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開始於哪一年的什麼歷史事件並說說你的理由.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起回
1949--1956我國在進行社會主義改答造,對原有的生產資料私有制進行改造,也就是說1949--1956我國建立了新中國但是沒有建立社會主義制度.1956年改造完成後,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Ⅱ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是什麼
A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
B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之一
Ⅲ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歷史背景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一)經典作家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階段的認識
1、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書中,對未來社會區分為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和高級階段.
2、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把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稱為低級階段,第二階段稱為高級階段.
3、斯大林等蘇聯領導人的急於過渡思想.
4、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說過,「社會主義這個階段,又可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背景
1、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階段進行了再認識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形成
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首次提出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處於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
黨的十二大著重從物質文明還不發達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迫切需要兩方面來加強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再次提出中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把物質文明不發達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徵.這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進一步深化了.
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在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認識上更進了一步.分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結構和精神文明的特點.
黨的十三大報告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作為報告立論的基礎,比較系統地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黨的十五大指出中國最大的實際就是「中國正處在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作了科學的概括.
Ⅳ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是什麼
一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極大地增加全社會的物質財富;一是逐步實現社會公平版與正義,極大地激發權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和促進社會和諧。上述兩大任務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是統一的整體,並且貫穿於整個社會主義歷史時期一系列不同發展階段的長久進程中。沒有生產力的持久大發展,就不可能最終實現社會主義本質所要求的社會公平與正義;不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相應地逐步推進社會公平與正義,就不可能愈益充分地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活力,因而也就不可能持久地實現生產力的大發展。我
Ⅳ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何時開始標志性事件是什麼
指中國社會自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內義現代化基本實現這一歷史階容段。
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兩層含義:一是中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二是中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
Ⅵ 什麼歷史背景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一)經典作家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階段的認識
1、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書中,對未來社會區分為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和高級階段。
2、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把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稱為低級階段,第二階段稱為高級階段。
3、斯大林等蘇聯領導人的急於過渡思想。
4、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說過,「社會主義這個階段,又可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背景
1、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階段進行了再認識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形成
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首次提出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處於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
黨的十二大著重從物質文明還不發達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迫切需要兩方面來加強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再次提出中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把物質文明不發達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徵。這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進一步深化了。
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在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認識上更進了一步.分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結構和精神文明的特點。
黨的十三大報告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作為報告立論的基礎,比較系統地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黨的十五大指出中國最大的實際就是「中國正處在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作了科學的概括。
Ⅶ 寫出新中國建設的四個歷史時期每一時期的重大事件
1949-1956 建設時期
抗美援朝 西藏和平解放,三反五反運動 土地改革 「一五」計劃 社會主義改造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三大改造 日內瓦會議 萬隆亞非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原則
中共八大召開,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良好開端;
1956-1966 探索時期
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炮擊金門 三年自然災害,極度困難時期 西藏自治區成立
1966-1976 動亂時期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林彪墜機 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 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周恩來,朱德,毛澤東逝世,四人幫被粉碎,文革結束
1976-今(分兩部分)
1976-1978 徘徊時期
中共十一大,恢復高考,「兩個凡是」提出
1978-今 改革時期
十一屆三中全會
中美建交
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經濟特區
1982
頒布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共十二大召開,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985
城市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國有企業的改革
1986
提出和制定「863計劃」,形成《863計劃綱要》,選擇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7個領域作為我國發展高技術的重點。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1987
中共十三大召開,形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作出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中國和葡萄牙兩國政府就中國收回澳門問題簽署聯合聲明;
1992
鄧小平南巡,發表南方講話,進一步推動改革;中共十四大召開,確立市場經濟目標
1997
鄧小平逝世,香港回歸,中共十五大召開確立鄧小平理論
2001
北京申奧成功;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在上海召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2
確立「三個代表」思想
2003
戰勝非典;神舟五號成功升上太空
2005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008
南方冰雪災害,汶川地震,成功舉辦奧運會,神舟七號發射成功
2009
玉樹地震,國慶60周年閱兵
2010
上海世博會
Ⅷ 制度初建 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是什麼歷史事件,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的建立 ,望採納
Ⅸ 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得歷史事件是什麼。
1956年三大改造(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基本完成
Ⅹ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形成和發展時期有哪些事件
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指出:"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認識國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現實社會的性質和發展階段,認識社會主要矛盾和它的變化。正是由於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全面、准確地把握了我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基本國情,才正確地解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動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引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後,也有一個如何認清國情、正確判斷我國社會所處歷史方位的問題。像中國這樣一個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時間不長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社會,對它的基本國情應該怎樣認識?黨一直進行著極其艱苦和有益的探索,但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總的來說處於不完全清醒的狀態。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中國共產黨和鄧小平對當代中國基本國情的科學判斷。我們講從實際出發建設社會主義,最大的"實際"就是這一基本國情。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在總結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以來的歷史發展,特別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具有特定內涵的新概念,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是第一次。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所生活的時代,社會主義建設還不是直接的實踐問題,他們在科學分析資本主義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未來社會發展階段提出過一些原則性的設想,認為未來社會大體要經歷從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的革命轉變時期、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共產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但對後來列寧稱之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將會經歷哪些發展階段,馬克思、恩格斯沒有作出進一步的判斷。
在社會主義思想發展史上,最早提到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的是列寧。十月革命後,社會主義本身的發展階段成為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列寧認為,在經濟落後的俄國,只能建成"初級形式的社會主義",而不能立即建成"發達的社會主義"。這里包含著社會主義社會也要有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不完備到比較完備的發展過程的思想。但是,列寧當時主要回答了俄國怎樣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問題,還沒有來得及具體分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後的發展階段問題,因而對這一思想未能作出進一步的闡發。
斯大林在1936年蘇聯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之後不久,沒有從實際出發深入研究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問題,就提出了向共產主義過渡的設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經濟重建,1952年又宣布黨的主要任務是從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這種脫離實際、急於過渡的思想,對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造成了消極的影響。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後,毛澤東曾比較正確地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階段問題,他在1956年1月召開的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提出了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已經進入、尚未完成的思想。後來,他又明確地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只是"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建成",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建立起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的基礎,生產力得到比較充分的發展後,我們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獲得了比較充分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社會才算從根本上建成了。但由於我國當時剛剛進入社會主義,沒有足夠的經驗使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規律具有很清楚的認識。因此,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思想沒有能夠得到堅持和進一步發展。在1958年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由於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認識的不科學和對社會生產力發展速度作出嚴重錯誤的估計,又產生了"共產主義在我國的實現,已經不是什麼遙遠將來的事情了"的盲目樂觀情緒。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初步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後,毛澤東意識到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他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認為:"社會主義這個階段,有可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後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在我們這樣的國家,完成社會主義建設是一個艱巨任務,建成社會主義不要講得過早了。"他在糾正"大躍進"的錯誤時,批評急於向共產主義過渡的人是誤認社會主義為共產主義、按勞分配為按需分配、集體所有制為全民所有制,同時他還批評了否認價值規律和等價交換等錯誤思想傾向。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劃分,對混淆社會主義同共產主義的區別,對否認價值規律和等價交換等觀點的批評,為後來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階段的探索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啟示。但是,60年代黨的指導思想方面"左"的傾向不斷發展,進而把對社會主義理解為"從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的革命轉變時期",中斷了探索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正確之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經驗和改革開放以來新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黨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階段進行了新的探索,逐步作出了我國還處於並將長時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科學論斷,准確地把握了我國的基本國情。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比較自覺地把探索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階段的問題提到日程上來,原因是全黨全國的工作重心轉入經濟建設後實行改革開放的實踐,提出了認識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的迫切需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實行的一系列新政策雖然在實踐上取得了明顯成效,然而在理論上卻同過去人們對社會主義的理解發生了沖突,有些人懷疑改革開放的路線和政策是否符合馬克思主義,另一些人則否定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和道路的必要性。為了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堅持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必須從理論上深入開展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階段問題的研究。
新時期黨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認識經歷了一個過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不久,鄧小平就提出,底子薄、人口多、生產力落後,這是中國的現實國情。強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必然是長期的。葉劍英在慶祝建國3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也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還處在幼年時期,還不成熟、不完善,在我國實現現代化,必然要有一個初級到高級的過程。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一次提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還處於初級階段。一九八六年九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了《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對這一階段的精神文明建設等內容作了一定的分析。但總的說來,這三次提出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或初級發展階段時,都還沒有把它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性問題加以把握,因而也還沒有把它作為制定黨的路線和政策的根本依據加以展開和發揮。
黨的十三大召開前夕,鄧小平強調指出:"黨的十三大要闡述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一個什麼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定規劃。"這個論述,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為事關全局的基本國情加以把握,明確了這一問題是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根本依據。黨的十三大之所以能夠把初級階段問題提到全局亮度加以論述,一是因為我們已經有了一段在改革開放中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經驗;二是因為要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必須破除各種思想障礙,從根本上解決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出發點問題的認識。黨的十三大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黨的基本路線的系統闡述,表明了黨對社會主義和中國國情認識上的一次飛躍。
黨的十五大進一步強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問題,指出,面對世紀之交改革攻堅和開創新局面的艱巨任務,我們解決種種矛盾,澄清種種疑惑,認識為什麼必須實現現在這樣的路線和政策,關鍵還在於對所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要有統一認識和准確把握。正是基於我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認識,黨的十五大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精闢地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以及怎樣建設這樣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進一步統一了全黨全國人民的思想。
當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後,黨的十六大指出,我國正處於並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還需要進行長時期的艱苦奮斗。
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指出,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
正是由於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有了一個科學認識和正確把握,我們才得以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使社會主義在中國顯示出蓬勃生機和活力,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