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七年級下冊知識點填空

歷史七年級下冊知識點填空

發布時間:2021-02-28 22:41:07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知識點總結

大笨蛋

⑵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下冊知識點

初一歷史(上冊)復習題

第一單元

第一課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1、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距今約170萬年的 。
2、距今約 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類被稱為「北京人」。
3、 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徵,但他們已經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備了現代人的特點。
4、 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5、 ,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取得的重大進步。
6、北京人已經使用 。 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類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促進了體質的發展和腦的進化。
7、人類最原始的社會組織形式是:原始人往往幾十個人在一起, ,過著群居的生活。

第二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
1、距今約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華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黃河流域的 和長江流域的 。
2、距今約 年的半坡聚落位於 ,現存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半坡聚落居民已種植 、 、 ,飼養 、 ,還經常去 、 。他們開墾耕地用 、 ,收割莊稼用 、 ,加工穀物用 、 等。
3、 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國是最早種植 和 的國家之一。其中,最早種植 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種植 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約 年的河姆渡聚落位於 ,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種植 ,飼養 、 、 等家畜。
6、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還用動物骨骼製作工具,他們在這些工具上 , ,這是工具製作技術的又一進步。
7、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 式的。幾千年來, 一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築形式之一。
8、大汶口居民時期,出現了私有財產,聚落的成員之間產生了貧富分化。

第三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1、相傳 改進農具,教人農耕,嘗遍百草,發明醫葯,是中化原始農業和醫葯學的創始人,因此號稱 。他還發明 ,開辟 ,使人們互通有無。
2、相傳 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還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他的妻子 發明了 。
3、距今約 多年前,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已經出現部落聯盟。
4、 和 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5、黃帝之後過了很久, 、 、 先後成為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
6、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後人稱之為「 」。
7、 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他採用 的方法,把洶涌的洪水引入大海;又領導人民 , ,化水害為水利,發展農業生產。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公元前21世紀,王位世襲制的實行及國家機構的設置,標志著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的出現。
夏商西周時期,燦爛的青銅文明是以 、 和
為代表。
夏朝開始進入奴隸制階段。西周實行宗法分封制。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進入鐵器時代。也開始確立了封建生產關系。在思想方面形成了學術繁榮、百家爭鳴的局面。
5、四大文明古國的有 、 、 和 。

第5課 夏商西周的更迭
1、約 年, 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 ,定都 。並組建 ,制定 ,設置 ,建立起 。
2、夏朝最後一個國王是 。夏朝滅亡的原因是:夏桀施行暴政;商部落日益強大。
3、約 年,商部落首領 ,聯合周邊各部落起兵打敗了桀,建立 ,建都在 。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4、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 把都城遷到 ,此後商朝的統治穩定下來。因此,後代又把商朝稱為 。
5、商代, 已經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文字。
6、公元前1046年, 擊敗商朝軍隊,建立 ,定都 ,史稱西周。
7、西周的經濟進一步發展,各級貴族和平民可以從周王那裡分到土地,只有使用權,但不能轉讓和買賣。農業上已有人工灌溉。手工業分工較細,原始瓷器製作比較普遍,建築物上開始使用瓦。
8、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公元前770年, 遷都 ,歷史上稱為東周。

第6課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 ,稱為「授民授疆土」, 。
2、分封制規定了受封者的義務,即必須 , ,

3、西周實行分封制的意義在於:(1)諸侯國是周設在各地的據點,起著 的作用。(2)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3)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
4、夏商西周社會以 區分尊卑等級。
5、夏商西周時期, 是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部門的主要勞動者;王和大小貴族擁有很多奴隸,奴隸主要來源於
和 。
6、為了對外征戰和對內鎮壓反抗,夏商西周國家都建立了強大的 ,制定了嚴酷的 。
7、 配合暴力鎮壓,是統治人民的另一種手段,起著調節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統治階級通過
的禮儀活動,教育感化民眾,起到維護等級制度和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

第7課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1、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國歷史上的 時期。當時出現了 、 、 、 、 等五個霸主,史稱「春秋五霸」。其中最先稱霸的是 。
2、 穩定內政以後,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積極開展對外活動。公元前651年,在葵丘舉行的諸侯盟會上,周天子派代表參加,正式承認 在中原霸主地位。
3、楚軍在 打敗晉國,楚莊王跌升為霸主。
4、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歷史上的 時期。晉國分裂成 、 、 三個國家,與原有的 、 、 、 並稱「戰國七雄」。
5、 稱為「合縱」; 稱為「連橫」。
第8課 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1、人們通常在貴族的田地中集體耕作,古書中把這種大規模的集體耕作描寫為「 」。
2、鐵器的廣泛使用,極大地促進了 的發展。鐵梨鏵的出現,是耕作技術的一大進步。
3、 ,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個全生產成為可能。
4、「 」、「 」,反映個體生產取代大規模強制性集體耕作,個體小農逐漸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單位。
5、公元前356年, 開始變法。
簡述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以及意義。

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1、甲骨文是指 。
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 開始的。
3、 是銅、錫、鉛的合金。
4、 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第10課 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1、 是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 」、「 」兩部分。
2、「 」就是要愛人,要廣泛地理解和體貼別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應強加於人。
3、「 」就是要求人們能夠約束自己,加強個人修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范。
4、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 」,主張以「 」教化人民,以「 」治國。
5、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教學時採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學生的潛能教得到發展的是 ,他的弟子們把他的言 論整理成《 》一書。
6、請簡述「百家爭鳴」。

7、儒家主張教化百姓,以「 」治國;法家強調用「 」加強統治;道家既反對「 」治,也反對「 」治,他們提出「 」。

第11課 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1、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 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2、兩千年前的都江堰的作用在於灌溉、分洪,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效益最好、歷時最久的水利工程;他代表了我國當時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3、 稱為編鍾。
4、編鍾的出現表明 。
請簡述為什麼都江堰能夠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第三單元 大一統的秦漢帝國
1、公元前221年, 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2、世界范圍內,與秦漢帝國先後並存的主要有歐洲的 、西亞的 等古代國家。 與 的文明最為輝煌。

第13課 秦帝國的興亡
秦國能兼並六國實現統一的原因是:(1)統一成為大勢所趨;(2)人們苦於戰爭,渴望和平;(3)秦國變法比較徹底,實力最強;(4)秦採取正確的軍事方針,長平之戰後,六國皆無力御秦。
公元前260年,秦在 大破東方六國中實力最強的趙國軍隊。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國先後兼並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 國家,定都 ,秦王贏政自稱始皇帝。
請簡述秦的統一有什麼意義。

公元前209年夏, 、 率先發起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它 。

第14課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
什麼是中央集權制度?

請簡述秦始皇做一些什麼來發展經濟?

秦始皇規定以小篆作為標准文字,頒行天下,後來又推行一種新的字體——「隸書」。請簡述統一文字的意義。

4、秦國以貨幣圓形方孔錢為標准樣式。
5、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目的是加強思想統治。

第15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1、公元前 年, 稱帝,建立漢朝,定都 ,歷史上稱為西漢。 就是漢高祖。
2、漢武帝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他建議漢武帝排斥和抑制其他學說,把儒家學說定為治國的指導思想。
請簡述什麼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5、漢武帝通過頒布「 」的方法削弱封國勢力,其巧妙之處在於漢武帝不費一兵,不損寸土,就削弱了諸侯王封國的勢力。
6、漢武帝大力加強監察制度的措施是,在中央設立 ;在地方將全國分為 ,稱為「十三州部」。
7、 時期,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大一統帝國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第16課 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
1、公元前 年,漢武帝為了聯合西域的大月氏夾擊匈奴,派 出使西域。公元前 年,漢武帝為了開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再次派其出使西域。
2、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是以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為開始的。
3、「絲綢之路」是從長安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往中亞、西亞,直至歐洲的交通線,因
而得名。
4、請簡述「絲綢之路」的開辟有什麼意義。

第17課 先進的科學技術
1、西漢前期,人們從「 」中得到啟示,發明了紙。
2、東漢時期, 在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改進造紙術,後人將他改進的紙稱為「 紙」。
4、公元 世紀,紙的使用在我國就已經相當普遍。
5、 是東漢時期傑出的醫學家,他著有《 》一書,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後世尊稱他為「 」。
6、 擅長針灸和外科手術,並研製成全身麻醉葯劑「 」,這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後人尊稱其為「 」。
7、《 》成書於東漢時期,它總結了周秦到漢代的數學成就。其中 等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學運算方法。其出現標志著以計算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

第18課 昌盛的文化
1、佛教起源於 ,自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佛教教義有利於 ,對「來世天國」的期待,也在貧苦民眾中產生了極大的引力。佛教的傳播為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2、道教產生於 ,他是 與
的結合。道教的思想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關注現實、重現世的特點。
3、東漢以後,思想領域逐漸形成了以 為主, 三家並立互補的局面。
4、 撰寫的《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130篇,52萬多字,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主要史事。它體例完備,史料翔實,敘事簡潔,文筆生動,成為後世編寫史書的典範。
5、秦漢時期, 是我國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
6、氣勢恢弘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反映出 ,生動展現出 。

第四單元 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

第20課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1、東漢末年,政局混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招賢納士,實行屯田。200年,曹操打敗袁紹,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後曹操率軍北渡黃河,消滅袁紹的殘余勢力,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
2、 年,曹軍與孫權、劉備聯軍決戰,爆發了著名的 。
3、填表題

戰役名稱 時間 交 戰 雙 方 結 果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4、三國鼎立局面是怎樣形成的?

第21課 南方經濟的發展
1、東漢末年,北方人口開始南遷; ,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形成了南遷浪潮。
2、北方人口的大量南下,不但 ,而且 ,使本來自然條件十分優越的江南地區迅速發展起來。
3、請簡述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給江南地區帶來了哪些進步。(你認為東晉南朝時江南經濟為什麼會得到發展?)

第22課 北方的民族匯聚
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你怎樣看待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第23課 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
填表題

項目 人 物 成 就 意 義
祖沖之
賈思勰
酈道元

第24課 異彩紛呈的藝術成就
1、請簡述王羲之的書法成就與藝術特點。
2、王羲之的書法代表作品是 。為什麼王羲之被後人尊稱為「書聖」?

4、東晉時期繪畫藝術成就最高的是 。其代表作是 。
5、請說一說顧愷之的繪畫風格。

6、石窟藝術綜合了雕塑和繪畫的特點,體現了
;是 而發展起來的。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 、河南洛陽的 等。

⑶ 找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試卷(填空題)

【知識體系】
一.隋唐時期的對外交通和唐政府的對外政策
1.陸路:

2.海路:

3.唐政府的對外政策:

二.和新羅的友好往來
1.唐與新羅交往頻繁的表現

2.唐文化對新羅的影響

三.和日本的友好往來
1.隋朝:

2.唐朝與日本友好交往的表現及影響:

3.突出人物:

四.和東南亞、印度半島各國的往來
1.和東南亞:

2.和天竺:

3.重要人物:

五.和西亞、中亞歐非各地的交往
1.和波斯的交往:

2.和大食的交往:

3.和東羅馬及歐洲的交往:

4.和非洲的交往:

【重點、難點】
一.隋唐時期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

二.唐對外交往的新特點

三.唐代對外交往的影響

【知識聯系】
漢唐對外交往的不同特徵及原因

【知識鞏固】
1.隋唐時期陸路、海路都可到達的國家是
A.朝鮮、日本 B.朝鮮、印度
C.印度、日本 D.印度、南洋
2.唐代與西漢對外交通狀況的相似之處不包括
A.交通路線既有陸路,又有海路
B.長安是陸路交通中心
C.與東南亞、南亞各國往來密切
D.對外交往以陸路為主
3.唐政府實行較為開放的政策表現為①鼓勵外商來華貿易 ②任用外國人在唐朝做官 ③同意外國人與中國人通婚 ④允許外商在中國長期居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唐朝前期的對外關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況,其原因包括
①政治清明促進經濟文化繁榮
②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有利於交往
③對外交通的發達為交往提供了條件
④指南針的應用促進航海業的發展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映日帆多寶舶來」,是描寫唐朝對外貿易盛況的佳句。這種局面的出現,從根本上是因為
A.唐朝統治者開明,重視對外貿易
B.唐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交通發達
C.「海上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
D.唐朝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在當時領先於世界
6.唐代中日交通的主要港口城市是
A.明州 B.揚州 C.泉州 D.廣州
7.在漢唐對外貿易中占重要地位的是
A.瓷器 B.絲綢 C.紙張 D.茶葉
8.新羅和日本同唐朝的友好交往中,相同的歷史現象的是①都有來唐留學生②都仿效唐朝的制度③都學習儒學④貿易往來頻繁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鑒真東渡與玄奘西遊所體現出的唐朝文化的特徵是
A.影響巨大 B.世界領先
C.高度繁榮 D.兼容並蓄,對外開放
10.下列國家在與中國交往中,受唐政治制度影響較大的是
A.日本、天竺 B.新羅、東羅馬
C.新羅、日本 D.天竺、大食
11.在隋唐與各國的交往中,中國有三位高僧作出重要貢獻,他們是
①一行 ②義凈 ③玄奘 ④法顯 ⑤鑒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12.唐朝和天竺的友好往來主要表現在①天竺一再遣使唐朝 ②兩國交往以佛教為紐帶 ③中國創立的十進位記數法推動天竺數學發展 ④天竺各級學校教授儒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唐朝時,從中國傳到大食的手工技術是
A.制瓷技術 B.造紙術
C.雕版印刷術 D.冶鐵技術
14.下列關於漢唐時期對外交往共同點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與歐洲沒有直接往來
B.影響遠及歐洲和非洲
C.長安是對外陸路交通中心
D.對外貿易既有陸路,又有海路
15.與漢代相比較,隋唐對外關系進一步發展的表現是 ①對外交往的范圍更加擴大了②陸上絲綢之路繼續向西延伸 ③海上絲綢之路已遠達波斯灣 ④一些國家同隋唐交往的程度加深了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1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貞觀四年起,日本不斷派「遣唐使」到中國來,至唐後期894年止,遣唐使到達中國的有十三次。隨同大使、副使來的還有學者、學問僧、留學生、畫師、醫生、工匠、水手等。
材料2:647年,天竺摩揭陀國遣使來中國;隨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詔揚州上諸蔗,作沈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
材料 3:唐初,阿拉伯半島上大食興起,651年侵佔了波斯,波斯國王插斯路和他的兒子泥捏斯來到唐朝,客居長安,後來先後客死長安。波斯商人的足跡遍於長安、洛陽、揚州、泉州、廣州。他們販買珠寶、香葯及西域、南海一帶的土產。中國的絲綢、瓷器、紙張等商品也大量運往波斯,並被波斯商人轉銷到西方。
材料 4:大食於651年遣使和唐朝相通……安史之亂時,唐借大食兵幫助收復長安和洛陽。
——均摘自《中外關系史講義》
依據上述材料,從歷史條件、雙邊關系和相互影響方面評述唐朝的對外政策。

17.唐朝的對外關系有何顯著特點?原因何在?唐朝的對外交往有何作用?

答案
【知識體系】
一.隋唐時期的對外交通和唐政府的對外政策
1.陸路:
從長安出發向東出發,可到達今天的朝鮮,向西經陸上絲綢之路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歐非許多國家。
2.海路:
從登州、揚州出發,可到達今天的韓國、日本;從廣州出發,經海上絲綢之路,可到達波斯灣。
3.唐政府的對外政策:
唐朝政府鼓勵外商來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在中國居住、任官,和中國人通婚。
二.和新羅的友好往來
留學生以新羅人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遠
新羅立國,參用唐朝制度,還設立國學,教授儒學;新羅從唐朝引入茶種、雕版印刷術、制瓷及制銅技術傳入新羅;姓氏、服飾、節令、風俗受唐影響
三.和日本的友好往來
隋朝:中日互遣使臣
唐朝:日本多次派遣唐使來華;日本大化改新仿唐制度;日本都城建造仿照長安城;日本各級學校教授儒學;貿易往來頻繁;文化交往中突出人物有日本的吉備真備、中國的鑒真
四.和東南亞、印度半島各國的往來
1.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彼此互派使節,交換土特產品
2.印度被稱作「天竺」。和天竺的交往以佛教為紐帶;貞觀時天竺遣使送來鬱金香、菩提樹;中國創立的十進位記數法傳到天竺;重要人物是玄奘和義凈。
五.和西亞、中亞歐非各地的交往
1.和波斯:隋時已互遣使節,唐時,其王及其子來中國,其商人在中國開「波斯店」
2. 大食:唐高宗時與唐通使,造紙術傳入大食
3.和東羅馬:有使節來往,東羅馬的雜技、醫術傳入中國,
4.唐的絲綢、瓷器運往歐洲
5.和非洲:和非洲也有來往
【重點、難點】
一.隋唐時期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
①唐朝政權的強大,有穩定、統一的政治環境。
②唐朝經濟文化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③唐朝的對外政策比較開放。
④唐朝比較發達的對外交通線(海、陸)。
⑤唐朝長安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
二.唐對外交往的新特點
(1)對外交往的范圍更加廣泛,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且具有連續性:
(2)交往領域全面,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方面;
(3)交往是雙向的,但內容不同,中國傳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產技術等,外國傳入的主要是土特產、藝術;
(4)對外交往的渠道眾多,有使節、留學生、民間技術交流、宗教往來、藝術交流等;
(5)從唐對外貿易來看,海路貿易與陸路貿易並舉;對外貿易與外交同時進行等。
三.唐代對外交往的影響
①促進了唐代經濟進一步繁榮;文化更加豐富多彩;亞、歐、非洲諸國土特產品輸入中國;唐太宗派人去天竺學習熬糖法;東羅馬的醫術、雜技傳入中國;外來宗教佛教,伊斯蘭教、景教和摩尼教等,唐朝允許它們在中國建寺傳教,對中國的哲學、宗教和文化藝術產生了很大影響。
②大大加強了中國同亞、歐、非洲各國之間的友好關系以及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唐與各國遣使往還,接納外商和留學生。民間貿易交往不斷。玄奘和義凈到天絲探求佛學;鑒真東渡日本;波斯王卑路斯及其子客死唐朝都城,成為中外友好交往史上的佳話。
③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對亞洲和世界的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a.新羅參用唐朝制度,行科舉、設國學、教授儒學;從唐朝引入茶種和制瓷、制銅等手工業技藝,姓氏、服飾節令、風俗等方面,都有中華文化色彩。
b.日本大化改新即是由留唐日本人回國策動的。其中的政治經濟制度都是以唐制為藍本;律令大體採用唐律;儒家經典成為各級學校教材;佛教受到中國影響;文字、建築、生活風尚都留有唐文化風范。
c.中國創立的十進位記演算法,推動了天竺數學的發展;中國的造紙術傳人大食;唐朝的絲綢、瓷器大量運往歐洲,促進了各國經濟、文化的發展。
【知識聯系】
漢唐對外交往的不同特徵及原因
不同特徵:
①漢代以陸路為主,唐朝水陸並舉。西漢張騫溝通西域後,「絲綢之路」開通,中國同西亞歐洲的商貿關系開始發展起來。唐朝「絲綢之路」仍然是中西重要商道。而且新開辟了登州、揚州,東至朝、日,廣州至西亞、歐洲的海上商道。
②漢代以商貿為主,唐朝使臣、商貿交往、文化交往全面展開。西漢沒有使臣交往。東漢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未成功。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從海道來中國,才有了中西使臣的往來。唐朝時與朝鮮、日本、印度、大食都互有使者往來通好。
③漢代以絲和絲織品為主,唐代絲綢、瓷器、紙張、茶葉等商貿物品大為增多。
④漢代商貿具有單向性,唐代中外交往具有雙向性,不僅傳播文化,而且廣泛吸取各國經濟文化成果,促進唐的繁榮。
原因:
漢代江南經濟較為落後,還不具備打通海上通商條件。
唐朝南北統一,國力強盛,經濟文化處於世界先進地位,南方經濟繁榮,造船業發達。
因此,中外交往出現前所未有盛況。
【知識鞏固】
1-5 BDACB 6-10 BBADC
11-15 DBBAA
16.唐朝時,國家統一,政局穩定;國力強盛,經濟文化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對外交通發達,中外交往頻繁。唐朝實行較為開放的對外政策,促進了本國經濟文化的發展,也對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唐朝與亞洲鄰國友好往來,關系密切。唐文化在政治經濟制度、城市建築、文化習俗諸方面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產生了重大影響。
17.特點:對外交往十分頻繁,與亞洲、歐洲和非洲許多國家之間的往來呈現前所未有的盛況。(2分)
原因:經濟、文化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四通八達的海、陸交通線;疆域遼闊和和睦的民族關系,有利於促進對外交往;開放的對外政策。(4分)
作用:使唐文化在世界產生重大影響,促進了亞洲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促進了唐朝經濟文化繁榮,也豐富了人民的經濟文化生活。(4分)

⑷ 幫忙填空 (歷史七年級下知識點),要完整的。填得好加分!

條件: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江南經濟的發展。
時間:___581______
隋朝建立 建立者:楊堅
南北重 都城:_長安_
新統一 南北統一:_589年,隋滅陳國家),南北重新統一。
隋的統 隋朝的繁榮:_隋文帝(皇帝)時,出現「文帝之治」盛世局面。
一與 目的:加強南北經濟文化交流,鞏固隋朝的統治
大運河 大運河 時間:605年開始
的開通 皇帝:隋煬帝
概況: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南到餘杭,全長2000千米。
作用:大大促進了我國的南北經濟文化交流。
背景:魏晉南北朝時,官員選拔主要看門第。
創立 出現:隋文帝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
科舉制 唐太宗:使之成為選拔人才制度。.
的創立 完善 武則天:開創了殿試和武舉。
唐玄宗:詩賦成為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內容。
結果:科舉制度在我國實行了1300多年。

開明的 皇帝:唐太宗,被尊稱為「天可汗_」。
民族政策 作用: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友好交往,有利於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開明 發生在唐太宗(皇帝)時期
的民族 與吐蕃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和親 作用:加強了漢族同藏族之間的聯系
政策 的關系 金城公主入藏:尺帶珠丹上表唐朝皇帝說,吐蕃與唐的關系「和同為一家」了。

_唐太宗(皇帝)時,玄奘從長安_出發,,前往天竺尋找佛教真諦,

他玄奘西 行 在那爛陀寺成為著名的佛學大師。
開放的 貞觀後期,回到長安。
對外關系 遣唐使與 早在漢朝朝代,中日就有交往。
鑒真東渡 __唐玄宗(皇帝)時,鑒真__6___次東渡日本.。
中外交往:唐朝時與中國交往的國家多達70多個。

⑸ 七年級下冊歷史重點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考綱知識點
一、大運河的開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將杜之轉輸,其為利耶博哉!」
隋朝隋煬帝時開鑿的大運河是隋朝對後世最重要的貢獻。
1、目的: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2、開鑿時間:605-610年。
3、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開鑿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公里。(沿途經過江蘇的揚州、常州、無錫、蘇州 )
4、作用: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二、「貞觀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因為唐太宗的年號為貞觀,故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善於用人和納諫,沿用和發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發展科舉,重視教育; ③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房玄齡、杜如晦、魏徵)

三、「開元盛世」(七下P10)
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比較穩定,經濟繁榮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這一時期的年號叫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是:唐玄宗統治前期①任用賢能 ②整頓吏治 ③重視農業生產 ④統一安定的社會環境及勞動人民的安居樂業

四、科舉制:隋創立,唐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長策,賺足影響盡白頭。」「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
1、含義: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准。
2、誕生:(七下P15)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
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
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唐太宗擴充國學規模;武則天首創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時將詩賦作為考試內容。
4、發展: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
5、結束:清朝末年。1905年張之洞奏請停止科舉考試,清政府擬定《奏定學堂章程》。
6、作用: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五、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七下P21)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強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

六、以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實為例,說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
1、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他們全方位學習中國,使唐文化對日本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呂)。
2、鑒真東渡:(七下P28)唐玄宗時,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時,玄奘西去天竺取經,回國後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術:(七下P32)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製的《金剛經》

八、藝術寶庫莫高窟:(七下P38)
甘肅敦煌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開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畫和彩色塑像,如飛天、仙女等。

九、交子:(七下P53-54)
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十、鐵木真統一蒙古:(七下P61)
1206年,鐵木真完成蒙古統一,建立蒙古國,被尊稱為成吉思汗。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

十一、行省制度(七下P63)
1、目的:對全國實行有效統治
2、內容:①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的行政機構;②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③設立「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台灣(當時稱琉球);
④設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區的政務。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域。
3、作用:①是秦朝郡縣制的重大發展;
②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統治,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③為後來明清所沿用。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於元朝。

十二、活字印刷術:(七下P67)
北宋的畢升發明的陶活字,進行排版印刷。既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後陸續傳到世界各地。15世紀歐洲才有,比我國晚約400年。

十三、指南針:(七下P68)
1、戰國時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
2、北宋時,製成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事業。
3、南宋時,廣泛用於航海,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4、作用:為後來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

十四、火葯:(七下P68-69)
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中期已有配方,唐朝末年開始用於軍事;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13、14世紀,火葯和火葯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十五、《清明上河圖》:(七下P74)
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華。

十六、司馬光與《資治通鑒》:(七下P71)
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這部書按年代順序,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

十七、八股取士:(七下P80)「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
1、目的:為了選拔聽命於皇帝的官吏
2、考試范圍:四書五經 3、形式:八股
4、後果:只顧讀書,不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後,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僕。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們的聰明才智。

十八、明朝鄭和下西洋:(七下P86)「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
1、目的: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
2、時間:1405-1433年
3、經過:1405年,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龐大船隊從劉家港出發。到1433年,鄭和前後航海七次,經歷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4、歷史意義: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十九、戚繼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七下P87)
明朝戚繼光率戚家軍取得台州九戰九捷,肅清了倭寇(日本)的騷擾。被稱為「民族英雄」。

二十、軍機處的設立:(七下P91)
1、目的:加強君主專制
2、時間:雍正帝設立軍機處。
3、作用: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二十一、鄭成功收復台灣及台灣府設立(七下P94-95)「開辟荊榛逐荷夷」
1、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中收復台灣,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1684年,清政府在台灣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內地的聯系,促進了台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

二十二、達賴、班禪冊封制度 駐藏大臣的設置(七下P99-100)「國家百餘年昇平累洽,中外一家。」——《須彌福壽之廟碑記》
1、順治帝時冊封「達賴喇嘛」;康熙帝時冊封「班禪額爾德尼」。
2、1727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

二十三、伊犁將軍的設置:(七下P101)
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說明新疆等地區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二十四、土爾扈特部回歸:(七下P101)
1、原因: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壓迫
2、時間:1771年(乾隆帝) 3、首領:渥巴錫
4、意義: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篇章。渥巴錫成為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二十五、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七下P107)
1、出現時間:出現在明朝中後期;
2、萌芽地區:在蘇州、松江等江南和東南沿海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
3、典型表現:「機戶(手工工場主)出資,機工(僱傭勞動者)出力」,機戶就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工人,他們是僱傭與被僱傭關系。
4、影響:標志我國封建社會開始走向衰落。

二十六、清「閉關鎖國」政策(七下P108)
1、原因:1、清朝政府對內堅持「重本抑末」的傳統政策,壓制、打擊工商業,束縛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清政府認為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3、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統治。清朝實施了閉關政策。
2、主要表現:在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實行禁海政策,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特許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3、影響:1、清朝實施閉關政策對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2、清政府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3、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4、啟示: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

⑹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

舊人教版抄
隋朝:隋朝建立和襲南北重歸統一;
開皇之治;
隋朝大運河。
唐朝:治世局面:「貞觀之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開元盛世」;
科舉制度;
唐朝的民族關系: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唐朝時加強對新疆的管理、唐和吐蕃的關系;
唐朝的對外交往:中日關系(遣唐使、鑒真東渡),中印關系(玄奘西行)。
宋朝:民族政權並立:北宋(遼、西夏)、南宋(金);
經濟重心的南移。
元朝:蒙古統一和元朝建立;
元朝大運河;
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加強對西藏和台灣的管轄(宣政院、澎湖巡檢司);
元朝民族關系的發展(回族的形成)。
明朝:明朝的建立及君主集權的加強(政治上和思想上);
明朝的中外交往與沖突(鄭和七下西洋、戚繼光搞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清朝:清朝的建立;
清朝加強君主集權的措施(政治上增設軍機處,思想上大興文字獄);
清朝的疆域及清朝前期加強邊疆管理的措施(東北、西北<新疆>、西<西藏>、東南<台灣> 四個方向);
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
其它科技思想文化方面的內容只要把課本看過一遍找得到書就行!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七年級下冊知識點填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