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初中歷史學科研究

初中歷史學科研究

發布時間:2021-02-28 05:04:58

Ⅰ 初中歷史有哪些主題值得課堂教學研究

一般來說 有中國近代史 什麼鴉片戰爭 五四運動 等等。。。。

Ⅱ 初中學生歷史學科學習與研究成果。

材料最好是自己教學中的親身經歷,不要到網上去查或者是從其他資料上照搬照抄

Ⅲ 如何在初中歷史學科進行研究性學習

興趣是學生追求真理、探究科學知識的內驅力。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傑羅姆·S·布回魯納答認為人類復雜的學習活動是不可能以一般的古典的條件反射來說明的。真正的學習應當是內在的,真正的內部動機應盡可能建立在兒童對學習材料的積極主動的興趣上。北師大林崇德教授的研究也證明:學習成績與學習興趣有顯著的相應關系,濃厚的學習興趣能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能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學習活動,為取得優異成績創造良好的條件。

Ⅳ 求一份《歷史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報告》(初中生)

這個很簡單 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中國人民能夠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以落後的武器裝備打敗經濟實力和軍事裝備遠比自己強大的侵略者,絕不是偶然的。
中國共產黨以自己的堅定意志和模範行動,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毛澤東同志為傑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理論,對抗日戰爭發揮了重要的思想和戰略指導作用。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成為引導全民族抗戰走向勝利的一面旗幟。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促成、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地動員了全國軍民共同抗戰,成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傑出組織者和鼓舞者。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制定正確的戰略策略,實施動員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線政策,提出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開辟廣大的敵後戰場,成為堅持抗戰的中堅力量。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最富於犧牲精神的愛國主義、不怕流血犧牲的模範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民族先鋒。
中國人民的巨大民族覺醒、空前民族團結和英勇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中華民族歷來崇尚正義、熱愛和平,也歷來不畏強暴、不屈服於任何外來壓力。偉大的抗日戰爭,喚起了全民族的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在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像抗日戰爭這樣,民族覺醒如此深刻,動員程度如此廣泛,戰斗意志如此頑強。軍隊與老百姓相結合,武裝斗爭與非武裝斗爭相結合,前方斗爭與後方斗爭相結合,公開斗爭與隱蔽斗爭相結合,特別是敵後軍民廣泛開展的伏擊戰、破襲戰、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游擊戰的巧妙戰術和作戰方法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使猖獗一時的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戰爭鍛煉了偉大的人民,人民贏得了偉大的勝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同世界所有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開的。蘇聯最早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提供了寶貴援助,美國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給予了很大支持,英國及法國等國家向中國提供了經濟援助或軍事合作。朝鮮、越南、加拿大、印度、紐西蘭、波蘭、丹麥以及德國、奧地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日本等國的反法西斯戰士直接參加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戰爭後期,蘇聯紅軍開赴中國東北戰場,同中國軍民一道對日作戰,加速了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的進程。我們不會忘記給予中國抗日戰爭道義和物質等方面支持的國家和國際友人,不會忘記在南京大屠殺和其他慘案中為中國難民提供幫助的外國朋友,不會忘記與中國軍隊並肩作戰並為中國運送戰略物資而冒險開辟駝峰航線的美國飛虎隊,不會忘記不遠萬里前來中國救死扶傷的外國醫護人員,不會忘記真實報導和宣傳中國抗戰業績的外國記者,不會忘記為中國抗戰勝利付出過心血的外國軍事顧問及其他方面人士,更不會忘記在中國東北戰場上英勇獻身的蘇軍烈士!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世界各國人民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的寶貴貢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對於中華民族發展和世界文明進步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舉世聞名的燦爛文明,曾經長時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由於封建統治的腐敗和束縛,中國漸漸落後了。從1840年起,中國屢遭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蹂躪,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斷受到侵蝕,中華民族的災難日益深重。中國人民奮起抗擊外敵入侵,又一次次遭到失敗。然而,這一次,中國人民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滅亡中國的企圖,徹底改變了中國近代以後飽受外來侵略的屈辱歷史,捍衛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發展的文明成果。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日本在台灣50年的殖民統治,使台灣回到祖國懷抱。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表明,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許多志士仁人為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進行了艱苦探索。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未能改變。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使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生死存亡的考驗使中國人民極大地覺醒起來,更加深入地思考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和實現民族振興的正確道路。抗日戰爭烽火的洗禮,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組織上的進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人民深刻認識到,中國要實現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必須首先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權,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中國人民還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改造舊中國、建設新中國的主張,代表了歷史發展的正確方向,符合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堅強核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正是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抗日戰爭使中國人民空前團結起來,使中華民族煥發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抗日戰爭,既是一場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的較量,更是一場意志和精神的較量。在那場空前壯闊的偉大斗爭中,中華民族進一步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並表現出許多鮮明的特點,這就是:堅持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民族自尊品格,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不畏強暴、敢於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民族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勇於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侵略者的民族自強信念,開拓創新、善於在危難中開辟發展新路的民族創造精神,堅持正義、自覺為人類和平進步事業貢獻力量的民族奉獻精神。偉大的民族精神,不僅成為激勵中國人民團結一心、血戰到底的堅實思想基礎和強大精神支柱,而且在抗戰的烽火中得到了新的豐富和升華。這是偉大的抗日戰爭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一定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大力繼承和發揚。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各國人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歷史的光輝一頁。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殲滅日軍150多萬,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戰略上策應和支持了盟國作戰,配合了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的戰略行動,制約和打亂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戰略配合的企圖。中國作為亞太地區盟軍對日作戰的重要後方基地,為盟國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和軍事情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樹立了一個以弱勝強的光輝範例,鼓舞了被壓迫、遭侵略的民族進行解放戰爭的信心和勇氣。中國人民為最終戰勝世界法西斯反動勢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參考資料:胡錦濤在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Ⅳ 中學歷史教學研究 什麼性質刊物,評職稱有用嗎

刊名: 中學歷史教學研究
主辦: 蘇州大學
周期: 季刊
出版地:江蘇省蘇州市
語種: 中文;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中學歷史教學研究
曾用刊名:中學歷史
創刊時間:1979

目前狀態:內刊
屬於中國知網收錄期刊

Ⅵ 中學歷史教師教育研究的課題有哪些

多了,比如同一課用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效果對比不是一個很好的課題嗎

Ⅶ 中學歷史教育研究和歷史研究的區別與聯系

前者屬於教學研究,歷史是確定的。後者屬於歷史研究,歷史事實是不確定的,關系,就是歷史研究的成果可以用於教學研究。

Ⅷ 淺析初中歷史如何開展探究式學習

歷史探究式學習主要指任課老師按照所要教學的內容指導學生採取歷史學家式的歷史探究方法了解、收集、學習、運用相關歷史知識。這樣的學習方法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提問、找尋答案的方式進行歷史知識學習的一種新方法。
怎樣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呢?下面筆者根據多年初中歷史教學的經驗,談談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
1.開放課堂,發掘自主探究潛能
在富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中,學生的思路必然會開闊起來,思維的火花會不時閃現,教師如果沒有給學生提供嘗試的機會,學生就會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這樣會嚴重阻擋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學內容的設計應盡量是開放的、探究的,要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原來刻板的教學模式,將「先講後練」變為「先學後教」或「先嘗試再點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將有利於學生的再創造,有利於學生的嘗試和驗證。
2.注重問題價值,拓展探索空間
探究性學習的基本方法就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選擇並確立研究專題,以類似或模擬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進行表達和交流的學習活動過程。它最根本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其目標是通過全體參與,促使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能力的綜合發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實踐證明,不管歷史什麼事情、什麼問題都需要勇於探究,這是獲得良好學習方法的重要途徑。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歷史的時間、地點是固定的,是不需要探究的。教師不能隨意提出歷史問題,讓學生張口就能答出,所提出的探究課題,一定要具有探究性,有一定深度,才能有效吸引學生,必須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或跟同伴進行合作探究,在對歷史問題有深入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所得到的問題結論才有意義。由此可見,要想讓學生真正探究性學習歷史,關鍵是問題的設計和探究的方式。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了解學生,廣博知識,再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努力設計出有一定探究性的、有價值的歷史問題。
3.抓准重點、難點和疑點
教師應抓住歷史教材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和疑點,以及學生感到不甚理解或難以理解的問題進行質疑,鼓勵和引導他們探索、深思、發現和解決。這不僅能夠有效地推動探究性學習和教學,培養學生大膽地質疑和解疑的能力,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獨立獲取與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及正確的認知方法和歷史觀念,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如在講「中英鴉片戰爭」時,設計如下問題讓學生進行探討:(1)英國為什麼要發動鴉片戰爭?(2)為什麼說鴉片戰爭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3)鴉片戰爭後,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受到了哪些破壞?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性質等方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結合《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相關內容和電影《火燒圓明園》的情景,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分析、比較和歸納,加以老師的引導、點撥,這樣很自然地使學生對近代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有了清楚認識,從而進一步揭露帝國主義掠奪侵略的本性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提高他們獨立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增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收到愛國主義教育的功效。
4.以多媒體創設歷史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現在看來它們從時間和空間上都很陌生,這給學生帶來了學習難度。但是,教師可以精心選用情景資料,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再現」歷史場景,縮短和縮小學生感知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感其情,以此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如講「三國鼎立」這一內容時,我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三國中不同類型的歷史人物分門別類,並將諸葛亮、曹操、劉備、張飛、呂布、司馬懿等人物一一展現在屏幕上,同時在下方打上字幕並播放《三國演義》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學生邊看邊聽邊隨聲附和,如痴如醉。之後,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三國歷史故事的視頻,諸如《三顧茅廬》《揮淚斬馬謖》等,讓學生在影像資料的欣賞中學習歷史知識,自然進入探究角色,教學效果很好。
總之,初中歷史課堂中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有效實施,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積極效果,對教師的教與學也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有利於學生分析、思考、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其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鼓勵其掌握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本領,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值得引起廣大初中歷史教育工作者關注與重視。

Ⅸ 我想要一篇初中歷史研究性學習論文!急用!我初一!

一、問題的提出 西哲有言:讀史使人明智。即歷史知識和歷史經驗,可以豐富人們的思想,陶冶情操,拓展視野,增添人們以古攬今,鑒往知來,認識現實的智慧和能力。因此,歷史教育一直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成為中學階段必修的基礎課程。

然而,歷史教育的成效如何?據2001年2月27日《人民日報》報道:通過對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若乾重點城市14--28歲的「中國青少年歷史知識現狀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青少年了解歷史知識呈現「兩高一低」即高興趣度、高重視度、低認知度現象較為普遍;調查問卷以初中歷史課本為基本知識范圍,但僅有1.5%的青少年及格。

究其原因在於:歷史這門思辨性很強的學科多被看成是單純的復述性的學科,記憶性強被當作歷史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較少有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教師較多的是將現成的結論「喂」給學生,而不要求知道是分析得出這一結論的;也不知除此結論外,是否還有其他可信的、有參考價值的結論和觀點。檢查考試中也往往偏重於對知識的記憶,認為學生只需看看記記背背即可,沒有提供足夠的讓學生動腦思維的空間,學生當然考完就忘。

「學而不思則罔」。沒有思維就無所收獲。歷史教育要真正做到給人以智慧和啟迪,使學生成為有情操、會思考的人,就必須有效地改變以往歷史教學中重記憶輕理解,重灌輸輕思維以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形成並倡導研究(探究)性的學習。 研究(探究)性的學習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這種被稱為「研究(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已先在上海高中階段實驗的「研究型課程」中進行。在此基礎上,上海市中小學二期課程改革方案正式提出: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開設探究型課程,在高中階段開設研究型課程中採用,而且應引入各類課程的教學中。那麼,如何在初中階段歷史學科中實施探究性學習?從目前查閱的情報資料看,很少有這方面的研究。因此,本課題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與研究價值。

二、研究依據 「歷史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組織和引導學生用類似歷史學家研究歷史的方法,即收集歷史資料並運用歷史資料,去分析問題,作出合乎邏輯解釋的學習方式。研究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主要有以下三個依據:

1.從現代教學論看

現代教學論突出思維教學,它著眼於學生的思維過程;主張教師的教學是為了理解的教與學,而對知識的理解不僅是熟知各個知識點,真正的理解是對知識產生過程的了解。知識是前人經過無數次的反復實驗、論證才得到的,教學有必要將這一過程告知學生,而不是教給他們孤立的知識點。正如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所主張的:「我們教一門科目,並不是希望學生成為該科目的一個小型圖書館,而是要他們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學習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歷史探究性學習不是把學生當作被動的接受器,把現成的知識認識成果放在學生面前,而是把學生當作主動參加知識獲得過程的人,關注的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強調的是如何得出歷史結論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論本身。它要求引導學生在收集、整理、比較、篩選、分析、歸納、運用史料的過程中,不僅掌握基本的史實、概念,同時了解歷史研究的基本理論、方法和過程。這種學習方式正符合現代教學論。

2.從初中生的特點看

初中生年齡一般在13--16歲左右,現代社會的物質條件和文化條件促成了他們智力的早熟,初中生的智力發展突出表現在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發展,他們對具有故事情節及具體形象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感興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觀形象作支柱特徵的概念,但要對此作全面的分析還有一定的困難。同時,隨著信息科技水平的迅速發展,他們從各種媒體獲取的信息和知識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新,自發的探索求知慾已經相當強烈。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是認知的過程,也是滿足學習者心理需求的過程。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特點,發展用直觀形象作支柱特徵進行邏輯思維的能力;創設問題情景,滿足其探索求知慾;激發和保持學習興趣,形成自學能力的探究精神,應當成為初中階段學習的主要任務。因此,《面向21世紀上海市中小學新課程方案的設想》中也明確提出:九年義務教育初中階段的課程目標之一是: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敢於質疑,有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性學習強調將學生引導到問題情景中去,促使他們去發現問題,自主探究,自主解決問題,這既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也符合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目標。

3.從歷史學科特點看

歷史知識是綜合的、多樣性的。從時間上看,上下五千年,貫穿古代、近代、現代;從空間上看,縱橫五洲四海,涉及世界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從內容上看,包羅萬象,涵蓋了政治、經濟、軍事、民族關系、對外交往、科技文化、社會生活、風俗民情等各個領域。歷史的多姿多彩,為學生提供了極其寬廣的探究天地和思維空間。

歷史意味著過去,是已經過去了的人類社會實踐活動。歷史知識的過去性特點,表明要認識歷史,只能憑借前人以各種方式遺留下來的史料,如:歷史遺址、文物古跡和文字材料等。這些反映和記錄人類社會歷史進程的豐富的史料,更為歷史學科進行探究性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獨特的優勢條件。所謂「論從史出」指的就是歷史學必須依據史料收集、鑒別和解釋才有可能進行。因此,歷史教學中引入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廣泛收集、接觸教材以外眾多的史籍、文獻和實物等史料,讓他們學會對史料的分析、判斷,從而弄清歷史事件和現象是如何發生的,是如何影響其他歷史事件的發生,教材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並初步分辨出哪些文獻和證據是可信的等等,可以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正確認識歷史的科學方法。

三、學習內容的選擇

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需以相適應的學習內容為載體。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的內容以教材為依據,既可以按照教材的編排選擇內容,如:《人類的起源》、《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等;也可以通過對教材的整合,以小型專題為內容,如:《中國傳統節日風俗的由來》、《中國古代勞動工具的演變》等。在學習內容的選擇上,主要考慮:

1.了解學生的興趣與基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了解學生是一切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因此,在探究性學習內容的選擇上,必須以了解學生為前提和依據。了解學生已經具備的歷史知識,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對歷史的一些初步認識。因為新的知識的獲得還需要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作為基礎。在當今社會,學生每天通過多種媒體接觸大量信息;而歷史又與社會、自然等方面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例如:破譯人類基因的密碼,探究人類的起源;關於中國傳統節日風俗的由來等等。學生在課堂學習前,已經對這些問題產生了興趣。以此來選擇探究性學習的內容,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

2.體現歷史學科二期課改要求 《面向21世紀上海市中學歷史學科教育改革行動綱領(2000--2010年)》是把素質教育全面落實到歷史課程教材的設計藍圖。它在初中歷史教學內容休繫上的主要突破是:改革以往教學內容注重社會政治結構的變更,構築以生產力發展為線索的文明史框架體系。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觀點,在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推動歷史前進最根本的力量是生產力。其中,人是歷史的主體,是生產力中首要的能動的要素;生產工具則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物質標志。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文明的起點就是以生產工具為核心的科學技術的發明。因此,通過對現行初一年級教材中有關石器、陶器、青銅器、鐵器等內容的整合,形成《中國古代勞動工具的演變》等專題,作為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力圖提前滲透和體現歷史學科二期課改的要求,使學生更全面地去認識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進程。

3.注重與現實社會的聯系 英國史學家愛德華•霍列特•卡爾在《歷史是什麼》一書中指出:歷史「是現在跟過去之間的永無止境的問答交談。」即從認識論的角度看,歷史知識不僅是指過去發生的事情,實際上它還包含人們對過去所發生事情的認識,而這種認識是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而變化著的。這是因為人類歷史在永不停息地發展著,過去、現在和未來是處於同一條不間斷的歷史長河中,是無論如何也割不斷的,過去了的東西總是或多或少、以這樣或那樣的改變了的形式濃縮在現實之中。昨天是今天的基礎,今天是昨天的發展,其間含有繼承和發展的關系。例如:明末清初是中國古代與近代的連接點,探究其間中西文化交流的史實以及交流中斷的原因,對學生如何看待外來文化、認識對外開放具有現實意義。選擇此類內容進行探究性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以古鑒今,認識現實的能力,也有助於加深學生對學習歷史價值的認識。

四、實施與評價 探究性學習關注的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同樣,探究性學習的評價關注的則是參與探究的過程、探究的軌跡,而不僅僅是結果。因此探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及其能力要求,應可作為主要的評價標准:

(1)確定任務 學生根據學習內容:

A.自選一個課題。要求: •設計研究方案,內容包括: ——對他人所作的類似課題的了解; ——實施研究的步驟; ——課題成果的形式;

B.組織、主持一項活動。要求學生: •設計一個計劃日程表,使其: ——符合活動的目標: ——具有邏輯性和可行性; ——表達清晰,以利大家使用; •用定性法和或定量法來評價活動的成功性。

(2)收集和處理信息 收集信息資料,幫助完成任務,要求學生: ——會使用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網際網路等信息來源; ——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比較、篩選、分析、歸納; ——引用信息資料時,要註明出處。

(3)互相交流 A.向大家做課題方案或計劃或成果的口頭陳述,要求學生: ——有邏輯地、合乎主題地組織好陳述; ——口齒清楚,鎮定自若; ——對聽眾的問題作出合適的回答; B.用文字、圖像和/或聲音,進行多媒體展示,要求學生: ——根據內容,選擇合適的媒體手段; ——熟練使用選定的媒體手段,包括編輯和質量。

(4)與他人合作學習 •學生參加一個小組; •確定每個小組成員的角色和分擔的責任,並確立目標和安排時間; •檢查進展情況並作必要調整。

五、實施效果 從學生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所寫的學後感、小論文、編輯的歷史小報、製作的多媒體演示文稿等作業看,學生有了:

1.初步的收集資料的能力 對於歷史學習而言,收集資料是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探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開始的時候,教師為學生指出較為明確的方向,例如:開出參考書目,列出相關網址等,讓學生學會使用圖書館和應用信息技術查閱、收集相關學習內容的資料,同時根據探究內容的需要,指導學生學會設計問卷,通過調查收集所需的資料。從學生的小論文後面註明的資料來源和為評價探究成果的成效而設計的一份問卷,顯示了學生初步的收集資料的能力。

《幾何原本》 靜安區教育學院附校7(2)班余欣尉 提綱

1.《幾何原本》與歐幾里德 2.徐光啟與《幾何原本》 3.介紹徐光啟與《幾何原本》 4.介紹《幾何原本》的翻譯過程 5.介紹《幾何原本》翻譯後的影響

材料來源:

書籍:《上下五千年》

網路:

http://202.102.16.1/literature/content/gudian/5000/240.htmhttp://202.102.16.1/literature/content/gudian/5000/index.htmlhttp://gd.cnread.net/cnreadl/etwx/c/caoyuzhang/sxwq/240.htmhttp://www.hongen.com/art/twdg/htwxj/th0006.htmhttp://www.mypceya.com/book/e/h/sx5000/240.htmhttp://www.pep.com.cn/kexue/kxsd/people/people-29.htmhttp://www.shanghai.com/city/ljsy/ylcs/3003.phphttp://www.sohu.com.cn/http://www.yali.hn.cn/zxzx/midschool/geometryl/chapterl/cci.htm

關於《鴉片戰爭》主題發言的調查問卷

項目 好 較好 一般 需改進 信息廣泛 語言生動 表達清晰 分析透徹 師生互動 配合默契 總體感覺

設計人: 靜安區教育學院附校七(1)班 史頁隆

2.初步的運用資料分析問題的歷史思維能力 我們要求學生在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撰寫歷史小論文,這為學生運用歷史資料,發展思維能力提供了廣闊天地。因此,能夠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比較、篩選、分析、歸納,提出合乎邏輯的解釋,得到新的啟示則需要更高水準的思維才行;而寫作更需要從思維王國中尋找出一種觀點在紙上敘述出來;在整個過程中,大腦必須完全理解它要闡述的東西。在學習《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後,學生們自選課題撰寫小論文,選題有《活字印刷術回傳之啟迪》、《明末清初的傳教士與外來侵略者之比較》、《漫談閉關鎖國》等,顯示了學生初步的運用資料分析問題的歷史思維能力。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獲得的不僅僅是對歷史知識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獲得探究歷史的情感體驗,並從史實中吸取今天所需的養分,以史為鑒,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靜安區教育學院附校學生小論文主要篇目 1 中國的第一張世界地圖 七(2)班 王如意 2 從徐光啟身上得到的啟示 七(3)班 王美超 3 中西文化交匯地——澳門 七(5)班 虞 瑩 4 交流港口的獨特文化 七(3)班 徐勻昀 5 從「絲綢之路」到鄭和下西洋 七(1)班 毛曉辰 6 鄭和遠洋——中國的嘗試 七(3)班 水逸周 7 活字印刷術回傳之啟迪 七(1)班 朱軼琪 8 明末清初的傳教士與外來侵略者之比較 七(3)班 趙洛辰 9 漫談閉關鎖國 七(4)班 孫淑戈 ……

3.初步的聯系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歷史學科跨越古今,綜合特徵明顯,歷史知識結構既包括縱向時間及因果關系的鏈條式結構,又包括民族、國家、地區等橫向空間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側面的網狀結構。學生在歷史探究性學習中,自然地將縱向知識與橫向知識聯系起來,歷史知識與其它相關學科知識聯系起來,並運用於學習中。例如:學生在《中日甲午戰爭》的主題發言中,聯系文學作品,引用屈原的《國殤》和愛國詩人黃遵先在甲午戰爭期間創作的詩歌《哀旅順》,創設歷史情景;聯系地理知識,從《馬關條約》中規定開放的通商口岸與兩次鴉片戰爭後開放的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不同,認識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步步深入;聯系日本明治維新的歷史,從近代中日兩國的發展步伐,比較中日兩國的不同命運;顯示了聯系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4.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精神 學會交流與合作是探究性學習的目標之一。為此,我們在學習中創設機會,例如讓學生交流各自製作的歷史小報、論文選題等。再如:要求學生自己組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教材中的一節,上台作主題發言。小組成員分工協作,有的負責收集資料;有的製作多媒作演示文稿;有的為檢測講課效果而設計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分析;顯示了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精神。

「鴉片戰爭」主題發言活動記錄 一、任務 全體組員一起為4月5日的主題發言作準備 二、人員分工 組長:孫子辰——對鴉片戰爭總概括 組員:吳煜雯——從備課至主題發言的記錄 組員:張臻榮——查找鴉片戰爭的危害性 組員:黃 旻——查找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 組員:史頁隆——製作發言後問卷調查 三、活動過程 3月31日(周六)——4月1日(周日) 孫子辰:查找鴉片戰爭書一本,炮台租界圖片。 黃 旻:查找鴉片戰爭圖片。 4月2日(周一): 張臻榮:查閱鴉片戰爭人物、租界圖片及文章。 中午小組集合,製成電子演講稿。 4月3日(周二):小組集合,課前試講。 4月4日(周三):中午小組集合,修改資料。 4月5日(周四):史頁隆交調查問卷。 吳煜雯記錄活動過程。 關於《鴉片戰爭》主題發言的問卷統計 項目 好 較好 一般 需改進 信息廣泛 67% 25% 8% 0% 語言生動 3% 39% 52% 6% 表達清晰 22% 44% 25% 9% 分析透徹 9% 56% 32% 3% 師生互動 22% 50% 17% 11% 配合默契 17% 47% 28% 8% 總體感覺 14% 61% 22% 3% 分析人:靜安區教育學院附校七(1)班 史頁隆 (上述資料均由靜安區教育學院附校張瓊、王建提供)

六、幾點思考

1.開展探究性學習,必須有勇於接受挑戰的教師

對於教師而言,一般對接受性學習為主的教學方式已駕輕就熟,習以為常。開展探究性學習,對其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因此,教師要有接受挑戰的勇氣和能力,他們必須具備: (1)新的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教師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歷史教師要認識歷史教育的根本任務不僅是讓學生記住一些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歷史學習的方法,培養歷史思維能力,並從中受到啟迪。 (2)知識更新的能力 在當今知識信息急速膨脹、更新的時代,教師要認識自身的知識已不可能像以往那樣具有絕對優勢,教師需要有能力自覺地去學習、擴充、掌握新的知識信息,不斷改善和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以跟上教育改革發展的步伐,適應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需要。 (3)善於指導和激勵學生探究的能力 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要能夠對學生從選題、設計方案、收集處理運用資料、到撰寫小論文或主持主題發言等每一個環節進行指導。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表不同的見解,激發和保護學生的探究熱情,為學生營造探究學習的寬松環境。

2.開展探究性學習,必須利用校外的教育資源 到目前為止,歷史探究性學習在獲取資料信息方面還局限於校內圖書館和網際網路,盡管圖書資料和網際網路信息量很大,但畢竟是紙上的、文字的東西為多,實物史料接觸較少。因此,我們將結合學習內容,組織好學生走出校門,到博物館、展覽館、歷史遺跡遺址、名人故居等處去閱讀歷史,感受歷史,探究歷史,以進一步拓寬視野,增強對歷史的感性認識。

3.開展探究性學習,必須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 (1)對探究性學習的評價,要注意探究過程資料的積累 如前所述,探究性學習的評價關注的是學生參與探究的過程、探究的軌跡,而不僅僅是結果。因而,在探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中,必須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寫好課題方案或活動計劃,記錄好每一次活動的內容,並注意及時整理和保存,這將與探究成果一起作為評價學生探究性學習的依據。 (2)對歷史學業的評價,要有利於探究性學習的實施在歷史教學中,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是與有意義的接受式的學習並存的。為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性學習,在整個歷史學業的評價中,應作導向性的調整,即加大對探究性學習內容評價的比重;即使是接受式學習評價,也應減少單純的記憶性試題,增加思維能力題,或者嘗試採用開放性的試題,使學業評價為提高學生的能力服務。 (3)對教師的評價,要關注其主導的過程及作用 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對教師的評價應關注其主導的過程及作用,即關注教師設計學習任務的適度性、組織探究活動的條理性、指導學生的有效性等,以促使教師施展自己的教學智慧,使教學成為富有創造性的活動。

主要參考資料與文獻 1.《青少年歷史知識亟待加強》,《人民日報》,2001年2月27日第4版。 2.《面向21世紀中小學新課程方案和各學科教育改革行動綱領》,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施和金、朱昌碩:《歷史教育學新編》,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4.楊豫、胡成:《歷史學的思怒和方法》,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5.章淳立等:關於研究型(探究型)課程的文章,《上海教學研究》,2000年7--9期。 6.《美國高中生應用學習能力標准和作業實例》,《上海教育情報》,2000年2--3期。 7.王桂:《當代外國教育——教育改革的浪潮與趨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Ⅹ 我想當中學歷史老師,考研應該選擇歷史學還是學科教育(歷史)

做歷史老師,應選擇歷史學科教育專業,但前提是必須持有教師資格回證。一般本科學歷最答高可以考取高中級別的教師資格證。

(10)初中歷史學科研究擴展閱讀:

1.歷史學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本知識,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史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文博檔案及各類介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2.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歷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史實及史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專業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3.我國歷來有重視歷史教育的傳統。唐代史學家劉知幾指出:「史之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民)之要務,為國家之要道。」當代思想家任繼愈先生則認為「史學關繫到國家的存亡」,「是國家興亡之學,民族盛衰之學」,必須重視歷史學和歷史教育工作。

4.但近年來,中國的學校歷史教育出現了一些問題。國內的歷史教育工作者,應借鑒國外同行的經驗,不辱時代使命,振興中國歷史教育。

閱讀全文

與初中歷史學科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