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辨析題:中華民國的建立標志著封建帝制的徹底結束。
這個說法是正確地,1912年民國政府的成立,標志著滿清覆滅。而1912年2月12日,溥儀退位徹底結束了長達兩千兩百多年的帝制。
Ⅱ 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如何覆滅的的2000字文章
1911年 中國爆發了一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回加深、中國民族資本答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辛亥革命(Revolution)作為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開啟了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觀念深入社會中上層人士思想中
Ⅲ 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滅的標志是()
清朝滅亡。
1911年5月四川等地爆發保路運動,清廷急派新軍入川鎮壓。10月,革命派於湖北發起武昌起義,南方各省隨後紛紛宣布獨立。
清廷任命北洋新軍統帥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成立內閣並統領清軍。袁世凱一方面於陽夏戰爭壓迫革命軍,另一方面卻暗中與革命黨人談判,形成南北議和。
1912年一月一日,中華民國於南京宣布立國,孫文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二月十二日,袁世凱迫使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將權力交給袁世凱政府,清朝亡,標志著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制度正式結束。
(3)標志著封建帝制覆滅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1912年一月一日,中華民國於南京宣布立國,孫文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二月十二日,袁世凱迫使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將權力交給袁世凱政府,清朝亡,標志著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制度正式結束。隨後孫文讓位予袁世凱,南北統一,袁世凱定都於北京。
後來,1917年張勛組織辮子軍,於北京擁護宣統帝溥儀,復辟清朝(史稱張勛復辟),但只持續12天而終。日本於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
1932年扶持溥儀建立滿洲國,其最終隨著1945年蘇聯的八月風暴行動而亡。值得一提的是,因正統觀使然,如同元朝滅亡之際,清亡時堅持忠於大清者漢人占不少,辛亥革命的爆發使得有些漢臣甚至捨身殉國。在民國建立後,部分漢臣終身以清朝遺老自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朝歷史
Ⅳ 中國的帝制是什麼時候被推翻的,什麼時候被廢除,在什麼環境下廢除的為什麼廢除了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
1912年1月1日 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該國號為中華民族,定年為民國元年,並成立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推翻了帝制。
1912年2月12日 清帝退位。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年的封建帝制終於覆滅。武昌起義後,袁世凱
以武力壓迫革命派,製造「非袁莫屬」的輿論,經過南北和談,孫中山被迫
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凱擁護共和,就可以把臨時大總統之位讓給他,於
是袁世凱加緊「逼宮」。
1912年3月 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廢除了兩千年來的封建君主
專制制度,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政治制度。
1912年4月1日 孫中山正式卸去臨時大總統職務。
1915年12月31日 袁世凱下令1916年為「洪憲元年」,復辟帝制。從1月1日到3月23日,只當
了81天皇帝就被迫取消帝制和洪憲年號。
1917年6月 張勛「復辟」,擁廢帝溥儀,12天後破產。
從此之後陷入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
Ⅳ 下列哪一件事件標志著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覆滅
選D宣統帝下詔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正式下詔退位,這表明君主專制政體結束 ,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被推翻,統治中國260多年的清王朝的統治結束,因此標志著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覆滅
Ⅵ 中國封建制度是如何滅亡的
封建制度
可以說到現在還沒有滅亡
辛亥革命滅亡的只是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因為封建思想觀念根深蒂固
只是有所減弱
並沒有滅亡
Ⅶ 夏朝至清朝的開國皇帝,建立,滅亡時間及重大歷史事件分別是什麼
中國(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朝代滅亡的原因簡單總結。
一、夏王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延續約471年。夏王朝的建立,從禹開始。
禹的父親崇伯鯀,是雄據大河南岸位於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領。有崇氏與在大河北岸太行山東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經驗的部落。
在堯舜時期,為了爭奪王權,鯀與共工先後對堯舜展開了激烈的斗爭,都失敗了後來,禹又繼續聯合共工氏以及其他眾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濟一帶,逐步展開治水的工作。
禹接任了鯀的職位,放棄了鯀「堵」的治水方略,改為以疏導為主,就是依據地勢的高下,疏導高地的川流積水,使肥沃的平原能減少洪水泛濫的災害。
經過治理之後,原來大都集中在大平原邊沿地勢較高地區的居民,紛紛遷移到比較低平的原野中,開墾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獸繁殖的藪澤地,成為人們樂於定居的地方。
社會生產力有了顯著的提高,這就為奴隸制國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
滅亡原因:
1、內部生產力的衰退;
2、外部環境的長期不穩定;
3、夏王朝統治階級的觀念;
4、夏「桀」的個人因素(整日沉湎與聲色犬馬,大興土木,親近佞人)。
(7)標志著封建帝制覆滅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中國歷代王朝興亡四字歌》
中華民族,歷史悠長。三皇五帝,傳位禪讓。
夏建王朝,始立家邦。湯伐夏桀,滅夏建商。
武王伐紂,西周勝強。幽王貪色,身死國喪。
平王遷都,東周洛陽。春秋五霸,齊桓宋襄。
晉文秦穆,還有楚庄。戰國七雄,彼此逞強。
秦楚齊燕,韓趙與梁。贏政統一,自稱始皇。
反秦暴政,陳勝吳廣。楚漢相爭,勝者劉邦。
劉建西漢,長安稱帝。王莽篡漢,改朝更制。
綠林赤眉,農民起義。劉秀興兵,反莽殺敵。
重建東漢,洛陽登基。黃巾軍起,分崩離析。
魏蜀與吳,三國鼎立。司馬代魏,西晉是立。
五胡亂晉,擄走懷帝。睿都金陵,東晉續繼。
齊宋梁陳,南方更替。北十六國,五胡分治。
繼有北魏,北周北齊。南朝北朝,隔江對峙。
北周楊堅,取代周帝。自立隋朝,南北統一。
滅隋建唐,高祖李淵。一代女皇,武氏則天。
安史之亂,黃巢造反。朱溫滅唐,建梁都汴。
五代十國,分裂重現。南北十國,各自苟延。
中原五代,梁唐晉漢。迨至後周,匡胤奪權。
趙建北宋,仍都於汴。穩定北方,統一江南。
西夏遼金,覬覦中原。金襲汴京,靖康國難。
高宗南渡,南宋臨安。蒙古崛起,成吉思汗。
忽必烈時,滅宋建元。一統南北,大都在燕。
洪武滅元,建明應天。成祖永樂,移都順天。
閹黨亂政,自成造反。明帝崇禎,自縊煤山。
闖王進京,四十二天。三桂請兵,清帝入關。
康熙宏略,皇輿拓展。鴉片戰爭,列強侵犯。
太平天國,曇花一現。戊戌變法,維新百天。
辛亥革命,領袖中山。締造共和,宣統交權。
王朝統治,從此絕斷。自夏至清,年計四千。
Ⅷ 中國封建王朝的滅亡
1912年3月,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下詔宣布退位。標志著清王朝的滅亡,也標志著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統治,封建帝制的滅亡。
Ⅸ 標志中國延續兩千餘年封建帝制覆滅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清帝退位。
在袁世凱的武力「逼宮」下,清帝於1912年2月退位,標志著中國延續兩千餘回年的封建帝制覆滅。
1912年2月12日,答清朝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同時也是自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以來的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於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夏歷),頒布退位詔書,作統治之最後結束。
由於溥儀當時年僅六歲,無行為能力,因此由隆裕皇太後(孝定景皇後)臨朝稱制。退位詔書共三道,圖片為辭位正文。
(9)標志著封建帝制覆滅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1967年,溥儀以共和國平民身份去世。部分愛新覺羅家族成員為溥儀議定了廟號憲宗和謚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但是由於溥儀是以平民身份去世,廟號和謚號已經沒有任何價值。
但於公元2004年,中國的愛新覺羅家族給溥儀上了廟號恭宗和謚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愍皇帝。但是這些年號從未被廣泛承認。
清朝滅亡的時間是確定的,也就是公元1911年(宣統三年),但是清朝的起始時間有爭議,部分學者將努爾哈赤創建後金作為清朝的創立時間,部分學者認為皇太極創立清朝是清朝的開始,也有學者認為1644年清朝入關才是真正意義上清王朝的開始時間。
Ⅹ 中國的帝制是什麼時候被推翻的什麼時候被廢除
中國的帝制是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退位。這樣,統治中國長達268年的清王朝被推翻。
1916年元旦,袁世凱登基稱帝,舉國嘩然。革命黨人再一次集結在討袁的大旗之下,誓死捍衛來之不易的共和。四面楚歌的袁世凱,不得已在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一、辛亥革命勝利,推翻千年帝制。
1911年初,孫中山得到海外捐款,決定在廣州再次起義。4月27日,起義爆發,革命黨人寡不敵眾,死傷慘重,起義再次失敗。
同年9月,清政府急調湖北新軍入川鎮壓保路運動,武昌的兵力因此空虛,湖北同盟會的革命黨人敏銳地抓住了起義的良機。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在同盟會的策劃下,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經過一夜激戰,武昌起義取得了勝利。
辛亥革命像猛烈傾瀉的暴風驟雨,沖開了數千年的封建閘門,君主專制制度一夜之間,轟然倒塌。民主共和的概念不斷深入人心,不可阻擋。1912年元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二、二次革命護國,帝制從此消亡。
1912年8月25日,孫中山將同盟會與其他4個小黨聯合組成國民黨,旨在通過「議會道路」實現「革命理想」。然而,迫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勢力的強大壓力,孫中山僅擔任了91天的臨時大總統職務,就不得不在清帝退位的第二天提出辭職,讓位給袁世凱,隨後還解散了南方的革命軍隊。
1913年3月20日,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被刺身亡。宋教仁的鮮血,給熱衷政黨內閣與議會政治的國民黨人上了沉痛的一課。
1913年7月12日,二次革命爆發,不到兩個月就以失敗告終,孫中山再次逃亡國外。1914年7月,孫中山召集部分國民黨黨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華革命黨,旨在重新建立革命政黨。
1916年元旦,袁世凱登基稱帝,舉國嘩然。革命黨人再一次集結在討袁的大旗之下,誓死捍衛來之不易的共和。四面楚歌的袁世凱,不得已在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他的皇帝夢總共只做了83天。
(10)標志著封建帝制覆滅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爆發後,帝國主義感到公開武裝干涉中國革命已無濟於事,就在「中立」的幌子下,抓緊物色新的奴才,極力扶持袁世凱。此時懷有野心的袁世凱則企圖依靠帝國主義的支持,向革命派施加壓力,以使革命派向他妥協。
經過英國公使朱爾典和袁世凱的一番密謀後,由英國駐漢口領事出面,向湖北軍政府提出南北停戰議和的建議。以停戰、清帝退位、袁世凱為總統三項為議和條件,在孫中山回國之前,議和談判就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廳開始了。
孫中山反對南北議和,於1912年1月11日宣布自任北伐軍總指揮,制定了六路北伐計劃。當時英、美、德、日各國軍艦駛進長江,蠢蠢欲動,造成即將「武裝干涉」的局勢。使革命黨的許多領導人非常害怕,這時,臨時政府剛剛成立,革命還在進行,經濟也很困難。
帝國主義又在財政上施加壓力,封鎖了南方革命軍佔領下各岸口的海關稅款,不讓臨時政府動用,混進臨時政府里的立憲派、舊官僚,與帝國主義暗中勾結,借口怕引起外國干涉,反對孫中山出兵抗擊袁世凱。
在內外交迫的形勢下,革命黨人只得向袁世凱作出讓步。1月22日,孫中山表示:如果清朝皇帝退位,袁世凱宣布絕對贊成共和,自己可以辭去臨時大總統的職務,讓袁世凱來當大總統。
袁世凱得到這個保證,心裡安定了,便指使他在北洋軍中的心腹段祺瑞等,聯名發出通電,「立即採取共和政體」,逼迫清朝皇帝退位。並許給皇室以特殊「優待」。
制定的《優待條例》規定:
(1)清帝稱號不變;
(2)每年由國民政府給予四百萬元;
(3)清帝仍居清宮,以後移居頤和園;
(4)原有私產由民國保護等等。
2月6日,參議院通過了《優待條例》。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退位。這樣,統治中國長達268年的清王朝被推翻,這是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