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如何看待歷史學家所說的姐妹革命

如何看待歷史學家所說的姐妹革命

發布時間:2021-02-28 22:54:11

Ⅰ 如何看待中國近代革命

中國的近代能稱得上革命的有如下幾次,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像太平天國、義和團這些都只能算農民起義,不能算革命,這點你先要搞清楚。
戊戌變法在大清風雨飄搖的時刻能挺身而出、革新變法,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而變法綱要中所提及的民主更是前無古人,雖然革命失敗了,但譚嗣同等人還是為後來的革命者做出了一個好的榜樣,起捨生忘死的精神影響了以後的革命志士,但維新派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一個沒有實權的君主身上,這本身就說明資產階級維新派有其自身的軟弱性,後期有寄希望於袁世凱,而不是靠自己來掌控政權,這也說明當時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的還不充分,中國的資產階級還不足以推翻封建統治,對其還有依賴性。
辛亥革命的意義就更大了: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更具有完全意義的民主革命,中國人民「為了建立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在比較更完全的意義上開始了這場革命。
由於資產階級和同盟會的組織和領導,提出了比較完整的革命綱領,在廣大工農和其他勞動群眾多種方式反抗斗爭所匯成的革命怒潮中,趕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專制統治,從而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這個共和國產生了一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性質的文獻。雖然這部文獻不久被北洋軍閥廢棄,但經過這次革命,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擊了封建勢力,民主主義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正因為這樣,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洪憲帝制,張勛的復辟帝制,都是曇花一現,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辛亥革命也為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作了思想准備。
辛亥革命也給帝國主義沉重的一擊,雖然資產階級沒有明確提出反帝政治綱領,但正如毛澤東所說:「辛亥革命是革帝國主義的命,中國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為清朝是帝國主義的走狗」。所以列寧把辛亥革命視為「亞洲的覺醒」,但帝國主義利用反動的清政府統治來奴役中國人民的美夢破產了。自清政府垮台後,帝國主義妄圖扶植新走狗,但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一個接一個被中國人民打倒在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動勢力對中國人民的壓迫。
再深透點講,辛亥革命實際上也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雖然革命失敗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民國成立後,國內實業團體紛紛成立,開設工廠、設銀行都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裡有了顯著的增大,無產階級隊伍也日益壯大。
辛亥革命還打落了亞洲第一個皇冠,具有國際意義。辛亥革命沉重了打擊了帝國主義,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對於世界人民,特別是東方各國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是個巨大的鼓舞。在中國革命影響下,如一九一三年荷屬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廣泛掀起民主革命運動。中國人民的革命將給亞洲帶來解放,使歐洲資產階級統治遭到破壞。
總之,辛亥革命的偉大功績為中國的發展趨勢,鋪開了一條金色的道路。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只完成了第一項——民族主義,其他民權、民生長期掛著欠賬。而且就民族主義一項來說,完成的也僅僅是「驅除韃虜」,各個帝國主義勢力原封不動地保存。袁世凱上台後,中國在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下,三民主義成了紙面上的東西,他們掛羊頭賣狗肉,雖有民國之名而無民國之實。就這一點來看,辛亥革命的成功雖然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但卻是煮了一鍋夾生飯。
辛亥革命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中國反帝反封建任務並沒有完成,所以它又是失敗了。
領導這次革命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缺乏明確反帝綱領和具體行動,由於資產階級歷史的局限性,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對帝國主義的本質的認識不清楚。從同盟會到南京臨時政府,他們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他們認為建立資產階級國家,西方是會贊成的,孫中山不僅沒有辨明對帝國主義的所謂「中立」的偽裝,反而在《告各友邦書》中以承認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權益為代價,和帝國主義維持友好關系。資產階級的如此妥協,革命實難繼續下去。
資產階級把革命目標只限於反對清朝皇帝,他們認為「清帝退位」就是專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為如此,這恰恰給了那些擅於投機取巧的立憲派和舊官僚以可乘之機,後來袁世凱以清帝退位為交換條件竊取政權,破壞革命,革命派不僅沒能識破袁世凱的反革命兩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凱作為同盟者,這就說明革命派對反對封建主義是不徹底性。
辛亥革命的領導者未能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民群眾參加斗爭。在同盟會的綱領中,雖然提出「平均地權」口號,但實際上並沒有被全體革命黨人所接受,也沒能找到解決土地問題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實行「平均地權」,從而失去動員農民群眾的作用,既然革命黨失掉農民的支持,就把注意力轉到新軍和會黨。正是由於脫離人民群眾,革命力量才是顯得十分弱小,毛澤東曾指出:「國民革命需要一個大的農村變動,辛亥革命沒有這個變動,所以失敗了,因而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勾結下,革命遭到失敗是在所難免的。
革命黨人沒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組織的革命武裝,同盟會發動新軍和會黨舉行起義,這兩者畢竟不是革命黨人自己建立的武裝,況且新軍、會黨成員復雜,他們中大多數人接受立憲派和舊官僚,因此,在舊勢力煽動下往往會變成破壞革命的力量,革命黨人缺乏有力的武裝隊伍,很難應付反動勢力的反撲。
中國同盟會也沒有建立一條正確的組織路線,因而在組織上是不鞏固的,同盟會內部復雜,政治信仰不一致,思想上也存在著嚴重的分歧,所以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領導核心,這樣一個思想上缺乏信仰,組織上鬆懈無力,內部矛盾重重的政黨

總而言之,革命中出現了許多的問題,這充分地暴露出了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當然,也有許多問題是在當時客觀環境下必然會出現的,如封建階級和外國勢力的聯合破壞,迫使革命黨人將國民政府拱手讓給袁世凱;當時農民受封建殘餘思想很深,不可能迅速接受革命思想;革命黨難有建立和掌握一支軍隊的經濟、政治和群眾基礎等。
革命也是在與時俱進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績應是它對後來歷次革命的影響,它的成功同時也是失敗的種種原因一直為後來的革命者所借鑒。大膽地說,正是有了辛亥革命開歷史之先河,才會有新中國的建立,民主革命的勝利。
所以說,從它本身而言,是成功一半,失敗一半。但從它對後來中國革命的指導和影響來看,是值得我們贊揚的,而不是像很多人所說的那樣是失敗的、不成功的。因此,我認為,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革命的奠基石,它說明了只要不斷地革命下去,勝利終有一天會來臨!
五四運動也是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次年改稱《新青年》,舉起「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猛烈抨擊封建主義舊文化,提倡新文化。隨後,還提倡白話文代替文言文,並在「文學革命」的口號下,提倡新文學。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釗發表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代表了中國先進分子的新覺醒。新文化運動不僅為五四愛國運動作了思想准備,同時隨著這次運動而更加深入發展,使社會主義思潮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思潮而成為運動的主流,並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准備。

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但同時也應該注意這次革命的基礎是新文化運動,可新文化運動又有其本身的局限性,比如它對於傳統文化的過度批判,也導致了後來建國後極左風的盛行。

Ⅱ 為何說所有的歷史學家都不知如何評價中國

我們的國家就是一艘駛往未來的大船,每一代人離去之時,均心懷不甘和不舍,而下一代人則感念前輩卻又註定反叛,總是試圖以自己的方式掌控和改造行程。

在2017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上,排名前五的分別是國家電網、中石化、中石油、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築。

這種因技術破壁而帶來的資本競合格局,不得不讓人開始重新思考國有資本在國民經濟中的角色、功能及存在方式。而這個課題,其實正是1978年改革開放的啟兆點。

由此,你驚奇地發現,貌似毫無路線預設的中國改革,實則一直有一條強大的市場化內在邏輯。如同大江之浩盪東流,其間曲折百回,沖決無礙,驚濤與礁石搏鬥,舊水與新流爭勢,時而江平潮闊,時而床高岸底,但是,趨勢之頑強,目的之確然,卻非任何人可以抵擋。

Ⅲ 你如何理解歷史學家所說的「宋朝的商業革命絲毫未對中國社會產生爆炸性的影響,而西方與此相應的商業革命

前者沒有改變原有生產方式(生產關系),而後者實現了封建生產方式(生專產關屬系)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邁進。
經濟:傳統的自然經濟阻礙了新的生產關系的萌發;

政治:重農輕商的傳統政策阻礙商業發展;游牧民族的入侵打斷了商業革命的進程;
中央集權體制的強化使地方缺少自主性;

文化:宋明理學的保守性使社會陷於僵化;科舉制度限制了新觀念的萌發。
中國是大陸文明體系,缺少海洋文明的進取精神及冒險精神。

Ⅳ 如何看待近代中國多次爆發革命的歷史現象

中國近代歷史與以抄前的歷史相比,其最顯著的特點是中國不再是一個封閉隔絕的地域,而是逐漸溶於世界,國內的變動往往受國際變動的影響。而另外一個顯著特點是,中國歷史不再是農業帝國改朝換代的簡單重復,而是工業化的啟動,資本主義渴求發展,新的政治制度嘗試紛紛登場。

Ⅳ 西方歷史學家是如何看待新中國的對外戰爭的

一位西方歷史學家曾經對中國友人說:「我們現在有的,你們將來都會有;而你們現在有的,我們永遠不會有。」根據你的理解,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詩歌除外。
保留記憶,也是保留特色
眾多物質的與非物質的文化遺產,都是形成一座城市記憶的有力物證
斑駁的牆壁上,苔蘚叢生,悠閑的常青藤爬滿回憶,地上的方形石塊已經磨平;街角的一家老店,讓你不經意間與歷史遭遇……
馮驥才逛完巴黎發出贊嘆:「巴黎的歷史感,並不僅僅來自於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盧浮宮和巴黎聖母院。那是旅遊者眼裡的歷史,或只是歷史的幾個耀眼的頂級的象徵。巴黎真正的歷史感是在城中隨處可見的那一片片風光依舊的老街。」
而此時,在以歷史悠久著稱的中國,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城市改造,「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破舊立新」、「不破不立」得到廣泛呼應與奉行。
「城市記憶是在歷史長河中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的,從文化景觀到歷史街區,從文物古跡到地方民居,從傳統技能到社會習俗等,眾多物質的與非物質的文化遺產,都是形成一座城市記憶的有力物證,也是一座城市文化價值的重要體現。」單霽翔說。
身為文物保護專家,單霽翔對一些城市在「舊城改造」、「危舊房改造」中的作為痛心疾首。「由於急功近利作祟、經濟利益驅使等人為因素,實施過度的商業化運作,採取大拆大建的開發方式,致使一片片積淀豐富人文信息的歷史街區被夷為平地、一座座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傳統民居被無情摧毀,一處處文物保護單位被拆遷和破壞的事件屢見不鮮。由於忽視對文化遺產的保護,造成這些歷史性城市文化空間的破壞、歷史文脈的割裂、社區鄰里的解體,最終將導致城市記憶的消失。」
一位德國歷史學家針對北京的舊城改造曾說:「我們現在有的,你們將來都會有;而你們現在有的,我們永遠不會有。」如今再回頭看這句意味深長的話,實際上提醒了一個全新的角度,來審視對待舊城的觀念。
隨著意識的增強和法律法規的健全,有些名氣的遺址和遺跡已經沒有人敢強拆,然而如果沒有整體風格的保持,最多隻是多了一些城市孤兒,高樓大廈包圍下的古建築,已經沒有生命。
單霽翔指出,對於歷史文化城市的保護,現在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對整個城市加以保護,像埃及的開羅、義大利的羅馬、德國的呂貝克等。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也是成片成地段地保護,而不是只保護有文物價值的單個建築。因為城市的一切,包括人們的生活方式,都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Ⅵ 有歷史學家說新中國土地改革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遺留任務,你如何理解這句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任務是反帝反封建,而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屬於反封建的內容,所以說,土地改革是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遺留任務。

Ⅶ 歷史是什麼,我們怎樣看待歷史

1、「怎樣看待和評價馬克思主義?」——這個問題並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首先,「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人們的看法並不是完全一致的。馬克思本人從來沒有使用過「馬克思主義」這個詞,來稱呼自己的理論學說。最先使用「馬克思主義」一詞的其實是馬克思的論敵。原是一個帶有貶義的稱呼。1848年2月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了該同盟的綱領性文獻——即《共產黨宣言》,嗣後「馬克思主義」宣告誕生,在其後的160餘年間。以「馬克思主義」為招牌的理論學說可謂多矣。在馬克思主義的研究領域,有「青年馬克思」、「晚年馬克思」的說法;也有「馬克思以後的馬克思主義」等各種各樣的提法。換言之,「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學說,有著不同的理論上的歷史表現形態。另則,馬克思有句話說「以往的哲學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重要的事要改造世界」,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不僅是一種理論學說,而且是一種社會運動。因此,說到「怎樣看待評價馬克思主義」,不應當只是從理論形態方面來評價而且也應當從社會運動形態方面來評價: a.「馬克思主義」產生於原始資本主義向自由資本主義的過渡階段。是生產力生產關系發展到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人類思想的產物。 b.同時,它也是自由資本主義深刻的內在社會矛盾的產物,這個矛盾集中表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關繫上,就是受壓迫的受剝削的產業無產階級級同資本家階級的深刻尖銳的階級矛盾,因此,馬克思主義也是這一深刻的社會階級矛盾的產物。 c.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形態,用科學分析的方法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本身難以克服的內在矛盾,預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而且這個總趨勢至今並沒有改變;因此,馬克思主義依然是我們今天觀察、審視、分析當今世界發展狀況的有效的方法論; d.馬克思主義推動了世界工人階級階級意識的覺醒,因而使國際工人運動有了很大的發展,進而造成了世界范圍的革命性的變革,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政治格局; e.馬克思主義,反映了世界絕大多數人的社會政治要求和對美好社會的嚮往,因而仍是當今世界最具革命性和創造性、最具社會進步意義的理論學說。 2怎樣理解社會歷史發展主觀性和客觀性的統一? 人們總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即基於社會存在,來從事社會生產活動、政治活動、文化活動以及社會生活;人們在改造世界的這種活動中,是通過主觀意識對客觀世界的不斷深化的認識來進行的,只有在主觀符合客觀的情形下,即只有主觀性和客觀性相統一,才能談得上、也才能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因此,「社會歷史的發展」,實質是「主觀性」和「客觀性」相統一的結果。但在歷史長河中,主觀性與客觀性並不是總是相統一的,因此社會歷史的發展,總是呈現出波浪式地前進的態勢。 3、 怎樣看待當今資本主義世界 當今世界的總的發展趨勢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就整個世界的經濟、社會而言,其基本屬性是資本主義性質的。因此,所謂「當今資本主義世界」幾乎就是「當今世界」的同義語。 幾次金融危機已經表明:當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其主要根源依然是馬克思曾經揭示過的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無法克服的基本矛盾的反應。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這個總趨勢下,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但當今資本主義世界並沒有走到它的盡頭,還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歷史發展時期。

Ⅷ 科學技術革命和社會革命有何異同 如何看待革命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

科技革命與社會革命
「技術革命」的概念,首先是澤東同志於1967年提出來的。他指出:「技術革命指歷史上重大技術改革,例如用蒸汽機代替手工,後來又發明電力,現在又發明原子能之類。」(轉引自同上書)據此,錢學森把技術革命定義為:「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斗爭中技術上的飛躍。」(《九十年代科技發展與中國現代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版)在人類文明史上,從原始給發明磨擦取火開始,到蒸汽機的發明、電力機的發明、原子能技術的發明,以至當今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航天技術、生物技術等的最新成就,都是偉大的技術革命。

近年來,錢學森對於行之有效的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法,提出了具體應用形式,即匯總諸方面科學理論和成功經驗,建設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的研討廳體系,簡稱「大成智慧工程」。通過這一工程不僅要把極為復雜的實際事物的各個方面聯系起來,而且把人的思維成果,人的知識、智慧,以及各種情報、資料、信息統統集成起來,即集古今中外智慧之大成,目的是為了解決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問題。這是按照唯物辯證的認識論,結合兩的系統工程和大家的實踐經驗發展起來的。運用大成智慧工程研討問題和工作,是研究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飛躍,它也將使人類的認識能力大大提高,人腦功能發生新的變化,實現智能革命,進入人類歷史新階段。因而「大成智慧工程」是一場技術革命。

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的關系日趨緊密。人類在遠古時代,生產力低下,生產經驗有限,如果說火的發現與使用、鐵的冶煉與製造算是最初的技術革命,那麼,當時還無所謂科學理論和科學革命。隨後一段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科學與技術的發展雖然很難截然分開,但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也不都是孿生兄弟。科學的初步預想與發現大多來自奴隸主貴族、封建土大夫階層的知識分子,而技術的革新與發明大多出自能工巧匠之手。16世紀歐洲和文藝復興以後,才產生了現代含義的科學(即人對客觀世界的理論認識)和科學革命。到19世紀,自然科學在天文學、地質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方面相繼實現科學革命。但是科學和技術的關系還不是自覺地結為一體。直到19世紀下半葉,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發展經濟,開始重視科學與技術的結合,把認識世界的成果,盡快地變為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才逐漸聯結在一起。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歷史學家所說的姐妹革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