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敘述揚州十日歷史事件

敘述揚州十日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28 06:14:42

Ⅰ 為什麼歷史教科書上有些事情和史實不一樣,而且還有很多大事件壓根沒提到

現在的歷史教材,我主要指的是高中及以下的歷史教材,是以範文瀾先生的《中國通史鑒》作為藍本縮編而成。且不論范先生這本書的水平如何,此書成書於上世紀50、60年代,當時由於社會條件,所以很多問題帶有階級性和局限性。且經過了這60年,史學界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通史很多地方已經跟不上主流史學界的腳步。

我們且不論前三代和三皇五帝的華夏部落。春秋時期,秦穆公基本上就沒有提,高中課本在我那個時候,只有語文有《崤之戰》。五霸之前的鄭庄小霸更是隻字未提,只是在一些難度較大的輔導書上我見過。至於宋襄公,提不提就兩可了。一般史學界認為,正是由於鄭庄公擊敗了東周的軍隊,才使得諸侯敢於稱霸,發展到最後就是稱王稱帝。個人認為,秦穆公是中國歷史上最出色的君主之一,他一生三扶晉主,知過能改,任用賢臣,可以說是秦國跨時代的人物,沒有秦穆公的基礎,秦國不可能完成最後的統一。沒有蹇叔和百里奚,就不會有戰國時期那麼多魏國和衛國人來投奔秦國。高中歷史課本對秦穆公隻字未提,確實不太應該。
還有就是所謂的「百家爭鳴」,我在史記和漢書上看到過「春秋六家」的說法,我查了網路,能找到名的春秋流派也就是不到20個。百家爭鳴的說法似乎首先出自郭沫若,可見其年代之完和其有多麼不靠譜……
兩次弭兵大會曾經被一些人熱捧,後來史學界還是比較認同「弭兵大會」的實際意義很低,歷史課本沒有納入,也算是比較正常。
戰國時期,三家分晉,強國只剩下秦、楚、齊三國。楚國差點被吳國滅掉,實力大減,而樂毅帥弱燕破強齊,這都是對秦國統一有重要貢獻的事件,似乎課本上都沒寫。
焚書坑儒,包括王立群在內的很多史學家都曾經有過質疑。我也是質疑者之一。唐朝是鮮卑人建立的朝代,唐朝建立以後,中國人的史學觀點有了很大的改變,對一些經典的歷史事件也有了自己新的看法。焚書坑儒就是在這種歷史環境下慢慢產生的。
劉邦並沒有殺功臣,只是削藩。劉邦手下的大臣,除了主要藩王韓信、彭越、英布被殺,韓王信、盧綰被逼反投敵以外,剩下的都得到了善終。同樣,朱元璋也沒有殺太多的大功臣。徐達、常遇春、沐英、宋濂、李文忠、湯和、鄧愈等都是善終。只有李善長和傅友德,分別被牽連到胡惟庸案和藍玉案裡面被殺,劉基疑似是被胡惟庸害死,朱元璋因此大怒,開始准備對胡動手。
漢武帝派二師將軍李廣利平定西域,使得西域首次成為中國領土。這件事的起因和過程雖然都不太值得歌頌,但是結果卻是好的,歷史書上一帶而過甚至可能都沒有,是不可饒恕的錯誤。
黨錮之爭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事件,歷史書上似乎也隻字未提。還有永嘉之亂也是一樣。晉朝能說的事本來就屈指可數,這個還不提提。對於東晉,王謝的代表人物都不說說,有些說不過去。雖則在不同的地方提到了王導、王羲之、王獻之和謝安、謝石。陸機、陸雲是晉朝的兩個名士,歷史書上同樣沒有提到。
唐朝中後期,歷史書上就是一片空白。前期對突厥的戰爭也寫得很不明確。最可氣的就是「合同為一家」,人家吐蕃(fan)都把長安拿下了,這叫「合同為一家」……可笑!
至於兒皇帝,人家沙陀人和契丹人的事情,怎麼就鬧出個漢奸來?再者,李克用曾經和耶律阿保機結拜過兄弟,石敬瑭是李克用的干兒子李嗣源的女婿,耶律德光是阿保機的小兒子。雖則石敬瑭大德光10歲,但是輩分上確實小德光一輩,叫德光乾爹也沒什麼不對。
南宋的三次禪讓,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奇葩,教材上同樣沒提。
至於蒙古和元朝,教材更是一帶而過。
明史和清史稿我還沒看,就不作過多的評論了。

Ⅱ 揚州著名歷史事件,求行家解答

最著名的就是「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揚州十日明朝末年,政治腐敗,生內民疾苦。闖王李自容成揭竿而起,於1644年農歷3月攻陷北京,明朝覆亡。誰知這時手握雄兵的守衛山海關的明朝將領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投降了清軍,幾十萬八旗鐵騎盡踏中原。清軍入關,一遇抵抗,必「焚其廬舍」,「殺其人,取其物,令士卒各滿所欲」,轉戰燒殺三十七載,使中國人口從明天啟三年(1623年)的51650459人減至順治十七年(1660年)的19087572人,凈減三分之二。著名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在幾乎被殺絕之後才下令「封刀」,僅揚州一城,死者就多達80餘萬人。公元1645年5月(南明弘光元年四月),豫親王多鐸指揮的清軍主力,圍困南明督師史可法所守衛的

Ⅲ 揚州著名歷史事件,拜託各位大俠

揚州十日是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順治二年)發生在清軍攻破揚州城後對城中平民進行大屠殺的事件。由於當時南明將領史可法對清軍的殊死抵抗,在陰歷四月二十五日,清軍攻佔揚州後,在揚州城內進行了屠殺。當時的倖存者王秀楚所著《揚州十日記》中記載屠殺共持續十日,故名「揚州十日」。 有關揚州十日的記載主要來自《揚州十日記》;但此書長期被清廷禁止無法流通,導致清末以前大部分人對此屠殺事件一無所知。直到清末有心人士將此書由日本帶回,「揚州十日」事件才廣為世人所知,為辛亥革命的成功造就了輿論准備。 據《揚州十日記》所載,清軍攻破揚州城後進行了為期十天的大肆屠殺,後來僅僅是被收殮的屍體就超過了80萬具。不過近年來有人對王秀楚所著《揚州十日記》的部分內容的真實性表示懷疑,提出《揚州十日記》文中存在紕露或自身矛盾的地方,而裡面提到的死亡人數也有明顯誇大的成分。他們認為,從南明兵力、揚州守軍、清軍兵力、居民人數等幾個主要方面考查,大抵均可說明《揚州十日記》關於清軍屠殺至少八十萬人的說法應為誇大說法,而真實發生於歷史上的,應是屠城五日,殺害約十萬人之數。 提到「嘉定三屠」,還需從「剃發令」說起。 對於讓漢人剃頭從滿制,清王朝本是相當謹慎的。弘光朝投降,豫親王多鐸進入南京之後,曾有這樣的公告:「剃頭一事,本朝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爾等毋得不道法度,自行剃之。前有無恥官先剃求見,本國已經唾罵。特示。」(《明季南略》),然而,不久之後這項政策卻發生了180度轉變。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是政局出人意料的進展迅速,江南半壁臣服,除了東南西南,滿清基本已控制了整個中原,安撫之策已達到目的;二是漢人官員的推波助瀾,一些業已歸順的官員們雖換了主子,倒也不甘寂寞,或自動剃發,以示忠心不二,或上書建議,以媚上謀取賞識。滿清感覺名正言順地入主中國的時機已成熟,疑慮之心消除,同年六月,多爾袞頒發了「留發不留頭」的嚴厲剃頭令,稱:「遵依者為我國之民,遲疑者向逆命之寇,必責重罪」。 剃發對當時的漢人而言,心理上是難以承受的。「身體發膚授之父母,不可損傷」,這是千年以來的倫理觀,也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思維方式。剃發不僅有違傳統,也是一種侮辱。因此這項政策不僅遭到了傳統知識分子的抵制,也激怒了下層民眾。於是,本已逐漸平靜的江南又騷動起來了。 如同當時江南很多城鎮一樣,南京投降後,嘉定也曾「結綵於路,出城迎之,競用黃紙書「大清順民」四字揭於門,旋緘邑篆並冊籍上於郡」。乙酉年六月二十四日,各地相繼騷亂,地方官和民眾紛紛揭竿而起,嘉定總兵官吳志葵響應,逐走清政府派來的縣令,占據了城市。當時,李成棟正在追剿占據崇明的明軍殘余勢力,聞訊從吳淞回兵鎮壓,嘉定第一屠開始了。 七月初一,兩軍會戰,因為吳志葵的那點正規軍已經投奔崇明去了,當地的「鄉軍」雖集合了十幾萬人,但都是平民百姓,熙熙攘攘,擁擠堵塞,屬烏合之眾,毫無紀律,更談不到組織和戰鬥力了,李成棟雖只有不足五千兵力,但均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精兵。一開戰,李成棟以騎兵沖擊,鄉兵即四散奔走,自相踐踏,被打的落花流水,大敗而回。李成棟以大炮攻城,「終夜震撼,地裂天崩,炮硝鉛屑,落城中屋上,簌簌如雨」。初四嘉定城破,李成棟下令屠城,放部下大肆劫掠屠戮,明人朱子素的筆記《嘉定乙酉紀事》載「兵丁每遇一人,輒呼蠻子獻寶,其入悉取腰纏奉之,意滿方釋。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獻不多,輒砍三刀。至物盡則殺。故僵屍滿路,皆傷痕遍體,此屢砍位能非一人所致也。」大屠殺持續了一日,約三萬人遇害,「自西關至葛隆鎮,浮屍滿河,舟行無下篙處」(《嘉定乙酉紀事》,下同)。 李成棟則「拘集民船,裝載金帛、子女及牛馬羊等物三百餘船」,滿載而去了。 殺戮的恐怖並未嚇倒民眾,李成棟一走,四散逃亡的民眾又再度聚集,一位名叫朱瑛的反清義士率五十人進城,糾集民眾,又一次占控制了嘉定。「鄉兵復聚,遇剃發者輒亂殺,因沿路燒劫,煙焰四路,遠近聞風,護發益堅。」 李成棟遣部將徐元吉鎮壓,因嘉定居民聞風逃亡,這一次的目標主要是城郊,「數十里內,草木盡毀。時城中無主,積屍成丘……民間炊煙斷絕。」尤其是外岡、葛隆二鎮,因為組織鄉兵進行了抵抗,幾乎被燒殺殆盡。此為嘉定第二屠。 抵抗的餘波還在繼續。八月二十六日,綠營把總吳之藩造反,此人本是吳淞守軍將領馮獻猷部下,隨馮投降了李成棟,但這是一次無望的起義,很快就被覆平,李成棟惱怒,嘉定也再遭浩劫,連平息吳的造反外帶屠戮平民,嘉定城內外又有兩萬多人被殺,這是嘉定第三屠。 經過嘉定三屠,從此「遠近始剃發,稱大清順民雲」。野蠻的血腥終於壓制住了反抗的餘波,李成棟因為平定江南卓著,被允提拔為江南巡撫,但不久他又調往東南平定南明隆武朝,可謂戰功累累,只不過江南巡撫這個更有誘惑力的職務被另一降將劉良佐替代了。值得一提的是,當初李成棟降清之後,作為多鐸的先頭部隊,充當過攻打揚州的前驅,「揚州十日」他同樣有份,只不過已無法考證其在揚州城究竟有過多大份量的屠城作為了,可以說李成棟實為不可饒恕的民族罪人。至於其後來投明反清,無非是感覺老被當槍使,慾望得不到滿足,而永曆的許諾更有誘惑力而已,事實上在他歸降永曆之後,也一度把持過南明軍政大事,但敗亡的更快。此等反覆小人,敗不可嘆,死不足惜。

Ⅳ 「揚州十日」是否在歷史上確有其事

前幾年的央視的「百家講壇」上,有個學者,叫做閻崇年。

他認為「揚州十日」是不存在的,是假的。因為清朝統治者能夠以幾十萬之眾征服百倍於己的漢族,靠的是就是少殺人。

「揚州十日」,人間慘劇,這段慘痛的史實,這段歷史中的血與淚,才是人們更應該去記住的!除了「揚州十日」,還有「嘉定三屠」,「剃發易服」這些都是血流成河的慘劇!

Ⅳ 揚州十日的歷史背景

《向天再借500年》原本是電視劇《大英雄鄭成功》的主題曲。該劇因種種原因,一直沒能上映(後經央視重新縮減為24集,才通過審核播出,僅余標清版),結果原屬其所有的主題曲便被提前通過審核的《康熙王朝》無恥剽竊,成為《康熙王朝》的主題曲。所謂「向天再借五百年」其實原本指的是鄭成功希望蒼天再借他五百年,好在有生之年剿滅韃虜的意思。原本贊頌的是抗清民族英雄鄭成功,結果在「移花接木」之後,便顯得很滑稽,成了贊頌滿清的驢唇不對馬嘴的厥詞。這,或許也是莫大的諷刺吧。
另外,為了與電視劇《康熙王朝》將要吹捧的內容相符,歌詞也被進行了一些篡改。比如「血淹沒人間,安得太平美滿」改為「願煙火人間,得太平美滿」(但是韓磊的原唱他們無法改動),篡改後的結果,便是讓上下語錄缺乏連貫,而且文意沖突。
1.看鐵蹄錚錚,踏遍萬里河山。
「鐵蹄」是形容侵略者的(沒有人認為它是褒義詞),這正表明了滿清鐵騎踐踏中華大好河山。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四川屠省、濟南屠城、蘇州屠城、南昌屠城、廣州屠城、贛州之屠、江陰之屠、崑山之屠、嘉興之屠、海寧之屠、金華之屠、廈門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湘潭、南雄、涇縣、大同、汾州、太谷、泌州、澤州…… 明末中華大地的八千萬人口,到奴隸制偽酋長死去之時,只剩下了不到3000萬,銳減了一半以上,絕大多數都是不甘為奴、拒絕剃發易服的志者義士和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鄭成功等愛國志士的悲憤心情可想而知。2.我站在風口浪尖緊握住日月旋轉。
日月為「明」,表明鄭成功反清復明的決心,也肯定了鄭成功在反清行動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少年時代在南京國子監讀書,將仁義禮智信銘刻於心;後來受到隆武皇帝的冊封,更是勇擔重託。而風口浪尖四個字,也是與鄭家軍的水戰優勢相吻合。
3.血淹沒人間,安得太平美滿,以及 怨淹沒人間,安得太平美滿
均被篡改為「願煙火人間,安得太平美滿」(仔細聽,唱的和顯示的確實不是同一句話),
本來是說,由於滿清入侵和某些韃奴(洪承疇、吳三桂、孫之獬等等)的殘酷鎮壓,鮮血戰火淹沒人間,百姓怎麼能夠過得太平美滿?
而某些人是怕原歌詞與劇中將要吹捧的所謂「康乾盛世」相沖突吧!(小冰期結束,生產力只是恢復到平均水平的六成罷了,若不是圈地運動的廢止以及美洲高產作物的普及,恐怕是一個大大的倒退。)
4.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看到韃軍占據華夏神州,而抗清基業勢單力薄,於是發出了「再活五百年」的呼喊,希望能夠親眼看到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一天。

可惜鄭成功只活了39歲,便積勞成疾、鬱郁而終。特別是兵敗南京城下,更讓他英雄落淚、徒呼天不假年。

正是這一句呼喊奠定了鄭成功個人的悲情基調(而康熙活了69歲,在當時已是高壽)。

鄭成功和李定國的愛國行動最終失敗了,這與電視劇《大英雄鄭成功》遙相呼應,也算是為冉閔、辛棄疾、岳飛、文天祥、夏完淳…………民族英雄們高奏了一首悲壯的輓歌。

Ⅵ 清朝揚州十日歷史慘案是真的嗎

揚州十日又稱揚州屠城、 揚州之屠, 是指史可法率領揚州人民阻擋清軍南侵守衛戰失敗後,專清軍對揚屬州城內人民展開的大屠殺。當時倖存者王秀楚的《揚州十日記》中和明末史學家計六奇的《明季南略》記載,屠殺共持續十日,故名「揚州十日」。
揚州在激烈抵抗後失陷,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幾世繁華的揚州城是時「堆屍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塘為之平」、「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城中積屍如亂麻」 。揚州居民除少數破城前逃出和個別在清軍入城後隱蔽較深倖免於難者以外,幾乎全部慘遭屠殺,僅被和尚收殮的屍體就超80萬具。
在文字獄盛行的清朝時期,所有有關揚州屠城的記載隨著清軍入主漢地之後被刻意掩蓋,導致清末以前大部分人對此屠殺事件一無所知。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才將《揚州十日記》從海外帶回中國, 「希望使忘卻的舊恨復活,助革命成功」 ,揚州十日才廣為世人所知。
除《揚州十日記》之外,還有《揚州城守紀略》 《明季南略》 等諸多史書記載屠殺事件,然皆遠不及《揚州十日記》詳細。

Ⅶ 歷史上的揚州十日,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歷史上的揚州十日,清王朝軍隊攻破揚州城後,對於揚州城的居民瘋狂的屠殺,對於揚州城富裕的家庭大肆搶劫,導致揚州城由一個富裕的城池,變成了寸草不生的荒蕪之地。


綜上所述,在揚州十日里,清王朝的軍隊攻下揚州城後,對揚州城的居民大肆的屠殺,對揚州城的財富大肆的搶劫這樣的一種活動,並且持續了十天左右。

Ⅷ 揚州著名歷史事件thanks

最著抄名的就是「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襲。揚州十日明朝末年,政治腐敗,生民疾苦。闖王李自成揭竿而起,於1644年農歷3月攻陷北京,明朝覆亡。誰知這時手握雄兵的守衛山海關的明朝將領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投降了清軍,幾十萬八旗鐵騎盡踏中原。清軍入關,一遇抵抗,必「焚其廬舍」,「殺其人,取其物,令士卒各滿所欲」,轉戰燒殺三十七載,使中國人口從明天啟三年(1623年)的51650459人減至順治十七年(1660年)的19087572人,凈減三分之二。著名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在幾乎被殺絕之後才下令「封刀」,僅揚州一城,死者就多達80餘萬人。公元1645年5月(南明弘光元年四月),豫親王多鐸指揮的清軍主力,圍困南明督師史可法所守衛的

Ⅸ 「揚州十日」在歷史上確有其事嗎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真實性無可厚非,至今揚州城內還流傳著相內關的童謠。相比之下容漢族人對滿人就和善多了,從國父到委員長再到毛爺爺,都沒有對滿人進行過大規模的清算。可悲的是,當年提籠架鳥的「八旗貴胄」們並沒有感恩戴德,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程度越來越深,替滿遺招魂的聲音也越來越多。希望清醒的有良知的族人能勿忘歷史,防患於未然

Ⅹ 誰能講講關於「揚州十日」這段歷史

清軍調集紅夷大炮轟擊揚州,史可法再次向南明求援,仍沒有回應。四月廿五日,揚州城內被攻破,史可法欲拔容劍自刎,為部下所阻。多鐸勸其投降,遭史可法嚴辭拒絕,多鐸遂下令在軍前將史可法處死。史可法的部將劉肇基繼續率領殘部和城中居民與清軍展開巷戰,經過激烈戰斗,清軍才佔領揚州。清軍攻佔揚州後,當時大雨傾盆,多鐸宣布在揚州城內進行血腥屠殺。

閱讀全文

與敘述揚州十日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