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長沙保衛戰》的歷史真實事件是什麼
日軍從4月開始,至11月共7個月時間,全部打通了平漢線南段、粵漢線和湘桂線,但沒有達到殲滅中國軍主力,亦未摧毀空軍基地。這一階段中國軍隊的防禦作戰能力,較之抗戰初期大為下降,較之中期也相差甚遠。
❷ 長沙的故事和傳說有什麼
長沙有「楚漢名城」之稱,「長沙」之名始於西周,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古井自然遍及各個角落。在長沙小有名氣的如四眼井、太傅井、白鶴泉等,但久負盛名的依舊要數白沙井。
關於白沙井的由來有個傳說。傳說很久以前,這里並沒有山,也沒有井,那時,當地的人吃水、用水全靠一口水塘,後來,不知道從哪裡飛來一條黑龍,落到塘里,成天在裡面滾呀、翻呀,把一口塘水攪提象鍋泥漿,人、畜喝了常常鬧病,有天早晨,一位老農下地勞動,路過水塘,見塘邊躺著一隻緊閉雙眼的丹頂白鶴,老農想,這只白鶴一定是喝了塘里的水,中毒了,便連忙把它捧回家,采些草葯熬好湯,一匙一匙地喂進它的嘴裡,不一會,白鶴蘇醒過來,對著農夫點點頭,然後展展翅膀圍著老農轉了一圈後飛走了。過幾天後從外鄉來了一位叫白沙的姑娘在那裡開起了一個面鋪,黑龍聽說有漂亮姑娘開面鋪於是便變成一黑臉男子去店裡吃面,殊不知面條到了黑龍肚後卻變成了鐵鏈,就這樣黑龍給白沙姑娘牽住了肚腸,接著白沙姑娘把筷子穿過鏈環,往地上一插,變成一根粗長的鐵棒,鎖住了黑龍,這時,一隻耀眼的丹頂鶴騰空而起,接著一座小山從天而降壓住了盤蜷掙扎著的黑龍身上,白鶴飛下來勒令黑龍吐清水,於是小山角下便出現了一口水井,不斷湧出清水,人們便把這井水叫為白沙井。
鴛鴦古井長沙城北的幸福橋西側,它與白沙古井分處市區的南北兩端,遙遙
相對。井有兩個較大的泉眼,伊如一對佳偶,故稱鴛鴦井。該井的水四時不涸,
非常明凈。相傳,古時用這里的水洗胭脂,顏色特別鮮艷。又傳取該井水盛在碗
內,碗中有一對鴛鴦戲水,人們一旦伸手抓之,頃刻不見。因為有這么一些富有
神奇和感情色彩的傳說,鴛鴦井與幸福橋就緊緊聯在一起為人們所熟悉。現井用
花崗石砌築,建有護欄,石刻「鴛鴦古井」四字。
❸ 中國近代史 長沙
長沙近代史:
民國元年4月,並縣歸府,長沙、善化二縣合並為長沙府直轄地。民國二年9月,改定舊長沙府附廓首縣裁府改縣,長沙府直轄地改為長沙縣。民國三年6月2日,湖南劃為四道,長沙縣屬湘江道。1914年廢都甲設鄉鎮,長沙縣轄7鄉11鎮。
民國九年,長沙設市政廳,年底設市政公所。省會警察廳設東、南、西、北、外東、外南、外北、商埠8個警察署。當年廢除道,縣直屬省。民國十九年7月27日,中國工農紅軍攻入長沙,成立長沙市蘇維埃政府。
年底長沙城分設東、南、西、北、外東特、商埠6個區,下轄158街團,街團下轄甲、牌、聯,5家為1聯,2聯為1牌,10牌為1甲。民國二十年5月,裁商埠入西區。民國二十二年5月,裁商埠入西區。
8月11日,市縣分治,析長沙縣城區設長沙市,國民政府行政院同意長沙設市,是第14個設為行政區劃的市,也是第7個設市的省會,面積48.5平方公里。11月3日,廢除街團制。民國二十三年4月29日,劃長沙市為4個區。
按東南西北順序命名為一、二、三、四區,每區分4坊,每坊設2至4保,共58保,40到60戶為一甲。民國二十七年,上屬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8月11日,改區坊保甲4級制為鎮保甲三級制,原4區為8鎮,市郊為4鄉。「文夕大火」後縮編為城南、城北兩鎮及兩鄉。
民國二十八年,8鎮4鄉改為4鎮4鄉。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2月,設城東、城南、城西、城北、文藝、金盆、嶽麓、會春8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有83保1843甲。
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轄8區82保1838甲。長沙為湖南省省會。1950年3月30日,設郊區辦事處領導外四區。1953年1月,設水上區。1955年,內四區建306居委會2909居民組。1956年5月,撤銷市郊外四區,轄鄉並為7鄉1鎮。
同年撤水上區。1957年,內四區轄26街道275居委會2766居民組;郊區轄7個鄉、鎮。1958年9月,農村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郊區建立萬年紅、東風、嶽麓公社。城區轄4區25街道233居委會2731居民組。
12月24日,湖南省調整縣市行政區劃,原屬湘潭專區的長沙、望城二縣劃歸長沙市管轄。1983年2月8日,長沙市增轄瀏陽、寧鄉、湘陰。當年著手改變政社合一建制。2015年4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湖南湘江新區,成為全國第12個、中部地區首個國家級新區,面積490平方公里。
2017年11月1日,長沙從全球多個城市中脫穎而出,正式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路,成為亞洲首個、中國首座獲評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稱號的城市。
(3)長沙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2017年,長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48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5241元,增長8.4%;人均經營凈收入6782元,增長5.5%。
人均轉移凈收入8343元,增長11.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4645元,增長8.9%。在城鎮居民消費分類中,食品煙酒人均消費8549元,增長7.7%。
衣著人均消費2173元,增長0.4%;居住人均消費6947元,增長8.9%;生活用品及服務人均消費2810元,增長10.6%。
交通通信人均消費4813元,增長7.0%;教育文化娛樂人均消費6378元,增長11.1%。醫療保健人均消費2266元,增長14.2%。
其他用品和服務人均消費708元,增長22.6%。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55.1輛。計算機91.4台,接入互聯網的計算機84.9台。城鎮居民人均自有現住房建築面積45.5平方米。
❹ 長沙有沒有歷史悠久的故事
長沙白沙井的傳說
長沙南門城外有一座小山,叫回龍山,山下有一口井,叫白沙井。周圍好幾里地的老百姓都愛來這里打水喝。長沙有名的白沙液酒,就是用這井水釀制的。
傳說很久以前,這里並沒有山,也沒有井,當地人靠一口水塘生活。後來,不知從哪飛來一條黑龍,落到水塘里,成天在裡面滾呀、翻呀,把一口塘水攪得象鍋泥漿,人、畜喝了常常鬧病。
有天早晨,一位老農下地勞動,路過水塘,見塘邊躺著一隻緊閉雙眼的丹頂鶴。老農想,這只白鶴一定是喝了塘里的水,中毒了。連忙把它捧回家,采些草葯熬好湯,一匙一匙地喂進它的嘴裡。不一會,白鶴蘇醒過來,對著農夫點點頭。然後展翅飛走了。
幾天後,一位名叫白沙的漂亮姑娘,來此開了一個小面鋪。心懷歹意的黑龍變成一個黑漢子假裝喝醉了酒,想要調戲白沙姑娘,白沙姑娘笑盈盈地招呼黑漢子坐下,端來一碗香噴噴的面條,黑漢子美滋滋地大口大口往肚裡吞。白沙姑娘又不慌不忙地拿起撣塵朝面碗前一揚,面條頓時變成了一串鐵鏈,牽住了黑漢子的肚腸。黑龍知道上了當,大吼一聲,身子一抖,現了原形掙紮起來,剎那間攪得飛沙走石,天昏地暗。
這時,只見一隻耀眼的丹頂白鶴騰空而起,接著一座小山從天而降,不偏不倚地壓住了盤蜷掙扎著的龍身。白鶴又飛下來勒令黑龍不斷地吐清水。
鄉親們見到這奇事,十分驚異。歡呼著去尋找白鶴和白沙姑娘,可是找了半天,白鶴和白沙姑娘沒有找著,卻看見小山腳下,出現了一口水井,不斷湧出清水,一嘗,又甜又涼。這口井,後來就叫做「白沙井」。
長沙市化龍池的傳說
長沙市天心區有條小街叫化龍池,相傳古代這條街上,有家鐵匠鋪。鋪里有一個老店主和一個小學徒。店主自私貪婪惡毒;學徒善良忠誠老實。有一天,店主生病了,他抓著學徒說:「我死後,不要埋,就丟在門外的井裡,只是每逢初一、十五,你要丟一隻公雞到井裡去。」店主死後,學徒按店主的囑咐,把店主屍體丟到井裡,每逢初一、十五,丟一隻公雞到井裡。不久,學徒娶了個賢慧的妻子,生活得十分美滿。
一年後,葬著店主的井中每到深夜就會發出陣陣響聲,日子越長;響聲越大,後來連地都震動起來。人們十分驚恐,晝夜不寧;學徒夢見店主抓著他說:「你用公雞祭我,我身上沾了公雞的血,變成了一條龍,近日就要東歸大海去了。到時,長沙城會變成一片汪洋。但你不用怕,只要這幾天不倒鐵水到井裡去,我是不會害你的。退水後長沙城的人都淹死了,你還可以獨占長沙。否則,你就性命難保。」 學徒醒來,才知道井裡的響動原來是店主所為。他決心捨身救全城人的性命。他把想法告訴了妻子,妻子滿眼淚水,但二話沒說就幫助他熔鐵。鐵水熔好了,夫妻倆趕緊抬出一桶,對著井裡一例,就聽得井中發出轟隆轟隆的響聲,接著,地面開始震動起來;他倆趕緊又倒出第二桶,井裡的響聲更大了,地面抖動起來;他倆趕緊倒出第三桶,只聽得一聲巨響,井邊的地塌了下去,夫妻倆也跟著陷了進去……並不見了,響聲沒有了,地不再震動了,孽龍被鐵水熔化,夫妻倆為此獻出了生命。再後來,井塌之處變成了一口小池塘,人們為紀念學徒磨 倆勇斗孽龍,就把這個小池塘叫「化龍池」;後來,小池塘沒有了,卻有了「化龍池」街名,並一直流傳下來。
❺ 長沙的歷史
中國湖南省省會,美稱「星城」,為國家「資源節約型 環境友好型」綜合改革配套實驗區,城市面 長沙市區積556.33平方公里,人口646.5萬人(2009),其中主城區人口289.3萬。是一座具有3000年歷史的「楚漢名城」,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首批對外開放的旅遊城市之一。
長沙市人民政府駐嶽麓區嶽麓大道府前路208號,郵編:410005。代碼:410000。區號:0731。拼音:Changsha Shi。
長沙是湖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交通、通信、金融中心,是一座以機械、紡織、商貿和食品加工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商業城市,亦是中西部地區主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遠眺長沙市區
長沙市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長瀏盆地西緣。其地域范圍為東經111°53′~114°15′,北緯27°51′~28°41′。東鄰江西省宜春地區和萍鄉市,南接株洲、湘潭兩市,西連婁底、益陽兩市,北抵岳陽、益陽兩市。東西長約230公里,南北寬約88公里。全市土地面積11819.5平方米,其中主城區面積556平方公里。
長沙的市花和市樹
市花:杜鵑花(映山紅)
市樹:香樟樹
長沙精神
長沙精神是:心憂天下,敢為人先。
❻ 湖南歷史上的事件和故事
1、芷江受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侵華日軍正式投降之前,派出今井武夫作為受降使節,在此地與中國陸軍人員,商定日軍向中國投降的所有事宜,並在日本投降時注意事項備忘錄上簽字。「芷江受降」,標志侵華日軍開始同中國接觸討論投降的具體細節。
隨後的9月9日,中國戰區范圍內的日軍,在南京大禮堂正式無條件投降。因洽降地點位於湖南省芷江縣城東的七里橋村磨溪口,史稱「芷江受降」,時間為1945年8月21日下午4時。
2、彭德懷等發動平江起義
1927年7月22日,駐湖南平江等地的國民黨一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舉行了起義,即平江起義。1928年春,共產黨在國民黨湖南獨立第五師中秘密建立了自己的組織,該師第一團團長彭德懷也在這時參加了共產黨。不久,獨立第五師調到平江地區擔負「清剿」任務。
平江處於湘鄂贛三省交界地,具有革命斗爭的傳統。早在大革命時期,平江的工農運動就風起雲涌,是全省有名的革命地區之一。大革命失敗後,這里的斗爭仍然沒有停止,群眾在縣委的領導下,組織了臨時政府和義勇軍,與反動派進行堅決的斗爭。
3、四次湘北會戰
1938年10月,日軍佔領了武漢,為確保武漢周圍地區安全,日軍於11月初繼續向鄂南、湘北進攻,11日攻佔岳陽,即停止南進,與中國軍隊在新牆河南北隔水對峙,從此,中國的抗日戰爭開始進入最艱苦的戰略相持階段,湖南也就成為了中國抗日戰場的重要主體。
為了攻下長沙,日軍差不多准備了一年時間。湘北是會戰的正面戰場,是日軍的主攻方向。而新牆河兩岸作為中國守軍阻止日軍進犯的第一道屏障,成為了中日兩軍激戰的重要關隘。震驚世界的三次湘北大會戰,都是從湘北新牆河發起的。
9月18日早晨,日軍主力約5萬多人由岡村寧茨指揮,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新牆河以北的中國守軍五十二軍發起攻擊。中國守軍奮起抗擊,堅守金龍山、斗篷山和草鞋嶺陣地。他們採取肉搏和白刃戰前赴後繼,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日軍的反撲,最後與敵人同歸於盡。
趙公武部的胡春華營,與敵人激戰了兩晝夜,除七名重傷士兵事先轉移外,胡春華和其餘官兵全部壯烈殉國。
4、鍾相楊么起義
南宋王朝一面對金朝屈辱求和,一面加緊對人民剝削,加重稅捐,使老百姓遭到重重災難。公元1130年,金兵攻佔了潭州,搶掠了一陣走了。接著,有一個被金兵打敗的宋朝團練使孔彥舟,帶著一批敗兵殘卒在那裡趁火打劫,催糧逼租。
當地百姓忍無可忍,在鍾相帶領下舉行了起義。鍾相是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在金兵南下的時候,他曾經組織過抗金民兵,沒得到朝廷的支持,就回家鄉組織農民自衛。他用宗教的形式在農民中宣傳,自稱「天大聖」,能夠解救人民疾苦。
他說:「現在朝廷的法把人分成貴賤貧富,這不是好法。我行的法,就是要不分貧富貴賤,人人平等。」一些受盡官府、地主壓迫的農民,聽到這些話,怎麼不高興?大家把鍾相稱做「老爺」,要求入「法」的人就越來越多。
當孔彥舟的騷亂激起民憤的時候,鍾相就宣布起義。他自稱楚王,建立政權。附近各縣的農民紛紛參加起義軍,鍾相分派起義軍攻佔城池,焚燒官府,打擊豪強大戶,不出一個月,起義軍就佔領了洞庭湖周圍十九個縣。
南宋朝廷十分恐慌,任命孔彥舟擔任捉殺使,鎮壓起義軍。孔彥舟知道正面攻打敵不過鍾相,就先派一批奸細,假扮成貧民,混進鍾相起義軍隊伍。公元1130年三月,孔彥舟發起進攻,埋伏在內部的奸細里應外合,起義軍措手不及,打了敗仗,鍾相和他的兒子鍾子昂被捕,遭到殺害。
鍾相被害後,起義軍推楊么當首領,繼續和官軍作戰。楊么原來名叫楊太,因為他年紀輕,當地群眾親密地稱他叫楊么(么音yāo,「幼小」的意思)。起義軍在楊么領導下,在洞庭湖沿岸建立營寨,又在湖裡和各個港汊上集中了大批船隻,平時生產,戰時打仗,隊伍越來越壯大。
南宋王朝又派程昌寓(音yù)擔任鎮撫使,鎮壓起義。程昌寓到了鼎州,不惜工本製造了大批車船,每船可裝載水軍一千人,由人踏車就可以使船進退。有一次,程昌寓指揮水軍使用車船攻打起義軍水寨,水寨灘頭水淺,車船開進港汊,擱在淺灘里動彈不得。
5、紅軍二萬五千里的長征大幕,在大湘南的桂東縣開啟。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在嚴峻形勢面前,為保存革命力量,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進行戰略大轉移。7月23日,中共中央書記處、中央軍委向湘贛蘇區發出訓令,「命令紅十七師、紅十八師組成紅六軍團,離開湘贛蘇區,轉移到湖南中部去發展游擊戰爭,創立新的蘇區。」
1934年8月7日,紅軍長征先遣部隊——由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的紅六軍團9700多人臨危受命,從江西省遂川縣開始突圍。8月12日,在湖南省郴州市桂東縣的寨前圩河灘上,紅六軍團舉行了西征誓師大會——長征開始。
這是中央紅軍和紅六軍團西征史上的一件重大歷史事件。時任紅六軍團軍團長的蕭克在後來的回憶錄中說:「紅六軍團突圍西征,比中央紅軍早兩個月,為中央紅軍長征起到了偵察、探路的先遣隊作用。」
1934年,這里建立了紅軍長征後湖南的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如今,一些村中還有紅軍留下的標語、戰壕、堡壘。土橋鎮黃家村有毛主席住過的房子、濠頭鄉紅軍樓、延壽阻擊戰舊址,村中流傳著「讓出擔架」、「半床棉被」的故事。
❼ 長沙歷史的變遷
長沙,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湖南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旅遊中心。長沙又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市,近代以來人才輩出,堪稱全國之冠。素有 「楚漢名城.屈賈之鄉、革命聖地」之稱,名勝古跡眾多,吸引著古往今來的騷人墨客。長沙,又可謂為「山水之城、文化之城、英雄之城」。也許您對以上還不太了解 但您一定聽說過一個名字:毛澤東,長沙就是這位世界巨人成長的地方,他在此度過了不平凡的青少革時期。
悠悠湘江,巍巍麓山,見證著這座千年古城的變遷,「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形成,湖湘文化功莫大矣。長沙豐富的文化底蘊,在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影響頗深,如果說把長沙的建設和發展比做一棵樹,那文化就是這棵樹的根;如果把城市比做一個人,那麼文化就是這個人的靈魂,正是「經世致用,自強不息」的湖湘文化之根影響著、支撐著長沙的全面發展。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長沙精神驅動著星城奔向美好的未來。「露蒸干樹熟,風撼一洲香」, 以南橘聞名的橘子洲,登洲一覽,但見雜花生香,綠蔭覆地,橘絡含羞,在洲中放眼望去,只見西邊嶽麓山青翠蔥蘢,東邊長沙城高樓聳立,山水與城市互動,城市與山水共生,好一幅天人合一的圖畫。
長沙,一個名副其實的旅遊勝地。這里節慶盛會豐富多彩,歡樂洋溢;這里許多文化與傳統風俗獨具特色,舉世無比;這里悠久的湖湘文化, 神奇的偉人故里,秀美的山水洲城,浪漫的現代都市,令你目不暇接。到此觀光,必將給您留下一生難忘的美好回憶
距今約15—20萬年以前, 長沙 有 人類 的活動,經過15—20萬年的發展,長沙 歷史 進入 新石器時代 ;約公元前5000年,長沙先民開始過定居生活,形成了村落,進入母系社會;約公元前3000年,長沙新石器時代進入屈家嶺文化階段;約公元公元前2500年,長沙新石器時代進入 龍山文化 階段,這時有了原始農業,漁獵仍是人們謀生的重要手段,原始制陶業、石器加工技術又有進一步的發展,並產生原始的紡織和玉器加工技術。
夏商周以前
商 周 及商周以前與中原王朝的關系
傳說始祖 炎帝 和 黃帝 都曾來過長沙。 司馬遷 的《 史記 ·五帝本紀》說,黃帝曾「披山通道,南至於江,登熊、湘」,後來就把長沙這片地土封給了他兒子少昊氏( 宋朝 羅泌的《路史》記載:少昊氏「始於雲陽,胙土長沙」(胙即賞賜之意),據此,傳說中的少昊氏是遠古長沙的一個氏族首領,是開發長沙的第一人。
長沙, 夏代 屬古 三苗 之地;到商、周時代,三苗國消失了,但三苗後裔仍然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這時長沙屬「揚越」(又叫「荊蠻」),史稱「揚越之地」,作為古越人(古長沙越人為揚越的的一支)到這時創造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越文化,以拍印的幾何紋飾硬陶即印紋硬陶是其最有代表性的特徵。商周時期,北方中原王朝對南方「荊蠻」、「揚越」的戰事頻繁,雖未能在這里建立起他們直接的統治,但「揚越之地」一度成為商周的「南服」,迫使「荊蠻」臣服納貢。《逸周書·王會》記載,周初營建雒邑告成,各方 諸侯 來賀,貢物中有「長沙鱉」一種,這是「長沙」一名見於史籍的最早記載。
古越文化與中原文化
商周時期中原文化的傳人,長沙進入 青銅器時代 。長沙古越人仍然是居住在茅草覆蓋的半地穴式房屋,過著氏族生活,主要以 石器 作為工具,生產上依靠刀耕火種。商代中期,中原的青銅鑄造技術傳入,開始使用和製造青銅工具銅斧,到 西周 後期出現了銅制大鋤(一種重要的鬆土工具)、銅插(即耙,用於鬆土和起土的農具);而且還製造出了形制考究、紋飾精美的青銅容器、樂器。長沙出土的大批商周青銅器,大多具很高的工藝水平,富有鮮明的越族風格; 1938年 寧鄉 出士的著名的四羊方尊,是商周青銅器中珍品; 1959年 以來寧鄉、 長沙縣 出士的十幾件銅鏡,一般重70—80公斤,最大的221.5公斤,為 中國 到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商代銅鏡。
荊楚文化與中原文化
東周 以後,進入 春秋時代 ,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動亂年代,春秋末期, 楚國 (荊楚)的勢力進入長沙。 戰國 初期,越國滅 吳 ,楚越對峙開始,長沙成為楚國東南邊睡的要塞。戰國中期,楚國實行變法,國力強盛,對南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湖南全境納入了楚國版圖,長沙成為楚國南部的軍事重鎮,包括湖南湘北、湘中、湘南廣闊地域的政治軍事中心,楚國在長沙建立了城邑。楚人對長沙的進入,加上經過數百年的戰爭,古越人消失了,長沙古越文化被楚文化替代。
楚人的南侵,帶來了中原和江漢地區的生產工具和生產經驗,使長沙地區進入了 鐵器時代 ,長沙結束了商周以來延續了1000多年的原始狀態,直接進入封建社會。
楚國至楚懷王時國勢日弱,諸侯各國特別是 秦國 對楚國多次發起戰爭,前222年,秦國大將 王翦 帥軍南下,打敗楚軍在江南的余部,楚國以長沙為政治軍事中心的江南之地被秦國所征服,楚國滅亡。長沙(湖南)作為楚地和楚國軍事重鎮的時間長達800多年。
秦漢時期
秦代的長沙郡
秦國 滅掉 楚國 ,在原楚 江南 之地設立「 長沙郡 」,之後就是 秦王朝 的誕生,長沙為 秦代36郡 之一,從秦代開始,長沙開始納入中國統一的政治版圖,並第一次明確地以一個 行政區域 載入史冊。秦代 長沙郡 涵蓋今湖南大部分、 湖北 以南、 江西 西北和 廣東 的連縣、 廣西 的全州等地, 面積 幾乎相當於今湖南全省,湘縣為治所。
西漢時期長沙國與長沙王
--------------------------------------------------------------------------------
2 長沙歷史
秦朝 滅亡, 漢王朝 建立。 劉邦 稱帝之後,公元 前202年 封 西漢王朝 開國功臣吳芮為長沙王,以原秦朝的長沙郡建長沙國,將湘縣改名臨湘縣,臨湘縣駐所作為國都,也標志著 湖南 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 諸侯 國,長沙成為王國都城。長沙王是長沙國的最高統治者(最高官員),其王位世襲,但自 東漢 漢朝對諸侯王國改變體制之後即公元前144年,實際成為有名無實的番王了。長沙國從公元 前202年 始封至公元 7年 廢除,存在200多年,長沙國先後分為「吳氏長沙國」和「劉氏長沙國」兩個時期。
吳氏長沙國
古長沙城作為漢王番都,臨湘古城位於長沙國的中心地帶,為歷代長沙王的駐所和長沙國的政治軍事中心。古書《 水經注 》記載,臨湘城(即古長沙城,史稱臨湘故城)系吳芮始封長沙王建築。公元前157年,吳氏長沙國廢除。
吳氏長沙國時期,為古代長沙歷史上輝煌時期,政治上始終不渝維護國家統一,是西漢王朝的忠實諸侯王國。劉邦所封八個異姓諸侯王臧荼、韓信、英布等七個諸侯王全部消滅,唯獨吳氏長沙國自始自終效忠朝廷,就是淮陰王英布(即長沙王吳芮之女婿)反叛,長沙王吳臣(吳芮之子)還大義滅親。吳氏長沙國自吳芮始封,到前156年其五世孫吳著死,因無子被撤除,共傳5代,歷時46年。王國的官吏制度與西漢朝廷相同,設有丞相(漢高祖初曾稱柱國),由朝廷直接委任,名為輔佐諸王,實際上是派來掌握本國實權以控制地方的。
劉氏長沙國
前158年 文帝 之子文帝繼位,重置長沙國,史稱「劉氏長沙國」,公元前155年,景帝庶子劉發封為長沙王。劉發之長沙國正值西漢王朝大削諸侯王國勢力的時候,至此,疆域廣闊的長沙國分離出南部另立桂陽郡和零陵郡。自前155年封地,到 前145年 ,隨著朝廷對諸侯番國管理體制的改變,這時的長沙國瞎地大為縮小,已析出桂陽郡和零陵郡,僅有臨湘、羅、下集、益陽、連道、湘南、安城、丞陽、茶陵、攸、昭陵等13縣;長沙國的番王至此也削除了實際權力,不得干預自己所轄諸侯國的政務,成為名義上的王,上至相(管理政務的最高行政長官,改制以前稱為「臣相」),下至縣令全部由朝廷任免。
「劉氏長沙國」從劉發始封到劉舜被廢,共傳7代8王,歷時164年,隨西漢王朝滅亡而拆除。公元 8年 , 王莽 篡位自立為帝建「新朝」,長沙國改名「填蠻郡」,國都臨湘改名「撫睦縣」。
東漢長沙王、長沙國與臨湘侯
王莽政權很快就被西漢末農民大起義所淹沒。公元25年,原 西漢 皇室宗族、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 劉秀 (即光武帝)擁兵稱帝,又建立起一個漢朝,因以 洛陽 為都,史稱 東漢 。由於全國各地分布著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隊伍和各色武裝割據,劉秀又展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公元 26年 (建武二年),劉秀遙封西漢末代長沙王劉舜之子劉興為長沙王,復建長沙國,以控制 洞庭以南 的局勢。到 29年 ,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長沙相韓福、桂陽太守張隆、零陵太守田翕、蒼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錫光等,相率遣使貢獻,悉封為列侯。至此,包括長沙在內的 湖南 全境正式歸於東漢,長沙的歸漢,對劉秀統一天下的戰爭起到了重要作用,劉秀於 40年 (建武十六年)統一 中國 。長沙已早在 37年 ,劉秀以長沙王劉興等「皆襲爵為王,不應經義」,將其改封為臨湘侯,又將長沙國廢除,改為長沙郡。
三國至隋唐五代時期
湘州改制為湖南和長沙建制史上的標志。由於長沙地理位置的重要,長沙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劃的中心,其地位與作用更加鞏固。三國的長沙郡,行政范圍基本局限於湘江以東地帶,隋朝的長沙郡跨越湘江至整個湘中地區,從而基本上奠定了從此直到清代長沙建置的規模。隋朝的統一,湖南重歸統一的中央政權之下,與全國其他地區的往來與聯系不斷加強,獲得了一個廣闊和相對安定的空間。
東吳長沙郡
三國 時期, 219年 孫權 奪取長沙至 279年 西晉 滅 吳 ,長沙屬於孫吳之地。孫權稱帝後湖南政區發生變化,今湖南的大部大致屬當時的南郡、武陵、零陵、桂陽、長沙、臨賀、天門、衡陽、湘東、昭陵10郡,隸屬 荊州 。
--------------------------------------------------------------------------------
3 長沙歷史
257年 ,長沙東部為衡東郡(治所翻縣,今 衡陽市 ),西部為衡陽郡(治所湘鄉縣今湘鄉縣西),益陽縣南部之地析出新陽縣(今 寧鄉縣 ),治所在溈水上游(今寧鄉縣橫市鎮一帶),屬於衡陽郡。
265年 ,長沙郡的安成縣(今屬 江西省 )和豫章、廬陵兩郡幾縣設立安成郡,長沙郡瞎地進一步縮小,共轄臨湘、測陽、恢、醒陵、羅、 吳昌(漢昌改)、建寧、下集、蒲沂等9縣,包括今長沙、岳陽、株洲 3市地以及今屬 湖北 的通城、崇陽、蒲沂3縣(市)地。
三國時期的長沙郡,上有州(荊州),下有 縣 、 鄉 、里,為孫吳時代的行政體制。除行政長官外,長沙郡屬諸曹的設置(官名)已經頗為全備,有掌「選署功勞」的功曹、管賦稅的田戶曹、管造船的船曹;有負責由貯租米、布帛的倉吏,收貯租錢的庫吏。縣以下的鄉也設有屬吏,簡胺中就出現了「東鄉勸農摻」、「南鄉勸農撮」的名稱。此外,還有「司馬」、「關丞」、「倉田曹」、「錄事」等。(資料來源:依據「長沙走馬樓」出土的簡牘整理)。
西晉·南朝之湘州
西晉 統一中國後沿襲漢代分封制。 280年 (太康十年),晉武帝封其第六子司馬乂為長沙王,以郡為國。西晉初期,長沙郡仍隸屬荊州,以臨湘為治所, 西晉至南朝的300年中,地方行政仍實行州、郡、縣三級制。
長沙郡下轄臨湘、瀏陽、巴陵(280年分羅縣置,今 岳陽 、臨湘地)、羅、吳昌、醴陵、建寧、攸、下雋、蒲沂等10縣。280年,新陽縣改名新康縣,縣治遷到今寧鄉縣治以西10里的冷水鋪及萬壽山一帶。 299年 ,晉惠帝分巴陵、下雋、蒲沂等縣設立建昌郡,長沙郡轄地又一度減少。
湘州的建立 :西晉後期,由於北方勢力侵擾,西晉統治重心南移,荊湘地區更為重要。 307年 (永嘉元年),晉懷帝司馬熾從荊州分出長沙、建昌、湘東、衡陽、邵陵、營陽、桂陽、零陵等8郡另立湘州,以臨湘(今長沙)為治所。湘州的設立,是古代湖南政治軍事上的一件大事。
隋朝的改制
577年 ,北周滅北齊,重新統一了北方。 581年 ,北周外戚楊堅廢周稱帝,建立 隋朝 。 589年 (陳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正月),隋軍渡過長江,攻克建康,陳朝滅亡。從此自西晉滅亡以來長達270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結束。
隋統一中國,對南朝的政治體制實行改革。地方行政改州、郡、縣三級制為州、縣二級制,廢除郡一級。隋文帝時,以長沙有昭潭,改湘州為潭州,設立潭州總管府。
長沙郡廢除,所轄的臨湘縣改為長沙縣,並廢瀏陽、醴陵2縣並入;
建寧縣亦被廢除,並入衡州(原湘東郡)的湘潭縣。
隋煬帝時,進一步改制,廢諸州總管府,裁並州縣,改州為郡。潭州又改為長沙郡,轄長沙、衡山、益陽、邵陽4縣,以長沙縣為郡治。
長沙縣轄地包括今 長沙 、 望城 、 瀏陽 、醴陵4縣(市)地。區域大小大致與現今長沙市轄區相當。
衡山縣為原衡陽郡所轄,後湘鄉、湘西2縣並入,包括今 湘潭市 城區及 湘潭 、衡山、湘鄉、雙峰、漣源、 寧鄉 等縣(市)地。
益陽縣亦為原衡陽郡轄,後廢新康縣並入,包括今 益陽市 城區及 桃江 、新化、 安化 、 寧鄉 、漣源等縣市地。
邵陽縣為原邵陵郡所轄,後廢扶夷、都梁2縣並人,包括今 邵陽市 及邵陽、邵東、新邵、新化、武岡、洞口、隆回、新寧、城步、漣源等縣市地。
盛世潭州
李靖 平定蕭梁, 621年 長沙歸於 唐朝 。唐王朝地方行政仍沿襲 隋朝 州(郡)、縣兩級制。636年(貞觀十年),唐全國為10道,潭州屬江南道。733年(開元二十一年),唐增為15道,潭州屬江南西道。
唐朝初期,行政區劃調整,將邵陽縣劃出,另立南梁(州),從長沙、益陽、衡山3縣分別劃置醴陵、新康(624年又歸入益陽)、湘鄉3縣,南梁共轄6縣。
潭州的縣級區劃也進行了調整
708年 (唐中宗景龍二年),分長沙縣復置瀏陽縣,並將縣治從居仁鎮(令官渡鎮)遷至今瀏陽市所在地。
749年(唐玄宗天寶八年),衡山縣改名湘潭縣。潭州仍轄6縣,即長沙、瀏陽、醴陵、益陽、湘鄉、湘潭,直至唐末。
--------------------------------------------------------------------------------
4 長沙歷史
621年湖湘初定,唐王朝在長沙設立潭州總管府,624年總管府改為都督府,管轄潭、衡、永、郴、連、南梁、南營、南雲8州軍事(624年為7州,南雲不在內)。潭州都督府是唐代前期湖南地區的最高軍事機關,行政長官為都督,但往往兼任潭州刺史,實行軍政合一體制。長沙唐中央政府湖南軍事機構所在地,唐前期軍事上實行兵農合一的府兵制,全國各沖要之地設置軍府,又稱折沖府,直屬中央。唐玄宗時改革軍事,潭州設有橋口(今望城縣喬口鎮)和祿口(今株洲)、花石(在湘潭)守防。
唐代以前的長沙社會發展整體落後於中原地區,經過三國、兩晉和南朝長達400年的經營開發,到唐前期,由於社會安定和歷任州(郡)縣官的治理,趕上了中原地區的發展,此時的長沙人丁昌盛、經濟繁榮、文化燦爛。771年(大歷六年)上任潭州刺史的張謂曾撰寫了一篇《長沙土風碑銘》,唐代宗大歷年間,詩人 杜甫 游長沙,曾寫下了不少詩章,其《清明》一詩中有:「著處繁華矜是日,長沙幹人萬人出。渡頭翠柳艷明眉 爭道朱蹄驕齒膝」,也正是盛世長沙一日的寫照。
湖南道治所
唐王朝 到 唐玄宗 時繁榮達頂峰,之後開始衰落,至「安史之亂」進入了它的中期,唐中期進行了政治體制改革。 764年 (唐代宗廣德二年),衡州設置湖南都團練守捉觀察處置使,簡稱湖南觀察使,轄衡、潭、邵、永、道5州; 768年 (大歷三年),轄區也有所擴大,增加了郴、連2州,長沙成為湖南道的治所。至此長沙等地從原江南西道分離出來,單獨成為地方一級行政區劃即湖南道,「湖南」一詞開始作為地方行政區劃的名稱在歷史上出現。
湖南觀察使設立及遷治長沙,為朝廷穩定湖南局勢採取重要措施,然而卻引起了湖湘武將們的不滿。安史之亂後,地方兵將大多驕橫跋屋,不服駕馭,「喜則連橫而叛上,怒則以力而相並」 當時駐防長沙等地的正是這樣一批驕兵悍將。至安史之亂之後,江南一帶分裂割據漸漲,湖南一帶斗爭表現為湖南觀察使與悍將驕兵的激烈沖突,而長沙正處於這一沖突的中心地帶。 770年 (大歷五年),湖南道遷治長沙僅僅2年之久,湖南兵馬使臧即帶領一班驕兵起而造亂,肆虐長沙,殺死潭州刺史兼湖南觀察使崔灌,演出了一場「兵變」惡劇。發生於770—780年的長沙減價兵變和邵州王國良事件,即表明分裂割據勢力已經在湖南興起。
楚國王都
五代十國 時期,此時的湖湘地區出現了一個由 馬殷 建立的 楚國 ,原唐朝湖南道治所的長沙即為其都城,至此長沙進入了一個引人注目的(馬)楚國時代。馬楚政權時期,馬殷政治上採取「上奉天子、下撫士民」、內靖亂軍、外御強藩等政策,使人民獲得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經濟上,採取興修水利、獎勵農桑、發展茶業、提倡紡織、通商中原等措施,長沙以及湖南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這期間楚國與北方各個政權的貿易以茶葉為主,湖南的茶葉從此全國聞名。 參見: 五代十國·楚國
軍閥割據
951年 ,南唐大將邊鎬滅 楚 , 湖南 重新回到軍閥割據 南唐即以邊鎬為武安軍節度使,駐節潭州; 952年 10月,劉言乘潭州民情怨憤之機,派王逵、周行逢家兵攻打潭州;南唐在長沙的統治僅一年,即煙消雲散。
劉言占據湖南後,湖南的政治、軍事重心一度從長沙移至今天的常德市; 953年 劉言被周行逢與王逵合謀囚殺。
周行逢為武清軍節度使,權知潭州軍府事,駐長沙;周行逢主政湖南之後力「矯前人之弊」,以嚴刑峻法處置悍將,整肅貪官,從此,沅湘間的戰亂一度停息下來; 962年 10月(建隆三年九月),周行逢去世。 962年l 1月,張文表獲知周去世消息起兵叛亂 隨即以去朗州吊喪為名率兵直赴潭州,鎮守潭州的廖簡被殺於酒宴席上,佔領了潭州。963年 宋朝 佔領長沙。
宋代湖南路治所
963年宋軍佔領潭州,宋太祖規定潭、朗兩州「直隸京師,長吏得自行奏事。」原武安軍、武平軍的建置廢除,朗州作為湖南軍事政治中心,「在潭州之上」的地位也隨之消失了。宋朝統一中國之後,為防止藩鎮割據,規定州、郡長官必須由文臣擔任,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改以前「太守、刺史和縣令、縣長」的稱謂為「知×州(縣)事」,簡稱知州(縣)。
--------------------------------------------------------------------------------
5 長沙歷史
997年 (至道三年),宋真宗正式改道為路,全國為15路。原湖南道改為荊湖南路,潭州為治所。真宗( 998年 —— 1022年 )時,荊湖南路的轉運使司、提點刑獄使司和安撫使司相繼設立,三大衙門都設於潭州城內,其安撫使並由潭州知州兼任,長沙又成為湖南9州、軍、監的政治軍事中心。
宋代潭州區劃的調整
宋代 是長沙歷史發展的十分重要的時期。在這300多年中,長沙作為湖南政治軍事中心的地位更為鞏固,長沙行政區劃的格局基本定形,後來長沙地區在 元 、 明 、 清 三代長達600多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宋朝初期和中期,潭州行政區劃也經歷多次調整。
965年 (乾德三年),廢除馬楚政權末期設立的龍喜縣將 長沙縣 東的常豐場升為縣(973年又並入長沙縣);原屬岳州的湘陰縣劃屬潭州。
977年 (太平興國二年),分長沙6鄉置 寧鄉縣 ,以原唐代新康縣玉潭鎮(即今寧鄉縣城)為治所。
993年 (淳化四年),原屬衡州的衡山縣劃予潭州。
1073年 (熙寧六年),大臣章享巡察湖南開梅山,分湘鄉、邵陽、益陽、寧鄉4縣地設 安化縣 。
1098年 (元符元年),分長沙縣5鄉、 湘潭縣 2鄉置善化縣,縣治即附於潭州城內。至宋末,潭州共轄長沙、善化、寧鄉、 瀏陽 、 湘陰 、益陽、湘潭、澧陵、湘鄉、安化、佼、衡山等12縣,是荊湖南路各州中人口最多、地域最廣的一州。
宋代長沙發生的重大事件
兩宋之交時長沙一度為天下注目、太快人心之處。l126年8月, 北宋 奸臣「六賊」之首蔡京流放 廣東 ,行至潭州而死。次年, 南宋 朝廷懲處叛國之臣,偽「楚皇帝」張邦昌被貶至潭州「安置」,後於l1月下詔賜死。
宋代政局相對穩定,由於統治者實行與民休息政策和一些賢臣清吏的治理,長沙 經濟 的發展趕上和超過了中原地區。 文化 上,長沙 嶽麓書院 的創立,胡安國、胡宏父子和 朱熹 、張拭在長沙講學興教,長沙成為著名的湖湘文化之都。長沙城市的規模擴大,其城垣直至清末也沒有超過,城內已打破坊市界限,商業繁榮,人口稠密,已蔚然而為「湖湘一大都會」。
南宋初,湖南民族、軍閥矛盾尖銳,動亂不已。建炎四年正月, 金 兵攻陷長沙,屠城而去;先後有馬友、杜彥、孔彥舟等幾股潰兵、土匪武裝湧入長沙,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l130年, 洞庭湖 區爆發了著名的鍾相、楊幺起義,湖南人民紛紛響應,潭州的寧鄉、益陽、湘陰、安化等縣也成為義軍佔領區。短短2年,長沙城垣殘破,十室九空,湖南安撫使兼知潭州向子甄乃率所屬移駐攸縣。
1131年 2月(紹興元年正月),南宋王朝曾改荊湖南、北路為荊湖東、西路,分別以鄂州、鼎州(今常德市)為治所,潭州屬東路。1131年,又恢復舊制,仍以潭州為南路治所。南宋初,潭州為沿江6大帥府之一,有宰相李綱、張浚,大將韓世忠、王理、岳飛等先後來到長沙。
l132年,李綱任湖廣宣撫使兼知潭州,次年10月,宋朝廷以禁軍疲沓不堪戰事,劃分諸統兵大將轄區,潭州先為王理轄區,後因其作戰無能,又代之以名將 岳飛 ,長沙又成了聲震中外的岳家軍的駐防地。在鎮壓楊么起義的戰爭中,李綱、張浚、岳飛先後以統帥身份坐鎮長沙,指揮潭、鼎、岳、辰、澧等州和湖北的各路軍隊,先後招降黃佐、周倫、楊欽等義軍將領,瓦解義軍20餘萬人,避免了一場血腥屠殺。
南宋中後期,長沙時局相對穩定,有重臣名將劉鎬、張孝祥、辛棄疾、周必大、真德秀、魏了翁、向士壁、汪立信、 文天祥 、李芾等任職長沙,支撐南宋王朝湖南大局。辛棄疾創飛虎軍,張孝祥、真德秀為政廉潔,文天祥治獄清平,都為長沙留下了一段佳話。而向士壁、張唐(張浚之曾孫)、李芾潭州抗擊 元 軍,悲壯激烈,為宋代長沙添上了英雄的色彩。
-----------------
❽ 長沙有什麼歷史事件
1927年,許克祥發動馬日事變
抗戰時期,三次中日長沙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