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家對魏晉南北朝的看法

歷史學家對魏晉南北朝的看法

發布時間:2021-02-28 06:13:01

❶ 為什麼很多歷史學家喜歡研究魏晉南北朝

您好
我並抄沒有發現有多深歷史學家喜歡研究魏晉南北朝
反而覺得魏晉南北朝這段歷史比較偏冷
第一,兩晉南北朝政/權走馬觀花,遠遠不止十六個,無論是按國別史編年史還是紀傳體都無比混亂。

第二,南北東西拉鋸戰頻繁,洛陽,廣陵地區反復易手,戰/爭史也描寫不了。

第三,民/族仇/殺極其普遍,羌,鮮卑,羯,南匈奴依次崛起又依次滅/種,我大華夏流血千里,不夠和諧。

第四,南北政/局都無比混/亂,北方天天爭霸戰爭,和平就前秦十幾年,後趙十年,北魏幾十年,南朝則流行強/勢軍/人政/變,上游一不高興就順流而下平南京。人物繁雜至極,沒個幾百萬字根本說不清。

❷ 中國文學史談談你對魏晉南北朝文學的地域性認識論文

①、議論文的論點考點:第一,分清所議論的問題及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論題和論點)。第二,注意論點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開頭,這就是所謂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的寫法。
(2)在文章結尾,就是所謂歸納全文,篇末點題,揭示中心的寫法。這種寫法在明確表達論點時大多有。所以,總之,因此,總而言之,歸根結底等總結性的詞語。
第三、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分論一般位於段首或有標志性詞語: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論點的表述形式:有時題目就是中心論點。一篇議論文只有一個中心論點。
第五、通過論據來反推論點:論據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分析論據可以看出它證明什麼,肯定什麼,支持什麼,這就是論點。
②、議論文的論據考點:論據是論點立足的根據,一般全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1、用事實作論據。事例必須真實可靠,有典型意義,能揭示事物本質並與論點有一定的邏輯聯系。議論文中,對所舉事例的敘述要簡明扼要,突出與論點有直接關系的部分。明確論據時,不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實論據,還要會概括事實論據。概括時,要做到准確,必須依據論點將論據本質特點把握住,然後用確切的語言進行表述。 2、用作論據的言論,應有一定的權威性,直接引用時要原文照錄,以真核對,不能斷章取義;間接引用時不能曲解原意。
③、議論文的結構、層次考點:結構有:並列式結構、對照式結構、層進式結構、總分式結構。
此考點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證明論點的?

❸ 中國史學家把三國兩晉南北朝稱為「亂世」嗎

一般歷史學來家都把這段歷源史稱為亂世,時間上是從公元220年曹丕篡漢開始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滅陳再次統一全國,但一般可以說從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開始各地的封建軍閥割據即作為分裂的開始。
被稱為亂世的原因包括由於長年戰亂,政權更迭頻繁,百姓流離失所,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和倒退,中國長期陷入分裂割據的狀態,自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以來的大一統局面遭到破壞。這些都是亂世的一些特徵。
當然亂世不是說完全就是歷史的倒退,中國有句話叫做「凡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即是如此,比如歷史上認為這一時期由於大量的少數民族從長城以北大量南遷造成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民族大融合和民族交流,是中國多民族國家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還有由於北方戰亂,大量漢人南遷,對當時還不發達的南方地區經濟是一次巨大的促進。還有因為處於戰亂時期,人們在思想上需要有所寄託,造成佛教的廣泛傳播並與中國文化的相結合,並開始本土化,玄學的產生也促進了中國哲學在春秋戰國之後的又一次大發展。這些都是這一亂世時期所有的積極影響。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有回答的不全面的地方還請多多見諒!

❹ 魏晉南北朝文學在文學史上的意義

魏晉南北朝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一,確立了中國五言詩這一主版要樣式,同時也為權中國七言詩的發展奠立了基礎;其二,確立了中國田園詩、山水詩、邊塞詩這三種重要的文學題材,為唐代田園山水詩派、邊塞詩派的興盛開啟了道路;其三,從風骨與聲律兩方面為唐代詩歌的繁盛提供了文學演進的內在動因,對中國文學的進一步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其四,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初步形成了中國古代文論的基本特色。可以說,只有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魏晉南北朝文學的演進成果,才能充分理解唐代文學全面繁盛的文學動因,並為學好整個中國文學史打下堅實的基礎。

❺ 談談你對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走向自覺的看法

從歷史的發展規律看,漢代的帝國制度的分崩,瓦解使得傳統的制度,歸則思維模式都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從大一統的治國模式變成分割混亂的新局面,文藝界的思想也從獨尊儒術變成百家爭鳴,盡管沒有戰國時代那麼輝煌,但北地的質朴剛健,南方文學的綺迷清新都在這一時期有所體現。
從政治的角度看,門閥制度使得大批懷有胸襟抱負的寒門學子通過詩歌來抒發自身的不行,或心有寄託。這一時期的代表是古詩十九首。
從人物的自身來說,這一時期的任務由於歷史的重大變故,文人自身命運的無從主宰,往往以曠達放誕的態度來蔑視舊有模式,比較有名的竹林七賢。可參考魯迅的雜文《論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或者易中天品三國有一章介紹魏晉人士的性格特點。所以創作文章就像其性格毫無顧慮。

詩歌繼承了詩經的傳統。眾所周知,詩經是由民間創作的,而魏晉南北朝的樂府詩更是在形式內容題材創作技巧方面進行了革新,使得那時的「民間文學」成為我國文學史的一朵奇葩,相對比較民間文學,文人創作受縛於統治階級的操縱,作品的優秀往往是曇花一現,然而這一時期的文學屬於醞釀或革新期,很多文學都出自落拓士人庶民,但對後世的影響較深,如志怪志人小說,樂府詩歌,賦體散文都對後世的小說詩歌散文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註明:僅是本人偶爾感觸,很不成熟。也沒有參考任何資料。請諒解

❻ 你對魏晉南北朝文學的特點有何看法與感受

我是看在你的id才幫你答的。
魏晉南北朝的文學,我還是比較熟的,其實最主要版的是熟悉魏權國,魏國中主要熟悉曹丕曹植兩兄弟,兩兄弟中又主要在研究曹丕。魏晉南北朝是一個相當重視文學的時期,涌現了許多自覺的文人。這個時期的文風前期主要受到樂府影響,後期主要受到追求唯美華麗的社會風氣影響。因此前期表現為大量的文人模擬樂府詩歌,並對樂府進行文人的改造,其中三曹就是佼佼者。而後期,由於唯美華麗之風風靡,呈現出辭藻堆砌的現象,並且產生了非常工整美麗的駢文。我個人覺得,不管是前期的三曹、建安七子,還是中期的竹林七賢,或者後期的謝靈運、陶淵明等山水詩人,這個時期的文學以及文人都是非常有個性有風格的。而且處於審美泛濫的年代,這個時期的文學作品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美的(至少形式上最美)。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這個時期是中國文學上最依賴酒的時期,後面的朝代從來沒有像魏晉南北朝這樣嗜酒如命。總之,魏晉南北朝的文學,我覺得又飄逸又唯美,這個時期的文學風氣是其他任何朝代都不能比擬的。

❼ 怎樣評價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

魏晉南北朝時期科學技術有很大成就,在思想、文學、藝術等方面也有重要進步。
這一時期文專化成就體現屬了分立對峙、交流融合、動盪發展的時代特點。
科學技術方面:劉歆、祖沖之、賈思勰、酈道之在數學、農學、地理學方面的成就.
思想方面:范縝的無神論.
文學方面:北朝民歌.
藝術方面:1.書法 在東漢末年已逐漸成為一種藝術, 曹魏的鍾繇把字體由隸書轉為楷書,東晉王羲之發揚光大、獨創一家, 至北魏盛行魏碑。
2.繪畫 在這一時期有了新的發展。這一時期佛教盛行, 所以宗教畫佔主要地位,而山水詩的增多又使山水畫開始形成, 以顧愷之的創作為代表。
3.雕刻藝術 是在佛盛行、統治階級的提倡下發展的, 其代表是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❽ 你對魏晉南北朝文學的特點有何看法與感受

我是看在你的id才幫你抄答的。
魏晉南北朝的文學,我還是比較熟的,其實最主要的是熟悉魏國,魏國中主要熟悉曹丕曹植兩兄弟,兩兄弟中又主要在研究曹丕。魏晉南北朝是一個相當重視文學的時期,涌現了許多自覺的文人。這個時期的文風前期主要受到樂府影響,後期主要受到追求唯美華麗的社會風氣影響。因此前期表現為大量的文人模擬樂府詩歌,並對樂府進行文人的改造,其中三曹就是佼佼者。而後期,由於唯美華麗之風風靡,呈現出辭藻堆砌的現象,並且產生了非常工整美麗的駢文。我個人覺得,不管是前期的三曹、建安七子,還是中期的竹林七賢,或者後期的謝靈運、陶淵明等山水詩人,這個時期的文學以及文人都是非常有個性有風格的。而且處於審美泛濫的年代,這個時期的文學作品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美的(至少形式上最美)。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這個時期是中國文學上最依賴酒的時期,後面的朝代從來沒有像魏晉南北朝這樣嗜酒如命。總之,魏晉南北朝的文學,我覺得又飄逸又唯美,這個時期的文學風氣是其他任何朝代都不能比擬的。

❾ 宗白華先生對魏晉南北朝的評價

這個問題已有人做過論述,我把它粘貼過來稍作整理,你看看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其實應該主要主要從魏晉時期因為戰爭不斷,死亡頻繁,沖擊了兩漢神學,各種思想應運而生來論述。
法國十九世紀的批評家丹納認為:「要了解一件藝術品,一個藝術家,必須正確設想它們所屬的時代的精神和風格概況。」「要了解作品,這里比別的場合更需要研究製造作品的民族,啟發作品的風俗習慣,產生作品的環境。」
在漢魏六朝以前,中國沒有專門的系統的文藝理論和美學,只有一些零星片斷的美學思想散見於先秦諸子著作,主要是儒道兩家的哲學著作中,到漢魏六朝卻出現了大量的專門的藝術理論著作,這固然與藝術和美學自身的發展有關,但細想開來,卻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哲學風尚、文化審美等有著密切的聯系。
「大抵有基方築室,未聞無址忽成岑」(陸象山),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東漢道教的興起,佛教的傳入和興盛,魏晉玄學之風的盛行,都對當時的藝術和審美產生了重要影響,也可以說,漢魏六朝的文學、音樂、繪畫、書法、雕塑等藝術形式的審美風尚是建基於當時的這些時代背景和哲學風尚上的。
正如宗白華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論文中指出的:「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然而,漢魏六朝審美的興盛與社會的動盪、人生的遭際、儒佛道玄等各種觀念的影響卻是互為因果的。正是這種密切的因果聯系,形成了一系列衣被後世的美學范疇,如神思、虛靜、隱秀、頓悟、氣韻、風骨、意象等。
以書法美學為例。對於書法美學而言,一系列書法美學范疇、書法美學思想也都與這一時期的儒佛道玄、人物品藻等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書學上的「骨」論、「勢」論、「古質今妍」說、「意在筆先」說、「天然功夫」說、「形神」觀、自然觀、中庸觀等。可以說,脫離漢魏六朝的時代背景和哲學風尚,就很難對當時各種藝術和美學思想的全貌與底蘊做出正確的評價。漢魏六朝的士人將人生的遭際、各種哲學風尚影響下形成的宇宙觀與自己的審美理想相結合,創造了浩博深邃的審美文化。其中書法作為當時異常引人注目的一種藝術形式,更能體現出這種影響。正如金開誠先生所說:「通過書法藝術,可以看到傳統文化的種種精神和實質。」[4]然而,影響包括書法在內的美學思想邏輯發展的因素又不是獨立的起作用的,而是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的。某一時期的書法美學思想,總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滲透。 一「肥瘦相合,骨力相稱」——儒家思想的影響 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它自上而下的灌輸、滲透到社會意識形態的各個領域。盡管魏晉六朝時期,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原因,儒家的獨尊地位曾一度動搖,但儒家的藝術精神作為中國書法藝術創作和書法賞評的重要美學原則,其流變仍然對當時的藝術審美包括書法美學思想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歷史的看來,儒家思想的社會地位及其影響隨朝代的更替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儒學思想的沉浮、民族意識形態的變化,使書法的發展也呈現出相應的態勢。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社會安定,國家繁榮昌盛,漢代藝術也沉雄氣厚,反映了朝氣蓬勃的大一統氣象。書法風格上則是隸書對法度的強化和對沉厚飛動之勢的追求,隸書在漢代達到鼎盛。以董仲舒為代表的儒家美學思想,力倡儒家「中庸」、「中和」之說,認為:「中者,天下之所始終也;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中者,天地之美達理也,聖人之所保守也」,「和者,天地之正也,陰陽之平也」,「中者天之用也,和者地之功也。舉天地之道美於和」。[5]指出天地之美就在於陰陽二氣的融合、和諧、協調。這種「中庸」思想作為儒學藝術精神的要義也成為書法審美的指導准則。作為「天下之大本」、「天下之達道」(《論語•中庸》)的中庸思想滲透在書法審美中,就表現出不激不厲的創作個性,志氣平和的創作心態和規矩從容的創作手段。書法美學思想的發展受儒學中庸思想的支配,強調政治功利性,講究形式上的法度、氣勢和組織的和諧。漢代趙壹的《非草書》一文,就反映了儒學的中庸思想對書法的干預和滲透。在該文中,趙壹站在正統儒學的地位上,對「離經叛道」的草書大加抨擊指責。認為書法是「王政之始,經典之本」,是聖人載道的工具,直接關乎王政禮樂的盛衰,而對草書的耽迷只能被棄正道,誤入歧途。其《非草書》便旨在本著中庸之道使「士子就有道而正焉」,平息社會熱衷草書的狂熱情緒,從而倡導發揚一種不激不厲的創作個性。正如陳振濂所說:「趙壹《非草書》在書法批評史上的理論價值不在於他對書法合乎藝術規律的審美接受,而在於它站在儒學立場的反書法傾向,這個傾向從反面強調了書法的文化價值,並直接將書法納入儒學的價值體系之中」。[6]趙壹站在儒學衛道者的立場,在東漢草書藝術浪潮對儒家審美理想構成沖擊的情況下,力倡書法對儒學的尊崇,力倡儒學的中庸審美理想,開啟了書法藝術與儒學融合的歷史源流。從本質上說,書法美學思想,並不僅僅是書法審美主體、形式自律構成的,其中長久的儒家文化積淀也是一個重要內容。魏晉南北朝時,戰亂頻仍,社會動盪,佛教、道教興起,儒學漸趨式微。許多書家修身養性得益於佛道諸家,但其中也融匯著儒家思想,正如黃庭堅在《山谷題跋》中所評羲之:「右軍筆法如孟子言性,莊周探自然,縱說橫說,無不如意,非復可以常理待之。」可以看出,書家的美學思想同其藝術風格一樣,同樣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其中,也反映著儒學的博大精深。晉尚韻,其韻,崇尚風流蘊籍,體現了寬和、涵容與適度之美。與韻相映生輝者是度,即具體的技巧、法度。只有韻而乏度,則意境空洞,只有度而欠韻,則為下品。即所謂「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7]而二王書法則韻度兼備,體現了儒家中庸理想,「在書法藝術的領域內最為完美的體現了魏晉風度,又末流於疏狂,合乎儒家所要求的『文質彬彬』和『中和』的審美理想。」[8]所以說「右軍父子拔其萃耳」。[9]王羲之更是在其美學思想上強調中庸,他把創作心態概括為:「貴乎沉靜,意在筆前」,認為在技法上應該「書字貴平正安穩」(《書論》),「分間布白,上下齊平,……大字促之貴小,小字寬之貴大。」(《筆勢論》),只有講求中庸適度,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南朝梁武帝蕭衍更是極倡中庸,在其《答陶隱居論書》中,他認為「純骨無媚,純肉無力,少墨浮澀,多墨笨拙」,只有遵循中庸之道,使書法創作「揚波折節,中規和矩,分間下注,穠纖有方,肥瘦相和,骨力相稱」,「適眼合心」,才「為甲科」。這些觀點也影響到對書學風骨論的看法。由上可見儒家思想對漢魏六朝書法美學思想的影響。 二「自然」、「妙意」、「書道」——道家思想的影響 道家作為哲學體系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不及儒家,但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在文化藝術中的作用卻比儒家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老莊著作所嚮往的人生境界中蘊含的藝術精神,對於中國文化的藝術精神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從書法風格來看,西漢以來,隸書在「獨尊儒術」的儒家思想保護下得到極好的發展並最終達到完全的成熟。隸書的規整、平正、開闊、雍容且整體風格統一,正代表著儒家理智、嚴謹、平實、中和的典型風貌。書法形象開始成為明確的「有意味的形式」,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逐漸形成自覺,但藝術主體自覺的過程,同時也是主體接受儒家約束的過程。藝術家逐漸陷入無法安頓豐富感情生命的過程。這里,我們看到道家思維對藝術發展的重要作用。西漢竹簡筆法、結體上的放逸、誇張,可以說是道家自然適意思想支配下不自覺地流露,這種不自覺地流露所顯示的藝術本性便不斷的刺激著道家思維的自覺。於是「方不中規,圓不中矩」(崔瑗《草書勢》)的草書逐漸受到青睞並迅速發展為今草,儒道兩種思維的斗爭漸趨明朗化,趙壹的《非草書》就是一個極好的例證。 魏晉南北朝時期,包括書法在內的各門藝術奇跡般的在這個災難深重的時期取得巨大成功。魏晉書風及書法美學思想千百年來始終為我們所景仰。它在藝術精神的自覺、自由,特別是在表現主體生命體驗上受到老莊道家式思維的影響極深,藝術思維中儒家的束縛相對減少,使此期已經完全成熟的書法藝術朝著表現主體真情實感方向迅速發展。於是鍾繇書不事雕琢,自然天成;造像、墓碑、摩崖更是因時因地因事而自然變化,整個書法莫不以體現「道」的境界和主體生命意識為旨歸。鍾繇說:「用筆者天也,流美者地也」,從天地來講書法藝術的創造,其中包含強調「天然」的意思。南朝庾肩吾的《書品》一卷,從功夫和天然兩個方面來品評書法,且其功夫的最高境界是「善射之不注,妙斫輪之不傳」,十分清楚地反映出這一時代老莊循序漸進以體「道」,來達到藝術自由解脫的典型思維方式。所以,魏晉南北朝書法是道家的書法,它在我國儒道互補的思維史上,是最完整體現書法藝術性的時期,也是書法最受人熱愛,最能表現主體精神的時期。道家的藝術精神注入其中,使魏晉南北朝的書法美學思想也呈現出鮮明的特色。如衛夫人《筆陣圖》就闡發了道與技的關系。她說:「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凡學書字,先學執筆」,「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強調了用筆的重要性、執筆的方法和運筆的力度,表明了對「技」的重視,同時,掌握了此「技」,方能達到妙境,窮盡書道: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家對魏晉南北朝的看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