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珠海容閎學校的辦學歷史
珠海容閎學校創辦於2003年。
2. 9月3,4,5,三天歷史上發生的重要事件
9.3
301年——聖馬利諾建國日[2]
590年——額我略一世就任羅馬教皇。
626年--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1189年——理查一世在威斯敏斯特加冕成為英格蘭國王。
1260年——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軍隊在阿音札魯特戰役中擊敗蒙古帝國軍隊。
1783年——英王代表與殖民地代表於凡爾賽宮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利堅合眾國成立。
1791年——法國議會通過憲法成為君主立憲國。
1839年——林則徐在澳門接見葡萄牙理事官,並宣布嚴禁鴉片。
1866年——第一國際的日內瓦會議召開
1868年——日本首都由京都遷移到江戶,並改名為東京。
1871年--曾國藩、李鴻章奏請派陳蘭彬、容閎帶學生出國留學。
1900年——八國聯軍四齣伐剿捕殺京郊義和團員
1900年——奕匡歸京辦理和八國聯軍議和事宜
1901年——澳大利亞國旗首次在墨爾本皇家展覽館的上空飄揚。
1907年--同盟會員王和順等在欽州、廉州、防城起義。
1916年——齊柏林飛艇在空襲倫敦時被擊落
1924年--江浙戰爭(齊盧戰爭)爆發。
1926年——北伐軍在武漢、南昌展開攻城戰
1929年——墨西哥戰爭後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數據最後一名參戰的美國士兵於1929年9月3日高齡98歲逝世。
1930年——由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設計的電氣火車第一次在美國新澤西州拉克瓦納鐵路公司的軌道上運行。
1936年——不幹涉西班牙內戰協定簽字
1939年——德國"U30"號潛艇擊沉英國"雅典娜"號客輪,造成112人死亡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法國和澳大利亞對德國宣戰。
1941年——中國軍隊收復福州
1943年——義大利向盟國投降
1945年——許德珩等人舉行會議,把1944年冬組織的「民主科學社」正式定名為「九三學社」。
194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7年——韓國放送之日(壁)
1952年——中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
1953年——赫魯曉夫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
1958年——馬丁·路德·金因流浪罪被逮捕 ;《人民日報》發表《高舉人民公社的紅旗前進》的社論,推動了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高潮
1963年——金庸小說《天龍八部》開始在《明報》和新加坡《南洋商報》同時連載。
1967年——瑞典在當地上午5時將道路交通從靠左行駛改成靠右行駛。
1971年——卡達獨立。
1971年——美、蘇、英、法關於西柏林問題的「四方協定」簽署
1976年——太空船維京2號於火星的烏托邦平原著陸。
1977年——世界棒球王王貞治打破全壘打數量世界紀錄(漢克·阿倫/Hank Aaron)(755支)
1991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和英國首相梅傑在北京簽署興建香港新機場諒解備忘錄。
1992年——大陸記者首次正式組團赴台灣采訪
1993年——俄烏就黑海艦隊問題達成一致
1994年——俄羅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相同意撤走瞄準對方的核武器。
1995年——全球拍賣網站eBay成立。
1996年——日本一些右翼組織要求修改教科書
2004年——別斯蘭人質危機基本結束:俄羅斯特種部隊營救人質,超過365人在事件中死亡。2003年——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推出港元新鈔票。
2005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向抗戰老戰士、愛國人士和抗日將領代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表彰他們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建立的卓越功績
2009年——第三次世界氣候大會高級別會議在日內瓦舉行
2013年——2013年9月3日,著名品牌nokia正式被微軟以72億美元收購。
201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作為一名中國人,必須牢記:每年的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
9.4
476年——日耳曼人領袖奧多亞克佔領拉韋納,並廢黜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西羅馬帝國滅亡。
1781年——美國第二大城洛杉磯建城。
1870年——巴黎爆發革命,宣布建立共和國,這是法國歷史上第三個共和國,即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905年——復旦公學開學。
——京張鐵路開工。
1918年——徐世昌當選為中華民國總統。
1922年——孫中山決定改組國民黨。
1924年——孫中山組建北伐軍。
1932年——南京市府奉蔣介石電令,禁止示威遊行及一切群眾運動。
1941年——納粹包圍列寧格勒。
1944年——中共提出建立聯合政府。
1948年——荷蘭女王威廉明娜宣布因健康原因退位。
1949年——晉江和平解放。
1957年——美國民權運動:小石城事件。
1958年——中國政府關於領海的聲明發表。
1959年——中國第一座生產合成纖維的工廠――北京合成纖維實驗工廠建成,開始試車生產。
1993年——「銀河號」事件真相大白。
——第七屆全運會北京開幕。
1995年——第四屆世婦會開幕。
——日本抗議美國軍人強奸沖繩女童。
1998年——《漢語大詞典》光碟問世。
——瑞士發生歷史上最嚴重的空難。
——首批稽察特派員赴企業實地稽察。
2001年——華安推出我國第一隻開放式基金。
——歐盟委員會通過亞洲新戰略。
2010年——紐西蘭南島在當地時間凌晨4點,發生7.2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位於地下35公里,截止北京時間18:00,已造成兩人重傷,暫時無華人傷亡報告。
9.5
917年——劉龑稱帝, 建立南漢。
1666年——倫敦大火被撲滅。
1680年——彼得一世為推進改革,下令對全俄羅斯除神父和農民外的全體留須男子徵收胡須稅。
1774年——美國獨立戰爭:13個英屬北美殖民地的代表在費城召開對抗英國的首次大陸會議。
1793年——法國國民會議通過實行恐怖統治的決議,對雅各賓派的反對者進行鎮壓和以斷頭台處決。
1800年——拿破崙戰爭:英國奪取馬爾他。
1839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對中國宣戰。
1863年——日本下關事件
1905年——日本比谷騷亂事件發生
1905年——在中國土地上進行的日俄戰爭結束
1914年——馬恩河會戰開始
1914年——德軍U-21潛艇用魚雷成功擊毀英軍輕型巡洋艦「開路者」號,這是世界戰爭史上潛艇第一次用魚雷擊沉水面艦只
1919年——可口可樂公司成立
1926年——英軍艦「柯克捷夫」號炮擊萬縣,中國軍民死傷5千人,財產損失千餘萬,史稱「萬縣慘案」(又稱九五慘案)。
1937年——最大一次納粹集會在紐倫堡舉行
1939年——汪偽政權設立特務組織「七十六號」
1945年——中國共產黨創辦的延安新華廣播電台正式開始播音,這座電台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前身。
1949年——青海省解放。
1966年——紅衛兵大串連
1968年——我國開展對知識分子再教育運動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創出的單日83.58萬人次的單日入園客流紀錄。該項目已被上海世博會於2010年10月16日下午1點30分以84.10萬的最高紀錄趕超。
1972年——慕尼黑奧運血案
1983年——中國最大的城市引水工程——引灤入津工程正式通水,灤河水以每秒40立方米的流量流向天津。引灤入津工程開工於1981年,橫跨灤河、海河兩個流域,穿越燕山山脈,總長234公里。
1987年——首屆中國藝術節在北京首都體育館開幕。來自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直、軍隊、產業系統的文藝工作者,以及香港、國外的文藝工作者們在藝術節上演出了共44台、168場風格迥異的劇(節)目,觀者達8萬多人次。中國藝術節從此成為中國一個盛大的藝術節日。
1990年——鄧小平為「希望工程」題名。「希望工程」是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為目的,於1989年10月30日發起的一項公益事業。
1992年——羅馬宣布將修整斗獸場
1998年——義大利歌劇《圖蘭多》在紫禁城亮相
1998年——傳媒大亨默多克收購曼聯遭球迷抗議
1998年——金正日當選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2004年——中國黑龍江省的五大連池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頒發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證書,並舉行了揭碑儀式。
2008年——「萬里長江第一隧」雙線貫通
2009年——俄羅斯舉行盛大的活動,慶祝莫斯科城市日暨建城862周年。
來源於網路
3. 容閎赴美留學時的故事
容閎(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字達萌,號純甫,漢族,廣東香山縣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鎮)人,中國近代史上首位留學美國的學生。中國近代早期改良主義者。中國留學生事業的先驅,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
1847年1月4日,也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78年12月首批中國留學人員赴美的一百三十多年前,一個末滿19歲的中國廣東青年,在廣州 容閎1854獲美國耶魯大學學士學位像
的黃浦港登上一艘名叫「亨特利思」號(Huntress)專向美國運載茶葉的帆船,遠渡重洋,去美國求學。帆船在大洋的驚濤駭浪中顛簸了整整98天,終於在1847年4月12日駛進了當時只有二三十萬人口的紐約港。赴美後於麻省之孟松預備學校(Monson Academy)就讀,三年後,那位中國青年考人了耶魯大學(YaleUniversity)。1854年,也就是在他踏上那片至今對中國人來說仍充滿新奇神秘色彩的新大陸之後的第八年,他從耶魯大學畢業,從而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留學生。那個青年人名叫容閎(Yung Wing)。
容閎1828年生於廣東的南屏鎮。那裡離澳門不遠,是中國最早受到西方傳教士文化影響的地區之一。1835年,七歲的容閎跟隨父親前往澳門,並於是年入讀當時仍附設於倫敦婦女會女校之馬禮遜紀念學校(Morrison School),由獨立宣教士郭士立(原屬荷蘭傳道會)之夫人負責教導。瑪禮遜學校是為紀念傳教土瑪禮遜博士而於1839年11月1日在澳門創建的。1840年鴉片戰爭後,學校遷到香港。校長勃朗先生(S.R.Brown)是一個美國人,耶魯大學1832年畢業生。據容閎後來回憶,勃朗先生是一個極為出色的教師。他「性情沉靜,處事靈活,彬彬有禮,為人 隨和,且多少帶點樂觀主義精神。他熱愛自己的學生,因為他了解學生他們為了掌握知識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而他自己更是不惜花費心血去教育他們。教學上,他別具天賦,釋物說理,清楚明了,簡潔易懂,從無學究氣。」
容閎入校學習時,全校已有了五個中國孩子,容閎是第六個學生,也是年紀最少的一個。孩子們在學校上午學習算術、地理和英文,下午學國文。容閎在那裡讀了六年書。1846年8月的一天,一個決定改變了容閎的一生。那一天,勃朗先生來到班上,告訴全班同學,因為健康緣故,他決定要回美國去了。他說,他想帶幾個同學跟他一起走,以便他們能在美國完成學業。如果有誰願意跟他一起走的話,勃朗先生說,請站起來。這時,全班死一般寂靜。 容閎第一個站了起來。接著站起來的是一個叫黃勝(Wong Shing)的孩子;然後,又有一個叫黃寬(Wong Foon)的孩子也站了起來。晚上,當容閎把自己的決定告訴母親時,母親哭了。那時到海外去,很可能意味著生離死別。但母親最終還是同意了,讓自己孩子由海角遠赴天涯。
四個月後,容閎和黃勝、黃寬一起在黃浦港乘上了那艘駛向美國的「亨特利思」號帆船。那時候,他們誰也沒有想到自己正在開創歷史。到了美國不久,黃勝因病於1848年秋回國。兩年後,黃寬亦轉往蘇格蘭去學醫,只有容閎一人留了下來。1850年,他進入耶魯大學,並在那裡完成了學業。
1854年冬,容閎歸國。他不僅帶回了一張耶魯大學的畢業文憑,而且還帶回了一個夢想——一個日後影響了幾代中國青年命運和整個中國歷史進程的夢想。「在大學的最後一年,」容閎晚年時回憶說,「我已經初步想好了我將做什麼。我堅信下一代的中國青年應當能有機會受到我所受到過的教育,而通過西方的教育,中國或許可以再生,變得文明而強大。這一目標的實現已經為我一生事業的雄心之所在。」
正是帶著這個夢想,容閎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充滿了戰亂、貧窮、愚昧的祖國。為了這個夢想的實現,他奮鬥了整整一生。這使他不但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留學生,而且成為中國近代留學事業的真正開創者。 …在今天的中國,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容閎了。在這一百多年之中,中國人記住了許許多多顯赫一時的權貴,記住了許許多多戰功卓著的將軍,記住了許許多多的翻覆天地的革命家,卻少有人記住這位默默為中國留學事業開創道路的先驅人物。
然而,縱觀歷史,容閎一生的作為對日後中國社會變化的影響之深遠,是中國近代史上只有少數幾個人能夠真正相比的。容閎,可以說是中國的哥倫布,他不但「發現」了美洲,使中國人第一次能以既不是傲慢無知也不是自卑恐懼的心態來看「中央帝國」之外的世界;而且,他還為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找到了一片「新大陸」,使他們終於有可能在中國文化傳統之外看到另一種人類思想的閃光。容閎所倡導的留學教育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而這一代代青年又深深地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容閎的幾個「第一」
中國的海外留學生一向人才輩出,群英薈萃。而作為中國近代留學第一人的容閎,在近代海外留學史上又占據了眾多的「第一位」,也可以說中國近代的留學生史從他開始。 廣州中山大學校園內的容閎雕像
1847年1月4日,個頭不高的廣東小伙容閎帶了不多的行李,在廣州黃埔港上船去美國。4月12日容閎到達紐約。這一年,他19歲。
中國第一批洋學堂學生
容閎出生在珠海市南屏鎮,和澳門僅一水之隔,他父親在澳門打工。1835年,七歲的容閎,被父母送到了澳門馬禮遜學堂念書。容閎沒有上中國人辦的學堂是因為家裡太窮,只能讀有錢人家根本看不上眼的洋學堂。馬禮遜學堂是西方傳教士在中國開辦的第一所洋學堂,學費全免。容閎是馬禮遜學堂第一批學生。他在這里讀了六年書,讀《聖經》,學英語,也學西方的人文思想和科學知識。當時的校長是美國人,叫布朗,畢業於耶魯大學。
第一位自主選擇留學生
1846年,布朗決定回國,想帶幾個學生去美國完成學業,香港基督教會傳教士會為每人提供兩年的留學經費。容閎第一個站了起來,另外兩個學生也站了起來,他們一個叫黃勝,一個叫黃寬,和容閎一起去美國。三人在布朗等人的幫助下進了馬薩諸塞州的孟松學校。黃勝一年後因病回國。兩年後黃寬聽從教會安排,轉赴英國愛丁堡大學。 容閎沒有和黃寬一起去英國,而是自主選擇了耶魯大學。
第一位自費留學生
香港傳教士會當時只提供兩年的費用。容閎在孟松學校已經住了兩年,這所學校實際上是一所大學的預科,容閎在那裡半工半讀,完成了高中階段的學業。容閎想到耶魯大學繼續學習,但是面臨著嚴峻的經費問題。有教會願意出錢資助,條件是寫一份志願書,保證以後成為傳教士,但被容閎婉拒。不過在布朗的多方張羅下,容閎還是如願自費進了耶魯大學。
第一位勤工儉學留學生
1850年,容閎進入耶魯大學學習。當時學校只有500名學生,他是唯一的一名華人。為了解決經費問題,容閎在校謀求職業,為同學們辦過伙食。後來,他又獲得耶魯大學兄弟會圖書管理員的職位,得以半工半讀完成4年學業。
第一位完成學業留學生
1854年夏,容閎獲耶魯大學文學士學位,成為第一個受過完整的美國教育並取得學位的中國人。他同時也是我國第一個完成學業的海外留學生。在耶魯大學的這段時間,容閎確定自己志向。他說:「整個大學階段,中國的可悲境況經常出現在我的腦海,令人感到心情沉重。在大學最後一年,我心裡已經計劃好了將來所要做的事情。我決定使中國的下一輩人享受與我同樣的教育。如此,通過西方教育,中國將得以復興,變成一個開明、富強的國家。我盡一切智慧和精力奔向這個目標。」
第一位公派留學倡導人
容閎學成歸國後從事過洋人秘書、譯員,海關職員等工作。他希望更多的中國青年接受西方的教育,於是開始四處奔走。1860年,他到了南京,去找太平天國的領導人,提出了關於政治、軍事、經濟和教育的七條建議,但洪秀全卻沒有接受他的主張。 此後容閎投奔曾國藩總督幕府,繼續倡導他的公派留學主張。1870年容閎再次提出留學計劃,建議選派120名學生到外國去留學15年,以供國家日後之用。曾國藩被容閎說動,同意領銜上書,奏請朝廷派遣子弟出洋學習,很快獲得旨准。1872年夏,容閎組織第一批留學幼童30人渡洋赴美,中國公派留學的大幕自此開啟。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27592.htm
4. 有關容閎的幾個歷史問題,見圖。答不齊全也沒關系,我還會追加懸賞的~
答:你好! 中國近代史上首位留學美國的學生更多義項
容閎(1828.11.17-1912.4.21)原名光照,族名達萌,號純甫,英文名YungWing,廣東香山縣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鎮)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會活動家。容閎是第一個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是中國留學生事業的先驅,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
在清末洋務運動中,他因促成並且經理了兩件大事而彪炳史冊:建成了中國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機器廠——上海江南機器製造局;組織了第一批官費赴美留學幼童。在中國近代西學東漸、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中,容閎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近代教育、工業、外交、鐵路、銀行、革命等方面多有建樹,做出了常人難及的貢獻,在推動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多方面的先導作用,當屬中國近代化的卓越先驅。
容閎參與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現代化工廠,促進了工業近代化。他促動、並成功地購買 「制器之器」,在此基礎上,江南製造總局得以建立,以比較高的起點邁出了洋務企業形成和發展的第一步,為中國近代工業、尤其是機械製造工業的。而且,容閎輸入的「制器之器」是成套機器,代表了先進的、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產力,給衰朽的封建滿清肌體輸入新的活力,促使中國在近代化航程上開始破冰之旅。
5. 1804~1949年,發生在北京的幾個重大歷史事件,包括時間和具體事件
1838年底 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
1839年6月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6月 英軍發動鴉片戰爭
1842年8月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1)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2)賠款洋銀2100萬元;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4)中國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須與英國協商。
→《南京條約》影響:1)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開創了列強以條約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國的惡例;2)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演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為中國人民肩負的兩大歷史任務;5)中國的歷史進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時期。
1842年 魏源編著《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1856年 英國利用「亞羅號事件」、法國利用「馬神甫事件」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清政府與英、法兩國簽訂《天津條約》:1)增開牛庄(後改營口)、漢口、九江、南京等10處為通商口岸;2)允許外國人到內地游歷、通商、自由傳教;3)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4)外國公使駐京,並可在通商口岸設領事館;5)賠償英國白銀400萬兩,法國200萬兩。
1860年 英法聯軍接連攻陷天津、北京,火燒圓明園。清政府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1)《天津條約》完全有效;2)增開天津為商埠;3)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即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歸入英屬香港界內;4)賠償英、法軍費各增至白銀800萬兩。
→《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條約,進一步打開了中國的門戶,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19世紀60年代 洋務派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相標榜,開展歷時30多年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但洋務派辦洋務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他們只是零星地學習西方的一些科學技術和工藝製造,卻不願意改革封建政體,不可能實現富強的目標。此外,洋務企業在經營管理上也存在著很多弊端。
1861年 清政府設立「總理衙門」,由奕擔任總理大臣
1862年 總理衙門設立京師同文館
1865年 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成為國內最大的軍事企業
1869年 方舉贊在上海開設發昌機器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19世紀70年代 清政府建成北洋水師
1872年 (1)曾國藩派遣容閎率領30名幼童赴美留學
(2)陳啟源在廣東南海設立繼昌隆機器絲廠(近代中國第一家繅絲廠)
(3)《申報》
1873年 李鴻章在上海創辦輪船招商局
1881年 中國人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建成通車
1894年7月25日 (1)甲午中日海戰
(2)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
1895年4月 (1)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中國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產品運銷內地免收內地稅。
→《馬關條約》的影響:《馬關條約》是《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喪權辱國條約,給中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也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戰後,帝國主義對華侵略加劇,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反割台斗爭,台灣全境淪陷
(3)康有為、梁啟超聯合應試舉人公車上書,拉開維新變法運動序幕
1896年 維新報刊《時務報》
1897年 (1)德國強占膠州島,掀起列強瓜分狂潮
(2)商務印書館
1898年6月11日 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宣布變法開始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後發動宮廷政變,戊戌變法失敗,史稱「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的影響:戊戌變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維新派積極倡導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宣揚進化論和資產階級民權思想,有力地沖擊了封建主義的舊思想、舊文化。戊戌政變之後,懷疑舊學、歡迎新學、要求民主的人越來越多。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毅然走上了民主革命之途。
1899年 美國提出「門戶開放」、在華「利益均沾」
1900年 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匈八國聯軍侵華
1901年 清政府與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匈、西、荷、比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9.8億兩;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由各國派兵保護;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斗爭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質的組織,對反帝運動鎮壓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職,記不敘用」; 總理衙門必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首。
→《辛丑條約》影響:《辛丑條約》是繼《馬關條約》之後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又一個極其嚴重的不平等條約,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1901年~1911年 清末新政
1905年 同盟會成立,創辦機關刊物《民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並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
1912年1月1日 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
1912年2月12日 宣統帝下詔退位,清朝結束
1912年3月 (1)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果實落入袁世凱之手
(2)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辛亥革命的意義:1)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數千年的君主專制統治;2)創建了中華民國;3)頒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臨時約法》,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權利;4)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5)給中國先進分子以巨大的刺激和深刻的啟發,使他們覺悟到必須另謀新的救國救民之路。局限性:辛亥革命以同舊勢力的妥協而告終,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1915年 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後改名《新青年》),發表《敬告青年》,新文化運動興起。
1916年 杜亞泉在《東方雜志》上抨擊新文化運動,拉開中西文化論戰序幕
1917年初 (1)陳獨秀任北大文科學長
(2)俄國十月革命勝利,極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918年 李大釗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
1919年 (1)《新青年》出版「馬克思研究專號」、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2)5月4日,「五四運動」(北京天安門前)
1921年7月23日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6月 中共三大
1924年1月 國民黨「一大」,提出「新三民主義」,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6年 北伐開始,推翻北洋軍閥
1927年 (1)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
(2)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3)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製造「七•一五」政變。政變後,寧漢合流
(4)10月毛澤東在井岡山創立革命根據地
1928年 井岡山會師(朱德、陳毅與毛澤東)
1928年6月 南京國民政府宣布改定新約
1928年12月29日 張學良東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統一
1931年9月18日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
1932年 2月東北全境淪陷,日本扶植前清遜帝溥儀建立偽滿洲國
1934年10月 紅軍被迫長征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歷史意義:遵義會議在極其危機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6年10月 紅一、紅二、紅四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
1936年12月12日 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並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立即召開救國會議,史稱「西安事變」中共確定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變」,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
1937年9月 蔣介石發表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事變,淞滬會戰開始
1937年9月 太原會戰,平型關大捷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淪陷。日軍製造南京大屠殺
1938年春 李宗仁指揮軍隊開展徐州會戰,台兒庄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取得的戰果最大的一次勝利
1938年10月 武漢會戰後,日軍佔領武漢,抗日戰爭轉入戰略相持階段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毛澤東做了《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
1945年8月15日 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10月25日 台灣光復
1946年6月 國名黨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爆發
1948年9月12日 林彪、羅榮桓遼沈戰役,東北全境解放
1948年11月 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淮海戰役,基本解放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戰役,基本解放華北全境
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宣告國名黨統治的結束
1949年5月27日 上海解放
1949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制訂了《共同綱領》,實行以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國體)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6. 曾國藩經歷的主要歷史事件有哪些
曾國藩年譜
1811年(嘉慶年)11月26日(農歷10月11日)生於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鄉天平村, 乳名寬一。
1815年(嘉慶20年)5歲在家識字讀書。一年後入家塾「利見齋」。
1826年(道光6年)16歲春,應長沙府試(童子試),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10年)20歲就讀於衡陽唐氏宗祠,師從汪覺庵。一年後轉入湘鄉漣濱書院。改號滌生。
1833年(道光13年)23歲秋,參加湘鄉縣試,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14年)24歲春,入嶽麓書院。秋,參加鄉試中第三十六名舉人。冬,入京准備會試,途徑長沙,始與劉蓉相交。
1835年(道光15年)25歲4月,會試落第,留京寓長沙會館讀書。
1836年 (道光16年)26歲春,恩科會試再次不第,出京返家。至長沙,與劉蓉、郭嵩燾在湘鄉會館相聚兩個月。
1838年(道光18年)28歲會試中第三十八名貢士。試後改名國藩。殿試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19年)29歲夏,出衡陽,謁杜工部祠、石鼓書院。秋,出邵陽,察訪武崗、新化、蘭田、永豐。12月,子紀澤生,離家起程赴京。本年起始作日記,持之以恆,至終不輟。
1840年(道光20年)30歲5月,庶吉士散館,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檢討。7月,得病,經歐陽兆熊、吳廷棟治療、護理,兩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21年)31歲8月,偕倭仁往謁理學大師唐鑒,請教治學之方,檢身之要。「考德問業」,「為義理所熏蒸」。11月,任國史館協修,遍鑒前史,辨具得失。是年,喜讀胡林翼贈送的《陶文毅公文集》。寫作《里胥》,直道民間疾苦,鞭笞腐敗吏治。
1842年(道光22年)32歲致力程朱之學,每日必做日課:早起、主敬、靜坐、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門。
1843年(道光23年)33歲4月,升任翰林院侍講。7月,欽命為鄉試(四川)正考官。8月,補授翰林院侍講。12月,充文淵閣校理。
1844年(道光24年)34歲8月,郭嵩燾引江忠源來見,結為師生。派充翰林院教習庶吉士。
1845年(道光25年)35歲10月,升翰林院侍講學士。李鴻章入京會試,以年家子投其門下受業。
1846年(道光26年)36歲1月,充文淵閣直閣事。自書其書舍曰:「求闕齋」。夏秋間,養病城南報國寺,與同寓劉傳瑩就漢學、宋學深入研討,知學須返本務要,「執兩用中」。
1847年(道光27年)37歲7月,升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街。11月,欽派武會試正總裁,殿試讀卷大臣。
1848年(道光28年)38歲3月,子紀鴻生。10月,輯錄古今名臣大儒言論,按修身、齊家、治國三門分三十二目輯成《曾氏家訓》。
1849年(道光29年)39歲2月,升授禮部右侍郎。9月,署兵部右侍郎。
1850年(道光30年)40歲4月,上《應詔陳言疏》,直揭官場「委靡因循」、官吏「畏葸」「柔靡」。「今日所當講者,惟在用人一端耳」。7月,兼署部左侍郎。
1851年(咸豐元年)41歲1月,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組織起義。5月,上《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咸豐帝「怒擲其折於地」欲罪之。
1852年(咸豐2年)42歲1月,上《備陳民間疾苦疏》。7月,任江西鄉試正考官。行抵安徽太湖縣小池驛,得母訃聞,回籍奔喪。10月初抵家。太平軍出廣西、入湖南,9月攻長沙,10月取決岳州。
1853年(咸豐3年)43歲1月21日,接幫辦湖南團練旨。經郭嵩燾力勸出保桑梓。30日,抵長沙與湖南巡撫張亮基商辦團練。3月19日,太平軍攻佔江寧,定都為天京。9月,奏准移駐衡州練兵。11月,建衡州船廠趕造戰船。派人赴廣東購買洋炮,籌建水師。
1854年(咸豐4年)44歲2月25日,奉命率師出征太平軍。發布《討粵匪檄》。命褚汝航為水師總統、塔齊布為陸軍先鋒,統率17000人,揮師北上。5月,兵敗靖港,投水自裁獲救。7月25日,重整水陸各軍後,出師攻陷岳州。10月14日取武昌。咸豐帝令其部署理湖北巡撫。7天後收回成命。改賞兵部侍郎銜。12月2日攻陷田家鎮。
1855年(咸豐5年)45歲2月12日夜,石達開總攻湘軍水營,燒毀湘軍戰船100餘艘。曾國藩座船被俘,「文卷冊牘俱失」。「公憤極,欲策馬赴敵以死」,羅澤南、劉蓉力勸乃止。
1856年(咸豐6年)46歲7月,坐困南昌。9月2日,楊、洪內訌(天京事變)後,太平軍元氣大傷。10月,曾國藩在長募勇組建吉字營入援江西。
1857年(咸豐7年)47歲2月27日,其父去世,偕弟國華回籍奔喪。7月,兩次上疏,請求在家終制,獲咸豐帝准許。是年建「思雲館」。
1858年(咸豐8年)48歲5月19日,李續賓、楊岳斌率水陸兩軍攻陷九江。弟國華入李幕。7月13日,接上諭命其出辦浙江軍務,17日起程。8月5日,抵武昌。與胡林翼會商進兵、籌餉之策。11月15日,李續賓、曾國華死於三河之役。12月,作《愛民歌》以訓湘軍。
1859年(咸豐9年)49歲1月,李鴻章來建昌進謁、留營襄辦軍務。是月,曾國葆改名貞干入湘軍,為其兄國華報仇。2月,作《聖哲畫像記》。11月,擬四路進兵之策,攻取安慶。
1860年(咸豐10年)50歲5月,輯錄《經史百家雜鈔》26卷,「取精用宏」,「盡掄四部精要」。6月,左宗棠來營,留住兩旬,商討東南大局;奉命以兵部尚書銜署理兩江總督。7月,委授兩江總都,並以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10月18日與胡林翼、李續賓商籌北援之策。上疏請求帶兵北上掃夷勤王、以「雪敷天之憤」。12月,祁門大營兩度被困,太平軍距大營僅20里,「危險萬狀」。
1861年(咸豐11年)51歲8月23日,是《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購買外洋船炮,則為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9月5日,湘軍攻陷安慶。25日,移住安慶。11月20日,奉旨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其巡撫、提鎮以下悉歸節制。12月,在安慶創辦內軍械所。年底,定三路軍進軍之策:「以圍攻金陵屬之國荃,而以浙事屬左宗棠,蘇事屬李鴻章,於是東南肅清之局定矣。
1862年(同治元年)52歲1月31日,奉旨任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曾國荃補授浙江按察使。2月14日,左宗棠率軍由江西入浙江。4月,李鴻章率軍抵上海。5月,曾國荃率軍進駐雨花台,會同彭玉麟的水師圍攻天京。7月18日,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陳利害:「島人藉助剿為圖利之計......而中華之難,中華當之」,決不能讓洋人以助剿來「蹂躪中國之土地」。9月,為死於戰亂而未及安葬的桐城儒生方東樹、戴鈞衡6人立石修墓,妥為安葬。12月,其弟曾國葆病死於雨花台湘軍大營。年底,華衡芳與徐壽父子試製成中國第一台蒸汽機,曾國藩見後,於當天日記中寫道:「竊喜洋人之智巧我國亦能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1863年(同治2年)53歲1月28日,安慶軍械所造出我國第一條木殼小火輪,曾國藩登船試航後,喜而命名「黃鵠號」。5月7日,致函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謂「洋人本有欺凌之心,而更授以可凌之勢;華人本有畏怯之素,而逼處可怯之地」,反對購買要由海軍上校指揮控制的船艦。9月,與容閎見面,商籌建立一個可以災圃旎器的工廠。12月3日,交容閎68000兩銀赴美購買機器。
1864年(同治3年)54歲1月,派李鳳苞測量江浙外海各島嶼沙線。5月,江浙藏書遭兵動多有毀損,定刊書章程,即於安慶設書局,刊刻各種經史。6月3日,洪秀全病逝天京,其長子繼位。7月19日,湘軍攻陷天京,太平軍宣告失敗。7月,曾國藩賞加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國荃賞太子少保、一等伯爵。8月15日,奏准裁撤湘軍25000人。10月,行轅移駐安陵。11月,奏准停徵厘舍、畝捐。12月,主持修復江南貢院,補行江南鄉試,會考江南優貢。
1865年(同治4年)55歲1月,選漢唐以來各臣奏疏17首,編《鳴原堂論文》。3月,主持修葺種山、尊經兩書院。收養八百孤寒子弟,並從自己養廉銀中捐款課獎。5月26日,接上諭:率軍赴山東剿捻。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遣書》完稿,共320卷,交金陵書局出版。6月18日,北上剿捻之策:重鎮設防,劃河圈圍,清野查圩,馬隊追蹤。9月,經楊州、清江浦抵徐州。一路調兵布防堵圍,沿途又張榜招員。10月,將金陵製造局上遷海虹口,和李鴻章原設的炮局及購自美國人的鐵廠合並,再加容閎購回的百多部機器建成江南製造總局。12月,核定長江水師永遠章程及營制營規。
1866年(同治5年)56歲9月24日,捻軍突破防線,進入山東。連續2次請假,在營調養。10月,奏陳:剿捻無效,病難速痊,請開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之缺。12月,回任兩江總督。
1867年(同治6年)57歲3月,在江南製造總局下設造船所試制船艦。同時擬設譯書館。5月,會同李鴻章將江南製造總局由虹口遷高昌廟,征地擴遷,規制大增。6月,補授體仁閣大學士。
1868年(同治7年)58歲4月,奉上諭改授為武英殿大學士。5月31日,至上海視察江南製造成總局。8月,奉命調任直隸總督。9月,江南造船廠試制的第一艘輪船駛至江寧,曾登船試航,取名「恬吉」。12月,抵京師,陛見那拉氏與同治皇帝。
1869年(同治8年)59歲2月27日,奏陳直隸應辦事宜,以練兵、飭吏、治河為至要。6月,奏請按湘軍制改造直隸練軍。8月,作《勸學篇示直隸士子》,提出儒學有義理、考據、經濟、辭章四科,唯義理為治學根本。12月,奏陳:「直隸清理積獄......計審結並注銷之案四萬一千餘起,多作塵牘,為之一清。」
1870年(同治9年)60歲4月,肝病日重,右目完全失明。奏准病假一月。5月續假一月。6月,天津教案發生, 奉命前往處理。7月11日,抵津。出令放告,要求津民據實檢舉揭發。23日,法國公使羅叔亞來見,要求殺天津道員、知府、知縣為法領事抵命,並以戰爭相威脅,曾國藩嚴詞拒絕。24日,奏陳:挖眼剖心,全無實據;津民生憤,事出有因。8月,奏陳:本案兇犯已拿獲九名,惟羅叔亞意欲「三員議抵」,斷難允求。府、縣本無大過送交刑部已屬情輕法重。9月,兩江總督馬新貽遇刺身亡,曾國藩調任兩任總督,李鴻章調補直隸總督。10月17日,起程南下。11月3日,六十大壽,御賜「勛高柱石」匾額。24日,作家訓日課四條:一曰慎讀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說,四曰習勞則神欽。
1871年(同治10年)61歲8月19日,挈李鴻章聯銜會奏《擬選子第出洋學藝折》。9月,視察水陸各營防務、訓練情況。11月抵上海。
1872年(同治11年)62歲2月27日,領銜上奏:促請對「派遺留學生一事」盡快落實。並提出在美國設立「中國留學生事務所」,推薦陳蘭彬、容閎為正副委員常駐美國管理。在上海設立幼童出洋肄業局,薦舉劉翰清「總理滬局選送事宜」。
3月1日,時發腳麻之症,舌蹇不能語。3月12日,午後散步署西花圃,突發腳麻,曾紀澤扶掖回書房,端坐三刻逝世。是月,清廷聞訃,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謚文正。6月25日,靈柩運抵長沙。7月19日,葬於長沙南門外之金盆嶺。次年12月13日,改葬於善化縣(今望城縣)湘西平塘伏龍山。與夫人歐陽氏合葬。
7. 1.簡述容閎在中國近代史的貢獻
容閎
(1828~1912) 近代改良主義者。號純甫。廣東香山南屏鎮(今屬珠海)人。出身貧寒。少時入澳門馬禮遜學堂,鴉片戰爭後隨校遷至香港。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初,赴美學習,三年後考入耶魯大學,1854年(咸豐四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成為畢業於美國大學的第一個中國留學生。1855年回國,曾在廣州美國公使館、香港高等審判廳、上海海關等處任職,後為上海寶順洋行經營絲茶生意。出於對太平天國的同情,1860年至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江蘇南京),向洪仁玕提出組織良好軍隊、設立武備學校及海軍學校、建立有效能的政府、頒定教育制度等建議七條,但「未敢信其必成」,對太平天國任事堅辭未受。在洋行任職後,自營商業,旋投入師夷自強的洋務運動。1863年(同治二年),向曾國藩建議創辦機器廠,並受曾委託赴美購買機器,籌建江南製造局。1868年,向清政府提出以選派幼童出洋留學為重點的四項條陳。1870年(同治十年)被命為「幼童出洋肄業局」副委員,任留學事務所副監督,並於次年率第一批留學生赴美。此後長期駐美,專管留美學生事務,1875年(光緒元年),並任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三國副大臣,直至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學生為止。由於對洋務派失望,1882~1894年又僑居美國。中日甲午戰爭時,介紹孫中山向李鴻章上書,並向張之洞提出籌款購艦以長期對日作戰的計劃。戊戌變法時期,在北京與維新派密切往還,變法失敗後避居上海租界。1900年唐才常的自立會在上海改稱「中國國會」,被推為會長,並負責起草英文對外宣言。自立軍起義被鎮壓時,遭清政府通緝,輾轉流亡美國。後仍與國內各派改革力量聯系,漸趨支持孫中山所進行的革命活動。1912年1月,致函祝賀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4月,病逝於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城。著有回憶錄《西學東漸記》(原版系英文,名為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1981、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據商務印書館1915年中譯本(惲鐵樵、徐鳳石譯)標點重印,收入《走向世界叢書》。
8. 珠海歷史知多少,求大師有關相告容閎書院的歷史文化
你好,我從珠海本地老年居民中了解到容閎學校秉持「許孩子一個未來」的教專育理想和「綠色教屬育」的教育理念,五年內實現了辦學水平評估的「三級跳」,迅速發展成為南粵的一張教育名片,2007年12月被評為省一級學校。與此同時,學校還獲得國家及省市不少殊榮,獲全國青少年小記者培訓基地、中華文化傳承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等稱號。最近容閎有活動:12月6號上午9點半在珠海電視台演播大廳首播,是巨龍出國集團獨家贊助、珠海電視台策劃製作的《容閎》紀錄片
9. 關於1912年裡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的資料(最好在南京的)
一月三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南京)
二月十二日,清帝溥儀退位,滿清滅亡(北京
二月十三日,孫中山辭職,袁世凱當選為臨時 大總統
三月十三日《頒布臨時約法》(南京)
這是比較重要的。
10. 評述容閎的歷史貢獻
促成上海江南機器製造局的設立
江南機器製造局
同治四年(1865年)9月20日,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又稱江南製造總局、江南製造局、上海機器局、上海製造局)。這是清政府洋務派開設的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李鴻章以4萬兩白銀在虹口買下美商的旗記鐵廠,並將蘇州洋炮局的部分機器和曾國藩派容閎從美國買回的機器,以上海洋炮局並入鐵廠,成立江南製造總局。上海江南機器製造局是中國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機器廠。
組織第一批官費赴美留學幼童
同治七年(1868年),向清政府提出以選派幼童出洋留學為重點的四項條陳。同治九年(1870年),在容閎的反復勸說下,曾國藩終於表示願意向朝廷奏請派留學生。獲得朝廷的批准,同治十年(1871年8月)成立「幼童出洋肄業局」,由陳蘭彬任出洋局委員、容閎為副委員。陳蘭彬負責留學學生在美期間的中文學習,容閎則負責孩子們在美國的教育,直至同治二十年(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學生為止。
這批留美生中從事工礦、鐵路、電報者30人,其中工礦負責人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從事教育事業者5人,其中清華大學校長1人、北洋大學校長1人;從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領事、代辦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長1人、副部長1人,駐外大使1人,國務院總理1人;從事商業者7人;進入海軍者20人,其中14人為海軍將領。總之,除早亡、留美不歸和埋沒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