平天國起義,這從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黃現璠撰《太平天國革命中的壯族子弟》(載《光明日報》1956年5月10日)一文中即可窺一貌。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他的母親是壯族人),北伐主將林鳳祥、李開芳等等,皆為壯族人。太平天國第一位烈士、後被追封為嘏王的盧六以及後封的慕王譚紹光、贊王蒙得恩皆為壯人。盧六是太平天國起義前的洪秀全、馮雲山最得力的助手,為發動太平天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歷史功績
其一,太平天國運動所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是農民階級的偉大創造,給予了農民階級一定的物質利益,反映了農民階級渴望自由、平等的強烈願望。《天朝田畝制度》是中國農民戰爭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涉及政治、軍事、經濟等綱領性文件,也是歷史上農民起義者第一個有關分配土地的具體方案,體現了平等思想,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資政新篇》批判重本抑末,尊重科學技術,提倡興辦企業,主張工商謀利,鼓勵私人資本,是一個順應歷史潮流的要求,其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反映了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的結局。
其二,定都天京後,積極地實施對外貿易政策,並開展正常對外貿易。對外貿易方針是積極開發,平等互利,獨立自主,與清政府閉關自守,投降媚外,喪權辱國等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對鴉片輸入態度很強硬。1854年,楊秀清在致英使的信中談到通商時寫道:「不惟英國通商,萬國皆通商。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立埠之事後方定,害人之物為禁。」給侵略者當頭一棒。1863年,上海港出口茶葉為1200萬磅,比1858年翻了一番。1862年,在上海報關的輪船180艘,上海港進口關稅收入為3370114兩,兩碼頭收入51960兩,極其繁榮。
其三,初步擔負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從金田起義揭竿而起,就把斗爭矛頭指向清王朝。在意識形態方面,把矛頭指向了封建王朝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反對封建等級制度,提倡平等思想。太平天國的反封建斗爭,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者。至於反帝斗爭,旗幟也非常鮮明。洋槍隊頭子華爾、法國提督卜羅德死在太平天國戰士的刀下。1862年,有一個外國侵略者來南京向洪秀全建議,協力擊敗清軍之後,平分中國。洪秀全當即嚴詞駁斥:「我爭中國,意欲全圖;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後,引鬼入邦。「這充分體現了其愛國主義立場。
失敗原因
但太平天國最終還是失敗了。究其原因,實在是太多太多。
一是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雖然提出了《天朝田畝制度》,但在當時,是空想,根本不可能實現;太平天國運動轟轟烈烈,但中國依然是封建社會。
二是戰略上的失誤。例如,金田起義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徘徊在紫荊山周圍,缺乏進取;起義之後,沒有盡一切可能爭取知識分子,不能把反孔和爭取知識分子統一起來;定都天京後,孤軍北伐。
此外,天國法令相當森嚴,刑律殘酷,凡犯天條者,一律處死刑,違背了當初革命救世和人道宗旨。
總之,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戰爭。但由於受階級和時代的局限,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肆』 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中國發生了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第二次鴉片戰爭、祺祥政變(慈禧太後垂簾聽政)、洋務運動開始。
『伍』 太平天國運動中的相關故事情節
慕王植銀杏與「八柱擎天 」
清同治年間,蘇州為太平天國蘇福省,忠王李秀成為守城主將。
1862年初春,慕王譚紹光奉令率領納王等文武職隨員一行去天京(南京)覲見天王洪秀全述職並請示機宜。途徑黃埭時,有婦女馬前控訴駐當地副職武官邵某調戲侮辱新娘案。慕王當機立斷,在黃埭設臨時行轅三天,審理此案。他每天上午審案,下午率隨員分向附近鄉村,了解民間疾苦。在短短三天中,辦了不少為人們稱道的實事(後邵某伏法。當時留有「慕王斬將處」和「刀垛石狗頭」……等等遺址。)
慕王臨行前一天,有鄉農兜售樹苗,慕王選購兩株銀杏樹苗,親自種在後院空地上,今尚存一棵歷史悠久的活文物,欣欣向榮,生機勃勃。
慕王種銀杏的消息「不脛而走」,有位「飽學之士」錢學究,特意寫了一副對聯來見慕王。慕王以禮相待,學究必恭必敬,從袖子里取對奉上。那上聯是:「一樹擎天,四海歌德」,下聯是「千秋功業,萬事太平」。看罷對聯,慕王很不安地說:「您老先生說到哪兒去啦!天國上賴天王威德,下靠將士用命,更少不了百姓的愛戴,一柱怎麽擎得了天?」慕王的意思是:天王是正梁、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忠王李秀成、翼王石達開、英王陳玉成和自己,好比是十八根擎天柱。接著又拱手向錢學究道:「譚某出身寒微,少讀詩書,不過還記得有一部古書上寫著」八柱擎天「,那一句,才合乎常情……。這一句在哪一本書上,倒要請老先生不吝賜教哩!」錢學究一聽,羞得面紅耳赤,竟無言可對,只得告辭王爺回家去。
學究抱慚歸家,到書室搬出所有藏書,一步步翻著,果然在屈原的《離騷》上找到了「八柱擎天」一句,不由對慕王欽佩得五體投地。從此逢人便翹起大拇指說:「莫看譚爺是位叱吒風雲的武將,還是位通今博古的溫文爾雅的一代儒將哩!」
註:
1。黃埭: 今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黃埭鎮
2。古銀杏:古銀杏現在中居委白果園內,該樹於1862年太平天國慕王譚紹光親手栽植,樹齡138年,樹身圍長4.29米,樹高9米,綠葉成蔭。
『陸』 按時間順序列舉太平天國運動中的歷史時間
1843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來教——1851年初洪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1851年秋永安分封———1853年春定都天京——《天朝田畝制度》——1853年林鳳祥和李開芳北伐——1853年賴漢英西征(應和北伐同時)——1856年秦日綱東征——1856年秋天京變亂——《資政新篇》——1858年陳玉成和李秀成合力打垮江北大營——解除安慶之圍——1860年陳玉成和李秀成聯合攻破江南大營——攻佔上海失敗——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國失敗
『柒』 歷史問題:太平天國
提出了建設性方案資政新篇的,但是沒有實施,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的干王洪仁玕提出來的,是太平天國後期的綱領性文件
『捌』 太平天國反映了什麼歷史事件以及發生於什麼時期結局如何
歷史上的「太平天國運動」。發生於1851年的「金田起義」。領袖洪秀全等人。結局專是:最終清軍攻屬破太平天國京城天京(今南京),那時洪秀全剛剛歸天。之後天平天國的一系列領導人不是凌遲就是斬首。但它卻喚醒了人們起來反抗清王朝的熱潮!
『玖』 太平天國的人物及時間及發生過的重要事件
太平天國
起義醞釀: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將大筆軍費和巨額賠款,全部轉嫁給勞動人民。由於五口通商,外國的工業產品涌進中國,質高價廉的工業產品,排斥了中國傳統的家庭副業和手工業,使東南沿海地區的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失去生計。同時,地主加緊了對農民的盤剝,土地兼並更為嚴重。清政府的捐稅,年年增加,使農民不堪重負。1840-1850年,廣東、廣西和全國許多地區,水災、旱災、蝗災,連年不斷,廣大農民家破人亡,陷入絕境。農民反抗斗爭多達110次。特別是兩廣地區,由於受到鴉片戰爭的直接沖擊,社會動盪更為激烈。
在此期間,洪秀全被《勸世良言》中的單一神權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觀所吸引,把基督教的平等觀和中國農民的「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結合起來,從農民階級的要求和利益出發,先後撰寫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和《原道覺世訓》。同時期,馮雲山在紫荊山區的廣大貧苦農民和燒炭工人中,宣傳反清思想,開展拜上帝會的組織工作。1849年,拜上帝會眾已達萬餘人。1850年前後,拜上帝會與地主團練的沖突日趨尖銳,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醞釀和發動的。
金田起義: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率眾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3月,太平軍轉戰到武宣東鄉,洪秀全正式稱「天王」;9月,太平軍攻佔永安州。在永安滯留期間,進行了休整補充和制度建設,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國政治制度的雛形。 1852年4月,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北上圍桂林,克全州,入湖南。在全州戰役中,馮雲山戰死。太平軍轉戰湖南途中,發布了《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等重要文告,闡明太平天國「掃除妖孽,廓清中華」宗旨,號召廣大群眾紛紛響應。湘江上的纖夫、船工;碼頭上的挑夫、搬運工;城鎮中的鐵匠、商販、木匠;以及郴州、桂陽山區的煤礦工人,參加起義,太平軍迅速壯大。1853年1月,太平軍攻克武漢三鎮,隊伍增至50萬,聲威大振。2月,太平軍水陸兼程,沿江東下,連克九江、安慶、蕪湖等重鎮。3月19日,太平軍佔領南京,洪秀全進入南京城,宣布改南京為天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國建立了與清王朝相對峙的農民革命政權。
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為都城。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為了鞏固和發展勝利成果,進行了北伐和西征。1853年5月,林鳳祥、李開芳率軍進兵北京。北伐軍出江蘇,過安徽,進河南,渡黃河,入山西,直搗直隸,逼近天津,由於孤軍遠征,終於失敗。洪秀全為了控制長江中游,確保天京安全,又派兵西征。1853年5月,賴漢英、胡以晃、曾天養率軍溯長江西上,攻佔了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廣大地區。在湖南境內,多次打敗曾國藩組織的以地主團練為骨乾的湘軍。1856年上半年,太平軍又在天京外圍展開了激烈的破圍戰,先後擊破了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在軍事上達到全盛。1853年冬,制定並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試圖建立一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天朝田畝制度》是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維持絕對平均主義的農民烏托邦,不可能付諸實施。但是,它表達了廣大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願望。太平天國還實行男女平等;改革考試制度;對外關繫上,堅持獨立自主。
正當太平軍在西征戰場取得勝利之時,1856年8月,天京城內發生楊秀清假借「天父下凡」,杖責洪秀全,逼迫洪秀全封他為「萬歲」的事件。洪秀全感到事態發展下去對自己不利,表面上答應了楊秀清的要求;暗地裡卻密召在前線的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回京救駕。韋昌輝立即率3000精兵趕回天京。9月2日凌晨,在秦日綱的配合下, 包圍了東王府,殺了楊秀清和他的全家,及部下和士兵2萬多人。天京城內一片恐怖。石達開從湖北趕回,斥責韋昌輝濫殺無辜。韋昌輝又想殺死石達開,石達開只好半夜縋城逃出天京,石達開的全家老小都被韋昌輝殺了。韋昌輝的行為,引起太平軍全體官兵和百姓的憤慨。石達開在安慶起兵後,要求洪秀全順從民意殺死韋昌輝。11月2日,洪秀全誅殺了韋昌輝及其心腹200餘人,平息了這場自相殘殺的內亂。韋昌輝被處死後,石達開應召回京「提理政務」。洪秀全經過「天京事變」,對石達開也不信任,於是封洪仁發和洪仁達為王,鉗制石達開。石達開既無實權,又心存疑慮,1857年6月,率領10萬精兵遠走西南。石達開的隊伍孤軍奮戰,1863年6月,被清軍圍困在四川大渡河畔,全軍覆沒。天京事變成為太平天國由盛入衰的轉折點。
天京變亂和石達開出走,使太平軍被迫由戰略進攻轉向防禦。清軍乘機反撲,攻佔了長江中下游許多地方,重建江南、江北大營,圍困天京。洪秀全為了挽救頹勢,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委以重任。1858年8月,陳玉成、李秀成會集各路將領,在安徽樅陽召開軍事會議。各路大軍協同作戰,一舉攻破浦口殲敵萬余,再次擊潰江北大營。11月,在安徽三河鎮全殲湘軍精銳6000餘人,迫使清軍從安慶撤圍,穩定了天京上游的局勢。
1859年,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主張「權歸於一」,反對「結黨聯盟」;廣開言路,「上下情通」。效法西方,興辦工礦交通和金融事業;准許私人投資,僱傭勞動;獎勵民間製造器皿技藝,准其專利自售,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來,興辦學館,建立醫院,設立社會福利機構。《資政新篇》作為太平天國後期的政治綱領,具有明顯的資本主義傾向。1860年上半年,李秀成、陳玉成部搗毀江南大營,並開辟了蘇南根據地。1861年9月,安慶失陷。次年5月,陳玉成敗走壽州,被俘就義。太平天國西線陷入無法挽救的危境。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外國侵略者同清政府互相勾結,共同鎮壓太平天國。太平天國堅決地同侵略者進行英勇斗爭,先後重創「常勝軍」、「常安軍」、「常捷軍」,並將華爾打死,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安慶失陷之後,太平軍在江蘇、浙江的根據地也相繼失守,只剩下天京及其周圍小塊地區,這時,天京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形勢日益危急。李秀成提出「讓城別走」,另闢根據地的主張,被洪秀全拒絕。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湘軍挖掘地道,用火葯轟塌城牆,經過激烈巷戰,天京陷落。大部分太平軍將士壯烈犧牲,少數人突圍。幼天王和洪仁玕在江西被俘,英勇就義。李秀成在天京突圍時被俘,被曾國藩殺死。太平軍余部轉戰大江南北,一直奮戰到1868年。
中國歷史上這場空前規模的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前後奮戰14年,縱橫18省,威震全中國,最終在清政府和外國侵略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了。
各地起義:
捻軍是活躍在北方革命武裝的主力。1864年天京陷落後,捻軍和原先進入西北的太平軍,共推賴文光為領袖,在黃淮平原展開武裝斗爭。1866年秋,捻軍在河南許州(今許昌市)分為東西兩支,東捻軍賴文光率領,留在中原地區活動;西捻軍張宗禹率領,挺進西北。
19世紀50-70年代,西南、西北各少數民族也紛紛舉行武裝起義,反抗清政府的黑暗統治。1855年,張秀眉發動貴州苗民起義。1856年,彝族農民李文學在太平軍戰士王泰階(漢族)、李學東(彝族)的幫助下,發動武裝起義。1856年,雲南各地回民紛紛起義,其中以杜文秀領導的一支起義軍勢力最大。杜文秀在大理建立政權,擁護太平天國,主張漢回一體,共同推翻清王朝。1862年,陝西回民舉行起義,反對清政府的民族壓迫,起義軍建立了18大營,在任武等人的領導下,佔領了渭水兩岸的廣大地區,進逼省城西安。同年,甘肅回民在平涼起義,很快蔓延全省,佔領了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河州、西寧等地。清政府在西北的統治搖搖欲墜。在陝甘回民起義的影響下,新疆以維吾爾族為主的各族人民掀起了抗清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