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八上歷史知識點總結北師大版

八上歷史知識點總結北師大版

發布時間:2021-02-28 14:20:12

『壹』 八年級歷史復習提綱北師大版

紅軍長征(Long Marches)

【時間】1934~1936年間

長征准備階段(1934年7月日~1934年10月10日)
長征失利階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長征轉折階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堅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階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發展鞏固和南下受挫階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會師階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地點】

第一支是中央紅軍(後改稱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西的吳起鎮(今吳旗縣),行程達二萬五千里;

第二支是紅二十五軍(後編入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羅山何家沖出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陝西延川永坪鎮,同陝甘紅軍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行程近萬里;

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於1935年5月初放棄川陝蘇區,由彰明、中壩、青川、平武等地出發,向岷江地區西進,1936年10月9日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一萬余里;

第四支是紅二、紅六軍團(後同紅一方面軍第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於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1936年10月22日到達會寧以東的將台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兩萬余里。

第三單元
第十課 五四愛國運動
1919年5月,巴黎和會傳來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一場以學生斗爭為先到的愛國運動,首先在北京爆發
導火線:中國在巴黎和會中外交失敗
中國提出的要求: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廢除「二十一條」等要求。
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性質(口號):外爭國權,內除國賊、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取消二十一條、誓死爭回青島
1919.6.3.新階段:①主力軍:學生→工人 ②斗爭中心:北京→上海
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
6月3日以後,無私愛國運動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成為運動的主力
19世紀是五十年代,中國無產階級產生。六七十年代後,民族資產階級
產業工人從1914年的100萬人增加到1919年的200萬左右
三罷斗爭:上海許多工廠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
成果:①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②罷免了曹汝霖、陸宗輿、張宗祥的職務。③中國出席巴黎和會的代表拒絕在隊的合約上簽字。
五四運動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在於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發揮主力軍作用。
其他原因:運動波及全國廣大地區,且廣泛群眾性形成對北洋軍閥政府強大壓力。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五四運動性質: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學生在運動中起了先鋒作用。
最主要依據: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歷史作用:擴大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出盡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
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同時標志著由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族主義的信用
新民主主義革命指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區別:①領導階級不同 ②指導思想不同 ③發展前途不同
作用: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統治,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民主階級觀念深入民心。
五四:取得了初步勝利。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發揮主力軍作用,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性質:
辛亥革命:中國資產階級領導的就民族主義革命。
五四運動: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後領導的新革命。

第十一課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毛澤東、周恩來等一批先進青年逐步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1920年初,陳獨秀、李大釗開始籌建共產黨
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傳播極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建立
幹部條件:一批先進中青年知識分子逐漸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國際條件:共產國際的阻力
1920年8月,陳獨秀等在上海建立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核心)
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
同年秋到1921年春,共產黨早期組織在長沙、武漢、濟南、廣州及旅居法國巴黎和日本東京的中國留學生中相繼建立。
上海共產黨早期住址騎著核心和紐帶作用(陳獨秀號召力、影響力大)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時間: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是秘密召開的,會址: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 7月31日,會議代表轉移到浙江嘉興,在南湖的一艘遊船上舉行
黨的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
黨的組織原則:民主集中制。
中心任務:組織工會,領導工人運動。
大會選舉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
陳獨秀當上書記的原因:1.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中影響很大,名望高。2.他領導的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為黨的成立做了大量工作。
共產黨與其他政黨區別: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工人階級的利益,還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
共產黨是中國歷史上新型的政黨,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保證。
中共二大認為中國社會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是革命的敵人,工人、農民、小資產劫機和民族資產階級是革命的動力

第12課 北伐戰爭和南京國民政府建立
黃埔軍校的建立
目的:培養革命骨幹,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軍。
1924年國共合作
國民黨在廣州黃埔建立了陸軍軍官學校
孫中山任軍校總理,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黨代表。共產黨員周恩來等人先後擔任政治部主任,惲代英等人在軍校任教官。
辦學方針:軍事訓練與政治教育並重

北伐的勝利進軍
廣州國民政府進行改組,汪精衛任主席
北伐主要對象:北洋軍閥的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大派系
方針:先集中主力於兩湖戰場,掃除吳佩孚的實力,然後揮師東進,殲滅孫傳芳的賓利,最後消滅張作霖的軍隊,統一全國
葉挺獨立團英勇善戰戰功顯赫,為第四軍贏得「鐵軍」的稱號。
湖北湖南:北伐主戰場
戰果: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
1927年初,國民城府由廣州遷到武漢,武漢成為全國革命的中心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七一五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轟轟烈烈啊的國民革命夭折
原因:客觀上:中外反動勢力結成聯盟,反革命力量大大超過了革命力量。主觀上:中國共產黨處在幼年時期,缺乏革命經驗,國民後期黨中央對國民黨反動派缺乏警惕
武漢國民政府遷往南京,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並,任用「國民政府」之名,史稱「寧漢合流」
寧漢合流是2個反動政權合二為一,是反革命勢力達成的妥協。
南國政府性質: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政府,標志著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
南京國民政府圍繞關稅和領事裁判權等問題,在外交上開展了「改定新約運動」
軍閥張作霖仍把持北京政權。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發動「二次北伐」,迫使張作霖往東北撤退,發起了皇姑屯事件。不久,北伐部隊佔領北京。
1928年底,張學良宣布東北「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稱東北易幟。
標志著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統一。
北京在1928年6月改名北平
孫中山遺囑包括《國事遺囑》

第13課 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是由共黨打響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意義:1.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2.於1933年被中共中央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定為中國工農紅軍的紀念日,後來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時間:1927年8月1日
領導人物: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
事件:南昌起義爆發
人數:2萬多人 激戰5個小時

井岡山會師
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地區發動秋收起義,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長沙,轉向農村進軍。1927年10月到達井岡山。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地區……(P65)
1928年1月,湘南農民紛紛暴動參加革命。起義部隊攻下宜章、郴州等地,建立了地方蘇維埃政府
1928年4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第一支正式紅軍)
軍長:朱德 黨代表:毛澤東 政治部主任:陳毅
意義: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同時也是共黨工作中心由城市轉到農村的戰略轉變開端(1928.7)

星火燎原
贛南、閩西發展為中央革命根據地。井岡山紅軍在彭德懷指揮下,以井岡山根據地為基礎,建立了湘贛革命根據地
1930年上半年,全國共有大小根據地15個,紅軍發展近10萬人。
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封建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人民,以瑞金為首都。毛澤東任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朱德為中央革命軍委員會兼紅軍總司令。

第14課 紅軍長征

長征的開始
1933年秋,蔣介石調集100萬軍隊,親任總司令,向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
1934年10月,中國中央機關和紅一方面軍8萬多人,從江西瑞金、福建長汀等地出發,突圍長征。紅軍在連續突破敵人4到封鎖線,度過湘江後,人員折損過半,只剩3萬多人。
毛色東提出放棄去湘西,轉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的建議,得到中央大多數領導人的贊同。
紅軍轉入貴州,強渡烏江,攻佔遵義城。

遵義會議:
內容:批評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指揮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
分工: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責,接著,又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小組,負責全軍的軍事行動。
意義: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史上生死攸關轉折點,標志著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

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的吳起鎮,與陝甘根據地的紅軍會師。
路線圖:P71
紅四方面軍從川陝根據地出發,紅二方面軍從湖南桑植出發。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紅軍長征意義:紅軍長征,是歷史的壯舉。長征的勝利,保存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基本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

第四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救亡運動
九一八事變
時間:1931年9月18日 地點:沈陽城背的柳條湖村 事件:蓄意炸毀南滿鐵路一段路軌,蔑稱是中國軍隊破壞。日本以此為借口,向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發動進攻,並在第二天佔領沈陽
國民政府對日本侵略實行不抵抗政策,張學良奉命講東北軍撤至關內。不到半年,日軍佔領了東北三省。東北成為日本殖民地

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
918事變後,東北人民住址抗日義勇軍,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
918事變後,中國人民堅決要求抗日,反對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935年,日本策劃華北事變。
一二九學生運動反對華北自治,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一二九學生運動促進了民宗法的覺醒,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潮。

西安事變

中共中央在陝北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湅,扣押了蔣介石,通電全國,提出停止內戰等主張。
國民黨當權實力中出現了對張、楊討伐和談判的兩種對立主張。中共黨以民族利益為重,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周恩來等到西安參加談判。蔣介石被迫答應「停止剿共,連共抗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意義: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借宿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6課 全民族的抗戰
七七事變
時間:1937年7月7日
事件:日軍炮轟盧溝橋,製造了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七七事變標志著全民族抗日戰爭開始
8月13日,日本進攻上海,製造了八一三事變。第二天,國民政府發表聲明,表示要「實行自衛,抵抗暴力」。9月下旬,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中國工農紅軍改變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第二次國共合作標志著抗日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一次國共合作是革命統一戰線)
國民黨在正面戰場,共產黨在敵後戰場(敵後抗日根據地)
南京大屠殺
國民政府由南京遷至重慶。
殺了30多萬人。
血戰台兒庄(國民)
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台兒庄與日軍血戰近20天
意義:抗戰以來正面戰場最大勝利
百團大戰(共黨)
1940年秋,八路軍總部發動「百團大戰」。指揮:彭德懷 兵力:105個團
攻擊重點:華北日、偽軍據點和交通線
意義、作用、影響: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規模最大的戰役。它振奮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地反響

第17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打了8年)
╭ 共產黨敵後戰場:1944~1945春
局部反攻|
╰ 國民黨正面戰場:1945.4~1945

中共七大召開
時間:1945年4月~6月 地點:延安(中央所在地)
黨的政治路線:
政治方面:放手發動群眾,走群眾路線,壯大人民力量。
任務: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人民。
目標: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思想方面:大會通過的新黨章明確規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組織方面:大會選舉產生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委員會。
意義:指明了抗戰勝利後中國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黨高度的思想統一和政治團結,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抗日戰爭的勝利
1945年夏,美、英盟軍在太平洋戰場加強了對日軍的攻勢
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顆原子彈。蘇聯也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向日軍發起猛烈進攻。
中國軍隊也對日發起全面進攻。
一方面: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命令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想日寇發起全面反攻
另一方面:蔣介石命令國民黨軍隊像日佔區推進。
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政府向盟國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密蘇里」號上舉行。9月9日,侵華日軍在南京向國民政府遞交投降書。全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台灣回歸和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甲午中日戰爭:全面侵華戰爭 1937~1945
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在台灣50年殖民統治的結束,台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中國人民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洗刷了民族的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

第五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重慶談判和人民解放戰爭轉入反攻

重慶談判
國民黨堅持獨裁統治,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內戰
蔣介石採取假和平、真備戰的策略,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邀毛澤東去重慶談判
毛澤東去談判的原因:為爭取和平、民主。經過了43天,簽署了《雙十協定》
《雙十協定》內容:國民黨接受了共產黨提出的和平建國基本方針和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的建議,卻拒絕承認解放區和人民軍隊的合法地位。同意與共產黨「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實行政治民主化。
重慶談判意義:1.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和平誠意,擴大了中國共產黨的影響。2.《雙十協定》簽訂後,蔣介石再要發動內戰,就將處於政治上的被動地位。

中共中央轉戰陝北
時間:1946年6月
標志著全面內戰爆發
國民黨進軍中原解放區等解放區,揚言用3到5個月時間,消滅共黨領導的人民部隊
中共中央決定建立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從1946年7月~1947年2月,解放軍放棄了105座城市,殲敵71萬人,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
蔣介石收縮戰線,重點進攻山東和陝北(榆林市、延安市)。
1947年3月,國民黨胡宗南部向延安猛撲。為誘敵深入,黨中央和西北解放軍主動撤出延安。西北解放軍在彭德懷的率領下,採用「蘑菇戰術」,殲敵3萬餘人,粉碎了敵人對陝北的重點進攻。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標志性事件。
在魯西南強渡黃河,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殲敵:5.6萬人
橫跨隴海線,涉越黃泛區,千里躍進,到達大別山區。
回復並擴大了中原解放區,像一把利劍插入敵人的心臟
三支大軍互為犄角,鉗制中原,威脅南京、武漢。其他解放區也先後轉入反攻,形成了全國規模的戰略進攻態勢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三大戰役簡表P99

遼沈、淮海、平津戰役
意義: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渡江戰役
4月21日,強渡長江。23日,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統治中國22年的南京國民黨政治垮台。

『貳』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

北師大版八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
一、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2年8月
英國走私鴉片:清閉關鎖國政策和自給自足經濟形態抵制英國工業品傾銷
1、林則徐禁煙 鴉片的危害: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禁煙措施:令外商交出鴉片;不禁止正當貿易;1839年6月虎門銷煙。
借口:中國禁煙
原因:打開中國國門,把中國變為英國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
2、鴉片戰爭 開始:1840年6月侵入中國廣東海面
結果:中國戰敗,簽訂《南京條約》
內容: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割香港島給英國;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關稅,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影響: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國開始捲入世界資本主義的漩渦。
魏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傑出代表。
4、魏源與《海國圖志》 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
作用:對閉關自守的傳統觀念的挑戰。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0月---1860年11月
原因:英不滿足即得利益,擴大侵略利益,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第二次鴉片戰爭 侵略者:英國、法國
1、列強入侵 罪惡:火燒圓園明
1858年《璦琿條約》:60萬多
俄國侵佔的領土: 1860年《北京條約》:40萬多
1864年戡分西北界約記:44萬多
1881年中俄改訂條約等:7萬多
建立:1851年洪秀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
太平軍(太平天國) 1853年定都天京,與清朝對峙。
2、抗爭: 痛擊洋槍隊: 上海青浦
上海太倉
浙江慈溪(華爾)
新疆危機:
左宗棠收復新疆
收復新疆
三、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7月---1895年)

1、戰況

2、《馬關條約》

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年

1、戰況

2、《辛丑條約》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艱難歷程
一、近代化的興起

1、洋務運動

2、

3、愛國知識分子
二、維新變法運動:1895—1898年(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改良運動)

1、維新變法的興起和發展

三、辛亥革命

1、孫中山

2、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新軍中的革命黨人。

3、中華民國的成立:

四、新文化運動:1915年---1920年

1、基本情況

五、文化教育與社會生活

1、文化教育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1919年---1937年)
一、偉大的開端

1、五四運動

2、中共的誕生

二、國民革命的洪流

1、黃埔軍校

2、北伐戰爭

3、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

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義

2、革命搖籃井岡山

3、長征

第四單元 偉大的抗日戰爭(1937—1945年)
一、局部抗戰的開始

二、全面抗戰的開始
1、全面抗戰開始的標志: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
2、永遠記住-----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日軍用六周的時間屠殺中國軍民30多萬人。
三、全民族抗戰的表現
1、國民黨---台兒庄戰役:1938年 徐州會戰 李宗仁 抗戰以來重大勝利
2、共產黨---百團大戰:1940年 華北 彭德懷 最大規模的戰役

3、各種志士:

四、抗戰的勝利

1、中共七大

2、

第五單元 解放戰爭(1946年---1949年)
一、全面內戰的爆發

1、重慶談判

2、全面內戰的爆發

二、走向戰略進攻

1、陝甘寧解放區粉碎重點進攻

2、戰略反攻的開始

三、國民黨政權的崩潰
1、大決戰(三大戰役):
戰役名稱
內容 遼沈戰役 淮海戰役 平津戰役
時間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揮官 林彪、羅榮桓 劉伯承、鄧小平、陳毅
粟裕、譚震林 林彪、聶榮臻、羅榮桓
作戰部隊 東北解放軍 中原、華東解放軍 東北、華北解放軍
作戰戰術 關門打狗 中間突破 先打兩頭,後取中間
關鍵地點 錦州 徐州 北平
著名戰役發生地 塔山、黑山 碾庄、雙堆集、陳官莊 張家口、天津
戰果 解放東北;第一次人數上占優勢 解放長江中下游以北地區,為渡江作戰奠定基礎 解放華北地區

2、渡江戰役

『叄』 跪求北師大版初二上冊歷史知識

初二歷史上冊知識點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第1課 鴉片戰爭
1、背景:
〈1〉罪惡的鴉片貿易: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走私鴉片。
〈2〉鴉片給中國帶來了嚴重危害→ (1)白銀外流,造成清財政危機。
(2)銀價上漲,造成「銀貴錢賤」.(3)統治機構更加腐敗.
(4)毒害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 (5)嚴重削弱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
〈3〉虎門禁煙: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
2、戰爭經過:愛國官員:關天培——中國近代犧牲的第一位清軍將領。
見課本第4頁畫像。
3、結果:簽訂中國第一個喪權辱國中英《南京條約》,
內容→(1)割香港島給英國。(2)賠款2100萬元。
(3)開放廣州、廈門、寧波、福州、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4、影響:(1)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社會性質發生根本變化。
(3)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5、(開放)五個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
見課本第5頁《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和《割讓香港島示意圖》。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列強的侵華罪行
1、第二次鴉片戰爭:(1)根本原因 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擴大侵略權益。
(2)時間 1956年10月——1960年10月
(3)主凶 英、(4)幫凶 俄、美
2、列強的罪行:(1)英法——佔領北京,火燒圓明園。(1860年10月)
(2)沙俄——趁火打劫,強佔中國北方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3、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太平軍佔領南京改為天京,作為都城。建立與清對峙的政權。太平軍將領李秀成抗擊洋槍隊,
在慈溪之戰中,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見課本第9頁華爾的照片。)
第3課 收復新疆
1、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是我國西北的門戶。
2、新疆危機:(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為汗。
(2)英俄兩國支持阿古柏偽政權,妄圖分裂新疆。
3、「海防」與「塞防」 之爭。
李鴻章主張放棄西北塞防,保東南海防;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東邊倒卻西邊」,
主張「海防」與「塞防」 並重。力主收復新疆。
4、左宗棠收復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2)戰略方針「先北後南,緩進急戰」
(3)1878年,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19世紀80年代,通過外交努力,
中俄簽訂《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伊犁,但是損失了中國西部的一塊土地和大量賠款。
5、歷史意義:鞏固了祖國的西北塞防,捍衛了祖國的領土和主權。
6、評價左宗棠。(見課本第15頁自由閱讀卡,見課本13頁畫像。)

第4課 甲午中日戰爭
1、甲午中日戰爭
(1)原因:日本帝國主義為吞並朝鮮,入侵中國而蓄意挑起的戰爭。
(2)主要戰役:〈1〉黃海海戰:此戰後,日本艦隊控制了黃海制海權。
〈2〉旅順戰役:旅順陷落,日本對旅順和平居民進行野蠻大屠殺。
〈3〉威海衛戰役:威海衛潰敗,李鴻章—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4)著名愛國將領:民族英雄鄧世昌。見課本第16頁導人框。
2、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
(1)簽訂時間;1895年。
(2)雙方代表:李鴻章和伊藤博文
(3)內容:〈1〉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3〉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
〈4〉增闢通商口岸等。
(4)影響:〈1〉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2〉刺激了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用史實說明甲午中日戰爭後,
《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
嚴重破壞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
B, 2億兩白銀的賠款,加重了祖國人民的經濟負擔,
加劇了中國的貧窮和落後。
C,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D,增闢通商口岸,便利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
總結:《馬關條約》後,日本輕易從中國撈到這么多好處,則直接刺激了帝國主義掀起瓜分,
中國的狂朝,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義和團運動
(1)原因;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加劇,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斗爭對象: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3)運動中心:京津地區。
(4)主要戰役:廊坊戰役。
(5)在清政府和八國聯軍的聯合鎮壓下失敗了。
(6)性質及意義:是一場反帝愛國農民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陰謀。見課本第21頁。
2、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爆發:1900年,西摩爾率領英,發,俄,德,意,日,奧八國聯軍入侵中國。
(2)主要侵略罪行:a攻佔天津,北京(第二次遭受洗劫)b鎮壓義和團運動
(3)結果:清與11國簽訂《辛丑條約》主要內容;a賠款白銀4.5兩。b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C坼毀大沽炮台派兵駐扎要地。D劃定使館界。
(4)影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注意:重要問題
1、《辛丑條約》是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最沉重的枷鎖,請你結合《辛丑條約》主要內容,
談一談該條約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哪些危害。答:
1巨額的賠款,是列強對中國空前的大規模的勒索,為支付這筆巨額賠款,
清政府一方面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貧困,社會經濟更加蕭條;另一方面大量舉借外債,
便利列強通過貸款控制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2 清政府嚴厲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
使清政府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3外國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區,
使清政府完全處於外國軍隊的控制之下,便於帝國主義直接派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
4 在北京設「使館界」,實際上是「國中之國」是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
各國公使成為清政府的「太上皇」
3、《辛丑條約》簽訂後,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這種說法是否有道理,
為什麼?
答:這種說法有道理。通過《辛丑條約》,列強對中國進行了又一次駭人聽聞的經濟掠奪。
並使清政府完全置於帝國主義的軍事監督和武力控制之下:
按條約要求,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使清政府官員變成了帝國主義的「守土官長」,慈禧更是對洋人言聽計從。這些均表明清政府已經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的忠實走狗。
說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毫不為過。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課 洋務運動
1、背景:經歷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打擊,清政府的統治是內外交困。
2、時間:19世紀60——90 年代
3、目的:師夷長技以自強,既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富國強兵,維護清朝的統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欣,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5、口號:前期「自強」 後期「求富」
6、洋務運動主要活動:
(1)前期「自強」為口號,創辦軍事工業。目的:武裝軍隊
a曾國藩的安慶內軍械所,是中近第一個兵工廠,是洋務派仿造西式船炮的開端。
b曾國藩,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
是洋務派開辦的最大近代軍事工業(見書第28頁);
c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的福州船政局,是中近第一個交通企業,
也是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見書第29頁插圖)。
(2)後期「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原因:輔助軍事工業)
a李鴻章在上海創辦輪船招商局,中近第一個輪船公司。
b張之洞創辦湖北織布局,漢陽鐵廠(中近第一個鋼鐵廠)見書第29頁。
(3)籌劃海防,籌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4)創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培養了一批近代外交、軍事、科技人才。
→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奕欣創立的,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學校。)見書第29頁插圖。
(5)設立翻譯館,選派留學生出國深造。
7、洋務運動的破產:標志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8、洋務運動的評價: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是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技,
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了促進作用,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9、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洋務派沒有認識到,不觸動封建制度,
單純學習西方先進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國富強起來的,隨著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
洋務運動也宣告破產。因此,洋務運動沒能挽救清朝的統治危機,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第7課 戊戌變法
1、維新思想的傳播:
(1)背景: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2)主要領導:康有為、梁啟超。見課本第32頁照片。
(3)公車上書(見課本32頁插圖)。〈1〉經過:《馬關條約》簽訂後,
康有為、梁啟超邀請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圖強。
〈2〉意義: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4)維新派政治團體:強學會。機關報《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
2、百日維新:
(1)時間 1898年6-9月
(2)內容:
A,政治: 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官吏,打擊封建官僚,任用維新人士,
有利於資產階級參與政權。
B,經濟: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C,文化:興辦新式學堂,翻譯西方書籍,有利於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傳播維新思想,創辦報刊,
開放言論,有利於資產階級思想傳播
(3)性質: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運動,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和發展資本主義的改革運動。
3、戊戌政變: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後發動政變,變法失敗。
(2)戊戌六君子:維新派人士譚嗣同(見書32和33頁插圖和他說的一段話)
楊銳、林旭、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六人遭清政府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

★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和領導的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和資本主義改良運動。
它雖然失敗了,但是它所宣傳的資產階級思想,卻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極大反映,
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資產階級維新思想,更多有識之士開始思索救國救民之路,
因此,客觀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運動。
第8課 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派通過各種武裝起義推翻清政府,
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探索。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
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2、結果: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見書第38頁,袁剪辮子表示革命)
3、辛亥革命
(1)背景: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2)孫中山創建革民黨
〈1〉興中會:1894年,美國檀香山。性質: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見書36頁會址)
〈2〉中國同盟會:1905年,日本東京。性質: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機關刊物《民報》。
〈3〉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闡釋為民族)
建立民國(建立民主共和國,闡釋為民權),平均地權(改革土地制度,闡釋為民生).
「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它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4、武昌起義和****成立:
(1)武昌起義:1911年,標志著辛亥革命開始,
武昌起義成功帶來的影響:僅一個月左右,全國就有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
清朝的統治名存實亡。
(2)****成立:1912年1月1日,地點:南京,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1、背景:
(1)西方民主思想進一步傳播。
(2)袁世凱定「孔教」為國教,新舊思潮發生激烈沖突。
(3)要建立名副其實的資產階級共和國。
2、開始標志: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見書第41頁照片。
4、旗幟:「民主」與「科學」
5、內容:
(1)前期,宣傳資產階級文化,四提倡四反對。
(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2)後期,宣傳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馬克思主義。
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來頌揚十月革命,
為擴大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李大釗在北京創辦了《每周評論》
6、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
新文化運動是進步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思想領域發動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
它批判封建專制思想,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五四運動
(1)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2)經過:
〈1〉爆發: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主力是北京大學生。
〈2〉發展:全國各地學生支援北京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
〈3〉高潮:工人罷工,商人罷市來支援北京學生的斗爭。
(3)口號:a「外爭國權,內除**」;b「廢除二十一條「;c「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4)結果:取得三大初步勝利
a 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的學生
b罷免曹汝霖等賣**的職務c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如何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於奉獻的精神。
(見書48頁的兩副插圖傳單和49頁的「五四」傳單,50頁三張照片,51頁「一大」會址,
嘉興南胡遊船。)
(5)五四運動與**成立的關系:
〈1〉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為**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2〉五四運動中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
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為**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3〉五四運動中,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陳獨秀,李大釗)起了重要作用,
不久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為**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時間:1921年7月23日,**一大召開,
(2)地點:上海(嘉興南湖的一 艘遊船上)
(3)參加代表: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
(4)**一大的內容:
〈1〉通過第一個黨綱,確定黨的奮斗目標的實現共產主義。
〈2〉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3〉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5)**一大召開的歷史意義:
〈1〉標志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
〈2〉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
〈3〉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
★在一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為什麼仍然擺脫不了主權被侵略的命運?
辛亥革命後,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北洋政府仍實行封建專制統治,
帝國主義在中國仍然享有許多特權。中國仍沒有擺脫貧窮和落後,中國的綜合國力仍然很弱。
所以,即便是戰勝國,中國仍然擺脫不了主權被侵略的命運。

第11課 北伐戰爭
1、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見書52頁〈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和旁邊的導入框中的對聯):
(1)時間:1924年5月
(2)地點:廣州黃埔。
(3)人物: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
(4)辦學宗旨: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培養軍事政治人才。
(5)辦學原因:孫中山始終沒有自己的革命軍隊,過去革命依靠的是會黨、新軍和各派軍閥,
這也是革命失敗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黃埔軍校創建革命軍,挽救中國的危亡。
2、北伐戰爭:
(1)北伐目的:為了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2)北伐對象:吳佩浮,孫傳芳,張作霖三派軍閥。
(3)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
(4)主戰場:湖南、湖北。
(5)經過:
〈1〉:湖南、湖北戰場:經過汀泗橋,賀勝橋,武昌戰役,消滅了吳佩浮主力。
〈2〉江西戰場:消滅了孫傳芳的主力。
〈3〉福建戰場:攻入浙江,上海。
(6)結果:北伐勝利進軍(北伐出師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聲勢震動全國,
1927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7)北伐勝利進軍的原因:
〈1〉建立黃埔軍校,創建國民革命軍。
〈2〉國共合作,成功有力推動北伐戰爭的進行。
〈3〉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英勇善戰,沖鋒在前。
(8)國民革命失敗的標志: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變,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
在4月,建立了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9)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帝國主義聯合支持國民黨右派突然發動反革命政變,
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過了革命的力量。
第12課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南昌起義:
(1)背景: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後,對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進行血腥屠殺。
(2)時間:1927年8月1日。
(3)領導:周恩來,賀龍,朱德等。
(4)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2、秋收起義:
(1)背景:「八七「會議後,黨中央派毛澤東回湖南領導秋收起義。
(2)地點:湘贛邊界。
(3)經過:秋收起義在湘贛邊界爆發,開始攻佔縣城,損失嚴重,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
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到達井岡山。
(4)意義: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開辟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5)井岡山會師:1928年,朱德,陳毅率部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
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是中國革命第一支堅強的隊伍。
(6)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意義:
〈1〉是**獨立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
〈2〉是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得到的教訓是:必須把工作重點從城市轉入農村。

第十三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1、 紅軍長征的開始:
(1)原因: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戰略大轉移。
(2)出發地: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
(3)結果;沖破敵人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人員損失過半,革命處於生死關頭,
毛澤東有了一個重大決策;放棄去湘西,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強渡烏江,解放遵義。
2、遵義會議:
(1)內容:集中全力解決李德,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指揮錯誤,
確立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2)意義: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長征的勝利:
(1)經過:江西瑞金——渡過湘江——強度烏江,攻佔遵義,召開遵義會議
,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強渡大渡河,
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經甘肅到達陝北吳起鎮(1935年10月)——1936年10月,
紅軍三大主力(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
(2)長征勝利的意義:
〈1〉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
〈2〉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
〈3〉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第四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第十四課 難忘九一八
1、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加劇:
(1)九一八事變: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
以此為借口,炮轟我東北軍駐地北大營,佔領沈陽城。
→影響:
a蔣介石採取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三省迅速淪陷。見書72頁導入框。
b中國人民進入局部抗戰時期。
(2)偽滿洲國建立。
(3)華北局勢危急。
2、西安事變:
(1)背景:
A日軍進一步侵略華北,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關頭。
B**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C張,楊出於愛國接受了**主張,停止進攻紅軍,並要蔣聯共抗日。
D蔣拒不接受,並親臨西安督戰,致使張,楊處於「抗日不能,剿共不願,苦諫無效」的境地。
(2)目的:逼蔣聯共抗日。
(3)和平解決的意義: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A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
B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C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十五課 「寧為戰死鬼 不作亡國奴」
1、寧為戰死鬼:
(1)盧溝橋事變:
A時間:1937年7月7日,又稱七七事變。
B盧溝橋戰略位置:處於平漢鐵路上的盧溝橋,成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方的唯一通道,
成為中日必爭之地。
C事變影響:標志中華民族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見書第77頁第二十九軍司令部命令)。
D英雄壯舉: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在指揮作戰中壯烈殉國。
(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背景——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
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
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
(3)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佔南京之前,為逼國民政府投降,
日軍發動了「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1937年12月底,日軍佔領南京,
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佔領南京六周內,屠殺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
2、不作亡國奴:
(1)時間:1937年12月。
(2)概況:〈1〉屠殺方式殘忍: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當作練習射擊的靶子,
有的被當作拼刺刀的對象,有的被活埋。〈2〉屠殺人數多:30萬人以上。
★南京大屠殺給人類怎樣的啟示,當今日本右翼勢力企圖抹殺真相的目的是什麼?
作為中國人應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珍惜生命,反對戰爭;反對戰爭,爭取和平;
這種行為表明他們不但沒有誠意反省戰爭罪惡,而且企圖是日本軍國主義復活;
他們這種歪曲,否定歷史的行經,嚴重傷害了被侵略國人民的感情,
不利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應引起我們對軍國主義復活的高度警惕。

第十六課 血肉築長城
1、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抗擊日軍的三次重要戰役:
(1)平型關大捷:太原會戰中,山西平型關,
八路軍一一五師——是中國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
(2)台兒庄戰役:徐州會戰中,山東台兒庄,李宗仁指揮。
——中國軍隊取得抗戰以來的最重大的勝利。
(3)百團大戰:(指揮-彭德懷,見書82頁在前線指揮作戰)
A原因:為粉碎日軍的「囚籠」政策,增強抗日根據地軍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B簡單經過:八路軍一百多個團,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在華北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
向日軍猛烈攻擊,取得輝煌的戰績。(見書83頁表格)。
C意義;抗戰以來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
2、**「七大」的召開:
(1)主要內容:毛澤東在會上作了《論聯合政府》的報告
A爭取抗戰的最後勝利。
B明確抗戰勝利後中國走向何處等問題。
(2)意義:為爭取抗戰勝利和實現中國光明前途准備了條件(見書84-85 頁四幅插圖)。
3、抗日戰爭的勝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八年抗戰取得勝利。台灣也回到祖國的懷抱。
★勝利的原因:
A 國共兩黨的合作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中華民族實行團結抗戰。
B**堅持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即人民戰爭路線,**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武裝,
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對抗戰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
C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的對日作戰,對粉碎日軍速戰速決的方針,牽制日軍起了作用。
D中國人民的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國際上反法西斯國家的援助。
E 得到了愛國華僑和國際友人的大力援助。
第五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第十七課 內戰烽火
1、重慶談判:(見書93頁插圖)
(1)蔣介石邀請毛澤東重慶談判的目的:
A為了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
B為了欺騙人民。
(2)毛澤東談判的目的:
A為了爭取國內和平。
B也為了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
(3)談判的結果:國共雙方簽定了《雙十協定》,又稱《會談紀要》。
2、轉戰陝北:1947年,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陝甘寧解放區,**中央在毛澤東,
周恩來領導下,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陝北;彭德懷,
賀龍指揮西北人民解放軍採用「蘑菇戰術」,取得了清化砭等戰役的勝利,
粉碎了敵人的全面進攻。
3、挺進大別山:劉鄧大軍率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挺進大別山。見書94頁插圖。
→意義:
A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B嚴重的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

第十八課 戰略大決戰
1、三大戰役的勝利:
影響:A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B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1)遼沈戰役:林彪,羅榮桓率東北人民解放軍,首先佔錦州,截斷敵人向關內的退路。
→作用:解放了東北全境。
(2)淮海戰役: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率領華東解放軍和中原解放軍。
→作用:為解放長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礎。
(3)平津戰役:華北和東北人民解放軍合力進行平津戰役。→作用: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見書97頁《三大戰役示意圖》)。
2、百萬雄師過大江〈渡江戰役〉:
(1)意義:A埋藏了蔣家王朝。B它捍衛了國家領土和主權的獨立和完整,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2)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標志著統治中國22年之久的南京國民政府的垮台。
(見書96頁導入框插圖)。
★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
A**中央制定了正確的戰略戰術。B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C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殺敵。
如**的正確戰略戰術:首先在遼沈打響,為平津戰役做准備;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淮海戰役為渡江戰役作鋪墊。
★如何看待傅作義在平津戰役中的行為?
△在人民解放軍強大的軍事力量面前,在**政策的感召下,
國民黨軍隊總司令傅作義接受了**主張,棄暗投明,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得到和平解放。
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傅作義的行為,使北平人民避免了戰火的摧殘,
又較好的保存了歷史名城北平的古跡和文物,是有利於人民,值得歷史充分肯定的行為。

『肆』 八年級上歷史北師大版復習提綱!

八上歷史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第1課 鴉片戰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1.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2.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3.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第3課 收復新疆
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第4課 甲午中日戰爭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2.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課 洋務運動
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 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第7課 戊戌變法
1.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2.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第8課 辛亥革命
1.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2.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1.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2.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3.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3.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第11課 北伐戰爭
1.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
2.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3.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
2.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1.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2.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長征途中,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第四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第14課 難忘九一八
時 間 行 動
九一八事變後 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西安事變後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蘆溝橋事變後 民族危機空前高漲,國共再次合作,正式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戰役名稱 地 位 指揮者 黨派
平型關大捷 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 林彪 共產黨
台兒庄戰役 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 李宗仁 國民黨
百團大戰 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最大規模的戰役 彭德懷 共產黨

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蔣介石要求駐守東北的張學良實行不抵抗政策,使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於敵手.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組織東北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2.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為了逼蔣抗日,1936月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第15課 「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1.1937年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平津相繼陷落,這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2.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在六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
第16課 血肉築長城
1.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百團大戰,這是抗戰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國民黨軍隊在1938年春取得台兒庄大捷.
2.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發動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第五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三大戰役
戰役名稱 時 間 殲敵人數 結 果 意義
遼沈戰役 1948.9——11 47萬 解放東北全境 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反動派的主力步隊,根本上扭轉了全國的力量對比局勢.

淮海戰役 1948.11一1949.1 55萬 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
平津戰役 1948.11一1949.1 52萬 華北全境解放
第17課 內戰烽火
1.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到10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最後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2.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標志全面內戰爆發.
3.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軍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標志戰略反攻的開始.
第18課 戰略大決戰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陳毅曾說, 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P98)三大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2.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標志統紿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垮台.
第六單元 經濟和社會生活
第19課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狀元實業家張謇,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同時興辦學校和開展慈善事業.一戰期間企業由於帝國主義放鬆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但大戰結束後被吞並.
第20課 社會生活的變化
中文報紙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第七單元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第21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一)
1.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2.揭開制鹼奧秘的侯德榜撰寫了《制鹼》一書,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3.近代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嚴復.魏源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 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第22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二)
1.戊戌變法期間,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2.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
3.魯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已》等;徐悲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聶耳的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黃河大合唱》.

『伍』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歷史每課知識

第一單元 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
第1課 鴉片戰爭的烽煙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
時間:19世紀上半期 經過:1839年6月3日—25日(23天)林則徐在廣州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
目的:英國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產品和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影響:鴉片流毒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災難,也直接威脅到清朝的財政。
總結: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
二、中英《南京條約》
1、鴉片戰爭(道光帝時) 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
背景:鴉片輸入目的――英為了改變中英貿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煙運動――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則徐虎門銷煙
結果:1841年英軍佔領香港島,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
影響: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南京條約》內容:1、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2、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
3、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4、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性質:《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影響: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國開始卷進世界資本主義的旋渦。
三、魏源發奮編著《海國圖志》
內容:系統的介紹了世界各國地理、歷史和科學發展狀況,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
性質:魏源的思想是對閉關自守的傳統觀念的挑戰。

第2課 劫難中的抗爭
一、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第二次鴉片戰爭(咸豐帝時)
時間:1856-1860年 原因:英國要求修改條約,擴大侵略權益,但這個無理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絕。
經過:1856年10月,英軍炮轟廣東;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結果:與英、法分別簽訂《北京條約》。
二、俄國趁火打劫
俄國利用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的機會,採取武力搶佔中國領土,割佔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三、太平天國痛打洋槍隊
1、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年) 時間:1851年 人物:洪秀全 地點: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起義。
時間:1862年,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
四、左宗棠收復新疆
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1871年俄國出兵侵佔伊犁。
時間:1876年,左宗棠率軍進入伊犁;1881年,中俄簽訂條約,中國收回伊犁。
原因:為了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清政府在1884年在新疆設立行省。
意義:左宗棠收復新疆,鞏固了中國的西北邊疆。捍衛了中國的領土及主權

第3課 甲午中日戰爭
一、黃海海戰
時間:1894年7月-1895年初 (光緒帝時)
經過:1894年在朝鮮開戰,鄧世昌在黃海之戰中犧牲
罪行:日軍在旅順進行大屠殺;1895年日軍佔領威海衛,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清政府戰敗原因:1、日本一如資本主義社會,且蓄謀已久,准備充分,武器先進;
2、清政府政治腐敗,苟且偷生,挪用軍費。
結果:1895年4月李鴻章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二、《馬關條約》
時間:1895年4月
內容:1、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4、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
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以及民族危機
三、瓜分中國的狂潮
戰爭性質:甲午戰後,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第4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一、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光緒帝時)
時間:1900年6月-1901年
義和團運動(反帝愛國) 時間:1898-1900年
義和團運動表現了中國人民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最終遭到中外反對勢力的聯合絞殺。
背景:義和團運動的發展威脅帝國主義在華權益
經過: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奧、八國聯軍從天津攻入北京
結果:1901年清與英、俄、德、美、日、法、意、奧、比利時、荷蘭、西班牙11國簽訂《辛丑條約》
二、《辛丑條約》
時間:1901年9月
內容:1、清政府向各國共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
2、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3、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4、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影響:《辛丑條約》是西方列強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鎖。通過《辛丑條約》,西方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艱難起步
第6課 近代化的興起
一、 從「自強」到「求富」
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
洋務運動(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運動)
代表人物:中央是奕欣,地方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內容:1、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製造總局(曾國藩和李鴻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2、洋務運動後期,又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一些民用工業。主要有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3、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籌建新式海軍(南海、北洋、福建)。
4、創辦新式學堂。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評價:1、引進了西方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起步。
失敗原因:沒有改變中國的封建制度。

第7課 維新變法運動
一、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
時間:1895年 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事情:「公車上書」
目的:上書光緒帝,反對議和,請求變法。
結果:沒有達到目的。
性質:為救亡圖存掀起的維新變法運動就此拉開了序幕。
二、警世洪鍾《天演論》
背景:公車上書失敗後,維新派人士在各地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開辦學堂,培養人才,積極宣傳維新思想,製造變法輿論。
人物: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嚴復(是中國近代化的啟蒙思想家)
介紹:譯述《天演論》,把西方進化論學說介紹到中國。
主張:他認為西方勝過中國的地方,不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國只有實行變法維新,才能自強保種。
性質:嚴復以西方理論鼓吹變法,震動了當時中國的思想界。
作用:推進了維新運動的發展。
三、短暫的「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的改革)
時間: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9月慈禧太後發動政變,變法反敗,譚嗣同被殺)
內容:1、發展農工商業;2、尋年新式海陸軍;3、創辦報刊,開放言論;4、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等; 5、今後科舉制廢除八股文;6、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影響:戊戌維新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推進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失敗原因:1、封建頑固派的強烈反對;2、光緒帝沒有實權;3、脫離了群眾。

第8課 辛亥革命 (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
內容:1、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興中會。(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2、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3、同盟會的革命綱領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革命目標為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革命旗幟為「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
性質: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並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從此,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局限性: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二、武昌起義 (標志著辛亥革命正式爆發)
時間:1911年10月10日,其後各省紛紛獨立,後稱為「辛亥革命」
三、中華民國的成立
時間: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職,定都南京。
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下詔退位。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職,建立起北洋軍閥統治
結果:失敗,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了,沒改變中國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

第9課 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
一、陳獨秀創辦《新青年》 新文化運動(無產階級)
時間:1915年9月,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
旗幟「民主和科學」; 主要陣地:《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後期李大釗宣傳馬克思主義。
基本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影響:新文化運動激發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
二、胡適發表《文學改良 議》
時間:1917年 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 議》
三、新文學的巨匠——魯迅
地位: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影響:魯迅將反封建的革命內容與新文學的形式結合起來,樹立了新文學的典範,顯示了文學革命的成果,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第10課 清末民初的文化與教育
一、 京師大學堂的開辦
時間:1898年戊戌維新期間
性質:這是中國近代化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意義:對中國近代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 廢科舉,興學堂
時間: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止科舉考試。
時間:1904年 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
性質: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以教育法令並在全國實行的學制。
科舉制度的弊端:考試內容不實用,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才智;錄取程序不利於人才選拔。
三、《申報》的創辦
時間:19世紀70年代 《申報》在上海創刊
性質:它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
三、 商務印書館的興辦
時間:1897年 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創辦
性質: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之一。

第11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
一、 照相與電影的出現
誕生時間:19世紀30年代末在西方國家
傳入時間:19世紀40年代以後
作用:它鎖定了瞬間即逝的歷史片段,保留了社會發展的真實證據,為我們觀察當時的社會風貌提供了珍貴的影像資料。
時間:1896年,地點:上海徐園「又一村」放映「西洋影片」
性質: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次自己放映電影。
時間:1905年 中國人自己拍攝了第一部影片《定軍山》。這是一部京劇藝術記錄片,它揭開了中國電影事業的序幕。
二、 剪發辮 改稱呼
時間:1912年3月 孫中山頒布剪辮令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還頒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爺」等前清官場的稱呼,規定民國政府的職員相互之間一律改稱職務。
意義:這些規定體現了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願望。
三、 服飾的變化
清末民初,隨著社會的巨大改革,人們的服飾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服飾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反映。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第13課 偉大的開端
一、五四風雷 (無產階級)
時間:1919年初 導火線: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在會上提出的合理提案遭到和會的拒絕
時間:1919年5月4日 地點:北京 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時間:1919年6月5日 反帝愛國運動的重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斗爭主力逐漸由學生轉向工人。
五四運動是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台的開端。
時間:1919年6月10日 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職務。
6月28日 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性質: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意義: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會議名稱 時間 地點 內容 意義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 上海 1大會確定建黨,制定了黨的綱領。2確定黨成立後的中心任務,3選舉出黨的中央領導機構和總書記。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 1922年 上海 民主革命綱領:反帝反封
國民黨一大 1924年 廣州 國民革命的開始,標志國共第一次合作。
三、工人運動的高潮
中共成立後,中國的工人運動掀起高潮,無資產階級作為一支新興的力量加入到中國革命的行列中。

第14課 國民革命的洪流
一、黃埔軍校的建立
時間:1924年5月 創辦人:孫中山 地點:廣州的黃埔,中國國民黨陸軍學校
主要領導人: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孫中山任軍校總理、廖仲愷任黨代表
特點:黃埔軍校實行政治教育和軍事教育並重的方針,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
軍校貢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政治和軍事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二、「光榮北伐武昌城下」 (國民革命的高潮)
時間:1926年7月-1927年
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打擊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推動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因素有:1、國共和作,革命統一戰線;
2、北伐軍制定了正確的戰略方針;
3、得到工農群眾的支持。
三、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時間:1927年4月18日 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發動人:蔣介石 勾結國內外反動勢力,發動了四一二政變

第15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義
時間: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了南昌起義,1、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2、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起義斗爭的開始;3、它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開辟了一個新時期。
二、革命搖籃井岡山
時間:1927年9月 代表人物:毛澤東
意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時間:1928年4月,朱德與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三、「紅軍不怕遠征難」
時間:1928——1930年間
原因:博古等人的錯誤領導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紅軍長征路線圖:1934年10月從江西福建交界處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突破湘江四道封鎖線-強渡烏江-占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撟-爬雪山-過草地-1935年10月到到達陝北吳起鎮-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長征勝利結束。
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時間:1934年10月 開始長征
時間:1935年1月 遵義會議
內容:解決博古等到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意義: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第四單元 偉大的抗日戰爭
第17課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局部抗戰的開始)P85
1、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
A、經過: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柳條湖一段鐵路,反誣中國軍所為,以此為借口,炮擊東北軍北大營,攻佔沈陽。
B、蔣介石的態度:採取不抵抗政策,命令張學良及其東北軍入關。(結合P85材料)
C、結果:不到半年,東北三省淪陷。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
2、《義勇軍進行曲》: 作曲:聶耳 ;作詞:田漢
3、西安事變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
A背景:日軍加強侵略中國的步伐,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國共產黨宣傳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全國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B、發起人—張學良、楊虎城;
C、 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D、中共主張:以民族利益為重,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並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談判。
E、結果: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F、意義: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和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預示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
問題:共產黨為何不殺蔣?西安事變後,西安局勢極為動盪。處死蔣介石,中國就有可能陷於紛爭四起、群雄割據的局面。而內戰再起,必使日本有機可乘,從而利於其進一步獨霸中國。在此背景下,中共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不計宿怨,提出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釋放蔣介石的主張,有力地推動了國民黨向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方向轉變。
思考:1、西安事變的史實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1)感受張學良、楊虎城的正義感和責任感;(2)認識中國共產黨人的博大胸襟。他們以國家危亡為己任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我們學習。(3)歷史證明,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2、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我們維護國家統一有何現實意義?
為解決台灣問題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歷史經驗,建立更廣泛的統一戰線,用以解決台灣問題,民族利益高於一切黨派的利益。
還有,貼不下

『陸』 跪求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第一課
一、 林則徐虎門硝煙
1、 原因:鴉片的大量走私給清政府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A、 損害身心健康
B、 白銀大量流失
C、 吏治腐敗
D、 軍隊喪失戰鬥力
2、 經過 ①1839年3月,林則徐到廣東禁煙
②1839年6月,林則徐在廣州虎門硝煙
3、 意義:虎門硝煙下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

二、 鴉片戰爭的原因、經過、結果和影響
1、 原因:①英國為了開辟市場和掠奪工業原料
②清政府門關鎖國,經濟落後,政治腐敗
③英國以虎門銷煙作為發動侵華戰爭的借口
2、 經過:1840年6月,英國艦隊侵入廣東海面,爆發戰爭,1842年6月,戰爭結束
3、 結果:強迫清政府前度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條約內容:①割讓香港
②賠款100萬銀元
③開發(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
④英國進出口貨物的稅款中國需同英國商定
4、 影響:①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獨立自主地位,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
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 魏源——《海國圖志》
1、 寫作背景:一些愛國知識分子受到刺激,開始睜眼看世界,尋求革新救國的方法,魏源為主要代表人物。
2、 《海國圖志》——①內容:系統介紹世界各國地理、歷史和科技發展狀況
②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救過主張
③意義:是對中國閉關自守的傳統觀念的挑戰
3、「師夷長技」能否制夷?
答:①「師夷長技」是指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
②魏源在當時清政府落後守舊、盲目自大的社會背景下提出這一主張是非常進步的,但是他對「師夷長技」的認識只停留在科技層面上,所以在腐朽落後的清政府統治下是不能實現的。
第二課
一、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第二次鴉片戰爭
1、 背景:英國不滿足已有權利要求修改條約的無理要求被清政府拒絕
2、 時間: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 事件:火燒圓明園
4、 經過:①1856年10月,英國炮轟廣州,189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城
②1860,英法兩國借口換約受阻,再次大規模出兵繼續攻陷大沽、天津
③1860年10月,攻佔北京,闖入圓明園,洗劫一空後火燒
5、 結果:簽訂《北京條約》:①割地賠款;②增開(漢口、南京、天津)通商口岸

問答:為什麼說圓明園的毀滅是人類文明的一次浩劫?
答:因為圓明園集中中外建築、園林藝術之大成,有萬園之園的美譽;圓明園內藏有無數珍寶文物和歷史珍貴典籍,是人類文化寶庫之一。

二、 俄國趁火打劫:
① 1858年——《瑗琿條約》
②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
③ 1864年——勘分西北界約記》
④ 19世紀80年代中俄修改條約及以後五個勘界議定書

四、 太平軍痛打洋槍隊——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
1、 時間:1851年
2、 地點:廣西桂平金田村
3、 人物:洪秀全
4、 事件性質: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運動

五、 左宗棠收復新疆——於1884年在新疆設立行省

問答:比較兩次鴉片戰爭的異同
相同 原因相同 侵略目的的一致性和連貫性:打開中國市場
性質相同 都是侵略戰爭
不同 第二次比第一次持續時間長,入侵國家增多,戰爭范圍更廣,中國受危害的程度進一步加深。
第三課
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7月,日本對中國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侵略戰爭
一 黃海海戰——關鍵詞語:鄧世昌、致遠艦、全艦官兵壯烈犧牲,北洋艦隊損失五艘戰艦
問答:鄧世昌的舉動體現怎樣的民族精神?
答:不畏強暴,勇於抗爭,不怕犧牲的精神

二《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影響
1、 內容:①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②賠款白銀2億兩
③開放通商口岸
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2、 影響:①是繼續《南京條約》以來最不平等條約
②刺激了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慾望,導致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深中國的民族危機。

三比較《馬關條約》與《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 《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的影響
割地 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 刺激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賠款 2100萬銀元 白銀2億兩,再加3000萬白銀贖遼費 大量舉借外債,帝國主義列強進一步控制中國財政和經濟
開放通商口岸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4處通商口岸和內河新航線的開辟 帝國列強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
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加快帝國主義向中國的資本輸出,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性質 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第十三課
一、 五四運動
1、 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和會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給日本。
2、 五四運動概況
時間 主力變化 地點變化 形式
前期 1919、5、4 學生 北京 集會、遊行
後期 1919、6、5 工人,然後加入商人 上海 罷工、罷市(規模和力度都大為增強)
3、 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4、 結果:A 罷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三人的職位
B 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上拒絕簽約
5、性質: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表現得精神: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
5、 意義:A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B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二、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 時間:1921年7月23日
2、 地點:上海
3、 人物:毛澤東、董必武等13人
4、 事件: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5、 主要內容:A確定黨名:中國共產黨
B確定黨的奮斗目標: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C明確黨的當前人物: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
D選舉中央局書記:陳獨秀
6、 意義:A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B是中國革命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
C中國革命面目煥然一新

問答:中國共產黨與近代其他政黨有什麼不同?
答: ①指導思想不同: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
②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以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為根本利益
③奮斗的目標不同: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 知識點:南陳北李——陳獨秀和李大釗
第十四課
一、 黃埔軍校的創建
1、 時間:1924年5月
2、 名稱: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
3、 領導人:軍校總理---孫中山 校長----蔣介石
黨代表----廖仲愷 政治部主任----周恩來
4、 特點(也是與舊式軍校不同之處):A、實行政治教育與軍事訓練並重
B、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
5、成就:A、培養了大批軍政人才
B、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北伐戰爭的勝利奠定基礎

二、 北伐勝利進軍——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成果
1、 北伐時間:1926年7月
2、 軍隊:國民革命軍(約10萬人)
3、 目標:消滅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大軍閥勢力
4、 戰略方針:集中兵力,各個殲滅(兩湖滅吳,東消傳芳,北上打張)
5、 先鋒: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人稱:鐵軍)
6、 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戰役
7、 結果:A、殲滅孫傳芳主力
B、取得巨大成果,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軍閥的統治

問答:北伐取得成功,為什麼卻說國民革命失敗?
答:A、蔣介石等人背叛革命,發動4•12政變,成立反共、反人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
B、出現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新軍閥,他們代表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C、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沒有完成,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改變(這也就是孫中山所指的——革命尚未成功)

三、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代表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影響:A、國民黨「清共」,共產黨轉入地下活動
B、標志著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國民革命失敗。
第十五課
一、 八一南昌起義
1、 時間:1927年8月1日
2、 人物: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 3、地點:南昌
3、 意義:A、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B、南昌起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C、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

★問答:為什麼以「八一」作為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答:南昌起義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二、 革命搖籃井岡山
1、 開辟井岡革命根據地——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2、 意義: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

★問答:毛澤東為什麼要到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
答:A、秋收起義後進軍長沙途中由於城市敵人勢力比較強大,工農革命軍受到嚴重損失
B、毛澤東分析敵強我弱的形式,說服其他同志放棄取得長沙的計劃,該向敵人薄弱的農村進攻,開創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取得革命勝利的正確道路

三、 紅軍不怕遠征難
1、 長征原因:由於王明的「左」傾錯誤,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2、 時間: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 會議:1935年1月。召開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 意義: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轉危為安的關鍵,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5、 長征精神: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艱苦奮斗、團結互助的精神,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為正義事業獻身的精神,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顧全大局、與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精神。

★ 紅軍長征經過哪些省份,渡過那幾條大江大河?
福建省---江西省---廣東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雲南省---四川省---西康省—陝西省----甘肅省等11個省份
渡過了:烏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

★ 列舉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領導人及這兩支起義軍後來的情況
南昌起義 秋收起義
領導人 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 毛澤東
挫折 撤離南昌准備南下廣東時遭到國民黨優勢兵力的圍攻,起義軍轉戰中失敗 起義軍在進攻長沙時,遭到數倍敵人的圍攻,損失嚴重
後來的情況 保存下來的部隊一部分轉移廣東海陸豐地區,另一部分由朱德、陳毅率領轉入湖南,與毛澤東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毛澤東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開始創建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
第十七課
一、 九一八事變
1、 時間:1931年9月18日
2、 史實(原因與經過)日本駐軍故意炸毀沈陽北郊一段鐵路,反誣中國軍隊破壞,並以此為借口,炮擊中國東北軍大營,攻佔沈陽
3、 影響:東北三省淪陷敵手,全國各界民眾掀起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運動;中國進入艱難的局部抗戰時期

二、 不朽的民族戰歌——《義勇軍進行曲》
1、 背景:九一八事變後,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各界民眾掀起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運動
2、 作者:人民音樂家聶耳,飽含愛國激情,投身於救國運動,創作出一批反映民眾心聲的作品,代表作——《義勇軍進行曲》
3、 影響: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鬥志,成為不朽的民族戰歌。
4、 感受:了解中國民眾的抗戰心聲,感受中國人民的抗日鬥志,激發我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

三、 西安事變
1、 原因:民族危機日益嚴重
2、 概況: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臨潼華清池實行「兵諫」,扣押蔣介石,並向全國發表通電,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3、 事件和平解決的原因: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
B、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提出和平解決的主張
C、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
4、作用: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它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預示抗日新局面的到來。
5、精神:A、為了國家民族利益,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的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
B、中國共產黨以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
C、關心國家大事,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

第十八課
一、 盧溝橋事變
1、 時間:1937年7月7日
2、 史實:日本侵略軍在北平的盧溝橋以軍事演習為名,向中國軍隊發動突然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這就是「盧溝橋事變」
3、 影響:七七事變後,中華民族到了生死攸關的危急關頭,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掀起了中國近代史上空前規模的全民族反侵略戰爭。

二、 南京大屠殺
1、 史實: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後的六周內,以集體槍殺、焚燒、活埋等極其殘忍的手段,屠殺手無寸鐵的南京民眾和中國士兵,達30萬人以上,造成舉世震驚的南京大屠殺。
2、 認識: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犯下的嚴重暴行,暴露了日本法西斯凶惡、殘暴的侵略本質。

『柒』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框架(全部)北師大 誰有

北師大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提綱
第1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一、籌建新中國(第一屆政協會議)
(一)時間:1949年9月 地點:北平
(二)內容:
1、制定《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作用
內容:確定新中國的名稱和新中國的性質
2、選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為主席
3、確定國旗、代國歌、首都為北京、採用公元紀年
(三)作用: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好准備工作
二、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的標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會議
1、接受《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
2、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朱德為解放軍總司令
(二)開國大典
1、時間:1949年10月1日
2、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三、西藏和平解放
1、目的:殲滅國民黨殘余軍隊,實現祖國統一
2、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課為鞏固新中國而斗爭
一、穩定物價(米棉之戰)
1、目的:鞏固新生的政權
2、特點:運用經濟力量
3、意義
二、土地改革
1、時間:1950年10月
2、標志:《中國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3、結果:1952年底基本完成
4、意義
三、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
2、1950年10月 彭德懷
3、英雄人物:黃繼光 邱少雲
4、結果:1953年7月美國被迫簽定《朝鮮停戰協定》
5、意義
思考:為什麼要抗美援朝?
第三課新中國的內政與外交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會議:1954、9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北京
2、內容
3、性質: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4、意義
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提出:1953年中印談判
2、倡導:中、印、緬
3、內容
4、影響
三、亞非萬隆會議
1、1955年、印度尼西亞、周恩來
2、「求同存異」方針
思考:什麼是「求同存異」?
第4課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一、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一化三改)
1、什麼是過渡時期?
2、內容
二、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
1、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2、內容:重點發展重工業,實行三大改造
3、結果:超額完成
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內容 農業 手工業 資本主義工商業
改造途徑 合作化 合作化 公私合營
結果及歷史意義 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於發展速度迅猛,工作過於急促和粗糙,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偏差。
第6課艱難曲折的探索歷程
一、**八大(1956年9月)
1、內容:正確分析國內主要矛盾,規定人民主要任務
2、地位: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重大失誤
1、探索時期總路線: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2、失誤的表現
(1)大躍進(特點: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2)人民公社化運動(特點:一大二公)
3、教訓:經濟發展要符合國情,尊重經濟規律
三、國民經濟的調整
1、措施:1961年提出八字方針
1962年召開七千人大會
2、效果:1962年底國民經濟開始復甦
第7課「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1966—1976年)
一、發動
1、導火線:《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的發表
2、開始標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2、《炮打司令——我的一張大字報》
二、全面內亂
1、紅衛兵運動
2、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
3、最大冤案:劉少奇含冤病逝
三、結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
四、評價
1、性質
2、危害
3、教訓
第8課鑄起共和國鋼鐵長城
一、1964年10月原子彈爆炸成功 掌握核技術
二、1966年導彈核實驗成功
三、1967年氫彈爆炸成功 第四個自行研製的國家
四、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 掌握人造衛星技術
五、1949年組建海軍和空軍
六、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
第9課新中國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聯合國
1、1971年10月,第26屆聯大
2、提議者: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
3、五個常任理事國:中,美,英、法、蘇
二、中美建交
1、1972年尼克松訪華
2、在上海簽定《中美聯合公報》;發表《建交公報》
3、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三、其他關系
中日、中英、與西方國家、與亞非拉國家
第11課偉大的歷史轉折
一、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改革開放開始
1、時間:1978年12月
2、內容
3、意義
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進行
2、意義
三、對外開放
1、廣東、福建開放區
2、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
3、沿海開放城市
4、經濟開放區
5、上海浦東新區
第12課欣欣向榮的科教文體事業
一、科技
1、1973年袁隆平----秈型雜交水稻(東方魔稻)
2、1986年3月「八六三計劃」
3、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應用(20世紀80年代)
二、教育
1、科教興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發展高等教育)
2、1986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3、1977年底恢復高考(停頓12年)
三、文體
1、20世紀五六十年代長篇小說:
《青春之歌》《紅旗譜》《創業史》《紅岩》
2、1981年茅盾文學獎設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
4、奧運會奪金
第13課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
一、一國兩制
1、《告台灣同胞書》——第一次涉及台灣的解決
2、提出:針對台灣問題
3、運用:首先運用在香港問題
4、意義
二、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三、兩岸交流
第14課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一、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
1、法律體系框架:
1982年新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
二、市場經濟體制
1、規定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方向
2、建立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
3、社會保障制度
三、推進建立國際新秩序
1、1991年加入「亞太經合組織
2、提出區域經濟合作原則
3、積極加入WTO
四、「鄧小平理論」
1、提出:1997年十五大首次使用
2、地位
世界古代史
第16課當人類還是野蠻人的時候
一、人類的起源
1、人類起源於猿
2、南方古猿是人類的始祖
3、現代意義上的人——晚期智人
二、種族
1、 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
2、 形成的原因——自然環境的不同
三、女人和男人的權力
1、母系氏族是人類早期的社會組織(該亞)
2、一萬年前出現農業,父系氏族開始
思考: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特點
第17課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一、古代埃及
1、公元前3100年 尼羅河流域
2、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二、巴比倫
1、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倫王國
2、世界上體系完備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
三、古印度
1、種姓制度(等級制度):
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2、佛教:
①公元前6世紀 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
②教義:反對種姓制度,主張「眾生平等」
③傳入中國:漢朝
第18課藍色的地中海文明(海洋文明)
一、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
二、羅馬是希臘文明的繼承者
三、雅典(全希臘的學校)的民主政治
1、由來: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及梭倫改革。
2、表現
3、局限:僅適用於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
三、羅馬
1、共和國時期(公元前510年)
2、帝國(公元前31年 屋大維)
第19課日出之國和新月之鄉
一、日本的大化革新
1、時間:646年
2、內容:經濟、政治
3、作用
二、阿拉伯
1、伊斯蘭教的創立(政教合一)
①公元570年報 麥加
②創立者:穆罕默德
③信仰伊斯蘭教的人通稱「穆斯林」
④信奉的主:安拉
⑤經典——《古蘭經》
2、穆罕默德建立和統一阿拉伯
3、阿拉伯帝國的建立——穆罕默德的繼承者
思考:日本是怎樣對待他國先進文化的?
第20課西歐的基督教文明
一、西歐封建制度的確立
1、建立:查理•馬特改革
2、內容
①基礎:封土製
②核心:封君封臣制
③等級制: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騎士
二、基督教
1、公元1世紀 巴勒斯坦地區 耶穌 教義:宣揚對人類的博愛
2、教皇國的形成:丕平獻土
3、影響:成為中古西歐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中世紀的花朵——城市
1、 琅城(爭取自治權)
2、 城市興起的意義
思考:中古西歐城市與古代中國城市的不同。
第21課古老帝國的悲劇
一、強盛的帝國走向滅亡
1、羅馬帝國分為西羅帝國和東羅馬帝國(又稱)
2、拜占廷帝國滅亡
①1453年
②土耳其 穆罕默德二世
3、啟示
思考:拜占廷帝國滅亡給我們什麼啟示?
第23課文明的沖撞與交融
一、古代文明之間的暴力沖撞
1、農業文明與游牧文明的沖突
2、表現:希波戰爭(馬拉松戰役)、亞歷山大東征
二、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
表現:阿拉伯數字的傳播、馬可•波羅來華(元朝)
思考:和平往來和暴力沖突,哪個更有利文明的發展?
第24課昔日的輝煌
一、最早的文字
1、楔形文字:公元前4000年蘇美爾人創(最早文字)
2、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創
二、文學的基石
1、史詩:《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
2、悲劇
①地位:古希臘的文學成就代表
②代表: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期《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歐里庇得斯《美狄亞》《特洛伊婦女》
3、民間故事:《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
三、建築
埃及金字塔;希臘帕台農神廟;羅馬圓形競技場;巴黎聖母院(哥特式建築);麥加清真寺

『捌』 八年級上冊歷史 北師大版 所有知識要點歸納

第一單元 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2年,英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P5)
鴉片戰爭的主要影響:①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兩國為幫凶,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P9)
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 1851年,農民革命領袖洪秀全在廣西桂平全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1853年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7.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基本史實:1876年左宗棠進軍新疆,1881年中國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黃海海戰(鄧世昌壯烈犧牲,)
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1895年4月,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P17)
9. 1900年6月,美、英、法、德、意、日、俄、奧八國組成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是鎮壓義和團運動的劊子手,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10.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P22-23)
中國是怎樣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答:開始淪為:鴉片戰爭———《南京條約》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完全淪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列強通過發動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不斷擴大侵略特權,使中國淪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為他們統治中國的工具。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艱難起步
11. 洋務派主要代表人物:中央:奕欣;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目的:「師夷長技」,提出「自強」、「求富」的口號。性質:是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運動。)
軍事工業:①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江南製造總局;②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成立福州船政局。民用工業:①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成立輪船招商局;②1880年,李鴻章在天津設立電報總局;③1893年,唐胥鐵路通車。
1876年,中國出現的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是淞滬鐵路。
1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1)張謇是1894年科舉考試的狀元,他抱著實業救國的志向,回家創辦大生紗廠,該廠後來逐步發展成為一家較大規模的棉紡織企業。
(2)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鐵路工程師。1904年,他主持修築京張鐵路,1909年,建成通車,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修築的第一條鐵路干線。
13. 「公車上書」(1895年,領導人:康有為、梁啟超),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其導火線是《馬關條約》的簽訂)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7):(1898年):①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②主要內容:經濟上:發展農工商業;軍事上:訓練新式陸海軍;政治上:創辦報刊,開放言論;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文化教育上: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今後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稱「百日維新」或「戊戌變法」
近代以來,列強入侵,國家危難,一些愛國的思想家認識到要改變現狀,必須學習西方的長處,代表人物先後有魏源和嚴復。其中魏源編著的《海國圖書》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 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15.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①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初步形成。②中國同盟會的成立:1905年由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在發展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革命目標: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國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16.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史稱「武昌起義」。
意義:(P43)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局限性:它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17.1915年, 新文化運動:①主要人物: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志,主張「文學革命」)、李大釗(宣傳馬列主義)、魯迅、胡適(《文學改良芻議》,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②口號:「打倒孔家店」③旗幟:「民主」、「科學」四提倡,四反對。④主要刊物:《新青年》;⑤主要陣地:《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雜志上,連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頌揚十月革命。
19. 維新變法運動中設立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百日維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改為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發源地;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止科舉制度,科舉制度的廢除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P51)
《申報》:1872年,在上海創刊,它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 商務印書館:1897年,在上海創辦,它以編印新式教科書、工具書和翻譯介紹西方的學術著作為主,是中國近代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之一。
照相術:於19世紀30年代末在西方國家誕生,40年代後傳入中國。
電影:1896年,上海徐園「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放映電影,1905年,中國人自己拍攝了第一部影片《定軍山》,它揭開了中國電影事業的序幕。
剪發辮: 1912年,孫中山頒布剪辮令,要求留有發辮者,限期剪去辮子,去除舊俗,做中華民國新國民,它成為革命的標志。易服飾:①男士:西服、中山裝;②女士:女式高領服裝。改稱呼:革除「大人」「老爺」等前清官場的稱呼,規定民國政府的職員一律改稱職務;民間普通稱呼改為「先生」或「君」。

第三單元 新明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20. 五四愛國運動:①時間:1919年5月4日;②地點:北京;③領導者:陳獨秀、李大釗;④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⑤運動主力:6月3日以後,運動主力由學生轉向工人;⑥運動中心:6月3日以後,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⑦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⑧結果:迫使北洋軍閥政府釋放被捕學生,撤銷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人的職務,並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五四愛國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⑨意義:它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⑩「五四」精神: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追求科學與民主的精神。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P66)。意義:(P67)這次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
22. 黃埔軍校:1924年5月創辦,孫中山任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是國共合作後建立的一所革命軍校,作用:P70。
23. 北伐戰爭:①時間:1926年;②目的: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治;③對象: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④先鋒:葉挺獨立團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贏得「鐵軍」稱號;⑤主要戰場:湖南、湖北;⑥戰役: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武昌戰役。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
24.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 政變。
25.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統治,標志著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
26. 南昌起義:時間:1927年8月1日;領導人:周恩來,賀龍,朱德,葉挺;意義: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P76);每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27. 秋收起義:時間:1927年9月;主要領導人:毛澤東;意義:揭開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序幕。(P77)
井岡山會師: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部隊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它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部隊。(朱毛會師)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紅軍長征:①起訖時間、地點: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據地;1936年10月、甘肅會寧地區。②路線:中央革命根據地→渡湘江→強渡烏江→解放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河(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吳起鎮會師→會寧會師。③意義: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29. 遵義會議召開的時間和歷史意義:時間:1935年1月;意義:①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②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P78)
30. 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 長征精神:(P79~80)。所經歷的省,河(P80)

第四單元 偉大的抗日戰爭
31.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炸毀柳條湖段鐵路,炮擊東北軍駐地北大營,佔領沈陽城,張學良按蔣介石命令不予抵抗,東北三省淪亡。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
民族戰歌:(P87)
32.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①時間:1936年12月12日;②發動人:張學良、楊虎城逼蔣抗日;③結果和影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預示著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之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意義:(P89)
33.1937年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以軍事演習為名,向中國駐軍發動突然進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全民族抗戰從此開始。
34.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又發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接著又向南京進犯。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在六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犯下的嚴重暴行之一。 共赴國難:(P94)
35. 台兒庄戰役(屬於「徐州會戰」):1938年春,李宗仁率領中國軍隊在台兒庄消滅日軍一萬多人。是抗戰以來國民政府取得的重大勝利。意義:(P98)
36.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先後組織100多個團,在華北2000多公里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史稱「百團大戰」。它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戰績表:(P99)
37. 徐悲鴻、聶耳、冼星海、侯德榜的主要成就:①徐悲鴻是中國傑出的寫實主義畫家,代表作品有國畫《奔馬圖》、《愚公移山》等。②聶耳是人民音樂家,代表作品是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不朽的民族戰歌。③冼星海是人民音樂家,代表作品是《黃河大合唱》,成為中華民族音樂經典。④侯德榜揭開制鹼的奧秘,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36. ①時間、地點: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②主要內容: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大會通過的新黨章規定,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大會選舉產生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③意義:(P104)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意義:(P105)
八年抗日戰爭,中國人民取得了偉大勝利,台灣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第五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38.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10月10日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P113)
39. 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國民黨軍隊20多萬人,向中原解放區(宣化店)發起大規模進攻,全面內戰由此爆發。中共作戰原則: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中共作戰戰術:運動戰。 結果: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 (P115)
40. 時間:1947年3月 中共方針:誘敵深入
(1)中共中央 毛澤東、周恩來率中央轉戰陝北,指揮全國各戰場作戰,轉戰陝北。 轉戰陝北的作用及意義:極大地鼓舞了解放區軍民的戰斗意志和勝利信心,西北野戰部隊在彭德懷等指揮下,經過五個月連續作戰,粉碎了敵人對陝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
(2)1947年3月,蔣介石集中25萬兵力,向山東解放軍發起大規模進攻,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等指揮下,打響孟良崮戰役,粉碎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41. 時間:1947年6月,戰略反攻的開始。 部隊: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 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標志:千里躍進大別山,標志戰略反攻的開始。(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爭進攻的序幕)
42.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三大戰役,①遼沈戰役(解放東北全境)、②淮海戰役(奠定了解放南方各省的基礎)、③平津戰役(基本解放華北全境),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4萬人,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戰役名稱 遼沈戰役 淮海戰役 平津戰役
時間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揮官 林彪、羅榮桓 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 林彪、聶榮臻、羅榮桓
作戰部隊 東北野戰軍 中原、華東野戰軍 東北、華北野戰軍
作戰戰術 關門打狗 中間突破 先打兩頭,後取中間
關鍵地點 錦州 徐州 北平
著名戰役發生地 塔山、黑山 碾庄、雙堆集、陳官莊 張家口、天津
43. 時間: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分三路渡江作戰,國民黨的長江防線頃刻崩潰。
渡江戰役:1949年4月,戰線東起江蘇江陰,西至江西湖口。 戰果: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標志著統治中國22年的南京國民政府跨台;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台灣。

閱讀全文

與八上歷史知識點總結北師大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